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生教授講座課件_第1頁
王榮生教授講座課件_第2頁
王榮生教授講座課件_第3頁
王榮生教授講座課件_第4頁
王榮生教授講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著作

專著《語文科課程論基礎》(第2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專著《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總主編《語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論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專著《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專著《聽王榮生教授評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第一頁第二頁,共69頁。第二頁第三頁,共69頁。提要

一、閱讀能力與閱讀方法二、語文教學問題集中體現在散文三、正確把握散文教學的兩個鏈接四、由散文連帶的問題第三頁第四頁,共69頁。一、閱讀能力與閱讀方法第四頁第五頁,共69頁。1

閱讀能力

學生某一特定文本

百科知識第五頁第六頁,共69頁。1蔣寅《對文學理論的技術要求》

《自傳的契約》

《中華讀書報》2010.10.13第六頁第七頁,共69頁。

語文能力是具體的

籠而統之的“閱讀”是沒有的。具體的閱讀活動,一定是某種特定樣式的閱讀;而不同樣式的閱讀,所運用的能力是有區別的。在討論培養閱讀能力的教學之前,我們有必要事先查明,希望學生現在或將來所從事的是哪一種方式的閱讀活動;這樣,我們才能明了,要培養學生的,究竟是些什么樣的閱讀能力,才能接下來去研究怎樣去培養這些能力等一系列的課題。

第七頁第八頁,共69頁。閱讀能力,可以描述為掌握閱讀方法

“國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訓練”。“第一,必須講究方法。怎樣閱讀才可以明白通曉,攝其精華,怎樣寫作才可以清楚暢達,表其情意,都得讓學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行的習慣。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習慣方面的事,僅僅心知其故,而習慣沒有養成,還是不濟事。國文教學的成功與否,就看這兩點。”

第八頁第九頁,共69頁。

閱讀能力,可以描述為掌握閱讀方法

不在說讀法方面多注點兒意,閱讀十個選本也是徒然,不用說是一個。第九頁第十頁,共69頁。

閱讀方法

閱讀取向哪一種閱讀?戰略的

閱讀技法

在哪里,讀什么?戰術的第十頁第十一頁,共69頁。

閱讀取向決定主體行為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69頁。

閱讀技法受制文章體式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69頁。1閱讀能力是具體的閱讀是一種文體思維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69頁。指導學生形成所需要的閱讀能力1、指導學生:能抱著正確的目的,合適地看待特定的文本。2、指導學生: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傳達的意思和意味來。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69頁。合宜的教學內容

文本的教學解讀

依據體式根據學情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69頁。閱讀取向與閱讀方法

好的閱讀教學,往往基于合適的文本解讀。不那么好的閱讀教學,其原因往往是不顧文本體式,而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讀方式、閱讀方法。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69頁。二、語文教學問題集中體現在散文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69頁。語文教學的主導文類何以是散文?

文化傳統

主動選擇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69頁。

文化傳統

魏晉之前古文運動桐城派

新文化運動三家散文散文復興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69頁。

閱讀教學:好文章觀

散文—隨筆

科普小品——生動的說明文雜文——生動的議論文小說——現實主義小說——普通文章(散文)的章法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69頁。

散文知識的問題傳統的沒有了現代的沒進來特殊時期的知識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69頁。

散文知識的問題情景交融抓主干,去旁支知識錯誤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69頁。

初步的結論限制散文散文教學內容的除舊納新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69頁。

散文教學內容的問題研討散文在閱讀教學所造成的問題散文在寫作教學所造成的問題關于散文教學內容的調查與分析散文研究的新進展及其對語文教學的意義國外的散文(閱讀、寫作)教學及其啟示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69頁。三、正確把握散文教學的兩個鏈接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69頁。1錢理群《說什么“理”,如何“說理”》《走向蟲子》

“要讀懂并講清這篇文章,關鍵在要弄清其文體:這是一篇說理的散文,而不是描寫、紀實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文。”因此,文本解讀就應該從“說什么‘理’,如何‘說理’”來展開。

《語文建設》2009年第4期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69頁。正確把握閱讀教學的兩個鏈接要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實質是建立學生的已有經驗與“這一篇”課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69頁。要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1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69頁。閱讀教學的課文,不僅是學習材料,而且是學習對象

學生今天所面對的學習對象,是“這一篇”獨特的文本,學生今天所面臨的學習任務,是理解、感受“這一篇”所傳遞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理解、感受“這一篇”中與獨特思想情感融會一體的語句章法、語文知識。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69頁。要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

外在的言說對象

獨特的情感認知

作者的所思、所感

個人化的言說對象

作者的所見、所聞

個性化的語句章法

作者的言語表達

這一篇課文(散文)

學生

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69頁。課例討論《安塞腰鼓》《心田里的百合花開》《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69頁。1“莫言作品的外文版翻譯者們為什么去訪問高密?”莫言答:“大概都被我小說中的描寫忽悠了。吉田富夫去高密,想去看我小說中的磨坊、河流、高粱地等場景,但只看到一條干涸的小河溝,根本沒有我小說中那樣的澎湃奔流的大河。他問我大河呢?我說,就是長江黃河啊!森林呢?我說在長白山;沙漠呢?我說在內蒙古。”其實,莫言的答語還是托詞,小說中的磨坊、河流、高粱地,是小說家的語言所營造的世界。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69頁。1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學之間的文類,它敘寫“這一位”作者的所見、所聞,表達“這一位”作者在獨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散文敘寫作者的所見、所聞,散文中呈現的,是“這一位”作者極具個人特性的感官所過濾的人、事、景、物乃至心理鏡像。散文中談論的所思,散文中表達的所感,是“這一位”作者依賴其獨特境遇所生發的極具個人色彩的感觸、思量。散文中的言說對象,是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見、耳所能聞、心所能感,而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引發的所思,落根在“這一篇”,通過獨抒心機的章法、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流露心扉的語句。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69頁。要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

外在的言說對象

獨特的情感認知

作者的所思、所感

個人化的言說對象

作者的所見、所聞

個性化的語句章法

作者的言語表達

這一篇課文(散文)

學生

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69頁。1散文極具個人性

《走一步,再走一步》所敘述的,是莫頓·亨特一輩子都銘心刻骨的童年經歷。《生命,生命》的談論者,是殘疾得每一舉止都要忍受大痛苦的杏林子。《心田里的百合花》所表現的,是林清玄意想的、向往的心靈世界。《安塞腰鼓》所描繪的,是世上其他人過去從來沒看見過,除非通過劉成章“這一篇”散文,現在也永遠不會看見的“好一個安塞腰鼓!”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69頁。外在于散文的客觀的言說對象,

不在散文“閱讀”的視野里。

外在的言說對象

獨特的情感認知

作者的所思、所感

個人化的言說對象

作者的所見、所聞

個性化的語句章法

作者的言語表達

這一篇課文(散文)

學生

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69頁。實質是建立學生的已有經驗

與“這一篇”課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1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69頁。1散文不祈求成為公認,閱讀散文,也不是為了獲得公認。作者之所以寫散文,是要表現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與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閱讀散文,至始至終都在散文的里面,我們閱讀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見所聞,是體認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讀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閱讀散文是心與心的碰撞、交感。換言之,外在于散文的客觀的言說對象,不在散文“閱讀”的視野里。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69頁。實質是建立學生的已有經驗

與“這一篇”課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

外在的言說對象

獨特的情感認知

作者的所思、所感

個人化的言說對象

作者的所見、所聞

個性化的語句章法

作者的言語表達

這一篇課文(散文)人生經驗

學生語文經驗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69頁。課例討論《安塞腰鼓》《心田里的百合花開》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69頁。1《安塞腰鼓》教學流程:(一)師播放《出西口》歌曲,出示“安塞之旅”課件,抒情導入語,展示安塞風光圖片。要學生談論“你看到了什么”。(2分鐘)(二)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師出示課件“腰鼓風情”。(6分鐘)(三)指示學生按“好一個

安塞腰鼓!”談論閱讀的理解和感受。多名學生談論,并朗讀相應的語句。如“好一個狂野的安塞腰鼓!”指讀14段、21段、8-10段的相關語句。最后歸結為安塞人的“精神”,4位學生依序分別說:“對生命的渴望”,“把貧窮化為動力”,“對家鄉的熱愛”,“中華民族的精神”。(20分鐘)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69頁。1(四)師播放打腰鼓場面的錄像片段,要學生用“比喻句”記錄“新的感受”。7名學生發言,朗讀各自的抒情作文片段,似乎師生都不在乎“比喻句”否,新感受還是原有感受也無從辨析。(9分鐘)(五)出示作者照片,學生分角色表演采訪。一生扮劉成章,兩生扮打腰鼓的后生,幾生扮采訪記者。問:“你有沒有親自打腰鼓?”答:“親自打,還是腰鼓隊隊長。”問:“能不能展示一下?”答:“能”,并有備而來地表現了幾招,聽課師生鼓掌。扮劉成章者侃侃而談(記錄不下,現在也忘了說的是什么)。扮打鼓人也侃侃談(記錄不下,現在也忘了說的是什么),問:“你現在暫時到濟南,現在還愿意回貧窮的家鄉嗎?”答:“回,一定回。”聽課師生鼓掌。(9分鐘)(六)教師講結束語:快樂而充實的旅程,希望帶著……走好自己的人生旅程。(1分鐘)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69頁。1《心田里的百合花》教學流程:(一)師展示所帶的一束百合花,抒情導入語,出示課件。(2分鐘)(二)生放聲朗讀課文,思索“你喜歡百合花嗎?為什么?“(4分鐘)(三)數名學生談論,有概述課文的,有談自己認識的,師小結語(未記下,現在也忘了說的是什么)。(6分鐘)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69頁。1(四)師布置任務,出片“第一幕,山谷幽崖“,根據第1段,發揮想象,寫出百合生長的環境;”第二幕,花開有聲”,分角色演示文章第2-3段;“第三幕,芳香滿景”,以百合的口吻,用第一人稱敘述文章第4-5段內容。準備,推薦展示(10分鐘)(五)6組同學展示,如第一幕,一女生朗讀自寫的描寫語,一男生讀文一女生黑板畫圖。最后一組在音樂聲中演示全文,師抒情加入。(22分鐘)(六)生全體起立,齊讀“百合”語,師講結束語:希望……(1分鐘)第四十四頁第四十五頁,共69頁。實際上課文只是個跳板

試圖建立學生與“外在的言說對象”的鏈接

外在的言說對象

獨特的情感認知

作者的所思、所感

個人化的言說對象

作者的所見、所聞

個性化的語句章法

作者的言語表達

這一篇課文(散文)

學生

第四十五頁第四十六頁,共69頁。當前中小學閱讀教學的問題學生散亂地找東西學生活動了一番教師額外地講東西教師展示了一場第四十六頁第四十七頁,共69頁。課例討論《背影》《幽徑悲劇》《絕版的周莊》

第四十七頁第四十八頁,共69頁。實際上丟棄了語文經驗

企圖讓學生“具有”與作者等同的情感認知

外在的言說對象

獨特的情感認知

作者的所思、所感

個人化的言說對象

作者的所見、所聞

個性化的語句章法

作者的言語表達

這一篇課文(散文)

人生經驗

學生

第四十八頁第四十九頁,共69頁。當前中小學閱讀教學的問題

不是引導學生細膩地體悟作者獨有的經驗

而是把作者的經驗抽象化,企圖讓學生“具有”與作者等同的情感認知第四十九頁第五十頁,共69頁。課例討論《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五十頁第五十一頁,共69頁。四、由“散文教學”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第五十一頁第五十二頁,共69頁。寫作教學的百年難題

1第五十二頁第五十三頁,共69頁。散文在寫作教學所造成的問題

散文無體

訓練有型好作文與教無關第五十三頁第五十四頁,共69頁。散文在寫作教學所造成的問題

“文學語言”“真實寫作”虛假第五十四頁第五十五頁,共69頁。散文在寫作教學所造成的問題

小文人語篇閃光點的記敘文生動的說明文哲理性議論文第五十五頁第五十六頁,共69頁。小說、詩歌等“散文教學化”1第五十六頁第五十七頁,共69頁。課例討論《橋邊的老人》

《最后的常春藤葉》第五十七頁第五十八頁,共69頁。《最后的常春藤葉》學案學習目標:著力挖掘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格,展示人們向往的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弄清小說寫了哪些人物,以及“最后的常春藤葉”與小說人物之間的關系。了解“歐·亨利式的結尾”的特點。第五十八頁第五十九頁,共69頁。課前活動

1、通過圖書館或上網了解歐.亨利創作的時代背景及其小說的風格。2、通讀課文。要求:第一遍:整理故事情節;第二遍:注意小說人物形象;第三遍:思考小說的思想內涵;最后,由學生通過三遍的閱讀,思考小說的獨特風格:初步了解語言和結尾的特點。3、通過作者的其他短篇小說的比較閱讀來加深對文章風格及其主旨的理解。

第五十九頁第六十頁,共69頁。《最后的常春藤葉》學案課后活動:

以貝而曼為講述人,把小說改編成一個自述式的通俗故事。第六十頁第六十一頁,共69頁。課中活動一、導入

通過“情景創設法”播放幻燈:韋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正是心的呼喚,愛的奉獻,正是“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輝點亮了一個個即將消失的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葉》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欲知詳情,請大家快速閱讀,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小說情節梗概。

第六十一頁第六十二頁,共69頁。1二、反復朗讀課文,品味歐.亨利小說的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