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1頁
高三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2頁
高三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3頁
高三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4頁
高三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河北省滄州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復習質量監測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水調歌頭(其二)朱敦儒①白日去如箭,達者惜分陰。問君何苦,長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僥幸升仙三島②,不死解③燒金④。聽取百年曲,三嘆有遺音。會良朋,逢美景,酒頻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⑤不如今。幸遇重陽佳節,高處紅萸黃菊,好把醉鄉尋。淡淡飛鴻沒,千古共銷魂⑥。【注】①朱敦儒,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兵部郎中等職,后退隱嘉禾。②三島:傳說中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海上仙山,秦始皇曾派人去此尋求長生不死之藥。③解:得。④燒金:指煉丹。⑤松下泉底:松柏之下與黃泉之地,指代辭世之人。⑥銷魂:形容飄飄欲仙的狀態。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闋開頭先寫時間流逝之快,又寫明達的人對待光陰的態度,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B.下闋前三個句子,連用“會”“逢”“斟”三個動詞,展現了昔人曾經有過的放縱恣意的生活。C.“高處紅萸黃菊”句,緊扣重陽日這一特殊時節,寫出了登高、插茱萸、賞菊等民間習俗。D.整首詞語言凝練簡明,意境蒼勁高遠,比喻、對比等手法的運用,增添了形象性和深刻性。16.這首詞表現了對“達者”“追名逐利、求仙問道者”以及詞人自己不一樣的態度,請結合詞句加以分析。(6分)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各題。寄江州白司馬楊巨源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楊巨源作為白居易的好友,寫詩遙寄,表達對朋友的關心和勸勉。B.第三句描繪了白居易所居住的湓浦的景物,詩人曾聽說湓水縈繞像衣帶。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詩人自己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15.前人論此詩,認為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請結合詩歌第二句和尾聯第七、八句理解分析。(6分)河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送邢桂州·王維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注】①邢桂州:指邢濟,作者的發人。桂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②洞庭:邢濟此行蓋自京口溯江而上,取道洞庭湖、湘水赴桂州。③赭圻:《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八:“赭圻故城在(宣州南陵)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赤岸:赤岸山,在今江蘇南京市六合區東南。④“明珠”句:據《后漢書》記載,合浦(在今廣西)原產珠寶,因官吏搜刮珠寶漸移他地,人物無食,貧者餓死在道上。孟嘗調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賈流通,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的上句先聲奪人,以饒吹之聲描繪詩人送別友人的場景,“喧”字點明送別場景之熱鬧。B.首聯對仗工整,其中下句使用“下”字,寫出友人乘風破浪、遠去洞庭湖的情景,生動形象。C.頷聯在描寫友人行舟途中的景色時選取不同的色彩,意境開闊,富有極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D.尾聯用語直率而又真誠懇切,所運用的藝術手法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最后兩句不相同。16.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指出,唐人作詩用地名“尚有用意,非徒點綴”。本詩中,詩人使用多個地名有哪些“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杜甫秋水通溝洫①,城隅進小船。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菱熟經時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②。【注】①溝洫:田間水道。②舊青氈:《晉書·王獻之傳》有載,王獻之“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入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群盜驚走。”后以“青氈”指代故家舊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開頭寫田地間縱橫的水道相通,詩人與許主簿乘船順著秋水劃進了南池。B.詩人選取多個典型的意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展現了一幅水鄉秋色圖。C.尾聯援引的“青氈故物”的典故,以巧妙貼切的方式卒章顯志,委婉表達了詩人的情感。D.本詩語言清新俊逸,與《客至》一樣,以極富情趣的生活畫面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16.詩人筆下的秋景有哪些特點?這首詩傳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第一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春歸①杜甫苔徑臨江竹,茅檐覆地花。別來頻甲子②,倏忽又春華。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復醉,乘興即為家。[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三月,詩人輾轉返回成都草堂之時。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計年計日。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題“春歸”可理解為春天即將離去,也可以理解為在春天欲盡的時節詩人歸家,詩歌以景、事、情等與之相呼應。B.“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中,“靜”字寫出遠鷗“浮水”的神韻,而“斜”字則表現了輕燕迎風低飛的情態。C.詩人“醒復醉”,與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同樣表現了因人生不稱意而生發的憤激無奈之情。D.全詩層次清晰,先寫草堂及周邊的景物和觸發的情感,再寫賞春的具體行為和所見之景,最后抒寫對人生的感悟。16.古人評點本詩“自傷自解”,詩人是如何“自解”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古代詩歌閱讀河北省滄州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復習質量監測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水調歌頭(其二)朱敦儒①白日去如箭,達者惜分陰。問君何苦,長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僥幸升仙三島②,不死解③燒金④。聽取百年曲,三嘆有遺音。會良朋,逢美景,酒頻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⑤不如今。幸遇重陽佳節,高處紅萸黃菊,好把醉鄉尋。淡淡飛鴻沒,千古共銷魂⑥。【注】①朱敦儒,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兵部郎中等職,后退隱嘉禾。②三島:傳說中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海上仙山,秦始皇曾派人去此尋求長生不死之藥。③解:得。④燒金:指煉丹。⑤松下泉底:松柏之下與黃泉之地,指代辭世之人。⑥銷魂:形容飄飄欲仙的狀態。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闋開頭先寫時間流逝之快,又寫明達的人對待光陰的態度,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B.下闋前三個句子,連用“會”“逢”“斟”三個動詞,展現了昔人曾經有過的放縱恣意的生活。C.“高處紅萸黃菊”句,緊扣重陽日這一特殊時節,寫出了登高、插茱萸、賞菊等民間習俗。D.整首詞語言凝練簡明,意境蒼勁高遠,比喻、對比等手法的運用,增添了形象性和深刻性。16.這首詞表現了對“達者”“追名逐利、求仙問道者”以及詞人自己不一樣的態度,請結合詞句加以分析。(6分)材料分析古代詩歌閱讀選取的是宋代朱敦儒的《水調歌頭(其二)》,整首詞格調明快,意旨鮮明,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借助此詞,可引導學生感受古人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并在題目訓練中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內容、把握詩人觀點態度、鑒賞詩歌藝術技巧的能力。15.B解析:“展現了昔人曾經有過的放縱恣意的生活”理解有誤,聯系下闋和“不如今”可知這三句記述的是詞人自己快意灑脫的生活。【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16.答案:①對達人表達了贊賞之意,贊其珍惜時間。“達者”覺悟光陰似箭,故而更加珍惜每寸光陰。②對追名逐利、求仙問道者表達了惋惜、批判之意。追求名利者就如懷抱冰炭,在現實和欲望之間掙扎;而那些期待長生的夢想也空幻得讓后人嘆惋。③表達了對自己灑脫恣意、自由放達生活的欣悅和滿足。詞人邀約朋友登高賞景,與飛鴻一樣感受世界的遼闊與自由,是那些追名逐利者遠遠比不了的。(每點2分)【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歌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能力。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各題。寄江州白司馬楊巨源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楊巨源作為白居易的好友,寫詩遙寄,表達對朋友的關心和勸勉。B.第三句描繪了白居易所居住的湓浦的景物,詩人曾聽說湓水縈繞像衣帶。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詩人自己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15.前人論此詩,認為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請結合詩歌第二句和尾聯第七、八句理解分析。(6分)14.C15.①第二句“惠遠東林住得無”,用“惠遠”“東林”兩個意象,表現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態度,“住得無?”以問句的形式,委婉地表達了對白居易出入佛寺的關切以及勸告,含蓄地勸誡友人不要輕易產生逃避、厭棄官場的情緒。②尾聯中“莫謾”“青云依舊”等詞語,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過度沉迷在佛法當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達前途無量的勉勵之意。【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病鶴’指的是詩人自己”錯誤。“病鶴”不是指詩人,而是指白居易。“望闕天遙病鶴孤”,應為詩人心中友人形象的描寫,“鶴”象征著圣潔、清雅,往往與人們修身潔行的品格相關聯,鶴振翅凌云的姿態能給處在逆境中頹喪之人以力量。在詩人的眼里友人遭貶恰若孤獨的病鶴。故選C。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及情感的能力。“惠遠東林住得無”,“惠遠”乃東晉高僧凈土宗始祖慧遠,慧遠曾居廬山東林寺,白居易遭貶江州,廬山地處江州,詩人詢問友人是否已宿東林,感受往日高僧的德業,詩人想借此表達一種“福禍相依”的思想,以此勸慰友人雖遭貶謫亦有意外的收獲,樂觀之情、達觀之意寄寓其中。尾聯“莫漫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莫漫”表否定,為直抒胸臆;“拘牽”為拘泥、牽掛之意。此處應該是詩人規勸友人不要沉溺于佛法,過于消沉。“青云”喻指高官顯爵,詩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勸諫友人不改青云之志,貶謫只是一時的,“青云依舊是前途”流露著豪氣與樂觀。河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送邢桂州·王維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注】①邢桂州:指邢濟,作者的發人。桂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②洞庭:邢濟此行蓋自京口溯江而上,取道洞庭湖、湘水赴桂州。③赭圻:《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八:“赭圻故城在(宣州南陵)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赤岸:赤岸山,在今江蘇南京市六合區東南。④“明珠”句:據《后漢書》記載,合浦(在今廣西)原產珠寶,因官吏搜刮珠寶漸移他地,人物無食,貧者餓死在道上。孟嘗調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賈流通,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的上句先聲奪人,以饒吹之聲描繪詩人送別友人的場景,“喧”字點明送別場景之熱鬧。B.首聯對仗工整,其中下句使用“下”字,寫出友人乘風破浪、遠去洞庭湖的情景,生動形象。C.頷聯在描寫友人行舟途中的景色時選取不同的色彩,意境開闊,富有極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D.尾聯用語直率而又真誠懇切,所運用的藝術手法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最后兩句不相同。16.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指出,唐人作詩用地名“尚有用意,非徒點綴”。本詩中,詩人使用多個地名有哪些“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15.【答案】D(3分)【解析】“用語直率”錯,尾聯運用典故,委婉含蓄。16.【答案】①使用多個地名,展示了友人的行程,表現了其路途之遙遠與艱辛;②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掛念與期盼;③多個地名引發讀者對當地景色的聯想,擴展了詩歌的意境;④多個地名散落句中,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動態美),使得情感的表達更為強烈。(每點2分,答出三點得6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句的能力。作答本題,先梳理出詩人在詩中所使用的地名,再結合本首詩的內容從不同角度分析即可。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杜甫秋水通溝洫①,城隅進小船。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菱熟經時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②。【注】①溝洫:田間水道。②舊青氈:《晉書·王獻之傳》有載,王獻之“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入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群盜驚走。”后以“青氈”指代故家舊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開頭寫田地間縱橫的水道相通,詩人與許主簿乘船順著秋水劃進了南池。B.詩人選取多個典型的意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展現了一幅水鄉秋色圖。C.尾聯援引的“青氈故物”的典故,以巧妙貼切的方式卒章顯志,委婉表達了詩人的情感。D.本詩語言清新俊逸,與《客至》一樣,以極富情趣的生活畫面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16.詩人筆下的秋景有哪些特點?這首詩傳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15.D【解析】“本詩語言清新俊逸”錯誤,本詩語言樸實自然。16.

特點:既寧靜,又有蕭瑟之感。秋水瑩瑩,平靜如波,秋雨過后,菱角已經成熟,呈現出寧靜的景象。但高聳繁茂樹木里寒蟬的紛亂長鳴,菖蒲都已衰敗,又顯出蕭瑟之意。心緒:景物描寫中,逐漸透出悲秋之情,而援引的“青氈故物”典故,更流露出詩人的戀舊戀鄉之情。【解析】分析前三聯可知,詩人筆下的秋景:秋雨讓水漲了起來,聯通了田地間條條水道。傍晚天氣涼爽,遠看有人在洗馬,知了在茂密的樹林里嘶鳴,遠近亂成了一片。秋雨過后,菱角已經成熟,時當八月,菖蒲都已衰敗。清早向野望去,草木上落滿了露水。可見,詩中所展示的秋景,靜謐而又紛亂,繁鬧而又蕭索。詩人在清新雅逸、氣息纖輕的景物對比描寫中,透出悲秋之情;尾聯“遙憶舊青氈”,是說“我不禁想念起了老家的青氈”,作者援引的“青氈故物”典故,更流露出作者的戀舊戀鄉之情。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第一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春歸①杜甫苔徑臨江竹,茅檐覆地花。別來頻甲子②,倏忽又春華。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復醉,乘興即為家。[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三月,詩人輾轉返回成都草堂之時。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計年計日。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題“春歸”可理解為春天即將離去,也可以理解為在春天欲盡的時節詩人歸家,詩歌以景、事、情等與之相呼應。B.“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中,“靜”字寫出遠鷗“浮水”的神韻,而“斜”字則表現了輕燕迎風低飛的情態。C.詩人“醒復醉”,與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同樣表現了因人生不稱意而生發的憤激無奈之情。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