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爭鋒獲獎_第1頁
美蘇爭鋒獲獎_第2頁
美蘇爭鋒獲獎_第3頁
美蘇爭鋒獲獎_第4頁
美蘇爭鋒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與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必修Ⅰ考點3美蘇爭鋒

從近年的高考題來看,本部分通過重大歷史事件,考查美蘇“冷戰”的實質及其影響。考查角度集中在美蘇“冷戰”以及“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等。從題型看,大多為選擇題,綜合性的試題不多。注重對“冷戰”中重大事件的理解是考生復習備考的關鍵。【運用提升】(2011福建卷)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中寫道:“美國的強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業中的領導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國家抵抗共產主義威脅的領袖。”20世紀50年代,體現美國充當這一“領袖”的史實是()A.提出杜魯門主義B.拋出馬歇爾計劃C.北約與華約的對峙D.在越南發動“特種戰爭”【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在軍事領域美蘇的對抗應該是兩極格局的形成,即北約與華約的對峙;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在1947年,排除A;拋出馬歇爾計劃是在1948年,排除B;在越南發動“特種戰爭”是在20世紀60年代,排除D。正確答案C。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這條線背后坐落著中歐古國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于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受莫斯科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只有雅典,放射著它不朽的光輝,在英、美、法三國現場觀察下,自由地決定它的前途。受俄國支配的波蘭政府被慫恿對德國領土實行大片的、不義的侵占,正在以可悲的、夢想不到的規模把數以百萬計的德國人成群地驅逐出境。在所有這些東歐國家原來都很弱小的共產黨,已經上升到同它們黨員人數遠不相稱的主導的、掌權的地位,到處爭取極權主義的控制。幾乎在每一處,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風。到目前為止,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根本沒有真正的民主。

——丘吉爾的“鐵幕”演說(1946年3月)解讀:丘吉爾上述演說公開而明確地將整個歐洲劃分為東西兩大敵對陣營,其目的就是呼吁美英合作,建立同盟關系,共同對付所謂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世界的威脅,從而揭開了“冷戰”的序幕?!具\用提升】美國在二戰后的全球擴張中,高喊著美國有義務和責任“保衛‘自由世界’免受共產主義的影響”;基辛格認為斯大林的“最高原則還是裝上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蘇聯國家利益”。上述觀點表明()①美蘇對抗中意識形態色彩濃厚②維護國家利益是美蘇的根本目的③美蘇為其對外擴張尋找合適借口④這種行為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二戰美蘇兩極格局的原因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蘇由二戰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轉變為“冷戰”對峙,全面對抗的局面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排除④。答案B。馬歇爾計劃與杜魯門主義的聯系與區別【辨析】(1)聯系:①都是美國“冷戰”政策的組成部分。②實質都是為了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力量,穩定資本主義,確立美國的霸權地位。(2)區別:①杜魯門主義表現為公開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蘇,是美國“冷戰”的宣言書,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標志著美國的政策由局部擴張轉向全球擴張。②馬歇爾計劃則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控制歐洲,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蘇反共。【運用提升】杜魯門曾說過: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其含義不包括()A.都是為了美國自身利益B.都以經濟和軍事援助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蘇反共D.都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可知A、C、D三項與之相符,但杜魯門主義是以政治外交的方式,馬歇爾計劃是以經濟援助的方式,因此B項不符合史實。【背景材料】“冷戰”思維仍然存在美國《芝加哥華語論壇》日前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冷戰”思維實質上就是霸權主義的一種理論表現和思想方式,它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霸權,是以強欺弱,以犧牲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國家利益。為了實現霸權,沒有敵人也要“造”出來一個敵人,甚至在某些“熱點”地區去煽風點火,加劇緊張局勢,充當世界警察,以達到“一己之私”和維護霸權地位的目的。事實表明,“冷戰”思維一日不除,世界就一日不得安寧。只有徹底地批判和摒棄“冷戰”思維,世界才能和平發展,各個國家的主權才能得到維護,國際大家庭才能和諧共榮,各國人民的人權也才有根本上的保證。

——中新網2010年12月22日電【知識鏈接】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比較簡表在美蘇“冷戰”的同時,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大國在世界局部地區還展開了“熱戰”,就是以戰爭的方式或手段實現西方大國的戰略意圖。相對于“冷戰”的非直接軍事對抗,我們將這種對峙或戰爭稱為“熱戰”?!俺r戰爭”和“越南戰爭”就是兩大典型。名稱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原因朝鮮內戰爆發和美國侵犯了中國主權為遏制共產黨政權在東南亞擴展,并在軍事上包圍中國時間1950~1953年1961~1975年結果影響(1)1953年,交戰各方簽訂停戰協定;(2)朝鮮戰爭使中美關系徹底破裂;(3)“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1)越南實現統一;(2)戰爭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美國霸權地位相對衰弱;(3)蘇聯此時在軍事上大體趕上美國名稱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本質反映出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公開的軍事較量勝利原因(1)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英勇斗爭;(2)中國、蘇聯等給予強有力的支援;(3)亞洲人民的民族革命和正義斗爭;(4)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決定了其必然失敗【運用提升】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軍隊今天越過三八線。幾個小時之內,北朝鮮人迫使南朝鮮邊防人員丟棄廣闊的前線地帶向后撤退。美國似乎對這一進攻感到驚訝,它將這次進攻歸咎于蘇聯。

——克利夫頓·丹尼爾主編《二十世紀大博覽》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南朝鮮軍隊開始了美國預謀的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略,發動了內戰。

——葛羅米柯、波諾馬廖夫《蘇聯對外政策史》材料三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發生內戰……李承晚集團自認為有美國的支持,就能輕而易舉占領北朝鮮。但是,北朝鮮軍民在勞動黨和金日成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奮起反抗,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解放了漢城和南朝鮮40%以上地區,李承晚集團處于瓦解之中。

——吳本祥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請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們在哪一歷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記錄?(2)在這一歷史事件的起因問題上,材料二、三的觀點與材料一的觀點有何不同之處?這種不同反映了當時國際關系怎樣的突出特點?(3)假如歷史興趣小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該歷史事件,從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樣的不足之處?【解析】(1)歷史事件:朝鮮戰爭(或朝鮮戰爭的爆發)。要素:戰爭爆發的時間。(2)不同:材料一認為,可能是蘇聯人策劃了這一進攻;材料二、三認為,韓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或預謀下發動內戰。特點: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之間的對立和激烈斗爭。(3)缺陷:缺少當事方(朝鮮和韓國)觀點的相關史料,缺少該事件相關的原始史料。1.(2010江蘇卷)美國歷史學家杰里·本特利指出:當1945年同盟國擊敗軸心國,摧毀德意志帝國和日本帝國時,隨著另一場戰爭的開始,世界不得不重建?!爸亟ㄊ澜纭钡闹饕蚴?)A.戰后歐洲力圖重建其中心地位B.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掀起高潮C.戰后新的經濟體系形成刺激了貿易競爭D.美蘇在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上的矛盾加劇【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二戰后世界體系的理解。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二戰后盟國由戰時聯合走向分裂對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蘇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差異。答案D。2.(2011上海卷)美蘇爭霸期間,兩國力量此消彼長、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蘇聯退縮的史實是()A.結束越南戰爭B.執行“莫洛托夫計劃”C.撤出古巴導彈D.簽訂《華沙條約》【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在美國作出強硬態度后,蘇聯撤回導彈,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在美國方面。建立古巴導彈基地是蘇聯在美蘇爭霸中發起的進攻行為,但是,撤出古巴導彈,說明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以退縮為特征。答案C。3.(2011廣東卷)二戰后初期,有政治家認為,當時美國在歐洲實施的某項戰略措施“最初不過是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武器庫里對付蘇聯的一種主要武器”。這一措施是()A.推行馬歇爾計劃B.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解析】解題關鍵是要把材料信息和當時(二戰后初期)美蘇“冷戰”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思考問題。布雷頓森林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雖然是經濟手段,但范圍不是局限在歐洲,排除B、D兩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是政治軍事手段,不符合材料中經濟手段,排除C項;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歐洲”、“經濟手段”、“蘇聯”可推斷出A項。答案A。4.(2011·福州模擬)某一條約有如下文字:“考慮到……一個有正在重新軍國主義化的西德參加的西歐聯盟這樣一個新軍事集團……這樣就加深戰爭的危險……決定締結本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痹摋l約的簽訂()A.促使社會主義陣營初步形成B.勾畫出兩極格局的基本輪廓C.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D.標志著美蘇“冷戰”正式開始【解析】分析材料,“條約”應指“華沙條約”。1955年為了應對美國的擴張和威脅,蘇聯被迫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蘇聯和東歐7國在華沙締結《友好互助條約》,建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即華沙條約組織。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A項應指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建立;B項是雅爾塔體制的影響;D項是杜魯門主義的影響。答案C。5.(2011·紹興模擬)“這就是美國對共產主義暴君擴張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說明,美國在這個新的極權主義的挑戰面前所持的立場”。最有可能作出這個“回答”的人是()A.羅斯福B.丘吉爾C.杜魯門D.尼克松【解析】材料的觀點是鮮明地反對共產主義,這個與杜魯門時期的“冷戰”政策是吻合的,答案C。6.(2011·上杭模擬)有人認為,盡管“冷戰”期間,美蘇進行著激烈的意識形態的對抗。但是,“冷戰”也包含著強大的穩定因素。其中“強大的穩定因素”主要是()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蘇勢均力敵,旗鼓相當D.雅爾塔體系的長期存在【解析】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局面的出現,引發了美蘇之間螺旋式上升的軍備競賽。兩強相爭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全面“冷戰”與局部“熱戰”相交織,造成國際局勢一次又一次的緊張。但在“冷戰”的大環境下,美蘇雙方勢均力敵,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材料中“強大的穩定因素”主要是美蘇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答案C。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必須保證日本不再次威脅美國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對日本本土必須進行軍事占領。這種占領必須有利于在與日本處于戰爭狀態下時,為盟國利益而行動的主要同盟國。在主要盟國中,意見發生不統一的時候,就按美國的政策執行。

——摘自《美國占領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材料二我決定,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想分割的管制或劃分占領區。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