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恩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1頁
2020年湖北省恩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2頁
2020年湖北省恩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3頁
2020年湖北省恩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4頁
2020年湖北省恩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62020年湖北省恩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居民會燒制彩陶,人面魚紋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產生活狀況,故C符合題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銅器,排除D。故選:C。【考點】半坡的原始農耕【考查能力】識記和理解2.【答案】A【解析】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春秋戰國是東周時期,甲骨文開始用于記事是從商朝開始的,A符合題意,故選A;BCD都是春秋戰國時出現的社會變化,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考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考查能力】識記和理解3.【答案】A【解析】唐朝貞觀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經,經歷艱難險阻到達天竺。他在天竺遍訪名寺,研究佛法。10多年后攜帶大量的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的珍貴文獻,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A正確;鑒真東渡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B排除;唐蕃和親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C排除;“遺唐使”來華反映的中日兩國的交往。D排除。故選:A。【考點】玄奘西游【考查能力】識記和理解4.【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經過27年持續不斷的努力,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所以D項符合題意;《傷寒雜病論》是由東漢名醫張仲景寫成的,而不是扁鵲,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東漢末年的華佗創編了“五禽戲”,發明了“麻沸散”,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所以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考查能力】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5.【答案】C【解析】依據詩歌甲“海邊五口又通商”“問君港島可曾留”可知,詩歌甲反映的是《南京條約》,據所學,《南京條約》開放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等;據詩歌乙“去年今日割臺灣”可知,詩歌乙反映的是《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等給日本。C正確;《天津條約》增開了漢口、南京等十處通商口岸,沒有涉及到割地,AB排除;《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D排除。故選:C。【考點】《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考查能力】識記和理解6.【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這是因為全民族團結和共同抗戰,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②③符合題意;①④是抗日戰爭的意義,故不符合題意。故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考查能力】識記和理解7.【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了國家獨立,踏上民族復興的征程,故B符合題意;中華民國的建立,中國仍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故A不符合題意;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C不符合題意;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新中國的成立的意義【考查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8.【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進喜在開發大慶油田的會戰中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故B符合題意;雷鋒是解放軍好戰士,焦裕祿是黨的好干部,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王進喜【考查能力】識記和理解9.【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時間“1971年10月25日”及“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可知,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召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反映了美國等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故C項正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項錯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B項錯誤;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D項錯誤。故選:C。【考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考查能力】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10.【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擴大了公民的權利,但是,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的政治權利,B符合題意;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過幾百人,最大的城邦領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城邦的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等內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雅典民主政治【考查能力】識記11.【答案】D【解析】依據表格“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根據時間和展品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的新動力蒸汽機,以蒸汽機為動力出現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輪船;“1900年巴黎世紀回眸世博會”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出現了新發明發電機、發報機、電影等。可見表格兩次世博會展出的都是新發明、新技術產物。D正確;C排除;倫敦世博會展出的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內燃機、小汽車和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A排除;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展出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瓦特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者,改進了蒸汽機,解決了機器的動力問題。B排除。故選:D。【考點】工業革命【考查能力】材料中的圖表信息的解讀12.【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同年8月上旬,蘇聯履行其在某次國際會議上的承諾,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參加對日作戰。”可知該國際會議規定了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對日作戰的內容。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參加對日作戰。C正確;巴黎和會主要是戰勝的協約國瓜分德國等戰敗國的會議,A排除;開羅會議規定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B排除;萬隆會議召開在1955年,發生在題干事件之后,D排除。故選:C。【考點】雅爾塔會議的內容【考查能力】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二、13.【答案】(1)御史大夫。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頒布“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4)元朝。丞相制度。(5)確立冊封達賴、班禪制度;確立“金瓶掣簽”制度;設置駐藏大臣(一例即可)。【解析】(1)根據材料一分析,“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個更像樣的統一政府”,結合所學知識,秦朝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皇權至高無上,總攬全國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中央機構,分管行政、軍事、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地方實行郡縣制。由此可知,“秦朝更像樣的中央政府”中負責監察事務的官銜是御史大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度”,郡縣長官均由朝廷任免。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根據材料二分析,漢武帝“調整、限制打擊王國勢力”的措施是頒布“推恩令”。為了解決王國問題,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可將封地再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項措施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在思想文化上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促進了大一統王朝的鞏固。(3)根據材料三分析,“隋唐時期把平等競爭機制引人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士能開了入仕的大門。”可知材料三中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隋朝首創科舉制,唐朝完善了科舉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4)根據閱讀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可知,表中的“行省”最早出現于元朝。為了對遼闊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元朝首創行省制度。依據材料四的“廢除A和中書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君權,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故表中A處指代的是丞相制度。(5)根據材料五分析,“在西藏地區,清廷的統治者們創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結合所學知識,清廷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采取的措施有:確立冊封達賴、班禪制度。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后來,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確立“金瓶掣簽”制度;雍正帝時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考點】秦朝的政治制度,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科舉制,行省制和明朝的官制,清朝對西藏的管轄【考查能力】分析歸納14.【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漢陽鐵廠(或湖北織布局)。(2)李大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4)圖1農業生產合作社;圖2建立經濟特區。(5)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根據材料一“圓明園之火,燒掉了清統治者因長期閉關而形成的自大心理”結合所學可知火燒圓明園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根據材料一“開始了求富求強的洋務運動。”可知從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后期提出“求富”的主張,在武漢創辦的企業有漢陽鐵廠。(2)根據材料二“隨著無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陳獨秀等人積極組建馬克思主又小組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結合所學可知“知識分子”李大釗第一次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根據材料三“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紅軍、游擊隊和成長于四周白色政權中的小塊紅色區域的存在和發展”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4)根據圖1“1955年創作的年畫《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聯系此時處于三大改造時期,反映的是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根據材料“深圳(20世紀80年代)”可知中共中央決定從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可知政策原因是建立經濟特區。(5)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二到材料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結合所學從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等方面回答認識。【考點】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和中國人民的探索15.【答案】(1)《蒙娜麗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人權宣言》;推行地稅改革,“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經濟。(3)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4)羅斯福新政;歐洲共同體。(5)中國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善于抓住機遇,主動應對挑戰;采取符合本國國情的對外開放戰略和政策,堅持擴大開放,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解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期“張揚人的個性和維護人的尊嚴”且以現實人物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有達?芬奇的繪畫代表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歌頌了人自身的美麗,呼喚著人性的覺醒,頌揚了生命的可愛之處。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根據材料二“西方擴張的威脅和壓力對日本的傳統政冶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給日本帶來“威脅和壓力”的國家,法國通過頒布《人權宣言》成為了民主共和國。日本明治時期在增強“自身財富和力量”上采取了具體措施,如推行地稅改革,“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經濟。(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11月,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后,推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