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觀察_第1頁
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觀察_第2頁
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觀察_第3頁
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觀察_第4頁
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觀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觀察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擾素(IFN)是目前惟一相對有效的抗HCV治療藥物,但單用IFN治療慢性丙型肝炎(CHC)應答率低且復發率高,如與病毒唑(RBV)聯用可提高療效。本研究旨在觀察IFNα聯合RBV治療CHC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ALT反復或持續異常;(3)血清抗-HCV陽性,血清HCV-RNA陽性(PCR法);(4)排除甲、乙、丁、戊肝病毒感染;(5)血紅蛋白男130g/L,女110g/L;(6)無干擾素禁忌證。共選擇本院門診及住院符合以上標準的慢性丙型肝炎6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20~48歲,平均(±)歲,ALT平均(180±)IU/L,HCV-RNA平均×106copies/ml;對照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3~47歲,平均(±)歲,ALT平均(173±)IU/L,×106copies/ml。兩組治療前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治療組應用干擾素500MU肌注,1次/d,連續應用1個月后改為隔日1次;病毒唑加入10%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1次/d,連續2周后改為口服。對照組除不用病毒唑外,干擾素的治療方法及療程同治療組。另外,兩組均應用相同的護肝藥和對癥治療。療程6個月。

觀察項目

(1)治療前、治療結束及隨防6個月,分別檢測肝功能、HCV-RNA;(2)觀察不良反應。

療效判定

(1)治療結束時應答(ETR):治療結束時ALT復常且HCV-RNA轉陰;(2)持續應答(SRS):隨訪6個月時ALT持續正常,HCV-RNA持續陰轉;(3)無應答(NR):治療結束時ALT仍異常,HCV-RNA仍陽性;(4)復發:治療結束時ALT復常及HCV-RNA轉陰,在停藥隨訪的6個月期間,ALT又升高,HCV-RNA又陽轉。

統計學方法

組間比較用χ2檢驗。

2結果

治療后兩組檢驗結果比較

見表1。表1治療后兩組檢驗結果比較(略)注:與對照組比較,*χ2=,;χ2=,

治療后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2。表2治療后兩組療效比較(略)注:與對照組比較,χ2=,;χ2=,

不良反應

見表3。治療初期大多數患者出現發熱、頭痛、肌痛、關節痛、乏力、白細胞減少等,少數患者出現脫發、胃腸不適、月經量減少、血紅蛋白下降、血小板減少等,兩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均不影響治療療程,且在治療期間或治療結束后逐漸恢復。表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略)

3討論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丙型肝炎惟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續抑制體內的HCV,以改善或減輕對肝臟損害,阻止病情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1]。IFN是抗HCV的有效藥物,但單用IFN其生物化學應答和病毒學應答均不理想,而且遠期療效有限。RBV是核苷酸衍生物,抗病毒作用較弱,主要功能是作用于人體免疫系統,在抑制Th2系統使Th1系統處于相對優勢的同時可以直接活化Th1系統[2],和RBV聯用治療CHC可明顯提高療效。本資料顯示,RBV與IFNα聯合治療CHC,ALT復常率和HCV-RNA陰轉率都明顯優于單用IFN組,且可提高HCV的持續應答(SRS),提示干擾素聯合病毒唑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療效,且兩藥聯用副反應無明顯增加。

唐氏[3]認為,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均是影響慢性丙型肝炎干擾素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非1型感染、低準種數目、低病毒血癥水平及肝組織HCV特異性CTL活性陽性者預示對干擾素應答良好;另外,年齡40歲、女性、感染HCV時間短、肝臟纖維化程度輕、對治療的依從性好,且無明顯肥胖、無合并HBV及HIV感染者,均有利于取得HCV持續病毒應答(SVR),從而提高CHC的臨床療效。文獻報道[4],為更好地提高對CHC的療效,可用長效干擾素(PEG-IFNα)與利巴韋林聯合治療,尤其對HCV感染的復雜難治病例的治療。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傳染病雜志,2004,22(2):133.

2岡上武.干擾素/利巴韋林聯用療法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日本醫學介紹,2003,24(5):195.

3唐小平,錢可平,許毅玲,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因素及宿主細胞免疫對干擾素治療應答的影響.中華傳染病雜志,2002,20(5):290~292.

4MannsMP,McHuchisionJG,GordonSC,etal.Peginterferonalfa-2bplusrebavirincomaredwithinterferonalfa-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