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1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一首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寒食》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是一首諷刺詩,描繪寒食節景象,諷刺宦者的得寵。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諷喻之情。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蓄蘊藉,入木三分。據《本事詩》記載,此詩在當時得到唐德宗賞識,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原文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解釋
1、寒食:清明前一日謂之寒食,即禁煙節,漢制此日宮中鉆新火燃燭以散予貴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舊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門。
3、斜:音"霞'。古音為"霞',今讀為"霞'或"協'均可,如"入竹萬竿斜'、"遠上寒山石徑斜'。
4、漢宮:以漢代唐,下句同。
5、傳蠟燭: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6、五侯:漢成帝時,封他的舅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他們被人們稱為五侯。
翻譯
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
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率先飄進五大侯爵的宮里。
賞析
從詩歌的內容上來看,這是一首政治諷喻詩,借后漢的朝政故事來諷剌唐肅宗、代宗朝宦官專權的事實。
起始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描寫出了春日長安城花開柳拂的景色。"無處'寫出了花開得又多又廣,"飛花'是寫花開的盛況。時值春日,長安城到處是飛花柳絮,一派繽紛絢爛的景象。"東風'指春風,"御柳斜'是狀摹宮苑楊柳在春風吹拂下的搖擺姿態。"斜'字用得巧妙,生動地寫出了柳枝的搖曳之姿。這兩句為我們展示了寒食節京城白天的景色。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宮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寫細致、深人。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兩句是寫宮苑傍晚的景象。天黑時分,宮苑里皇帝恩賜給宦官的蠟燭正在一支支地傳送著。蠟燭明亮地燃燒著,升騰起淡淡的煙霧,裊裊娜娜地縈繞在宦官家。這里不僅是寫蠟燭的明亮情態,錯燭彌漫的煙霧不正是宦官受寵時那種威福恩加的氣勢展現嗎?這些使人如見他們受寵后專權一時的驕橫神態。寒食節要禁火,在封建習俗的統治下,不要說全城百姓,就連那些不是寵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煙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但唯獨這些宦官之家,燭火通明,煙霧繚繞。僅此一點,足見這些宦官平日如何倚勢弄權,欺壓賢良。在這里僅用兩句詩,寫了一件傳蠟燭的事情,就把皇帝的厚待親信宦官的可憎面目揭露無遺,達到了辛辣諷刺的目的。
本詩筆法巧妙、含蓄,在描述寒食節景象的字里行間透露出強烈的不滿情緒,語言簡潔,寓意豐富。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泛。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2
寒食
江鄉時節逢寒食,花落未將春減色,
嶺南能有幾多花,寒食臨之掃春跡。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來亦堪惜。
柴門風雨小庭寒,無奈池塘煙草碧。
欲將詩句慰窮愁,眼中萬象皆相識。
欣然應接已無暇,都為老來無筆力。
古詩簡介
《寒食》,宋代鄭剛中詩作。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
賞析/鑒賞
江鄉: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鄉。唐孟浩然《晚春臥病寄張八》詩:"念我生平好,江鄉遠從政。'宋沉括《夢溪筆談雜志一》:"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彌漫數里,頗類江鄉矣。'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乍暖風煙滿江鄉,花里行廚攜著玉缸。'清昭梿《嘯亭續錄端午龍舟》:"蘭橈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減色:減少光彩或色彩。清梅曾亮《臣事論》:"人有仕官十年而不遷調者,則鄉里笑之,而親友為之減色。'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清艷的夜景也為之減色。'秦牧《藝海拾貝掌握語言藝術,搞好文學創作》:"只重視思想、內容,而不注意表現手段、藝術形式,也必然要使作品難產、畸形,或者減色。'
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地區,即廣東、廣西一帶。《晉書良吏傳吳隱之》:"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宋蘇軾《食荔枝》詩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清沉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適余自嶺南歸,吾父自至蕭爽樓謂蕓曰:前事我已盡知,汝盍歸乎?'
小庭:指小庭院。南朝梁張纘《秋雨賦》:"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南唐李煜《搗練子令》:"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窮愁:窮困愁苦。《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論》:"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后世云。'《漢書王莽傳下》:"四方皆以饑寒窮愁起為盜賊。'唐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詩:"祗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清劉大櫆《贈張絅儒序》:"雕蟲篆刻,必出於山林放廢窮愁之士之所為。'臧克家《飛》詩:"多數人叫苦,窮愁,一步一步逼到了生的盡頭。'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3
原文:
寒食/寒食日即事
朝代:唐朝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率先升起在皇庭貴族的宮里。
解釋
1、寒食:清明前一日謂之寒食,即禁煙節,漢制此日宮中鉆新火燃燭以散予貴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舊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門。
3、蠟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4、五侯:漢成帝時,封他的舅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他們被人們稱為五侯。
5、斜:音"霞'。
賞析: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4
《寒食》
: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原文解釋】: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節的前兩天為寒食節。據左傳所
載,晉文公火燒森林求介之推,沒想到他卻抱著大樹活活被燒死,晉國人為了
悼念他,每年的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園里的柳樹。
3、傳蠟燭: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
4、五侯:后漢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為侯,世稱五侯。
【翻譯譯文】:
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
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研薄
黃昏時,宮中傳出***的燭火,
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
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減于桓靈。
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
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唐代孟姿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
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盼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
牛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并批道與此韓牛成
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5
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發如絲。桑柘外秋千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譯文及解釋
譯文
柳樹萌芽,像飄浮著一層嫩綠色的輕煙。梨花似雪,參差地交雜在柳枝中間。柴門外狗兒在叫,茅屋頂上燕了呢喃。一對白發的農家老夫妻正圍著老瓦盆飲酒用飯。桑林外,一位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著花枝在蕩秋千。她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贊嘆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詩篇。
解釋
寒食: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一說前二天)。新野:縣名,今屬河南省。
參差(cēncī):不整齊。
柴荊:柴門。用林木棍、荊條搭成的院門。
茅茨:茅屋的屋頂。這里指屋檐。
老瓦盆:指民間粗陋的酒器。杜甫詩《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媼(ǎo):年老的婦人。
柘(zh):桑樹,常綠灌木,葉可喂蠶。
髻雙鴉:即雙丫形的發髻。
轉眄(min)移時:轉眼斜視多時。眄,斜視。
哦():低聲吟詠。
鑒賞
鬢發已白的夫婦,活潑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朧的柳樹;還有荊門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語,一幅天然的沒有任何雕飾的美麗畫卷:人與人和諧,物與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諧。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樹上蕩著秋千的孩子,梳著發髻,插著花枝,閑適、快樂,卻被我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顧盼,眸子里的疑問,只因我在搖頭晃腦地吟詩。江山一片秀,溫暖在心頭。這是眼中的美,不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諧的人間之情。用清麗的筆法、溫和的色彩,表現出曲中人陶然忘機的情懷和一片生機盎然的農家生活情趣。
這支曲子所寫景象喜人,表現出對農民懷有深厚的感情和濃烈的平民意識。此曲抒寫于清明前的寒食節在新野道中看到的農村初春景象。開頭三句是寫農村的自然風光。接著是寫農村老年人的悠閑生活。"桑拓'兩句是寫農村孩子們的快樂生活。最后三句是寫看到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無比的喜悅,情不自禁地"轉眄移時',在馬上不住吟詩稱頌。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6
《醉太平寒食》的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寫手法,把對春天的喜悅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聲光畫面之中。下面一起來欣賞這首曲吧!
【原文】
聲聲啼*鴉,生叫破韶華。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畫樓洗盡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譯文】
一聲聲,小烏鴉不停地歡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來了春日光華。昨夜里微微春雨潤濕了江堤軟沙,陣陣香風溢滿萬家。把畫樓的鴛鴦瓦洗得干干凈凈,還打濕了系著彩繩的秋千架。一覺醒來時紅日已照著窗紗,聽到街上有人在叫賣杏花。
【賞析一】
寒食在農歷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時春已過半。
王元鼎的這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心里引起的豐富、復雜的`感受,或惹動莫名的困倦,或撩撥纏綿的情思,或萌發及時作歡的欲念,主觀色彩表現得比較濃烈。
【賞析二】
寒食在農歷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時春已過半。王元鼎的這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心里引起的豐富、復雜的感受,或惹動莫名的困倦,或撩撥纏綿的情思,或萌發及時作歡的欲念,主觀色彩表現得比較濃烈。
這一首卻不同,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寫手法,把對春天的喜悅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聲光畫面之中。
【賞析三】
王元鼎(生卒年不詳),曾任翰林學士。與阿魯成同時代人。
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說他為西域人。天一閣本《錄鬼簿》在"前輩名公'中列有其名稱為"王元鼎學士'。《太和正音譜》把他列入"詞林英杰'中,現存散曲小令七首、套數二套。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7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翻譯
烏鵲啼叫發出聒噪的聲音,在昏暗的高大樹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節日里哭泣?
風吹動空曠野外中的紙錢,紙錢飛舞,陳舊的墳墓重重疊疊,上面已經長滿了綠草。
海棠花與梨花掩映著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黃泉中聽不到我們的哭聲,來祭奠的人在傍晚蕭蕭的雨聲里回去了。
解釋
喬木:高大的樹木。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兩日。
壘壘:眾多的,重重疊疊的。
盡是:都是。盡,皆也。
冥冥:昏晦的樣子。
重泉:黃泉,九泉,是人死后的歸處。
蕭蕭:象聲詞,指雨聲。
賞析
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人們會在寒食節到清明節這幾天,祭掃墳塋,慎終追遠。其實清明節與寒食節原本是兩個不同的節日,掃墓原是寒食節的內容,因為兩節相連,漸漸的掃墓改在清明節進行。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達詔令:將掃墓祭祀活動編入"五禮',使得清明掃墓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就描寫了寒食掃墓的情形。詩人筆下的清明,曠野蒼茫,古墓累累,凄風勁吹,紙錢紛飛,說盡了生死離別。黃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親人卻寂靜無聲。道盡生離死別的苦痛。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8
寒食還陸渾別業
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翻譯
洛陽城里,花兒已經開得如雪一般鋪天蓋地,而陸渾山中的花兒,如今才開始發芽。
早上剛剛辭別了河橋那掠過楊柳吹來的風兒,晚上又臥在這伊川桃李間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鮮的時候。在寒食節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間的老人安居樂業,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解釋
陸渾:地名,在今河南嵩縣。
別業:即別墅。
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復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葉春、松醪春、燒春等。
創作背景
宋之問早年在洛陽為官期間,閑暇時,常到陸渾別墅游覽,并時有詩作。《宋之問集》中詠陸渾別墅的詩共存四首,這首詩是其中之一。
賞析
起二句緊扣題目,謂值此寒食清明節候,洛陽城中已是繁英飄蕩、繽紛如雪,而陸渾山中則花始綻放。其意并不在說明城中與山中氣候景物之異,而是表現詩人追隨春天的腳步,從城里轉向山中尋覓春光的濃厚興趣,和對春天由洛陽轉至山中這一發現的詩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對照此詩首二句,可見宋之問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發現了春之轉移這一詩材詩境,只不過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詩意感悟,近乎宋詩的表現理趣;而宋之問的這兩句詩則僅客觀展示這一現象,而將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詩中而已。"今始發',則山中春光方興未艾,正可盡情享受,開啟下文。
三、四兩句緊扣題內"還'字,寫自己清晨從洛陽出發,晚上已在陸渾別業。這點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則根本不成其為詩。詩人不說"早發洛陽'"夕至陸渾',而說旦別河橋'"夕臥伊川',這一"別'一"臥',不僅表達了對洛陽春光的留戀,而且透出了臥賞山莊春夜美景的愜意與喜悅。將洛陽與陸渾改成"河橋'與"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體可感的形象和詩意。尤為出色的是在"旦別河橋'與"夕臥伊川'之下分別綴以"楊柳風'和"桃李月'這兩個全新的組合意象,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洛陽繁花飄雪之后"春風楊柳萬千條'的幕春景象和陸渾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楊柳'來形容"風',用"桃李'來形容"月',讀者仿佛能聞到這"風'中飄送的楊柳的氣息,這"月'下散發的桃李的芳香,造語新穎,意象優美。上下兩句,對仗工整,又一氣呵成,顯得特別流麗圓轉。兩句詩就像是兩幅情調意境很美的*畫,完全可以用它們來作為兩幅畫的題目。音調的婉轉流暢、圓轉自如也同樣非常突出。可以說兼有詩境美、繪畫美和音樂美。雖不像"桃李春鳳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那樣凝練概括,但自有一種天然的風韻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頂針格,重復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陸渾山中春色正濃,蟬聯中有流走之勢。第六句點明"寒食'節令,應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復',相互勾連呼應,傳達出一種顧盼神飛的神情意態。
七、八兩句,以陸渾山中風物之美、生活之愜作收。"野老'指當地居民,也可兼包詩人自己。謂處此山中人無異于堯舜太平盛世的百姓,當酣歌一曲,終老此地。這個結尾,不無歌詠升平的意味。但話說得很藝術,很富詩情,并不是硬貼上去的頌圣尾巴,與全詩的內容風格也比較統一。武后統治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盡管矛盾斗爭不斷,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詩人所歌詠的"太平',并非純粹的粉飾之詞。
全篇的突出特點是風調的自然流美。清新流麗的語言,一氣流走的格調,圓轉如珠的韻律,和貫串全詩的濃郁的春天氣息,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9
西夏寒食遣興
春空云淡禁煙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飯煮青精顏固好,杯傳藍尾習能同。
錦銷文杏枝頭雨,雪卷棠梨樹底風。
往事慢思魂欲斷,不堪回首賀蘭東。
解釋
禁煙: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里: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
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
棠梨:亦作"棠棃'。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賞析
這首詩選自《萬歷朔方新志》(《嘉靖寧夏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亦收錄此詩)。此詩系旅途所作。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在清明前兩天),禁火寒食。《乾隆寧夏府志風俗》:"清明日,挈榼提壺,相邀野田或梵剎間共邀飲,曰踏青。插柳枝戶上,婦女并戴于首。'
禁煙: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里: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棠梨:亦作"棠棃'。俗稱野梨,落葉喬木,葉長圓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實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點。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10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宋朝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斗草游戲。江梅已經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解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勝的游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淡蕩'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山枕'謂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早年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11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翻譯
風吹不停,濃云陰沉,雨時斷時續,寒食節馬上要來臨了。昨夜風將櫻桃吹得凌亂不堪。雨天陰冷潮濕,我也小病剛好,是該用爐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喚女伴麻煩她來替我畫眉,但又懶得動身,多么希望黃鶯給捎個信兒。遲疑半晌才打開梳妝盒,鏡中的容貌雖然嬌艷,但還是嫌自己不夠美麗。
解釋
闌風伏雨:指風雨不止。
寒食:寒食節。舊俗在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當此節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櫻桃花敗落。
鎖窗:雕刻有花紋*案的窗子。
薰繡衣:用香料薰華麗的衣物。
央及:請求、懇求。
流鶯:啼鶯,以其啼鳴婉轉,故云。
半響:許久、好久。
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對自己不滿。
賞析
詞的上片寫由狼藉滿地的櫻桃花牽惹出思婦的一腔春愁。一陣陣的風雨將寒食節催來了,春天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櫻桃花昨天還開得明媚嬌艷,一夜風雨便將花兒吹打得散亂滿地。由狼藉的櫻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這飄零的春花"剛與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體一。多病而又寂寞無聊,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怎樣也排遣不了這種思緒,只好關起窗戶"薰繡衣'。"瑣窗薰繡衣'句將閨中女子孤單寂寞、百無聊賴的心理狀態表現得凄婉、含蓄,耐人尋味。
下片寫這位***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這種寂寥,強打精神為自己梳妝打扮。"畫眉煩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時閨房中的樂趣,可現在為她畫眉的人遠游他鄉,她只得"煩女伴'了。"畫眉'典出"張敞匭眉'。女伴不在身邊,她又得央求侍女鶯兒去請她來。緊接著,詩人用"半餉試開奩'這個極細微的動作描寫,把人物的復雜心理表現得逼真而細膩。女伴來了,她多么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動人,可又害怕鏡中現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躊躕半晌,才試著打開鏡匣。沒想到鏡中人是那樣柔弱嬌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邊,為誰梳妝呢!于是更覺尢聊,連自己也嫌她"嬌多'了。剛才的興致一下被掃盡,心又冷下來了。
創作背景
詞人在寒食節時,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后又喜又悲,從而發出聯想,所寫的一首詞。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12
長安寒食
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里。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
解釋
九衢:四通八達的大道。
媚:討好,愛戀,此處作牽動解。
羅綺:羅,輕軟有疏孔的絲織物;綺,有花紋的絲織物。
萬騎:許多騎馬者。
香塵:春游者身上所帶的香氣和揚起的塵土混合在一起稱為香塵。
摧辀:摧,折斷;辀,車轅。
解釋
寒食: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當天不舉煙火。清明前后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九衢:四通八達的大道。屈原《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媚:討好,愛戀,此處作牽動解。
羅綺:羅,輕軟有疏孔的絲織物;綺,有花紋的絲織物。
萬騎(ji):許多騎馬者。
香塵:春游者身上所帶的香氣和揚起的塵土混合在一起稱為香塵。
摧辀(zhōu):摧,折斷;辀,車轅。
賞析
該篇為諷刺王孫公子春日郊游而作。詩人久居長安,熟悉京城風習,看不慣統治者驕奢***逸的生活。詩中描寫官家子弟穿著羅綺、騎著駿馬春游的一番熱鬧景象之后,有意筆鋒一轉,勸他們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壘壘枯骨,因為說不定他們自身就是那昔時的鬼魂所轉生。最后,以近于詛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強烈的憤恨。所謂鬼魂轉生之說是虛妄的,但在表現手法上,仍是一種"幻想。服務于現實'的高招。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13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邪。又何必,待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制藥廢棄物處理與環保技術探索考核試卷
- 樂器制作中的聲學實驗研究方法考核試卷
- 圖像風格遷移與編輯考核試卷
- 紡織品行業職業健康法規解讀考核試卷
- 家電行業綠色制造投資與成本效益分析考核試卷
- 廣告效果評估與營銷策略優化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ODA樹脂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GPS三聯母鐘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CNC雕銑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鎧裝移開式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T-UNP 253-2024 語音數據標注系統技術規范
- 2024年青海省省直機關遴選公務員考試真題
- 2025屆遼寧省沈陽市東北育才實驗學校五下數學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妊娠期用藥安全課件
- 右膝關節置換術護理個案
- 非甾體抗炎藥圍術期鎮痛專家共識(2024 版)解讀
- 肺動脈高壓診斷與治療
-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 肥料、農藥采購服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標)
- 《中國哲學史》大學題集
- 五年級下冊美術書教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