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藻類圖譜(史上最全版本)_第1頁
常見藻類圖譜(史上最全版本)_第2頁
常見藻類圖譜(史上最全版本)_第3頁
常見藻類圖譜(史上最全版本)_第4頁
常見藻類圖譜(史上最全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硅藻門梅尼小環藻,硅藻門,中心綱,圓篩藻科,小環藻屬,單細胞,細胞直徑7-30um,細胞圓盤形、短圓柱形或鼓形,帶面平滑,沒有間生帶。殼面邊緣部分的長線紋間無粗短線紋。中心區平滑,有時具極細的點或放射狀線紋,邊緣具粗而平滑的楔狀肋紋。PH幅度6.4-9.0,最適PH8.0-8.5,國內外廣泛分布。角毛藻,硅藻門,中心綱,盒形藻目,盒形藻科,是一種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細胞長35-110um,寬11.5-42um,刺長12.5-100um,細胞小,壁薄,多數單個生活。鄰近細胞的角毛相連,使群體成鏈狀。角毛的長度,常幾倍于細胞體本身。鏈端角毛的形態,常和其他角毛不同,短而粗。細胞行多次間接分裂后,鏈內出現相異的角毛,于是就分成兩條鏈。色素體兩個或多個,有的種類角毛里也有色素體,是分種特征之一。生殖方法有:形成復大孢子、體眠孢子和有性繁殖。角毛藻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重要的位置,是魚類的良好食料。偏心圓篩藻,硅藻門,中心綱,圓篩藻目,圓篩藻科,細胞直徑58-100um,細胞單獨生活,少數兩兩相連。細胞圓盒形。殼面平,或略有凹凸。殼面有六角形,多角形或圓形的孔紋,像個篩子,也像昆蟲的復眼,有集光作用。孔紋的排列方式和大小是分種的根據。殼周在有的種類上有小刺,有的有小突起。殼環狹而無紋,或有環狀紋。色素體小而多,緊靠在細胞壁,核常在中央。草食性水生動物的主要食物之一。 長刺根管藻,硅藻門,中心綱,根管藻目,管形藻科,根管藻屬,細胞長70-200um,直徑4-10um,刺長80-200um,細胞長棒形,側扁,有背腹之分;帶面具發達的半環形的間生帶;殼面橢圓形,具彎圓錐形的帽狀體,末端具1條細長的剛硬的棘刺,刺長接近或明顯超過細胞長度;色素體小圓盤狀,2-4個。生長在池塘、水庫、湖泊、河流中。扎卡四棘藻,硅藻門,中心綱,盒形藻目,盒形藻科,四棘藻屬,單細胞或2~3個細胞互相連接成暫時性的短鏈狀群體,細胞長35~110μm,寬11.5~42μm,刺長12.5~100μm,細胞扁橢圓形,細胞壁極薄,帶面具多數環狀間生待,末端楔形,無隔片;殼面扁橢圓形,中部凹入,由每個角狀凸起延長成1條粗而堅硬的長刺;色素體盤狀,4個;生長在湖泊、池塘、河流中,多為富營養水體,浮游,分布廣泛。絨毛平板藻,硅藻門,羽紋綱,無殼縫目,脆桿藻科,平板藻屬,細胞長12~80μm,寬5~16μm,殼面中部和兩端膨大,點條紋橫列,無肋紋。左右對稱,但無殼縫。細胞內有與殼面平行的縱隔片,但沒有貫徹到整個細胞,所以稱假隔片。多生長在富營養的水體,分布廣泛。普通等片藻,硅藻門,羽紋綱,無殼縫目,脆桿藻科,等片藻屬。細胞常相連成帶狀或鋸齒狀群體,細胞長8-52μm,寬2-7μm,殼面舟形或狹舟形。擬殼縫不明顯。無殼縫,不能行動。有橫紋,橫紋與細胞的橫軸平行。有向內伸展的橫隔片,殼的縱橫兩軸都對稱。殼環面四方形或長方形,也可見橫隔片。生長在池塘、湖泊、河流中,分布廣泛。鈍脆桿藻,硅藻門,羽紋綱,無殼縫目,脆桿藻科,脆桿藻屬。細胞長25-250μm,寬2-7μm,細胞常連成帶狀群體,殼面長線形,近兩端漸略狹窄,末端略膨大,鈍圓形,假殼縫線形,橫線紋細,在10μm內8-17條,中心區矩形,無線紋。偶然性浮游種類,生長在池塘、溝渠、湖泊、緩流的河流中,分布廣泛。尖針桿藻,硅藻門,羽紋綱,無殼縫目,脆桿藻科,針桿藻屬,殼面批針形,中部寬,從中部向兩端逐漸狹窄,末端圓形或近頭狀;假殼縫狹窄,線形,中央區長方形,橫線紋細,平行排列;帶面細線形。細胞長62-300μm,寬3-6μm。生長在池塘、湖泊等,分布廣泛。蓖形短縫藻,硅藻門,羽紋綱,擬殼縫目,短縫藻科,短縫藻屬,殼面狹長線形,背緣平直或略凸出,腹緣直或略凹入,背緣和腹緣的大部分近乎平行,背緣近末端略斜向延伸,末端鈍圓,極節明顯,位于近末端的腹緣,橫線紋平行排列,在10μm內7-12條,近末端略呈放射排列;帶面長方形。細胞長26-140μm,寬4-10μm。池塘、湖泊、水庫、溪流、河流等貧營養型、低鹽度多見,分布廣泛。 尖布紋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布紋藻屬,單細胞,殼面披針形,略呈S形彎曲,兩端鈍圓至平截形,中央區長橢圓形,殼縫兩側具縱線紋和橫線紋十字形交叉構成的布紋,縱線紋和橫線紋相等粗細,兩殼面都有殼縫,細胞長82-200μm,寬11-20μm。生長在湖泊、池塘、泉水、河流中,分布廣泛。美麗雙壁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雙壁藻屬,殼面橢圓形,末端廣圓形;中央節中等大小,方形,角狀突起明顯,兩側縱溝狹窄,線形,中部較寬;橫嘞紋細,略呈放射狀排列,在10μm內10-22條,肋紋間具小點紋,在10μm內29-30個。細胞長12-27μm,寬6-14μm。在水坑、池塘、湖泊、河流、泉水、沼澤中,淡水和半咸水,分布廣泛。雙頭輻節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輻節藻屬,殼面橢圓批針形到線形批針形,兩端喙狀延長,末端呈頭狀;殼縫直、狹窄,中軸區橫帶狀,點紋組成的橫線紋略呈放射狀排列,在10μm內12-30條。細胞長21-96μm,寬5-24μm。池塘、水坑、湖泊、河流、泉水、沼澤中廣泛分布。瞳孔舟形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屬,殼面線形批針形,殼緣兩側中部略凸出,近兩端寬喙狀,末端廣圓;中軸區狹窄,中央區很寬、達到近殼緣,橫矩形,極節橫向加寬,殼縫直,其兩側的橫線紋明顯放射狀斜向中間部分,近兩端的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或近平行,在末端的一條橫線紋明顯比其他的橫線紋厚,中央區橫線紋長短不一,橫線紋在中部10μm內14-24條,細胞長17.5-45μm,寬6-10μm。池塘、稻田、水坑、湖泊、河流、溪流沼澤中廣泛分布。放射舟形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屬,殼面線形批針形,兩端逐漸狹窄,末端狹、鈍圓;中軸區狹窄,中央區小,菱形,中軸區和中央節比殼面其他區域的硅質較厚些,殼縫兩側絕大部分的橫線紋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略血向極節,在10μm內8-12條。細胞長36.5-120μm,寬5-19μm。各種類型、PH為為中性的淡水中廣泛分布。簡單舟形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屬;殼面批針形,末端喙狀;中軸區狹窄,中央區小,圓形,殼縫兩側的橫線紋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斜向極節,在10μm內12-20條。細胞長15-45μm,寬4-10μm。生長在池塘、水坑、湖泊、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彎羽紋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羽紋藻屬,殼面線形批針形,末端寬頭狀,常略呈楔形;中軸區寬,其寬度在不同的個體有變化,寬度大于殼面寬度的三分之一,中央區寬橢圓形;殼縫線形,其兩側的橫肋紋粗,在中部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近兩端楔形極節,在10μm內9-13條。細胞長50-140μm,寬7-14μm。生長在稻田、池塘、湖泊、河流中,分布廣泛。大羽紋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羽紋藻屬,殼面線形,中部略膨大,末端廣圓形;中軸區寬度約為了面寬度的1/5~1/4,中央區通常比中軸區略加寬、橢圓形,有時不對稱;殼縫線形,其兩側的橫肋紋粗,在中部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斜向極節,在10μm內4.5~5條,細胞長140~200μm,寬25~40μm。喜低礦物質含量的水體,分布廣泛。著名羽紋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羽紋藻屬,殼面線形,兩側中部略膨大,末端廣圓形;中軸區寬度為殼面寬度的1/4~1/3,中央區圓形,有時不對稱;殼縫構造復雜、呈波狀,其兩側的橫肋紋在中部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斜向極節,在10μm內4.5~5條,殼面兩側具兩條明顯的縱線紋與橫肋紋近垂直相交。細胞長200~350μm,寬34~50μm。常見于水坑、池塘、湖泊、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微綠羽紋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舟形藻科,羽紋藻屬,殼面線形到線形橢圓形,兩側緣略凸出,末端廣圓形;中軸區狹窄,約為殼面寬度的五分之一,中央區小、近圓形;殼縫構造復雜、略呈波狀,其兩側的橫肋紋幾乎均為平行排列,在中部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略斜向極節,在10μm內6~12條,殼面兩側具兩條明顯的縱線紋與橫肋紋近垂直相交。細胞長48~179μm,寬10~30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河流、沼澤中,分布廣泛。卵圓雙眉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橋彎藻科,雙眉藻屬;殼面新月形,背緣凸出,腹緣凹入,末端鈍圓形;中軸區狹窄,中央區僅在腹側明顯;殼縫略呈波狀,由點紋組成的橫線紋在腹側中部間斷,末端斜向極節,在背側呈放射狀排列,在10μm內9~16條;帶面廣橢圓形,末端截形,兩端邊緣弧形。殼面長20~140μm,寬6~9.5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潮濕巖壁上,分布廣泛。近緣橋彎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橋彎藻科,橋彎藻屬;殼面批針形到近橢圓形,有明顯的背腹之分,背緣凸出,腹緣略凸出或近乎平直,兩端短喙狀,末端鈍圓到截形;中軸區狹窄,中央區略擴大,近圓形;殼縫偏于腹側,腹側中央區具1個單獨的點紋,橫線紋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略斜向極節,在背側中部10μm內7~13條,腹側中部10μm內8~14條,較密。細胞長20~70μm,寬6~16μm。稻田、水坑、池塘、水庫、湖泊、河流、溪流、沼澤中廣泛分布。埃倫橋彎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橋彎藻科,橋彎藻屬;殼面廣橢圓形到菱形批針形,有背腹之分,背緣凸出,腹緣中部略凸出,兩端常略呈喙狀,末端鈍圓;中軸區寬、批針形,中央區圓形擴大;殼縫直、略偏于腹側,橫線紋粗,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背側中部10μm內5~9條,腹側中部10μm內7~10條。細胞長50~220μm,寬15~20μm。生長在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細小橋彎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橋彎藻科,橋彎藻屬;殼面半批針形,有背腹之分,背緣凸出,呈弓形,腹緣平直或中部略凸出,末端鈍圓;中軸區狹窄,向中央區逐漸略加寬,呈狹批針形,中央區略擴大;殼縫略偏于腹側,直,近末端轉向腹緣,橫線紋在中部長短交替,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兩端略斜向極節,背側中部10μm內14~20條,腹側中部10μm內15~21條。細胞長17~40μm,寬3.5~7.5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泉水、沼澤中,一般為貧中營養水體,分布廣泛。 膨脹橋彎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橋彎藻科,橋彎藻屬;殼面新月形,有明顯背腹之分,背緣凸出,腹緣近平直,在中部略凸出,兩端延長呈喙狀,末端寬截形;中軸區狹窄,中央區噠、圓形;殼縫略偏于腹側,彎曲呈弓形,近末端分叉,1條短的突然彎向腹側,1條長的呈鐮刀形彎向腹側,中央節與腹側橫線紋之間具1個單獨的點紋,橫線紋由點紋組成,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背側中部10μm內8~13條,腹側中部10μm內8~14條,點紋在10μm內16~22個。細胞長37~105μm,寬15~23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泉水、沼澤中,分布廣泛。 尖異極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異極藻科,異極藻屬;殼面楔形棒狀,上端寬頭狀,中部略凸出,上部和中部之間略凹入,下部明顯逐漸狹窄;中軸區狹窄,中央區中等大小,中央區一側具1個單獨的點紋,殼縫兩側橫線紋呈放射狀排列,在在中間部分10μm內10~13條。細胞長20~70μm,寬5~11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喜貧營養到中營養、偏酸性的水環境,分布廣泛。 尖頂異極藻,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異極藻科,異極藻屬;殼面棒狀,最寬處位于上端近頂端處,前端平圓形,頂端中間凸出呈尖楔形或喙狀,向下逐漸狹窄,下部末端尖圓;中軸區狹窄、線形,中央區一側具1個單獨的點紋,殼縫兩側中部橫線紋近平行,兩端逐漸呈放射狀排列,在中間部分10μm內9~18條。細胞長17.5μm~54μm,寬5.5~15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 縊縮異極藻頭狀變種,硅藻門,羽紋綱,雙殼縫目,異極藻科,異極藻屬;殼面棒狀,細胞殼面上部和中部之間幾乎無縊縮,上部前端廣圓形,橫線紋在中間部分10μm內10~15條。細胞長22~65μm,寬6~12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 扁圓卵形藻,硅藻門,羽紋綱,單殼縫目,曲殼藻科,卵形藻屬;殼面橢圓形,具假殼縫的另一面中軸區狹窄,具殼縫的一面中央區小,多少呈卵形,殼縫線形,其兩側的橫線紋均在近殼的邊緣中斷,形成一個環繞在近殼緣四周的環狀平滑區,由明顯點紋組成的橫線紋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在10μm內15~20條,不具殼縫的一面假殼縫狹,明顯點紋組成的橫線紋在10μm內18~22條。細胞長11~70μm,寬7~40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多為中性到堿性水體中,常著生在沉水植物及其他基質上,分布廣泛。 短小曲殼藻,硅藻門,羽紋綱,單殼縫目,曲殼藻科,曲殼藻屬。殼面寬線形或線形橢圓形,中部橢圓形到近長方形,兩端延長呈喙狀,末端鈍圓;具假殼縫的殼面,假殼縫線形或線形批針形,無中央區,橫線紋較粗、略呈放射狀斜向中間,末端略呈放射狀或平行,在10μm內20~24條,具殼縫的殼面,中軸區狹窄,中央區橫矩形,殼縫線形,橫線紋略呈放射狀斜向中央區,末端略呈放射狀或平行,在10μm內24~26條。細胞長7~10μm,寬4~6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多常著生在沉水植物絲狀藻類及其他基質上,分布廣泛。 線形菱形藻,硅藻門,羽紋綱,管殼縫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屬。殼面線形,兩側平行,具龍骨突起的一側邊緣中部縊入,兩端逐漸狹窄,末端凸出呈頭狀;龍骨點在10μm內8~14個,橫線紋在10μm內28~32條。細胞長45~180μm,寬5~6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 谷皮菱形藻,硅藻門,羽紋綱,管殼縫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屬。殼面線形、線形批針形,兩側邊緣近平行,兩端逐漸狹窄,末端楔形;;龍骨點在10μm內10~15個,橫線紋細,在10μm內30~40條。細胞長20~65μm,寬2.5~5.5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溫泉、沼澤中,分布廣泛。 橢圓波緣藻,硅藻門,羽紋綱,管殼縫目,雙菱藻科,波緣藻屬。殼面廣橢圓形,末端寬平圓形;龍骨點在10μm內7~8個,肋紋短,在10μm內2.5~5條,橫線紋在10μm內15~20條。細胞長30~220μm,寬15~90μm。生長在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溫泉、沼澤中,潮濕的巖壁上,分布廣泛。草鞋形波緣藻,硅藻門,羽紋綱,管殼縫目,雙菱藻科,波緣藻屬。殼面寬線形、寬批針形,兩側中部縊縮,兩端楔形,末端鈍圓;龍骨點在去10μm內7~9個,肋紋短,在10μm內6~9條,橫線紋在10μm內15~20條。細胞長30~300μm,寬10~40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潮濕的巖壁上,分布廣泛。端毛雙菱藻,硅藻門,羽紋綱,管殼縫目,雙菱藻科,雙菱藻屬。細胞兩端異形、不等寬;殼面卵形,上端的末端鈍圓形,下端的末端近圓形,上下兩端的中間具1個基部膨大的棘狀突起,上端的大于下端,下端有時消失,棘狀突起頂端具1斷刺;龍骨發達、寬,翼狀突起明顯,橫肋紋略呈放射狀斜向中部,在10μm內1.5~2條;帶面廣楔形。細胞長120~350μm,寬58~125μm。生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粗壯雙菱藻,硅藻門,羽紋綱,管殼縫目,雙菱藻科,雙菱藻屬。細胞兩端異形;殼面卵形到橢圓形,上端的末端鈍圓,下端的末端尖圓;龍骨發達,冀狀突起清楚,冀發達,橫肋紋呈放射狀斜向中部,在10μm內0.6~1.5條;帶面呈楔形。細胞長150~400μm,寬50~150μm。長在稻田、水坑、池塘、湖泊、水庫、河流、溪流、沼澤中,分布廣泛。綠藻門球衣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衣藻科,衣藻屬。細胞小,多數近球形,少數橢圓形,常具無色透明的膠被。細胞前端中央不具乳頭狀突起,具2條等長的,稍長于體長的鞭毛,基部具1個伸縮泡。色素體杯狀,基部很厚,基部具1個大的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前端近1/3處,不很明顯。細胞核位于細胞的中央。細胞直徑5~10μm。常見于湖泊、池塘。 萊哈衣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衣藻科,衣藻屬。具1個大形色素體,多數杯狀,少數片狀,“H”形或星芒狀等,常具1個蛋白核,少數具2個、多個或無。眼點位于細胞的一側,橘紅色。細胞核一般位于細胞的中央偏前端。色素體周生、片狀,色素體杯狀,蛋白核1個,位于細胞基部,細胞前端不具乳頭狀突起,細胞較大,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細胞球形到短橢圓形,眼點半球形。細胞直徑10~20μm。華美綠梭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衣藻科,綠梭藻屬。細胞長紡錘形,前端具狹長的喙狀突起,頂端鈍圓,后端尖窄、無色;前端具2條等長的、約等于體長一半的鞭毛,基部具2個長形的伸縮泡。色素體大,片狀,位于細胞的側面,無蛋白核,眼點長形,位于細胞前端約1/3處。細胞核位于細胞中央。細胞長30~55μm,寬6~10μm。分布于池塘。 長綠梭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衣藻科,綠梭藻屬。單細胞,自由游動,細胞狹長紡錘形,長為寬的9~15倍,細胞前端狹長喙狀,后端鈍尖,透明。頂端具2條等長的、約等于體長一半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片狀,位于細胞的一側,近前端和近后端個具一個蛋白核。眼點小,位于細胞近前端。細胞核位于2個蛋白核之間,細胞的中央。細胞長20~45μm。常生長在有機質豐富的淺小水體中。多線四鞭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衣藻科,四鞭藻屬。單細胞,自由游動,細胞廣卵形至球形。細胞前端中央具1個小的、明顯的乳頭狀突起,具4條約等于體長或為體長1.75倍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杯狀,基部明顯地增厚,達到細胞的中部,基部具1個大的、近球形的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前端近1/4/處。細胞核位于細胞近中央偏前端。細胞寬10~14μm,長9~16μm。各種小水體均常見。異形水綿,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雙星藻科,水綿屬。營養細胞長30~135μm,寬28~42μm;橫壁平直;色素體1條,旋轉1-9轉;梯形接合和側面接合;接合管由雌雄配子囊構成,接合孢子囊膨大,多數僅向接合管一側顯著膨大,寬達40~55μm,不育細胞有時膨大,寬達43μm,;接合孢子橢圓形,長40~80μm,寬33~40μm;孢壁三層,中孢壁平滑,成熟后黃褐色。生長在水坑、水坑、池塘、稻田、水庫、湖泊等靜水水體中。國內外分布廣泛。球粒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殼衣藻科,球粒藻屬。囊殼略扁,側面觀橢圓形,寬橢圓形,寬卵形到心形,頂平直或略凹基部鈍圓,殼面平滑或具窩孔紋,黃色到褐色,橫斷面為橢圓形。原生質體小于囊殼,前端狹窄,前端貼近,后端遠離,其余的空隙充滿膠狀物質。原生質卵形,前端中央具乳頭狀突起,兩條等長的、約等于體長的鞭毛從囊殼的1個開孔伸出,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大,杯狀,基部明顯地增厚,基部具1個圓形的蛋白核,眼點位于原生質體前端約1/3/處。細胞長17~25μm,寬17~19μm;原生質體長14~14.5μm,寬8~10μm。常見于湖泊、水庫。透鏡殼衣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殼衣藻科,殼衣藻屬。細胞縱扁,囊殼正面觀近圓形,側面觀雙凸透鏡形;囊殼由2個對稱的半片組成,半片接合處,具1條縱向的縫線;囊殼常呈褐色,表面粗糙,具大小不等的顆粒;原生質體卵形,2條等長的、略長于體長的鞭毛從囊殼前端的一個開孔伸出,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杯狀,基部加厚處具1個近圓形的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近前端約1/4處細胞核位于細胞近中央偏前端。細胞寬18~20μm,長20μm,厚11μm;原生質體寬14μm,長17μm,厚9μm。常見于富營養型水體和小水體中。 尖角翼膜藻奇形變種,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殼衣藻科,翼膜藻屬。細胞縱扁;囊殼正面觀方形或長方形,具4個角;囊殼的2個半片的前緣向上延伸形成一個顯著的凹陷,囊殼正面觀的側緣呈不規則波紋或齒狀;側面觀近紡錘形,側緣具3個波紋,波頂尖,細胞前端截形,后端具1尖尾;垂直面觀為扁六角形,兩側各具1個線形凸起。原生質體正面觀為圓形,側面觀及垂直觀為橢圓形,與囊殼分離。色素體杯狀,具5~9個蛋白核。細胞寬25~28μm,長29~33μm。常見于公園小水坑。纖細桑椹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椎椹藻科,椎椹藻屬。群體無膠被,常由16個細胞組成,每4個細胞排成一層,層與層之間細胞交錯排成桑椹狀。細胞倒卵形,后端明顯狹窄,末端鈍。前端中央具4條等長的、約為體長1.5倍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大,杯狀,幾乎充滿整個原生質體,無蛋白核。眼點略長,位于細胞后部。細胞核位于細胞后部。群體長達50μm,細胞寬8~15μm,長10~26μm。常見于肥水缸、池塘中。 美麗盤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團藻科,盤藻屬。群體絕大多數由16個細胞組成,少數由4個、8個或32個細胞組成,排列在1個平面上,呈方形,板狀;具16個細胞的群體,排成2層,外層12個細胞,其縱軸與群體平面平行,內層4個細胞,其縱軸與群體平面垂直,群體內各細胞的個體膠被厚,明顯,彼此以狹長的突起相連,群體中央具1個大的空腔。細胞豆形,基部較寬圓到幾乎平直,前端具2條等長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大,杯狀,近基部具1個大的、圓形的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近前端。群體直徑35~38μm;細胞寬4.5~10μm,長6~15μm。常見于靜止小水體中。實球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團藻科,實球藻屬。群體球形或橢圓形,由4個、8個、16個、32個細胞組成。群體膠被邊緣狹;群體細胞互相緊貼在群體中心,常無空隙,僅在群體中心有小的空間。細胞倒卵形或楔形,前端鈍圓,向群體外側,后端漸狹。前端中央具2條等長的、約為體長1倍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杯狀,在基部具1個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的近前端一側。群體直徑為20~60μm;細胞直徑為7~17μm。廣泛分布于各種小水體。空球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團藻科,空球藻屬。群體具膠被,橢圓形或球形,由16個、32個、64個(常為32)細胞組成。群體細胞彼此分離,排列在群體膠被周邊,群體膠被表面平滑。細胞球形,壁薄,前端向群體外側,中央具2條等長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大,杯狀,有時充滿整個細胞,具數個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近前端一側。群體直徑50~200μm;細胞直徑10~24μm。廣泛分布于各水體中。雜球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團藻科,雜球藻屬。群體具膠被,球形,由64~128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彼此分離,排列在群體膠被周邊。群體一端約一半的細胞較小,為營養細胞,另一端的細胞比較大,為生殖細胞。細胞球形,前端中央具2條等長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杯狀,基部具1個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的近前端的一側。群體直徑250~450μm;營養細胞直徑4~15μm,生殖細胞直徑為12.5~27μm。常見于肥沃小水體中,春秋兩季較多。 非洲團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團藻科,團藻屬。群體具膠被,卵形,由3000~8000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彼此分離,排列在群體膠被周邊。雄性群體通常為橢圓形;成熟群體細胞間無細胞質連絲。細胞卵形,前端中央具2條等長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杯狀,基部具1個或數個小的蛋白核。眼點位于細胞近前端的一側。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雌性群體一般具20~400個卵細胞,合子壁平滑。群體直徑為120~560μm;細胞直徑為4~9μm。常見于湖泊、池塘中,春節常大量繁殖。美麗團藻,綠藻門,綠藻綱,團藻目,團藻科,團藻屬。群體球形或橢圓形,由500~4000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彼此分離,排列在群體膠被周邊。細胞彼此由極細的細胞質連絲連接,細胞膠被彼此融合。細胞卵形到橢圓形前端中央具2條等長的鞭毛,基部具2個伸縮泡。色素體盤狀,具1個蛋白核。眼點位于近細胞前端的一側。群體多為雌雄異株,少數為雌雄同株,成熟群體具9~21個卵細胞,合子壁平滑。群體直徑為150~800μm;細胞直徑為4~9μm。常見于小水洼,池塘等肥沃小水體,春節常大量繁殖。 四孢藻,綠藻門,綠藻綱,四孢藻目,四孢藻科,四胞藻屬。植物體為大型或微型的無定形或定型群體,呈球形、圓柱形,群體細胞通常2個或4個為一組,群體細胞球形到橢圓形,個體膠被不明顯,具2條或4條、也有到6條長的偽纖毛,全部包被在群體膠被內或其先端伸出膠被之外,色素體周生、杯狀,有時分散,具1個蛋白核。群體寬度100~300μm,細胞直徑4~17μm。生長在靜止的或流動的淺水體中,多出現在早春低溫時期。梨囊藻,綠藻門,綠藻綱,四孢藻目,四孢藻科,梨囊藻屬。植物體為微型群體,梨形、倒卵形或棒形,具柄,著生;群體常由50個以下的細胞組成,有時多可達數百個,常2個、4個或8個為一組,在膠被四周不規則排列;細胞球形,2條長的偽鞭毛伸出群體膠被外,色素體周生、杯狀,1個。細胞直徑6~12.5μm。多生長在帶酸性的小型淺水水體中。綠星球藻,綠藻門,綠藻綱,四孢藻目,四集藻科,綠星球藻屬。群體球形,常由4~8個或16個細胞組成,群體膠被寬、分層或不分層,浮游;細胞球形或近球形,色素體軸生、星狀,位于細胞的中央,并放射狀射出達細胞周邊。群體直徑50~125μm,細胞直徑7~43μm。多生長在肥沃的水體中,為湖泊、池塘中浮游的種類。綠球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綠球藻科,綠球藻屬。細胞球形或近球形,有時聚集成薄膜狀,細胞大小變化很大,幼時細胞壁很薄,老的細胞常不規則地增厚,并明顯分層,色素體在幼細胞時為周生、杯狀,具1個蛋白核。無性生殖產生動孢子,細胞直徑5~50μm。多生長在潮濕土壤上,少數種類生長在水中。微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綠球藻科,微芒藻屬。群體常由4個、8個、16個或32個細胞組成,有時可多達128個細胞,多數每4個成為一組,排成四方形或角錐形,有時每8個細胞為一組,排成球形,無膠被;細胞球形,細胞外側具2~5條長粗刺,罕為1條,色素體杯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直徑3~7μm,刺長20~35μm,刺的基部寬約1cm。常見于肥沃的小型水體和淺水湖泊中,分布廣泛。博恩微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綠球藻科,微芒藻屬。群體三角錐形,常形成復合群體,由16個、32個、64個、128個或256個細胞的倍數互相緊密貼靠排列形成;群體細胞球形,細胞外側具1~3條很長的刺,色素體杯狀,1個無蛋白核。細胞直徑3~9μm,刺長30~90μm。生長在湖泊、池塘中的真性浮游種類。粗刺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綠球藻科,粗刺藻屬。單細胞,細胞球形,細胞壁具6~24根長刺向四周伸出,刺下部粗大部分通常占全刺長度的1/4~1/3;色素體杯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直徑8~18μm,刺長23~26μm,刺下部粗大部分長9~11μm。無性生殖產生動孢子或似親孢子。生長在淺水池塘和湖泊、水庫的淺水區域。多在秋季出現,數量較少。疏刺多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綠球藻科,多芒藻屬。單細胞,細胞球形,具稀疏纖細的短刺;色素體杯狀,1個,充滿整個細胞,具1個明顯的蛋白核。細胞直徑7~19μm;刺長8~18μm。無性生殖產生動孢子或似親孢子,動孢子具4條鞭毛;有性生殖為卵式生殖。生長在各種富營養的小水體中,分布廣泛。擬菱形弓形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樁藻科,弓形藻屬。單細胞,長紡錘形,兩端逐漸尖細,并延伸成細長的刺,兩刺末端常向相反方向微彎曲;色素體片狀,1個,具或無蛋白核。細胞長(包括刺)100~130μm,寬3.5~13μm,刺長20~35μm。無性生殖由細胞橫向分裂產生動孢子。湖泊、池塘中的真性浮游種類。硬弓形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樁藻科,弓形藻屬。單細胞,弓形或新月形,兩端漸尖并向一側彎曲延伸成刺,刺的長度不超過細胞長度的一半;色素體片狀,1個,具1~4個蛋白核。細胞長(包括刺)50~140μm,寬6~9μm,刺長20~30μm。湖泊、池塘中常見浮游種類。橢圓小球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屬。單細胞,橢圓形,兩端鈍圓,有時略不對稱;細胞壁薄,色素體片狀,1個,占細胞的大部分,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7~12μm,寬4.5~8μm。無性生殖產生4個、8個、16個親孢子。生長在小型淡水水體及湖泊的淺水港灣中。國內外分布廣泛。蛋白核小球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屬。單細胞,球形,細胞壁薄;色素體杯狀,1個,幾乎充滿整個細胞,具1個很明顯的蛋白核。細胞直徑3~5μm,生殖個體有時直徑可達23μm。無性生殖產生似親孢子。多生長在較肥沃的小水體中。小球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屬。單細胞或有時數個細胞聚集在一起;細胞球形,細胞壁薄,色素體杯狀,1個,占細胞的一半或稍多,具1個蛋白核,有時不明顯。細胞直徑5~10μm。無性生殖產生2個、4個、8個似親孢子。生長在池塘、湖泊的淺水港灣中。國內外廣泛分布。 長刺頂棘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頂棘藻屬。單細胞,卵形到橢圓形,兩端鈍圓;細胞兩端各具4~10條纖細長刺,色素體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6~13μm,寬5~8μm,刺長35~55μm。生長在較肥沃的小水體中。國內外廣泛分布。十字頂棘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頂棘藻屬。單細胞,橢圓形,兩端廣圓,常微尖,細胞兩端及兩側中間各具1條刺,排列在1個平面上,呈十字形,刺直或略彎,基部增厚或結節;色素體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7~14μm,寬2.5~8.5μm,刺長8~27μm。無性生殖產生2個或4個似親孢子。生長在較肥沃的小水體中,普生種類。 二叉四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四角藻屬。單細胞,扁平,正面觀四邊約等長的四角形,緣邊凹入,具4個角,角延長成較長的角狀突起,頂端具2條叉狀的粗短刺,側面觀紡錘形,細胞(不含刺)寬45.5~60μm,刺狀突起長10~13μm。生長在池塘、湖泊或水庫中。國內外普遍分布。具尾四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四角藻屬。單細胞,扁平,正面觀為五邊形,緣邊凹入,其中一邊中央具深缺刻,角鈍圓,其頂端具1條較細的刺,自角頂水平向伸出。細胞寬6~22μm,刺長1~4μm。生長在池塘、湖泊或水庫中。國內外普遍分布。微小四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四角藻屬。單細胞,扁平,正面觀四方形,側緣凹入,有時一對緣邊比另一對的更內凹,角圓形,角頂罕具一小突起,側面觀橢圓形,細胞壁平滑或具顆粒,色素體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寬6~20μm,厚3~7μm。無性生殖產生4個、8個或16個似親孢子。生長在池塘、湖泊或水庫中。國內外普遍分布。三葉四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四角藻屬。單細胞,扁平,三角形,側緣凹入,角寬,末端鈍圓,細胞壁平滑。細胞寬12~25μm,厚5~9μm。生長在池塘、湖泊中。國內外普遍分布。擬新月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擬新月藻屬。單細胞,狹長,針形,兩端近乎平行,兩端略尖、略彎,色素體周生、帶狀,1個,具多個蛋白核,排成一列。細胞長190~530μm,寬2.5~7.5μm。生長在池塘、湖泊中。國內外普遍分布。銳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大,狹長紡錘形,長為寬的7~16倍,背緣略彎曲,呈50°~100°的弓形弧度,腹緣近平直或略凸,其后向頂部逐漸狹窄和呈圓錐形,頂端狹和截圓形,常略增厚。細胞壁平滑,無色,較成熟的細胞呈淡黃褐色,并具很難可見的線紋,10μm中約10條,具中間環帶;色素體具5~12個脊狀,中軸具一縱裂5~29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含數個運動顆粒。細胞長260~682μm,寬32~85μm,頂部寬4~13μm。生境:生長在貧營養導論有有機質污染的水體中,pH幅度在6~9之間,水溫幅度在10~30℃之間。國內外普遍存在。月牙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小,長為寬的6~10倍,明顯的彎曲,背緣呈95°~170°的弓形弧度,腹緣通常明顯的凹入,從中部逐漸向兩端變狹,頂部鈍圓;細胞壁黃褐色,在10μm中具6~11條線紋,具中間環帶;色素體具2~5條縱脊和中軸具一列3~7個蛋白核,末端液泡通常具一個運動顆粒。細胞長75~134μm,寬9~13μm,頂部寬2~4.5μm。接合孢子球形,壁平滑。國內外普遍分布。厚頂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中等大小,新月形,長為寬的8~14倍,較明顯的彎曲,背緣呈102°~155°的弓形弧度,腹緣中部不膨大或略膨大,緩慢地逐漸向兩端變狹,頂端鈍圓,其背緣斜截和內壁增厚;細胞壁平滑、無色或淡褐色;色素體具6條縱脊和中軸具一列3~8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具1~20個運動顆粒。細胞長108~332μm,寬12~29μm,頂部寬3~7μm。接合孢子球形,壁薄、平滑。生長在pH幅度在5~7.5的、變化較大的生境中,包括亞氣生生境。國內外普遍分布。雙胞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大形,長為寬的9~14倍,略彎曲,背緣呈15°~32°的弓形弧度,細胞中部兩側近平行,腹緣中部近直或略凹入,其后略向兩端變狹,頂部寬和平截,有時略反曲,其壁增厚,頂角圓;細胞壁淡紅褐色或黃褐色,在頂部區域為暗黑色,平滑或具精致不規則的線紋,10μm中具10條,線紋間具不明顯的點紋,在頂部無線紋地區點紋較明顯,具中間環帶;色素體具6或8條縱脊和中軸具一列8~15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具多個運動顆粒。細胞長288~672μm,寬17~57μm,頂部寬8~25μm。國內外普遍分布。埃倫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大,長為寬的4~7倍,粗壯,中等程度彎曲,背緣呈110°~120°的弓形弧度,細胞中部兩側近平行,腹緣略凹入,中部膨大,逐漸向兩端變狹,頂部鈍圓形;細胞壁平滑、無色;色素體具8~10條縱脊和具許多不規則散生的蛋白核,末端液泡具多個運動顆粒。細胞長207~558μm,寬40~112μm,頂部7~16μm。國內外廣泛分布。纖細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小,細長,線形,長為寬的18~70倍,細胞長度一半以上的兩側緣近平行,其后逐漸向兩端狹窄和背緣以25°~35°弓形弧度向腹緣彎曲,頂端鈍圓;細胞壁平滑、無色到淡黃色,具中間環帶,有時不明顯;色素體中軸具一縱列4~7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具一個到數個運動顆粒。細胞長211~784μm,寬6.5~18μm,頂部2~4μm。在水蘚沼澤和永久性沼澤中常常大量存在。除南極外的世界所有陸地均有分布。中型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中等大小,新月形,長為寬的6~15倍,中等程度的彎曲,背緣呈36°~45°弓形弧度,腹緣中部不膨大,有時平直或凹入,逐漸向兩端變狹,頂部平直圓形,角圓;細胞壁灰黃色或淡黃褐色,10μm中具3~11條線紋,具中間環帶;色素體具6條縱脊,中軸具一縱列5~8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具一個大的或數個小的運動顆粒。細胞長234~465μm,寬16~32μm,頂部9~14μm。絕大多數生長在苔蘚沼澤或其他的軟水水體中,有的生長在苔蘚中和潮濕的巖石上。國內外普遍分布。庫津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中等大小,長為寬的20~28倍;長、縱直,中部紡錘形到披針形,兩側近同等膨大,突然向頂部變狹并延長形成無色的長突起,頂部略向腹緣彎曲,頂端圓形,常略膨大和內壁增厚;細胞壁無色或黃褐色,在10μm中具8~11條縱線紋;色素體中軸具一列5~8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大,位于無色長突起的基部,內含2~10個運動顆粒。細胞長143~564μm,寬11~24μm,頂部2.5~4μm。接合孢子近長方形,側緣直或凹入,角平截或截圓形,長34.5~49.5μm,寬25~32μm。國內外普遍分布。萊布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中等大小,長為寬的4~8倍,明顯的彎曲,背緣呈130°~190°弓形弧度,腹緣明顯是凹入,中部略膨大,逐漸向頂部變狹,頂部尖圓;細胞壁平滑、無色,較稀少為金黃色或淡黃褐色;色素體約具6條縱脊,中軸具一列2~11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大,具數個運動顆粒。細胞長90~280μm,寬13~40μm,頂部2.5~4μm。此種分布在我國很廣,一般生長在pH幅度為6.7~7.4的富營養水體中;常生長在熱帶稻田中。國內外廣泛分布。線痕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大,狹長,長為寬的15~37倍,背緣呈25°~56°弓形弧度,細胞中部直,其后逐漸向頂部變狹,并向腹部中等程度彎曲,頂部寬,頂端截圓;細胞壁黃褐色或淡紅褐色,具10~38條明顯的縱線紋,在10μm中具6~10條,有時在線紋間具點紋;色素體約具5~9條縱脊,中軸具一列8~24個蛋白核,末端具數個運動顆粒。細胞長225~987μm,寬15~45μm,頂部6~10μm。接合孢子近球形、卵形或卵形到橢圓形,雙生,兩個貼靠的一側平直,壁厚,平滑。長57μm,寬57~62μm。一般生長在軟水水體中,pH幅度在6~7.4之間,個別有達pH9的報道。國內外普遍分布。項圈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中等大小,粗壯,長為寬的5~8倍,中等程度彎曲,背緣呈50°~130°弓形弧度,腹緣中部略膨大,其后均勻地向頂部逐漸變狹,頂端鈍圓;細胞壁平滑、無色;色素體約具6條縱脊,中軸具一列6~7個蛋白核,末端具許多運動顆粒。細胞長165~415μm,寬25~59μm,頂部5~9μm。全世界所有陸地均有分布的普通種類。微小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小,新月形,長為寬的6.5~15倍,明顯的彎曲,背緣呈110°~170°弓形弧度,腹緣中部凹入或直,向頂部逐漸變狹,頂端尖圓;細胞壁平滑,無色或少數呈淡黃褐色;色素體約具5~6條縱脊,中軸具一列2~6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具數個運動顆粒,細胞長85~210μm,寬9~20μm,頂部1~3μm。接合孢子近球形或橢圓形,孢壁平滑。世界廣泛分布。膨脹新月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中帶鼓藻科,新月藻屬。細胞較小,強壯,長為寬的6~9倍,略彎曲呈25°~72°弓形弧度,背緣中部略凸出,腹緣中部寬膨大,其后逐漸向兩端稍微凹入并向頂端逐漸變狹,頂端截圓形;細胞壁平滑,無色;色素體具4~6條縱脊,中軸具一列1~5個蛋白核,末端液泡具一個運動顆粒,細胞長59~200μm,寬8~24μm,頂部2~6μm。國內外普遍分布。針形纖維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纖維藻屬。單細胞,針形,直或僅一端微彎或兩端微彎,從中部到兩端逐漸尖細,末端尖銳;色素體充滿整個細胞。細胞長40~80μm,有時能達到210μm,細胞寬2.5~3.5μm。多生長于池塘及淺水湖泊中。國內外普遍分布。 鐮形纖維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纖維藻屬。單細胞,或多由4個、8個16個或更多個細胞聚集成群,常在細胞中部略凸出處互相貼靠,并以其長軸互相平行成為束狀;細胞長紡錘形,有時略彎曲呈弓形或鐮形,自中部向兩端逐漸尖細,色素體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20~80μm,寬1.5~4μm。此屬中極常見的種類,生長于水坑、池塘、湖泊、水庫中的浮游種類,有時大量生長。國內外廣泛分布。 螺旋纖維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纖維藻屬。單細胞,常由4個、8個或更多個細胞在中部彼此互相卷繞成束,兩端均游離;細胞狹長紡錘形,近S形彎曲,兩端漸尖,末端尖銳。細胞長20~63μm,寬1~3.5μm。常生長與肥沃小水體中。國內外普遍分布。月牙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月牙藻屬。植物體由4個、8個、16個或更多個細胞聚集成群,以細胞背部凸出一側相靠排列;細胞新月形或鐮形,兩端同向彎曲,自中部向兩端逐漸尖細,較寬短,色素體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20~38μm,寬5~8μm,兩端直線距離5~25μm。常見于有機質豐富的小水體中。纖細月牙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月牙藻屬。植物體每4個細胞以起背部凸出一側相靠排列,常由8個、16個、32個或64個細胞聚集成群;細胞新月形、鐮形,中部相當長的部分幾乎等寬,較狹長,兩端漸尖而同向彎曲,色素體片狀,1個,位于細胞中部,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15~30μm,寬3~5μm,兩端直線距離8~28μm。池塘、湖泊、沼澤中的浮游種類。國內外廣泛分布。扭曲蹄形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蹄形藻屬。群體多由16個細胞組成,細胞彼此分離,不規則地排列在群體膠被中;細胞圓柱形、弓形或螺旋狀彎曲(不超過1.5轉),兩端鈍圓,色素體1個,充滿整個細胞,不具蛋白核。細胞長7~20μm,寬1~2μm。生長在湖泊、池塘、沼澤、稻田中,較多見于淺水水體中,國內外廣泛分布。肥壯蹄形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蹄形藻屬。群體由4個或8個細胞為一組不規則地排列在球形群體的膠被中,群體細胞多以外緣凸出部分朝向共同的中心;細胞蹄形或近蹄形,,肥壯,兩端略細、鈍圓,兩側中部近于平行,色素體片狀,一個,充滿整個細胞,具1個蛋白核。群體直徑30~80μm,細胞長6~12μm,寬3~8μm。常見于湖泊、池塘中,數量較少。國內外普遍分布。 四刺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四刺藻屬。單細胞,,扁平三角形、四角形或三角錐形,角呈錐形,具從寬的基部向頂端漸尖的長刺,細胞不包括刺寬6~12μm,刺長15~35μm,刺基部寬2.5~7μm。生長于富營養型的湖泊、池塘中。 浮球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浮球藻屬。群體細胞不規則、緊密地排列在群被膠被內;細胞球形,具透明均勻的膠被,成熟后色素體分散為多角形或盤狀,每個色素體具1個蛋白核。細胞直徑10~25μm,膠被厚可達35μm。湖泊、池塘中常見的浮游種類。并聯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并聯藻屬。植物體為群體,由2個、4個、8個或更多個的細胞聚集在一個共同的透明膠被內,群體長軸互相平行排列,浮游;細胞長紡錘形到近月形,直或略彎曲,兩端逐漸尖細,色素體周生、片狀,1個,在細胞中部略凹入,具2個蛋白核。細胞長18~80μm,寬2.5~7μm。無性生殖通常產生4個似親孢子。生長于池塘、淺水湖泊中。波吉卵囊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卵囊藻屬。群體橢圓形,由2個、4個、8個細胞包被在部分膠化膨大的母細胞壁內組成,或為單細胞,浮游;細胞橢圓形或略呈卵形,兩端廣圓,色素體片狀,幼時常為1個,成熟后具2~4個,各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10~30μm,寬9~15μm。生長在有機質豐富的小水體和淺水湖泊中。較常見的普生種類。湖生卵囊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卵囊藻屬。群體常由2個、4個、8個細胞包被在部分膠化膨大的母細胞壁內組成,單細胞的極少,浮游;細胞橢圓形或寬紡錘形,兩端微尖并具短圓錐狀增厚,色素體片狀,1~4個,各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14~32μm,寬8~22μm。生長在池塘、湖泊中,常見,但數量少。國內外廣泛分布。 單生卵囊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卵囊藻屬。群體由2個、4個、8個細胞包被在部分膠化膨大的母細胞壁內組成,或單細胞,浮游;細胞橢圓形、罕為卵形,兩端鈍圓,細胞壁厚,細胞兩端具明顯的短圓錐狀增厚,色素體多角形塊狀、不規則盤狀,多個,常為12~25個,各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7~35μm,寬3~20μm。擴大的母細胞壁長可達58μm,寬40μm。生長于湖泊、池塘、水坑中,常與絲狀藻類混生。國內外廣泛分布。腎形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腎形藻屬。群體具2個、4個或8個細胞;細胞腎形,一側略凹入,另一側略凸出,兩端鈍圓,色素體片狀,1個,隨細胞的成長而分散充滿整個細胞,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6~28μm,寬2~12μm。無性生殖產生似親孢子。常生長于肥沃的湖泊沿岸帶和池塘中。普遍分布。卵形膠囊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膠囊藻屬。群體無定形,由2個、4個、8個細胞組成,常多數群體聚集成不規則形狀的膠塊;群體細胞長圓形或卵形,個體細胞或數個細胞的膠被明顯,但不分層,常因互相擠壓呈多角形,色素體周生、杯狀,常因細胞儲藏許多淀粉顆粒和油滴使色素體的形態模糊不清,蛋白核1個。群體寬可達150μm,細胞長9~14μm,寬6~11μm。細胞分裂進行營養繁殖,多次分裂的子細胞包被在細胞的膠被中。常見于酸性、軟水的池塘、湖泊和沼澤中或附生在基質上,與絲狀藻類共生。球囊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卵囊藻科,球囊藻屬。群體球形,由2個、4個、8個、16個或32個細胞組成的膠群體,膠被無色、透明,或由于鐵的沉淀而呈黃褐色,漂浮;群體細胞球形,色素體周生、杯狀,具1個蛋白核。群體直徑34~500μm,細胞直徑6~22μm。生長在水坑、稻田、池塘、湖泊中。國內外廣泛分布。四粒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網球藻科,四粒藻屬。原始定形群體,常由4個細胞的膠質絲在細胞的頂端或中間互相以十字形排列連接組成,具透明的群體膠被,子群體常包被在母群體的膠被中,成為復合的原始定形群體,浮游;細胞橢圓形,兩端廣圓,細胞壁具不規則的瘤,色素體周生、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6~12μm,寬3~7μm。無性生殖產生4個似親孢子。生長在池塘、湖泊中。水網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水網藻科,水網藻屬。植物體長可達2m3,由圓柱形到寬卵形的細胞彼此以其兩端的細胞壁連接組成囊狀的網,網眼多為五到六邊形,色素體鮮黃綠色,幼時片狀,具1個蛋白核,1個細胞核,長成后色素體為網狀,具多個蛋白核,多個細胞核。細胞長1259μm~1000000μm,寬100~200μm。分布廣,常生長在稻田、湖灣、池塘、溝渠、小水洼等各種靜止水體中,硬水中更為常見。在有機質豐富的魚池中繁殖很快,數量多時,對魚苗造成危害。短棘盤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盤星藻科,盤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8個、16個、32個或64個細胞組成,群體無穿孔;群體細胞五邊形或六邊形,緣邊細胞外壁具2個鈍的角狀突起,以細胞側壁和基部與鄰近細胞連接,細胞壁具顆粒。細胞長15~21μm,寬10~14μm。湖泊、池塘中常見的真性浮游種類。國內外廣泛分布。二角盤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盤星藻科,盤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8個、16個、32個、64個或128個細胞(常為16個、32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具小的透鏡狀的穿孔;群體邊緣細胞四邊形,其外壁擴展成2個圓錐形的鈍頂短突起,群體內細胞或多或少呈四方形,側壁中部略凹入,鄰近細胞間細胞側壁的中部彼此不相連接,細胞壁平滑。細胞長10~21μm,寬8~21μm。湖泊、池塘中常見的浮游種類。國內外廣泛分布。單角盤星藻具孔變種,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盤星藻科,盤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16個、32個或64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間具穿孔;群體緣邊細胞內的細胞三角形,其外壁具1個圓錐形的角狀突起,突起兩側凹入,細胞壁常具顆粒。細胞長27~28μm,寬11~15μm。在湖泊、池塘中常見的真性浮游種類。四角盤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盤星藻科,盤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8個、16個或32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間無穿孔;群體緣邊細胞的外壁具1線形到楔形的深缺刻而分成2個裂片,裂片外側淺或深凹入,群體內層細胞五邊形或六邊形,具一深刻的線形缺刻,細胞壁平滑。細胞長8~16μm,寬8~16μm。彎曲柵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柵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8個、16個細胞組成,常為8個細胞組成的,群體細胞通常略斜向排成上下兩列,有時略有重疊,上下兩列細胞是交互排列;細胞卵形或長圓形,細胞壁平滑。8個細胞的群體高18~40μm,細胞長9~17μm,寬4~9.5μm。生長在各種小水體中。被甲柵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柵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2個、4個、8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直線排成一行,平齊或略交錯;細胞卵形或長橢圓形,群體兩側細胞的上下兩端各具1刺,群體細胞游離面的中央線上各有1條隆起線,此隆起線的中段常常模糊不清或中斷。4個細胞的群體寬16~25μm,細胞長7~16μm,寬6~8μm,刺長7~15μm。生長在各種小水體中。國內外廣泛分布。雙對柵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柵藻屬。 真性定形群體扁平,由2個、4個、8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直線排列成一行,平齊或偶爾也有交錯排列的;細胞卵形或長橢圓形,兩端寬圓,細胞壁平滑。4個細胞的群體寬16~25μm,細胞長7~18μm,寬4~6μm。生長在各種靜止水體中。國內外廣泛分布。二形柵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柵藻屬。真性定形群體扁平,由4個、8個細胞組成的,群體細胞直線并列排成一行或互相交錯排列;中間的細胞紡錘形,上下兩端漸尖,直,兩側細胞絕少垂直,新月形或鐮形,上下兩端漸尖,細胞壁平滑。4個細胞的群體寬11~20μm,細胞長16~23μm,寬3~5μm。生長在各種靜止小水體中,多與其他種類的柵藻混生。國內外廣泛分布。叢球韋斯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韋斯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細胞四方形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各個細胞間以其細胞壁緊密相連,各群體間以殘存的母細胞壁相連成為復合的群體;細胞球形,細胞壁平滑。細胞直徑3~9μm。湖泊中的真性浮游藻種類,特別是軟水湖泊中數量較多。異刺四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四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通常呈十字形排列,群體中央具方形小孔;群體細胞寬三角錐形,細胞外側游離面略凹入,在其兩角處各具1條長的和1條短的向外伸出的直刺,群體的4個細胞的4條長刺和4條短刺相間排列,色素體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3~4μm,寬7~8μm,長刺長12~16μm,短刺長3~8μm。生長在小水體中,浮游,普遍分布。華麗四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四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細胞組成,群體細胞通常呈四方形排列,群體中央具1個小間隙;群體細胞寬三角錐形或卵圓形,外側游離面略凸出、廣圓,其中間具1條向外伸出的直粗刺,色素體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4~5μm,寬4~5μm,刺長7~8μm。生長在小水體中,浮游,廣泛分布。頂錐十字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十字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細胞組成,排成橢圓形或卵形,其中心具方形的空隙;細胞卵形,外壁游離面的兩端各具1錐形凸起。細胞長5~10μm,寬3~7μm。生長在湖泊、池塘、溝渠中,普遍分布。四足十字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十字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細胞組成,排成四方形,子群體常為膠被黏連在1個平面上,形成16個細胞的板狀復合群體;細胞三角形,細胞外壁游離面平直,角尖圓,色素體片狀,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3.5~9μm,寬5~12μm。生長在湖泊、池塘、溝渠中,廣泛分布。集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集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由4個、8個、16個細胞組成,群體中的各個細胞的一端在群體中心彼此連接,以細胞長軸從群體共同的中心向外放射狀輻射處排列;細胞長圓柱狀紡錘形,兩端略狹和截圓形,色素體周生、長片狀,1個,具1個蛋白核。細胞長12~22μm,寬3~6μm。生長在池塘、湖泊中,國內外普遍分布。 小空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空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球形到卵形,由8個、16個、32個、64個細胞組成,相鄰細胞間以細胞基部互相連接,細胞間隙呈三角形和小于細胞直徑;群體細胞球形,有時為卵形,細胞外具一層薄的膠鞘。細胞包括鞘寬10~18μm,不包括鞘寬8~13μm。湖泊、水庫、池塘中的浮游種類。國內外廣泛分布。 網狀空星藻,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柵藻科,空星藻屬。真性定形群體,球形,由8個、16個、32個、64個細胞組成,相鄰細胞間以5~9個細胞壁的長凸起互相連接,細胞間隙大,常為不規則的復合群體;細胞球形,具一層薄的膠鞘,并具6~9條細長的細胞壁凸起。細胞包括鞘直徑5~24μm,不包括鞘直徑4~23μm。湖泊、水庫、池塘中的浮游種類。國內外廣泛分布。環絲藻,綠藻門,綠藻綱,絲藻目,絲藻科,絲藻屬。絲狀體極長,由一列為數目極多的圓柱狀細胞構成,絲狀體早期著生,有時略有膨大,頂端細胞前端寬圓或寬平截而具圓角;細胞寬10~50μm,長為寬的0.3~1.5倍;幼體的細胞壁薄,成熟后增厚。色素體環帶狀,窄或寬,周位,圍繞細胞一圈,具幾個蛋白核。無性生殖,形成大、小兩種類型具4根鞭毛的動孢子,大動孢子長10~15μm,小動孢子長8~11μm。國內外廣泛分布。串珠絲藻,綠藻門,綠藻綱,絲藻目,絲藻科,絲藻屬。絲狀體為鮮綠色或黃綠色,略卷曲,細胞圓筒形,橫壁明顯收縊,呈串珠狀,細胞寬9~15μm,長為寬的1/2~1倍,罕略大于1倍;細胞壁厚,一般為2~5μm,在較寬處具條紋;色素體位于細胞的一側,罕見呈帶狀,具1~2個蛋白核,基細胞縱長,有色素體,胞壁極厚具分層,有形狀不規則的膠質用以固著。國內外廣泛分布的常見種。叢毛微孢藻,綠藻門,綠藻綱,絲藻目,微孢藻科,微孢藻屬。組成絲狀體的細胞通常為圓柱形,橫壁不收縊或略收縊,細胞壁薄,“H”片構造不明顯,色素體灰綠色,網狀,具穿孔或缺刻,細胞窄寬不一,10~16μm,長為寬的0.5~2倍。生于水坑或潮濕土面上。毛枝藻,綠藻門,綠藻綱,膠毛藻目,膠毛藻科,毛枝藻屬。植物體小型,叢生,匍匐部分為假薄壁組織狀的盤,由單層細胞組成。幾乎匍匐部分上的每一個細胞產生一條直立絲體,分枝密集,初級分枝較短,從初級分枝長出許多短的次級分枝。分枝多為互生,罕見對生,常自單側長出,分枝頂端細胞前端鈍尖,少數具毛。主軸細胞腰鼓形,略膨大,橫壁略收縊,寬7~13μm,長為寬的1~2倍(少數2.5~3倍),分枝細胞略小于主軸細胞,匍匐部分細胞有時略長于直立部分細胞。分布于河流中。羽枝藻,綠藻門,綠藻綱,膠毛藻目,膠毛藻科,羽枝藻屬。植物體叢生,高0.4~6cm,從狹長基細胞伸出許多假根以著生。直立主軸分枝豐富,初級分枝多為雙叉型,在主軸或初級分枝上長有許多短的小枝,單生、對生或聚集成叢,常在分枝的末端聚集成簇狀。主軸和初級分枝細胞圓柱形,大多數前端膨大呈頭狀,側壁中部常略凹入,橫壁略收縊。細胞壁厚,有分層或不明顯分層,寬20~40μm,長為寬的0.5~3倍。初級分枝細胞圓柱形,有的前端略膨大呈頭狀,橫壁略收縊,寬7.5~13μm,長為寬的0.5~2倍。小枝頂端細胞圓錐形,前端鈍圓。色素體帶狀,主軸細胞內具多數蛋白核。小枝細胞內具1~4個蛋白核。分布于河流中。粗鞘藻,綠藻門,綠藻綱,鞘藻目,鞘藻科,鞘藻屬。雌雄異株,具大雄。卵孢子囊單生,罕為2個連生,倒卵狀橢圓形,寬60~80μm,長65~112μm,孢孔上位。卵孢子橢圓形至近球形,充滿或不充滿卵孢子囊,孢壁平滑,寬56~76μm,長62~100μm。雄株較雌株略纖細。精子囊2~35個連生,罕為單生,寬25~40μm,長6~20μm。精子2個,縱分裂。頂端細胞先端鈍圓。基細胞延長,不膨大,寬37~45μm,長97~183μm。營養細胞的長多為寬的2~3.5倍,雌株寬35~52μm,長60~283μm,雄株寬30~48μm,長55~205μm。分布于湖中木樁上,小溪石上,附生于水生高等植物上,著生性種類。剛毛藻,綠藻門,綠藻綱,剛毛藻目,剛毛藻科,剛毛藻屬。年或多年生,藻體為多細胞分支或不分支絲狀體。分支為互生、對生型。細胞長筒形,幼體為一個網狀葉綠體,成體為多個顆粒狀,淀粉核多個,細胞核多個。細胞壁厚,具紋層,最外層為幾丁質。頂端生長或間生長,或兼有兩者。可無性生殖或產生游孢子,有性生殖為同配接合,生活史為同型世代交替。主枝寬30~120μm,分枝寬20~70μm;細胞長可達寬的1~20倍。廣布于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高PH水體指標植物。微細轉板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雙星藻科,轉板藻屬。營養細胞長29~153μm,寬6~13μm,蛋白核2~9個,排成一列。梯形接合,配子囊直或略膝狀彎曲。接合孢子與2個細胞相連,接合孢子位于接合管中,球形,有時近球形,直徑14~29μm,孢壁三層,中層平滑,成熟后黃褐色。生長于水坑、池塘、湖泊沿岸帶靜水河灣,溪流巖石上和稻田中,國內外廣泛分布。顯著雙星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雙星藻科,雙星藻屬。藻絲不分枝,色素體星網球狀,軸生于細胞中部;營養細胞寬25-30μm,長26-86μm;梯形接合或側面接合;接合管孢子囊圓柱形或略脹大;接合孢子位于雌配子囊中,球形或近球形,寬27-32μm,長32-38μm;中孢壁平滑,成熟后黃褐色。普遍分布的種類,生長在稻田、水塘中。異形水綿,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雙星藻科,水綿屬。營養細胞長30~135μm,寬28~42μm;橫壁平直;色素體1條,旋繞1~9轉;梯形接合和側面接合;接合管由雌雄配子囊構成,接合孢子囊膨大,多數僅向接合管一側顯著膨大,寬40~55μm,不育細胞有時膨大,寬達43μm;接合孢子橢圓形,長40~80μm,寬33~40μm;孢壁三層,中孢壁平滑,成熟后黃褐色。生長在水坑、水溝、池塘、稻田、水庫、湖泊等靜水水體中。國內外廣泛分布。斑紋鏈膝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雙星藻科,鏈膝屬。營養細胞長75~360μm,寬35~56μm;色素體3~6條,近于直或呈螺旋形,配資囊單生,膝曲,縮短,雌配子囊常較雄配子囊為長,向接合管的一側膨大,可達70μm;接合孢子橢圓形,兩端鈍圓,長68~127μm,寬42~90μm;孢壁三層,中孢壁平滑,成熟后黃褐色。生長在水體的沿岸潮濕土壤上。國內外廣泛分布,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棒性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棒形鼓藻屬。細胞長圓柱形,長為寬的10~25倍,兩端平直,頂部略膨大;細胞壁具稠密的小顆粒,有時稀疏不明顯或明顯呈乳頭狀凸起,色素體2個,軸生、帶狀,從細胞的一端伸展到細胞的中部,每個色素體具具6~9個蛋白核。細胞長82~284μm,寬6~17μm,頂部寬9~18μm。生長在軟水水體中。國內外普遍分布。凹頂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凹頂鼓藻屬。細胞小到中等大小,長約為寬的2倍,縊縫深凹,狹線形,外端略膨大,半細胞正面觀截頂角錐形,頂緣截圓,中間具一深而狹的凹陷,頂角圓,頂葉側緣中間向側葉加寬,側葉中間具淺的波形或無,并逐漸向基部加寬,基部寬,基角圓形,半細胞中部兩側各具1個大的拱形隆起,縊部上端具1個較小的拱形隆起,或在半細胞的基部上端具3個等距離、水平排列的拱形隆起,并與中部兩側的拱形隆起相間排列;半細胞側面觀呈長的截頂角錐形,頂緣圓形,側緣上部略凹入,其下部具2個拱形隆起;垂直面觀橢圓形,兩側呈寬三角形,兩端中間具1個拱形隆起,其內的兩側各具1個拱形隆起,或兩端具3個等距離的拱形隆起,其內的間隔處具2個拱形隆起;細胞壁具垂直排列的點紋。細胞長56~96μm,寬22~47μm,厚22~33μm,縊部寬8~16μm,頂部寬14~20μm。國內外廣泛分布。小齒凹頂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凹頂鼓藻屬。細胞小,長約為寬的1.2~1.25倍,縊縫深凹,狹線形,外端擴大;半細胞正面觀近長方形或近截頂角錐形、或幾乎近梯形,頂部寬長方形,頂緣平直,其中間具一淺凹陷或呈V字形凹陷,頂角具尖顆粒或短刺,側緣上部凹入,基角圓或近直角,具數個顆粒或齒,半細胞中部具數個顆粒組成的拱形隆起,頂角和基角內具數個顆粒或齒;半細胞側面觀卵形,頂端尖,側緣近基部具一個拱形隆起;垂直面觀橢圓形,兩側緣的中間尖,兩端中間具一個拱形隆起。細胞長13~32μm,寬11.5~24μm,厚7.5~14μm,縊部寬3.5~7μm,頂部寬12~16μm。國內外廣泛分布。長圓凹頂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凹頂鼓藻屬。細胞大,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2倍,縊縫深凹,狹線形,外端略膨大;半細胞正面觀具5個分葉,頂葉寬楔形,頂角圓,頂緣平截,中間具一狹而深的凹陷,頂葉與側葉間呈深而狹的凹陷,側葉側緣中間略張開的深凹陷分側葉成2個近方形的小葉,角圓,上部的小葉略小于上部的小葉,小葉緣邊中間略凹入,緣內個具一個拱形隆起,側葉兩小葉間的凹陷內近中央具1個較小的拱形隆起,縊部上端具1個拱形隆起,3個拱形隆起中央常具1個大的圓孔紋;半細胞側面觀長截頂角錐形,頂緣略凸起,近基部具2個拱形隆起;垂直面觀廣橢圓形,兩端中間具1個拱形隆起,其兩側各具1個拱形隆起,其內具2個拱形隆起與兩端的3個拱形隆起相間排列,頂葉長橢圓形;細胞壁具點紋。細胞長130~205μm,寬62~107μm,厚46~65μm,縊部寬17.5~31μm,頂部寬39~56μm。國內外廣泛分布。彎曲凹頂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凹頂鼓藻屬。細胞中等大小,長約為寬的1.5~1.75倍,縊縫深凹,狹線形,外端擴大;半細胞正面觀近截頂角錐形,頂葉明顯,方形到楔形,頂角圓,頂緣平直,中間具1狹的中等深度的凹陷,側葉緣邊中間具一廣開口的凹陷而分成兩個圓形小葉,半細胞縊部上端具一個拱形隆起,半細胞中部兩側各具一個拱形隆起與下部的三個拱形隆起相間排列,每一拱形隆起的中央具一個明顯的小孔;半細胞側面觀截頂角錐形,頂緣截圓形,側緣下部具2個拱形隆起,其間具一淺的凹陷;垂直面觀橢圓形,兩端具3個拱形隆起,其內的間隔處具2個拱形隆起與兩端的3個拱形隆起相間排列;細胞壁具點紋。細胞長55~78μm,寬35~49μm,厚20~30μm,縊部寬8~16μm,頂部寬18~21μm。國內外廣泛分布。瘤狀凹頂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凹頂鼓藻屬。細胞大型,長約為寬的1.2倍,縊縫深凹,狹線形;半細胞的正面觀近梯形,具3個分葉,頂葉長方形,頂緣平直中間有時略凹入,頂角和角內具數個顆粒,頂葉和側葉間具一寬的半圓形的凹陷,側葉緣邊中間略凹入,側角平直圓形,具顆粒,側葉內具略近縱向排列的顆粒,半細胞中間具一個明顯的拱形隆起,呈半圓形,由精致的細線彼此斜向交錯排列呈網狀,細線交接處具顆粒;半細胞側面觀近卵圓形,頂緣圓,頂角具數個顆粒,側緣下部具1個拱形隆起;垂直面觀橢圓形,側緣圓,具顆粒,兩端中間各具一個拱形隆起。細胞長98~150μm,寬75~126μm,厚44~78μm,縊部寬22~48μm,頂部寬50~102μm。國內外一般性分布的種類。小刺凹頂鼓藻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凹頂鼓藻屬。細胞中等大小,長為寬的1.1~1.2倍,縊縫深凹,狹線形,外端略張開。半細胞的正面觀半圓形,具3個分葉,頂葉長方形,頂緣中間略凹入,頂角圓,頂葉和側葉間深凹陷成銳角,側葉中間凹陷分成2個小葉,上部小葉斜向上,下部小葉水平位,小葉緣邊廣圓,頂葉和側葉的2個小葉的緣邊、緣內具尖刺狀顆粒,半細胞縊部上端具大顆粒呈圓形排列(外圈具10~11個,內圈具3~4個)組成的拱形隆起。半細胞側面觀狹卵圓形,頂緣廣圓形,頂緣和內緣具尖刺狀顆粒,側緣下部具1個拱形隆起。垂直面觀狹橢圓形,側緣圓,緣邊和緣內具尖刺狀顆粒,兩端中間具1個拱形隆起。細胞長42~80μm,寬38~73μm,厚22~42μm,縊部寬10~18μm,頂部寬19~27μm。國內外廣泛分布。十字微星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微星鼓藻屬。細胞中等大小,長略大于寬,縊縫深凹,近頂端尖或線形,向外張開銳角;半細胞正面觀頂葉緣寬凹陷,頂角斜向上突起,角頂具2叉的齒頂葉下半部近方形,頂葉和側葉間的凹陷深和向外張開成錐角,側葉兩分葉間的凹陷壁頂葉和側葉間的凹陷較淺,每個分葉中間略張開分成兩個短的小葉,小葉頂端具2叉的齒(有時具3~4個長齒);垂面觀菱形到橢圓形。細胞壁平滑或具點紋。細胞長85~164μm,寬78~153μm,厚13~23μm,縊部寬11~28μm,頂葉寬35~69μm。國內外普遍分布。羽裂微星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微星鼓藻屬。細胞小型,絕大多數長略小于寬,縊縫深凹,頂端尖,向外張開成銳角;半細胞正面觀具三個分葉,頂葉寬楔形,頂緣平直、略凸起或略凹入,頂角具二叉的刺,頂葉和側葉間的凹陷深,呈廣圓形,側葉水平位,半紡錘形,其頂端具二叉的刺;半細胞側面觀狹橢圓形到截頂角錐形,頂部圓;垂直面觀狹紡錘形,兩端尖。細胞長40~80μm,具刺寬37~84μm,無刺寬37~80μm,厚,12~20μm,縊部寬9~20μm,頂葉具刺寬31~59μm,,無刺寬30~57μm。國內外普遍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廣泛分布。短鼓藻,綠藻門,雙星藻綱,雙星藻目,鼓藻科,鼓藻屬。細胞中等大小,近圓形,長約等于寬,縊縫深凹,狹線形,外端膨大;半細胞正面觀半圓形,基角圓;半細胞側面觀半圓形到卵形或近圓形;垂直面觀狹橢圓形,厚寬比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