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之道“大學”是什么?與“小學”有什么不同?朱熹《大學章句序》: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shìzǐ,同"嫡子"。釋義指正妻所生的兒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也。孩子八歲了,從王公以下到普通百姓的子弟,皆入小學,成為小學生。小學的老師首先教給小學生灑掃道路、庭院與室內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各種各樣的家務事
;人與人之間合理恰當的應對回答言行;進入退出院子與室內時候的禮節;禮就是禮法,指社會上各種場合的禮節規范。樂是包括音樂和舞蹈;射是習武之人的射箭技能,是保家衛國必須的,說明每個人都要有士兵的技能與膽勇;御是駕車、趕馬車,就是要有駕駛證會開車;書寫方法與算數;這些文化技能。八歲開始上學,經過七年的學習,到了十五歲完成了小學階段,從天子之元子(天子的嫡長子)、眾子(嫡長子以外的諸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正妻所生的兒子、嫡子),還有普通百姓家的聰明俊秀的學子,都進入大學階段,讓教師教授“窮理(徹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徹了解人類的天性)、正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己(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治人(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的道理與方法。元:1、頭、首、始、大:~兇。~首?!??!辍!珓住!珟?。狀~(科舉考試第一名)。2、基本:單~?!!珰猓ň珰猓荆!??!簟?、同“圓”。4、未知數:一~二次方程。5、中國朝代名:~代。~曲。姓。6、古同“玄”,如《千字文》宋本中是避宋朝皇帝遠祖趙玄朗的名諱清本中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以“元”代“玄”。學習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大學》有關知識,落實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思維發展與提升:誦讀文本,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部關聯。審美鑒賞與創造:了解儒家君子修德之學和圣王的治政之道。文化傳承與理解:結合生活經驗和社會現實,思考《大學之道》對于自我價值的指導意義?!洞髮W》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禮記》第42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洞髮W》是四書之首。宋、元以后,《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抖Y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和《周禮》《儀禮》并稱“三禮”?!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20卷49篇,書中內容主要介紹先秦的禮制條文,闡述周禮的意義?!抖Y記》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抖Y記》戴圣,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商丘)。西漢時期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后世稱其為“小戴”。戴圣與叔父戴德曾跟隨經學大師后蒼學《禮》,成就卓著,兩人被后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圣以博士之職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編有《禮記》,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戴圣大學: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學問。道:本意指“道路”,引申為宗旨、規律、原則等,課文指宗旨。大學之道:即“大學的宗旨,大學的最終目的”。讀文本、明文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①,在明②明德③,在親民④
,在止⑤于至善⑥
。大學之道①: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明②:動詞,彰明。明德③:美好的德行。文本研讀譯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親民④:親近愛撫民眾。止⑤:到、至。至善⑥: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朱熹注曰:“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薄懊鞯?,是我得之于天,而方寸中光明底物事。統而言之,仁義禮智。以其發見而言之,如惻隱、羞惡之類;以其見于實用言之,如事親、從兄是也。如此等德,本不待自家明之。但從來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一向昏昧,更不光明?!敝祆湔J為人本性清明,但因為氣稟所拘和人欲所蔽才變得昏暗不明?!懊鞯隆奔慈颂焐鷵碛械纳菩?,但這種善性會被外物所污染,“明明德”指不斷地彰明人內在的光明的德行,把人天生固有的善性發揮出來,培養高尚的道德。這是求知和修身。個人修養明明德補充資料:虛: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真實存在靈:神,即每個人得之于天的“明德”有神性和靈性的特點昧,未日,即暗不昧:不暗,即明,也就是后面說到的明德其本體之明??上闅夥A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虛靈不昧基本上是關于“明德”的特征的描述。補充資料:“氣稟”[qìbǐng]是儒家學說中的一個概念,主要源自于《孟子》中的“氣稟”學說。在《孟子》中,“氣”指的是一種物質力量或特質,而“稟”則表示承受或接受。所以,“氣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在出生時所承受的特定的物質力量或特質,這包括身體、智力、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宋明理學中,“氣稟”被進一步解釋為人格、道德、智慧等方面的天賦差異,這些差異被認為是由人在出生時所承受的陰陽五行之氣所決定的。天賦異稟道家的炁
老子所說“炁”是介于陰陽之間的物質,無所謂陰,也無所謂陽,也就是陰陽未開的原始混沌狀態,是宇宙最原始的能量。這個炁指的是先天元氣,與后天之氣不能相提并論。道家認為先天元炁,為生命之源,這個“炁”是我們從母胎里就接觸形成的。它源自于自然能量,是維持我們身體平衡的內在能量,它與空氣不同的是:炁需要通過人體作為導體,激發臟腑器官、經絡穴位等生理功能來幫助人們的身體達到平衡狀態。《一人之下》八奇技
炁體源流。(并不是推薦)親民“親民”的解釋在學術界存在爭議:一解為“親愛于民”
或“兼教養意”,是關愛人民,這里的“親”即是親近、關愛的意思;一解稱“親民”當為“新民”,是教化民眾、使民向善之意。教材里“親民”取“親近愛撫民眾”之意。朱熹注: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
推己及人、匡世濟民止于至善朱熹
注:“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在這里,“止”當“必至”、“不遷”之意,就是必須達到;“于”為虛詞,“至善”是事理的極致,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盡善盡美的“盡善”之意?!?/p>
“止于至善”要求所有人能在道德修養上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從而使整個社會道德趨于完善。這是大學教育要達到的最高目標,也是一個無限完善的過程。止,象形字。1、本義是足,引申指腳趾,這些意思后來寫作“趾”。2、足在人體的最下面,故又引申指地基,字后作“阯(址)”。3、通過腳可以去任何地方,故引申為至、臨義,由至、臨引申為停止、靜止義,進一步引申為停留、逗留義。4、由停留引申為居住、處所義。5、由停止義引申為禁止、去除義。6、由本義亦可引申指人的舉止、容止(儀容舉止)。補充資料○言明明德、新民,皆當至于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學之綱領也。三綱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內圣)(外王)最終追求三綱“內圣外王”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由于這個說法和儒家理念相符合,于是就被儒家借用,并逐漸形成了儒家哲學的主題——內圣外王之道。“內圣”指修身養德,要求人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外王”指齊家、治國、平天下?!皟仁ネ馔酢钡慕y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熬V”的本意是提網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請同學們自主誦讀本段,思考“三綱”指什么?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三綱”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懊髅鞯隆本褪且蔑@人性中美好的品德,這是儒家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的根本要求?!坝H民”,有一種解釋就是要使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強調只有不斷革新,永不停滯地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揚。“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達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訴人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叭V”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有始有終的過程。它們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個體到群體的完整社會體系,表達了儒家一貫倡導的以教化為手段、以德政為目的的施政主張。本段論證層次:首句開宗明義,提出大學之道的“三綱”,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對如何達到大學之道闡明其中的邏輯關系。如何才能做到“三綱”?試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知定靜安慮得明確原則堅定不移心不妄動性情安和思慮周到處事合宜知止①而后有定②,定而后能靜③,靜而后能安④,安而后能慮⑤,慮而后能得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⑦矣。知止①: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定②:(志向)堅定不移。靜③:心不妄動。安④:性情安和。慮⑤:思慮精詳。得⑥:處事合宜。道⑦: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譯文: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不移才能夠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每樣東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都有終結和開端,明白了本末始終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朱熹: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所后。此結上文兩節之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①。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齊其家①: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修其身②:修養自身的品性。致其知③:獲得知識。格物④:推究事物的原理。譯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①,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③皆以修身為本④。知至①: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庶人②:指平民百姓。壹是③:一概,一律。本④:本源、根本。譯文: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后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內心端正后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從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目”指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請同學們自主誦讀本段,思考“八目”是什么意思?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八目推究事物原理獲得更多知識意念誠實不欺去除私心雜念具有良好修養處理家族關系協助治理國家彰顯美好品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下天平內修(善其身)外治(善天下)八目八目之間是相互聯結的關系,它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了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三綱”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即養成美德并使之彰顯出來,通過言傳身教使人們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會都達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修身和教化。這是宗旨,是綱領,是指導思想?!鞍四俊敝浮案裎铩薄爸轮薄罢\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是實現“三綱”的具體步驟。“八目”的中心環節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徑,“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內在前提,“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個層次的自我實現,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國家,平定天下。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何理解“三綱”“八目”的關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內修(善其身)外治(善天下)內圣外王三綱八目最終追求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平天下內圣(修己)外王(安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三綱
因果關系八目具體步驟宗旨,是綱領條件關系情境探究1.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學之道”?積極影響:《大學》強調了學習者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還強調了對社會的關心和參與精神,對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與促進社會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大學》所提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商務周例會分析流程
- 職工心理健康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 工業廠房施工進度計劃及材料保障措施
- 礦山機械維護保養服務方案計劃
- 語文培優生課題研究思路及措施
- 生態修復施工措施計劃
- 教師團隊合作強化計劃
- 成人教育網上教學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 2025年度酒店銷售部渠道管理計劃
- 六年級線上體育技能提升計劃
- 【公開課】三角形的邊+課件+2025-2026學年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 2025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一歷史試題(含答案)
- 【公開課】+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學課件)2025-2026學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一冊
- 2025年4月自考03346項目管理試題
- 艾梅乙反歧視培訓課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安全生產月一把手講安全公開課三十二(91P)
- DB64-266-2018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
- 人教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綜合題(含答案)
- 2025年經濟法與金融監管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