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研究_第1頁
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研究_第2頁
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研究_第3頁
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研究_第4頁
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研究

□楊鷺劉鳳森(.海南大學海南海口5708;.浙江武岳龍威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浙江紹興3300)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武俠電影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這期間既有困難亦有輝煌。新時期,在科技與媒體傳播的蓬勃發展中,以中國武術為主要元素的武俠電影逐步成長并發展壯大,一次次的刷新票房紀錄,成為當前中國電影發展的中堅力量。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因而,武俠電影在傳播武術的過程中,亦肩負著傳播中國武術文化的重任。然而,武俠電影在傳播中國武術文化過程中存在的暴力、玄幻以及神秘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受眾對中國武術文化的理解,不利于武術文化的傳播與發揚。因而,研究武俠電影中的中國武術文化,對中國武術及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意義重大。1、中國武俠電影與武術文化武俠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傳統類型,它以中國武術為核心元素,以中國武術文化中的俠文化精神為主要題材,以蘊含濃郁中國儒家文化倫理思想的江湖門派、拳種、兵法以及兵器為載體,極具特色與優勢。武術文化源于民間,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是中國形象的民族標識。武術文化是處于亂世中的基層民眾對救贖者—武俠的幻想與構建,它是傳統小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合體,具備小眾文化的消遣與娛樂性。在武術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人文關懷及倫理哲學逐步融入,使武術文化逐步成為承載與容納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中國武術文化能夠在全世界傳播與發展,武俠電影的作用功不可沒。正是由于《臥虎藏龍》、《十面埋伏》、《英雄》等經典武俠影片在奧斯卡舞臺上對武術的華麗展示,才使國際上掀起了一股中國武術文化學習的浪潮,推動了中國武術文化國際化發展。2、武俠電影對武術文化的影響辨析2.1、武俠電影對武術文化的積極意義第一,武俠電影推動武術文化的全球化發展。認識與學習中國武術文化,武俠電影是一個重要途徑。隨著中國電影業的發展與進步,武俠電影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在中國的武俠電影中,李小龍、李連杰、成龍等武俠明星以精湛的武術讓世界充分感受到了中國功夫的魅力。例如,《少林寺》的熱播讓少林功夫與千年古剎綻放無限魅力;《葉問》的熱映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抵御外辱的民族氣節。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中國武術及中國武術文化不斷被演繹。《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功夫之王》這些問鼎奧斯卡的經典武俠影片無不體現了“中國元素、功夫為大”發展思路,使觀眾思考電影故事的同時,深陷中國武術動靜攻守間蘊含的哲理。中國武俠電影作品正是有了中國武術精神,才為其打入好萊塢奠定了基礎。而中國武術文化的發展,也正是隨著中國武俠電影走向世界而得以傳承與弘揚。第二,武俠電影是對武術文化的深刻詮釋。武術是一種藝術,而武俠小說則是一種文學形式,它具有濃厚的傳奇性與神秘感。將武術與武俠小說進行融合,通過武俠電影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是對武術文化的深刻詮釋。在《臥虎藏龍》影片中,“竹海大戰”中寧靜的湖面,蔚藍的天空、如燕的輕功、白衣綠竹相映,給人以安寧的詩意美;在竹海穿梭中,竹林隨風而動,人如鳥兒飛翔,如詩的畫面無不展示著動態美。這種暴力的詩意畫面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含蓄美與意境美的展示。隨著武俠影視佳作頻出,中國武術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例如,武俠電影中武術與歌曲的交融,電影《少林寺》中具有陽剛之美的中國武術與清新撲面的《牧羊曲》交相輝映,讓人們在領略武術之美之余感受嵩山少林的雄渾與秀麗;電影《黃飛鴻》中,一曲《男兒當自強》展現了俠客的自立自強與陽剛氣魄。第三,武俠電影促進了武術文化產業的發展。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中國武術文化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電影《少林寺》的熱映,引發了全球學習中國武術的熱潮,中國武術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嵩山少林寺成為旅游勝地以及武術愛好者向往的圣地,嵩山的旅游文化產業逐步形成并得以發展。此外,電影《功夫熊貓》一經上映,僅10天時間國內票房收入破億。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一代宗師》熱映前四周,內地票房已累計近2.9億。毋容置疑,武俠電影在促進中國武術文化發展的同時,也為武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2.2、武俠電影對武術文化的消極影響一是武俠電影的玄幻性不利于中國武術文化的弘揚。中國武術的傳承與發揚得益于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滋養。中國武術講究拳以立德,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使命。中國武術所蘊含的儒家精神、道家風骨、佛家禪法以及兵家“詭道”,正是我們要傳承與發展的武術文化精髓。當前,武俠影視作品為迎合觀眾,更強調主人公傳奇的武功以及激烈的打斗場面,對中國武術文化中所蘊含的傳統哲理及文化底蘊的揭示不夠。從而讓人們的觀影更多的停留在對個人英雄的崇拜以及對光影效果的陶醉,而卻難以體現出自立自強、伸張正義的中國武術文化。在武俠電影中,夸張與渲染手法的運用本無可厚非,但應把握好度。過度的夸張與渲染增加了武術的神秘感與玄幻性,且超出了人們的感性與理性認知,在引發心理沖突的同時使觀眾產生懷疑心理。例如,《射雕英雄傳》中的“降龍十八掌”,這一招式極具玄幻性,雖令人向往但模糊了中國武術的本質,容易使人對中國武術產生誤解。神秘與玄幻色彩的渲染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武術及其文化的弘揚。二是武俠電影的“暴力化”與“神秘性”影響人們對武術文化的認識。中國武術強調修身養性與強身健體,追求陰陽平衡與天人合一,展現了持之以恒的精神與奮發向上的品質。這一精神追求給人以極強的勵志美。然而,在武俠電影的創作中,制片商為追求商業利益,常常設定一些神奇人物與離奇事件,以“武功秘籍”與“靈丹妙藥”縱橫天下來吸引受眾,容易使人們對武術文化的認識產生誤解。在武俠電影中離不開對“武術”的運用與渲染,且解決敵我矛盾的唯一途徑即使用武力。武俠電影中的武術不僅是其需要遵守的敘事常規,更是武俠電影的本來面目。但在部分電影作品中,大肆渲染暴力與血腥場面嚴重影響受眾的觀感,甚至引發反感心理。誠然,武俠電影離不開武術暴力,但恰當的運用武術來反映武術精神及文化內涵是必要的。3、武俠電影對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第一,實現武術文化的人格化。傳承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武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最耀眼的部分。中國武術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但卻具有難于理解的抽象性,因而,實現武術文化的人格化是必要的。傳播武術文化,武俠電影應重視武術文化人格化,實現武術文化與武術明星的融合。當前武俠電影的發展塑造了多個風格迥異的明星代言人,順應了武術文化的豐富性,滿足了大眾對武術的理解與消費。例如,武俠電影中李小龍的硬漢形象、成龍的平民智慧、李連杰的禪宗思想與俠客精神,從不同的層面詮釋了中國武術文化的不同內涵。第二,實現武俠電影的“暴力”和諧化。中國武術文化的核心為“道”。“技進乎道”體現了中國武術文化援道入技、以道統技的指導思想。中國的武術門派眾多,且各有專長與主張,但各門派之間則共同遵從以仁義之道克制消解技之暴力。在道的統攝下,中國武術文化提倡“仁、愛、禮”,反對和抑制“暴力元素”。在中國武俠電影中,“暴力美學”所呈現的好斗與侵犯思想被中國武術文化的自強不息與恢弘氣度所取代。電影中主人公格斗的最終目的在于克敵救人而不是滅敵,往往在最后的致命一擊中不將對方置于死地,或者在敵人陷入危難時毅然伸手援助,這一博大的俠客胸懷正是中國武術文化所提倡的。第三,實現武術文化的通俗化。中國武術文化的玄學思想嚴重影響了中國武術的傳播與發展,眾多向往中國武術的外國友人常因難以理解精深的玄學思想而敗興。作為大眾傳播的主要途徑,電影通過圖像與聲音傳達意義,使深奧精妙的武術文化通俗化。中國武俠電影利用圖像與聲音將玄學思想通俗化,使其轉化為觀眾所熟悉的人物類型與生活場景。在中國武俠電影前期,具有“烏托邦”想象的俠者盛行,充滿了來無影去無蹤的玄妙意味。20世紀70年代后,中國武俠電影主人公的塑造更傾向于凡人與平民化。如成龍塑造的平民英雄,調皮做壞事、懼怕父親、害羞等鄰家男孩的形象躍然熒屏,但在危難時刻,卻又顯露英雄本色,除惡揚善。武俠電影的發展,實現了主人公從俠客到平凡小人物的轉變,從而使中國武術文化精神以通俗的形式得以展示,傳遞了對平民大眾的期待與要求。4、結語武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耀眼之筆。武俠電影的發展不僅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