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和法形成的原因及內涵_第1頁
《傷寒論》和法形成的原因及內涵_第2頁
《傷寒論》和法形成的原因及內涵_第3頁
《傷寒論》和法形成的原因及內涵_第4頁
《傷寒論》和法形成的原因及內涵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傷寒論》和法形成的原因及內涵

小柴胡湯是“傷寒論”的重要方劑,也是臨床應用的常用方劑。目前的《傷寒論》《方劑學》等教材通常將小柴胡湯作為“和法”的代表方來論述。但這些提法與《傷寒論》原文精神有出入,試探討如下。1小柴胡湯本術為多充基礎設施之法“和”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多次出現,如“榮氣和”、“口中和”,“和胃氣”、“和解其外”、“和其榮衛”、“溫藥和之”等。這里的“和”有和諧、正常之意,如“榮氣和”、“口中和”等,也有使之和的意思,如“和胃氣”、“和其榮衛”、“溫藥和之”等,即通過藥物治療使功能恢復和諧、正常,也可理解為是通過各種治療方法,以達到機體康復的目的?!秱摗酚小昂徒馄渫狻钡奈淖钟涊d,見《霍亂病脈證并治》篇原文387條(宋本,以下同):“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本條是霍亂病嘔吐下利停止后“身痛不休”,霍亂吐下后往往處于陽氣陰液嚴重虛損的狀態,此時又有“身痛不休”的表證,自當謹慎治療。故提出“當消息和解其外”,即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采用和解表證的治療方法,選擇“桂枝湯小和之”。方后也沒有“須臾啜熱稀粥一升,助藥力,取微汗”的醫囑,以免過汗更加損傷正氣。正如劉渡舟等《傷寒論校正》所指出的“吐利之余,定無完氣,雖有表證亦不能用麻黃湯峻汗,當與桂枝湯‘小和之’”。這里的“和解其外”,根據文意可理解為用溫和(發汗力量較小)的解表方治療表證,也可理解為“和其外”、“解其外”,如《外臺秘要》本條作“消息和其外”。似乎不能理解為把多種治法合在一起應用的方法,因為桂枝湯在《傷寒論》屬汗法是十分明確的,如原文42條曰:“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故這里的“和解其外”,不能理解為后世所謂的“和法”。眾所周知,《傷寒論》的“可與不可”篇是以治法命名歸類的。將治法基本相同的病證、方劑內容編排在同一篇內,以便“倉卒尋按”。具體有“辨不可發汗病”、“辨可發汗病”、“辨發汗后病”、“辨不可吐”、“辨可吐”、“辨不可下病”、“辨可下病”、“辨汗吐下后病”篇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傷寒論》汗、吐、下三法。而小柴胡湯的主要條文被編排在“辨可發汗病”篇,如《傷寒論·辨可發汗病脈證并治第十六》:“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后,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小柴胡湯主之?!比绻秱摗吩居小昂头ā?且小柴胡湯屬“和法”的話,小柴胡湯是不會安排在“汗法”中的。故王叔和的《脈經·卷七》也將小柴胡湯編排在“病可發汗證”篇。此外,從小柴胡湯的功效分析也可歸入汗法。原文101條指出:“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湯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痹?49條有相同內容記載,說明小柴胡湯具有促使戰汗的功效?!秱摗け婷}法》篇對戰汗有論述:“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虛,是以發戰,以脈浮,故當汗出而解也。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笨梢姶祟惢颊邽楸咎撔傲?可通過戰汗而解。小柴胡湯因具有扶正祛邪功效,故適宜治療此類病證。同時也提示臨床應用小柴胡湯當避免過汗傷正。清代醫家王世雄的《王孟英醫案》中確有用小柴胡湯后大汗的病案記載。由上可知,“和”在《傷寒論》中根據上下文意,主要是指“和諧”、“使之和”、“溫和”等,并沒有提出一種屬單一的、具體治療方法(如汗、吐、下)的“和法”。2小柴胡湯屬于《辨不可主汗法》的范疇《傷寒論》“和法”的形成,是后世醫家在對《傷寒論》及小柴胡湯的闡發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如《金匱玉函經》根據“少陽不可發其汗”的原則,把小柴胡湯的相關條文內容歸入了《辨不可發汗病形證治》篇。孫思邈《千金翼方》認為“其柴胡等諸方皆是吐、下、發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對之法”。指出小柴胡湯類方適用于治療汗、吐、下后不解之病證,故將小柴胡湯等類方歸納為“太陽病用柴胡湯法”,沒有編排在汗法中。宋元醫家對小柴胡湯作了進一步的闡發。2.1小柴胡湯、和表湯“可發汗證”有桂枝湯證、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葛根湯證等?!昂捅碜C”有小青龍湯證、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桂枝二麻黃一湯證、柴胡桂枝湯證、小柴胡湯證等。認為“仲景少陽證唯小柴胡湯,乃和表藥耳”。少陽病“多宜和表,鮮有汗證”。故將小柴胡湯歸入“和表證”,認為屬解表方劑中發汗之力較小的方劑。朱肱《類證活人書》指出:“傷寒表證須看榮衛淺深,故仲景有正發汗湯劑,如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是也。有和解其表,如小青龍湯、桂枝麻黃各半湯、白虎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之類是也。”認為后人不能深究寒熱淺深,藥性緊慢,一概用藥,因茲夭傷。故如遇病輕,當和解之,所謂和其榮衛,以通津液,令其自解??梢娭祀攀菍⑿〔窈鷾鳛榻獗韯┛创?把它歸為解表劑中解表力量較小的方劑,故稱“和解其表”。2.2小柴胡湯和里里解表是“和法”的演變成氏《傷寒明理論》認為“傷寒邪氣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里者,必蕩滌以為利。其于不外不內、半表半里,既非發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小柴胡為和解表里之劑也”,“表邪未已,迤邐內傳,既未作實,宜當兩解……”成氏還進一步論述了小柴胡湯的方義,認為“柴胡為君,黃芩為臣,以成徹熱發表之劑”,“人參、甘草為佐,以扶正氣而復之……半夏為佐,以順逆氣而散邪”,“是以三味(人參、甘草、半夏)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大棗為使,輔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兩解之劑當矣”。成氏指出,小柴胡湯證是“表邪未已,迤邐內傳,既未作實”的半表半里證,表邪未解,故用柴胡、黃芩徹熱發表。“既未作實”是指尚未成陽明病,但已“迤邐內傳”,故用人參、甘草、半夏佐柴胡以和里,又用生姜、大棗,輔柴胡以和表。文中兩次提到“兩解”,由此可知,根據成無己的觀點,小柴胡湯實為和里解表、表里兩解之劑。由于文中提到“和解”、“和解表里”,于是產生了“和法”。至于“和法”的涵義,成無己沒有具體論述?!昂汀庇卸囗椬至x,這里可釋為摻合、混雜。這里的“和解”可理解為是把多種治法合在一起應用以治病的方法,而不是一種單一的、具體的治法。這種方法至少有兩種以上(包括相反相成治法配合應用)的具體治法聯合應用,或共同祛邪,或共同扶正,或既祛邪又扶正。而小柴胡湯是將解表與和里的治法聯合應用。邪在半表半里,非單純汗法可施,又非吐下所宜,故合解表、和里于一爐,兩解表里之邪。如果是單純應用“解表”、“和里”,則分別是單一的、具體的治法,而不是“和法”。小柴胡湯“和里”、“解表”同用,故為“和法”,這就是成無已小柴胡湯“和解”的涵義。因此“和解表里”,可理解為和里解表。小柴胡湯的藥物組成、成無己對小柴胡湯方義的闡發,都說明小柴胡湯是一首和里解表的方劑?!秱摗酚邪讯喾N治法合于一方的組方特點,如小柴胡湯的和里解表,半夏瀉心湯的辛開苦降,烏梅丸的寒溫并用等,但沒有將多種治法合于一方的組方特點上升到“和法”進行論述。成無己在對小柴胡湯方義的闡發過程中提出了“和法”,說明《傷寒論》“和法”的形成,是后世醫家在對《傷寒論》及小柴胡湯的闡發過中逐漸產生的。“和法”是一種變化無窮的治療方法,小柴胡湯只是“和法”的一種運用體現。由于成無己“和法”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此后醫家各自進行闡發,各有見解。2.3小柴胡湯和和陣“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虛者,補而和之;兼滯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溫而和之;兼熱者,涼而和之,為義廣矣。亦猶土兼四氣,其于補瀉溫涼之用無所不及,務在調平元氣,不失中和之為貴也。”其方劑有金水六君煎、六安煎、和胃二陳煎等,而沒有小柴胡湯?!毒霸廊珪す欧桨岁嚒酚小昂完嚒?指出:“病有在虛實氣血之間,補之不可,攻之又不可者,欲得其平,須從緩治,故方有和陣。”張介賓的“和”,其意有三:一是“使之和”,故曰“和其不和”、“欲得其平”。二是指把多種治法合在一起應用以解除病邪的方法。其曰:“凡病兼虛者,補而和之;兼滯者,行而和之……”即當原有病證兼有虛象時,當在原治法上增加補法治療,以使之和;兼氣滯時當增加行氣的治法來治療,以使之和??傊?根據病證的兼夾增加相應的治法,以達到愈病的目的。其治法視病證性質而定,什么樣的病證性質,用什么樣的治法,故曰“為義廣矣”。三是緩治致和。而具有“和解表里”功效的小柴胡湯既沒有編排在“和略”,也沒有出現在“和陣”中,可見張介賓看來“和法”不是一種單一的、具體的治法。《景岳全書·傷寒典上》有“論汗”、“論吐”、“論下”三篇,論述汗、吐、下三法的應用與禁忌等,但是沒有“論和”篇,而在“論汗”篇中編排了小柴胡湯的內容。此外,還將小柴胡湯編排在“散略”篇,指出:“用散者,散表證也。觀仲景太陽證用麻黃湯,陽明證用升麻葛根湯,少陽證用小柴胡湯,此散表之準繩也?!闭J為“小柴胡湯,微涼,凡邪在少陽及三陽并病,但屬半表半里,往來寒熱,兼嘔者,宜此”。由此可見,張氏是將小柴胡湯看作發汗解表劑的。2.4和瀉和瀉,和其法變化無窮“傷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湯加減是已。然有當和不和誤人者,有不當和而和以誤人者。有當和而和,而不知寒熱之多寡,稟質之虛實,臟腑之燥濕,邪氣之兼并以誤人者,是不可不辨也?!背淌线€進一步論述了“當和不和誤人”、“不當和而和以誤人”、“當和而和,而不知寒熱之多寡,稟質之虛實,臟腑之燥濕,邪氣之兼并以誤人”的種種現象,告誡醫者臨診當兼顧病證的寒熱、虛實、燥濕、邪之兼并等,以綜合治療。故又指出:“由是推之,有清而和者,有溫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補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潤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義則一,而和之法變化無窮焉?!庇缮隙?程氏的“和法”其意有二:一是指半表半里少陽病的治法,也即小柴胡湯的功效,故強調“病在少陽,有三禁焉,汗、吐、下是也……只有和解一法,柴胡一方,最為切當”。上文已分析,小柴胡湯的“和解一法”實指和里解表、表里兩解,而不是一種單一的、具體的治法,故此說欠妥。二是指把多種治法合在一起應用以治病的方法,即所謂“有清而和者,有溫而和者……和之義則一,而和之法變化無窮焉”。即根據病證性質,采用多種治法一起治療以使之和。程氏對“和法”的論述,反映了古代醫家對中醫名詞概念認識上的多義性與模糊性。2.5和法是集合多種治療法,聯合其他治療方的方法,是提出和法的基本觀點,主要體現為“寒熱并用之謂和,補瀉合劑之謂和,表里雙解之謂和,平其亢厲之謂和……雖名為和,實寓有汗、下、清、補之意。”戴氏認為兩種以上治法同用,或“平其亢厲”就是和法,并具體論述了相關和法的用藥,及“因時疫之大勢已去,而余邪未解……或用下法而小其劑料,緩其時日;或用清法而變其湯劑,易為丸散”的平其亢厲之法。故戴天章的“和法”,是指把多種治法合在一起應用以治病的方法(寓有汗、下、清、補之意),以及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減少藥物劑量、寬緩用藥時間,改峻(湯)劑為緩(丸散)劑治病(平其亢厲)的方法。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在戴氏基礎上進行了闡發,認為:“凡屬表里雙解,溫涼并用,苦辛分消,補瀉兼施,平其復遺,調其氣血等方,皆謂之和解法。和法者,雙方并治,分解其兼癥夾癥之復方,及調理復癥遺癥之小方緩方也。”并強調“凡此和解之法,雖名為和,實寓有汗下溫清消化補益之意,此皆和解法之精微神妙變化無窮者也?!焙问嫌^點十分清楚,和法是集合多種治法一起治病的方法,是“汗下溫清消化補益”諸法的綜合應用,是分解其兼夾癥的“復方”,調理復癥遺癥的“小方”、“緩方”,其特點皆是“精微神妙,變化無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