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修養對個人自身的重要性_第1頁
談修養對個人自身的重要性_第2頁
談修養對個人自身的重要性_第3頁
談修養對個人自身的重要性_第4頁
談修養對個人自身的重要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免責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搜集,版權歸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上傳人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談修養對個人自身的重要性

《談修養》朱光潛

朱老先生這位20世紀的美學大家,一直很仰慕他的大名,再一看這書名比較熟悉,而且感覺逼格很高的樣子,所以就打算看看。雖然這本書完成到現在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現在來看,依然不過時,依然可以從中汲取到很多精華,這就是大家的作品,完全和現在的作品不在一個檔次。

這本書看完后給我的感覺是作者高屋建瓴,語言樸實,不用華麗辭藻堆砌,而是實事求是的分析和看待事物,讓人在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時能學習極具實用性的知識。作者不是一個光喊口號的愛國者,他是一個真真正正、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深愛著這片熱土,愛這熱土上的人民,愛這熱土上的國度。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濃濃的愛意,也感受到對遭遇苦難的同情和未來美好的希冀。

懶,萬惡之源,這個存在于人性中的熵,存在于人本位中國的每一個人身上,我們要保持對其高度的敏感,才能將個人的修養提高,從而改善社會風氣。懶,無處不在,哪里都有它存在的痕跡,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加思考,在與懶做斗爭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不要輕易就范。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大家都習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時候,我們不像其他人那樣懶得去思考,稍微動一動我們的腦袋,根據我們掌握的科學知識,好好思考下我們應該何去何從。這已經就很了不起了,也就踏上了與懶做斗爭的道理,長此以往,你的個人修養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從而感染到周圍的人,慢慢擴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說不定你在一不小心之間已經改良了社會風氣,改變

了世界。

這是一本適合年輕人看的書,這是一本適合真正愛國者去看的書,這也是一本適合心中有大愛的人看的書。

《談修養》讀后感一代學術宗師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談修養》闡發人生修養途徑,半個世紀以來影響了許多青年讀者。作者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一一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的屏障,引導人生趨往康莊與豐盈。

其中的“談讀書”這一章節對我影響頗深。

文中說“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取一部書精讀十遍。“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游,以至于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作為一名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我們要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

在讀到“談冷靜”這一章節時,我也有許多感觸。

文中說“一件事常有許多錯綜復雜的關系,頭腦不冷靜的人處之,便如置身五里霧中,覺得需要處理的是一團亂絲,處處是糾紛困難。一個冷靜的人常是立定腳跟,胸有成竹,所以臨難遇險,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張皇失措。我們中國人對于這種風格向來當作一種美德來欣賞贊嘆。”

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個班級由于學生眾多,性格各異,在教學中,

總會遇到個別學生行為怪異,言行讓老師和學生無法接受,不時惹得我們勃然大怒,但我們回頭想一下,我們發怒后,除了傷害了我們自己的身體,影響了教師形象之外,對學生有何教育意義呢。不僅沒有,有時甚至因我們的發怒,反而傷害了學生的心,讓我們陷入尷尬境地。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老師,不會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學中取得優異的業績,老師只有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才會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余。而有的老師就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學生的錯誤,冷靜的想一想,他們畢竟是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學生不犯錯誤,老師教書育人從何談起,就因為學生容易犯錯誤,老師能有效的幫助他糾正錯誤,才體現出老師工作的重要性。從《談修養》中我還讀到一個看似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傳千古,轟轟烈烈,但一定要真誠,要有修養,有時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德。同樣,在工作中,一個和諧的集體,不是僅僅只靠一個人就能創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優點、缺點,再聰明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關鍵是要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只要人與人的關系調處得好,工作和生活都會很愉快的。

《談修養》讀后感一代學術宗師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先生的《談修養》闡發人生修養途徑,半個世紀以來影響了許多青年讀者。作者以其心理學

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一一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

和社會的屏障,引導人生趨往康莊與豐盈。其中的“談讀書”這一章節對我影響頗深。文中說“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

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取一部書精讀十遍。“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

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

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游,以至于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

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

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

劣。”

作為一名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

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

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我們要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

育教學工作當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在讀到“談冷靜”這一章節時,我也有許多感觸。文中說“一件事常有許多錯綜復雜的關系,頭腦不冷靜的人處之,便如置身五里霧中,

覺得需要處理的是一團亂絲,處處是糾紛困難。一個冷靜的人常是立定腳跟,胸有成竹,所

以臨難遇險,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張皇失措。我們中國人對于這種風格向來當作一

種美德來欣賞贊嘆。”

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個班級由于學生眾多,性格各異,在教學中,總會遇到個別學生行為怪異,言行讓老師和學生無法接受,不時惹得我們勃然大怒,但

我們回頭想一下,我們發怒后,除了傷害了我們自己的身體,影響了教師形象之外,對學生

有何教育意義呢。不僅沒有,有時甚至因我們的發怒,反而傷害了學生的心,讓我們陷入尷

尬境地。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老師,不會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學中取

得優異的業績,老師只有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才會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

余。而有的老師就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學生的錯誤,冷靜的想一想,他們畢竟是孩子,

犯錯誤是正常的,學生不犯錯誤,老師教書育人從何談起,就因為學生容易犯錯誤,老師能

有效的幫助他糾正錯誤,才體現出老師工作的重要性。從《談修養》中我還讀到一個看

似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傳千古,轟轟烈烈,但一定要真誠,要有修養,有時

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德。同樣,在工作中,一個和諧的集體,不是僅僅只

靠一個人就能創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優點、缺點,再聰明

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關鍵是要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只要人與人的

朱老先生這位20世紀的美學大家,一直很仰慕他的大名,再一看這書名比較熟悉,而且

感覺逼格很高的樣子,所以就打算看看。雖然這本書完成到現在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但

是現在來看,依然不過時,依然可以從中汲取到很多精華,這就是大家的作品,完全和現在

的作品不在一個檔次。

這本書看完后給我的感覺是作者高屋建瓴,語言樸實,不用華麗辭藻堆砌,而是實事求

是的分析和看待事物,讓人在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時能學習極具實用性的知識。作者不

是一個光喊口號的愛國者,他是一個真真正正、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深愛著這片熱土,愛

這熱土上的人民,愛這熱土上的國度。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濃濃的愛意,也感受到對遭遇苦

難的同情和未來美好的希冀。懶,萬惡之源,這個存在于人性中的熵,存在于人本位中國的每一個人身上,我們要保

持對其高度的敏感,才能將個人的修養提高,從而改善社會風氣。懶,無處不在,哪里都有

它存在的痕跡,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加思考,在與懶做斗爭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不要輕易就范。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大家都習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時候,我們不像其

他人那樣懶得去思考,稍微動一動我們的腦袋,根據我們掌握的科學知識,好好思考下我們

應該何去何從。這已經就很了不起了,也就踏上了與懶做斗爭的道理,長此以往,你的個人

修養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從而感染到周圍的人,慢慢擴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說不

定你在一不小心之間已經改良了社會風氣,改變了世界。

這是一本適合年輕人看的書,這是一本適合真正愛國者去看的書,這也是一本適合心中

朱光潛先生的《談修養》,一本簡單190多頁的小冊子,充滿作者對于本民族本國家青年

的,殷切教誨與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經歷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時代間,中國青年

的問題與出路。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問題故在。然,今日無亡國滅

種的危險罷了。全書由關于若干個小主題的文章匯集的,看似散筆、邏輯性又十足。書中的道理娓娓道

來,讓人不經意地讀進心里去,而這些道理或許自己本來就知道,只是有些沒做到,有些做

到了。在這里只是對頗有感悟的幾點談談想法。關于朱先生成此書的時間,序中提到是在四十年代,故先生在書中提到的某些有關時局

和百姓生活現狀的內容,今天看來有點于實不符了。比如談到民族生命力時,書中提到學生

飯食多為白飯青菜,缺乏營養,至于生理毛病引起心理毛病。關于這一點,我認為現今國內

大多食堂還是已經有所提高,起碼不至于讓學生“黃皮刮瘦”。但問題倒也還是存在,比如仍

存在安全隱患,還有飯價問題等。關于讀書。先生書中提到:“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

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

不相關。”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話,以此警醒曾經采蜜式讀書的我。采蜜式讀書,也就是全憑興趣去讀書,其實并無實質性的好壞。但是很容易產生讀而不

專的現象。書中所言“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

空手而歸。”一語驚醒夢中人。人最可怕的是難以自知,讀書也如此。認為讀的很多,懂得很

多,但卻腹中無物比沒讀書的人還要顯得沒有修養。因為其缺少最起碼的踏實,認真。倘若

一個人踏實認真,而另一個讀書萬卷卻只夸夸奇談。我還是仍會選擇前者作為朋友。“如果一個人有時間與精力允許他過享樂主義的生活,不把讀書當做工作而只當做消遣,

這種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原亦未嘗不可采用。”這句話還是能夠體現出朱先生對于“只按興趣

讀書的”一種不太贊許的態度的。而我自詡也是做不到作者所說的“悲天憫人”的境界的。畢竟這是惻隱之心的最高境界。

胸懷天下,悲濟蒼生很高大,讓人矚目。這樣的人,我想應該也是“圣人”級別吧。我對這

種人是由衷的崇敬。

我真正覺得看了這本書竟然升起幸福之感的,是一些儒釋道三家見解相左的問題,以老

先生的見解作參考,覺得特別靠譜。

比如道家認為。儒家講以德報怨,那以何報德。所以要“以直報怨”。佛家更遠,簡直就

無怒無怨的,什么心都不起,始終清靜。我自己覺得只能做到“以直報怨”,所以看到朱老先

生也持這個觀點時,簡直高興。還比如佛家講痛苦皆因“我執”,如果去掉“我執”,就離苦得樂了;道家跟這個差不多,

“無為”,不執著,“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沒有差別心;只有儒家,一整套禮義仁

智信,全然入世的。調和三家,“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說起來簡單,怎么才能做到呢。朱老先生認為:無“我”便無主見,無人格;執“我”便是持成見,逞意氣。——恰如

電光閃過腦門,心里直說對啊對啊。去我執,是一回事,但不能去得連我都沒有了,因為人若未出家,沒有主見哪成呢。篇

四:慎獨而以修身-《談修養》讀后感慎獨而以修身

讀《談修養》有感《談修養》是一代學術宗師朱光潛先生闡發人生修養途徑的著作,朱老書中從不同角度

給我們闡釋了青年一代應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內在修為。朱老用他獨到的

語言與對現代社會的見解給我們詮釋了一個真正的現實社會,以及在當今社會中我們青年如

何提高自身修養,修養與當代青年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教育有著怎樣密切關系。此

外朱老就對我們當代的中國青年也講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其文中所闡述的觀點對我們也有

著很多的現實意義,引導我們青年向積極健康與理想的境界前行。其中的“談青年的心理病態”這一章節對我影響頗深。青年是祖國的未來,社會的棟梁,

在學校這樣相對單純、平靜的小世界,規劃著自己的未來,渴望建功立業,有著遠大的抱負

和理想,但是當我走向社會后,就好像是夢想照進現實,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生活的壓迫,

我開始迷失自我,我雖不向現實屈服,但又不為之付出實際的行動,慢慢的我也只能沉浸與

自己的幻想中虛度光陰。有時候我會存在僥幸心理,反正不做也沒有別人知道,做多做少做

好做壞也看不出有什么區別。“而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修養》后,讓我引起最大共鳴的就是

護理工作中的“慎獨”精神,正所謂“君子也慎獨也。雖無人,德行無變也。能慎獨者,方

為大修行者。”

“慎獨”出自《禮記。中庸》,其中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是故君子慎出獨也。”意

思是說,由于最隱蔽的地方也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事情也最能顯示出人的靈魂,所

以當“君子”單人獨處,無人監督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而對我們

護士來說,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單獨工作時,仍能堅持醫德信念,自覺地履行各種護理操

作原則和規范,積極主動地救治患者。首先,慎獨精神在病情觀察中必不可少。入住icu的都是危重病人,除常規的t、p、r、

bp外還需觀察皮膚完整性、神志、大小便、各種管道等。除借助各種監測儀器外,更多的病

情需要護士親力親為按時及時作出觀察判斷。病情復雜,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壓力大。

在這些神志不清無陪護的病人身上,我們心存僥幸,或許護理做得不到位也沒人知道,或者

病人不會出現不良后果。但是沒人知道,不出現不良后果,不代表你所做的就是應該的。現

在沒人知道,不代表永遠沒人知道。君不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我們

只有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在無人監督時嚴格按道德標準、按操作規程來要求自己,

使慎獨成為我們護理工作中的自覺行為。其次,慎獨精神在患者的治療用藥中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視。icu的危重患者對于用藥劑量

要求更為精確,給藥時間及用藥速度要求更為嚴格。而在全封閉護理單元的icu,護士的工

作往往缺乏來自上級、同事及患者家屬的有效干預和監督,要做到安全、合理地用藥,充分

發揮藥物療效,護士不僅要具有相關的藥物學知識及給藥技術,還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具備慎獨意識及慎獨行為,不能一味圖快捷,求大概,私自簡化操作程序。

鄉醫院也建立了靜脈通路,但用的是一次性七號針輸注的。患者因腦水腫而需要用甘露

醇脫水消腫,但是得30分鐘內快速靜滴完250ml溶液才能起到療效。而作為一個臨床護士,

深知七號針是不能在30分鐘內滴完250ml的。當時,有一剎念想為了圖省事,就不想給患者

重新扎針了。但一轉念間又想,我如果就此馬虎了事,患者就達不到應有的療效,可能會影

響患者預后,甚至生命。本著以患者利益為中心,本著自己的職業道德,不能圖一時省事而

忽視患者的病情以及合理正確用藥所能起的療效。通過重新給予留置針注射,快速靜滴,降

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為患者以后的治療和預后打好了基礎。此外,慎獨精神在基礎護理中也很重要。icu護士不但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確安全

用藥,還要完成繁瑣的基礎護理如口腔護理、會陰護理、全身擦洗及鼻飼等。如存在懈怠心

理,少更換一次體位,少換一次床單位,少換一個牙墊,往往會增加患者發生壓瘡和感染的

幾率,以致延長患者的療程,造成其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護理工作量大、人力有限、夜

班頻繁的icu,高質量地完成基礎護理更須具備高度的慎獨修養和愛心。其實,慎獨修養的培養和提高可能需要我們用一生去追求和努力。作為醫護人員,除了

具有精湛的業務技術,更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尊重患者,尊重

患者的生命,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準確認識自己職業的重要性、神圣性,從點滴做起,從

細微處下功夫,不斷調整、評價自己的護理行為,“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從

今天起,讓我們在前賢光輝的思想照耀下,使慎獨成為我們內心的信念,使我們平凡的生命

(一)《修養:學會做一個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書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驅新渡

戶稻造的經典作品,影響百年來日本人的修養之書。作者主張,個人修養比功名利祿更重要。

較之教人如何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話,“自省而

果斷,即使貧窮內心也會滿足,即使受到誹謗也會自得其樂,即使身陷逆境也會感到幸福,

懷著感激之情度過每一天。這就是我講解修養的目的。”通過對青年、立志、職業、信念、勇氣、克己、名譽、儲蓄、閱讀、逆境、順境、處世、

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個話題的閱讀我了解到雖然書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

平凡的人,但是通過“修養”,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質,改變人

們的思想觀,最終因為這種平凡的堅持,成就偉大的道德。所謂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

這個道理。且新渡戶稻造學貫東西,通曉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東方的《論

語》、《菜根譚》,西方的《圣經》、《英雄論》,東方的和歌、漢詩,西方的詩歌、詩劇,古代

英雄豪杰、圣賢名士的故事,現代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的逸事。。隨時出現在他的文章里,新

渡戶先生還著重談到勇氣,指出了,一個人不僅需要先前沖的勇氣,而且也要注意修養退守

的勇氣,前進自然是需要勇氣的,而退守的勇氣也是可嘉的。恪守道義是修煉勇氣的第一步,

這就不得不讓我想起在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舉起的“義”大旗。在修練勇氣的過程中,

如果借鑒偉人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有很多人的傳記中都記載了如何面對危機的故

事。作者認為修養的目的并非使人成為驚天動地的英雄豪杰獲取榮華富貴,而在于提升人格

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總論中寫道:“也許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

字感到不快。我所說的平凡任務盡管性質上是平凡的,但是,執行任務的人,絕不能稱為平

凡的人。”作者為此舉了一個例子。每天早晨有一個賣納豆(大豆發酵做成的一種類似濕豆豉

的豆制品)的婦女從他家門前經過。她的職業平凡,買賣也很尋常,但她風雨不誤,不亂開

價,納豆做得一絲不茍,態度誠懇熱情。用賺得的錢養活臥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

有這樣的人品,“她不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嗎。”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

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過人格修養成為了不起的人。此書還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

選擇職業,怎樣堅持信念、訓練勇氣,克己之心如何修養,如何對待名譽,儲蓄、讀書的方

法,身處逆境時的修養、身處順境時的心得,處世的標準等修養的諸多方面。《修養》依據作者復雜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融會東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學問,以個人

的人格提升為其論述宗旨,重點強調的是修身立其誠的道德實踐性和具體性。作者試圖為普

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說法。這樣,思想學問化成了智慧,

經驗和閱歷鑄成了一條條生命的箴言,閱讀《修養》一書,我能夠感覺到新渡戶稻造是在倡

導通過修養提升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在書的最后,作者還告訴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養的最好時間,在平時的時候要多

思考,多靜默默思,這些內容對一個人的修身養性都是很有幫助的。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

時間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斷地樹立目標,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充實

自己的夢想。修養讀后感

(二)朱老前輩,是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寫過許多著作,其中《談

修養》這本書屬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讀上去淺顯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義卻要仔細

琢磨一番。雖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對于我們當代青年卻還有著很多的現實意義。朱老用二十談,談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歡把它解讀為這是朱老與青年人之間的

懇談。讀書伊始,可以看出這本書是寫在抗戰勝利后的日子,起初會擔心這樣的內容會不會

有些過時,但當你細細品讀起來就會發現,這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

這其中飽含著朱老對我們青年,對我們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體驗青年存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