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津疫情防控研究_第1頁
清末天津疫情防控研究_第2頁
清末天津疫情防控研究_第3頁
清末天津疫情防控研究_第4頁
清末天津疫情防控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末天津疫情防控研究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夏,天津爆發大規模的流行霍亂。1902年6月17日,當地私營報紙《大公報》發表并發行。1902年5月,疫情的基本情況以“時事回顧”的形式公布。(以下凡出自該年《大公報》者,只注篇名和日期)隨后,該報繼續對整個疫情發展與防治等情況進行追蹤性報道。顯然,以此為主要資源來系統地考察此次疫情的整個防疫機理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是有意義的。一、霍亂弧菌,流蚤私生1902年,亞洲諸多國家發生流行性霍亂。據載,印度3月22日前一周患疫死者2.6萬余人。韓國患疫死者1.5萬人。(《譯件》,1902-07-03)南亞呂宋島時疫盛行,3月16日患疫者多至1,217名,不治者847名。據張劍光研究,該年中國部分地區霍亂盛行似與外傳霍亂有關。(P547)不過,此次霍亂在天津等地流行與氣候關系密切。是年由春入夏,直隸、京師一帶氣候異常,直隸境內數月亢旱,“自津至保府沿河一帶,上下數百里也,兩三月以來雨水極行稀少”(《時事要聞》,1902-06-17),田禾已枯,河水斷流。溫差也呈異常變化。以京師為例,六月初二、初三兩日酷熱干燥,溫度高達36°C,為歷史未有之記錄。“津郡入夏以來,天久不雨,暑熱燥烈之氣由上而下,濁穢之氣自下而上,人處其中,或遭穢濁熏蒸,加以天時之忽冷忽熱、食品之半生半冷,寒暑雜糅于中,正不能堪,故三焦溷濁、清濁相干,遂成霍亂?!?《廣告》,1902-06-24)持續數月的干旱及起伏不定的氣溫變化為霍亂滋生與流行提供了適宜的氣候條件。再者,津郡地處北方交通中樞,久為通商大埠,交通便利,人煙稠密,而“霍亂在人煙稠密之城鎮,湫隘潮熱之廬舍,傳染最易”(《霍亂癥預防法》,1902-07-12)。時值八國聯軍占領之際,中外人口流動頻繁,加上天津公共衛生條件較差,流丐充斥,生存環境惡劣,霍亂極易在此引發且迅速蔓延。5月,天津等地出現霍亂疫情,并漸呈爆發性流行態勢。此次霍亂始見于塘沽,繼見于天津市區,隨后分路傳染,向北、西、南三個方向呈扇形擴散,傳至京師等地,并于6月進入高發期。(《中外近事》,1902-07-09)自霍亂發生至6月27日,天津染疫身亡者620人。(《譯件》,1902-07-03)“京師疫死之流丐,道斃之車夫,九城內外,日不知凡幾?!?《中外近事》,1902-07-11)更嚴重的是,霍亂漸由城市向衛生及醫療條件差的農村擴散。據《大公報》報道:“時疫流行,傳染甚廣。頃有人由西河東來,據稱王家口勝芳各鄉鎮日間死亡相繼,醫藥無靈。其得病之暴,較津地尤堪。”(《中外近事》,1902-06-23)霍亂俗名黑螺痧,又名子午痧、癟螺痧、吊腳痧,系由霍亂弧菌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以“吐瀉、抽筋、脈絕、身涼、音啞、目吊”為典型病征,傳播速度極快,死亡率甚高。一旦發病,“針藥盲效,越時身斃”(《來函》,1902-08-28)。該疫迅速蔓延對津郡地區產生了嚴重社會影響。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口死亡,特別是精壯勞力。霍亂癥狀表現為急性胃腸道疾病,一旦染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數小時即可奪人性命。據《大公報》報道:“浙江知縣王某系廣東人……由京乘火車來津,甫下車,忽患時癥,當即抬赴過街閣醫院,醫治無效,旋即病故。”(《中外近事》,1902-07-17)“糧店街同茂永某伙友于初九日午刻陡患時疫,當由三段紳董轉報三皇廟醫院,照章送院就診……詎到院,未及施治,即已斃命?!?《中外近事》,1902-07-15)“……選人某赴部驗看,貨車至前門,猝感時疫,車夫不敢載,欲而下之,欲以重價,亦不應,無奈以五金雇人力車回,未及寓所而卒?!?《中外近事》,1902-07-07)諸如此類的情況比比皆是,足見霍亂傷人性命之快,危害之烈。尤值得注意的是,精壯勞力在染疫死亡人數中占有較大比例,且染疫呈現出明顯的性別與年齡差異,“男子患者必多于婦女,中年患者必多于幼稚老人”(《霍亂癥預防法》,1902-07-12)。同時,霍亂與其他傳染病一樣,又呈家庭聚集特點。據載,“有河西大房村農人王姓者,大小眷口十人,連日染疫,身斃六人,僅剩一老嫗,年近古稀,二孀婦年逾四十一,童孫僅七齡,田業七十畝,雇二長工耕褥,藉以糊口”(《中外近事》,1902-07-24)。又,“正藍旗防御民婦富察氏,其姑死于疫,其夫又死,其子又死焉,婦質衣鬻飾,傾資以為殮”(《中外近事》,1902-07-06)。精壯勞力喪失不僅造成家庭精神痛苦,亦使家人處于老無所養,幼無所扶的凄慘境地。第二,影響津郡地區社會生產與民眾生活,食品飲食行業尤遭重創,瓜果及其他生冷食品遭禁,汽水公司則一律歇業。市場物價出現波動,“百貨昂貴……民人有商癆民病之謠,若以稻米二輪,亂前每包僅五六元,刻下銀價大增,每包反加至十二三元有奇,商民交困莫為此焉”(《中外近事》,1902-06-30)。物價上揚、商業凋敝雖由諸多因素引發,卻與霍亂盛行不無關系。第三,此次霍亂來勢兇猛,波及范圍寬廣。“往年患疫恒貧苦,食力者流居多,而此次則高門大宅、深居簡出者亦或不免?!?《中外近事》,1902-07-17)霍亂既殃及華人又波及洋人,既在民間肆虐又入華洋軍營,除大量平民外,官府胥吏、大內皇族亦遭不免。據載,保定知府陳本因疫病故(《譯件》,1902-07-27),直隸總督袁世凱亦染時疫(《譯件》,1902-06-19),西班牙領事死于霍亂。(《譯件》,1902-07-25)總之,此次霍亂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涉疫范圍廣,幾成燎原之勢。這種爆發性流行態勢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民間力量及天津殖民政府相繼介入并出臺各種防疫措施,以快速將之撲滅。二、社會及政府支持天津時處列強聯軍殖民統治之下,霍亂流行的嚴峻態勢迫使殖民政府和社會各方對之作出回應,而保衛醫院就是社會各界與殖民政府共同參與防疫動員的產物。其籌建為津郡紳商首倡,據《大公報》6月18日報道:“津郡時疫流行,傳染甚速,東西各界設法預防,實已造福地方不淺,乃津人疑神疑鬼,謠言繁多,愚夫之愚,亦何可笑。茲聞某君深憫華人愚陋,且與衛生之學素未講求,于日前糾合本郡各洋行商人聚議籌款,創辦施醫院……以惠津人?!?《中外近事》,1902-06-18)21日報道稱:“本埠鹽商素稱巨富,此必能量力籌捐,贊襄善舉,毋令他人專美于前也?!?《中外近事》,1902-06-21)不過,當日就有消息說部分防疫醫院已建立,此消息在26日保衛醫院“施醫施藥”通告中證實。通告指出:“暫行保衛醫院稟蒙都憲及衛生局醫官批準,在城廂內外設立十一處,以便各段居民就近入局醫治。今定于本月十九日先設文昌宮、貧民院、府署、五彩號胡同、捐局、河北張公祠五處先行開診,除河東二處由衛生局批準歸該段紳董自行設立,本局允為協濟,尚有四處亦趕緊擇地設立?!?《廣告》,1902-06-26)紳商善款捐贈或暫墊是民間保衛醫院迅速建立的關鍵因素,這一善舉獲得社會廣泛贊譽,內稱“貧寒之士民之赴院求診者紛紛不絕,創辦諸君之盛德,洵堪不朽也”(《中外近事》,1902-06-24)。然而,保衛醫院作為面向基層民眾提供免費醫療的防疫醫院,耗資甚巨,僅靠個別紳商捐贈很難維系,社會各界特別是商界乃發起善款捐贈活動。同時,政府出于穩定社會和確保殖民統治的需要亦下撥資金,予以資助。據《大公報》公布,社會捐贈、政府撥款及募集款項的生息收入是保衛醫院經費的三個來源,若不計募集款項的生息收入,在社會捐贈與政府撥款的50,907.27兩白銀中社會捐贈占80.36%,政府撥款占19.64%,即保衛醫院經費主要取資社會。(《保衛醫院廣告,1902-09-04》)除資金外,社會各界在其他方面同樣為保衛醫院提供了諸多幫助,如該醫院廣告言:“本郡善紳王樹泉翁素性好施,樂善不倦,今藉各紳商稟請都統衙門批準設立醫院十一處,有助資財,有施棺木,有助人力,各盡其心,唯有義地缺,如緣此愿,愿將自置空地一段約計二十畝有奇按原置價取回一半,其余一半慨助暫行保衛醫院作為義地,埋葬無主棺廊。此舉功德莫大,理應登報申謝?!?《廣告》,1902-07-15)另據保衛醫院廣告載,某君施材百口,二善士施氈700條。(《廣告》,1902-07-06)客觀而論,保衛醫院建立與當時政府的支持不可分。其籌建之始,“西樓德國分卡武弁爾賓斯與襪莊分卡德弁順易安二君各將所屬段內紳董延至公廨,商酌設立醫院,各紳董均愿舉行,以惠地方(《中外近事》,1902-06-22)”。在創建中則提供諸多便利條件,如在吳楚公所設立保衛醫院總局時,“蒙衛生局梅君派黃袖巡捕四名在醫院門首照料彈壓,又派本局苦力二十余名前往打掃廬舍”(《中外近事》,1902-06-20)。在醫資上,政府同樣予以協助,如“衛生局在河東德界南北分立兩醫院……傳諭河東紳董,飭在坌界內延請儒醫四名,以便分派入局開診”(《中外近事》,1902-07-04)。通過這些措施,協調了社會各方關系,保障了保衛醫院的快速創建。在政府特別是社會各界支持下,保衛醫院迅速建立?;魜y流行期間,該醫院設分局11處,總局設吳楚公所東隔壁房屋,其分布盡可能覆蓋城廂內外,以利患者就近診治。同時,為保障疫情信息暢通,各局又增添現代通訊設備。據《大公報》報道:“津郡設立醫院十一處,雖屬星羅棋布,尚嫌相隔云遙,分局日行事件均須陳報,總局遇有緊急事件恒恐耽延貽誤,刻經總局諭令各局一律安設德律風(即電話——筆者注),以期便捷?!?《中外近事》,1902-07-19)保衛醫院作為患者救療及疫情防控的基礎設施使津郡防疫進入有序狀態,有關防疫政策即通過這一載體進行落實。保衛醫院屬于防止霍亂的應急性公共衛生機構或為防疫而緊急設立的專門性醫院,故有其自身特點:首先,具有多角色的社會防疫功能:(1)承擔了基層社會疫疾救助職能。都統衙門在7月2日批示中指出:“各界患病之人應即前赴保衛醫院診視,所請仍歸各紳董查核給藥等情,勿再瀆稟?!?《都署批示》,1902-07-02)(2)具有救療、隔離收容及濟貧救濟三者兼備的職能。如7月5日《大公報》說,“醫院內收養之病人痊愈后更換新衣出門,前日西門外王爺祠醫院內有病愈者八名皆著月白色簇新褲褂魚貫而行,繼有白衣華捕手執白旗書有病已大好,一齊開放等字樣云”(《中外近事》,1902-07-05)。在濟貧救濟方面,曾施以棺木628口,計除洋2,172元、錢1,3400文外,又因焚毀病人衣裳賠款洋25.8元、錢61,360文,并購置男女病人出院褲褂500套,計銀412.5兩。(《廣告》,1902-09-06)(3)對染疫病人實行“施醫施藥”制度,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廣告》,1902-06-26)(4)負責本區內報病報死及病例登記,并代表官方頒發殮葬“執照”等事務,實際已兼備部分衛生行政職能。其次,從內部管理看,地方紳董既是善款募捐主體又是醫院管理者,醫院章程由紳董與衛生局協同制定,醫院設施由紳董負責承辦,官方有關防疫政策通過紳董在醫院執行;防疫醫院既是疫源集中場所又是意外事件易發之地。為加強管理,巡捕廣泛介入醫院防疫事務。據《大公報》載,“近因時疫,河東一帶創設施醫院業經開辦,并派巡捕公司一切事宜,各有記號,其看門之華捕肩束德國旗勢之布匝一周,其撒墊石灰者肩束白布,其抬尸舁病人者肩束黃布,葬埋死尸者肩束綠匝,各司其事,不得僭越”(《中外近事》,1902-06-26)。巡捕介入防疫工作強化了醫院管理秩序并保證了相關防疫措施的執行與落實。從醫院自身組成人員看,除醫生外,更多的是“司事”、“夫役”配備。據統計,11處分局共計醫生41名,而司事、夫役兩者則達408人,后者幾乎是前者10倍。(《保衛醫院廣告》,1902-09-16;《保衛醫院廣告》,1902-09-17)這種人員結構表明,保衛醫院防疫重于治療的功能特點。再次,從與官方關系看,保衛醫院與政府聯系密切。該醫院籌建時須稟請都署立案并經衛生局批準,創建中又獲其資金與政策支持,防疫運行亦受其干預。在醫院章程制訂上,由官方牽頭會同各段紳董商定,并由衛生局頒發各醫院執行。(《中外近事》,1902-07-03)《大公報》6月28日消息說,“衛生局司員梅擬就章程二十余條,頒發各醫院,令其恪遵辦理”(《中外近事》,1902-06-28)。醫院日常工作雖由紳董經理,但有關變動須得到行政部門認可。(《中外近事》,1902-07-02)可見,政府不僅對保衛醫院創建予以資金及政策支持,且通過章程制定、人事管理和巡查監督等手段將其日常管理亦納入自己掌控系統之內。正是通過這些措施,其防疫政策才得以在民間基層貫徹執行。除民間防疫醫院外,政府還建立官方防疫醫院,經費源于政府撥款,管理權責統于都統衙門衛生局。官醫院與保衛醫院交叉選址,其數目在霍亂期間依疫情消長有所增減。所不同的是,官醫院對霍亂救療基本采用西醫療法,以滿足津郡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三、加強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治理由于以紳董為首的民間防疫組織的廣泛參與及與行政當局的相互配合和協作,使得兩者構成了自上而下且較完備的防疫體系,共同行使防疫職責。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如次:第一,控制傳染源,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首先,確立查疫與檢疫制度。當時民間染病、病故隱匿不報及私自掩埋現象嚴重,為嚴防疫源擴散,“河東德界洋捕不時按戶搜查,凡鎖閉之空房與院中堆積之物件或墻隅、屋角無不一一驗看……蓋恐民間死者匿不舉報,私埋院中,其穢氣熏蒸,傳染尤甚,故必嚴密稽查”(《中外近事》,1902-06-23)。對所查出病人“涂以石灰,抬赴醫院醫治,并將門封鎖,派有巡捕看守,一禮拜內不準出入”(《中外近事》,1902-06-21)。對因疫病而死者則由巡捕“將死尸埋葬后,即將房門用白灰封閉,其同院之居民一并封在院內,不許出入,限定一禮拜為期,以杜絕傳染之患”。同時,實行港口檢疫制度,規定旅客及各類船舶均須接受檢疫,染疫患者一律在港口防疫醫院接受治療。(《中外近事》,1902-06-19)其次,實施疫情報告制度。醫院總局第二十四條章程規定:“凡有患病者,其親屬、街鄰、該段紳董,必須具報真實病情,否則重罰?!?《中外近事》,1902-07-21)尤強調紳董在疫情報告中的職責,《大公報》6月19日報道說:“保衛總局昨發傳單,知照各分局、各段紳董,請各段紳董有稽查該段之責,倘段內有病人,必須報名該段相近之分院。如敢匿不舉報,一經衛生局查出,總局既有失察之過,而該紳董亦無旁貸也。”(《中外近事》,1902-06-19)再次,建立隔離治療及疫情登記、公開制度。衛生局規定:“段內居民染病者,務須查明,稟報醫院,請醫往診。若系疫癥,男人用軟榻抬入醫院,婦女肩輿舁往?!?《中外近事》,1902-07-09)隱匿不報者予以治罪。對于疫情登記和公開則規定:“各段醫院每處須派司事一人,專管病人及死者之實在數目、清冊及醫院收留病人之數目,并須將病人姓名、住址及何樣病癥另冊記載?!?《中外近事》,1902-07-21)后又建立疫情日報制度,對在院病人人數、所患病癥登報公示。(《譯件》,1902-07-14)最后,建立殮葬制度。尸體是病菌借以大量繁殖的主要載體,為妥善處理尸體并切斷疫病傳播渠道,衛生行政當局對病故者掩埋實行“執照”管理,規定:“各界人民病故者,例須報該武官,驗發執照,始準殯埋?!蔽搭C發執照私自掩埋屬非法,違者羈押。(《中外近事》,1902-07-29)然而,民間染疫病亡者隱匿不報以及私自掩埋現象仍禁不止。為此,衛生局對有關條款稍作變通,規定“時疫病亡之人,即須抬赴郊外掩埋,以杜傳染”(《中外近事》,1902-06-29)。并指出:“現在衛生局議立新章,不愿隨地掩埋者,可舁赴西營門外暫厝,已在該處建屋多間矣。西員能深知華人性情,故加意體恤,無微不至,吾知華人自命為孝子順孫者,必皆感戴二天也。”(《中外近事》,1902-07-08)新訂章程與舊章相比,在某種程度上顧及了民風民俗,減少了死者家屬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同時,又派巡捕在墓地周圍巡邏,防止民間私葬現象。殮葬制度規定詳悉、程序嚴格,且全程處于當局監管之下,確保了該項制度執行,在相當程度上切斷了細菌借尸擴散渠道。第二,加強公共衛生治理,消除霍亂中介傳播渠道?;魜y作為急性胃腸道疾病,口糞傳播是主要途徑,而傳播又與環境衛生狀況關系密切。衛生局在加強治療和控制染源時,加大公共衛生治理力度。首先,大量興建公共廁所,強化廁所管理。衛生局曾計劃建造官廁150所,而霍亂流行之際已建成42所且更換“糞頭”。(《中外近事》,1902-06-28)其次,加強曬糞廠管理。津郡素有曬糞習俗,所曬之糞作為肥料出售。然而,曬糞廠多與民戶毗鄰,不僅有害衛生且在霍亂流行期成為病菌擴散的一大媒介,故衛生局對曬糞廠作出規定:“限四日內各處存儲曬糞之廠,如距民房不足二百遠當務須來衛生局據實報名,倘若隱匿不報,或虛報不明,一經查出,定行重辦。”(《中外近事》,1902-07-05)如“河東糞廠頭劉洛抗示不遵,仍敢在附近民房晾糞,經德武官查明拿獲,詳移都署,由衛生局傳訊,交發審處訊究”(《中外近事》,1902-07-26)。再次,清街除道,消毒防疫。國人公共衛生意識淡薄,“甕牖繩樞塵埃不掃……冷街僻巷污穢堆積,蠅蚋坌集,臭氣熏蒸”。衛生局發布曉諭,要求“清街道糞,除積穢,以去病根”(《中外近事》,1902-07-23),并保持居民、店鋪門前清潔,違者罰辦。此外,對街面進行消毒防疫,如“西南城隅英界武官派印兵率苦力多人,抬運白灰在界內各鋪戶、民房門首,一一擲撒,以避疫氣,居民無不深感其德”(《中外近事》,1902-07-27)。最后,干預飲食市場,擴大衛生宣傳。因“此次致疫之故,以飲食不潔之物為最要端,蓋不熟之物易致霍亂癥”(《譯件》,1902-06-22)。當局對飲食市場實施干預,先規定“禁售生冷物及各種汽水”,后規定市場所售汽水須用開水制造且查驗合格后“貼上紅票”,始能上市銷售。(《中外近事》,1902-07-03)第三,進行防疫衛生知識宣傳,提高津人防疫意識。國人衛生意識淡薄,防疫意識更蒙昧,衛生局及其他機構多次出示曉諭,要求居民慎重日常衛生,尤其飲食衛生。英國工部局開列的衛生防疫章程對居民飲食衛生規定:“三、凡飲食所零或流家具均須用已開之水。四、凡菜蔬煮熟后,即宜速食,不可遲留。五、凡生菜菠菜均不宜食。六、凡不易消化之物,以及不熟之果,或過熟之果,并螃蟹、蝦米、蛤蚌之類均不宜食。七、凡水雖已淋清,仍宜煮沸而后飲。八、廚房內宜格外干凈。九、凡在外做工或打掃之人一概不準入廚房內。十、如鄰里查知不潔之屋,務須速報本工部局公事房,以便察看,用妙法除其穢。十一、凡所食之肉、菜、鮮果,雖放水箱內,不可緊靠冰上,亦不得使食物內落入蒼蠅。”這些衛生宣傳產生了良好效果,“民人等遵辦者頗為不乏,是以時癥日見減少”(《中外近事》,1902-07-25)。第四,實施社會救濟,改善特殊群體生活或工作條件。津郡流民及貧民甚多,生存環境惡劣,成為霍亂傳染的高危人群和潛在的疫情擴散源。為消除隱患,都統衙門在府署、大王廟、育黎堂3處設立三段貧民院,后撥??钋捎枰再Y助,并“經衛生局議定章程,除衰老幼稚外,凡年富力強者均派做苦工,白給飯食,仍賞洋錢若干”(《中外近事》,1902-07-13)。對染疫身亡的貧苦無告之人,當局及民間同樣進行救濟,如總局章程第四十一條云:“如醫院中有病故之人,實系貧苦者,本局給棺一口;若無墳地可葬,則由巡捕送往義地埋葬;如系富人,則棺木自備?!?《中外近事》,1902-07-20)在押犯人亦屬疫病感染高危人群,政府規定“都署押禁犯人,每日早晚兩餐均由署中供給,現因天氣炎熱,恐易染患時疫……又高搭涼棚一座,俾各犯棲息,其間以免烈日熏蒸之苦”(《中外近事》,1902-07-04)。對于水上巡捕,“都署河路巡捕向著灰色號衣,束腰帶,匝頭布等件?,F在炎日如熾,該捕等每日撐船四處巡查,苦無一葉之蔭,德捕官加以體恤,擬另一律換戴草帽云”(《中外近事》,1902-06-26)。上述措施雖系輔助性防疫措施,卻具濟貧救危、安穩人心、調控社會及減弱疫情擴散的積極功能。四、獨特的設局意識津郡防疫較京師等地效果良好,據載,“津郡瘟疫日見輕減,自二十五號(6月)夜止,三日期間患者僅四十六人”(《中外近事》,1902-07-02)。其后雖有發生而傳染高發態勢已得到遏制。又據8月29日至10月1日疫情日報統計,期間每日病者最多2人,從9月28日到10月1日連續4天無病人,疫情基本解除。但幾乎同期爆發霍亂的京師等地到11月乃至12月份仍時有發生。反觀天津所采防疫措施,從制度層面言之,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防疫與濟貧分離?;魜y流行期間,官醫院、民間保衛醫院與貧民院是都統衙門針對普通民眾設立的主要機構,其中官醫院與民間保衛醫院實際上是臨時性防疫醫院且為遏制霍亂專設,診治對象主要是一般民眾且隨疫情消退逐漸裁撤。顯然,加強對霍亂染疫患者治療及控制是其基本職能。其間,雖有對貧苦無告者施以棺木、義地等方面的救濟,但在防疫醫院功能角色方面處于次要地位。三段貧民院是奉都統衙門之命專設,主要職能是收養衰老幼稚及貧病之人,無衣給衣,有病調治,承擔了對下層民眾實施社會救濟的基本功能。防疫醫院與貧民院的設立實現了防疫與濟貧的分離,這是津郡防疫有別于中國傳統防疫中“濟貧”與“施醫”合二為一體制的主要特點。與津郡相比,京師為應對疫情亦設局醫治,依清廷下詔所言,“吳鴻甲奏請安撫流丐,并設立醫局一摺,京師貧民眾多,天氣炎熱,易患疾病,宜設法保全,隨時醫治。著加恩賞銀一萬兩,交張百熙、陸潤庠會同順天府、五城御吏,妥議章程,認真興辦,以衛民生,而迓天合”(《上諭電傳》,1902-06-25)。由此看出,京師防疫醫院之設主要在于“貧民眾多”,目的在于“安扶流丐”,故其最初設局醫治對象并非普通民眾而是流丐、貧民,此明顯具有濟貧與施醫兼備的雙重意義。盡管在具體施醫過程中涵蓋了一般民眾,但從設局初衷看,京師防疫仍帶有明顯的傳統濟貧色彩。第二,隔離治療。染疫病人須就近入院治療,違者予以罰辦。為保證隔離治療實施,都統衙門衛生局首先制定了具有法律功效的章程,規定巡捕、紳董以及患病親屬的查疫或舉報責任,以保證隔離治療的貫徹執行。而隔離治療制度的實施則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疫情進一步擴散,成為津郡防疫的一項關鍵性措施。相比之下,京師對霍亂病人治療基本采取了坐堂應診方式,來則醫治,去則不留,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隔離制度及相應的查疫措施。第三,建立了系統完備且信息暢通的防疫網絡。都統衙門衛生局為專司公共衛生的行政機構,其與都統衙門、巡捕房、民間紳董共同構建了一套職能相對齊全的防疫體系,都統衙門負責創設防疫醫院等重大防疫事務的決策并對防疫違禁案例做出裁決,以行政力量監督防疫措施執行;衛生局作為職司公共衛生的行政職能機關,既負責具有法律效能的防疫章程制定及實施,又具體負責政府防疫醫院籌建與管理及民間防疫醫院指導與監督,在防疫職能機構中處于核心地位;巡捕是防疫章程及防疫措施的監督者與執行者,既負責對違禁案件查處及對相關人員羈押又負責港口檢疫、民間查疫并直接介入防疫醫院管理;民間紳董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負責稽查、報告民間疫情以保證官方相關防疫章程在轄區落實,另一方面又動員、組織民間力量創設保衛醫院并積極參與霍亂防治,在防疫中實際行使了基層政權職責,屬于防疫職能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四者各專其職又相互協作,共同行使防疫職能,使整個防疫過程處于良性狀態。比照之下,京師防疫體制基本缺失,防疫職能由順天府衙及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