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蜻蜓讀后感7篇_第1頁
救蜻蜓讀后感7篇_第2頁
救蜻蜓讀后感7篇_第3頁
救蜻蜓讀后感7篇_第4頁
救蜻蜓讀后感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救蜻蜓讀后感7篇救蜻蜓讀后感篇1

?蜻蜓眼》是一部千載難逢的小說,但是“蜻蜓眼”這個題眼在文章中出現得卻并不多。那么,為何卻要用“蜻蜓眼”作題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故事講述了中國爺爺杜梅溪與法國奶奶奧莎妮在馬賽一見鐘情,生下了兩雙兒女。二戰期間,他們帶著兒女回上海定居,藍屋越發窘迫,但他們卻越發歡樂了……我不明白,為何在如此戰亂的年代,他們一家仍會保持純真的歡樂?面對誣蔑,他們怎會仍微笑著堅強?看著封面奶奶微笑著的神情,有些拘摟卻依舊堅決的背影,我突然明白了些什么……

在這樣難堪的日子里,藍屋依舊歡樂。也許就如雨果所說:“生活就是面對真實的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對于藍屋里的人們,歡笑是永恒的;那么對于其他怨天怨地的人呢?對于他們歡笑是怎樣的呢?

我們曾許多次地說過“堅持就是勝利”“陽光總是風雨后”,但世上還是有許多懦弱之人,因為可怕挫折而開始埋怨生活,殊不知,只需抬頭,天空依舊陽光燦爛,依舊藍天白云。而那困難,只需勇敢,你就會發覺,困難背后的道路仍然光明。霍金是這樣,李時珍也是這樣;名人是這樣,普通人也更是如此。只有毅力、只有努力,你才會發覺:原來困難并不是如此不可跨越!而世上,更是有許多個因為堅強而成功的例子,而我,也是這其中的一員……

我從小吹竹笛,因此,現在的我幾乎在竹笛上沒什么困難。但就在前不久,我卻在“花舌”上摔了跟頭。

“花舌”就是一種演奏技巧,使用時會發出類似摩托車發動時的聲音。雖說很簡單,但我那笨舌頭還是打不過彎來,常氣得老師吹胡子瞪眼,但又無可奈何,只得重新教我“d-e-嘚-”,我也常常很沮喪,認為我考不上十級了,但當我看到三級、五級、八級的.考級證書時,我的心里便會重又充滿自信—八級我都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還怕十級?于是,書桌邊、汽車里、用餐時,都能聽到我一遍又一遍地小聲嘀咕:“d-e-嘚-;d-e-嘚-……”甚至,連同學都知道我在練“花舌”。這種卷舌音實屬難練,但我還是不放棄。一天,兩天,一周,兩周,一個月…我還在堅持。終于有一天,我快樂地笑了:“我終于學會了‘花舌’!”但這遠遠不夠,因為我還要練習吹“花舌”,把“花舌”運用到曲子中。半年后,也就是現在,我已經能輕松的駕馭‘花舌’了,這也讓我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十級考試。

“蜻蜓眼”也許意指堅強,也許意指堅持,但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或感嘆命運不公時,無論是堅持還是堅強,都是最明智的選擇。一定要堅持下去,哪怕這堅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長,崎嶇。我們要在心中點燃一盞燈,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彩虹不也是要在暴風雨后才能看到的嗎?用堅持這種神奇的力量等待暴風雨的結束,不要輕言放棄。

救蜻蜓讀后感篇2

曹文軒老師的新作《蜻蜓眼》講述了上個世紀初的一段跨國戀情,渴望自由的爺爺拋下家業做了一名水手,在法國遇見奶奶并與她相愛,兩人在法國定居、結婚、生兒育女。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后,奶奶毅然帶著孩子們跟著思國心切的爺爺回到中國上海。他們一家人相依相伴,在戰爭、饑荒、貧瘠中艱難卻又溫馨地生活著。曹文軒老師的筆觸溫柔細膩,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甚至連當鋪的伙計都被他賦予了鮮活的個性。但整篇小說最吸引我不是爺爺奶奶至死不渝的愛情、不是一家人風雨同舟的關懷體貼,而是曹文軒對奶奶奧莎妮“鄉思”的描寫。

思鄉是人類共有的情感,不論古今中外,人們總是會在年輕時渴望離開自己熟悉的出生地,卻又在一次次的漂泊中懷念起離開的地方,他們給這個縈繞于夢中不去的地方起名叫做“故鄉”,在外的游子念到這個詞就會淚流滿面。《蜻蜓眼》中的奶奶奧莎妮放棄家鄉和親人,陪伴著爺爺和孩子們漂洋過海來到戰火紛飛的中國,卻再也沒能回到故土。

奶奶帶著孫女阿梅去看黃浦江,看海,看海那邊的馬賽。奶奶時常撫摸離開法國時母親送她的小皮箱,并在阿梅帶著箱子去夏令營時

發了火。這一切的思念與生活的苦難不斷糾纏,直到最后就如同琴弦再也忍受不了音符的拔高而忽然斷裂那般,奶奶去世前在手心寫下“我要回家”,這是這位優雅的女子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可以這樣說,奶奶的一生是幸福的,她與爺爺相愛到了白頭,遵守了對太爺爺的諾言,擔起了撫養兒孫的重任;但她同時又是不幸的,一別故土幾十載,再也沒有機會看看故鄉和親人,只能年復一年地望著黃浦江,將一腔思念寄予大海。更令人悲傷的是,這份思鄉之情在那個時代終究無法得到妥善的安放,她只會被埋葬在這塊她生活了半輩子,給予過她幸福和苦難的異鄉土地。

但這種思鄉的感情并不意味著奶奶奧妮莎對跟隨爺爺來到中國感到后悔,這種感情與她對這個家庭的愛、對這片曾經陌生而如今熟悉的土地的愛是不分上下的。奧莎妮思念家鄉,但也同樣積極生活,她沒有因為無法見到親人就消極處世,這份思念被她放在心底。她對家鄉的思念如同一壺酒,不斷經歷歲月的沉淀,在越發醇香的同時又因為無法見到天日而摻入了絲絲苦澀。

小說將奶奶對于家鄉、對于過去的回憶通過插敘的手法穿插于文中,奶奶將她的家鄉親人、童年歲月、戀愛經歷作為故事講給孫女阿梅聽,這種插敘手法的巧妙運用給文章增加了一份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朦朦朧朧的憂愁,時空和視角在這里交織,看著過去,卻活在當下。

思鄉之情作為人的一種特殊的思念之情,它的思念目標基本上是固定的,但這種情感又是虛擬的,如何用一種筆觸來描寫觸摸不到的情感?我國古代通常會借用“月亮”這一典型形象來寄托游子對于

故鄉的思念,“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還有的作品會通過在異地想象家鄉的故人故景來間接表達對故土的思念,例如“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在《蜻蜓眼》中,曹文軒老師將思鄉這種虛擬的情感實體化,把它寄托在作品中出現的具體事物上,這種寫法使得思鄉之情更為具體,更充滿感染力。這份寄托是奶奶的小皮箱,是爺爺為奶奶種下的那棵杏樹,這是實實在在的,是可以讓奶奶“睹物思人”的。從小皮箱到杏樹,則又是一次轉變。小皮箱是奶奶的母親在送別時給她的禮物,杏樹則是爺爺為了緩解奶奶的思鄉之情特意栽種的。小皮箱中裝滿了奶奶對家鄉和童年的回憶,而杏樹不僅僅是奶奶思念家鄉的寄托物,也承載了爺爺對奶奶深沉的愛。這份愛伴隨著奶奶對故鄉的思念,深深根植于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歷經風雨,生生不息。

故鄉是什么

故鄉是李白頭上的月亮

是王維窗前的梅花

是馬賽的咖啡

里昂的海

是裝在奶奶小皮箱里的

照片、紗巾

賀卡上的圣誕雪花

故鄉是爺爺種下的杏樹

是樹上累累的果子

在堅硬的日子里

在異國的大地上

長出柔軟的心

救蜻蜓讀后感篇3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蜻蜓眼》的小說,是我非常崇拜的著名兒童作家曹文軒。讀完后,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書中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阿梅。全書以小孫女阿梅的成長為主要故事線索,以阿梅的視角勾勒了在特殊的年代中一家人相扶相幫,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阿梅的爺爺杜梅溪與奶奶奧莎妮在法國馬賽相遇相知相愛,并生下了四個兒女。在二戰期間,爺爺不得不帶著一家人回到上海定居。

在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小阿梅,但我更多的是對她的佩服。在二戰期間,不得已回到上海的爺爺一家,原本富裕的生活卻越來越艱難,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阿梅的懂事。在阿梅只有五六歲的時,奶奶經常帶她去蛋糕店吃蛋糕,后來日子艱難了,吃不起蛋糕了,奶奶總覺得對不起阿梅。后來她們又一次走到了蛋糕店的門口,小小的阿梅看出奶奶的為難和窘迫,懂事地拉著奶奶的手,微笑著對奧莎妮說:“我不想再吃蛋糕了。”聽到阿梅的話,奶奶非常難過,為阿梅的懂事而難過……每當我看到這一段是,心理也感到一絲的痛,并有著深深的慚愧。

我媽生了我和弟弟兩個,可有時候我總是和弟弟吵架,媽媽為此很是傷心。我們倆個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沒有第一和第二。阿梅比我小得多,卻比我懂事,善解人意。雖然她還小,但卻處處幫助別人,不給他人添麻煩,和阿梅比起來,我簡直是太小心眼,一點也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覺,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吵架。我以后要以阿梅為榜樣,學習她的懂事和善解人意。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我得到的這些道理將陪伴我一生,阿梅也會在我心中永存。

救蜻蜓讀后感篇4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既有趣而又讓我感動的小說——《蜻蜓眼》。剛看到書名時,我以為和蜻蜓的眼睛有關,等到讀完之后我才明白讀書不能只憑書名就下結論。小說的題目源于兩條像蜻蜓眼睛似的項鏈,所以取名《蜻蜓眼》。這本小說的是國際安徒生獎的獲得者曹文軒。之前我還讀過他的《草房子》、《青銅葵花》,我非常喜歡讀曹伯伯的書,總覺得他的書里帶著一種我說不出來的情感,感覺非常舒服,讀后感《蜻蜓眼讀后感》。后來媽媽告訴我,那就是愛。

這本小說以一個小姑娘阿梅的成長為主要故事線索,通過阿梅的視角勾勒出他們一家人在特殊歲月里相互扶持,努力度過難關的動人情景。整本小說都洋溢著一股暖暖的愛意。

?毛衣》一章中,奶奶為了給10個孩子每人織一件新毛衣,想盡了辦法,最后拆掉了自己和爺爺的幾件毛衣,小姑姑不忍母親為毛線的數量發愁,也拆掉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件毛衣。毛線的數量終于湊夠了。那是多么艱難的歲月啊!這一件件美麗的毛衣中都包含了奶奶對孫子孫女濃濃的愛。讀到這,我看到了自己穿的毛衣,這也是媽媽親手織的啊!媽媽那滿腔的愛意都通過那一針一線蘊藏在毛衣中。

在讀《油紙傘》一章時,我仿佛也隨著的描述回到了那個下雨天,奶奶和阿梅一人獨撐一把紅色的油紙傘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大一小,一老一少,傘下有屬于她們祖孫的小秘密,甜蜜而又帶點苦澀。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既為一家人的相濡以沫而感動,又為那個動蕩不安的社會所造成的悲劇而感到惋惜。我多么希望阿梅和奶奶能生活在今天啊!和諧,平安,美好的今天!

救蜻蜓讀后感篇5

?蜻蜓眼》是作家曹文軒的作品,這本書中包含著許多情感,比如快樂、憤怒,當然還有驚訝。這個作品中,故事情節很復雜,而且這是一個有3代人、三個地方的故事。本書的主人公名字叫阿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吧!

事情的發生地點分別在法國馬賽、中國上海和中國四川宜賓。這個故事是從法國馬賽開始的,阿梅的爺爺和奶奶在一家咖啡店中認識,結了婚后生下四個兒女,并且來到了中國上海,他們建起了溫暖舒適的家——藍屋。阿梅是最小的一個孩子,也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她是一個混血小女孩,既善良又可愛,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小鋼琴家”。在阿梅幼小的時候,整個藍屋每天都會回響著鋼琴的旋律。每當阿梅彈鋼琴的時候,奶奶都會十分專注地聽。有時阿梅會閉著眼睛彈,她的手指好像自己在鋼琴的鍵上來回地跳動,那旋律,好像是鋼琴自己發出的一樣,渾然天成!看著看著,我的耳邊似乎就響起了那行云流水的旋律。

因為阿梅的奶奶是法國人,所以阿梅是混血,自然和別的人不太一樣。可就是因為她們是外國人,才導致一場災難的降臨:有人造謠阿梅的奶奶是間諜,質問阿梅的奶奶發報機和電臺在哪?

但此時,爺爺怎么也沒有力氣對付了,因為他已經老了,過了一段時間,爺爺就死了!緊接著奶奶也去世了!

我想,大家看完這本書,一定會非常的驚訝:以前的世道為什么會那么地不講理、不公平呢?但是現在,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應該守護現在的和平與和諧!

救蜻蜓讀后感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讓人感觸頗深的小說——《蜻蜓眼》。

這本書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書中的杜梅溪爺爺因為不愿繼承家業而當了一名海員,在一次靠岸停歇時,在咖啡店偶遇了讓人著迷的法國女子-——奧莎妮,他們一見鐘情,他們心心相印,他們生下了四個愛情的結晶。二戰期間,他們一家六口人回到了上海的藍屋定居。歲月飛速地流逝,奶奶從活力四射的少女變成了依舊害羞的老婦,也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她給藍屋帶來了歡樂和溫情,同時也因為她那與眾不同的外貌和血統給大家帶來了災難。那些只會喊口號的人一次又一次來打劫藍屋,最終爺爺奶奶倒下了……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阿梅對奶奶的那份孝心,只要奶奶讓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并且都做得很棒。而在生活中的我,卻一點兒也比不上阿梅,有時我會對奶奶發發小脾氣,有時我會和媽媽討價還價,有時我還會和爺爺頂嘴……。我要向阿梅學習,學習她那種孝順的高貴品質,和家人相親相愛在一起。雖然書中阿梅的奶奶最后永遠的.走了,但我相信阿梅孝順的高貴品質永遠不會改變,也將永遠深深地影響著我。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阿梅孝順的品質就如同那閃閃發光的蜻蜓眼,都是無價的,都閃爍著引人注目的光芒。阿梅的品質會永遠感染著我,讓我受益終身。

救蜻蜓讀后感篇7

我讀過許多作家的書,如:“沈石溪、楊紅櫻、劉慈欣、劉同……”這些的書都令我印象深刻,但我最喜歡的還要屬曹文軒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