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與清初中小知識分子的心態_第1頁
《浮生六記》與清初中小知識分子的心態_第2頁
《浮生六記》與清初中小知識分子的心態_第3頁
《浮生六記》與清初中小知識分子的心態_第4頁
《浮生六記》與清初中小知識分子的心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浮生六記》與清初中小知識分子的心態

沈福的《浮生六記》自清朝嘉慶出版以來,受到了許多讀者的高度贊揚,尤其是年輕知識分子。因為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都充滿了創造性的新思想,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并始終吸引著人們。《浮生六記》記述了封建社會一個小康家庭的歡樂和苦惱,反映了乾、嘉盛世的社會情態,表現出在世界經濟和新思潮影響下,中小知識分子一方面努力維持小康家庭,一方面渴望和追求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要求能建立反映知識分子心態——包括衣食住行,對異性的追求,朋友的交往等理想的家庭。全書貫穿著追求民主和自由,反對專制禁錮,對專制勢力表示了極大的輕蔑和堅決的反對。朋友間交往,作者制定了“四忌”:“官宦升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這“四忌”的內涵不外乎是治國、齊家、修身的內容,很象《紅樓夢》里史湘云勸賈寶玉要留心的安身立命的大事。正如賈寶玉一樣,《浮生六記》的作者也對這些加以否定,而且否定得更明確,更徹底,可見作者對治封建國家之道及事的深惡痛絕。與“四忌”相對,作者提出了“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這“四取”雖然并無“革命”一詞,也不象李贄、金圣嘆那樣的“狂悖”,似乎只是“個性”、“自我意識”方面的,但是如果與“四忌”對照,就可知其“忌”取”的鋒芒是指向“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這些正統的封建教條,表明作者主張純任自然,甚至歌頌敗家的浪子;反對的矛頭是指向封建正統思想。這比嵇康、阮藉式的反抗封建正統,追求個性解放更為明確,有目標,有綱領。封建社會十分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者的父親就是一個代表。兒子剛結婚,父親即令兒子隨他外出習幕賺錢。這一不近情理的舉動,連外人都反對,父親卻認為天經地義。后來還是作者的老師放他的假,讓新婚夫婦團聚。這位父親腦袋里裝的是“為天下者不顧家”以及兒子必須無條件服從父親的封建思想,并身體力行,因之,能公然叫兒子、媳婦替他物色小老婆,但又對兒媳們既不信任,又不尊重。一次,其父趁兒子不在居然私下拆看媳婦給兒子的來信,見信中稱他這位公公為“老人”,便大發雷霆,差人持信以此為罪證,大興問罪之師,要趕走媳婦。自己的失禮行為不談,反抓住媳婦這一點上綱成不赦大罪,可見這位封建專制勢力的家庭代表何等蠻橫,以至他聽信讒言,認為兒子是浪子,不讓兒子而讓外人來承嗣、占產。于此,作者卻不是大聲疾呼發泄怨憤,而是冷靜淺淡地卻又是飽含憤懣地寫下這一切,當然這里有一點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的“陰影”,我們尚且不去評論,但作者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示了反抗,和妻子一齊走避,去旅游觀光,在當時是違背“婦女不出閨門”的“庭訓”的,于是“化裝”瞞著去。在這里作者以纏綿哀傷的筆調敘寫了夫妻相濡以沫的苦情和陶醉于大自然的歡樂,表現了反對專制,追求個性解放,向往新天地的思想。《浮生六記》之魅力還體現在作者力圖使家庭成為一片安寧的綠洲,盡可能按自己意志去美化家庭生活。作者在擺脫專制羈絆外出或在家中可以搞點小自由時,都盡量使生活美化。物質生活上,充分開發現有條件中的清廉儉美,而不追求富麗堂皇。從描寫如何做衣鞋等,可知衣服以自制合體舒適為好,而不以名貴鮮亮為榮;從描寫吃粥、腐乳等,可知食物以經濟有味為好,而不以珍饈色香為上;從描寫花盆、竹簾幕、活屏風等,可知陳設以得體雅致為好,而不以奢靡堂皇為美。尤其是家庭布置,力求就地取材,賞心悅目,“幾案精嚴見性情”,主人公的襟懷、涵養,審美態度可以想見。即使寓居友人宅中,也力求擺設得宜,求美求趣,自得其樂。既非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也非苦中作樂,聊以解嘲,而是藝術家的事事精研,充滿對生活的摯愛,對美的執著的追求,這是封建社會小康家庭的理想模式,透露了進步社會的曙光,是一種從豪華型轉向實用雅致型的新的審美觀。作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則是更優美,更高雅。和妻子一道學習、創作,相互交流作品,評論古今詩文;有時偕妻子外出旅游,開闊胸懷,陶冶情操。字里行間無不表現出作者對女性的尊重,對妻子的詩文意見,對別的女子的評論,甚至對妻子替他另找二房的看法都表示尊重,十分和諧美滿;娶二房的標準是“美而韻”,妓女也可以,打破了“門當戶對”“貞操”“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封建觀念。娶媳婦過門,不是逞財仗勢,而是動之以情,先交朋友,然后交心結盟,這些都是以往才子佳人小說中所罕見的。對待朋友,以前舉的“四忌”、“四取”以及和船娘一道野餐等可看出他們的“文藝沙龍”,確是以文會友,協力探求生活、藝術的美,而不是聚嘯無賴,賭吃嫖搖,他們追求的是更新更美的精神生活,顯露了封建枷鎖難以羈絆的光芒。社會生活紛繁復雜,瞬息萬變,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正如作者所云“巧者必為造物所忌”,圓滿和美的小日。子,突然遇到了意外困難,父親逐媳、惡友逼債、妻子病危,“三座大山”一下子向作者身上壓來。令人感動的是作者在自己凄惶不安的情況下,仍同情不幸的窮苦人,剛籌到的錢就慷慨解囊。難能可貴的是妻子和丈夫志趣相投,相濡以沫,無怨無尤,共度滄桑。由于不諳世事,為一騙子作保,騙子攜款項潛逃,債主就氣勢洶洶地向保人——作者要錢,弄得雞犬不寧,父親更為遷怒,作者只得挈婦拋雛,遠走他鄉。在生活無著落,卻仍堅不妥協,寧可冒著生命危險到處借貸為妻子治病,妻子彌留時一直廝守在旁,直到咽氣。寫妻子斷氣時刻的死別,讀來凄楚動人,催人淚下,比元稹的《遣悲懷》更為真切,可與當代散文家冰心在《南歸》中寫母親彌留的一段文字此美:蕓又欷歔曰:“妾若稍有生機一線,斷不敢驚君聽聞。今冥路已近,茍再不言,言無日矣。……愿君另續德容兼備者,以奉雙親,撫我遺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腸欲裂,不覺慘然大慟。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耳。”蕓乃執余手而更欲有言,、僅斷續疊言“來世”兩字。忽發喘,口噤,兩目瞪視,。千呼萬喚已不能言。痛淚兩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漸微,淚漸干,一靈縹緲竟爾長逝。時嘉慶癸亥三月三十日。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寫人生之“坎坷”,不是由于“自作孽”;而是由于“多情重諾,爽直不羈”,硬是黑白顛倒的社會加到他身上,盡管他“心境惡劣,莫可名狀”,但仍然平靜對待,堅決與“坎坷”斗爭。相傳蘇秦在貧困時屈尊求人,曾感嘆“富而無驕易,貧而無諂難”,世事多如此。富不擺闊還易做到,就象盆中水滿容易外溢;貧則不同,空瓶進水要靠外源,要求得別人歡心才能有收獲,不諂,不討好,常常會碰壁,這當然“難”了。魯迅說:從小康之家破落下去,日子是最難過的,既要求人,又不習慣,白眼冷語實在不堪。而《浮生六記》作者在貧困時的可貴之處,正是貧而不諂,這是中小知識分子十分佩服而自己又難以做到的,能表現得如此近情逼真就更具魅力了。前賢對《浮生六記》的贊美更多集中在它的形式上。如潘麟生稱之為“洵《離騷》之外篇,《云仙》之續記也。向來小說家標新領異,移步換形。后之作者幾于無可著筆,得此又樹一幟,……凄艷靈秀,怡神蕩魄,感人固已深矣”。當代著名評論家俞平伯譽之為:“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著力得妙肖;韶秀不足異,異在韶秀以外競似無物。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這所以不和尋常的日記相同,而有重行付印,令其傳播得更久更遠的價值。”《六記》的藝術形式確有創新,特色盎然,試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六記》的體裁別致,可說前無古人,后啟來者。在它之前,筆記小說可謂充棟汗牛,然大多為搜奇志怪。如《搜神記》、《述異記》等,既短又簡略,遠離現實人生。《世說新語》雖重人品,但往往片語只言,不成系統。《徐霞客游記》長于記行蹤,柳宗元《永州八記》貴在有寄托。《浮生六記》則采各家之長,創造了既是日記,但又不同于日記的體裁。有若干天的重大事件的集中記敘,有主要人物的多側面的描繪,有主次人物的交織輝映,有小說諸因素:提煉主題,安排情節,描寫人物等的匯聚,形成了這一獨特的體裁——日記體小說。幾個小標題也不同一般,《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等均以一個字:“樂”,“趣”、“愁”、“快”概括各篇主題和特點,別致生動。全文更是感情濃摯,真切可信,又毫無流水賬似的乏味,這種具有散文、回憶錄優點的類似今日自傳體的小說手記,讀來倍感自然親切,更能喚起讀者同休共戚。《六記》的構思精巧靈活,不拘一格。最長的《浪游記快》一萬余字,最短的《閑情記趣》則不及一半,有話即長,無話即短,“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俞平伯說得好:“他是個習幕經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舉子,偶然寫幾句詩文,也無所存心,上不為名山之業,下不為富貴敲門磚,意興所到,便濡毫伸紙,不必妝點,不知避忌。”作品的開頭和結尾也是精心安排,獨具匠心。有敘述式,如卷一:“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敘中帶情,以情寫真;有以回憶趣事為開頭,如卷二:“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問,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異想連翩,引人入勝;有以議論開頭,如卷三:“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則非也,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為累”,一下子緊緊抓住讀者,然后娓娓道來,入情入理。結尾則多嘎然而止,余韻悠然。如卷一“蕓竟以之死”,用重筆,力透紙背,并承上啟下;卷二“香韻尤絕”,引人情思;卷三“又不知夢醒何時耳”,感慨萬千。結構謀篇-有交叉互補之妙,各卷內容各有中心,各有重點;互相“撞擊?的地方則此詳彼略,相互補充。如卷一,是記“樂”的,然而其中又點醒謀娶憨園的似樂實悲之事,蕓娘精心謀劃,憨園首肯,夫婦“自此無日不談憨園”,稱心快意,溢于言表,不料緊接著卻寫下“蕓竟以之死”這五個觸目驚心的字,樂極而生悲;到《坎坷記愁》卷中則細寫憨園如何“為有力者奪去”與卷一互補。再如卷一寫夫婦喁喁情話,愿生生世世為夫婦,畫月老之像祈祝,然而緊接著卻寫“他生未卜此生休”;而卷三中蕓娘彌留時“僅斷續疊言‘來世’二字”。前后互補,哀樂照應,詳略適宜,相得益彰。文筆之美妙,繼承了張岱、袁中郎等人的明朝小品的簡練雋妙,并較之他們更有特色,更有系統。作者精于丹青,文中有畫,善于運用畫家筆法在寫照中傳神,常常抓住一兩個細節突出描繪對象之形,形中有神,如描寫初見蕓娘的一段: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它不象《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的長篇大論(或詩詞韻語)的肖象描寫,而是類似《項脊軒志》、《寒花葬志》式,以感情作點染式的白描,幾筆素描勾勒,形神宛然,惟妙惟肖。語言委婉動人,情真意切。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表達纏綿哀感、一往情深,妻子的一言一行,笑一顰,夫婦間的相敬如賓都寫得那么動人心弦,感人至深:(余)偶為披衣整袖,(蕓)必連聲道“得罪!”,或遞巾授扇,必起身來接。余始厭之,曰:“卿欲以禮縛我耶?語曰‘禮多必詐’”蕓兩頰發赤,曰:“恭而有禮,何反言詐?”余曰:“恭敬在心,不在虛文。”蕓曰:“至親莫如父母,可內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前言戲之耳。”蕓曰:,“世間反目多由戲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懷,撫慰之,始解顏為笑。自此“豈敢”“得罪”竟成語助詞矣。作者是一位詩人,此書又是他的精心之作,因而整部書中滿詩意,優美含蓄,如寫“花燭之夕”,丈夫看新婚之妻:見瘦怯身材依然如昔,頭巾既揭,相視嫣然。合巹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膩,胸中不覺怦枰作跳。寫出了柔情蜜意,又驚又喜,真誠相愛的男女之情,這是涉世不深,好奇、害羞的舉動,洋溢著一片“純情”的細節,無一絲輕狂色情。歡樂的感情、場面也許易寫,那么看看《六記》中寫愁苦的例子。作者為了逃債,攜婦拋雛,夤夜登舟,有若喪家之犬:雞聲三唱,蕓含淚扶嫗,啟后門將出。逢森(兒子)忽大哭,曰:“噫,我母不歸矣!”青君(女兒)恐驚人,急掩其口而慰之。當是時,余兩人寸腸已斷,不能復作一語,但止以“勿哭”而已!青君閉門后,蕓出巷十數步,已疲不能行,使嫗提燈,余背負之而行。將至舟次,幾為邏者所執,幸老嫗認蕓為病女,余為婿,且得舟子皆華氏工人,聞聲接應,相扶下船。解維后,蕓放聲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訣矣!夫妻之狼狽,子女之伶俐,情景宛然,詩味濃郁,凄慘傷情不下于杜甫之“三別”,象這類文字,如果分行排列,完全可作新詩來讀。作者詩才敏捷,但并不象《三國》、《紅樓》等動輒詩一—首,整部書中只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獸云吞落日,弓月彈流星”,“觸我春愁偏宛轉,撩他離絮更纏綿”,“一泓秋水照人寒”,“事如春夢了無痕”等幾個斷句及一些引詩而已,這是云中露一鱗,詩情更洋溢。文筆敘議結合,雅、細、深、婉。請看下列幾段:一輪明月,水闊天空。縱橫如亂葉浮水者,酒船也;閃爍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燈也;更有小艇梳織往來,笙歌弦索之聲雜以長潮之沸,令人情為之移。余曰:“‘少不入廣’,當在斯矣!”惜余婦蕓娘不能偕游至此。回顧喜兒,月下依稀相似,因挽之下臺息燭而臥。(第50頁)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見之者。晝則同行并坐,初猶避人,久則不以為意。蕓或與人坐談,見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覺其所以然者,始以為慚,繼成不期然而然。獨怪老年夫婦相視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頭偕老哉!”斯言誠然歟?(第5頁)前一段寫廣州狎妓,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