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語言學第三章_第1頁
理論語言學第三章_第2頁
理論語言學第三章_第3頁
理論語言學第三章_第4頁
理論語言學第三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理論語言學第三章第1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一節概說一、關于“語言運用”二、關于“功能”三、“功能語言學”與“功能主義語言學”第2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關于“語言運用”(一)什么是語言運用?

1.界定語言的運用,簡單點說就是對語言系統的運用。語言的運用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語言系統本身提供的資源外,首先要考慮的是運用的主體:誰在用,對誰用。其次是,在什么情況下用,也就是語境的問題。語境因素是語言運用的核心問題。語言的運用不單純是個言語活動能力的問題,有時候也是藝術技巧的問題。

2.運用與應用的區別不要把“運用”與“應用”混為一談:運用的對象是語言系統資源,而應用的對象是語言本體研究的成果。第3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語言運用的兩個維度

1.語篇生成要注意的是在現實的交際活動中,不是所有的話語都是在想好之后再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許多情況下說話人是一邊想一邊說或寫的。

2.語篇理解這個角度更多地與認知相關。語用學中的關聯理論就是從言語理解的角度來研究語言語用的。無論是表達還是理解都要以共同的語言符號系統的存在為前提。同時,對語篇生成和語篇理解的研究都要以語篇分析作為前提。而在語篇分析的過程中,語境的一個最重要的參項(parameter)。第4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關于“功能”(一)微觀功能一個單位在高一層級單位中的分布。包括:

1.構詞功能:詞素在復合詞中的分布。

2.構形功能:詞位詞、構形語素在形態變化形式(語法詞)中的分布

3.句法功能:語法詞和部分非構形性功能語素(即通常所說的“虛詞”)在詞組中的分布。

4.造句功能:詞組、部分非構形性語素在句子(sentence)中的分布。第5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宏觀功能語言系統在社會文化系統、人類認知系統等更大的系統中的運轉機制。

I、社會文化功能

1.日常交際功能(1)定義:詞語、句子、話語、篇章在交際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2)語用學研究的議題都在該范圍之內。

2.文化負載功能

3.社會構建和維系功能第6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II、思維、認知功能

1.思維功能

2.認知功能

III、其它如審美功能等。三、“功能語言學”與“功能主義語言學”(一)功能語言學

1.以語言運用為研究對象。

2.是以語言的宏觀功能為研究對象的所有語言學領域總稱。除了構詞功能、構形功能、句法功能和造句功能之外,所有的其他功能都在功能語言學的研究范圍之內。第7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功能主義語言學

1.功能主義作為一種研究觀念:語言的產生、發展、變化最終都歸因于人類的語言交際行為。

2.功能主義語言學是從宏觀功能的角度尤其是交際的角度來研究語言的。

3.廣義的功能主義語言學是當代語言學的三大走向之一,是相對于形式主義語言學和語言類型學而言的。

4.狹義的功能主義語言學除了與形式主義語言學相對之外還把傳統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認知語言學以及傳統的語言類型學和當代的語序類型學排除在外。其主要領域有:系統功能語法、語用學、語篇分析等。第8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二節語境一、語境的定義二、語境的分類三、語境的作用第9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一、語境定義把握語境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前提:語篇生成和理解涉及到語言運用的各種層次,除了要調用語言系統資源以外,還要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語境因素。(一)廣義的語境:語言運用的環境要注意,理論上對語境的定義是一種概括,即把所有可能的因素都納入到定義之中。但在具體的言語行為實踐中,每一個語篇在生成或理解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具體的語境因素不一定相同。(二)狹義語境:決定特定話語或篇章得以恰當生成或理解的語言因素及非語言因素。第10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語境的分類

一般分為微觀語境和宏觀語境兩類。宏觀語境指的是語言運用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這就交際主體來說表現為一種世界知識。微觀語境包括當下情境(immediatesituation)[1]和上下文(co-text)。根據目前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其他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我們基于操作上的便利提出如下分類體系:

I.第一層次:語篇(內)語境(textualcontext)、語篇外語境(extra-textualcontext)

II.第二層次語篇(內)語境下分如下兩類:

A、句內語篇語境,B、句外語篇語境;語篇外語境分為:

C、說/寫者語境,D、聽/讀者語境,

E、共享語境第11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III.第三個層次句外語篇語境下分:

a、上文語境,b、下文語境說/寫者語境下分:

c、說/寫者的宏觀語境

d、說/寫者的微觀語境聽/讀者語境下分:

e、聽/讀者的宏觀語境

f、聽/讀者的微觀語境共享語篇外語境下分:

h共享的宏觀語境

i、共享的微觀語境第12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語境語篇內語境語篇外語境句內句外說/寫者聽/讀者共享語境語境語境語境語境上文下文宏觀微觀宏觀微觀宏觀微觀語境語境語境語境語境語境語境語境

第13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三、語境的作用(一)制約恰當話語或語篇的生成

1.決定話語方式(或語體)及具體話語形式的選擇:見什么人說什么話,上什么上唱什么歌兒。

2.決定言語行為類型的選擇,

3.決定語句中詞語的選擇,

4.作為指代、省略的決定因素之一,

5.其他……。第14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支撐話語或語篇的理解

1.決定詞語所指,

2.化解歧義、避免含混,

3.有助于省略的找回,

4、補充句子理解必須的非語言信息。例如:

(1)我做了一件新衣服。

a、我親自動手(給別人)做了一件衣服。

b、我讓人給自己作了一件新衣服。

c、我親自動手給自己作了一件衣服。

d、別人請裁縫為我作了一件衣服。

(2)你要死了找我。

5.有助于調節話語理解偏差

第15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3)動物園的警衛在獅虎山附近抓到三個搗亂的頑童,把他們帶到了園長辦公室。園長是個很喜歡小孩子的老頭,他問其中最大的那個孩子。“你叫什么啊?”“王曉明。”“你是為什么被帶到這里來的呀?”

“剛才我想用花生喂老虎”。園長一想,這雖然違反規定。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告訴曉明不要隨便喂動物事物,這樣很危險,然后就放他出去了。接著問第二個孩子,第二個孩子也說想把用花生喂老虎,同樣,園長也把他給放了。園長接著問最后一個臉紅撲撲、胖嘟嘟的最小的孩子,“那你叫什么名字呢?”小男孩羞澀的說:“我叫……叫,叫大剛,因為我長的胖,同學們都叫我花生。”

6.有助于理解言外之意(4)甲:你有什么了不起,能把我吃了?乙:不能,我是回民。第16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三節語用學一、概述二、預設三、指示四、會話含義理論五、言語行為理論六、禮貌策略和禮貌原則七、會話分析八、關聯理論第17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概述(一)什么是語用學?(二)語用學的研究對象(三)英美語用學的主要議題(四)語用學簡史(五)語用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第18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什么是語用學?

語用學是聯系語境來研究語言運用的一門語言學分支學科。其研究對象為實際語篇中的utterance。不同的學者由于著眼點的不同,對語用學的界定并不完全相同。比如[1]:

1.從說話人的角度研究語用學:語用學是研究說話人意義的學問(Yule,1996:3);語用學研究人們如何使用語言來達到成功的交際(Kempson,1975:84)。

2.從聽話人的角度研究語用學:語用學研究人們“明白在交際中要說的”比“聽到表面上說的”到底多了些什么(Yule,1996:3);語用學研究如何理解人們刻意表達的言語行為(Green,1996:2)。第19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從語境的角度研究語用學語用學是研究語境意義的學問(Yule,1996:3);語用學研究話語如何在情景中獲得意義(Leech,1983:13);語用學研究如何利用語境來推斷出意義(Fasold,1993:119);語用學研究由社會語境確定的人類使用語言的條件(Mey,1993:42)。語用學研究語言使用者在適當的語境下靈活地遣詞造句的能力(Levinson,1983:24)。

第20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4.從社會動態交際的角度研究語用學語用學研究人們相互交談中的意義(Thomas,1995:24);語用學研究人們表達交往親密程度的方式(Yule,1996:3)。

5.語言功能的綜觀論:語用學是語言各個方面的功能總覽,即研究人類生活中語言的認知、社會和文化的功能(Verschueren,1995:13-14)。第21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語用學的主要研究對象1.語言中某些詞語的用法分析拿英語來說,如so、well等話語標記語(discoursemarkers)在意義和功能上的語用制約;manage、forget等含蓄性動詞和criticize、charge等評價性動詞以及even、just等聚焦性副詞(focusingadverbs)在語用預設、邏輯-語義預設方面的差異;some、but、and等詞語可能的規約涵義;then、there等指示詞語的不同理解及導致理解出現差異的因素;等等。第22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就漢語來說,相當一些詞語的用法就直接與語用因素相關。比如以下詞語都要聯系實際的話語行為或語境才能做出比較確切的定性描寫和功能分析:I、語氣詞表示互動的“啊”,表示話語反饋的語氣詞“恩、哦、噢、啊”等,表示反饋的應答語“對、好、不錯、行、可以、是的”等,句中、句末語氣助詞的功能差異等;II、代詞人稱代詞所指的確定,指示詞語使用條件乃至具體所指的確定,III、副詞例如追加性副詞的各種用法等。第23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2.某些話語現象的語用屬性分析

I、特殊結構分析比如漢語中“X是X”(好是好/行是行/打是打了/考是考了,但……)

II、特殊表達式分析如漢語中的“……的話”、“……說”。以后者為例:換句話說,讓我說呀,你還別說,從另一個角度說,俗話說,我說呢,嚴格地說,老實說,就……來說,……。

III、特殊的話語現象:套話、假話、官話、大話、空話、廢話……IV、規約性言語行為尤其是間接性的規約性言語行為。比如:吃飯了嗎?你能借點錢給我嗎?第24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3.說話人意義(speakermeaning)

即說話人如何通過特定的話語表達特定意圖,研究重點是影響這種意圖表達和理解的語言、語境和語用因素。這個方面的內容包括如何確定諸如請求、建議、拒絕、道歉等直接或間接表達的言語行為的施為用意;如何為實施某特定言語行為而使用的語用策略;如何分析說話人作信息添加和信息減省的利弊;研究說話人表達信息時的感情回應;禮貌策略及其運用的條件等。第25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4、聽話人意義(hearermeaning)

即聽話人如何對說話人發出的話語進行理解。這個方面的重點放在研究說話人的話語特征;聽話人利用語境因素理解說話人所表達的信息意圖;導致聽話人對說話人所說話語產生誤解的因素和這些話語對聽話人所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方面的課題主要涉及言語交際中的認知問題,當前關聯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正是聽話人意義這個研究面的重要內容。第26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5.語篇意義(discoursemeaning)

內容包括:話題變換標記的研究;參與談話的人如何對話語的觀點進行論辯和闡述;對特定的言語行為如何表達其順序和層次,研究它們是否在聽話人意料之內;如何認定說話人的態度是真誠還是討好,以及他使用何種手段來取得說話的機會。這個研究面的熱點是會話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簡稱CA)。當然,語用學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五個研究面,而且每一個研究面還可以有許多研究課題。第27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英美語用學的主要議題

語用學有英美學派和歐洲大陸學派之分。歐洲大陸學派把語言放到社會、文化和認知的背景下進行研究,認為語用學是對語言的一種綜觀,屬廣義語用學。英美學派語用學研究的范圍相對狹窄,其主要研究領域局限在以下幾個論題之上:

1.指示語(deixis)

2.前提或預設(presupposition)

3.會話涵義(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

4.禮貌原則(politeprinciple)

5.言語行為(speechacts)

6.會話結構(conversationalstructure)

7.關聯理論(relevencetheory)我們以下所介紹的語用學以英美的語用學傳統為主。第28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語用學簡史

語用學起源于邏輯哲學家對語言的探索。西方哲學研究在經歷過本體論(亞里斯多德)、認識論(笛卡兒)階段之后于20世紀初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表達論階段(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等)。語言運用的研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引起哲學界的關注的。但語用學這個術語卻是美國符號邏輯學家查爾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在1938年出版的《符號學理論基礎》(FoundotionsoftheTheoryofSign)一書中首先使用的。在這本書中,莫里斯把符號學(Semeotics)分成三個部分:語形學(句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他所說的“語用學”指的是對“符號與符號解釋者的關系”的研究。第29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莫里斯對符號學三個部分的區分雖表述不很確切,但很快被卡爾納普等邏輯實證主義者所接納。在1942年出版的《語義學導論》中,卡爾納普進一步修正了莫里斯對語用學的定義:

如果一種研究明確地涉及說話者,或者用更一般的術語來說,涉及語言的使用者,那么我們便把這種研究歸于語用學的領域(在這種場合下是否涉及指示者,對于這種劃分沒有影響)。莫里斯在1946年出版的《符號、語言和行為》中對他在《符號理論基礎》中提出的語形學、語義學和語用學這三個概念進行了新的界定,其中的語用學被定義為:“是符號學的一部分,它研究符號的來源、用法及其在行為中出現時所產生的作用”。第30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莫里斯時期的語用研究是作為符號學的一部分來進行的。從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語用學在哲學領域的探索有了很大的進展。這一時期的研究成就則歸功于英國的哲學家奧斯汀(J.Austin)和美國哲學家賽爾(J.Searle)和格萊斯(H.Grice)。他們分別提出了“言語行為”(奧斯汀)、“間接言語行為”(賽爾)和“會話合作原則”(格萊斯)這三個重要的語用學理論。從而確立了語用學自己的發展方向,創立了語用學自己的基本理論。當然,這一時期的語用學研究雖然只局限于哲學領域,但其研究成果卻為70年代語用學作為語言學的獨立學科的興起創造了條件。第31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語用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語言學中的地位的確定,普遍認為是以1977年《語用學雜志》(JournalofPragmatics)在荷蘭的正式出版發行為標志的。而在語用學走上成熟的過程中,Levinson(1983)出版的《語用學》(Pragmatics)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6年國際語用學學會(theInternationalPragmaticsAssociation,簡稱IprA,總部設在比利時)創立,標志著語用學研究已經成為語言研究領域中被公認的學科分支。同年,SperberandWilson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1986)一書出版,語用學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關聯理論的階段,語用研究開始由關注話語生成問題轉而重點關注話語的認知理解問題。第32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五)語用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1.語用學與語法學和語義學的關系

1)語用學與語法學語法學主要是從形式手段的角度關注句子之內的各種語法現象的研究,不僅不考慮語境的問題,而且要盡可能地排斥語境因素的影響,以便提煉出構詞、構形以及短語和句子的內部構造規則或規則,必要的情況下也可能從語言共性或社會或認知功能的角度加以解釋。而語用學一般不涉及各種語言單位的內部形式構造問題,它更關注這些單位整體在實際的言語活動中的運用問題,尤其是那些需要借助語境才能理解的非字面意義的表達問題。第33頁,課件共3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但語用學與語法學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

2)語用學與語義學語用學和語義學既有相關性又有相異性。兩者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