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辯證分析和描述三場戰爭對文化的不同影響,揭示其背后的深層因果關系。2.時空觀念:在不同時空框架下將戰爭對文化的影響做出合理解釋,形成時空觀念,提升歷史解釋的素養。3.史料實證:閱讀文字、圖片、地圖等多種史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并據此形成自己的對美洲獨立戰爭、拿破侖戰爭和歐洲的殖民侵略戰爭的客觀認識,提升史料實證的素養。4.歷史解釋: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下探討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方式,能夠認識到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所有創造人類文化做出了貢獻,不同文化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強交流互鑒,促進共同發展。5.家國情懷:通過對近代三場戰爭的學習,擴大國際視野,增強國際理解,擁有博大胸懷,樹立愛國主義和關懷人類共同命運的觀念,培育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同樣為新大陸,同樣是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戰爭引發的文化沖擊,但獨立戰爭后的美國和拉丁美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性。對美國文化多樣性和拉丁美洲文化多樣性的異同需要進行重點分析,故列為教學重點。難點:歐洲的不同國家,共同受到拿破侖戰爭的沖擊,這些受到戰爭沖擊的國家在政治方面都出現了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普遍的訴求,重構了歐洲的政治文化,具體實踐中表現為不同的政治行動,故列為教學難點。【教學方法】1.教師利用教科書及其他相關備課資料進行前期課前準備。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提前完成導學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拿破侖:“我一生中真正的光榮并非是打了40多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一切美好的記憶,但有一樣東西不會被人們忘記,他將永垂不朽。”新課講授: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1.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1)美國獨立戰爭前的文化
為了建立一個大家都能受到約束的自治基礎,他們在上岸之前簽訂了一份公約,這份公約被稱為《“五月花號”公約》,簽署人立誓創立一個自治團體,這個團體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將依法而治。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獻。材料:在我經過各個殖民地時,我發現不同地區的人們在習俗和性格方面很少差別,只在特許狀、膚色、空氣和政府方面,我看到了一些不同……至于教養和人文方面,他們也十分相似,只是大城鎮的居民更開放一些,波士頓尤其如此。——李劍鳴《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那些年輕的邊疆拓殖者采用長達大腿的綁腿,用印第安人的短褲取代原來的襯褲,他們還喜愛鹿皮裝,因而得名“穿鹿皮裝的人”。弗吉尼亞邊遠地區的年輕人很喜歡印第安人式樣的服裝,甚至穿著去教堂一些民兵也仿效印第安人武士的裝束。在印第安人中從事“文明開化”的傳教士,極力引導印第安人改穿白人的襯衣、外套、褲子和鞋。——李劍鳴:《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材料反映出北美殖民地文化有什么特點?北美殖民地文化具有融合性、多元性、開放性、包容性等特點。重視教育、注重個體和創造精神等;美國學者艾麗斯·瓊斯根據1774年的消費品占有情況,對不同階層或群體的生活水平作了一個排序:
1.南部富裕的種植園主和農場主
2.費城、波士頓、塞勒姆和北方其他主要城市的商人、士紳和船長
3.中部殖民地和新英格蘭上等富裕的農場主和工匠
4.上等富裕的寡婦
5.未包括在以上等級中的上、中等富裕的律師、醫生和牧師
······
10.契約仆
11.奴隸[1]
——瓊斯:《美國建國前夕的財富》,轉引自李劍鳴:《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北美殖民地的多元文化下隱藏著什么問題?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優越感根深蒂固。正如林劍鳴先生所言,“美國早期史的確是許多種族和族裔共同‘創造’的,但決不是他們基于對利益的分享而協同合作的結果,而是一部英格蘭族裔逐步凌駕于其他族裔之上的編年史。”使學生體會多元文化之下,英國文化的主導作用。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北美獨立戰爭,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以及其他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由于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始于1775年4月的萊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杰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獨立宣言》我們視下列各點為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具有造物主賦予的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政府才在人們中間得以建立,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來自被其統治的人民的同意;但當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對政府原來的目的造成損害時,人民有權來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原則與妥協》宣傳了人人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標志著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7年美國憲法》1787年憲法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的原則,以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其內容是:立法、司法與行政權三權分立。分權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權力平衡。其學說來自洛克和孟德斯鳩等人,美國人把思想、理論轉變為行動、實踐。政府結構必須能使各部門之間有適當的控制和平衡。使權力為公眾福利和正義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職能,同時又保持對權力的優良控制,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管理與控權的動態平衡,是分權和制約的歸宿。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是憲政的最終目標。美國政治文化的特征(3)美國文化的符號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稱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1886年落成。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一塊銘牌,上面刻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頒發的日期;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征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是美國的象征,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象征,表達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國的象征。(4)美國文化的黑暗面未廢除奴隸制;種族歧視、對印第安人的繼續屠殺和虐待。2.拉丁美洲的文化:(1)拉丁美洲概況: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占領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并在殖民地建立總督轄區進行管理。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后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設立總督制度。到18世紀晚期,大部分土地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小部分土地為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2)拉丁美洲文化的特點在社會等級制度中,歐洲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分別占據不同的位置,按等級依次排列為:歐洲白人為第一等級,占據政治、經濟、教會的要職;殖民地土生白人為第二等級,占據那些名望和利益僅次于半島人的職位,第三等級是混血種人,他們是異族通婚后出現的。印第安人名義上是“自由人”但實際上沒有一點公民權利,而黑人大多在熱帶種植園中從事奴隸勞動,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和權利。——《世界文明史》獨特性、多元性、復合型、殖民色彩濃厚、考迪羅主義文化符號:拉丁舞在跳拉丁舞時,人體的狀態應分成3部分。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應巍然不動,體現了西班牙人的高貴,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體現。2.身體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應收緊且盡情地扭動,彰顯了非洲文化活潑、外向的特點。3.下半身,腿和腳的動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依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及局限性。材料:由于19世紀初,拉丁美洲仍是一個封建主義的殖民地社會。1810—1826年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們,向往社會進步和自由,放棄了已有的家產和奴隸,提出了解放奴隸,取消對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勞役制,廢除教會特權,鼓勵自由貿易等進步主張。——《論1810-1826年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性質》積極:頒布了憲法,取消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廢除教會特權,鼓勵自由貿易;局限:但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然存在,也促成了戰后獨裁權力(考迪羅)的形成。二、拿破侖戰爭與歐洲文化的重建1.拿破侖戰爭影響:①在歐洲建立了一個龐大帝國,將法國革命的成果向這些地區傳播。②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③但是,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引起當地人的不滿。歐洲各地出現了不斷高漲的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④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成為眾矢之的,——成為普遍訴求拿破侖扮演著歐洲主宰的角色,自己兼任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人”和瑞士聯邦的仲裁者;兄弟們分別擔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蘭和威斯特伐利亞的國王。2.文化重建的表現(1)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成立革命組織,謀劃起義,主張建立共和國或君主立憲政體。1825年12月14日,趁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死亡,先后在彼得堡和烏克蘭發動起義,均遭失敗。后五百多人受審,五位首領被處死,一百多人被流放。他們因此被稱為“十二月黨人”。維也納會議在俄羅斯境內、原屬被瓜分前的波蘭的20%的領土上,建立了擁有自己軍隊的“波蘭會議王國”。俄國沙皇即波蘭國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波蘭人頒布《1815年憲法》,規定由兩院構成的議會……。這兩個議院都無實權。1820年,為了懲罰議會對俄國政策的反對,沙皇亞歷山大禁止眾議院開會長達5年之久。……但是在1830年11月,華沙的波蘭軍事學院發動了起義,反抗俄國。——約翰·梅麗曼《歐洲現代史》(2)波蘭起義(3)德國的改革普魯士人的改革(1807—1815)廢除貴族的某些特權解除農民對地主的負擔和勞役實行自由就業(4)1848年革命1848年革命,也稱民族之春或人民之春,是在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的一系列武裝革命,是平民與貴族間的抗爭,主要是歐洲平民與自由主義學者對抗君權獨裁的武裝革命。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圍之廣,影響國家之大,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革命運動。第一場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發。隨后的法國二月革命更是將革命浪潮波及到幾乎全歐洲,僅俄國、西班牙及北歐少數國家未受影響。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敗告終。盡管如此,1848年革命還是造成了各國君主與貴族體制動蕩,并間接導致了德意志統一及意大利統一運動。三、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文化侵略的影響:侵略者: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識,打到殖民目的。被侵略者:不同程度的接受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2.被殖民地區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在新時代,我們要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機統一、緊密結合,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2)印度:我盡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惡,既然邪惡只能靠暴力來維持,那么對邪惡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義,就是指為了不與邪惡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罰”——《甘地在法庭上的書面聲明》(1922年)印度文化頑強的保留下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種姓制度仍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3)埃及埃及長期受到法國與英國的殖民統治,1882年,英國發動侵略埃及的戰爭,占領了整個埃及,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魯爾為首的民族主義政黨華夫脫黨的領導下,通過游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以及進行街壘戰等方式斗爭,終于迫使英國讓步,承認埃及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獨立后的埃及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在社會生活中,伊斯蘭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如服飾、飲食、婚禮習俗等都得以保留。課堂練習: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護理三基知識必考重點題庫及答案(共660題)
- DB36-T1815-2023-橋梁復合材料防撞裝置技術規程-江西省
- DB36-T1621-2022-草魚疾病綠色防控技術規程-江西省
- 截肢體位護理實施要點
- 電子商務分類標準與模式解析
- 2025年校園物業外包服務考核辦法與信息化管理融合
- 大學法語(中級)2025年期末閱讀與寫作高分策略試卷
- 2025年校園文明建設:學生申訴與權益保護規定詳解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文言文解析與應用)
- 2025年注冊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模擬試卷(工程造價控制)重點解析
- 高級教師職稱面試講課答辯題目及答案
- 2023年食品殺菌設備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發展報告
- 牛安全生產技術-牛常見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防治
- 2023新能源風電工程項目文檔全過程控制與檔案整理規定
- lemontree中英文對照打印版
- 粉塵清掃安全操作規程
- 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試行)
- 外科學第七版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 安全生產試題庫看圖找錯課件
- 口腔頜面頸部局部解剖-頸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學課件)
- (完整word版)口腔正畸案例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