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情景與受眾行為社交網絡媒介情景重構及對受眾的影響_第1頁
媒介情景與受眾行為社交網絡媒介情景重構及對受眾的影響_第2頁
媒介情景與受眾行為社交網絡媒介情景重構及對受眾的影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媒介情景與受眾行為社交網絡媒介情景重構及對受眾的影響

美國符號交換理論家埃爾文戈夫曼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場景理論。戈夫曼的情景論是從社會學角度研究人們在物質場所的交往和互動,他按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把情景分為前臺和后臺。約書亞·梅羅維茨在《消失的地域》中批判和吸收了麥克盧漢電子媒介的觀點,麥克盧漢指出了媒介對社會的影響,但并沒有說明電子媒介能夠引起廣泛社會變化的原理。因此,梅羅維茨結合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進一步擴展了戈夫曼的情景論,提出了“媒介情景”,旨在說明電子媒介尤其是電視對受眾的影響。他將媒介情景定義拓展為“信息系統”:“地點和媒介同為人們構筑了交往模式和社會信息傳播模式。對人們交往的性質起決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質場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動的模式。”(1)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即新媒介——新場景——新行為。梅羅維茨的理論主要聚焦在電視對社會行為造成的影響。而進入21世紀,以社交網絡為代表的一大批新媒體方興未艾。這些新媒體的出現重構了媒介情景,使得受眾角色和行為都發生了新變化。社交網絡的內涵社交網絡的主要作用是為一群擁有相同興趣與參與同樣活動的人建立在線社區。這類服務往往是基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各種聯系、交流的交互通路。(2)在中國,社交網絡以人人網、新浪微博為代表。社交網絡具有互動性強、以用戶為中心等特點。基于梅羅維茨的理論可得出,社交網絡的出現重構了媒介情景,并導致新的受眾行為出現。1.第三,電視的后果。作為公共空間的“曬”心態,戈夫曼把社會生活比作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演員,而舞臺有前臺和后臺之分。前臺是人們扮演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概念的社會角色,而后臺則是自己人之間的一種放松狀態。(3)而梅羅維茨指出,電視將人們的后區暴露給觀眾,“例如,兒童通過電子媒介知道的成人生活要比通過印刷媒介知道的多得多。許多電視節目為各種年齡段的兒童展示了成人的后臺景象”。(4)電視對私下場合與公開場合進行了有力的融合,而社交網絡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人人網和微博用戶發布的新鮮事來看,很多都涉及以前別人所無法知曉的私事。一些用戶基于一種“曬”的心態,把自己的衣食住行統統發布在社交網絡上供其他人評論。個體后臺行為大規模暴露,使得以前不被別人知道的私人空間變成可供討論的公共空間。這種把個人的“深后區”完全暴露出來的做法,就使公開和私下行為變得模糊,將個人場景融入公共場景之中,這就是梅羅維茨所說的“地域的消失”。2.社交網絡的應用場景和群體身份的變化社交網絡將普通人的后臺展露無遺,這就把前臺的界限不斷后移,使得傳統的后區行為逐漸轉變成新的前區行為。在新場景出現的同時更造成了社會交往模式的變化。社交網絡是基于Web2.0而建立的,所以有著很強的即時性和互動性。隨著移動通信終端的進一步普及,相當一部分用戶使用社交網絡的行為發生在手機終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機微博用戶規模達到2.02億。(5)手機的便攜性和連接網絡的方便性,使之非常符合社交網絡對于互動和即時的要求。用戶使用手機自帶的拍照設備和社交網站的移動客戶端,十分快捷地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發布到網絡上,通過評論、分享等形式和關注者交流互動,從而取代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同時又不同于博客、論壇等以內容為中心的表達方式。社交網絡的出現不僅產生了新的場景,受眾的行為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媒介情景的變化同時會帶來新的群體身份變化。由于電子媒介引起了許多原來不同形式場景的融合,將對群體身份產生同化影響,這一點在社交網絡上體現得更為突出。社交網站以其用戶為中心的價值觀念,改變了原來電視一對多的傳播模式,而是呈現多對多的網狀傳播結構,使得每個人都具備了對某一問題發表看法的可能性,這就打破了受眾較為被動的地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受眾的身份發生了很大變化。媒體的變化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影響1.虛擬社交的興起。據年齡和使用傳播時間上,大學生已社交網絡是基于六度分隔理論建立起來的。該理論認為在人際交往的脈絡中,任意兩個陌生人都可以通過“親友的親友”建立聯系,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五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以人人網為例,根據六度分隔的理論,人人網進一步擴展了受眾的交際面,即通過“熟人”的“熟人”認識更多的人。由于該社交網站采用實名制、真人頭像并且是“熟人”網絡,使得人人網成為受眾和同學朋友互動交流的極佳平臺。但由于使用者多是在校大學生,他們習慣使用此類網站向外界傳達自己的狀態,容易形成特有的語言交際文化,在別人難以進入的同時,也把自己局囿于其中。同時,大學生對于人人網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慢慢形成一種習慣,占據相當長的課余時間并極易形成沉迷。虛擬的網絡社交從表面上看似乎減少了人的孤獨感,聯絡了社交感情,實際上,越是沉迷于虛擬社交的人,越是在現實中感到壓抑。因為他們往往處理不好真實的社會關系,而在社交網站上通常能暢所欲言卻感受不到壓力。它容易挫敗人們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閉。2.安全問題的解決很多用戶習慣在社交網站上更新關于自己的日常信息。個人私密行為的公開和后臺場景的暴露,尤其很多人在社交網絡發布的信息帶有標示地點的GPS定位信息,使得社交網絡的安全問題再一次引起重視。微博是個公共空間,只要是關注你的人便能看見你發布的每一條信息。很多用戶發布的信息過于細致,包括自己的每日行程和所在地點,這些信息聯系起來可以匯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