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五宗教改革是歐洲歷史上的重大事件,16世紀的西歐,隨著民族國家的形成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西歐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擺脫天主教腐朽的神權統治的要求。德意志的馬丁路德,瑞士的加爾文,英國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相繼問世。這場改革在歐洲由中世紀進入近代社會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專題總認識文明史觀:宗教改革是通過改造落后而專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權統治,來建立適應近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終實現“教隨國定”原則和“宗教寬容”,從而促進基督教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使之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宗教。近代化(現代化)史觀:宗教改革預示著近代社會的到來.它是歐洲向近代過渡的必然要求,從文化思想,政治上沖擊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統治,為實現社會轉型和近代社會的到來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從兩大新史觀看地位和作用【課標要求】: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認識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的經過及作用。改革背景路德改革(開始)改革擴展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宗教“異端”西歐向近代過渡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大一統的神權統治概念、表現(法國、英國、捷克)、對改革的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民族國家形成;文藝復興背景與原因改革內容改革影響教義:“因信稱義”;組織:廉價教會和民族教會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統治,開辟宗教改革道路加爾文改革原因、內容、作用亨利八世改革背景、內容、特點、結果改革與社會變革對歐洲的影響;對英國的影響專題導航政治局面;經濟搜刮;立志改革;兜售贖罪券基督教產生: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發展:公元392年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756年,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決裂:1054年,分裂為東正教和天主教12世紀天主教權威發展到鼎盛(13世紀初確立了對西歐的神權統治)歐洲為什么在16世紀興起宗教改革運動?歐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必然)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物必先腐而后生蟲,教會之所以出現改革的訴求,皆因自身的腐敗”——摘自《西方宗教史》“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必然反映。”——毛澤東方向:1、從天主教統治的腐朽,激化社會矛盾角度去探究2、從歐洲社會的發展變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概念闡釋】中世紀中世紀:史學上通常指封建時代,即介于古代奴隸社會與近代資本主義之間的時代。這一名詞主要適用于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地位如何?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羅馬教皇的斗爭中失利,被教皇開除教籍,國內諸侯乘機反叛。1075年1月,年僅26歲的亨利四世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站在滿地白雪的卡諾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據慣例,年輕的德皇赤足披氈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懇請教皇接見,并原諒他這個認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兒子,硬是讓高貴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盡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來恩賜給這位懺悔者一個赦罪的吻,史稱“卡諾莎覲見”,又稱“卡諾莎之辱”。11世紀的“卡諾莎之辱”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陽借的。—教皇英諾森三世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提示:是歐洲中世紀封建王權屈從于教權的典型例證中世紀天主教勢力強大,居統治地位中世紀天主教勢力強大,居統治地位(表現)政治上:權力至高無上,教權高于王權。封建統治的中心。經濟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國1/3的土地,收取什一稅。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鉗制人們思想。社會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從生到死都受天主教會的影響。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救贖”。據基督教的教義,原罪是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傳給后世子孫,是人類一切罪惡和災禍的源。人類永遠無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兒子耶穌來到世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類贖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隨耶穌的人都能得救,死后獲得永生1、中世紀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現在教會宣揚的禁錮人性的教義教規上。主要教義包括:第一,一神說和創世說。第二,原罪說。第三,末日審判說。第四,禁欲說。天主教腐朽落后的表現
主教的宮邸艷麗奢華,追隨者們在一同“探討”球藝的問題。在他們熱情的參與下,保齡球運動已經頗為成熟了。教皇和紅衣主教團幾乎都是意大利人,他們把教會變成了一個奢靡的俱樂部,優雅的談論著藝術、音樂和戲劇。卻少有提及信仰的問題。《主教的俱樂部》油畫19世紀這幅畫描繪了在野外聚會中縱情聲色的修女和修士們,他們正試圖咬下懸在空中的糕點。中世紀教會中所謂圣者的愚蠢與自負加上他們生活中的墮落、益發使他們成為了人們嘲弄的對象。《愚人船》
油畫荷蘭1470年
出售贖罪券
華麗的祭壇16世紀初羅馬教廷每年從德意志搜刮的財富要高出當時德意志名義上的中央政權“神圣羅馬帝國”年財政收入的20倍左右。這種搜刮,既不利于資本主義早期的原始積累,也極大地惡化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問題:從以上材料,大家可以獲得什么歷史信息?教士生活腐化,道德敗壞;教會貪婪成性,瘋狂斂財。2、其次,教會的落后性表現在教會的墮落上。首先教會成為特殊利益群體,加緊了對人們思想的控制;其次,教士生活腐化,道德敗壞;最后,教會貪婪成性,瘋狂斂財。天主教會的墮落和殘暴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反對天主教的宗教改革運動。“異端”宗教裁判所的一次公開審判
(托萊多版畫羅馬1498年)路德燒毀教皇敕令火刑是中世紀典型的刑罰,把人綁在柱子上燒死,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炮烙之刑。“被告人如不承認‘罪行’,就反復用刑拷問。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證詞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經審判便予處死。被告認罪之后,如又否認,即不在審訊,予以燒死”。——《宗教裁判所審訊條例》(火刑柱插圖畫中世紀)
問題:從以上材料,大家可以獲得什么歷史信息?教會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加緊思想控制,設立宗教裁判所,野蠻排斥“異端”。異端裁判所的一次公開審判
托萊多版畫羅馬1498年3、教會的落后性表現在成立野蠻的宗教裁判所,用野蠻、殘暴的手段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經濟: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重商主義思想的流行。政治:民族觀念的崛起。文化:文藝復興思考:14、15世紀歐洲有哪些發展?天主教會對這些發展有何影響?知識回顧影響:14~15世紀,西歐封建制度逐漸衰落,近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其輕商思想和當時商品貨幣關系蓬勃發展的趨勢相背離,阻礙了社會進一步發展。因此天主教已經成為歐洲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它是歐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經濟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教會貪婪腐敗政治因素:民族意識的增長和專制君主的興起要求打破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的局面經濟根源: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和重商主義思想的流行同教會的輕商思想產生沖突思想因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藝復興運動所宣傳的人本主義思想,為人們挑戰天主教權威提供了思想資源中世紀宗教改革發生的原因歐洲宗教改革的必然性1.歐洲社會的新變化要求變革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2.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日益成為歐洲發展的障礙。3.天主教會的墮落和殘暴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反對天主教的宗教改革運動。材料一:德國名義上是統一的“神圣羅馬帝國”,實際上長年處于四分五裂的諸侯割據,這使得德國皇帝無法不依賴于教會的力量,同時由于神圣羅馬帝國大統一夢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國皇帝必然要和教會合作,教會的力量非常強大。每當羅馬教會出現財政問題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從德國聚斂錢財,以至于德國被人們戲稱為“教皇的奶牛”。當時梵蒂岡計劃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個德國大量發行贖罪券。閱讀材料:(一)合作探究:宗教改革為什么首先在德國爆發?材料二:這個時候的德國,卻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完全蒙昧的日爾曼人國度,雖然比較意大利、法國,德國仍然屬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國家,但是它已經受到了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的巨大影響。為了自己官員培養的需要,德國的諸侯也紛紛模仿意大利和法國的貴族,在自己的領地里面建立了大學,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羅馬教會對德國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強烈不滿的貴族的嫉恨;同時教會占有大量德國地產和財富,也引起一些諸侯的覬覦。兜售“贖罪券”天主教宣揚:購買“贖罪券”的人,當錢幣落到贖罪錢柜“叮當”作響時,死者的靈魂就立刻被送到了天堂。材料三:材料四:教皇在德國的特使報告說:“十分之九的德國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數喊“羅馬教廷該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偉大農民戰爭時期的德國》材料四說明了什么問題?答:德國各階層同羅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銳,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得到各階層的支持。1)經濟因素:德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國家統一,天主教會阻撓德國統一。2)政治因素:德國各階層對教會普遍不滿,為實現統一也需擺脫天主教會的控制。3)現實因素:德國每年要向羅馬教廷交納大量苛捐雜稅,德國成為“教皇的奶牛”。4)思想因素:人文主義的熏陶。5)導火線:“贖罪券”的兜售6)路德立志改革(主觀)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國爆發的原因論從史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材料一:當錢投入錢柜丁當作響時,增加的只是貪婪愛財的欲望,而不是靈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路德《九十五條論綱》(1)材料一的論述反映了路德怎樣的主張?答:信仰得救。材料二:教皇須讓我國不再受他們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須交還我們的自由、權利、財產……教皇須讓皇權成為名副其實的皇權。——路德《九十五條論綱》(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問題?答: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與掠奪,建立適應其發展需要的新教會(建立民族教會)。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改革的序幕;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3、改革的主張;信仰得救,建立民族教會,簡化儀式……思考:馬丁·路德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為什么?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4、改革的結果;1)馬丁·路德點燃了德國人民反對教會的烈焰;2)德國社會接受了馬丁·路德的宗教主張;3)1555年,德皇被迫簽訂了《奧格斯堡和約》,承認路德教的合法地位。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5、改革的影響;1)確立了與羅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2)沖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3)推動了下層民眾的反封建斗爭;4)為歐洲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6、改革的實質;一次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會背景和原因羅馬教廷的政治控制、經濟搜刮阻礙德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根本原因)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觀原因)教皇兜售贖罪券,路德發表“論綱”(直接原因)主要內容理論基礎——因信稱義(信仰得救)《圣經》是唯一的權威教義世俗統治者的權力應高于教權并支配教權建立本民族教會教會組織影響沖擊天主教會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的斗爭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為歐洲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知識結構1.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反對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B.脫離羅馬天主教會的管轄C.改革天主教的教義和儀式D.建立適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教會2.宗教改革的實質是()A.新教各派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斗爭B.天主教會內部各派爭權奪利的斗爭C封建君主擺脫羅馬教廷的斗爭D.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DD3,《九十五條論綱》發表的意義在于A.反駁了贖罪券的功效B.拉開了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C.否定了天主教會的神學說教D.提出“因信稱義”的思想4,下列情景不可能發生在路德身上的是A.正在兜售“贖罪券”B.在演講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C.正伏案把《圣經》翻譯成德文D.正與一修女舉行結婚儀式BA宗教改革運動需要一個天才去發動,需要另一個天才去結束;路德,這個煽動家,推動了宗教改革的滾石;卡爾文,這個組織家,則在滾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對于宗教,路德就其實踐來說,更多是一個摧毀者,而卡爾文則更多是一個建造者。卡爾文宗教改革;1、歷史背景;(了解一下)1)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2)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3)深入研究《圣經》,宣傳宗教改革。卡爾文宗教改革;2、主要內容;1)信奉“因信稱義”。2)主張“先定論”,宣揚選民和棄民;3)主張徹底改組教會,建立民主教會。主張簡化教會儀式,嚴禁偶像崇拜,精簡神職人員,反對鋪張浪費,建立更加廉儉的教會,規定神職人員全部由選舉產生,長老會負責監督所有人的行為。堅持《圣經》的權威,沖破了天主教會不可動搖的權威為資產階級發家致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作辯護,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社會風氣的變化,具有資產階級民主的色彩卡爾文宗教改革;1)卡爾文的“先定論”為資產階級的剝削提供了理論辯護,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同時又是勞動人民的精神鴉片;2)日內瓦建立了共和性質的神權國家體制,卡爾文思想被奉為指導思想;3)卡爾文教更好地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因而,在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地區和國家得到廣泛傳播,并成為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3、主要影響;鞏固:對卡爾文宗教改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為德國宗教改革拉開了序幕B.其先定論在宗教改革時期具有積極的意義C.其學說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依據D.加爾文被稱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A鞏固:卡爾文的先定論的實質是:A.發展了“因信稱義”學說B.秉承了基督教教義C.為資產階級發財致富辯護D.創立新宗教的手段C享利八世宗教改革;1、歷史背景;1)16世紀,羅馬教廷控制著教會,不但掌握著英國大片土地和大量財富,還不斷干預英國的世俗事務。2)16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英國社會各階層特別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反教會的情緒高漲。3)日益強大的王權力圖擺脫羅馬教權的桎梏。享利八世宗教改革;2、時間: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至尊法案”,進行宗教改革。3、內容:1)宣布國王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腦,擁有處理教會事務的最高權力;2)成立專門機構,對現行教規進行審查,凡與國家法律抵觸的一概廢除。享利八世宗教改革;4、影響;1)英國建立了民族教會,打擊了天主教會勢力,使英國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2)但改革很不徹底,英國隨后出現了清教運動;并對日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思考:英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特點?1)改革方式: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2)新教內容: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殘余。尼德蘭宗教改革;1、原因;1)經濟上:2)政治上:較早地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16世紀初,尼德蘭受西班牙統治;尼德蘭宗教改革;2、性質;一場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獨立性質的宗教改革運動。3、過程;4、結果;尼德蘭宗教改革是把宗教改革與資產階級革命聯系在一起的。天主教會的改革;1、背景;1)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使羅馬天主教會在西歐的社會政治地位受到嚴重威脅。2)天主教會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嚴厲抨擊教會內部的腐敗,紛紛倡議實行改革。天主教會的改革;2、內容;1)清除內部積弊,重新審定教義、教規。2)繼續強化異端裁判所。3)是網羅各種狂熱的信徒,組建反對新教改革的團體。3、效果:暫時擺脫了危機。歐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識1)時間:16世紀2)地點:發源于德意志,發展到整個西歐。3)領域:宗教和政治。4)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5)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運動。6)主體:資產階級及接受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基督教徒,封建領主,農民群眾等。改革沖擊波——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1、性質:是文藝復興之后歐洲又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場披著宗教外衣的反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2、作用:1)政治上:①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它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權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②促進了民族語言的形成,激發了歐洲各國的民族意識,催生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民族國家教會,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成長。
2、作用:2)經濟上:使大量教會財產轉到新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中醫內科臨床能力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發育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燈光技術與藝術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法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醫用高等數學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游泳》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湖南省婁底市名校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電工規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電大公共關系學試題及答案
- 育嬰員考試題型及答案
- 科室建立血糖管理制度
- 四川成都東方廣益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招聘筆試題庫2025
- 華為公司試用期管理制度
- 保險合規知識課件
- 2025-2030中國云原生保護平臺組件行業前景趨勢與投資盈利預測報告
- 商業大廈機電系統調試
- 2025企業并購合同協議模板
- 【恒順醋業公司基于杜邦分析的盈利能力淺析14000字論文】
- 電網技術改造及檢修工程定額和費用計算規定2020 年版答疑匯編2022
- 2025年生態文明建設的考核試卷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