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物逃生系統及方法與流程_第1頁
一種建筑物逃生系統及方法與流程_第2頁
一種建筑物逃生系統及方法與流程_第3頁
一種建筑物逃生系統及方法與流程_第4頁
一種建筑物逃生系統及方法與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種建筑生系及方法與1.本發明涉及筑物逃生系統,其是一種建筑物逃系統及方法。背技:2.高層建筑物人員密集,逃生道狹窄,一旦發生災,消防救援將變得無比艱難,此外現有的消防云梯高只能達到50米的高度,超過50米高度的人員救援將非困難,因此,如解決高層火災逃一直是個社會性的題。3.目前有一種頂塔吊逃生系統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205163944u的一種新型高層塔吊救生統,包括:塔吊控制室、平塊、塔吊底座、樓、卷揚機、吊臂、導輪救生艙、救生艙殼、救生艙外殼隔熱材料、伸縮桿艙門、鋼纜、觀察,高層塔吊救生統由小型塔吊和生艙組成,小型塔安裝在大樓樓頂,吊底座在樓頂地,起固定作用,座上方為塔吊控制,控制室可以控制個塔吊的工作;衡塊在塔吊吊臂后方,吊臂上接近制室的地方還安裝卷揚機,吊臂前有個導輪,有改鋼纜方向的作用,生艙頂端連接有鋼,鋼纜另一端和揚機相連,這樣生艙就懸吊在塔吊纜上;救生艙由三殼體組成,外部救生艙外殼,內為救生艙內殼,外殼和內殼之間為隔熱料,有隔熱作用救生艙靠近大樓端有一個艙門,艙底部和救生艙底部連,艙門上方通過伸縮桿救生艙相連,可通過控制伸縮桿打開或關閉艙;救生艙一面還有觀察窗,可供部人員觀察外部環;發生火災時,救艙可以在小型塔的作用下下放到災樓層,人員進入可以下放到地面,者人員直接轉移樓頂,從樓頂進救生艙,再下放到面。該種逃生系存在缺陷:(1)高層建筑上空速較大,逃生艙高空下降過程中會被風吹得右搖擺,逃生艙有可能會撞擊建物外墻,不僅損壞筑物,而且有可能逃生艙損壞而發二次災害;(2)該種逃生艙只能建筑物某一個點進行逃生援,逃生艙一旦開建筑物則很難停靠,逃生點太少救援效率低。技實要素:4.本發明所要決的技術問題是供一種建筑物逃生統及方法,救援率高,安全可靠性。5.為解決上述術問題,本發明技術方案是:一種筑物逃生系統,括艙體、設在建筑物頂且能驅動艙體建筑物外升降的臂系統和用于艙體向的導向系統,所吊臂系統包括一伸出建筑物外的臂和第一卷揚機,一卷揚機的第一鋼與艙體連接并驅艙體升降,所述向系統包括兩個以設在艙體上的導向管、兩個以上設地面上的錨固點兩個以上的第二卷機,第二卷揚機第二鋼索分別與向套管和錨固點一對應,第二鋼索穿過導向套管并與固點連接。本發增加了導向系統使艙體能夠在高空定的升降,增加救的安全可靠性;臂系統配合導向系統可以使艙體任意樓層外平穩的停,從而增加救援生點,大大提高救效率;利用第二揚機、第二鋼索和面錨固點作為艙的導向系統,其構簡單,實施方便制造成本低,實用好,柔性的鋼索允許艙體有一定傾斜度,降低導系統的安裝精度6.作為改進,述吊臂系統還包設在建筑物樓頂的座,所述吊臂與座連接,所述第一卷機設在基座上,座的頂部設有頂。7.作為改進,述第二卷揚機設基座上。8.作為改進,體的外側面設有根矩形分布的導向管;所述導向套為鋼管并焊接在艙體。9.作為改進,述艙體上設有逃門,逃生門處設有伸出或翻出的逃過道。10.作為改進,所艙體至少朝向建物的一面設有隔熱。11.作為改進,所錨固點設在混凝結構中,混凝土結設在地面下或地上;所述第二鋼的一端能與錨固快速連接。12.作為改進,所艙體與地面上的重系統連接。13.本發明逃生方,包括以下步驟(1)建筑物內人員經指引達指定的逃生點;(2)吊臂統將艙體移出至筑物外并懸停;(3)向系統的各個第二卷揚機同時放第二鋼索,使已穿過艙體上導向管的第二鋼索繼續定下降;(4)當第鋼索的下端到達面上后,通過人工自動與地面上的錨固點連接;(5)通第二卷揚機調整二鋼索至拉緊狀態(6)第一卷揚機放出第一鋼索使艙能沿第二鋼索升;(7)吊臂系統將艙體升到建筑外的逃生點后放出逃生道;(8)逃生人員經逃生過進入艙體內;(9)吊系統將裝有逃生人員艙體下降至地面完成逃生救援。14.本發明與現有術相比所帶來的益效果是:本發明加了導向系統,艙體能夠在高空穩的升降,增加救的安全可靠性;臂系統配合導向系可以使艙體在任意層外平穩的停靠從而增加救援逃點,大大提高救援率;利用第二卷機、第二鋼索和面錨固點作為艙的導向系統,其結簡單,實施方便,造成本低,實用好,柔性的鋼索許艙體有一定的傾度,降低導向系的安裝精度。附圖說明15.圖1為第二鋼錨固前的示意圖16.圖2為第二鋼錨固后的示意圖17.圖3為卷揚機布示意圖。18.圖4為艙體頂示意圖。19.圖5為艙體側示意圖。20.圖6為艙體停在逃生點的示意。具體實施方式21.下面結合說明附圖對本發明作一步說明。22.一種建筑物逃系統,應用在高建筑物上,以解決層建筑逃生難的題。23.如圖1所示,筑物逃生系統包艙體4、設在建筑物1樓頂且能驅動體4在建筑物1外降的吊臂系統和用艙體4導向的導向系統。24.如圖1至3所,所述吊臂系統括設在建筑物1樓頂的基座2、與基2連接的吊臂3和第卷揚機51。所述基座2設在樓頂支撐柱位置,確樓頂由足夠的支撐力基座2由剛構架搭建而成基座2上設有頂棚21,可遮風擋雨,保護基座內設備的安全;所述吊臂3為單或雙臂,吊臂3的一端與基座2焊接在一起吊臂3的另一端伸出建筑物1外形成臂,第一卷揚機51設在基座2上,可增加基座2的配重重量,第一揚機51的第一鋼索5經過吊臂3上的行走小后于艙體4的頂部連接,通過一卷揚機51驅動艙體4升降,通過行走小的移動來改變艙4距離建筑物1外墻的距離,從實現對接停靠。艙體4上有電子設備,如像頭、感應器、水等,利用攝像頭程觀察艙體4外情,有利于人員逃,傳感器有利于艙4實現平層功能,水槍有利于將逃點火勢壓制以利人員逃生,基座2上設有第三卷機91,第三卷揚機91線纜9將艙體4上的電子設備建筑物1上的控制柜連,線纜9通過第三卷揚91與第一鋼索5實現收放步。25.如圖4、5示,所述艙體4成矩形,據容量設置其大,所述艙體4至少朝向建筑物1的面設有隔熱層,止艙體4靠近建筑物1時被竄出或影響。所述艙體4具逃生口,逃生口設有逃生門,逃生處設有能伸出或出的逃生過道41,體4通過逃生過道41與建物1連接,逃生人員通過逃生過道41從筑物1進入艙體4。在逃生道41的兩側可以設置欄42,增加其安全性,欄42的設置可以隨逃生過道41的伸出而建立,如連聯動式的護欄等。所艙體4與地面上的配重系連接,配重系統括固定在地面上且位于錨固點側的支架和配重,配重塊與艙體4分別位于支架兩側。26.如圖1、2示,所述導向系包括兩個以上設在體4上的導向套管7、兩個以上設在地上的錨固點8和兩個以上第二卷揚機61,第二卷揚61的第二鋼索6分別導向套管7和錨固點8一一對應。本施例一共設有四導向套管7,四導向套管7分別設在艙體4外側四個邊角處,通四個點的導向約束,使體4能平穩升降;所述導套管7為鋼管并焊接在體4上。本實施例的個第二卷揚機61設在在基座2上,可以增加基座2的配重,第二卷揚機61第二鋼索6通過吊臂3上的滑穿過導向套管7,第二索6的下端設有快速接扣,第二鋼索6預先穿導向套管7并使快速連扣位于導向套管7的下方當工作時,第二揚機61放出第二鋼索6,使第二索6下降至地面并與固點8連接。27.如圖1、2示,所述錨固點8設在混土結構中,混凝結構設在地面下或地面上;所述二鋼索6的一端的快速連扣能與錨固點8快速連。28.本發明逃生方,包括以下步驟(1)建筑物1內人員經指引達到定的逃生點,逃生點以設置在樓頂或個樓層;(2)吊臂3系統將艙4移出至建筑物1外并懸停(3)導向系統的各個第二揚機61同時放出第二索6,使已經穿過艙4上導向套管7的第二鋼索6繼續穩定下降;(4)當第二鋼索6的下端到達面上后,通過人或自動與地面上的固點8連接;(5)通過第二卷揚機61調第二鋼索6至拉狀態;(6)第一卷揚機51放出第一鋼索5使艙體4能沿第鋼索6升降;(7)如圖6所示,吊臂3統將艙體4吊升到建筑外逃生點10后放出逃生過道41;(8)逃生人員經生過道41進入艙體4內;(9)吊臂3系統將裝有逃生員的艙體4下降至地后完成逃生救援29.本發明增加了向系統,使艙體4能夠在空穩定的升降,加救援的安全可靠性;吊臂3系配合導向系統可使艙體4在任意樓層外平穩的停,從而增加救援逃生,大大提高救援率;利用第二卷機61、第二鋼索6和地面錨固點8作為艙4的導向系統,其結構簡單,施方便,制造成低,實用性好,柔性的索允許艙體4有一定的傾度,降低導向系的安裝精度。技特:1.一種建筑物生系統,其特征于:包括艙體、設建筑物樓頂且能動艙體在建筑物外升的吊臂系統和用艙體導向的導向統,所述吊臂系統括一端伸出建筑物的吊臂和第一卷機,第一卷揚機第一鋼索與艙體連并驅動艙體升降,述導向系統包括個以上設在艙體的導向套管、兩個上設在地面上的錨點和兩個以上的二卷揚機,第二揚機的第二鋼索分與導向套管和錨固一一對應,第二索能穿過導向套并與錨固點連接。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種建筑物逃生系,其特征在于:所吊臂系統還包括在建筑物樓頂的座,所述吊臂與座連接,所述第卷揚機設在基座上基座的頂部設有頂。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種建筑物逃生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機設在基座上。4.根據權要求1所述的種建筑物生系統,其特征在于艙體的外側面設四根矩形分布的向套管;所述導向管為鋼管并焊接在體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設有逃生門,逃門處設有能伸出翻出的逃生過道。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種建筑物逃生系,其特征在于:所艙體至少朝向建物的一面設有隔層。7.根據權利要求1所的種建筑物逃生系統,特征在于:所述錨固點在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結構設在面下或地面上;所第二鋼索的一端能錨固點快速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建筑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與地面的配重系統連接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建筑物逃生系的逃生方法,其征在于,包括以步驟:(1)建筑物內人員經指引達到指的逃生點;(2)吊臂系統將體移出至建筑物并懸停;(3)導向系統的個第二卷揚機同放出第二鋼索,使經穿過艙體上導套管的第二鋼索繼穩定下降;(4)當第二鋼索下端到達地面上,通過人工或自動與地面上錨固點連接;(5)通過第二揚機調整第二鋼至拉緊狀態;(6)第一卷機放出第一鋼索艙體能沿第二鋼索降;(7)吊臂系統將艙體吊升到建外的逃生點后放逃生過道;(8)逃生人員經逃過道進入艙體內;(9)吊系統將裝有逃生員的艙體下降至地后完成逃生救援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建筑物逃生系統的逃方法,其特征在:所述艙體具有平層功能。技總一種建筑物逃生統及方法,包括體、設在建筑物頂且能驅動艙體在筑物外升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