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_第1頁
2023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_第2頁
2023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_第3頁
2023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_第4頁
2023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PAGEPAGE4目錄1語符號 2術語 2符號 3本定 7一規定 7材料 7承能極狀計規定 8正使極狀算規定 9耐性計 9載作用 10一規定 10設管荷載 11平活載 11風載 12溫作用 16地作用 17荷效組合 19凝結和合吸熱塔 21一規定 21結分析 21承能極狀算 22正使極狀算 24洞計及筋 29轉平臺 31連設計 32構規定 32結吸塔 34一規定 34結分與定計 35構設計 35轉平臺 35連設計 35構規定 36基基礎 37一規定 37地計算 37板基礎 38樁礎 38構規定 40振計 42一規定 42減計算 428.3其他 43944航障燈標識 44預件 44校區 45保與護 45本標用說明 46引用準錄 47附:文明 48 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andSymbols 22Symbols 3BasicRequirements 7GeneralRequirements 7Materials 7CalculationRequirementsofUltimateLimit7CheckingRequirementsofServiceabilityLimit10DurabilityRequirements 10LoadsandAction 11GeneralRequirements 11EquipmentpipeLoad 12LiveLoadonPlatform 12WindLoad 12ThermalAction 18Action 18CombinationofLoad22ConcreteStructureandMixedStructureHeatReceiver22GeneralRequirements 23StructuralAnalysis 23CalculationofUltimateLimit24CheckingofServiceabilityLimit27CalculationandReinforcementof31ConversionPlatform 33ConnectionDesign 34DetailRequirements 34SteelStructureHeatReceiver36GeneralRequirements 36StructureAnalysisandStabilityDesign 37Elementdesign 38ConversionPlatform 38ConnectionDesign 39DetailRequirements 39GroundandFoundation 40GeneralRequirements 40FoundationCalculation 40RaftFoundation 40PileFoundation 41DetailRequirements 42Earthquake-ReductionDesign 43GeneralRequirements 43Earthquake-ReductionCalculation 43Others 43Others 44AviationObstaclelightsandMarkings 44EmbeddedPart 44AdjustingArea 45HeatPreservationandProtection 45ExplanationofinThisStandard 46ListofQuotedStandards 47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8PAGEPAGE101總則50MW~200MW術語和符號術語concretereceivertower主體結構全部采用混凝土材料的吸熱塔。hybridreceivertower下部采用混凝土結構,上部吸熱器支撐部分采用鋼結構的吸熱塔。steelreceivertower主體結構全部采用鋼結構的吸熱塔。bigholereceivertower底部開孔圓心角大于70度的混凝土結構吸熱塔或混合結構吸熱塔。transferplatform混合結構或鋼結構吸熱塔上部承擔吸熱器鋼結構和設備荷載的平臺。vibrationdampingdevice用于減小吸熱塔風振響應的設備。towerheight吸熱塔室外地面至集熱器塔架主體結構頂部(不包括頂部吊車)的高度。vortexresonance風經過結構時產生旋渦脫落,當旋渦脫落頻率與結構或構件的自振頻率接近或相等時,由渦激力所激發出的結構或構件的一種共振現象。across-windsympatheticvibration在吸熱塔背風側產生的旋渦脫落頻率較穩定且與結構自振頻率相等時,產生的橫風向的共振現象。criticalwindspeed結構產生橫風向共振時的風速。符號S——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Mws——為樁對計算單元截面處的彎矩設計值;N1i、N2j——荷載效應基本組合下的樁頂反力設計值;Fji——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vk——結構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i——質點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Geq——結構等效總重力荷載;SGE——重力荷載代表值;Gj——質點的重力荷載;SWk——風荷載效應;SEhk、SEvk——水平地震作用效應和豎向地震作用效應;SMaE——由地震作用、風荷載、日照及基礎傾斜引起的附加彎矩效應;SG1k、SGik——分別為可變作用的標準值的效應;Nk、Mk、Mak——各項荷載標準值(包括風荷載)共同作用下的截面軸向力和彎矩;Xji——質點的水平相對位移;??????——在各項標準荷載和溫度共同作用下的縱向鋼筋拉應力;????——在各項標準荷載組合值作用下的縱向鋼筋拉應力。R——結構構件的抗力設計值;??d——材料性能的設計值;??tk——混凝土抗拉強度標準值;????y、??′——鋼筋的抗拉、抗壓強度。??ak——h——d——塔筒計算截面的外徑;A——塔筒截面面積;As——鋼筋的截面面積;r——塔筒平均半徑;θ1、θ2——塔筒截面受壓、受拉區的孔洞半角;c——最外一排縱向受拉鋼筋的邊緣至受拉區底邊的距離;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積;As——受拉區縱向鋼筋截面面積;deq——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di——受拉區縱向鋼筋的公稱直徑;HT——為吸熱塔結構的總高度;R1、R2——樁中心距計算截面距離。??0——結構重要性系數;??????——結構構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數;??????——抗震設計時采用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βz——風振系數;μs——風荷載體型系數;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ζ——吸熱塔結構阻尼比;Cφ——振型系數;gR——峰值因子;βLz——橫風向風振系數;μLz——橫風向體型系數;μh——塔頂部標高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CB、??CN——分別為寬帶風振響應相關系數和窄帶風振響應相關系數;??1、??2——分別為渦激鎖定區的起始系數和終振系數;r——與寬帶和窄帶相對占比有關的系數;????????????——邊界風速所對應的寬帶響應相關系數;gB——邊界風速所對應的寬帶響應相關系數;gN——窄帶響應峰值因子;????αj——水平地震作用影響系數;????——振型的參與系數;??vmax——豎向地震影響系數的最大值;??????——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風荷載風向系數;??????——風荷載組合值系數;??????——附加彎矩組合值系數;γGE——重力荷載分項系數;????——γQ1、γQi——分別為可變作用的分項系數;Ψci——α——cr————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vi——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相對粘結特性系數;αE——鋼筋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其他Ge——吸熱塔整體等效重量分布值;T——結構自振周期;I10——10m高度名義湍流強度;αM——平均風剖面指數;?????——順風向風載計算的特征頻率;???????——順風向風脈動風功率譜;Jp——順風向脈動風相關函數;wk——高度z處的順風向風壓;w0——基本風壓;V0——基本風壓對應的基本風速;wLK——高度z處的橫風向風壓;Sc——渦激振動的斯柯頓數;ρair——空氣的密度;Vcr——臨界風速;St——斯托羅哈數;Vh——吸熱塔頂部的風速;???——橫風計算時的特征頻率;????????? ——??????SCL???——橫風向脈動風功率譜特征值;SCLSCL???max——邊界風速對應橫風向脈動風功率譜特征值;SCL??????——風功率譜特征值;????????????——邊界風速對應的風功率譜特征值;????Vh——塔頂高度處的平均風速;wLC——引起橫風向風振的風速所對應的風壓;Xji——jiΔt——筒壁內外溫差;s1、s2——基礎傾斜方向兩邊緣的最終沉降量。基本規定一般規定150m50年。乙類。1/100材料C30C40。HRB400HRB500HRBF400HRB500HRB335RRB400、HPB300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RB335HPB300HRB500HRBF500鋼筋。鋼材宜采用Q235Q355Q390Q420GB/T700GB/T1591BGB50017規定。結構用鋼板、熱軋工字鋼、槽鋼、角鋼、H;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或需驗算疲勞的構件所用鋼GB50017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規定1)γ0S≤R (3.3.2-1)R=R(fd,ak,…)/γRd 或R=R(fd,ak,…)/γRE 1.0;S——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對持久設計狀況和短暫設計狀況應按作用的基本組合計算;對地震設計狀況應按作用的地震組合計算;R——結構構件的抗力設計值;R(·)——結構構件的抗力函數;γRd——結構構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數:靜力設計取1.0,對不確定性較大的結構構件根據具體情況取大于1.0的數值;γRE——抗震設計時采用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fd——材料性能的設計值;ak——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規定1S≤C (3.4.2)式中:S——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C——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規定的變形、應力、裂縫寬度和自振頻率等的限值。GB50010GB50017GB50010耐久性設計GB/T50476GB/T50476GB/T50046GB50017荷載與作用一般規定((等。GB50009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采用。設備管道荷載((如熔鹽、1.0(、0.9(。(1.5(、0(。1.0。平臺活荷載4.3.2表4.3.2平臺活荷載標準值序號名稱標準值(kN/m2)組合值系數頻遇值系數準用久值系數1配電室60.90.90.82電子間50.90.90.83配電室、電子間屋面20.70.50.44轉換平臺40.70.70.55設備檢修平臺40.70.70.56非承重檢修平臺30.70.70.57障礙燈平臺30.70.70.58樓梯3.50.70.50.3注:1表中1~3的荷載不包含電纜橋架的荷載。單獨計入。風荷載GB50009500.35kN/m21.1100Ⅰ順風向風荷載wkzszw0wkz(N20——(N2βz——zμs——

(4.4.4-1)GB50009高度zz(z)1.0D(z)M(z)aPz

(4.4.6-1)γD(z)=

DeD(

(4.4.6-2)De

hD(z)((z))2dz0式中:γD(z)——圓柱直徑沿高度變化系數;

h((z))2dz0

(4.4.6-3)γM(z)——結構質量與振型變化系數;γaP(z)——zφ(z)——ζ——吸熱塔結構阻尼比,該處阻尼比可以取1%~1.5%,當風壓小于等于0.5kN/m2時取1%;當風壓大于等于1.0kN/m2時取1.5%,中間風壓可插值。高度z(z)G(z)(z)MGeCM

(4.4.7-1)Ge

hG(z)((z))2dz0C

h((z))20h((z))2dz0h

(4.4.7-2)(4.4.7-3):GzNGeNCφ——ffschJpaP(z)gR

(10)Mz

(4.4.8-1)fschf

4fch70.8fch150

2)5/6

(4.4.8-2)(4.4.8-3)chgR=

TV022ln(600)T

(4.4.8-4)0.57752ln(600)0.57752ln(600)TT(SI10——10m高度名義湍流強度,對應A,B,C和D類場地地面粗糙度場地,可分別取0.12,0.14,0.23和0.39;αM——平均風剖面指數,對應A、B、C、D四類地面粗糙度場地,分別取0.12、0.15、0.22、0.3;fch——順風向風載計算的特征頻率fsch——順風向脈動風功率譜Jp——順風向脈動風相關函數,通常取0.15;V0——基本風壓對應的基本風速。Ⅱ橫風向風荷載w w

(4.4.9-1)h0e式中:wLK——高度z處的橫風向風壓,kN/m;βLz——橫風向風振系數;μLz——橫風向體型系數,圓形截面可取0.1;μh——塔頂部標高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4Ge

(4.4.10-1)c 2air e式中:Sc——渦激振動的斯柯頓數;ζ——0.5kN/m21%1.0kN/m21.25%ρair——空氣的密度,可以取1.25kg/m3。VDe

(0M

(4.4.11-1)cr式中:Vcr——臨界風速;h——吸熱塔總高度

St

5hSt——斯托羅哈數,對圓形截面可取0.2。V0≤λ1Vcrz

cB) (4.4.12-1)當λ1Vcr<V0≤λ2Vcr,且Sc<5時,吸熱塔結構會出現劇烈的渦激共振,應考慮采取專門的風振控制措施,并宜通過風試驗驗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當λ1Vcr<V0≤λ2Vcr,且5<Sc≤10時,maxCBmaxCB22rr)CN

(4.4.12-2)且不小于式4.5.4-1的值。當λ1Vcr<V0≤λ2Vcr,且Sc>10時,Lz=M(z)CB/

(4.4.12-3)當V0>λ2Vcr時,βLZ4.4.12-1,4.4.12-24.4.12-3式中:γCB——當風速取λ2Vh當風速取λ2Vh0.85;λ2——1.30;r——與寬帶和窄帶相對占比有關的系數,可取0.75;γCBmax——邊界風速所對應的寬帶響應相關系數;Vh——吸熱塔頂部的風速。* JSCLC* JSCLC

(4.4.13-1)JCJCCB

Bf

(4.4.13-2)1S0.16 0.16 f

10.7

7SfSCL=2.5St

e

17f2

9.5

(4.4.13-3) f21

max Stf0.16f

1.7fmaxSCLf

=2.5

St

e

10.7f 12.7f

2

9.5

(4.4.13-4)f=T

(4.4.13-5)fmax

= TV

(4.4.13-6)h 2V=(hM

(4.4.13-7)h 010式中:JC——橫風向脈動荷載相關函數,可取0.12;f——橫風計算時的特征頻率f f*f

——橫風向脈動風功率譜特征值SCLf*max——邊界風速對應橫風向脈動風功率譜特征值SCLCB——風功率譜特征值max——邊界風速對應的風功率譜特征值gB——背景分量的峰值因子,可取gRVh——塔頂高度處的平均風速。JcCN=0.5gJc

(4.4.14-1)式中:Jc——橫風向脈動荷載相關函數,可取0.12;gN——窄帶響應峰值因子,可取1.4。當順風向風荷載控制時,p=wwd

(4.4.15-1)w k zsz0z當橫風向風荷載控制時,d D22szzLzLshe

(4.4.15-2)w 式中:wLC——引起橫風向風振的風速所對應的風壓;溫度作用(或時可按20oC采用。GB50051地震作用6789度時,應計算水平和豎向地震的共同作用;9度抗震設防烈度的一級吸熱塔,應進行專門研究;0.050.040.02。7個。2/365%80%;515s0.01s0.02s;4.7.5表4.6.4時程分析時所用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cm/s2)設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1835(55)70(110)140設防地震50100(150)200(300)400罕遇地震125220(310)400(510)620注:7、8度時括號內數值分別用于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和0.30g的地區,此處g為重力加速度,g=9.8m/s2。ji用標準值,按下列公式確定:

jjX

(4.6.5-1)nnGX/GX2nnj i ji i

(4.6.5-2)式中Fji——j振型i質點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αj——相應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作用影響系數,除進行專門研究的吸熱塔外,其余均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確定;Xji——j振型i質點的水平相對位移;γj——j振型的參與系數。(0.85時,可按下列公式確定:

jSS21/2j

(4.6.6)式中Sj——j振型水平地震的作用標準值的效應,振型選取個數應按本規范4.7.4確定。FEvkvmaxGeqviviHi/jHj

(4.6.7-1)(4.6.7-2)式中FEvk——結構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i——i質點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Hi、Hj——分別為i、j質點的計算高度;αvmax——豎向地震影響系數的最大值,可按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的65%采用;Geq——結構等效總重力荷載,可取其重力荷載代表值的75%。GB的規定。GB4.7荷載效應組合0.90;4.0kN/m2。GESGEEhSEhkEvSEvkWEwSWkMaESMaERd/RE式中: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混凝土結構或混合結構吸熱塔取0.9,鋼結構吸熱塔取0.8SMaE:由地震作用、風荷載、日照及基礎傾斜引起的附加彎矩效應SGE:重力荷載代表值,各種荷載的組合值系數見下表??????:風荷載組合值系數;MaE:附加彎矩組合值系數,取1.0。表4.7.3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時活荷載組合值系數活荷載種類組合值系數一般設備荷載(管道、設備正常運行時)1.0平臺樓面活荷載(不含檢修安裝荷載)0.7頂部平臺活荷載(如有)不考慮雪荷載0.5長期作用的動力荷載0.25·混凝土結構和混合結構吸熱塔一般規定6章。結構分析((l/rc)l/r??=???????/?? (5.2.4)式中:????——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10-5/℃;△t——由日照引起的塔身向陽面和背陽面的溫度差;d——塔筒計算截面的外徑。iMai(圖5.2.5):

M????M????=

????(?????????)

(式5.2.5)式中:Gj——j質點的重力荷載(考慮豎向地震影響時應包括豎向地震作用);uiuj——ij圖5.2.5附加彎矩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0GSGkQSQ1kiQiSQikR

(5.3.1)式中γ0——結構重要性系數,對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吸熱塔結構分別不應小于1.1、1.0;γG——永久性作用分項系數,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取1.3,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取1.0;SGk——永久作用的標準值的效應;γQ1、γQi——i1.5;SG1k、SGik——iiR(?)——結構構件的抗力函數。(5.321受壓區受壓區cf'y2παM+Maαα1fcAαf'yAs中和區rN2παtαtfAsy受拉區fy圖5.3.2-1塔筒截面無孔洞時極限承載力計算簡圖N1fcAtfys

(5.3.2-1)MM

f

At

(5.3.2-2)a 1c

ys

ys π(5322受壓區受壓區cf'y2θM+Maαα1fcAαf'yAs中和區α(π-θ)r2αt(π-θ)NαtfyAs受拉區fy圖5.3.2-2塔筒受壓區有一個孔洞時極限承載力計算簡圖N1fcAtfys

(5.3.2-3)MM

f

Asinπsin

Asintπ(5.3.2-4)a 1c y

π

ys π受壓區cf'y2θ1M+Maαα1fcAαf'yA受壓區cf'y2θ1M+Maαα1fcAαf'yAs中和區α(π-θ)rN2θ2αfAtysαt(π-θ1-θ2)受拉區fy圖5.3.2-3塔筒截面有兩個孔洞時極限承載力計算簡圖N1fcAtfys

(5.3.2-5)M

fArrfAsinπ121sin1rfAsintπt1t22sin2(5.3.2-6)ysa 1c yys

π12

π12式中A——塔筒截面面積,當有孔洞時,扣除孔洞面積;As——r=(r1+r2)/2,r1、r2(5.3.2-1)α1——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α1取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α1取0.94,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αt——αt=1-1.5αα≥2/3αt=0;1、2(d、f’=f’(N2GB50010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SSSS

(5.4.1-1)SSSS

(5.4.1-2)SSS

(5.4.1-3)e0k≤rcoe0k>rcoe0krcoe0ke0k

MkMaNk

(5.4.2-1)NkMkMak——(和彎矩Nrcorco0.5r

(5.4.2-2)rco

π2sinr2πsin

(5.4.2-3)()rπ120.5sin210.5sin222sin1cos2r

(5.2.4-4)2co 12cos21 2e0k>rco0kco5.4孔洞受壓區Nk2θ1φ r2θ2孔洞受壓區Nk2θ1φ r2θ2'c' ' 形心軸e0kNk形心軸e0ke0k≤rco (b)e0k>rco(全截面受力情況)(拉壓區均存在情況)fc:

圖5.4.3水平截面在標準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1背風面混凝土的壓應力σ'c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且不應大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設計值'cNk2e0k1 A r

(5.4.3-1)0 2e0ksinsin N r π'ck

π0.5sin

2sinπ

(5.4.3-2)) e0k

sin1sin2 N r

π

π12cos1sin1sin2'

k 1 2 0c A0

ii2

(5.4.3-3) π

2

1π1

2 2 2迎風面混凝土的壓應力σc應按下列公式計算:Nk12e0k c rc

(5.4.3-4) e0ksinπsin2 N r πck

π0.5sin

2sinπ

(5.4.3-5)塔筒截面有兩個孔洞(大孔洞位于受壓區) e0k

sin1sin2 N r

π

π12cos2sin1sin2 k 1 2 0c A0

ii2

(5.4.3-6) π

2

1π1

2 2 式中A0——塔筒水平截面的換算截面面積。對于無孔洞截面,A02πrt1hs;對于有一個

;對于有兩個孔洞截面,A02π12rt1hs;t為筒壁厚度;ωhs——塔筒水平截面的特征系數,取ωhs=2.5ρsαEs,αEs為鋼筋和混凝土彈性模量之比。ρs為縱向鋼筋的配筋率;θ1、θ2——兩孔洞的半角,θ1>θ2,且θ1位于受壓區。GB50010-2010(5.4.5-2)e0k>rco5.4.3)σ'cfc:

'cNk π1cos

(5.4.4-1)A

sinπhscos'cNk πcos

(5.4.4-2)Asincossincoshsπcossin)'cNkA

π12co1concon1cohsπ12con1n2

(5.4.4-3)σsfy:s2.5Es

1cos1cos

(5.4.4-4)s

1cos 'ccoscos

(5.4.4-5)()2.5

cos2cos

(5.4.4-6)s Es

cos1cose0kr

0.5sin2πhscosπhscos

(5.4.4-7)11sin11sin

1π11sin2sincose0k2 2 2 4

hs2 2 4

(5.4.4-8)r sinsinhsπsin()2e0k11sin11sin2sin2

1π11

1

1sin2sincossincos/r 2

214 1 1

hs2

21224

24 1 1

2 sincossin11coshsπ12cossin1sin2(5.4.4-9)max(mm)按()

sk

deqωmaxcrψEs

0.08

te

(5.4.5-1)sk

s0.5EsΔtT

(5.4.5-2)1.10.65ftktesknd2

(5.4.5-3)eqd iieqiidi

(5.4.5-4)AsApAteAte

(5.4.5-5)式中

N2sN25.46條計算;T——-5/。C;Δt(Ccr——構件受力特征系數;對受彎、偏心受壓構件取2.1,偏心受拉構件取2.4,軸心受拉構件取2.7;<0.2時取0.2>1.0時取1.,=1;ftkN2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縫寬度計算中,若te<0.01,取te=0.01;(202;當c>65時,取c=65;Ae(2As(2deq(di(ni——受拉區第i種縱向鋼筋的根數;vi——受拉區第i種縱向鋼筋的相對粘結特性系數,光面鋼筋取0.7,帶肋鋼筋取1.0。max5.4.5σsksk

EsΔtTξ

(5.4.6-1)2v v2v v

(5.4.6-2)v2teE

(5.4.6-3)式中ξ——受壓區相對高度;ωv——塔筒豎向截面的特征系數;αE——鋼筋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洞口計算及配筋140°325%。定。矩形圓形轉換段矩形圓形轉換段預應力梁延伸加強墻段矩形塔筒壁圖5.5.2塔筒壁開洞尺寸超過限值時的加強措施3截面積的1.3倍;其中環向加強鋼筋的一半應貫通整個環形截面;45°100mm厚250mm2245(5.5.2)。圖5.5.2洞口加強筋1-矩形孔洞;2-圓形孔洞轉換平臺150mm。2.07度0158”連接設計500mm;200mm;200mm15mm5應對連接點的筒壁做局部抗沖切驗算。5.61轉換平臺桁架端部宜采用鉸接連接;2地腳錨栓應貫穿桁架上弦梁;3桁架梁的拼接節點應保證等強連接,拼接焊縫等級為一級;4桁架上弦梁頂面宜設抗剪剪力鍵。構造規定250mm(0.25%0.2%0.2%,0.15%。30mm。6mm。表5.8.4塔筒鋼筋最小直徑和最大間距(mm)配筋種類最小直徑最大間距豎向鋼筋10外側250,內側300環向鋼筋8200,且不大于壁厚))GB500101/4。當鋼筋采用焊接接頭時,其焊接類型及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鋼結構吸熱塔一般規定 圖6.1.2-1正十邊示圖 圖6.1.2-2正邊示意圖 圖6.1.2-3橫帶示意圖1%。0.90.85GB51249zzGB50135結構分析與穩定設計6.2.3P-?構件設計GB50017吸熱塔鋼桁架結構構件長細比λGB50017確定。1/50。1kN轉換平臺5.62.0連接設計GB50135GB50017GB50017構造規定42~30.04~0.08倍。吸熱塔鋼結構的其他構造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501135GB50017地基與基礎一般規定GB50007JGJ94GBGB50010(地基計算GB50135執行。吸熱塔基礎最終沉降量的計算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tanθ=(s1-s2)/d、2(()GB50051d——圓(環)形基礎的外徑(mm)7.2.4表7.2.4吸熱塔結構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吸熱塔高度沉降量允許值(mm)傾斜允許值tanθHT≤2003000.003200<HT≤2502000.002250<HT≤3002000.0015HT(板式基礎GB50135ppGB50135GB50051GB50007GB50051執行。GB50051樁基礎JGJ94的要求。7.2.4。JGJ94(圖2/3Mws1/3MwsMws=∑(N1iR1+N2jR2)式中:Mws(kNmN1i,N2j——ij根樁的樁頂反力設計值(N,當計算承臺下表面配筋時,采用扣除所取計算單元R1,R2(圖7.4.6圓形承臺變階處處抗彎計算示意圖JGJ94的有關規定。GB50010定構造規定。2%100m,1.5m。50mm~100mm。)0.15%,7.5.42000mm表7.5.4板式基礎配筋最小直徑及最大間距(mm)部位配筋種類最小直徑最大間距環壁豎向鋼筋12250環向鋼筋12200底板下部徑、環向配筋徑向12r2處250,外邊緣400環向12250方格網配筋12250基礎形式配筋種類最小直徑最大間距環形基礎徑、環向配筋12徑向250,環向250圓形基礎方格網配筋12250板基底上構造筋,鋼最直徑最間應表7.5.5的規定。表7.5.5 基礎形式配筋種類最小直徑最大間距環形基礎徑、環向配筋12徑向250,環向250圓形基礎方格網配筋122505.5GB50135600mm;150mm。層時不應小于70mm,此外尚不應小于樁頭嵌入承臺內的長度。承臺側面和頂面不應小于40mmC25。7.5.47.5.54個。25%、50%、75%100%裝完成時各測1次;對于鋼塔架吸熱塔,應至少在施工到吸熱塔筒身高度的25%、50%75%10012月~3月觀測1次。3次~42次~31l430~40m48減振設計一般規定:;5~5減振計算析。選取不少于3:;10;當無風洞試驗結果和當地實測數據時,可采取諧波合成法等人工模擬方法或其它可靠的方法生成風速時程。100.11/20的較小值。=????

=10√??+60??????60?60??

(8.2.4)??ABC和D??300、350m、450m550m。8.2.4其他1%。85%1%;10%。9其他航空障礙燈和標識中光強B20次/min~60次/min,。高光強A40次/min~60次/min,閃光的有效光強應隨背景亮度變光強閃光,白天應為200000cd,黃昏或黎明應為20000cd,夜間應為2000cd。45m(邊長)30m430m645m邊長大于45m150mA75m~105m,在高光強AAB預埋件(GB50010)(GB25%,(GB10%,6d(d為錨筋直徑)及6mm;端錨板尺寸不宜小于3.5d,不宜大于厚度5倍。10mm,寬度不宜小于厚度的4倍及50mm。校靶區保溫與防護 4848太陽能熱發電廠吸熱塔結構設計規范條文說明PAGEPAGE54目次本定 51一規定 513.3承能極狀計規定 51載作用 51平活載 51風載 51地作用 53荷效組合 55凝結和合吸熱塔 55結分析 55承能極狀算 56正使極狀算 56洞計及筋 56轉平臺 56連設計 57構規定 57結吸塔 57一規定 57結分與定計 58構設計 58轉平臺 59連設計 59構規定 59基基礎 59樁礎 59構規定 59振計 59一規定 59960航障燈標識 60預件 60校區 60保與護 603基本規定3.1一般規定3.1.1200m150mGBT513071/3003.3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規定3.3.3對于附屬設備重力超過所在樓層重力的10%時,可按照質量較大和重要的非結構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