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哈爾濱道外區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哈爾濱道外區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哈爾濱道外區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哈爾濱道外區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哈爾濱道外區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哈爾濱道外區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下圖材料描述的是A.蘇聯模式 B.羅斯福新政 C.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D.戈爾巴喬夫改革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一場新的沒有硝煙的戰爭緊接著又拉開了序幕。”材料中這場“戰爭”開始的標志是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B.馬歇爾計劃的提出C.北約組織的建立D.華約組織的形成3.“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開始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這段話旨在說明全球化A.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利益B.導致英美兩國走向衰落C.對各國都是機遇與挑戰D.導致世界局勢動蕩不安4.宋初大將曹輸(退將詩》:“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當時流行一句諺語:“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這些情況反映了宋朝推行的政策是A.休養生息政策B.重文輕武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D.對外開放政策5.“撥云手指天心月,拔劍光寒倭寇膽”、“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這些詩句共同描述了中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民族英雄。與他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左宗棠解決新疆邊塞危機 B.林則徐虎門銷煙C.戚繼光平定東南沿海倭患 D.鄭成功收復6.20世紀上半期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下列有關兩次世界大戰的表述,正確的是①兩次世界大戰都是規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②薩拉熱窩事件和德國閃擊波蘭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③凡爾登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會戰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轉折性戰役④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二戰以軸心國的投降而宣告結束A.①②③B.③④①C.①③④D.②③④7.節日和重大紀念日是歷史在歲月中刻寫的最深刻的符號。下面的節日或重大紀念日與相關歷史事件的關聯中,正確的是:A.青年節——一二·九運動 B.建軍節——南昌起義C.黨的生日——井岡山會師 D.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下列史實不屬于中央政府對西藏管轄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設置宣政院③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④設置駐藏大臣⑤冊封達賴、班禪A.①③B.②③C.③④D.③⑤9.甘地說:“非暴力并不是服服帖帖地服從壞人的主意”。1920年,國大黨提出“用和平與合法手段獲得自主”、“印度必須跟英國斷絕關系,完全獨立”、“批準發動最大規模的群眾性斗爭”。由此可見A.非暴力主義具有明顯的反帝反殖性質B.群眾性斗爭實際違背了“非暴力”理念C.甘地的思想客觀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D.國大黨的理念與甘地思想存在嚴重分歧10.有人說:“洋務運動因戰爭而興起,又因戰爭而宣告失敗。”此處的“戰爭”分別指A.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B.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D.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1.孔子學院適應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了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觀點有A.“無為而治”、順應自然B.“兼愛”“非攻”與提倡節儉C.“仁”“仁政”與“禮治”D.依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12.制度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下列屬于秦朝的制度的是A.分封制B.郡縣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13.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對聯“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是對哪位詩人的寫照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辛棄疾14.下列選項中的標語,與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相配是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提倡新式文學推廣白話文C.建黨偉業開天辟地 D.建立革命武裝走向井岡山15.“擇業的目標應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這是哪位偉人的話A.馬克思 B.恩格斯 C.毛澤東 D.周恩來16.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說:在西方列強手下遭到第二次失敗后,中國少數知識分子提出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這一“自強”運動注定要失敗。作者認為“注定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經濟落后,自然經濟遭到破壞B.頑固勢力強大,阻撓“自強運動”的開展C.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其目的是維護統治,沒有觸及封建制度本身17.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現象”與“歷史結論”的區別問題。歷史結論是對歷史現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C.《馬關條約》,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D.《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最終熄滅于A.歐洲B.亞洲C.非洲D.美洲19.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內容()A.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農代表蘇維埃 B.通過了《和平法令》C.成立蘇維埃政府 D.彼得格勒武裝起義20.19世紀,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相繼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此文中“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分別是指A.洋務運動、辛亥革命B.洋務運動、五四運動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D.五四運動、戊戌變法21.倘若要你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言的鄧小平擬定一份發言提綱,這份提綱的主題思想應是A.繼續兩個“凡是”B.階級斗爭要常抓不懈C.撥亂反正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22.下圖中所反映的經濟建設成就是我國工業發展史上的奇跡之一,使長春市成為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城市。該成就出現于A.20世紀50年代B.20世紀60年代C.20世紀70年代D.20世紀80年代23.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中符合史實的是選項史實推論A遼沈戰役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第一次取得數量上的優勢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B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C平津戰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D渡江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宣告國民黨政權的覆亡A.AB.BC.CD.D24.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建立起來的議會權力超過君主的制度以及兩黨制度等,不僅對英國以后的歷史發展,而且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政治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一制度”建立主要是由于A.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統治 B.廢除了國王C.頒布了《權利法案》 D.頒布了1787年憲法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45年成立的________,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1995年正式成立的________,是為適應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而建立的。26.東漢時期________改進了造紙術;北宋時期________發明了活字印刷術。27.北宋大畫家________的《清明上河圖》是風俗畫的代表作;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英國議會通過了《________》,以法律形式制約王權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俄國(蘇聯)既有過耀眼的崛起騰飛,也有過出人意料的失勢隕落,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現代史的進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閱讀下列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羅斯的大國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社會改革為政府發起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使俄羅斯社會在十九世紀最后十年發生轉型。材料二列寧說:“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項目1932年1937年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生產總值3221機器制造業2121拖拉機2121電力7432石油2121銅5432材料四20世紀80年代,蘇聯出現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煙荒”和“藥品荒”,人們搶購成風,通貨膨脹嚴重,群眾極為不滿。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并沒有力挽狂瀾,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宮的上空降下。材料一中“這種制度”指的是當時俄國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據材料分析這一“社會改革”所起的歷史作用?材料二中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的理由。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依據材料四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俄國(蘇聯)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怎樣的深刻啟迪?29.(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武帝從董仲舒請,罷黜百家,只立五經博士,為博士設立弟子員。額定五十人,一歲輒課,能通一經以上,得補吏。高第可以為郎中。自此漸漸有文學入仕一正途,士人政府由此造成。——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二: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宋真宗《勵學篇》材料三:朱棣敕令纂修《四書大全》、《五經大全》,頒行天下,以此作為士子習業的經典著作、…明統治者還在科舉考試中發明了“八股”之法。——摘編自馮天瑜等《中圓文化史》請回答上述材料都提到的“五經”是哪一學派的經典著作?材料一中董仲舒之所請,對于后世有何重大影響?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宋朝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來引導“重視讀書”的社會風氣?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在科舉考試方面采取的什么舉措?如何評價這一舉措的作用?從上述材料看,學習“五經”對于歷代“士子”而言有何共同作用?古代統治者倡導學習“五經”的共同意圖是什么?30.(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獨一無二的綜合實力,使美國擺脫了第一次大戰后企圖安排世界秩序卻無果而終的尷尬,美國開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導國際秩序,并最終在20世紀后期,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材料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塊狹長地帶,聚集了一萬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設計和制造電腦芯片為主,人們把這一地區稱為“硅谷”。有人統計,1966年,這里每24小時就產生62名百萬富翁:1998年。其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400億美元。“硅谷”的發展是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跡。材料三:美國的唯一超級大國地位在未來20到30年內不會動搖,美國的相對實力已經達到世界歷史上的頂峰,但這個頂峰可以比喻為一座“平頂山”,其上還有凸凹坑洼。請回答:根據材料一,并結合史實說明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企圖安排世界秩序”的行動有哪些?二戰后的“國際秩序”又是怎樣的?根據材料二,簡要說出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認為“美國的唯一超級大國地位在來來20到30年內不會動搖”。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請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知識,從多角度說明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據圖片中文字信息“對戰勝希特勒起到保證作用”可以判斷時間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結合圖片中的關鍵詞“工業化任務”可知圖片描述的是蘇聯模式,A選項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發生在經濟大危機時期,是美國為了成功度過經濟危機而進行的改革,B選項不符合題意。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是為了反對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并不是為了完成工業化任務,C選項不符合題意。戈爾巴喬夫改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點睛】本題解題關鍵在于熟悉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1928-1937年蘇聯完成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使蘇聯迅速實現工業化,為日后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2、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指的是冷戰。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點睛】易錯項是D項,注意區分冷戰開始的標志和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3、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開始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可知,全球化對各國都是機遇與挑戰,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利益、導致英美兩國走向衰落、導致世界局勢動蕩不安,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4、B【解析】

據材料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可知,北宋時期,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朝統治者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即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抑制武將的政策。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5、C【解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達了戚繼光驅逐倭寇、保衛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個人功名的意愿,C正確;AB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考查了戚繼光抗倭。6、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一戰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性戰爭,二戰是規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故①表述錯誤,含有①的ABC不合題意;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和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和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轉折性戰役、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二戰以軸心國的投降而宣告結束,故D②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7、B【解析】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建軍節是為了紀念南昌起義,故B符合題意;青年節與五四運動有關,排除A;黨的生日與中共一大有關,排除C;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排除D。故選B。8、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唐與吐蕃之間的友好交往,乾隆帝時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使新疆得以重新統一,①③不是對西藏的管轄,A符合題意;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在中央設置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這標志著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劃,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授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接見五世班禪,授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歷代達賴和班禪都要經過中央冊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所以②④⑤是對西藏的管轄,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9、A【解析】

根據材料“去反對專制魔王的意志”“必須跟英國斷絕關系”可知他們將斗爭矛頭對準英國,故可以得出非暴力主義具有明顯的反帝反殖性質,A符合題意;群眾性斗爭實際違背了“非暴力”理念表述與史實不符,B排除;甘地的思想客觀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表述與史實不符,C排除;根據材料“并不是服服帖帖地服從壞人的注意;用和平與合法手段獲得自主”等,可知無論是甘地還是國大黨都主張非暴力主義,D排除。故選擇A。10、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朝內外交困,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一些官員在中央以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1895年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由此可知題中“洋務運動因戰爭而興起,又因戰爭而宣告失敗”的“戰爭”分別指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因此,ABD均不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C。11、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愛人,主張實行仁政,故C符合題意;道家學派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故A不合題意;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與提倡節儉,故B不合題意;法家學派主張依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2、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太尉掌管軍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故B符合題意;西周實行分封制,故A不合題意;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故C不合題意;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秦朝的制度”是解題的關鍵,秦朝在地方推行郡縣制。13、B【解析】

根據“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的對聯并結合所學可知,“詩圣”是指杜甫。因此B正確。李白有著“詩仙”的美稱,A錯誤。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C錯誤。辛棄疾是南宋著名詞人,D錯誤。綜上故選B。14、C【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期間出現特務闖入,中共一大轉移到嘉興南湖的游船上進行,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黨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C符合題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辛亥革命,A排除;提倡新式文學推廣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B排除;建立革命武裝走向井岡山,是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D排除;故選C。15、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為世界無產階級提供了最銳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從此國際工人運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入個新的歷史時期。馬克思在中學的作文中寫道:擇業的目標應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6、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這一‘自強’運動注定要失敗”,可知與洋務運動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訴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掀起了一場所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由于洋務運動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最后注定失敗。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D。17、D【解析】

依據題干所給信息“歷史結論是對歷史現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結合所學可知,四個選項中,ABC三項都是敘述了一個客觀的情況,而D項是對《辛丑條約》導致后果的主觀認識,應屬于歷史結論。故答案為D。18、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最終熄滅于亞洲,B選項正確,A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的是二戰結束的標志,1945年日本簽訂投降書標志二戰的結束,抓住關鍵詞“戰火最終熄滅于”可知是在亞洲。19、AB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開始。1917年11月7日,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資產階級政府的最后堡壘——冬宮被攻下。隨后,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農代表蘇維埃;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寧為首的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所以AB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BC。2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務運動;“維新之路”指的是戊戌變法;故C正確。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排除ABD項。故選C。21、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其主要內容是①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D項符合題意;AB兩項說法錯誤,應排除,C撥亂反正概括不準確。故選D。點睛:抓住關鍵詞“主題思想”,撥亂反正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工作之一,但不是主要思想,需仔細甄別。22、A【解析】根據圖片內容可知,這是我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了第一輛汽車。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年到1957年,所以A項符合題意,故選A。23、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1948年9月開始的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后,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第一次取得數量上的優勢,A項符合題意;1949年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1949年1月平津戰役勝利,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1949年4月開始的渡江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宣告國民黨政權的覆亡。由此分析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24、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光榮革命后,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法治”取代了“人治”,議會成為國家的權力中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故C符合題意;194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統治,與題干無關,故A不合題意;廢除了國王表述錯誤,故B不合題意;美國獨立戰爭后頒布了1787年憲法,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聯合國;世貿組織(WTO)【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主要職責是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1995年正式成立的世貿組織,是為適應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而建立的。26、蔡倫畢昇【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年。27、張擇端《權利法案》【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城市的發展,表現市民生活的風俗畫出現并日益增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1689年英國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保證了議會的權力,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得以確立。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農奴制;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2)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國情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對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3)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強國;原因:兩年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重工業,人民建設熱情高漲等。(4)蘇聯解體。(5)要有改革意識,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重視改善人民生活,農業工業平衡發展。【解析】

(1)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1861年之前阻礙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是農奴制。依據材料一,經過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2)分析材料,依據“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可知是1921年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這是列寧建設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大轉變。(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其原因是進行了兩個五年計劃建設,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4)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面對長期積聚的矛盾,他著手進行改革。他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導致蘇聯思想界極端混亂。他主張由“一黨政治”向“多黨政治”過渡。蘇共領導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了。1991年12月,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11個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告結成獨立國家聯合體,蘇聯解體了。以美蘇兩級對峙為主的雅爾塔體系宣告結束,舊的世界格局已經結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出現政治多極化的發展趨勢。(5)縱觀俄國(蘇聯)的發展歷史,得出適應國情,適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政策或改革,會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反之,則會導致停滯不前甚至后退。所以我們可以得出要維護國家統一,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持改革,改革要符合國情;要發展經濟,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完善民主法治建設,不斷開拓創新等。29、(1)儒家學派從此,儒家學說被確立為歷代王朝的正統思想,在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居于主導地位。(2)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大力發展科舉制度,增加錄取名額;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構成國家官僚隊伍的主干。(3)實行八股取士。使科舉制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脫離了社會發展大勢,阻礙了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進程。(4)作用:能夠入仕當官,參與國家政治。意圖: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君主專制。【解析】

(1)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五經”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第二問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學說被確立為歷代王朝的正統思想,在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居于主導地位。(2)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是黃袍加身的武將出身,因此對武將集團相當顧忌,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后世的趙氏王朝也繼承了這一傳統。大力發展科舉制度,增加錄取名額;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構成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