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鑒賞概論:古工程景觀鑒賞_第1頁
旅游鑒賞概論:古工程景觀鑒賞_第2頁
旅游鑒賞概論:古工程景觀鑒賞_第3頁
旅游鑒賞概論:古工程景觀鑒賞_第4頁
旅游鑒賞概論:古工程景觀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51古工程景觀鑒賞《旅游鑒賞概論》第一節古工程景觀概述一、古工程景觀的形成與特點(一)古工程景觀的形成1.古橋梁工程景觀的形成我國的橋梁出現于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據有關文獻證實,我國最早的吊橋是建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建造的。我國橋梁的四種主要形式為梁橋、浮橋、吊橋、拱橋。在各種形式的橋梁中,以“拱橋”(曲橋)出現得最晚,大約到東漢時期才形成。2024/2/522.古水利工程景觀的形成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是一個以農業為生存命脈的國家。又由于中國特殊的氣象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條件,歷史上旱澇災害頻繁,所以自古以來就特別重視水利工程的修建。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就反映了先民與洪水搏斗以確保生存與發展的偉大精神。從文獻記載知道,西周時期已設有主管水利工程的官員和機構,戰國時代已有較大的水利工程。《旅游鑒賞概論》2024/2/53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興建的“都江堰”;二是由韓國水工鄭國修建的“鄭國渠”;三是由秦將史祿開鑿的溝通湘江和漓江二水、聯系湖南和嶺南的“靈渠”。坎兒井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利用高山冰雪融水的特殊的水利灌溉工程。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1794千米,南北貫穿京、津、冀、魯、蘇、浙六個省市,溝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為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浙江、福建的海塘也是我國重要的水利工程。《旅游鑒賞概論》2024/2/543.古軍事工程景觀的形成古代的軍事工程,基本上是以城池、長城為主體的筑城體系。城池是人類為了自身安全、防御外侵的護衛性工程。其起源極其古老。中國筑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古籍記載說“夏鯀作城”或“禹作城郭”,即說明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就開始有城市建筑了。長城是我國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修筑歷時之長、規模之大、體系之全、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明長城為最后一次修建也是最為堅固的萬里長城,東起遼東鴨綠江,西止甘肅嘉峪關。《旅游鑒賞概論》2024/2/55(二)古工程景觀的特點1.堅固性縱觀中國的古建筑史,我們會發現宋元以前的皇家建筑和民居建筑幾乎沒有留下實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些建筑采用木構架結構,使用的是木料,容易受到侵蝕、毀壞。而中國古工程卻有所不同,流傳下來的景觀都是歷經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究其主要原因,除石料的使用外,還有建筑技巧的高超。2.實用性古工程的堅固性是為其實用性服務的。古長城是軍事活動頻繁的產物,直接起到鞏固邊防、抵御外侮的作用。在我們中國的古建筑中,沒有一種建筑類型在實用性方面可以比得過古工程。《旅游鑒賞概論》2024/2/56二、古工程景觀的基本類型(一)古橋梁工程景觀的基本類型1.梁式橋梁式橋是用梁或桁架梁作主要承重結構的橋梁。其上部結構在鉛垂向荷載作用下,支點只產生豎向反力。梁式橋為橋梁的基本體系之一,制造和架設均很方便,使用廣泛,在橋梁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2.拱式橋拱式橋是用拱作為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橋。拱肋為主要承重構件,受力特點為拱肋承壓、支承處有水平推力。拱橋主要承受壓力,故可用磚、石、混凝土等抗壓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橋則可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材建造,可承受發生的力矩。《旅游鑒賞概論》2024/2/573.繩索橋繩索橋也稱吊橋、索橋、懸索橋等,是用竹索或藤索、《旅游鑒賞概論》鐵索等為骨干相拼懸吊起的大橋,古書上稱為橋、笮橋、繩橋。繩索橋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橋墩的陡岸險谷,主要見于西南地區。4.浮橋浮橋是指用浮箱或船只等作為水中的浮動支墩,在其上架設貫通的橋面系統以溝通兩岸交通的架空建筑物。浮橋2024/2/585.廊屋橋廊屋橋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足支撐在兩岸的巖石上,底座由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拼接對拱而成“八字結構”,不用釘鉚,完全靠它自己本身的強度、摩擦力和直徑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離等巧妙搭接,結構簡單,卻堅固異常。廊屋橋是一種“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而獨特的橋梁樣式,因橋上建有橋屋,俗稱“厝橋”。《旅游鑒賞概論》6.亭橋亭橋是加建亭廊的橋,又稱為廊橋,可供游人遮陽避雨,又增加橋的形體變化。廊屋橋2024/2/59(二)古水利工程景觀的基本類型1.都江堰類這類水利工程主要用于灌溉,促進農業的發展。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蜀郡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修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與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6縣(市、區)1003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的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游、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02.靈渠類這類工程主要是具備促進航運、防洪、灌溉等多方面作用的古運河工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國、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大軍南下,平定“百越”。為盡快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歷經4年艱辛,這條體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于鑿成通航。作為世界最早的人工運河,靈渠曾經導引過無數南來北往的舟船,也曾有過無限的風光;它灌溉土地、濟世濟人、澤及天下達2000多年而不怠,也在無數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1《旅游鑒賞概論》靈渠2024/2/512(三)古軍事工程景觀的基本類型1.城池古代的城叫作“城池”。“城”指城墻,“池”指城外環繞城墻的河池,俗稱“護城河”。在城池建筑的具體設計上,首先把城市分作“城”、“郭”兩個部分,城內供統治者居住,郭內供老百姓居住;其次是在城墻上建造有敵臺、敵樓、角樓、垛口、射孔,以確保城市的安全。《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32.長城根據歷史記載,修筑長城最早的是楚國。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4第二節古工程景觀的鑒賞一、古工程景觀的鑒賞方法(一)景觀之宏偉我國古工程景觀的世界地位非常高,有著許多的世界第一。(二)壯觀之美從較高的位置采用俯視的方法對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古工程景觀進行鑒賞是極佳的,如坐上飛機來全面俯視景觀是最好的一個鑒賞角度。《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5二、外觀結構鑒賞外形龐大壯觀是古工程景觀結構的最大特點。秦代的長城即使是殘存的也還有5~6米的高度,由此可見其規模非同一般。趙州橋長50.8米,寬9.6米,跨徑37.37米,拱矢7.23米,整體上雖然是一座單孔弧形橋,卻由28道拱縱向并列構成,在同類石拱橋中規模也算是大的。古工程具有龐大外形的同時,還有著科學的設計,如長城為了防滑,路面多用三至四層方磚鋪砌而成,有些甚至最上一層鋪以方磚,下層鋪條磚,鋪磚方法采用十字縫的形式,用石灰勾縫砌筑,嵌縫平整。這樣做從客觀上還防止了破壞地面的野草的滋生。再如都江堰中飛沙堰的設計很好地運用了回旋流的理論,有效地起到了進一步分洪和減災的作用。這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6三、內在意蘊鑒賞(一)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每個人看到長城,都會驚詫于那么大的石塊在當時機械水平原始、低下的情況下是如何被抬上險峻的山林并被整整齊齊地堆砌好的,這實在是一個奇跡。更典型的是都江堰,不但用“魚嘴”分水堤把水勢洶涌的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還用“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把多余的洪水、流沙排入外江,自動控制進水流量,從而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大量農田,使川西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7(二)民族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古工程景觀還典型地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秦代曾留下一個孟姜女哭長城的悲慘故事,告訴我們古代曾有多少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中,以國家之急為先的奉獻精神是最亮麗的一部分,而我們在鑒賞古工程景觀時對此有更深的體會。如造福無數老百姓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8第三節古工程景觀的典型賞析一、趙州橋趙州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境內,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又稱安濟橋)。趙州橋建于581—618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橋,對世界后代的橋梁建筑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拱上加拱的“敞肩拱”的運用,更為世界橋梁史上的首創。在歐洲,最早的敞肩拱橋為1883年法國在亞哥河上修造的安頓尼鐵路石拱橋和在盧森堡修造的大石橋,但它比中國的趙州橋晚了近700多年。《旅游鑒賞概論》2024/2/5191991年,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這標志著它與埃及金字塔、巴拿馬運河、巴黎埃菲爾鐵塔等世界著名歷史古跡齊名。趙州橋建筑結構之奇特,自古有“奇對固護,甲子天下”的美稱,不僅有高度的科學性,而且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古代建筑的偉大作品。《旅游鑒賞概論》2024/2/520《旅游鑒賞概論》趙州橋2024/2/521二、都江堰都江堰是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內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現存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無壩引水工程。都江堰修建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1年),由秦蜀郡守李冰主持興建。都江堰的最偉大之處是建堰以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諧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旅游鑒賞概論》2024/2/522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杰作。都江堰與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相比,其構思、設計、選址獨具匠心;因勢利導,因時制宜,不與水敵的治水方略獨樹一幟;規模效益,絕無僅有。它是自然生態、科學文化、人與自然緊密協調的偉大創舉,中國乃至世界其他任何古代水利工程都無法與之匹敵。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倫王國建于幼發拉底河上的納爾-漢謨拉比渠和古羅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廢,只有都江堰獨步千古,永續利用,長盛不衰。《旅游鑒賞概論》2024/2/523《旅游鑒賞概論》都江堰2024/2/524三、長城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御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存世總長度逾5000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長城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并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旅游鑒賞概論》2024/2/525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筑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點。秦長城目前只有遺跡殘存。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登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