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亞洲1/31亞洲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分區內容結構北亞大區中亞大區東亞大區南亞大區東南亞大區西南亞大區亞洲地理環境空間特征亞洲地形亞洲氣候亞洲河流與湖泊、植被、土壤亞洲自然資源2/31第一節亞洲地理環境空間特征第二節亞洲地形第三節亞洲氣候第四節亞洲河流與湖泊第五節亞洲土壤、植被和自然帶第七節亞洲自然地理分區及各區綜合特征第六節亞洲自然資源3/31二、面積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影響亞洲自然地理環境最大原因是面積。因為亞洲面積大,大陸輪廓完整,使亞洲自然地理環境含有巨大空間,對自然地理環境有極大影響。地形含有極大差異性,各種地形錯綜復雜,類型齊全。使亞洲氣候含有多樣性,復雜氣候類型和極端經典氣候要素。除缺中緯度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它氣候類型都具備。復雜地形和氣候結合形成復雜水文、土壤、有機界,自然資源豐富多樣。4/31亞洲與歐洲分界限三、亞洲疆界(第一章)亞洲與非洲分界限亞洲與北美洲分界限亞洲與大洋洲分界限四、亞洲海岸與周圍水體---不考(1)比率:海岸線長度與該陸地面積之比。比率大,波折;比率小,平直。1、海岸波折表示法(2)海岸線波折率
K=L/L周
即陸地實際海岸線長度與陸地等面積圓周長之比。5/312、亞洲太平洋海岸(1)含有經典“雙重”海岸(內陸+島弧)(2)島嶼數量多是亞洲島嶼數量最多地域,也是全球同一緯度對應海陸位置島嶼數量最多。3、亞洲印度洋海岸(1)海岸平直,島嶼少(2)大半島多,小半島少(3)沿岸多深海4、亞洲北冰洋海岸
又平又緩,海岸以非常小弧度伸展到北冰洋,大陸架延伸很長,平均水深均20-40m,從新地島到北美阿拉斯加之間存在著600公里寬大陸架。5、邊緣海、內陸海及海峽邊緣海和內陸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北部灣、泰國灣、孟加拉灣、阿拉伯海、紅海、馬爾馬拉海(1.1萬km2)、黑海、咯拉海、拉普貼夫海海峽:韃靼海峽、朝鮮海峽、臺灣海峽、馬六甲海峽、保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土耳其海峽6/31第二節亞洲地形一、地形基本特征
亞洲平均海拔950米,非洲650米,北美、南美洲為600米,南極洲2350米(基巖高度410米)。亞洲200米以上高度面積占全洲面積3/4,相當于世界第二大洲面積。200米以下占全洲1/4,相當于歐洲面積。世界上海拔超出8000米13座高峰都在亞洲境內。洲內囊括了內外營力所塑造各種地貌類型,在各種地貌類型中,山地和高原占主體,其面積占亞洲總面積3/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面積230萬平方公里,喜馬拉雅山脈長約2500公里,寬約200-35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1、平均海拔最高7/312、地勢起伏極端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與山前凹陷(印度河和恒河平原)相差8000多米。最深斷層湖(貝加爾湖)1620米,與喜馬拉雅山高差10千米。海溝與菲律賓島嶼高差12千米,與喜馬拉雅山高差20千米。3、中高周低,山脈成群帕米爾山結亞美尼亞山結高原山脈外圍土蘭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8/311、強烈大陸性
主要表現為冬冷夏熱、春秋短促,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季節集中,多數地域大陸度均在50%以上。
各氣候要素改變極端性是氣候大陸性一個反應,如亞洲含有世界上少見冷、熱、濕和干燥極端地域。第三節亞洲氣候一、氣候主要特征酷熱:全球最酷熱是非洲撒哈拉沙漠,與它延伸阿拉伯半島也常出現極端高溫。酷熱原因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嚴寒:北半球寒極在西伯利亞高原上,最低統計出現在奧伊米亞康(最低統計為-71℃)。因為北極有北冰洋,溫度較高,所以北極不是北半球最嚴寒地方。9/31亞洲內陸干燥原因:A、面積和大陸輪廓影響。大陸中心距海遠,所以亞洲內陸干燥。干燥:中緯度干燥是亞洲特征,而且干燥面積僅次于非洲。B、地形影響。西部是烏拉爾山,阻擋了西風調整,東面是華夏系北北東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來氣流,南面有高大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北面是開敞,有利于氣流進入。C、受干冷干熱氣團影響。中緯度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夏季干熱。10/31季風:大范圍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現象。其特征是夏季暖熱多雨,冬季涼冷干燥。2、經典季風性
亞洲季風氣候很多,地域存在季風現象,但并不是季風氣候。亞洲有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現有海洋性季風(沿岸地域),又有大陸性季風,這是其它洲所沒有。3、類型復雜性亞洲詳細氣候類型列舉11/31第四節亞洲河流與湖泊一、基本特征1、徑流豐富年徑流總量12850km3,占世界徑流總量33.6%。2、河流輸沙量大世界每年由河流排入海洋泥沙有150億噸,亞洲為60億噸(居第一位)。原因:山地多、落差大,有世界著名黃土高原;降水集中。3、內流區面積廣大
內流區面積1367萬km2,占亞洲面積1/3。4、水系結構呈放射狀
亞洲地形中部高,水系多從中部向四邊流,呈放射狀。12/311、太平洋流域主要特點:河流由西向東注入太平洋;徑流補給以雨水補給占主要地位(主要在7、8月份,占40%以上),河流流量有季節改變;秦嶺-淮河以北地域,冬季結冰,有凌汛現象;大部分河流落差可達幾千米,水力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河流:黑龍江、長江、黃河、湄公河二、四大流域2、印度洋流域主要特點:東部發源于青藏高原南側,受季風影響大,以降水補給為主;西部發源于亞美尼亞高原,流經干旱區,春季水位最高(雪水),夏季水位最低(蒸發多);大部分河流流域面積非常小。主要河流: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13/31主要特點:大部分河流發源于中部山地,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水形成以春夏季冰雪融化為主;冰期長,大部分河流有6-9個月結冰期,凌汛多,北部多為沼澤濕地;河流流量大,面積大。主要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3、北冰洋流域4、內陸流域(滲漏+蒸發成為無尾河)主要特點:徑流起源以冰雪水為主,春夏為主要汛期;大部分河流有頭無尾,注入沙漠;河道不固定,河流可在沙漠中擺蕩,寬度可達幾十公里。主要河流:阿姆河、錫爾河、塔里木河、伊犁河、約旦河。14/31北亞湖群:西伯利亞北部湖泊面積不大,但數量多,成因復雜,成因有冰蝕湖、結構湖。中亞湖群:包含中亞和蒙古高原上湖群,多為海跡湖和結構湖。青藏高原湖群:冰川湖。東亞湖群:大部分為牛軛湖,大澤湖(原為沼澤地),有些為海跡湖。西亞湖群:包含亞美尼亞高原、小亞西亞半島、伊朗高原。類型多為結構湖和火山湖。三、湖泊15/31第五節亞洲土壤、植被一、植被植物種類多:面積廣大,自然帶、氣候帶多樣,各種植物都可存活。森林覆蓋率較小:平均19%,世界平均覆蓋率約為30%。分布有規律。1、特點不考2、分布亞洲擁有世界8個生物地理區中2個(1)泛北極植物區(2)古熱帶區16/31第六節亞洲自然資源一、水資源
亞洲年徑流總量為12.85×1012m3,占世界河川徑流總量33.6%。水力資源蘊藏量為12280×108kw·h,占世界水力資源總量26%,資源豐富(與地形起伏大、落差大相關)。從單位面積全部水量和人均占有水量看,亞洲水資源量并不很豐富。亞洲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700m3,世界平均水平12900m3。亞洲水資源分布大致同降水量分布一致,靠近赤道地域平均每人每年可達10000m3,在熱帶、亞熱帶以及溫帶地域少于5000m3。17/31河流:流域面積在100×104km2以上有7條,長度在1000km以上河流共有30條,其中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黑龍江、勒拿河、葉尼塞河和鄂畢河長度均超出4000km。湖泊:能夠分為北亞、中亞、青藏高原、東亞和西南亞5大湖群。沼澤: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北冰洋沿岸,中國三江平原和若爾蓋高原以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冰川:當代冰川總面積為11×104km2,僅次于南極洲和北極地域,成為世界上第三大冰川集中分布區。18/31三、礦產資源1、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大成礦區域:特提斯褶皺體系兩側、環太平洋西岸褶皺體系、北亞中亞年輕地臺-盆地域、內陸盆地油氣藏分布區。3、鐵礦資源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印度是亞洲鐵礦資源最豐富國家,其儲量分別為250×108t、83×108t和28×108t,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六和第九位。2、煤炭資源亞洲煤炭資源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二分之一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高緯度地帶,以中國北部和俄羅斯東部兩個大型含煤帶為主。4、錫礦資源亞洲錫礦資源儲量約占世界錫礦總儲量60%以上,泰國、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均為世界錫礦資源最豐富國家。19/31北亞:較濕潤(沼澤,大面積針葉林)但缺乏熱量資源。中亞:熱量較多,但水量短缺,風力資源較豐富。東亞:水、熱都較豐富,且水、熱同期,對于發展農業較適宜。南亞、東南亞:雨、熱較豐富,是主要農作物耕作區。西南亞:類似于中亞,水量缺失,但太陽能非常豐富。四、氣候資源20/31亞洲自然地理特征亞洲地理環境空間特征亞洲地形亞洲氣候亞洲河流與湖泊亞洲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意義(海陸位置、四極點、經緯位置、行政區劃)亞洲疆界(亞洲與各大洲分界)面積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亞洲海岸與周圍水體(海岸波折表示法、太平洋海岸、印度洋海岸、北冰洋海岸、邊緣海、內陸海及海峽)地形基本特征(平均海拔最高、地勢起伏極端、中高周低,山脈成群)亞洲大陸演化(古板塊與古地槽、亞洲板塊演化)主要地形區(西北平原低地域、中部山地高原區、南部半島高原區、東部平原丘陵區、沿海島弧山地域)氣候主要特征(強烈大陸性-各氣候要素改變極端性、經典季風性、類型復雜性)基本特征湖泊(成因類型、五大湖群)四大流域(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內陸)亞洲植被與土壤植被(特點、分布)土壤(分布特征、類型)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礦產資源、氣候資源21/31第七節亞洲自然地理分區及各區綜合特征
亞洲空間范圍遼闊、地形結構復雜,形成了亞洲自然地理環境顯著差異性特征。依據亞洲地理環境緯向地帶性和非緯向地帶性特征,可將亞洲劃分為六大自然地理單元,而且依據各大區內部差異,深入劃分為21個自然地理亞區。22/3123/31一、北亞大區1、西西伯利亞平原區
位于烏拉爾山脈和中西伯利亞高原之間,南接哈薩克丘陵,北瀕喀拉海,是亞洲面積最大平原。地形平坦,氣候屬過渡性大陸性氣候,河流屬北冰洋水系,地表徑流遲緩,為經典平原型河流,湖泊沼澤廣布。自北向南依次分布著苔原帶、森林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2、中西伯利亞高原區
是亞洲大陸向北伸展最遠自然區,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屬強烈大陸性寒濕氣候,永凍現象廣布。水系北流,水流湍急,為經典山地河流。與西西伯利亞相比,植被和土壤緯度地帶性不夠經典,在泰加林帶南部缺乏連續森林草原和草原帶,但垂直地帶性比較顯著。3、俄羅斯遠東山地域
瀕太平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和山原面積占全區總面積3/4。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地處環太洋火山地震帶上,故多火山地震。河流和氣候均表現出顯著季風性特征,苔原帶廣布,自然景觀復雜多樣,垂直結構顯著。24/31二、中亞大區
位于亞洲大陸中部,因為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多為山脈圍繞高原、盆地與低地,所以受海洋影響較小,形成經典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和內陸流域及溫帶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景觀。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和雪線以上高山地帶含有高山氣候和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觀。在中亞內部,因為地形類型不一樣和受其影響而造成降水量分布不均。1、哈薩克丘陵和土蘭平原2、帕米爾高原區3、蒙古高原區4、內蒙古-新疆高原區5、青藏高原區25/31
東亞大區位于亞洲大陸中低緯度大陸東緣,東瀕太平洋,西接亞歐大陸,經典季風型氣候。依據陸地輪廓、地表形態以及緯度差異,東亞大區可深入劃分為3個亞區。三、東亞大區1、朝鮮半島區2、日本群島區3、中國東部季風區26/31四、東南亞大區
東南亞大區位于亞洲東南部,包含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是亞洲緯度最低地域,也是亞洲與大洋洲過渡地帶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交匯地帶。東南亞是亞洲生物多樣性資源最豐富地域,地表植被繁茂,是世界上最主要熱帶林區之一。1、中南半島區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2、東南亞島嶼區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菲律賓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新幾內亞島27/311、印度半島區三大地形區德干高原:面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約談會議紀要范文
- 新版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
- 醫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
- 惠州酒店英語培訓課件
- 大學生戀愛(12)方案
- 2025年內蒙古客車從業資格證題庫及答案解析
- 校企協同促進人才供需精準對接的策略及實施路徑
- 2025至2030中國少兒英語學習App行業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
- 2025至2030交換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與投資發展報告
- 2024年11月浙江中國工商銀行寧波市分行鄉村振興專項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生物的分子進化和分子遺傳學
- 北京小型實驗室建設計劃書
-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利用評價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的中期報告
- 鋼結構橋梁的設計與建造:鋼結構橋梁的設計與施工要點與技術
- 中醫四大經典備考刷題庫匯總(800題)
- 外科護理學課程說課課件
- 《抗凝藥物與麻醉》課件
- 事業單位檔案個人自傳范文三篇
- 幼兒園小班體育《小兔子采蘑菇》課件
- 生產現場變化點管理行動指南
- 初三勵志主題班會:初三第一次班會幻燈片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