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偽滿期間內蒙古教育述論
在1894年至1895年的戰爭中,教育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維護殖民統治的重要手段。它被稱為“和平與進步”的方法。日偽時期,內蒙古東部地區屬偽滿,西部大部分地區屬蒙疆,處于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在日偽的教育體系中,教育被分成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特殊教育三個部分,以前的研究多關注學校教育。筆者從教育對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入手,對當時內蒙古東部和西部的社會教育狀況分別進行初步的考察。一、民眾教育館農業青年訓練所偽滿成立后,日偽在社會教育中沿用了原有的民眾學校的形式,但教育的目的發生了變化,內蒙古東部亦是如此。例如,1934年,興安東分省公署發布訓令,要求各旗縣設立民眾學校。訓令稱:“際此帝制創興,王道昌行,力謀強盛之時,使一般人民得受相當知識,以應需要,則應立國民學校外,設立民眾學校,補救成人失學者,亦為必要之圖。”“民眾學校以授予成人失學者簡易之知識、技能,并使確立其國家觀念,俾為社會上之完全國民為目的。”根據訓令附帶的民眾學校簡章介紹,民眾學校附設于一般學校,教師由學校教師兼任;招收15歲以上50歲以下男女失學者,免收學雜費;學習期限6個月,學習內容包括千字課、修身、珠算及習字等,期滿成績合格者發給證書330—331。當時,大部分旗縣均開設了民眾學校,有的附屬于學校,有的則附屬于民眾教育館。1937年7月,繼新學制公布后,偽滿又發布了《社會教育規程》,強調以“建國精神為指導,闡明王道德治之理想,充分認識國家政治,促進日滿親善”,以此作為社會教育的指導方針。1944年,偽滿文教部又公布《社會教育大綱》,大力開展國民教化運動,以達到“滿洲皇民化”的要求369,531。從偽滿的社會教育綱領看出,其性質完全是奴化和殖民化教育。在內蒙古東部,青年特別是蒙古族青年,成為社會教育的主要對象。1942年5月,為了加強對蒙古族青年的教育,協和會青少年團興安北省統監部決定開辦蒙古青年訓練班,地點設在新京(今長春)的農業青年訓練所。該所最初設在海拉爾,是日本蒙古研究學者佐藤富江受海拉爾特務機關長橋本欣五郎之托,在呼倫貝爾地區開展蒙古族青年訓練工作時而設立的。該訓練所后遷到新京,又改名為蒙古實務學院,專門招收蒙古族青年,實施一般的培訓和實務教育(農業、建筑)。之后,這個機關成為協和會的外圍組織,承擔了協和會的青年教育工作。第一期蒙古青年訓練班為期5個月,學員共40人,都是從興安北省蒙旗中選拔的蒙古族青年,其中陳巴爾虎旗8人,索倫旗8人,西新巴爾虎旗12人,東新巴爾虎旗11人。訓練科目有公民科、國民道德科、一般常識、情操教練、日語講習、精神講話。開學之前,學員還要進行為期20天的入所訓練101。這種青年訓練班,進行實務教育只是個幌子,真正目的是為了從思想上加強對青年的親日教育,培養親日分子和特務。在當時的熱河省赤峰縣,該縣協和會下設有青年訓練所,擔負訓練城鄉骨干青年與培訓國兵后備人員的任務,并為勤勞奉仕隊培養干部。據當地的文史資料記載,青年訓練所的負責人稱主事,次為教官。該所每年訓練兩次,每期時間5個月,學員人數30至50人;訓練經費由政府支出,食宿、雜費由協和會負擔,服裝、鞋帽等用品由訓練所提供,訓練期滿后歸學員所有。訓練的內容有軍事訓練和文化課兩種,軍事訓練課有列隊、跑步、臥倒、持槍、刺殺等,并使用真槍進行訓練;文化課包括產業、法制、街村知識、生理衛生等,及“協和會綱領”和“建國精神要義”。受訓期間,學員全部實行軍事化管理1。在這樣的青年訓練所,學員根本學不到多少有用的知識,主要以接受奴化思想教育和軍事訓練為主。民眾教育館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是日偽在內蒙古東部開展社會教育的又一種方式。各地的民眾教育館內部設置簡易圖書館、民眾講習所、日語補習學校、報紙閱覽處等設施,講習所針對社會失學人員,教授日語、算術、技藝等。1936年10月,偽滿召開第一次全國民眾教育館會議。之后,偽滿開始在各省設立省立民眾教育館。迄1939年12月,偽滿的民眾教育館共102所,職員257人,藏書174781冊。在內蒙古東部,興安各省也著手建立省立民眾教育館。據統計,到1939年4月,興安各省共有民眾教育館3個,職員14人,藏書1136冊;民眾講習所5個,職員17人,學員141人;日語講習所3個,職員15人,學員383人138;赤峰民眾教育館內,附設民眾學校1所,1934年12月開辦,有教員6人,學生64人,設兩個班,類似夜校形式,教授的課程有日語、常識、珠算、習字、國語732—733。這些民眾教育館規模較小,設備簡陋,人員配置少。再者兵荒馬亂之際,老百姓根本無心學習。因此,日本侵略者設立民眾教育館的目的,一方面為了裝點門面,另一方面對老百姓進行欺騙宣傳和奴化教育。普及日本語,是日偽奴化與殖民化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學校教育之外,日本侵略者還設立了許多日本語學校、日本語講習所,在社會教育中推行日本語教育。1933年11月,興安東省在布特哈旗小學成立日語講習所,聘請當地的日本憲兵隊翻譯大波多五郎擔任講師,學習期限為6個月162。據統計,到1939年4月,興安各省開設了日語講習所3個,職員15人,學員383人138,而當時偽滿在各地設立的日本語學校,公立和私立共計150多所。這些日本語學校、日本語講習所大多免費,聽課的人有的是自愿的,有的則是被強迫去的。發行報紙、特別是蒙文報紙,不僅是日偽在內蒙古東部開展輿論宣傳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對社會教育的補充。日本人編的《滿洲國史》中這樣描述:“關于社會教育,在中央創辦《青旗報》,興安總省出版《蒙古報》,軍政部有關部門也發行蒙古報紙等,對一般蒙古民眾積極地開展了啟蒙教育。”10041934年,偽滿興安總署調查處創辦了蒙文版《蒙古報》,這是第一份以偽滿政府的名義發行的蒙文報紙。后來,偽滿興安局、蒙民厚生會、蒙民裕生會出資3萬元,在新京設立了青旗社,發行蒙文報紙《青旗》,免費發送給興安各省的學校、旗公署,也贈送給蒙疆政府、華北偽政權、日本、朝鮮等地。1943年,青旗社創辦了《青旗》的姊妹刊《大青旗》。同年,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設立了青旗報社支部。青旗社及其出版的報紙刊物,盡管客觀上有助于蒙文的新聞出版工作,但標榜民族協和,宣傳日滿蒙一心一德,成為日本從思想上奴化蒙古民族的重要宣傳工具。二、“后蒙疆社會教育”的提出抗戰之前,內蒙古西部的教育水平雖然還很落后,但由于政府和地方各界的努力,社會教育有了初步的發展。到1932年,綏遠省設有省立民眾教育館和省立圖書館,各地皆有民眾教育館。綏遠省共有民眾識字處28處,民眾學校12所,婦女補習學校1所,民眾閱報處34處,通俗講演所7所。其中,縣級民眾閱報處有薩拉齊縣、固陽縣、托克托縣、五原縣、臨河縣、豐鎮縣、集寧縣、涼城縣、興和縣等共12處,職員共17人;備有報紙、雜志共98份,每日閱覽人數平均為600余人。當時綏遠省擁有省立圖書館(藏書9121冊)、豐鎮縣圖書館(3842冊)等共15個圖書館,藏書41824冊;其中面向社會教育的有8個,藏書共14634冊719—724。在教育整體不發達的狀況下,社會教育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而且對啟蒙教育、開啟民智和轉變社會風氣起著重要作用。日本占領內蒙古西部后,破壞了原有的社會教育體系,確立了新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制度。按照日本人的概括,具體指導方針如下:“蒙古族:(1)1徹底實行產業、實務教育;(2)2徹底實行體育、衛生、宗教的教育;(3)日本語及日本文化的吸收教育;(4)常識及生活改善的教育。漢族:(1)1親日的教育、日本語教育;(2)2經學的道德教育及產業實務教育。回族:親日教育、日本語教育;商業道德教育。”637—638這一教育方針,決定了親日、反共、民族協和的奴化教育和實業、實務的殖民化教育,成為以后蒙疆教育的主題。該教育方針,不僅針對學校教育、特殊教育,而且對社會教育亦具有指導作用。在蒙疆地區,日偽開展的社會教育,方式包括青年訓練所、男子青年團(軍事訓練、自衛訓練、勤勞奉仕)、各種婦女會、民眾教育館、民眾學校、日本語普及設施等,內容以親日反共和日蒙親善的思想教育、日本語教育、軍事訓練為主。和偽滿一樣,青年是蒙疆社會教育的主要對象。成立滅共青年隊,開設青年訓練所,向青年灌輸反共和民族協和的思想,培養親日分子和特務,成為日本侵略者進行社會教育的慣用方法和形式。1939年2月15日,蒙疆聯合委員會頒布訓令第20號《關于開設青年訓練所之件》,要求各市縣設立青年訓練所。開設的目的是:“鑒于蒙疆地域之特殊性,將純真無垢之青年收容于訓練所,鍛煉其心身,并施以日語教育、公民教育、團體訓練,使認識蒙疆地域應依存日本之所以,以育成防衛鄉里、建設樂土中心勢力之青年指導者為目的。”青年訓練所設華系主任1人,日系副主任1人。學習期限為一個半月,每天6小時;學習科目為日語科、教練科(團體教練、軍事教練)、公民科(國際形勢、日滿華關系)和實業科(農牧工商業知識)四部分。為了引誘青年參加青年訓練所,日偽還制定了獎勵的措施,即對于在訓練所中表現好的人,回到當地后政府機關優先錄用。“青年訓練所卒業者強制使其加入將來結成之市縣旗青年團外,雖不課以特殊之義務,然為當地域之中堅而活動者,應依其成績希望就職于官公吏者,使其有優先于他人,但于訓練所卒業后必須使其歸還鄉里”18—22。1939年11月24日,厚和市(今呼和浩特市)成立了滅共青年隊。1942年5月25日,內政部頒布訓令第61號《市縣青年訓練所暫時規程》,對前者作了修正和補充。關于訓練科目要項標準之“訓育”內容,作出如下規定:“1、本邦肇建理想;2、皇道之真諦與東亞道義之中核;3、建設東亞新秩序之意見;4、民族協和;5、大東亞戰之意見;6、國防國家體制;7、防共與自衛;8、利己主義與全體主義(個人道德與國家道德);9、蒙古青年之道;10、本邦建設美談。”和原來的法令相比,不僅增加了一些新的奴化教育內容,而且提出了蒙古青年應遵循的口號:“1、實行興亞挺身;2、實行保衛鄉里;3、實行滅共徹底;4、實行日蒙一體。”22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后,一直把大東亞圣戰、反蘇反共當作思想戰和輿論宣傳的核心內容,把蒙疆作為“特殊防共地區”。顯然,蒙疆政府開設市縣青年訓練所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貫徹侵略思想,奴化和愚弄各族青年。1938年2月,受日本關東軍派遣,擔任奉天伊斯蘭文化學院院長的張子文到張家口、厚和、包頭等地,打著宣講伊斯蘭教義的幌子,從事宣傳“日回親善”等反動言論,策動回民背叛國家的特務活動。張子文與包頭日本特務機關勾結,在包頭開辦了回民青年訓練班,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特務和親日分子,并且為將來在西北回族地區建立傀儡政權培養骨干分子。這個訓練班的訓練內容有精神講話、日語、汽車駕駛、射擊繪圖、密寫、收發報技術等,由包頭特務機關負責培訓,結業后負責分配工作。該訓練班的學員共17人,只舉辦了1期,時間不滿3個月2。1940年至1942年,由包頭回民支部負責,先后舉辦了5期回民青年學校,校長為馬逸塵,在回民青年中培養親日分子,為包頭回民支部和分會輸送骨干。由于日本的野蠻入侵和破壞,內蒙古西部各地原有的民眾教育館和圖書館都先后關閉,有的被廢棄,有的被日偽接收。在戰亂中,設施、藏書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集寧原來的民眾教育館,前院建筑被改造為平地泉鎮公所,而后院的籃球場竟然被開設成了用于賭博、吸毒的俱樂部。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后,在原來綏遠省立圖書館、省立民眾教育館和綏遠通志館的基礎上,成立了蒙古文化館。此外,厚和、薩拉齊、豐鎮、武川等縣市也都收拾殘余舊藏,恢復了附設有圖書館的民教館,但工作重點主要是對老百姓進行奴化宣傳140。例如,在薩拉齊縣,“事變后新政樹立、派員整理,仍恢復為民眾教育館,并重新組織附設民眾問字處及日語講習所”。1940年11月,該縣民眾教育館恢復了報紙閱覽處,館內閱覽室供讀者閱讀的報紙有《蒙疆新報》、《晉北報》、《民生報》、《庸報》、《泰東日報》各一份;館外采用在縣城主要街道的揭示牌張貼的形式供人閱覽,在中大街張貼《蒙疆新報》兩份,西大街張貼《民生報》兩份,東大街張貼《晉北報》兩份730。這些張貼的報紙均由蒙疆新聞社出版發行,是日本侵略者用于輿論宣傳的重要工具。日本侵略者還利用社會教育的形式,通過開辦日本語學校、講習班、夜校、青年訓練所等場所,推行日本語教育。日本語學校及其他場所,有的是蒙疆地方政府開設,有的是日本人團體開設;學習期限不等,學員年齡也沒有限制,大部分免費。1938年,厚和市有日本語學校3所,其中善鄰協會經營1所,學生200人;日本佛教的教派西本愿寺經營1所,學生50人;其他方面經營1所,學生30人638。在薩拉齊縣,民眾教育館附設有日語講習所。1940年11月,薩拉齊縣開辦日語講習所兩個班:甲期生32人,從1940年3月1日至1941年1月1日;乙期生13人,從1940年10月1日至1941年8月1日。學習期限均為10個月,授課時間為下午6時至8時。日語講習所的學員面向社會招收,全部為男性732。據統計,到1940年底,巴彥塔拉盟有各類日本語學校19所,共25個班,教員41人,學生671人,學習期限為3個月;察哈爾盟有各類日本語學校5所,共6個班,教員6人,學生256人,學習期限6個月319—320。青年訓練所也是推行日本語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前述《關于開設青年訓練所之件》中,蒙疆政府要求各市縣設立青年訓練所,學習科目為日語科、教練科(團體教練、軍事教練)、公民科(國際形勢、日滿華關系)和實業科(農牧工商業知識)四部分。關于日本語教育的目的,文件中這樣表述:“日語科雖教授日語之初步,然完全使其理解日本,以涵養其依存日本之思想。”20可見,日本侵略者推行日本語教育,不僅強制人們學習日語的基礎知識,而且試圖通過學習日語,培養人們的親日思想。1939年4月,蒙古聯盟自治政府設置政治訓練館,對政府的骨干官員進行再教育,主要內容為興亞精神、日語和日本法206。1942年9月至11月,蒙疆政府實施第三次施政躍進運動。此次運動的第三項內容,是實行教育的普及,小學校以一鄉村一校主義為原則,整頓和擴充學校,整頓民眾教育設施,普及日語教育,設立青年集會所,以期初等教育的整備充實841。普及日本語,成為蒙疆政府施政躍進運動的內容之一,從側面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對蒙疆實行殖民統治的性質。由于日偽的強制政策,不僅學生、官員必須學習日本語,連普通老百姓也不能逃脫。《抗戰中的綏遠》中有如下描述:日寇“強迫人民學日語,商店每家必須有一個會日語的伙計或掌柜,老百姓每家或每院必須要有一個會日語的,鄉村至少每村要有一、二人”60。為了生存和應付檢查,許多人不得不到日語講習所或日本語學校,學習一些簡單的日本語知識。據《蒙疆年鑒》記載,到1940年3月,蒙疆的滅共青年隊共有訓練所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班折紙教學課件
- 2025年河南安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我們的動物朋友教學課件
- 2025年醫院急救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童話作文教案課件
- 2025年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考試測試卷及參考答案(共四套)
- 2025年新初三英語人教新版學困生專題復習《選擇題》
- 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水印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挖掘中的應用與數據保護研究報告
- 工業互聯網平臺IPv6技術升級2025年工業能源管理系統部署報告
- 會費收繳管理辦法宣讀
- 弱電桿線下地遷移施工方案
- 湖南省張家界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期末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餐廚垃圾處理加工廠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產房秘密早知道》課件
- 句法 課件-初升高銜接英語課程
- 中國腫瘤藥物治療相關惡心嘔吐防治專家共識(2022年版)解讀
- 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武進區橫山橋高級中學申報四星級高中自評報告
- RB/T 228-2023食品微生物定量檢測的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指南
- 常見輸血不良反應的診斷及處理精講課件
- JG-T 225-2020 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波紋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