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寄生蟲學 旋毛形線蟲、吸蟲_第1頁
人體寄生蟲學 旋毛形線蟲、吸蟲_第2頁
人體寄生蟲學 旋毛形線蟲、吸蟲_第3頁
人體寄生蟲學 旋毛形線蟲、吸蟲_第4頁
人體寄生蟲學 旋毛形線蟲、吸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寄生蟲學HumanParasitology基礎醫學系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研室1重點:1.旋毛蟲:幼蟲囊包形態,生活史,致病,主要實驗診斷方法,預防旋毛蟲感染的主要措施。2.肝吸蟲:成蟲、蟲卵形態,生活史,致病,預防肝吸蟲感染的主要措施。2第七節旋毛形線蟲p171簡稱:旋毛蟲成蟲寄生:同一宿主小腸幼蟲寄生:同一宿主肌細胞致病:旋毛蟲病

食源性寄生蟲病3形態1.成蟲:人體最小線蟲,線狀,體長

1.5~3.0mm,雌蟲子宮較長,其中段含蟲卵,后段和近陰道處充滿幼蟲,新生幼蟲自陰門產出(卵胎生)。

♀蟲直接產幼蟲42.幼蟲囊包梭形,位于宿主橫紋肌細胞內,內含1~2條幼蟲。5幼蟲囊包(宿主吞食)成蟲(小腸、交配)鈣化腸腔腸粘膜腸腔(蛻皮4次)幼蟲消化酶新生幼蟲卵胎生產幼蟲隨淋巴、血循環幼蟲囊包(橫紋肌細胞)更換新宿主半年生活史囊包傳染源61.成蟲與幼蟲寄生于同一個宿主體內成蟲:小腸幼蟲:橫紋肌細胞生活史特點寄生部位:活動較多、血液供應豐富的肌肉。(膈肌、舌肌、咽喉肌、胸肌、及腓腸肌,等)2.生活史:無外界自由生活階段,完成生活史必須更換宿主。3.人獸共患寄生蟲病,保蟲宿主:豬、犬、羊、貓、熊、野豬、狼等)。4.感染期:幼蟲囊包。5.感染途徑:經口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7(主要致病蟲期是幼蟲--幼蟲囊包)輕者無明顯癥狀重者在患病3~7周內死亡食入幼蟲囊包的數量幼蟲侵犯的部位機體的對旋毛蟲的免疫力致病程度與致病81.侵入期(腸型期)致病機制:幼蟲囊包內幼蟲在小腸內脫囊并鉆入腸粘膜發育為成蟲致腸粘膜炎癥反應(充血、水腫、出血、淺表潰瘍)。致病過程分三期:臨床表現:急性胃腸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92.幼蟲移行期(肌型期)臨床表現:血管炎:發熱、眼瞼或面部水腫等。肌炎:橫紋肌纖維變性、橫紋消失,全身肌肉酸痛(腓腸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致病機制:新生幼蟲隨淋巴、血循環到達各器官及侵入橫紋肌內發育引起血管炎和肌炎。103.囊包形成期(恢復期)致病機制:囊包內幼蟲鈣化,受損肌細胞修復。

臨床表現:肌細胞膨大呈紡錘形,蟲體鈣化,急性炎癥消退,但肌痛仍可維持數月。11診斷1.詢問病史:生食或半生食肉類史。2.病原診斷:活檢法查幼蟲囊包(取腓腸肌、肱二頭肌壓片鏡檢)3.免疫學診斷(輔助診斷):血清檢測特異性抗體或循環抗原。臨床表現復雜,難以診斷121.流行因素(1)傳染源豬、野豬、狗、羊、牛、等120多種哺乳動物可自然感染,豬為主要傳染源。(2)傳播途徑生食或半生食受染豬肉、野豬肉、涮羊肉、烤肉串。流行132.分布世界性分布。俄羅斯、東歐等國流行嚴重。我國:云南、廣西、四川、西藏;湖北;東北。流行特點:地方性、群體性食源性。我國旋毛蟲病的分布14防治1.衛生宣教預防的關鍵: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生食或半生食豬肉或其他肉類。2.加強肉類檢疫。3.提倡圈養。4.治療:阿苯達唑、甲苯達唑。15豬肉中的幼蟲囊包-15oC存活20天。腐肉中的幼蟲囊包常溫2~3月。涼干、腌制、熏、烤、涮食不能殺死幼蟲囊包。蟲體不耐熱,70oC以上即可殺死幼蟲囊包。旋毛蟲幼蟲囊包的抵抗力較強16第三篇醫學蠕蟲學蠕蟲:借助肌肉收縮而蠕動狀運動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括:線形動物門

線蟲綱(已介紹)扁形動物門

吸蟲綱

絳蟲綱17第一節概論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交替)重要蟲種:肝吸蟲、姜片蟲、肺吸蟲、日本血吸蟲第十二章吸蟲(P85)生活史有性世代(脊椎動物體內)如:人無性世代(軟體動物體內)如:螺18大多數葉狀、背腹扁平、兩側對稱,少數呈圓柱形(血吸蟲)。具口、腹吸盤。腸管分左右兩支達蟲體后端呈盲端,無肛門。大多雌雄同體(血吸蟲雌雄異體)。形態復殖目吸蟲模式圖19特點:世代交替(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宿主轉換(終宿主、中間宿主)模式:

受精卵幼蟲期(蚴)成蟲(中間宿主)(終宿主)

第1第2脊椎動物淡水螺魚、蟹、蝦人幼蟲期包括: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生活史20幼蟲期包括: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無性繁殖無性繁殖21常見吸蟲華支睪吸蟲(肝吸蟲)√布氏姜片吸蟲(姜片蟲)(自學)衛氏并殖吸蟲(肺吸蟲)√日本裂體吸蟲(日本血吸蟲)√22第二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p89成蟲寄生:人體肝膽管內。致病:肝吸蟲病。食源性寄生蟲病。23形態1.成蟲體型狹長,10~25mm×3~5mm,狀似葵花子仁。雌雄同體。雄性生殖器官:睪丸1對,分支狀,在體后1/3處,前后排列。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個,位于睪丸之前。24華支睪吸蟲252.蟲卵小,形似芝麻(27~35)m×(12~20)m,黃褐色,前端較窄且有卵蓋,卵蓋周圍的卵殼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內已含有毛蚴。26肝吸蟲卵27肝吸蟲卵30×16um肺吸蟲卵90×55um姜片蟲卵135×82um血吸蟲卵89×67um28受精蛔蟲卵蟯蟲卵未受精蛔蟲卵鞭蟲卵鉤蟲卵29生活史肝膽管內成蟲蟲卵產出隨膽汁入消化道隨糞便排出,入水被第1中間宿主淡水螺吞食:豆螺、沼螺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第2中間宿主:淡水魚蝦囊蚴(肌組織內)人貓、狗吞食(保蟲宿主)小腸脫囊30三種螺的大小區別紋沼螺赤豆螺長角涵螺31第一中間宿主:豆螺、沼螺、涵螺第二中間宿主:1.淡水鯉科魚類(草魚、青魚、鰱魚、鯽魚)2.淡水蝦32終宿主:人或一些哺乳動物(貓、狗)33生活史小結:1.兩個中間宿主和一個終宿主2.成蟲寄生:肝膽管內3.感染期:囊蚴

4.經口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34致病1.致病機理機械刺激、代謝產物、分泌物等誘發超敏反應膽管內膜及膽管周圍的炎性反應膽管局限性的擴張及膽管上皮增生

(主要為肝受損)病變形成35(1)膽囊結石死蟲、蟲卵、脫落的膽管組織→結石核心→膽囊結石(2)膽囊炎(3)膽汁性肝硬化(4)原發性肝癌等362.臨床表現輕度感染:無明顯臨床癥狀。中度感染:消化系統癥狀為主,常見體征:肝腫大(左葉)。嚴重感染:頭暈、消瘦、浮腫和貧血等,晚期出現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誤診:肝炎,急、慢性膽囊炎等。37診斷1.詢問病史: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蝦史。2.病原學檢查(查蟲卵)(1)糞便檢查直接涂片法(易漏診)集卵法(常用):飽和鹽水浮聚法水洗離心沉淀法(2)十二指腸引流膽汁

離心沉淀檢查,檢出率100%,技術要求高,患者難以接受。382.免疫學檢查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血凝試驗(IHA)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

金標快速免疫診斷(膠體金技術)3.影像學檢查

B超、CT檢查391.分布:主要在亞洲。感染較高國家:中國、日本、朝鮮、越南、東南亞。我國:25個省市、自治區有不同程度流行。

廣東:高發區,平均感染率16.42%,與飲食習慣有關。流行2.流行環節(1)傳染源:病人、家畜、野生動物(人獸共患寄生蟲病)(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