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美德-自覺踐行中華美德-主題班會2015_第1頁
弘揚中華美德-自覺踐行中華美德-主題班會2015_第2頁
弘揚中華美德-自覺踐行中華美德-主題班會2015_第3頁
弘揚中華美德-自覺踐行中華美德-主題班會2015_第4頁
弘揚中華美德-自覺踐行中華美德-主題班會20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弘揚中華美德

中華美德是指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道德遺產。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完整地塑造了中國人的心理、性格,培養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它是中華民族改造生存環境、抗御外族侵略、維護民族獨立的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自古以來,這些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說,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華美德的基本內容中華美德之愛國篇中華美德之明禮篇中華美德之誠信篇中華美德之孝道篇中華美德之愛國篇--蘇武牧羊公元前100年,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匈奴內部的政變而受牽連,漢朝使節全部被囚禁。匈奴采取各種手段,逼迫蘇武歸降未成,匈奴單于就將他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北海牧羊。深陷絕境的蘇武以草根野鼠為食,面對南方,懷念祖國,強烈的愛國信念,使他頑強地與困境抗爭。他孤身一人與羊群相伴19年,始終不辱漢使氣節。公元前81年,因匈奴與漢和好,白發蒼蒼的蘇武被遣回朝。蘇武臨大節而不辱,經磨難而不屈,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之心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

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儒家傳統文化里強調“舍生取義”,其意義就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生命。中華美德之愛國篇--陳天華遙寄血書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中華美德的基本內容中華美德之愛國篇中華美德之明禮篇中華美德之誠信篇中華美德之孝道篇中華美德之明禮篇--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楊時是將樂縣人,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能寫詩,八歲能作賦,人稱神童。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對某問題產生了不同看法,為求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后來,楊時得到老師真傳,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中華美德之明禮篇--六尺巷安徽桐城有一條巷子特別出名,人們總愛講起這條巷子的來歷。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并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說,從千里之外來的家書只是為了一堵墻,你再讓對方三尺又有多大損失呢?你看,雄偉的萬里長城今天依然聳立,但是當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經不在人世了.其實,這首詩就是勸告他的家人,不要為小事而斤斤計較,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爭來搶去呢?張家人看罷來信,深深領會到張英和睦禮讓、豁達明理的胸襟,立即讓出三尺地。鄰居看張家禮讓三尺,也隨即退后三尺。兩家不僅化解了糾紛,還為過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條六尺寬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這六尺巷已成為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中華美德的基本內容中華美德之愛國篇中華美德之明禮篇中華美德之誠信篇中華美德之孝道篇中華美德之誠信篇--曾子殺豬曾子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弟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著叫著,也要跟著媽媽上街。媽媽騙他說:“你回去吧,我上街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從街上回來,看見曾子正在準備殺豬給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啦,你真的要殺豬給孩子吃嗎?我原是說著騙騙孩子的。”曾子說:“對孩子怎么可以說謊呢?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跟父母學的,你撒謊欺騙了孩子,這是不對的。”曾子最終把豬殺了。

中華美德之誠信篇--立木取信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接下來的變法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同樣是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早在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匆匆趕到,最后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褒姒一笑的花招后而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懷一笑。五年后,犬戎大舉攻周,幽王再燃烽火而諸侯一個未到,因為誰也不愿再上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中華美德之誠信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