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勘察_第1頁
工程地質勘察_第2頁
工程地質勘察_第3頁
工程地質勘察_第4頁
工程地質勘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前言1.1工程概況受甲方北京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委托,我組承當了北京林業大學柏儒苑社區6#、7#、8#樓工程勘察工作。擬建的“北京林業大學柏儒苑社區樓房”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肖莊,清華東路以北、荷清路以東、學清路以西,已建建筑物東北側。建設規模約13369平方米。擬建建筑物平面分布及尺寸詳見“勘探點與建筑物平面布置圖”,其對應的高度、構造類型及地下室狀況:根據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提供的資料,本工程由住宅樓和地下車庫兩部分構成。住宅樓部分涉及6#、7#、8#樓,地上13~14層,地下3層,地下持續墻構造,基礎埋深為±0.00標高低約12.00m;地下車庫部分為地下3層,框架構造,基礎埋深為±0.00標高低12.00m表1建筑物工程特性建筑物名稱建筑物安全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上層數高度(m)地下層數基礎埋深(m)上部最大荷載(kN/m2)6#樓二級81339.0310.01957#樓二級81442.0310.02108#樓二級81442.0310.0210純車庫二級800310.045根據建筑工程安全等級、建筑場地等級、建筑地基等級綜合評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應定位乙級。1.2場地現狀、場地環境及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1.2.1據現場踏勘,擬建場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肖莊,清華東路以北、荷清路以東、學清路以西,已建建筑物東北側。擬建場地基本平整,地面標高1.7~2.0m,“三通一平”基本實現,含有施工條件。1.2.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根據對已有地質資料的綜合分析,在本次勘探深度范疇內(最深25.50m)地層,按成因年代可劃分為人工堆積層、新近沉積層和第四紀沉積層三大類,并按巖性及工程特性進一步劃分為6個大層及亞層。現分述以下:表層為人工堆積之厚度為0.80~3.20m的粘質粉土填土、砂質粉土填土①層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層。人工堆積層下列分布有厚薄不均的新近沉積的粉質粘土、重粉質粘土②層,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②1層及粘土、重粉質粘土②2層。新近沉積層及局部人工堆積層下列為第四紀沉積的粉質粘土、重粉質粘土③層,粉砂、細砂③1層,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③2層及粉質粘土、粘質粉土③3層;粘質粉土、粉質粘土④層,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④1層,粉砂、細砂④2層及粘土、重粉質粘土④3層;粉質粘土、粘質粉土⑤層,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⑤1層,粘土、重粉質粘土⑤2層及細砂⑤3層;卵石⑥層及細砂、中砂⑥1層。1.2.3水文地質條件在場地深度范疇內(25.50m)已測得3層地下水,現場實測的各層地下水水位及類型參見表2:表2地下水狀況序號地下水類型地下水靜止水位埋深(m)標高(m)1臺地潛水1.40~3.5044.15~46.086.00~6.40(施工影響)40.81~41.61(施工影響)2層間水10.90~13.5034.24~36.3610.80~12.8034.67~36.663層間水(局部具承壓性)16.20~18.1029.55~31.6220.10~22.0025.61~27.37工程場區臺地潛水的天然動態類型屬滲入蒸發、徑流型,重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地下水側向徑流及管道滲漏等方式補給,以蒸發及地下水側向徑流等為重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動態變化規律普通為:6月份~9月份水位較高,其它月份水位相對較低,其水位年變化幅度普通為1~2m。場區層間水的天然動態類型屬滲入徑流型,重要接受地下水側向徑流等方式補給,以地下水側向徑流為重要排泄方式。根據“北京市區淺層地下水長久觀察網”中的資料及有關成果圖件,擬建場區1959年及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均靠近自然地面。1.3勘察方案編制的根據(1)建設方提供的《柏儒苑地勘工程招標文獻》和《北林大柏儒苑工程平面圖》;(2)收集臨近場地的工程地質資料;(3)現場踏勘所理解的場地狀況及場地環境;(4)現行國家有關勘察技術規范、規程和原則,見表3:表3本工程應執行的勘察技術規范、規程和原則規范類別規范名稱規范編號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建筑抗震設計規程》(GB5001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土工實驗辦法原則》(GB/T50123-1999)《工程建設原則強制性條文》()行業標準《靜力觸探技術原則》(CECS04:88)《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建筑地基解決技術規范》(JGJ79-)國家計委建設部《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計價格()10號《工程勘察收費原則》(修訂本)二、擬建物地基基礎預分析根據地層條件擬采用箱型基礎,現從下列兩方面考慮與否需要進行地基解決或者采用樁基礎。2.1天然地基承載力該場地④層粘質粉土、粉質粘土,土質較好,層厚2.6m(2-1)式中:——計入基礎寬度和埋置深度影響的地基承載力特性值,kPa;——基礎下,1倍基礎寬度范疇內土的粘聚力原則值,kPa;——基礎下,1被基礎寬度范疇內土的內摩擦角原則值;、、——承載力系數,見表4;——基礎底面寬度,不不大于6m時按6m取值,對于砂土不大于3m時按3m取值;——基礎埋置深度,m;普通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在填方平整地區,可自填土底面標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構造施工后才完畢時,應從天然地面標高算起;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基或筏基時,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采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室內地面標高算起;——基底下列土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下列用浮容重,kN/m3;——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容重,地下水位下列用浮容重,kN/表4承載力系數、、土的內摩擦角原則值(°)土的內摩擦角原則值(°)001.003.14220.613.446.0420.031.123.32240.803.876.4540.061.253.51261.104.376.9060.101.393.71281.404.937.4080.141.553.93301.905.597.95100.181.734.17322.606.358.55120.231.944.42343.407.219.22140.292.174.69364.208.259.97160.362.435.00385.009.4410.80180.432.725.31405.8010.8411.73200.513.065.66根據所給資料,可得,,,,,。地基承載力特性值基底最大壓力因此地基承載力驗算滿足條件。2.2沉降驗算以7#樓為例,按分層總和法進行沉降計算。計算地基土的自重應力基底壓力計算基地附加應力計算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計算地基沉降量,計算以下表5地基沉降量計算表zL/Bz/B(m)(kPa)(cm)(cm)04.70101.99102004.904.9020.1360.9951.991.97102004.859.7540.2730.9903.961.818134003.4113.1660.4090.9635.7781.638134003.0716.2380.5460.9277.4161.504134002.8219.05100.6820.8928.921.34134002.5121.56120.8190.85510.261.192134002.2323.79140.9550.81811.4520.662650000.2624.0515.21.0370.79712.114總而言之,天然地基滿足規定,能夠直接采用箱形基礎。三、勘察工作量布置3.1勘察工作量布置的原則3.1.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4.1.15規定:詳勘階段、地基復雜程度中檔,勘探點間距:15~30m。宜按建筑物周邊或角點布置,對無特殊規定的其它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疇布置。綜合各方面因素,最后擬定出的勘探點布置具體位置,見綱要附圖。3.1.2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4.1.18規定: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計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出地基變形計算深度;高層建筑的普通性勘探孔應達成基底下0.5~1.0倍的基礎寬度,并進一步到穩定分布的地層。根據計算,得到變形計算深度為15.2m,因此按照規范,控制性孔深取16m,普通性勘探孔孔深取10m。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5.7.8規定:對于樁基和基礎埋深不不大于5m的天然地基,地震液化的鑒別深度應增加至20m因此,選擇K01、K16、K36這3個孔作為地震液化的勘探孔,孔深為20m。3.1.3《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4.1.20規定:每個場地每一重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或原位測試數據不應少于6件(組);在地基重要受力層內,對厚度不不大于0.5m另外采用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數量,應按建筑地基復雜程度擬定,宜占總數的1/3至1/2。因此,取土標貫孔選擇13個,即K01、K03、K06、K08、K09、K11、K14、K16、K20、K29、K31、K34、K36;取土孔選擇6個,即K17、K19、K21、K23、K25、K27。3.2具體勘察工作量布置勘探孔按建筑周邊和角點安排,具體工作量布置見下表4所示:表4勘探點工作量布置項目孔深(m)工作量(個)累計(個)備注控制性孔161039擬建地下室為3層,基礎埋深約10203普通性孔1026標貫實驗根據土層狀況每隔1.5m做一次,并規定標貫實驗第一點離孔泥面不得不不大于1m。現場鉆探時取樣拍照,并采用擾動樣做室內實驗。計劃普通性孔取土樣30(6×5)件,控制性孔取土樣97(10×7+3×9)件累計取土樣127件;布置取水實驗孔2個,即K09、K29;靜力觸探孔8個,預計進尺10m。四、現場勘察基于勘察目的與規定,結合區域地質資料,本次現場勘察擬采用鉆探取樣、原則貫入實驗、靜力觸探實驗、現場滲入實驗等多個手段進行綜合勘察和評價。4.1鉆探4.1.1鉆探目的摸清土層和基巖的構成、分布和埋深,測定地下水,取樣并作為原位點測試加以運用。4.1.2鉆探數量和位置13個控制孔K01、K03、K06、K08、K09、K11、K14、K16、K20、K29、K31、K34、K36,6個取土孔K17、K19、K21、K23、K25、K27,剩余的11個普通性勘探孔,都進行鉆探。4.1.3深孔采用XY-150型工程鉆機,水位以上采用干法鉆進,重錘少擊法取土,當遇地下水時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并取土,采用單動雙管全斷面取樣器。碰到局部承壓水孔段的時候,每次進尺應較巖芯管長度小0.1m以上,避免發生燒鉆、埋鉆事故,鉆進中要配備專用高壓注水泵,確保停鉆不停泵。要經慣用注水泵,正循環鉆進必須不不大于孔內水壓的壓力向孔內注水,嚴防孔底無水打干眼。若鉆進過程中出現孔壁坍塌或縮徑等必須采用跟管鉆進。鉆探回次進尺<2.00m,巖芯采用率:粉質粘土、粘質粉土≥80%,砂土≥70%。4.2取樣4.2.1取樣目的為室內物理力學性質實驗提供原狀土樣和水樣。4.2.2位置和數量13個控制孔K01、K03、K06、K08、K09、K11、K14、K16、K20、K29、K31、K34、K36,以及6個取土孔K17、K19、K21、K23、K25、K27每2m取一次試樣,在地層=4\*GB3④中必須取一次。4.2.3取原狀土樣機具采用固定活塞式取土器取原狀土試樣。4.3原則貫入實驗4.3.1原則貫入實驗目的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的規定擬定粘質粉土、粉質粘土的承載力,判斷細砂土的液化趨勢;根據經驗擬定基礎底下(住宅樓基礎埋深3.00m,純地下車庫基礎埋深12.00m)細砂土的密度和力學指標,判斷沉樁的可能性,擬定樁側土層摩擦力及樁端土層承載力。4.3.2位置和數量在13個控制孔K01、K03、K06、K08、K09、K11、K14、K16、K20、K29、K31、K34、K36中都進行標貫實驗。4.3.3原則貫入實驗設備規格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原則貫入實驗設備規格符合以下表5規定:表5原則貫入設備規定落錘錘的質量(kg)63.5落距(cm)76貫入器對開管長度(mm)>500外徑(mm)51內徑(mm)35管靴長度(mm)50~76刃口角度(o)18~20刃口單刃厚度(mm)2.5鉆桿直徑(mm)50相對彎曲<1/10004.4靜力觸探實驗4.4.1靜力觸探實驗目的擬定各土層的力學性質,即觸探參數的大小和變化狀況,按規范擬定各土層的承載力,劃分土層,為樁基設計、持力層選擇和單樁承載力估算提供根據。4.4.2位置和數量在8個孔K4、K5、K12、K13、K18、K22、K32、K33進行靜力觸探,具體位置見附圖。4.4.3靜力觸探機具及規定靜力觸探使用ZJYY-20A型靜力觸探車,采用雙橋探頭,液壓持續貫入,微機自動采集并解決測試數據。技術規定應符合《巖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