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1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詞的內容。2.能力目標: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3.德育情感目標:體會詞人壯志未酬的感慨,樹立自己的理想。【教學重點】1.體會情與景的自然結合。2.誦讀本詞。【教學難點】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教學方法】誦讀法、指導法、討論法。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首由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同學們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馳騁在古戰場。讓我們踏著這雄渾的男聲獨唱,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2.引導學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關于文學常識的選擇題。“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蘇洵、蘇軾、蘇轍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鶴[解題]:“一門三父子”排除D項,“都是大文豪”排除C項,“峨眉共比高”排除A項,最終確定正確答案為B項。(由此題引出本課。)(投影)(并看蘇軾像——錢幣)二、對詞作者蘇軾作簡要介紹(學生回憶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師小結):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學家。開北宋豪放詞風。一生才氣縱橫,詩、詞、文、書法都有很高造詣。“詩”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文”與歐陽修并稱為“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書法四大家”。作品有《蘇東坡集》、詞有《東坡樂府》。蘇軾坎坷的一生。宋代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從元豐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蘇軾在黃州生活的這七年,對蘇軾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黃州團練副使僅僅是個虛名,他不僅沒有俸祿,而且受到監督,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在黃州城東開墾了十畝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樂。黃州的生活使蘇軾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他觀察問題變得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產生了較為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思想。(投影)三、放錄音范讀,學生輕聲跟讀。四、賞析1.學生朗讀,注意氣勢(教師講評)。2.討論《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區別。引典故以加深學生對蘇詞豪放特點的感悟:“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充分說明了蘇詞豪邁奔放,坦率開朗的特點,這與低沉感傷,綺羅香澤的婉約派不同,讀詞時要感受。(投影)蘇軾之前“詞為艷科”,直到蘇軾才一掃綺羅香澤之態,以詞言志,以詩為詞,意境博大,豪邁奔放,創“豪放”詞派,朗讀中注意這種氣勢。(投影:豪放詞派以詞言志,意境開闊)3.學生再讀,讀出感情、氣勢。4.學生表達朗讀感受:豪放、大氣、感傷、不平(凡涉及蘇軾的感受即可)。5.思考、討論題:(1)上、下闋分別寫什么?上闋:描寫赤壁之景,引出當時眾多的英雄人物。下闋:塑造周瑜形象,抒發自己的感慨。(2)上闋一、二、三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說說它的好處。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象恢弘,籠罩全詞。寫長江非凡氣勢,將自古以來這里出現的許多威武雄壯的戰爭故事,都概括進來。(3)四、五、六句點明什么?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周瑜,為下闋塑造周瑜形象作鋪墊。(4)七、八、九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具體寫赤壁之景,勾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亂”、“穿”、“驚”、“拍”、“卷”,動感極強。(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幽情?于是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6)齊讀上闋,再次體會景中之情。(7)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少年得志,建功立業,英氣勃發,年輕有為。(點到即可)(8)為什么要塑造周瑜這樣的形象?抒發對英雄業績的仰慕之情,引發自己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壯志未酬)。(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9)最后五句怎樣寫人生感慨?“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是感傷,是自責,慨嘆歲月無情而功業無成。“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自慰,是曠達,回首往事,恍如夢中,權且以酒酹月,借酒澆愁,值此,一位襟懷曠達,善于自慰的詞人躍然紙上。10)齊讀全詞,展開想象,進入意境。6.小結:借詠史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郁悶心情。這首詞歷來被視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一方面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詞的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意境開闊,氣象恢弘,而且江山、歷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另外一處景物描寫則是對古戰場險要地勢的勾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豪放詞風的另一方面還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周瑜的雄姿英發與出眾的才華都寄予著詞人的贊美之情。稱贊周瑜,表明了詞人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心志。這首詞,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五、學生背誦本詞六、總結:通過本詩的學習,要了解豪放派的風格特點。學會鑒賞的方法。【作業布置】自由討論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異同。《9.1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蘇軾生平與思想。2.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古代文人的內心歸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態度。4.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的閱讀鑒賞能力。5.積累蘇軾名句。【核心素養】1.積累基礎知識,引領學生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語言的鑒賞能力,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2.根據課文內容設置問題,有效提問,理清思路,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3.把握蘇軾詞的意象,鑒賞詞的意境,用文學視角解讀詞中景物描寫與詩人情感的關系,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4.了解豪放詞的特點,領略宋詞的藝術美,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重點和難點】1.體會作者寫景、狀物、敘事、抒情的寫作手法,理解詞中烘托和映襯手法的運用。2.理解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感受蘇軾的曠達和灑脫、豁達堅韌、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情懷。【學習過程】一、走近作者:蘇軾
(1037一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蘇軾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文學家。詩、詞、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詩,他是北宋四大詩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而他最富于開創性的藝術貢獻是詞的創作。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作品有《蘇東坡集》、詞有《東坡樂府》。蘇東坡一生給后人留下了詩二千七百余首,詞三百四十余闋,文四千余篇。蘇軾如同一塊兀立不動的基石,支撐著中國文學史。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詩”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書法四大家”。“繪畫”工枯木竹石。“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二、了解詞牌常識1.詞牌的內涵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種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詞牌,這是因為各家叫法不同。2.詞牌的分類(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屬于這一類,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后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未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明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三、了解豪放派詞:中國宋詞風格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宏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四、了解背景:《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功業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就是他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心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五、解題:“念奴嬌”是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的題目
。“赤壁懷古”——懷古詩。懷古:追懷古昔,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目的還在于“寫今”。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六、了解名家點評:(1)東坡赤壁詞殆戲以周郎自況也。詞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無復余蘊,宜其為樂府絕唱。——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2)題是懷古,意謂自己消磨壯心殆盡也。開口“大江東去”二句,嘆浪淘人物,是自己與周郎俱在內也。“故壘”句至次闋“灰飛煙滅”句,俱就赤壁寫周郎之事。“故國”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如夢”二句,總結以應起二句。總而言之,題是赤壁,心實為己而發。周郎是賓,自己是主。借賓定主,寓主于賓。是主是賓,離奇變幻,細思方得其主意處。不可但誦其詞,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清代學者黃蘇七、積累基礎知識:(一)字音:羽扇綸巾(ɡuān)檣櫓(lǔ)酹(lèi)瑾(jǐn)(二)釋義:1.詞類活用(1)大江東去名詞作狀語,向東(2)羽扇綸巾名詞作動詞,手搖羽扇;頭戴綸巾(3)灰飛煙滅名詞作狀語,像灰一樣;像煙一樣2.古今異義(1)大江東去古義:指長江。今義:江河的通稱。(2)千古風流人物古義:英雄。今義:指跟男女情愛有關的;有才學而不拘禮法;輕浮放蕩。(3)故國神游古義:這里指舊地。今義:歷史悠久的國家;祖國;故鄉。八、朗讀節奏: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誦讀提示:“~~”表示拖長音,“/”表示節奏停頓。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處理。九、內容解讀:(一)白話譯文: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在那久遠古戰場的西邊地方,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如云,驚濤駭浪猛烈地拍打著對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麗如圖又如畫,一時間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執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斑白。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似的,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二)賞析結構上片狀寫赤壁之景,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上闋詠赤壁,以寫景為主,描寫了大江、故壘、亂石、驚濤等壯麗景色,引發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詞的下闋主要刻畫了周瑜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的英雄形象,并發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慨嘆。(三)賞析內容:1.賞析上片:(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即地寫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更可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憑吊勝地才人所誘發的起伏激蕩的心潮,氣魄極大,筆力非凡。(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在蘇軾寫此詞的八百七十多年前,東吳名將周瑜曾在長江南岸,指揮了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人道是”,下字極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一筆。(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贊美,應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結論。“地靈人杰”,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真可說是“一時多少豪杰!”2.賞析下片:(1)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后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2)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扮,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據《三國志》引《江表傳》,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浸以魚油,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可以想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水軍,抗御橫江而來不可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舳艫,頓時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勢。蘇軾如此向慕周瑜,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杰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并精心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3)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詞人被貶黃州的坎坷處境,同他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大相抵悟,當詞人一旦從“神游故國”跌入現實,就不免思緒深沉、頓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發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了。仕路蹭蹬,壯懷莫酬,使詞人過早地自感蒼老,這同年華方盛即卓有建樹的周瑜適成對照。(4)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短暫,不必讓種種“閑愁”縈回于心,還不如放眼大江、舉酒賞月。“一尊還酹江月”,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善于自解自慰的詩人,仿佛就浮現在讀者眼前。詞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這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沖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這種感情跌宕,更使讀者感到真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小結:這首詞氣象磅礴,格調雄渾,境界宏大。通篇大筆揮灑,卻也襯以諧婉之句,英俊將軍與妙齡美人相映生輝,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迭相遞轉,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四)人物形象1.周瑜儒將風流,少年得志、春風得意、英俊瀟灑、本領高超、扭轉乾坤、從容鎮定。2.詩人形象:華發早生,仕途坎坷,壯志難酬,功業未就,懷才不遇,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超然曠達,外儒內道的的詩人形象。(五)詩歌主題: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六)藝術特色:1.意境豪放壯闊先是描繪一幅雄偉奇峻的赤壁江山圖;接著塑造了英姿勃發、才華過人、建立了赫赫戰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夢”的蒼涼慨嘆,以及“一尊還酹江月”的豪舉,融景物描寫、人物刻畫、情感抒發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壯闊、雄渾的和諧意境。2.寫景、詠史、抒情緊密結合。①寫景不離人,景是人物活動之景。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與對歷史人生的反思結合起來,在雄奇壯闊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慨。②詠史,寫歷史人物,表達了作者的向往和人生追求,更有作者對自身命運的關注,對自身經歷坎坷、命途多舛的觀照。如,用周瑜的“雄姿英發”與作者的“早生華發”相互映襯,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作者的壯志未酬。③景中含情,史中含情。直接抒情則是在與周瑜形象的對比(詠史)中,感到壯志未酬、華發早生后進行的。其抒發的感情含有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表現了作者的豁達、豪放的人生境界。④烘托映襯手法的運用。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質更加突出,乙起陪襯作用。詞中“千古風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十、拓展延伸:積累蘇軾名句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晁錯論》文【簡析】古時候那些干出一番大事業的人,不僅有超世之才,還有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而毫不動搖的志向。說明志向堅定是成就大事的一個重要條件。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贈劉景文》詩【簡析】荷花落盡,荷葉也枯萎了;菊花雖敗,菊枝仍然傲霜卓立。兩句詩借詠菊贊揚摯友風骨長存。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詞【簡析】我將把那雕弓的弓弦拉得像一輪滿月,朝著西北方向,射殺那兇惡的天狼——騷擾宋邊境的西夏政權。表明了作者要為保衛國家殺敵立功的決心。4.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詞【簡析】孤雁飛來飛去,把寒枝都選遍了,也不肯在上面棲息,最后還是在荒涼寒冷的沙洲上落下。表現了作者寧可處境貧困,也不茍合于世的優秀品格。5.腹有讀書氣自華。——《和董傳留別》詩【簡析】只要有很深的學問,氣質自然就會充滿光彩。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詞【簡析】人生在世,有悲愁也有歡樂,有分別也有團聚;月亮也是或陰或晴,或圓或缺,這些事情,就是在遙遠的古代,也是難以周全的。7.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詩【簡析】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目,只是因為你置身于此山當中。兩句詩透過自然現象,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8.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詞【簡析】只盼望大家都永遠平安,遠隔千里,共賞圓月。兩句詞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自主探究】1.思考,詞的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明確:上片狀寫赤壁之景,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上闋詠赤壁,以寫景為主,描寫了大江、故壘、亂石、驚濤等壯麗景色,引發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詞的下闋主要刻畫了周瑜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的英雄形象,并發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慨嘆。2.思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寫景有何特點?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明確:寫景特點:①境界闊大:“大”“千古”包容著時間和空間的廣泛內涵;②風格雄渾:“東去”二字勢不可擋,“淘盡”二字勢不可回;③顯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④與對歷史、人生的反思結合起來。與“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脈相承——歷史的長河帶走了一切,就是風流人物也不能幸免。對歷史的詠嘆升華為哲理的詠嘆。作用:“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創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3.思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明確:描繪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的畫面。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4.思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5.思考,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他心目中的英雄的?明確:周瑜形象特點:周瑜儒將風流,少年得志、春風得意、英俊瀟灑、本領高超、扭轉乾坤、從容鎮定。手法:先從生活細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輕得意,以絕世美人為英雄作陪襯,使人物不僅有“雄姿英發”的一面,也有溫柔纏綿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突出周瑜“少年得志、春風得意”的形象。“雄姿英發”是刻畫周瑜形象的關鍵句,突出其英姿勃發的氣質;“羽扇綸巾”描繪他的服飾裝扮,現其儒雅嫻靜之風度;下闋“談笑間”寫其神態,突出他大敵當前的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從容瀟灑;“檣櫓灰飛煙滅”與前面的“談笑間”又構成了時間短而戰績豐的鮮明對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豐功偉績。6.討論:赤壁之戰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赤壁賦》中作者極力歌頌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為什么只對周瑜鐘愛有加?這寄寓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與最后幾句的感慨有何關系??明確:明寫史,寫周瑜,實寫蘇軾對自身命運的關注:周瑜
蘇軾年齡:34歲
47歲生活: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際遇:功成名就(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二十多歲就被重用)壯志未酬(四十多歲
擔任團練副使,虛職,無人賞識)小結:作者沒寫劉備,是因為劉備太嚴肅,年紀也不小了;沒有寫曹操是因為曹操在這次戰爭中最終以失敗告終;沒有寫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太完美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性結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壯的景物描寫特征,其傷感與悲涼也會超越后文的“一尊還酹江月”。作者通過周瑜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到作者本人,壯志未酬、貶官黃州,兩鬢斑白、無所建樹,不免悲從中來,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7.思考:詞中展現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明確:華發早生,仕途坎坷,壯志難酬,功業未就,懷才不遇,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超然曠達,外儒內道的的詩人形象。8.探究思考:“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與《赤壁賦》中的哪些語句表達的情感有相似之處?聯系全詞內容及作者的生平,談談你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覺得作者此時悲觀消極嗎?明確:這兩句與《前赤壁賦》中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有,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子與子之所共適”所表達的感情有相似之處。這是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同時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分析示例一:“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表現出蘇軾既執著于人生又超然物外,既深切地感受到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的痛苦,又力求自我超脫、消解痛苦的曠達。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分析示例二:蘇軾稟賦中,原來有一種積極用世之意。因此,在與周郎的對比中,表達了一種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帶有一種消極蒼涼的思緒。分析示例三:雖有壯志難酬的苦悶,在常人看來也有一些蒼涼消極的思緒,但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9.討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怎樣營造出一種豪放、壯闊的意境的?(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明確:先是描繪一幅雄偉奇峻的赤壁江山圖;接著塑造了英姿勃發、才華過人、建立了赫赫戰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夢”的蒼涼慨嘆,以及“一尊還酹江月”的豪舉,融景物描寫、人物刻畫、情感抒發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壯闊、雄渾的和諧意境,不愧為“豪放派”的代表作。10.思考,這首詞是如何把寫景、詠史、抒情緊密結合起來的?(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明確:(板書要點)①寫景不離人,景是人物活動之景。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與對歷史人生的反思結合起來,在雄奇壯闊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慨。②詠史,寫歷史人物,表達了作者的向往和人生追求,更有作者對自身命運的關注,對自身經歷坎坷、命途多舛的觀照。如,用周瑜的“雄姿英發”與作者的“早生華發”相互映襯,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作者的壯志未酬。③景中含情,史中含情。直接抒情則是在與周瑜形象的對比(詠史)中,感到壯志未酬、華發早生后進行的。其抒發的感情含有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表現了作者的豁達、豪放的人生境界。④烘托映襯手法的運用。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質更加突出,乙起陪襯作用。詞中“千古風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自主檢測】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故壘(lěi)公瑾(jǐn)浪淘盡(tāo)躋身(jī)B.凝噎(yē)綸巾(lún)千堆雪(duī)浣衣(huàn)C.何妨(fáng)蓑衣(suō)酹江月(lèi)粗糙(cāo)D.吟嘯(xiào)料峭(qiào)生華發(fā)糟粕(pò)【答案】C【解析】A項,“淘”應讀“táo”;B項,“綸”應讀“guān”;D項,“發”應讀“fà”。2.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風流念奴姣故壘西邊B.遙想浪濤盡小喬初嫁C.蕭瑟人道是亂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頭斜照【答案】D【解析】A.姣—嬌;B.濤—淘;C.川—穿。3.下列詩句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B.羽扇倫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C.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D.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答案】C【解析】A項,“浪濤盡”應為“浪淘盡”;B項,“羽扇倫巾”應為“羽扇綸巾”;D項,“無情”應為“無晴”。4.下面對于宋詞這種文學形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又稱“長短句”“詩馀”“琴趣”“樂府”,配上音樂可以歌唱。興于中唐,發展于五代,極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約派兩個主要流派。B.詞始于民間,盛于宋代。柳永拓寬了詞的形式與內容,蘇軾更是無事不可入詞,并開創了豪放一派。C.詞是雜言體,即所謂長短句,這是由作者表達的內容決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D.絕大部分的詞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單調,兩段的叫雙調,三段、四段的叫三疊、四疊。【答案】C【解析】“這是由作者表達的內容決定的”表述有誤,不是依內容決定的,而是依詞牌的要求決定的。5.從詞的流派看,下列詞句與其他三句不同類的一項是()A.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D.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答案】A【解析】A項是豪放派,其余三項均為婉約派。《9.1念奴嬌·赤壁懷古》同步練習一、選擇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古人曾說:“晉人書取韻,宋人書取意。”王羲之書法藝術的許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來沒有什么藝術空間可以發揮的楷書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書法,只是在將古典楷書改造為今體楷書的書寫中,不經意體現出一種端莊而自然的美,這在后人看來就是一種真正的韻味。這正說明了晉人之韻的特點。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產生的。那么,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來它幾乎是晉人之韻的重現。蘇軾一生屢遭磨難而不改曠達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對于書法,蘇軾主張“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黃庭堅不吝以“天然自工”來贊美。以其作品《黃州寒食帖》來說,寫得__________,一氣呵成。其中字體大小的變換、力度輕重的控制與節奏的緩急等,都是__________,毫無做作之跡。然而即使這件__________的作品,其韻味也與《蘭亭集序》不大一樣。首先是強烈的個性。全篇幾乎都用外露的側鋒筆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筆的節奏也起伏劇烈;《蘭亭集序》則多以中鋒行筆,優雅從容,在筆法與結構等要素的和諧中透出淡淡的韻味。其次是濃烈的情感抒發。這不僅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不惜失衡乃至傾側、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鮮明可感,而且在詩的內容中也每每可見;而《蘭亭集序》則不僅全篇內容顯得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點淡淡的憂傷,而且在書寫的過程中,也以輕松的方式保持著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暢,不令其產生突兀的阻滯。因此,前者表現出較為濃郁的“意”,后者則顯得“無為而治”。另外,在平正的楷書創作中,蘇軾也盡量創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賦》,其字形多欹側,筆法既繼承王羲之等前人筆意,又自由不拘,(),盡顯其書法個性,即“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行云流水恰到好處渾然天成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恰如其分相得益彰悠然自得C.天衣無縫恰到好處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無縫恰如其分渾然天成泰然自若【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從成語的使用對象、范圍、感情色彩等方面區別近義成語,然后分析成語所在的語境,從中選擇一個最合乎語境的成語。本題,先看第一空:“行云流水”指飄浮的云,流動的水,形容詩文、書畫、歌唱等自然流暢;“天衣無縫”指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形容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嚴密,沒有一點兒破綻。結合語境,與“一氣呵成”銜接緊密的應是“行云流水”,排除C、D兩項。再看第三空:“渾然天成”指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天生的一樣,形容才德自然完美,也形容詩文書畫等自然完美,無雕飾的痕跡;“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第三空修飾“作品”,應選“渾然天成”,排除B項。故選A。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這不僅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鮮明可感,而且在詩的內容中也每每可見B.這不僅在詩的內容中每每可見,而且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不惜失衡乃至傾側、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鮮明可感C.這在詩的內容中不僅鮮明可感,而且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D.這不僅在詩的內容中鮮明可感,而且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不合邏輯,“其字勢的不惜失衡乃至傾側”應改為“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二是語序不當,“不僅……而且……”表示遞進關系,且文段主要講的是書法,故“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與“在詩的內容中”應互換位置。故選D。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進而通篇作品既頗具跌宕搖曳之姿,又端整沉著B.進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著,又頗具跌宕搖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著,又頗具跌宕搖曳之姿D.因此通篇作品既頗具跌宕搖曳之姿,又端整沉著【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從邏輯關系上看,括號中的內容與前文應是因果關系。“進而”表遞進,“因此”表因果,排除A、B兩項。從上下文邏輯意脈貫通上看,括號中的內容與“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相對應,應是先言“端整沉著”,后表“頗具跌宕搖曳之姿”。故選C。二、單選題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從修辭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A.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B.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C.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D.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從修辭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項”,這是針對修辭手法設題。例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中“檣櫓”是借代,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A項,“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千堆雪”是比喻,把“浪花”比喻成“雪”。B項,“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珠璣、羅綺”,皆婦女服用之物,暗示杭城聲色之盛。C項,“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膏粱”,代指只知道享受什么事情也不能干的富貴人家的子弟。D項,“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管弦”代指音樂,這三項都是使用借代修辭。5、下列對聯分別對應不同的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臺。②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③明月皓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亦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儋耳,誰更憐孤鶴南飛。④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A.①范仲淹②蘇軾③辛棄疾④李清照B.①范仲淹②辛棄疾③蘇軾④李清照C.①蘇軾②辛棄疾③岳飛④李煜D.①蘇軾②范仲淹③辛棄疾④李煜【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情況。關于文化常識只要記牢背熟即可。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聯分別對應不同的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①由“憂樂關乎天下”可聯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由此可知此對聯說的是范仲淹。②辛棄疾是繼蘇軾之后豪放詞派的又一代表詞人,曾作《美芹十論》,根據“繼東坡”“美芹悲黍”“南宋”等可推知,此對聯說的是辛棄疾。③由“鐵板銅琶”“大江東去”“珠崖儋耳”等可推知,此對聯說的是蘇軾。④由“漱玉集”“金石錄”等可推知,此對聯說的是李清照。故選B。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而詞的標題則概括詞的主要內容。B.詞的結構一般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兩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依其字數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其中90字以內為小令。C.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光彩奪目的巨鉆。它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標志著宋代文學的最髙成就。D.宋詞基本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等。【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情況。關于文化常識只要記牢背熟即可。本題要求選出“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B項,“90字以內為小令”錯誤。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余、長短句。按字數多少,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故選B。7、下面對于宋詞這種文學形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又稱“長短句”“詩余”“琴趣”“樂府”,配上音樂可以歌唱。興于中唐,發展于五代,極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約派兩個主要流派。B.詞始于民間,盛于宋代。柳永拓寬了詞的形式與內容,蘇軾更是無事不可入詞,并開創了豪放一派。C.詞是雜言體,即所謂長短句,這是由作者表達的內容決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D.絕大部分的詞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單調,兩段的叫雙調,三段、四段的叫三疊、四疊。【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了解識記能力。題干要求選出“對于宋詞這種文學形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C項,“這是由作者表達的內容決定的”表述有誤,不是依內容決定的,而是依詞牌的要求決定的。故選C。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完成下面小題。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8、“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對這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周瑜神游當年破曹舊地,應該笑我(蘇軾)傾慕他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B.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周瑜應該笑我傾慕他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C.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人們應該笑我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D.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應該笑自己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課內詩文的理解能力。該句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下闋,作者:蘇軾。故國神游:“神游故國”的倒文。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神游:于想象、夢境中游歷,主語是“我(蘇軾)”。“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兩句是“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文。華發(fà):花白的頭發。句意為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根據分析只有D項符合要求,故選D。9、“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對這一詩句,理解正確的一種是A.“羽扇綸巾”,指的是諸葛亮。這幾句表現出諸葛亮衣著儒雅,儀態從容,大破曹軍。B.“羽扇綸巾”指的是諸葛亮。這幾句表現出諸葛亮衣著儒雅,儀態從容,協助周瑜大破曹軍。C.“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這幾句表現出周瑜衣著儒雅,儀態從容,在諸葛亮協助下大破曹軍。D.“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這幾句表現出周瑜衣著儒雅,儀態從容,大破曹軍。【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課內詩文的理解能力。該句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下闋,作者:蘇軾。本句中“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不是諸葛亮。且周瑜大破曹軍亦與諸葛亮無關。故選D。10、“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試分析這幾句詩在景物描寫上的表現力量。【答案】以“亂”修飾“穿空”之“石”,表現出巖峰錯列、直插云霄的態勢;以“驚”修飾“拍岸”之“濤”,表現出拍擊江岸的波濤洶涌奔騰,“卷起千堆雪”,“卷起”這個動詞,“千堆雪”這個比喻,形象地表現出洶涌的波濤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這幾句詩表現出赤壁古戰場的壯麗奇險,體現了詞人神馳赤壁古戰場的心情。【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題目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試分析這幾句詩在景物描寫上的表現力量”,是考查學生賞析詩句能力。“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意思是“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賞析句子從句子中富有表現力的詞(一般是形容詞和動詞)和表達技巧的角度進行。本句的賞析可以從富有表現力的詞和修辭手法角度進行,富有表現的詞可以抓住形容詞“亂”“驚”,動詞“卷起”和“千堆雪”這個比喻進行賞析。11、蘇軾為什么自譏“多情”,并且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答案】蘇軾神馳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渴望像周瑜那樣建功立業。但周瑜三十四歲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卻事業無成;所以自譏“多情”——傾慕周瑜,渴望建功。這自我譏笑當中,包含著濃重的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苦澀心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則更是在坎坷遭際中的強自排遣,在消極情調之中也包含有報國無路的感慨。【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題目是“蘇軾為什么自譏‘多情’,并且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把握鑒賞詞的內容情感能力。解答時,把詞人蘇軾來赤壁游玩寫本詞時人生經歷境遇和周瑜在赤壁打大破曹操的人生境遇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答案。蘇軾寫本詞時,謫居黃州。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蘇軾由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和壯志無從述說,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時才三十四歲,三十四歲就立下大功。而詞人自己已經四十七歲,被貶謫此處,事業無成,報國無門,不由對周瑜產生傾慕之情。所以詞人自己譏笑自己“多情”——傾慕周瑜,渴望建功立業之情。無奈,歲月無情,時不我待,歲月蹉跎,自己竟然已經鬢發斑白。在這種情況下,詞人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這舉杯祭月其實是詞人在坎坷遭際中的強自排遣,在消極情調之中也包含有報國無路的感慨。四、情景默寫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借美女襯托英雄人物的的句子是“”。(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周瑜有儒將風度,且指揮若定的句子是“”。(4)《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以灑酒祭奠江月的豪舉來抒發人生似夢、壯志難酬的感嘆的句子是“”。(5)《定風波》是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下的千古名篇。詞一開篇就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表現出詞人不屈的品性;接著詞人又說“,誰怕?”,體現了詞人淡然面對風雨的態度。(6)蘇軾《定風波》中“”三句飽含人生哲理,也是點睛之筆。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答案】(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3).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4).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何妨吟嘯且徐行
(6).竹杖芒鞋輕勝馬
(7).一蓑煙雨任平生
(8).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解析】【詳解】試題分析:考查默寫常見古詩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難寫字等字的寫法。如“豪”“姿”“綸”“檣”“櫓”“尊”“酹”“嘯”“芒”“蓑”“蕭”“瑟”“睛”,理解字義去記憶。《9.1念奴嬌·赤壁懷古》同步練習一、基礎知識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國神游故國:古戰場B.卷起千堆雪 比喻浪花C.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功業D.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桅桿和搖船的工具2.從修辭手法上看,下列詞句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B.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C.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D.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蘇軾生活在黨爭酷烈的北宋中后葉,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訐遭禍,動輒得咎,進退失據,其生存環境之兇險,實非常人所能想象。對于自己歷盡坎坷之由,蘇軾曾有過冷靜的反思。。。。。。。①蘇軾深愛陶淵明《飲酒》一詩,稱“與淵明詩意不謀而合”②于是,“言發于心而沖于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予。以謂寧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蘇軾的最終選擇③所謂“不謀而合”者,即世人皆與世推移,而自身與世俗并不諧合④因此,不愿違背自己心愿的蘇軾,“吾駕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轉⑤正是這種勇氣與品格,給蘇軾帶來了無盡的災難⑥蘇軾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覺而無可更改A.③①④⑥⑤②B.③①⑥④②⑤C.⑥①③④②⑤D.⑥④①③⑤②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蘇軾一方面是忠君愛國、學優則仕、抱負滿懷、謹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蘇軾留給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這一面,而
①
是他的另一面。這一面
②
是蘇軾所以為蘇軾的關鍵所在。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
③
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任何空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④
,蘇軾詩文中所表達的“退隱”心緒,已
⑤
對政治的退避,
⑥
種對社會的退避。①②③④⑤⑥A/才因此然而不只是而且是B恰好也因此所以不是而是C/也但是因此不是而是D恰好才但是因為不只是而且是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襯托了周瑜的在戰場上的英氣勃發。二、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各題。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6.對“亂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A.一個“穿”字,突現了山崖“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B.“拍”不僅給人大浪撞擊大石的視覺形象,還給人以撞擊的聽覺效果。C.“卷”字用擬人手法,展現出波濤翻卷動蕩之貌,寫出浪花激濺之狀。D一個“驚”字既寫出波濤之氣勢,更寫出波濤給人的感覺。7.對詩句“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周瑜神游當年破曹舊地,應該笑我(蘇軾)傾慕他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B.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周瑜應該笑我傾慕他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C.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人們應該笑我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而早已長出白頭發了。D.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應該笑自己雖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卻早已長出白頭發了。8.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的開篇,直奔歷史,把奔流不盡的大江與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的背景。B.“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驚濤和澎湃的雪浪。C.下片由“遙想”領起五句,著力塑造了年輕有為、春風得意、指揮若定的東吳將軍周瑜的形象。D.詞中所描繪的“亂石”“驚濤”的赤壁景色與“雄姿英發”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輝,各臻其妙。9.有人說,詞的最后一層含有消極成分,與全詞豪壯情調不合,你的看法如何?(6分)答案“多情”是古代詩詞中一個常用語,有多種含義,這里主要是指詞人建功立業的愿望,“華發”固然已使人生悲,這種悲是因為尚未實現青云之志。“人生如夢”則是詞人在遭受壓抑情況下的自慰之詞,但他并未想到及時行樂,他的“一尊還酹江月”不過是要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統觀全詞,可以說豪放中略見蒼涼,而蒼涼只是豪放的補充,二者并不矛盾。10.《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怎樣顯示蘇軾詞作的豪放風格的?三、課外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滿庭芳蘇軾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①來過余,因為賦此。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聞道司州②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摐摐③,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④。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陳慥:字季常,眉州人。東坡至黃州,季常數從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③摐摐:擬聲詞。④釭:燈。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上闋開篇三句語出不凡,既包含著詞人歲月流逝、傲視天下的感慨,又將王長官其人與長江共論,有贊頌之意。B.“古縣”表明歷史悠久,“云溪”“竹塢”“松窗”凸顯環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則寫與王長官黃州會面的因由。C.下闋轉入景語,描寫雨過風起、煙云迷離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側面表現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勸酒之辭,意思是王先生雖然老矣,但相見如夢,還是要把酒言歡,珍惜相逢,一醉方休。E.“逢逢”是象聲詞,形容鼓聲,此處寫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聲催發,表現了相聚的愉悅和二人的不舍。12.本詞的結尾“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感情?結合全詞分析此感情產生的原因。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各題。定風波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3.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奠定基調,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B.“吟嘯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邊吟詩邊嘯歌散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C.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何妨”二字透出一點憂傷,更增加挑戰色彩。D.結尾三句是飽含人生哲理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間所獲得的人生頓悟。14.古人評蘇軾這首詞時說,“足征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結合作品簡要分析詞人是如何“任天而動”的。《9.1念奴嬌·赤壁懷古》同步練習答案解析一、基礎知識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國神游故國:古戰場B.卷起千堆雪 比喻浪花C.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功業D.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桅桿和搖船的工具【答案】D【解析】D項,應是代指曹操的戰船。2.從修辭手法上看,下列詞句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B.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C.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D.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答案】B【解析】B項,“檣櫓”是借代,其他三項是比喻。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蘇軾生活在黨爭酷烈的北宋中后葉,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訐遭禍,動輒得咎,進退失據,其生存環境之兇險,實非常人所能想象。對于自己歷盡坎坷之由,蘇軾曾有過冷靜的反思。。。。。。。①蘇軾深愛陶淵明《飲酒》一詩,稱“與淵明詩意不謀而合”②于是,“言發于心而沖于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予。以謂寧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蘇軾的最終選擇③所謂“不謀而合”者,即世人皆與世推移,而自身與世俗并不諧合④因此,不愿違背自己心愿的蘇軾,“吾駕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轉⑤正是這種勇氣與品格,給蘇軾帶來了無盡的災難⑥蘇軾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覺而無可更改A.③①④⑥⑤②B.③①⑥④②⑤C.⑥①③④②⑤D.⑥④①③⑤②【答案】C【解析】⑥總敘蘇軾性格使然,緊承前面反思,故排在最前面,⑤是反思的結果,應放在最后,運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再根據關聯詞“因此”“于是”,④②是說蘇軾的選擇,應相連,故選C。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蘇軾一方面是忠君愛國、學優則仕、抱負滿懷、謹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蘇軾留給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這一面,而
①
是他的另一面。這一面
②
是蘇軾所以為蘇軾的關鍵所在。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
③
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任何空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④,蘇軾詩文中所表達的“退隱”心緒,已
⑤對政治的退避,
⑥
種對社會的退避。①②③④⑤⑥A/才因此然而不只是而且是B恰好也因此所以不是而是C/也但是因此不是而是D恰好才但是因為不只是而且是【答案】D【解析】②處不能用“也”,因為前文說了“蘇軾留給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這一面”,是“另一面”,排除B和C兩項;③前后句之間是轉折關系,應該用“但是”,排除A項。答案已經出來了。如果拿不準,再往下看,④句后面的文字是對前文的解釋,應該用“因為”,⑤⑥兩處,“對政治的退避”和“對社會的退避”都是蘇軾詩文中“隱退”心緒的內容,二者是遞進關系,應該用“不只是”“而且是”。故選D。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襯托了周瑜的在戰場上的英氣勃發。【答案】(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3)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解析】注意正確書寫。二、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各題。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6.對“亂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A.一個“穿”字,突現了山崖“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B.“拍”不僅給人大浪撞擊大石的視覺形象,還給人以撞擊的聽覺效果。C.“卷”字用擬人手法,展現出波濤翻卷動蕩之貌,寫出浪花激濺之狀。D一個“驚”字既寫出波濤之氣勢,更寫出波濤給人的感覺。【答案】C【解析】“卷”并非擬人手法。7.對詩句“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WPS編寫方案與流程試題及答案
- 行之有效2025年軟件設計師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一級Msoffice備考的全面計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網絡管理與技術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現代漢語備考課堂試題及答案
- 淘氣堡樂園項目市場前景與定位分析
- WPS表格函數常用技巧試題及答案
- 文化批評與文學創作的互動試題及答案
- 懂策略的Msoffice試題及答案備考法
- IT項目與網絡管理的結合試題及答案
- DB32T 2334.4-2013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范 第4部分 電氣設備與自動化
- 導尿術課件完整版
- 寧夏銀川市一中2025屆高考數學押題試卷含解析
- 院感防控應急演練方案
- 高考3500詞匯表(完整版)
- 中國咳嗽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解讀
- 2024年度-工程造價培訓課件全新
- 13馬爾可夫鏈公開課獲獎課件
- 江蘇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工地建設篇
- 銀行行長任職表態發言稿(7篇)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