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頭村鄉村旅游考察報告(二)_第1頁
滕頭村鄉村旅游考察報告(二)_第2頁
滕頭村鄉村旅游考察報告(二)_第3頁
滕頭村鄉村旅游考察報告(二)_第4頁
滕頭村鄉村旅游考察報告(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第第頁滕頭村鄉村旅游考察報告臺灣鄉村旅游學習考察報告

為學習借鑒臺灣當地開展鄉村旅游經歷,應臺灣鄉村旅游協會的邀請,組織“鄉游臺灣”交流團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臺灣考察鄉村旅游開展情況。臺灣興旺而成熟的鄉村旅游經歷,對促進我市鄉村旅游業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一、臺灣鄉村旅游開展的根本情況

在臺灣,鄉村旅游一般稱為觀光農業或休閑農業。目前,臺灣鄉村旅游開展得如火如荼,共開放鄉村旅游點(休閑農場)3700余處,其中,有休閑農場1244家、民宿1856家、休閑農漁園區超過300處、觀光果園385處,臺灣近幾年鄉村旅游年接待量達4000多萬人次,既豐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鄉村旅游的開展,使得臺灣農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為有很多游客往來,農產品完全可以地產地銷。隨著大陸游客赴臺個人游的開放,臺灣的休閑農場也吸引了眾多個人游游客前往參觀、體驗。據介紹,臺灣的休閑農場的最大特點是注重游客的動手體驗,游客可以親手去農場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團重點考察了頭城農場、池上米鄉休閑農業區、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區和大湖酒莊等景點,這些景點根本反映了目前臺灣鄉村旅游現狀。

二、臺灣鄉村旅游開展背景

臺灣早期的經濟開展戰略,也是以農業為根底,依靠農業的積累支持工業開展并帶動其他產業騰飛。隨著島內工業化、城市化不斷推進,臺灣農業至20世紀70年代初開場出現明顯的停滯、萎縮狀態,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迅速減少,并面臨諸多問題,如農業生產規模過小、農民收入偏低、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等。為了使農業走出困境,提高農民所得,臺灣加快推進農業的產業升級、轉型,于是以旅游觀光、休閑、體驗為主要特征的鄉村旅游在臺灣逐步興起。

20世紀70年代末,臺灣開場出現通過開放成熟期的果園,使之成為既可讓游客欣賞美景,又能讓游客采摘、品嘗、購置新鮮水果的觀光農園。隨后,其他類型的農園如茶園、花園、牧場、漁場相繼向游客開放。80年代后期,觀光農園向內容更豐富的休閑農業開展。90年代初,由農戶提供土地供市民參與耕種的市民農園開場在臺北出現。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大地震,對鄉村民居破壞極大,臺灣結合災后重建工程,采取資金補貼方式,大力開展民宿(農家樂)旅游,這也是臺灣開展鄉村旅游的分水嶺。為了引導鄉村旅游安康開展,1983年臺灣制定了《開展觀光農業示范方案》,1999年出臺《休閑農業開展方法》,年出臺《民宿旅游管理方法》,使鄉村旅游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

三、臺灣鄉村旅游景點種類

目前臺灣鄉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是農業公園。指按照共同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農場、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于一體的公園。如大湖酒莊,將草莓園景觀的欣賞,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與草莓有關的品評、寫作、繪畫、攝影、體驗、競賽以及與季節、慶典等活動融為一體,形成以草莓為主體的系列旅游產品,不僅提高了景區綜合競爭力,還成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點。

二是教育農場。是農業多元化開展后衍生出來的體系之一,是兼顧農業生產與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如埔里臺一生態教育休閑農園,面積50公頃,園內有龐大的蝴蝶園、昆蟲生態園、水上花園餐廳、花屋、光合廣場、仙人掌生態區、押花生活館等休閑觀光區、生態區、體驗區、民宿區,可供游客在休閑觀光、體驗中學習了解花卉、苗木、昆蟲等相關知識。同時,園區內還配套建立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會議室,配套設施齊全,效勞功能完善,是商務、休閑、度假的好場所。三是休閑農場。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種植區。農場內提供的休閑活動內容,一般包括田園風景欣賞、農業體驗、童玩活動、自然生態講解、垂釣等。如頭城農場。頭城農場位于宜蘭縣頭城鎮更新路,倚山面海,面積約100公頃,其中約有50余公頃是桂竹林,另外還種有馬拉巴栗、茶花、龍柏、楓香、山櫻等林木,農場內有平溪、桃子林溪以及當地人俗稱的“大溪”等三條溪流,農場內以農舍為主體民宅活動區那么是農場的大本營,提供住宿餐飲,露營區和魚池也供游客野營、野炊及垂釣。

四是民宿農莊。民宿是臺灣住宿業中的一種,我們內地稱為“農家樂”。臺灣民宿有獨特的性質,比方獨特的建立造型和氣質、主人的親和力和精致舒適的房間布置,以及純粹田園式的居住環境,鄉村美味餐點,使其成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標。到臺灣住民宿,是為了純粹體驗民宿而不是到該地區專門觀光。臺灣民宿為游客提供了與大自然對話的窗口,使久居都市的人們能夠在這里承受大自然環境的洗禮、觀察自然景象、傾聽蛙鳴鳥唱。

四、臺灣開展鄉村旅游的主要經歷

一是政策大力支持。臺灣為標準開展休閑農業,專門制定了《休閑農業輔導方法》,經核準的休閑農場,在經營上享受優惠政策。

二是布局規劃合理。休閑農業是綜合利用當地資源,由農業延伸至效勞業的新產業。臺灣的農業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臺南、高雄、屏東等。臺灣在開展休閑農業方面,一般由當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從而能夠更好地開展區域經濟。臺灣主要規劃推動“一鄉鎮一休閑農業區”的開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森林資源,開展生態旅游,籌建步行道,與民宿、觀光農園結合,進一步推進了農業產業轉型旅游業。

三是創新經營管理。首先,由協會或農會統一建立相關網站,方便游客獲取信息。臺灣的休閑農業網站,主要內容有:新聞發布、景點介紹、游區地圖、旅游線路推薦、住宿餐飲效勞、留言系統,乃至網上訂房、訂門票效勞等內容。通過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戶,了如指掌”。其次,重視分工合作,強調同一地方的聯合。臺灣游相當一局部休閑農業已經實現了企業化,或是不同效勞領域的分工合作,實現了觀光、休閑、體驗、教育、住宿、餐飲和娛樂的綜合開展。這比起許多所謂的鄉村旅游中的小而全,家家戶戶開展雷同的效勞活動,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可以大大降低本錢,增加經濟效益。第三,產品經營多樣化,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相結合。休閑農業能夠提供的產品,除了實物的產品,還有奇觀、氣氛、風景和主題等“情景消費”的產品,這也是休閑農業吸引眾多游客眼球之處。

五、幾點啟示

一是與生態結合,順勢開展。在臺灣考察10多個鄉村旅游景點,幾乎沒有發現一處豪華建筑,相關配套設施建立,較多的都利用現存的農業生產用房、棚舍等相關設施。設施配置兼顧農業生產和旅游需要雙重功能,人為造景較少,但卻都經過精心設計,給人一種自然、樸質、整潔、衛生、花錢不多的感覺。游人在景點就會產生一種置身于清新、安靜、優美環境之中的感受,體會到原生態的鄉村環境的震懾力和吸引力,這是鄉村旅游生命力的真正所在。我市在開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應借鑒臺灣的開展模式,防止過多的人為造作景觀。

二是與農戶結合,引導開展。臺灣鄉村旅游工程一般都有當地農民自己出資建立,很少有外來企業介入。但農民出資建立景點,一般都通過協會、農會及農民合作社組織進展。農民開展鄉村旅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拓展農業功能,爭取農業疊加效益,為農民增收致富效勞。臺灣鄉村旅游協會理事長、暨南大學休閑管理系主任鄭建雄教授認為,無論是鄉村體驗,還是生態體驗,都是臺灣開展鄉村旅游的主題,但核心是為農業增收、為農民增收效勞。下步,我市應深入挖掘農村旅游資源,結合小城鎮建立、新農村建立,搞好城鄉一體規劃,資源共享開展鄉村旅游,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三是與農會結合,扶持開展。臺灣農民組織,一般以鄉鎮為單位設置,內部設有生產經營輔導、技術推廣和農民合作信用社等效勞機構,并對鄉村旅游景點建立和經營提供全方位效勞,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訓等等。經核準的休閑農場,在經營上享有優惠政策,由當地撥出專項經費支持開發休閑農業。經費一般用于修建從主路到農場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農園的補助等,以及統一包裝、組織推介、宣傳品設計印刷等費用。

四是與特色農業結合,聚集開展。這次考察的10多處鄉村旅游景點,幾乎都有鮮明特色。臺北比較注重結合當地興旺的花卉生產,經營開展鄉村觀光游。目前臺北擁有幾個主要花卉觀光農園,總面積已超過300多公頃。臺中的茶葉、桃李、草莓、龍眼更具優勢,果林觀光旅游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臺中的漁業海洋捕撈興旺,所以漁港觀光和魚品市場休閑購物也有很大的開展。目前我市開展鄉村旅游,如何充分利用當地特色鄉村旅游資源,規劃打造鄉村旅游景區,開發鄉村旅游特色產品,臺灣的經歷值得我們借鑒。

六、對我市鄉村旅游開展的建議

1、編制實施鄉村旅游開展規劃。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大力開展以城市結合部為主要區域的鄉村休閑旅游度假帶,加快全市鄉村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在扶持鄉村旅游開展過程中,對鄉村旅游開展具有一定潛力、財政存在困難的鄉鎮,給予適當補助。圍繞本地特色資源和市場需求,積極探索鄉村旅游開展模式。加強資源普查和開發統籌工作,組織搞好規劃論證,協調旅游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農業資源的最大效用,促進鄉村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引導鄉村旅游向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開展,建立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同推進的開展機制。把重點鄉村旅游資源納入全市旅游業“三區四館五湖十園”總體開展布局予以重點開發建立。防止出現盲目開發、重復建立、生態破壞、經營紊亂、競爭無序等問題。

2、扎實推進旅游強鄉鎮、特色村建立。進一步按照《山東省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山東省旅游強鄉鎮評定標準》以及《山東省旅游特色村評點標準》,加強對創立工作的引導,實施復核制度,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一定要撤掉稱號,以獎優罰劣。同時,積極引導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農家樂、漁家樂、鄉村人家等各類鄉村旅游新形態的有益探索和創立推廣。

3、加大宣傳力度,將特色牌打響。我市位于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內控黃河、外瀕渤海,是環渤海經濟圈與黃河經濟帶的交匯點,具有較強的旅游區位優勢,黃河文化和海洋文化資源優勢突出,開展鄉村旅游更能將我市區位與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出來。為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需要我們在鄉村旅游產品的籌劃營銷上多下功夫,可以整合籌劃推出“尋找兒時的記憶”、“體驗真實的黃河岸邊人家”、“趕海拾貝,親近大海”等鄉村旅游產品,并納入市場營銷方案在工作中予以積極推廣。另外,可以做點小特色的文章。外地游客來到我市,有的對我市的棉花感到好奇,有的對制鹽業感到好奇。其實這些我們熟視無睹的東西,恰恰是我們和其他地市相比的小特色。不要熟悉處無風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有創意的產業。

4、積極開展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工作。適應鄉村旅游快速開展需要,圍繞提升鄉村旅游效勞質量,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重點,以鄉村干部、鄉村旅游實用人才帶頭人、鄉村旅游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員、經營業主及效勞人員為對象,著力打造一支效勞鄉村旅游事業開展、數量充足的鄉村旅游實用人才隊伍。利用鄉村旅游經營淡旺季明顯的特征,采取“淡季集中培訓,旺季分類培訓”的方式,選派專業素質過硬的優秀旅游專業教師通過送教上門、集中授課、結對幫扶、技能巡演、以賽促訓等形式,對從業人員開展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知識、鄉村旅游效勞和政務接待禮儀、農家樂餐飲效勞與管理和客房效勞與管理、食品衛生平安、消防平安等培訓。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旅游產業開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鄉村旅游因經營主體的弱勢性及資源環境的復雜性,決定了鄉村旅游的行業管理應重在扶持與效勞。著力開辟鄉村旅游開展的“綠色通道”;加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旅游根底設施,使鄉村旅游協調開展,整體推進;積極提供信息支持,開闊開展視野,使鄉村旅游目的地在競爭中搶占先機,把握主動;組織鄉村旅游目的地整體對外宣傳,進一步擴大鄉村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結合我市實際,對大力開展鄉村旅游的鎮、村等給予一定獎勵,促進鄉村旅游快速安康開展。

6、提高行業效勞質量。效勞是旅游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要通過行業管理的監視檢查,確保經營者守法經營,不斷改進經營水平,提高效勞質量,增強鄉村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營造大力開展鄉村旅游的良好社會環境。

7、盡快形成一條鄉村旅游路線。我市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的旅游路線,沒有鄉村旅游專線。究其原因,一是我市的鄉村旅游始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二是鄉村旅游開展規模呈現出小而散的狀態,沒有形成成熟的鄉村旅游路線。將各個鄉村旅游點的特色充分發揮出來,打造一條特色鄉村旅游路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