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MIA 001-2023 掘錨一體機標準規范_第1頁
T-CCMIA 001-2023 掘錨一體機標準規范_第2頁
T-CCMIA 001-2023 掘錨一體機標準規范_第3頁
T-CCMIA 001-2023 掘錨一體機標準規范_第4頁
T-CCMIA 001-2023 掘錨一體機標準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73.100.10D92T/CNCADriving-anchoringIntergratedM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發布IT/CCMIA001—2023 II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24型式與參數 34.1結構示意圖 34.2型號 44.3基本參數 45技術要求 55.1一般要求 55.2整機 55.3行走機構 55.4截割機構 55.5裝運機構 65.6錨桿鉆機 65.7煤礦用機載式坑道鉆機 65.8除塵噴霧系統 65.9電氣系統 75.10智能控制系統(僅適用于智能型掘錨一體機) 75.11液壓系統 85.12水路系統 85.13噪聲 85.14防爆及安全要求 86試驗方法 96.1試驗條件 96.2一般性檢查 96.3整機測試 96.4行走機構測試 106.5截割機構測試 106.6裝運機構測試 106.7錨桿鉆機測試 106.8煤礦用機載式坑道鉆機測試 116.9除塵噴霧系統測試 116.10電氣系統測試 116.11智能控制系統測試(僅適用于智能型掘錨一體機) 11T/CCMIA001—20236.12液壓系統測試 126.13水路系統測試 126.14噪聲測試 126.15防爆及安全性能測試 137檢驗規則 137.1出廠檢驗 137.2型式檢驗 137.3合格判定 138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168.1標志 168.2包裝 178.3運輸與貯存 18附錄A(資料性附錄)測試記錄表 1T/CCMIA001—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中國礦業大學、華能煤業有限公司、中煤華晉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航天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吳志、張廷壽、雷亞軍、許興亮、李高正、鄒向煒、何福勝、劉艷、張曉峰、廉瑞、孫曉虎、張磊、胡光華、胡佳運、馬永富、閉海云、張彥、李永星、王德宇、戰傳勃、何二春、易亮、宋鑫、李璞瑋、陽艷玲1T/CCMIA001—2023掘錨一體機本文件規定了掘錨一體機的術語和定義,型式與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本文件適用于EJM系列掘錨一體機的設計、制造及檢驗。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766液壓傳動系統及其元件的通用規則和安全要求GB/T3836.1爆炸性環境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3836.2爆炸性環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殼“d”保護的設備GB/T3836.4爆炸性環境第4部分:由本質安全型“i”保護的設備GB/T3956電纜的導體GB4351.1手提式滅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結構要求GB/T5226.1機械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5226.3機械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1部分:電壓高于1000Va.c或1500Vd.c但不超過36KV的高壓設備的技術條件GB/T7251.1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1部分:總則GB/T8593.1土方機械司機操縱裝置和其他顯示裝置用符號第1部分:通用符號GB/T8593.2土方機械司機操縱裝置和其他顯示裝置用符號第2部分:機器、工作裝置和附件的特殊符號GB11118.1液壓油(L-HL、L-HM、L-HV、L-HS、L-HG)GB/T13813煤礦用金屬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試驗方法和判定規則GB/T14039—2002液壓傳動油液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代號GB/T14776人類工效學工作崗位尺寸設計原則及其數值GB19517國家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范GB/T33905.1智能傳感器第1部分:總則GB/T37400.3重型機械通用技術條件第3部分:焊接件GB/T37400.10重型機械通用技術條件第10部分:裝配GB5016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69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AQ1029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AQ1043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標識AQ6203煤礦用低濃度載體催化式甲烷傳感器2T/CCMIA001—2023MT/T98液壓支架用軟管及軟管總成檢驗規范MT/T101刮板輸送機用減速器檢驗規范MT/T105刮板輸送機通用技術條件MT/T111礦用防爆型低壓交流真空電磁起動器MT/T113煤礦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靜電性通用試驗方法和判定規則MT/T159礦用除塵器通用技術條件MT/T221煤礦用防爆燈具MT/T246采掘機械用截齒MT/T247采掘機械用齒座MT624煤礦用隔爆型控制按鈕MT/T688礦用錨桿鉆機通用技術條件MT/T790煤礦坑道勘探用鉆機MT818.5煤礦用電纜第5部分:額定電壓0.66/1.14kV及以下移動軟電纜MT818.9煤礦用電纜第9部分:額定電壓0.3/0.5kV煤礦用移動輕型軟電纜MT/T833懸臂式掘進機履帶行走機構通用技術條件MT/T906煤礦用隔爆型多功能燈鈴信號裝置技術條件MT/T922懸臂式掘進機裝載機構通用技術條件MT/T974煤礦用單體液壓錨桿鉆機MT/T1101礦用車載式甲烷斷電儀MT/T5016礦用通風安全裝備標準ISO3795農業和林業用道路車輛、拖拉機和機具.內部裝飾材料燃燒性能的測定煤礦安全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掘錨一體機driving-anchoringintergratedmachine是一種集合履帶行走、截割破煤/破巖、裝載輸送、錨桿(索)支護、臨時支護、除塵,并可配置超前鉆探、智能掘進等功能的機械化設備。3.2截割機構cuttingdevice截割滾筒、截割減速機、電機、搖臂等組成,具有上下擺動、前后滑移、滾筒旋轉破碎煤巖功能的裝置。3.3截割滾筒cuttingdrum由裝有截齒的內、外滾筒,調整機構等組成,具有調整截割寬度、破碎煤巖功能的裝置。3.43T/CCMIA001—2023截割搖臂cuttingarm由搖臂、俯仰機構和前后滑移機構組成,具有上下升降和前后滑移功能的裝置。3.5錨桿鉆機roofbolter具有在煤巖上鉆孔、錨固功能的機載支護裝置。3.6煤礦用機載式坑道鉆機assembledroofbolterforcoalmines具有推進、回轉切削破巖成孔,探水、探放瓦斯、取芯功能的裝置。3.7裝運機構lordingmechanism由裝載機構和刮板輸送機組成,具有裝載與轉運截割機構破碎、切落的煤巖體功能的裝置。3.8臨時支護temporarysupporting具有臨時支撐頂板、頂升錨網功能的裝置。3.9離地間隙groundclearance在正常工況下,掘錨一體機底盤剛性結構與巷道底板之間的距離。3.10智能控制系統intelligentcontrolsystem由控制主體、控制客體與控制媒體組成,具有自身目標和功能的管理系統。4型式與參數4.1結構示意圖掘錨一體機結構示意圖見圖1。1——截割機構;2——4T/CCMIA001—2023圖1掘錨一體機結構示意圖4.2型號4.2.1型號編制方法掘錨一體機型號由產品代號、截割驅動方式、截割功率、頂錨桿鉆機數量、幫錨桿鉆機數量組成,編制方法如下:系列號,如:A、B、C……幫錨桿鉆機數量頂錨桿鉆機數量截割功率,單位為千瓦(kW)截割驅動方式:可省略-電驅;Y-液驅掘錨一體機代號4.2.2標記示例頂錨桿鉆機數量為4,幫錨桿鉆機數量為2,截割功率為270kW,系列號為A的電驅掘錨一體機標記為:EJM270/4-2A。4.3基本參數掘錨一體機基本參數如下:——整機最大外形尺寸,單位為毫米(mm);——整機質量,單位為千克(kg——適應坡度,單位為度(°);——最小轉彎半徑,單位為毫米(mm);——截割斷面形狀,矩形或拱形;——定位截割最大尺寸,單位為毫米(mm);——截割臥底量,單位為毫米(mm);——行走牽引力,單位為千牛(kN);——截割功率,單位為千瓦(kW);——頂錨桿鉆機數量,單位為臺;——幫錨桿鉆機數量,單位為臺;——接地比壓,單位為兆帕(MPa);——離地間隙,單位為毫米(mm);5T/CCMIA001—2023——截割煤巖最大抗壓強度,單位為兆帕(MPa);——供電電壓,單位為伏(V);——供電頻率,單位為赫茲(Hz);——整機功率,單位為千瓦(kW)。5技術要求5.1一般要求5.1.1焊接件應符合GB/T37400.3的規定。5.1.2裝配應符合GB/T37400.10的規定。5.1.3配管應符合GB/T3766的規定。5.1.4掘錨一體機外表面應平整、光潔、無飛邊、無毛刺、無裂紋、無氣孔等缺陷,外表涂漆應均勻,無漏底、流痕、皺皮、擦傷等現象。5.1.5掘錨一體機在以下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a)環境溫度:-5℃~40℃;b)平均相對濕度:不大于95%25℃時c)海拔高度2000m以下(如設備用于高海拔地區,需對部分電氣和液壓部件進行相應選型與設計d)具有甲烷和煤塵等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煤礦井下;e)與水平面的斜度不超過16°,且使用巷道底板附著系數不小于0.4;f)在無破壞絕緣的氣體或蒸汽的環境中;g)無長期連續淋水的地方。5.2整機5.2.1整機外廓尺寸、質量、離地間隙、接地比壓應符合設計要求。5.2.2掘錨一體機處于各種工作位置均應保持穩定,在臨時支護系統以最大推力頂緊煤巖面或其它固定物時,整機不應有后移、抬起和轉向等異常現象。5.3行走機構5.3.1行走機構應符合MT/T833的規定。5.3.2行走速度偏差不應大于設計值的±5%,跑偏量不應超過行駛距離的5%。5.3.3行走時履帶張緊應適度,控制下鏈的懸垂度應為50mm~70mm。5.3.4爬坡能力應符合設計要求。5.3.5設備最大牽引力應符合設計要求。5.3.6履帶的制動器與張緊機構應調節自如、動作準確、靈活可靠。5.3.7驅動輪、從動輪應與履帶板嚙合良好,行走機構應運行平穩無異響。5.4截割機構5.4.1截割滾筒用截齒應符合MT/T246的規定。5.4.2截割滾筒用齒座應符合MT/T247的規定。5.4.3截割滾筒不應與截割減速機干涉。5.4.4截割電機空載功率不應超過額定功率的15%。6T/CCMIA001—20235.4.5截割電機、齒輪箱應運轉平穩,無異常聲響及過熱現象。5.4.6截割搖臂上升下降,前后滑移應順暢,無卡滯現象,動作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誤差不應大于±5.4.7滑移架與導向柱的間隙,接合面接觸密封情況應符合設計要求。5.4.8截齒和齒座的配合應松緊適度,有互換性、拆裝方便、轉動靈活。5.4.9額定工況下截割功率,掏槽、升降油缸的壓力變化應符合設計要求。5.5裝運機構5.5.1裝載機構應符合MT/T922的規定。5.5.2刮板輸送機應符合MT/T105的規定。5.5.3減速機應符合MT/T101的規定。5.5.4星輪與鏟板間隙變動量應為2.0mm~5.5mm,且不應有局部摩擦。5.5.5刮板輸送機鏈條張緊應保證鏟板擺動時鏈輪仍能正確嚙合和平穩運轉。5.5.6裝運機構應運轉靈活、平穩,無卡滯現象。5.5.7在鏟板處于正常工作位置時,裝運機構與截割機構不應干涉。5.6錨桿鉆機5.6.1錨桿鉆機應符合MT/T974和MT/T688的規定。5.6.2在額定工況下,錨桿鉆機應具有正常鉆巖性能,錨桿鉆機鉆孔工作壓力不應低于額定壓力的95%,鉆孔推進速度不應低于設計值,推進力不應低于設計值的95%。5.6.3錨桿鉆機額定轉速和額定扭矩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大空載推進壓力不應大于3.5MPa。5.6.4錨桿鉆機最小總長度和推進行程應符合設計要求。5.6.5錨桿鉆機各種運動應準確、靈活、平穩并準確復位,其擺動角度誤差應在設計值的±10%范圍內,并保證有足夠的剛性、強度及穩定性。5.6.6自動更換鉆桿、錨桿裝置應保證機械抓手有力、動作準確、靈活、平穩并準確復位,保證具有足夠的剛性、強度及穩定性。(僅適用于智能型掘錨一體機)5.7煤礦用機載式坑道鉆機5.7.1煤礦用機載式坑道鉆機應符合MT/T790的規定。5.7.2傳動機構應動作正常、協調,運轉平穩,無異常聲響和沖擊、振動。5.7.3液壓卡盤和夾持器的卡瓦應開合靈活、均勻,打開時應可使標準尺寸的鉆桿順利通過液壓卡盤,卡緊鉆桿時無相對滑動現象。5.7.4液壓系統背壓、運動機構空載運動阻力應符合設計的要求,最大空載推進壓力不應大于3.5MPa。5.7.5煤礦用機載坑道鉆機最小總長度和推進行程應符合設計要求。5.7.6負載運轉時回轉機構主軸實測轉速和扭矩應不低于額定值。5.7.7進給機構實測最大進給力和起拔力與額定值的誤差不應大于0.5kN,實測進給速度和起拔速度不應低于額定值。5.7.8煤礦用機載坑道鉆機各種運動應準確、靈活、平穩并準確復位,其擺動角度誤差應在設計值的±10%范圍內,并保證有足夠的剛性、強度及穩定性。5.8除塵噴霧系統5.8.1除塵器應符合MT/T159及MT/T5016的規定。7T/CCMIA001—20235.8.2除塵噴霧系統應當使用水霧降塵裝置,當水霧降塵裝置工作穩定性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應當使用與掘錨一體機聯動聯控的除降塵裝置,如水霧降塵+負壓除塵或水霧降塵+泡沫降塵的除塵方式。5.8.3除塵噴霧系統的供水量應滿足設計要求,內噴霧裝置的工作壓力不應低于《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要求。5.8.4噴霧元件、管路不應有滲漏和損壞現象。5.9電氣系統5.9.1截割電機啟動時應有8s~10s預警直至截割電機啟動,截割電機啟動前應有語音播報。5.9.2電纜與電氣元器件間的連接應牢固可靠;單根連接電纜應無接頭或焊接點;導線芯線應無損傷;導線絕緣應完好無損傷;芯線或裸露在電氣元器件接口外部的壓線端子應有對應電壓等級的熱縮套管保護。5.9.3電氣系統應符合GB/T5226.1及GB5226.3的規定。5.9.4操作、指示器件的布置應符合GB/T14776的規定。5.9.5動力電纜及控制電纜應符合GB/T3956中5類及以上導體的規定。5.9.6低壓成套開關設備應符合GB/T7251.1的規定。5.9.7礦用防爆型低壓交流真空電磁起動器應符合MT/T111的規定。5.9.8本安電路與非本安電路應采取隔離措施,其連接線纜應分開布置、捆扎。5.9.9保護接地應符合GB50169的有關規定。5.9.10電纜敷設應符合GB50168的有關規定。5.9.11操縱顯示符號應符合GB/T8593.1及GB/T8593.2的規定。5.9.12傳感器應符合GB/T33905.1的規定。5.9.13電控柜、傳感器、線束、分線盒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5.9.14顯示屏應顯示工作狀態和數據,且無明顯延遲滯后。5.9.15應具有數據交互功能。5.9.16應具有故障預警、總線斷線報警、傳感器信號錯誤報警功能。5.9.17控制系統應設置分級密碼權限。5.10智能控制系統(僅適用于智能型掘錨一體機)5.10.1掘、支、錨、運等全部工序應采用高效機械化或自動化裝備,掘進速度應滿足采掘接續要求。5.10.2應具備超前鉆探或物探設備對巷道待掘進區域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瓦斯等進行超前探測并將探測結果應用于掘進控制系統,指導掘進作業。5.10.3應具備自主定位、定姿、定向功能,能夠實現遠程遙控行走,具有偏航提醒、報警功能,俯仰、橫滾、航向角誤差應不大于0.1°。5.10.4應具備自動截割功能,能夠實現遠程遙控截割,實際截割滾筒高度與控制系統顯示截割高度誤差應不大于20mm。5.10.5應具有頂板、側幫錨桿的自動化支護作業功能。5.10.6應具有完善的傳感器、執行器及控制器,具有工況在線監測、故障診斷功能。5.10.7應具備掘進工作面環境(粉塵、瓦斯等)智能監測功能,具有參數分析與報警功能,實現智能降塵和掘、錨、運、支的工序聯動控制。5.10.8應具備遠程控制功能,并支持通過以太網接入遠程集控平臺。5.10.9應具備關鍵部件或工序節點的視頻監控系統,視頻信號可通過網絡上傳至遠程端,攝像儀像素應不小于200萬。5.10.10應具備危險區域人員接近識別與報警功能。8T/CCMIA001—20235.10.11應具備智能聯動功能,能夠實現“一鍵啟停”,并可配套巷道掘進工作面成套設備實現多機信號交互及協同控制,支持有線或5G/WiFi無線通訊。5.11液壓系統5.11.1液壓系統應符合GB/T3766的規定。5.11.2液壓油質量不應低于GB11118.1中L-HM液壓油的規定。5.11.3溢流閥的調定壓力不應大于系統額定工作壓力的110%。5.11.4加入油箱的液壓油的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不應超過GB/T14039-2002規定的-/18/15;產品性能試驗及抽檢時,液壓系統中液壓油的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不應超過GB/T14039-2002規定的-/19/15。5.11.5工作時,液壓油的最高油溫不應超過70℃,溫升不應大于50℃。5.11.6液壓元件和管路不應漏油。5.11.7耐壓及密封性能如下:a)液壓系統應進行耐壓試驗,在其試驗壓力下,承壓殼體、液壓元件的接合面、管路接頭等密封處,不應有滲漏、破損等異常現象;b)裝有液壓鎖或平衡閥的液壓缸鎖緊后,活塞桿受額定負載作用下,活塞桿的移動量在12h內不應超過5mm。5.11.8油缸應具有防砸、防碰撞裝置。5.11.9液壓系統應設置液壓油過濾裝置,保證液壓系統清潔。5.12水路系統5.12.1溢流閥的調定壓力不應低于系統額定工作壓力110%。5.12.2應進行耐壓及密封性能試驗。在試驗壓力下,承壓殼體、水路元件的接合面、管路接頭等密封處,應無破損、滲漏等異常現象。5.12.3水路系統應裝設前置過濾裝置,保證系統清潔。5.13噪聲5.13.1空載噪聲:綜合噪聲值不應大于95dB(A)。5.13.2負載噪聲:綜合噪聲值不應大于85dB(A)。5.14防爆及安全要求5.14.1所有電氣設備應通過國家指定的檢驗單位的防爆檢驗和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并取得防爆合格證和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證書。5.14.2真空電磁啟動器應為隔爆兼本質安全型,應符合GB/T3836.1、GB/T3836.2和GB/T3836.4的規定。5.14.3電動機應為采掘工作面用隔爆型,應符合GB/T3836.1、GB/T3836.2的規定。5.14.4隔爆型照明燈應符合MT/T221的規定。5.14.5礦用隔爆型聲光信號器應符合MT/T906的規定。5.14.6礦用隔爆型控制按鈕應符合MT624的規定。5.14.7煤礦用甲烷傳感器應符合AQ6203的規定。5.14.8煤礦用車載式甲烷斷電儀裝置應符合MT/T1101的規定。5.14.9礦用報警裝置應符合AQ1029的規定。5.14.10高壓膠管總成應符合MT/T98的規定。5.14.11配套的動力及控制電纜應符合MT818.5和MT818.9的規定。9T/CCMIA001—20235.14.12外露殼體采用鋁合金材質時,其摩擦火花實驗性能應符合GB/T13813的規定,并保證其力學性能。5.14.13外露殼體采用非金屬材質時,其阻燃抗靜電性能應符合MT/T113的規定,并保證其力學性能。5.14.14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應符合GB19517中相關規定。5.14.15應盡量減少易燃材料的設計使用量,其測試應符合ISO3795的規定。設備上應有適當的火災應對系統,如果發生火災時,能及時處置。5.14.16應配備滅火系統,滅火系統應符合GB4351.1的相關規定。5.14.17應配置機載甲烷監測及斷電閉鎖裝置。5.14.18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險部位應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或防護裝置,安全警示標識應符合AQ1043的規定。5.14.19掘錨一體機應裝有前照明燈和尾燈。5.14.20截割機構和裝運機構的傳動系統應設有過載保護裝置。5.14.21應油泵啟動后,再啟動截割機構、裝載機構和刮板輸送機,油泵和截割機構、裝載機構、刮板輸送機之間應設有閉鎖,油泵停止后,截割機構、裝載機構、刮板輸送機應同時停止。5.14.22液壓系統應設有壓力、溫度、油位顯示和保護裝置。5.14.23電氣系統應設有緊急斷電和閉鎖裝置。在掘錨一體機兩側,應設有能緊急停止運轉的按鈕,所有電纜應有防護措施。5.14.24操作位置應設置防護頂棚、護欄,并應采取防滑措施。5.14.25應設置防止操作閥組誤動作的機械閉鎖裝置。5.14.26行走和支護之間應能互鎖。6試驗方法6.1試驗條件6.1.1若無特殊要求,環境溫度為-5℃~40℃,海拔高不超過2000m。6.1.2試驗場地地面堅實,地面各向坡度不大于3%。6.1.3應具有傾斜角符合設計要求的試驗場地。6.2一般性檢查6.2.1掘錨一體機出廠時根據設計要求和本標準的技術要求,進行配置、功能及安全要求的符合性檢6.2.2產品外觀質量用目測檢驗。6.3整機測試6.3.1整機外廓尺寸用鋼卷尺或激光測距儀測量。6.3.2整機質量用整機稱重或部件稱重累計法測量。6.3.3用鋼卷尺測量離地間隙。6.3.4平均接地比壓測量a)設備總機重的測量:將設備開到可測量150t重量的地磅上檢測機重T(t)。b)測量接地面積:測量履帶接地長度L(mm)和履帶寬度b(mm)。c)平均接地比壓值:P=1000Tg/2Lb=5000T/Lb(MPa),g常取10(m/s2)。6.3.5整機穩定性測試T/CCMIA001—2023a)支撐后穩定器,操縱截割搖臂向前推進截割煤層作業,測試整機位移、是否轉向等情況;b)支撐后穩定器,標記支腿伸縮位置,測量活塞桿移動量。6.4行走機構測試6.4.1整機前進、后退各行駛25m,用秒表記錄時間,用鋼卷尺測量距離,然后計算出三個循環的平均行走速度和跑偏量。6.4.2將掘錨一體機行走機構懸空,轉動鏈輪,張緊履帶上鏈,用鋼卷尺測量履帶下鏈的懸垂度。6.4.3掘錨一體機在設計的最大坡度上開動,上坡和下坡各一次,并在坡上剎車制動,測試掘錨一體機的爬坡能力。6.4.4將掘錨一體機與牽引力測試儀連接,牽引力測試儀另一端與工裝固定,開動掘錨一體機行走機構,記錄牽引力測試儀顯示的最大壓力,即設備最大牽引力。6.4.5觀察制動器與張緊機構是否調節自如、動作準確;觀察驅動輪、從動輪是否與履帶板嚙合良好,行走機構運行平穩無異響。6.5截割機構測試6.5.1用塞尺測量截割滾筒與截割減速機軸向側隙值。6.5.2空載截割性能試驗方法如下:a)開啟截割電機,將大臂置于水平位置、上下極限位置,各運轉不少于30min,檢查電機、齒輪箱等是否運轉平穩,無異常聲響及過熱現象。檢測截割電機空載功率。b)將截割搖臂上下升降,前后滑移分別不少于3次,觀察滑移是否順暢,有無卡滯現象,并記錄各行程所需時間,計算平均值。6.5.3用塞尺測量滑移架與導向柱的間隙并觀察接合面接觸密封狀態。6.5.4轉動齒座上的截齒,判斷截齒與齒座配合是否松緊適度,轉動靈活,無卡滯現象。6.5.5負載截割性能試驗方法如下:a)連續截割煤(巖)壁,完成3個循環;測錄截割功率,掏槽、升降的壓力變化,檢測實際生產量。6.6裝運機構測試6.6.1用塞尺測量星輪與鏟板的間隙值。6.6.2將鏟板置于上、中、下三個位置,刮板鏈正轉30min,反轉30min,檢查鏈輪嚙合及運轉平穩性。6.6.3啟動裝載電機,轉動星輪,正反各運轉5min,觀察各工況下是否運轉正常,無卡滯現象和撞擊聲,運轉靈活、平穩。6.6.4鏟板置于正常工作位置,截割搖臂置于臥底位置,開動裝運機構,橫向擺動截割搖臂,觀察兩者是否發生干涉現象。6.7錨桿鉆機測試6.7.1用人工巖體做鉆進試驗,鉆3個孔(每孔深應大于0.5m),用米尺和秒表測量鉆孔深度和鉆孔時間,并計算出平均鉆孔推進速度。同時測量鑿巖鉆孔工作壓力,并用安裝于推進力軸線方向上的力傳感器測量推進力的大小。6.7.2利用磁粉制動器加載,通過轉速檢測儀測量鉆孔轉速,通過扭矩傳感器來檢測負載扭矩。6.7.3在空載情況下,操縱鉆孔推進手柄,通過壓力表或壓力傳感器測量推進回路上的壓力差。6.7.4用鋼卷尺測量錨桿鉆機最小總長度,操縱推進手柄,將錨桿鉆機伸展開來,測量其推進行程。6.7.5操作鉆臂及推進器做各方位角度動作,用鋼卷尺測量其變動范圍,計算出擺動角度。T/CCMIA001—20236.7.6通過遙控器一鍵啟動,觀察錨桿鉆機自動打鉆、換桿等動作是否連貫、靈活、準確、無卡滯現象,并復位準確。(僅適用于智能型掘錨一機)6.8煤礦用機載式坑道鉆機測試6.8.1傳動機構前進、后退,重復操作5次,檢查是否存在干涉、振動、異響;6.8.2液壓卡盤和夾持器各開合動作5次檢查是否存在干涉、異響,檢查是否對中性,是否存在漏油現象,使用標準尺寸的鉆桿通過液壓卡盤并卡緊鉆桿,檢查是否能順利通過,卡緊時是否相對滑動。6.8.3進行回轉機構各檔的正、反轉,高速轉速檔運轉10min,低速檔運轉5min,檢查是否存在漏油、異響等現象。通過液壓馬達供油入口和出口分別配置的壓力傳感器測得最大空載推進壓力。6.8.4用鋼卷尺測量煤礦用機載坑道鉆機最小總長度和推進行程。6.8.5用磁粉制動器加載,通過扭矩傳感器和轉速儀測量回轉機構主軸轉速和扭矩。6.8.6用拉壓力傳感器測量進給機構最大進給力和起拔力,用鋼卷尺和秒表實測進給速度和起拔速度。6.8.7操作坑道鉆機鉆臂及推進器做各方位角度動作,用鋼卷尺測量其變動范圍,計算出擺動角度。6.9除塵噴霧系統測試6.9.1在增壓水泵進水口、出水口分別接上壓力表。開啟除塵噴霧系統,檢測水泵進口壓力、水泵出口壓力、噴霧壓力值。6.9.2檢查噴霧管路有無滲漏和損壞現象,噴嘴無堵塞,噴霧均勻。6.9.3關閉除塵噴霧系統噴嘴,調節系統壓力至額定壓力的1.5倍,保壓3min,不得有滲漏和損壞現6.10電氣系統測試6.10.1按下截割電機啟動按鈕,用秒表測量電機啟動前預警時間,傾聽電機啟動是否有語音播報。6.10.2核查電控柜、傳感器、線束、分線盒等電氣元件的防護等級。6.11智能控制系統測試(僅適用于智能型掘錨一體機)6.11.1檢查掘錨一體機是否具備超前鉆探或物探設備。6.11.2導航系統a)檢查掘錨一體機是否配置全站儀或融合導航系統,檢查控制系統是否具備自主定位功能。b)使用動態角度儀測量車身橫滾角、俯仰角,與控制系統輸出的橫滾角、俯仰角進行比較。c)通過全站儀測量檢驗設備搭載慣導單元是否具備航向監測功能,測量航向誤差。d)檢查掘錨一體機是否具備遙控或遠程控制行走功能,航向誤差大于設定閾值時,系統能否自動發出預警提醒。6.11.3現場測試自動截割功能,自動截割過程中隨機按下暫停按鍵,測量截割滾筒高度,計算與控制系統顯示截割高度誤差。6.11.4檢查錨桿機操控方式,測試是否具備自動確定錨護位置、自動鉆孔、自動注漿、自動安裝錨桿功能,觀察支護動作是否正常無卡滯。6.11.5觀測整機狀態信息顯示,數據響應及時且準確,手動斷開指定傳感器或總線節點,觀察控制系統是否顯示對應故障信息。6.11.6檢查掘錨一體機是否配置粉塵、瓦斯等傳感器且監測值顯示正確。6.11.7檢查控制系統是否可以通過以太網協議實現遠程監視及控制功能,視頻信號、整機動作是否響應順暢,無明顯滯后。T/CCMIA001—20236.11.8檢查機載攝像儀監控畫面是否清晰流暢,檢查像素值。6.11.9現場模擬人員攜帶定位卡進入報警區域,檢查機載上位機軟件顯示人員卡號、位置是否正確,報警功能是否正常。6.11.10檢查是否具備智能聯動功能,進行“一鍵啟停”測試,檢查是否具備與巷道掘進工作面成套設備實現多機信號交互及協同控制功能,檢查機載通訊設備參數,是否具備5G/WiFi網絡功能。6.12液壓系統測試6.12.1溢流閥的壓力用壓力表測量溢流閥的調定壓力。6.12.2油液污染度測定按GB/T14039的規定進行。6.12.3液壓油溫升試驗a)在空載試驗過程中,按表A.1的規定測量液壓油溫度并繪制溫升曲線。b)在負載試驗過程中,每個截割循環完成記錄液壓油溫度并繪制溫升曲線。6.12.4密封性能試驗在出廠檢驗或作業可靠性試驗過程中或試驗結束后,進行液壓系統滲漏檢查,檢查方法:固定接合部位手摸無油膩,運動接合部位目測無油跡或流痕為不滲。整個試驗過程中,滲出油跡面積不超過200cm2或每15min內不滴一滴油為不漏,否則判為漏。6.12.5耐壓及密封性能測試a)在額定工作壓力的1.25倍(額定壓力≥16MPa)或1.5倍(額定壓力<16MPa)條件下,保壓3min,測試耐壓性能;b)用百分表測量裝有液壓鎖、平衡閥的油缸活塞桿的位移量,以檢測其密封性能。6.13水路系統測試6.13.1用壓力表測量溢流閥的調定壓力。6.13.2在系統額定工作壓力的1.5倍條件下,保壓3min。檢查是否出現滲漏、破損現象。6.14噪聲測試6.14.1測試儀器a)聲級計;b)卷尺。6.14.2測試方法a)空載噪聲測定,分別開動截割機構、裝運機構、行走機構,在錨桿機操作臺處分別進行測定;全部開動,在錨桿機操作臺處,高度為800mm,半徑為500mm范圍處測量;b)負載噪聲測定,當截割機構、裝運機構同時負載試驗時,測定錨桿機操作臺處的噪聲值,在錨桿機操作臺處,高度為800mm,半徑為500mm范圍處測量;T/CCMIA001—2023c)取三次測量值的平均值。6.15防爆及安全性能測試6.15.1按下照明按鈕,檢查掘錨一體機前照明燈和尾燈是否亮起。6.15.2核查截割機構和裝運機構傳動系統的電控柜過載保護性能試驗報告是否合格。6.15.3運行設備,觀察是否油泵優先啟動,截割機構、裝載機構和刮板輸送機隨后啟動;停止設備,觀察油泵停止后,截割機構、裝載機構和刮板輸送機是否能夠自動停止。6.15.4目測液壓系統是否設有壓力、溫度、油位顯示與保護裝置。6.15.5目測所有電纜是否有防護措施,兩側是否設有能夠緊急停止運轉的按鈕,并分別按下各個急停按鈕,觀察設備是否能夠及時停止運行。7檢驗規則7.1出廠檢驗掘錨一體機應經制造廠質量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出廠檢驗項目見表1。7.2型式檢驗7.2.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新研制的樣機或老產品轉場生產需定型鑒定時;c)當用戶對產品質量有重大異議時;d)產品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的;e)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要求時。7.2.2型式檢驗應從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中隨機抽取1臺進行。7.2.3型式檢驗項目見表1。7.3合格判定7.3.1出廠檢驗表1中各項要求全部合格,判定為合格。7.3.2型式檢驗在表1中,B類項目若有5項以上(含5項)不合格,允許在抽檢的產品中再抽取一臺,復檢項目中允許有2項不合格,若仍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