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古今》中的東方美_第1頁
川端康成《古今》中的東方美_第2頁
川端康成《古今》中的東方美_第3頁
川端康成《古今》中的東方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川端康成《古今》中的東方美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生活是有生命的。請看美麗。”日本小說家川端康成即是這樣一個孜孜不倦的注視美、探索美、表現美甚至創造美的作家。而小說《古都》,則是他表現美、創造美的杰作。更為可貴的是,在美的表現與創造中,他又使美有了“東方美”的鮮明個性。促使他創作《古都》的強烈動機就是再現有濃郁“東方美”特色但又日漸消失的京都美,并且,在他看來,“比起寫人物和故事來,也許寫風景是主要的”。本文即意欲從景物的描寫把握川端對自然美的表現及其獨特個性。《唐西花畫》“絕美畫”川端小時候喜愛美術,曾決心當畫家。長大后他雖然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卻深諳美術創作的技巧,這從他評論許多畫家的文章和東山魁夷悼念他的文章《巨星隕落》中便可略見一斑。川端美術方面的修養對他再現京都自然美可說是助益無限。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但是優秀的作家總是能超越文字的羈絆,在作品中將語言文字幻化成直觀的視覺的美。《古都》可說是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的京都春秋四季風景的絕美畫冊。在第一部分“春花”中,一開頭作家便采用寫生畫的方法,用二百多字,把千重子家庭院里大楓樹高矮粗細、樹姿樹貌以及樹干的兩個小洞分別寄生的一株紫花地丁,形象地描畫出來,構圖古樸、典雅。而對京都之春的代表——紅色垂櫻,作家先是繪出了一幅櫻花盛開的大寫意畫:“連低垂的細長的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開滿了紅色八重櫻,像這樣的花叢,與其說是花兒開在樹上,不如說是花兒鋪滿了枝頭”。然后作家又描繪了櫻花充滿生命氣息的動態美:“這也是有名的櫻樹。它的枝椏下垂,像垂柳一般,并且伸張開去。千重子走到櫻樹蔭下,微風輕輕地吹拂過來,花兒飄落在她的腳上和眉上。”最后,川端又寫出紅色垂櫻倒映在水里哀艷動人的凄美。在這一部分的末尾,川端還將視角移到清水寺,居高臨下,繪出了一幅京都暮色蒼茫的全景圖,于中又生宏闊大氣。可以說,作家由局部到整體,描摹出了令人心醉的京都春景圖。像這樣的畫面,在《古都》的每一部分里都能見到。比如嵯峨山中掩映在竹林叢中的尼姑庵、植物園里的樟樹林蔭道、噴泉四周競相怒放的各色郁金香、京都郊外美麗無比的松林、亭亭直立的北山杉林、夏空上燃燒著的彩云、秋季南山寺民居道旁成溜的胡枝子白花、冬季北山村的村景圖等等,川端用極富視覺效果的生動語言,再現了一年四季京都無與倫比的自然美。美與意境的審美自然的美麗,往往是通過它自身的色彩,作用于人們的知覺,引起人們審美的愉悅,而被強烈地感受的。然而大自然的色彩又是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作家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是無法窮盡的。但是,作家可以從自己的審美趣味出發,選擇最能體現自我審美理想的色彩,賦予自己筆下的大自然以個性美。川端筆下的大自然美,不僅有濃郁的東方美,而且又清楚顯示出其個性。優雅,是川端東方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作品中,作家總是選取優美、純凈、和諧、雅致的色彩點染著大自然的美景。如在《古都》第一部分里,作家是這樣為千重子家庭院的春色精心著色的:“當千重子發現紫花地丁開花時,在院子里低低飛舞的成群小白蝴蝶從楓樹干飛到了紫花地丁附近。楓樹正抽出微紅的小嫩芽,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飄舞,白色點點,襯得實在美極了。兩株紫花地丁的葉子和花朵,都在楓樹干新長的青苔上,投下了隱隱的影子。”在這里紫色、白色、微紅色、新綠色,和諧地融為一體,表現了作家優雅的審美情趣。作家在第三部分描繪京都綠葉之美時,用城市的幽雅潔凈相映襯:“京都作為大城市,得數它的綠葉最美。特別是時令正值春天,可以看到東山嫩葉的悠悠綠韻,晴天還可以遠眺新葉漫空籠翠。樹木之清新,大概是由于城市幽雅和清掃干凈的緣故吧。”諸如此類的描繪在《古都》里還有很多,如:“松木的蓊郁清翠和池子的悠悠綠水,也能把垂櫻的簇簇紅花,襯得更加鮮艷奪目”,“現在不是杜鵑花期,但它那小嫩葉的悠悠綠韻,把盛開的郁金香襯托得更加嬌艷”等等。這無不體現作家在色彩方面優雅的審美取向,使自然的色彩更加清新、和諧。川端的東方美還以纖細著稱。作家在《美的存在與發現》中,寫道:“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在《花未眠》中他又慨嘆:“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為了發現自然的美,川端凝視自然,見人之未見,哪怕是最細微之處。他總是非常敏銳地將景物色彩的細微不同之處和變化捕捉住,然后,細致地著色,創造出作家有所感受的美。在“祗園節”里有這樣一段描寫:“夏季晝長,尚未到夕陽晚照的時分,還不是一抹寂寞的天色。上空燃燒著璀璨的霞紅。睿山和北山興許是抹上了那種顏色,變得一片深藍了。”若不是細心觀察,對色彩光照感受力極強,川端是不會發現綠色群山在霞紅的輝映下,竟會變成一片深藍,更不會描繪出如此細膩的色彩的。在“冬天的花”里,作家寫天下起雷陣雨后,北山村四周的山色天空的色彩變化更是色彩描寫細膩的華彩樂段。他在冬季天色本來就灰蒙蒙的底色上,細致入微地把大自然中雨霧、霧靄、雨雪三種不同的天氣變化,通過“反而顯得更加清新”、“漸漸失去了它的輪廓”、“籠上一層淡灰色”和“還摻著一些白色的東西”四個層次的色彩變化,在動態中將其描繪出來,產生了極為出色的藝術效果。春季和夏季的美日本,像一個精致的盆景浮現在太平洋上。美麗的自然風光,溫暖濕潤的氣候,特有的經濟、政治的歷史軌跡和長期稻作文化的浸潤,形成其民族親合自然的獨特心態。在和自然親近與融合中,一年四季冷暖榮枯的變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再加之佛教文化中生死輪回意識潛藏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底層,因此日本人對四季更替的變化極為敏感,形成了日本民族的“四季感”。川端康成在《我在美麗的日本》中強調:“以‘雪、月、花’幾個字來表現四季時令變化的美,在日本這是包含著山川草木,宇宙萬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是有傳統的。”他還說:《古都》“從春天的花季開始,一起寫到冬天陣雨、雨雪交加時節結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家是十分自覺地在四季變化中來寫京都自然美的。共分九部分的作品,其中第一至第四部分是寫春天,第五部分是寫夏天,第六到第八部分是寫秋天,第九部分是寫冬天。作家是在京都春夏秋冬的大背景上,寫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姊妹悲歡離合的故事。雖然季節的變化與人物命運是有著象征意蘊的,但從描寫京都四季變化之美的角度,更可見出川端展示自然美的非凡能力。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盛開,因此花便成了作家表現春天美的代表了。《古都》第一部分就標示為“春花”。作品從寄生在大楓樹上的紫花地丁開了花,引出了京都的春天;然后不惜筆墨地描寫櫻花,把京都春天的自然美推到極致;最后寫到競相怒放的郁金香,把京都裝扮得更加萬紫千紅,春意盎然。紅花沒有綠葉襯托,大自然的美就要單調的多。因此,作家對綠葉也情有獨鍾,“汽車在滿目嫩葉的市街奔馳。古色古香的房子,看上去要比新建的樓房更襯托出嫩葉的勃勃生機”,“那時候,植物園里林蔭道旁的樟樹正在抽芽,就像花一般的美麗”等等。對綠葉的描寫使京都的春天更加嫵媚、艷麗,富有生氣。夏季的京都幾乎是在祗園節等大大小小的慶祝典禮中熱鬧地度過的。除了樹木的美、燃燒的彩云和凋謝的紫花地丁,作家幾乎沒有余暇詳細地描寫夏季的京都之美。秋天的京都雖絢麗多彩,但是與春天畢竟不同。老楓樹上的鮮苔依然綠油油的,而紫花地丁的葉子開始枯黃了;山茶花比紅玫瑰還要嬌艷,而雷鳴驟雨中的杉林卻變得令人望而生畏;色彩淡雅的寬大彩虹還未劃出完全的弓形,而青蓮院的大樟樹樹椏彎曲,相互盤纏充滿著使人畏怯的力量。最后一部分,為“冬天的花”,和第一部分“春花”首尾呼應。寒冷的冬季萬物凋零,作家卻獨具慧眼,發現了“冬天的花”:“北山杉樹的枝椏一直修整到樹梢。在千重子看來,造成圓形殘留在樹梢上的葉子,就像是一朵朵綠色雅淡的冬天的花。”從中可以看出作家努力地發現京都四季不同的美,在變化中創造美,賦予春夏秋冬的自然以獨特的美,表現作家對美的執著追求。情景交融—通過悲哀“幽玄”的意境表現自然美川端康成在《我在美麗的日本》中,引用了禪師明惠上人的“冬月撥云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的和歌,這是因為作家對“這首和歌具有心靈的美和同情體貼”,對其“親密到把看月的我變為月,被我看的月變為我,而沒入大自然之中,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極為欣賞。另外作家還說:“我把戰后自己的生命當作余生,余生不是屬于自己的,而是日本美的傳統的表現。”那么日本美的傳統是什么呢?主要包含在“物哀”和“幽玄”兩個美學理念之中。川端正是要通過《古都》中悲哀“幽玄”的意境來表現日本美的傳統和自然美。“物哀”是將日本的以悲為美、以哀為美的悲哀意蘊滲透到心與形,主觀與客觀,人生與自然的相互融合中,表現一種優雅、纖細、哀傷之美。川端在創作中往往突出“物哀”中“哀”的部分,常常將人物悲哀的情感投射到景物上,使人物或者因景生哀情,借景抒悲情;或者以情觀景,景中含情,形成悲哀的意境,表現自然美。《古都》是作家在京都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背景上,描寫千重子和苗子姊妹倆悲歡離合的故事的。在描寫中,川端從千重子因自己是棄兒而產生的哀傷情緒入手,使千重子發現老楓樹干上的紫花地丁又開了花時,便觸景生情:“紫花地丁是怎樣到這個如此狹窄的小天地來的呢?”,“那末,自己呢?”在這里,寄生的紫花地丁似乎是千重子命運的象征,千重子的哀傷又融入了紫花地丁中,使紫花地丁也染上了一層悲哀的情感。這樣情景交融,使紫花地丁有了千重子的情,千重子的情中有了紫花地丁的意象。當紫花地丁再出現時,就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了,而是融進人情的、更令人憐惜的自然景物了。紫花地丁的美也就更加纖細、優雅動人。真一和千重子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伙伴,他心中暗戀著千重子。當他倆到平安神宮賞櫻花時,真一將自己愛千重子的情感融進了對櫻花的贊嘆中:“不論是垂下的細枝,還是花兒,都使人感到十分溫暖和豐盈”,“我過去從沒想到櫻花竟然這般女性化。無論是它的色彩、風韻,還是它那嬌媚的潤澤。”這里真一以情觀景,景中含情,借櫻花抒發自己對千重子的情感,作家雖然沒有在作品中具體描寫千重子的容貌、體態,但是通過真一借櫻花對千重子的贊嘆,可以想象出千重子似櫻花般的美,而櫻花也因千重子的憂愁、純真情感的融入更加楚楚動人。“幽玄”是受佛教禪宗影響而形成的美學理念。文學中的“韻外之致”、閑寂飄逸、神秘感等都可以包含在“幽玄”的意味之中。《古都》在描寫千重子與苗子相識之前就十分喜歡杉林,帶點兒神秘的意味。千重子的女友真砂子邀請千重子去看高雄的楓樹嫩葉,而千重子卻提出讓真砂子陪她去看北山杉林,并且說:“望著那挺拔秀麗的北山杉,就會感到心情舒暢。”那杉山為什么和千重子的心靈緊緊相連呢?從后來的情節可知,這是因為千重子的孿生姊妹苗子就住在北山山村,而她們的父親是在砍樹梢枝椏的時候,“說不定”想起了被拋棄的嬰兒千重子而傷心,以致從一棵樹梢蕩到另一棵樹時,不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