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導學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導學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導學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導學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導學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學案一學習目標1.學習詩歌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感受詩歌不同的語言風格。2.咀嚼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3.體會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青年對祖國、對人民、對生命的不同理解,對青春不同含義的詮釋二情景體驗導入現代以來,在新詩的世界里,詩人們擺脫了格律的束縛,時低吟淺唱,時面大聲疾呼,創作的內容更為豐富,形式也更自由。我們所要學習的第2課所選的詩歌中,皆為現代形式的新詩歌。詩人們不形式、不同風格的吟唱,從不同側面歌詠了“青春”三了解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筆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中國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青少年時期,家鄉優美的自然風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義情懷。1913年人新式學堂,其間,他多次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914年,他赴日本留學,就讀醫學專業,后受惠特曼、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等人的思想的影響,決心棄醫從文。1921年,他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一同組織創造社,同年,他的第一本新詩集《女神》出版。《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1926年,他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2月,他被迫流亡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等要職,主持文化和科學工作,對我國現代文學和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主要作品詩歌《天狗》《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天上的街市》等,歷史劇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四[背景回放]《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寫于1919年9月至10月間。當時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的沖擊,決定從日本渡海國國。當他置身手目本橫濱的海岸,面對浩瀚無邊的大海、那驚天的激浪和著時代的洪流一起撞擊著他的胸懷。于是、在詩人的筆下出理了一幅雄奇壯闊,流動奔突的畫面詩人寫下的這首對于力的贊歌,正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據傳統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五【相關知識】詩集《女神》《女神》收錄了郭沫若1918年到1921年之間的主要作品、連同序詩共57篇。《女神》是開一代詩風的新詩集,成為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思想內容上,《女神》體現了五四精神、它的反抗精神、愛國精神、進取精神,最強烈地體現了五四精神藝術表現上,《女神》開拓和形成了浪漫主義新詩流派,它強烈的感情、唯美的藝術形象等對當時和后來的浪漫主義詩人產生了重要影響;(3)詩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體詩的一個高峰,為詩歌的革新和創新樹立了榜樣。《女神》完全沖破了舊詩格律的束縛,詩節、詩行長短無定,韻律無固定格式。新詩格律化早期白話詩的作者如郭沫若、俞平伯等人,他們所寫的新詩是不講究格律的,他們推崇“自由”與“自然”。但后來徐志摩、聞一多等人提出了新詩格律化的主張,即用白話寫詩,也講究詩的韻律。如徐志摩的新詩多以四行為一節,且多有押韻。聞一多提出了新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強調有音尺,有平仄,有韻腳;“繪畫美”強調辭藻的美,展現五四愛國運動激情的力作。鑒賞點一賞析詩歌的想象藝術1.郭沫若《女神》中豐富奇特的想象堪稱當時詩壇的一絕。請簡析《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想象的運用。答案:詩人把自己想象為一個站在地球邊上,目光籠罩廣闊天地,并發出激情呼喚的巨人。詩中緊扣“立在地球邊上”這一中心,把地球北極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聯結起來,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萬頃波濤組合起來,顯示出自然的宏偉、壯觀和偉力。接下來,詩人從具體的景象展開聯想,想到地球和日月星辰,想到千秋萬代的無窮未來,想到大宇宙的無邊無際、無始無終,抒發了他對創造力、對改天換地的時代精神的贊美。鑒賞點鑒賞點二賞析詩歌的思想感情1.請你聯系全詩,說說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的深刻含義。答案:這是對力的歌頌和贊美。詩人盡情歌頌的力,其實正是五四時期那個時代的精神的特征。“力的繪畫,力的舞蹈”是洪濤的形態,“力的音樂,力的詩歌”是洪濤的聲音,而“力的律呂”則是洪濤的節奏和音律。總之,這是對力的美化,賦予力以人們常見的藝術形象;同時又是對力的藝術美的歌頌,對充溢著激情的力的崇高美的歌頌。鑒賞點三文本重點、難點探究重點1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有何象征意義?請聯系寫作背景談談你的看法。答:是五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規模的具體象征。五四運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擊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同時也以偉大的創造力建立著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代文明。五四運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從更宏觀的思想層面來說,作為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日本,沖向中國,并且將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詩中所描繪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樣可以看作新興生產力戰勝落后生產力的強起奮進圖。難點在這首詩里,“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詩歌中詩人對“力”的贊美?答:①在這首詩里,“力”的形象非常鮮明,它是自然之力,也是宇宙之力;是毀壞之力,也是創造之力。②詩中出現的白云的怒涌、滾滾的洪濤詩中反復歌詠的“力”就是五四精神的象征而詩人所著力贊頌的“力”,也是全詩的詩眼所在。“力的毀壞”是毀壞舊世界、舊中國、舊社會舊文化;“力的創造”是創造新世界、新中國、新社會、新文化,創造新時代的文明。詩人歌頌“力”,歌頌了它的形態(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它的聲響(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它的韻律和熱烈向往、執著追求(力的律呂),表現出一種勇敢進取、積極創造的奮發昂揚精神,以及摧毀舊事物的勇氣與堅定。四討論寫作特色答:1.雄渾豪放的浪漫主義風格詩人以大膽、豐富而奇特的想象營造壯闊、恢宏的意境。詩人想象“我”站在地球的過上,眼觀大洋,耳聽海濤,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一個力大無窮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把云海和海洋的洪濤聯結起來,創造出一種闊大而超越的意境。這些神奇的想象、壯麗的場景同詩中表現的進取、樂觀精神,以及對理想的追求與憧憬,構成了詩歌濃郁的浪漫主義特色。2.句式自由,節奏鮮明。長短句自由變換。作為一首自由體新詩,詩人采用了不受束縛的自由句式,具有極為鮮明、強烈的節奏感。長短句式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使得詩作顯得自由奔放。運用排比句來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等排比句式的使用,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氣勢。五自我總結六完成活頁作業七再鞏固必備知識排比的特點和作用特點: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