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顱內動脈瘤_第1頁
病例分析顱內動脈瘤_第2頁
病例分析顱內動脈瘤_第3頁
病例分析顱內動脈瘤_第4頁
病例分析顱內動脈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病例分析顱內動脈瘤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既往體健,自述頸椎病史,具體不詳。月經史正常,育有一子,現月經期。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體格檢查:神清,語利,體位基本自主,血壓125/75mmHg,雙肺呼吸音清,無羅音,心率69次/分,率齊,未聞及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未及,雙瞳孔等大,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靈敏,頸抵抗(+),伸舌居中,口角不偏,四肢肌張力好,肌力Ⅴ級,腱反射雙側對稱,雙側巴氏征(+),克氏征(-)。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輔助檢查血常規:WBC8.44x109/L、N88.3%、HGB115g/L、PLT194x109/L尿常規:KET(+++)、PRO(-)、ERY(++)、PH8.0生化全項:基本正常肌鈣蛋白(-)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3月14日頭顱CT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頭痛待查當日予甘露醇靜點并留觀,擬行頭MRI、腰穿等進一步檢查。當前診斷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雙側腦室旁多發缺血灶右側上頜竇囊腫頸椎MRI未見異常3月15日頭、頸椎MRI當天患者因為個人原因離院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3月16日患者再次來院,感覺頭痛減輕,頸部活動較前好轉,但感覺腰痛,并向腿部放射,久坐困難,行走費力。再次急診就診。被分診至急診外科就診,考慮“坐骨神經痛”,加用甲強龍等藥物繼續輸液治療。治療后再次離院。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3月16日當日晚間患者出現右眼眼瞼下垂,視物重影。3月17日再次內科就診。3月18日再次予留院觀察。眼科會診考慮右側動眼神經麻痹。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3月19日神經內科協助行腰穿檢查3月20日收神經介入科。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動脈瘤(多發、雙側后交通)右側頸內動脈后交通部位雙囊動脈瘤,近端3x2mm,瘤頸3mm,遠端3x5mm,瘤底有一破囊,左側頸內動脈后交通部位可見一個5x7mm動脈瘤,瘤頸5mm。予動脈瘤栓塞治療。3月21日介入檢查報告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腦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確定診斷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顱內動脈瘤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腦動脈瘤好發于位于顱底的Willis動脈環分叉處及其主要分支,是重要的、常見的顱底血管性病變。主要見于中年人,青年人較少。腦動脈瘤發病率僅次于腦梗死和高血壓性腦出血,居腦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但死亡率卻是第一位的。因此應對腦動脈瘤的診斷和治療有足夠的重視。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按病因分類先天性動脈瘤高血壓或腦內動脈硬化性動脈瘤感染性動脈瘤外傷性動脈瘤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按形態分類囊性動脈瘤梭性動脈瘤夾層動脈瘤不規則型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按大小分類小型:<5mm中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按部位分型①頸內動脈系統動脈瘤(Willis環前循環動脈瘤)約占90%,包括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瘤,前動脈-前交通動脈瘤,中動脈動脈瘤;②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瘤(Willis環后循環動脈瘤)約占10%,包括椎動脈瘤、基底動脈瘤和大腦后動脈瘤。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臨床表現動脈瘤破裂前多無癥狀,但約有半數的病人在發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由動脈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發劇烈的頭痛;其次是因動脈瘤增大壓迫鄰近神經組織而引起的癥狀(如一側動眼神經麻痹)。另外亦有因血管痙攣而出現缺血癥狀(如頭暈)等。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一旦腦動脈瘤發生破裂,通常瞬間出現劇烈的頭痛,這種頭痛可向頸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半數以上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嚴重時病人可因發生腦疝而喪命。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可能以突發劇烈的頭痛為唯一的發病癥狀,因此對此情況必須作進一步檢查以排除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約1/3的病人,動脈瘤破裂后因未及時診治而死亡。多數動脈瘤破口會被凝血封閉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漸穩定。隨著動脈瘤破口周圍血塊溶解,動脈瘤可能再次破潰出血。二次出血多發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內。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局灶癥狀主要取決于動脈瘤的部位、毗鄰解剖結構及動脈瘤大小。動眼神經麻痹常見于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瘤和大腦后動脈的動脈瘤,表現為單側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內收、上、下視不能,直、間接光反應消失。大腦中動脈的動脈瘤出血如形成血腫;或其他部位動脈瘤出血后,腦血管痙攣腦梗死,病人可出現偏癱,運動性或感覺性失語。巨大動脈瘤影響到視路,病人可有視力視野障礙。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腦動脈瘤診斷CT掃描:判斷腦部是否有出血的情況。腰椎穿刺:對于CT掃描正常者,建議進行腰椎穿刺。DSA(數字剪影腦血管造影):對判明動脈瘤的準確位置、形態、內徑、數目、血管痙攣和確定手術方案都十分重要。目前是診斷動脈瘤的金標準。磁共振成像MR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DSA:是無創性的檢查方法,可診斷未破裂的動脈瘤。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顱內動脈瘤直接威脅生命和神經功能80%的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腦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為15%~20%。如果第一次出血后病人沒有死亡,也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生第二次出血,這時的死亡率就高達80%。因此,腦動脈瘤治療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動脈瘤破裂出血或再次破裂。如果臨床診斷為腦動脈瘤,即使沒有破裂也需要進行治療。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內科治療內科治療只能用于未破裂動脈瘤,主要措施是控制各種能夠誘發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因素,如控制血壓、戒煙、避免緊張或者通過各種方法來放松,還要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監測動脈瘤的大小和發展的情況。本文檔共36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三\6點26分外科夾閉術治療外科夾閉術是1937年WalterDandy發明的用動脈瘤夾夾在動脈瘤的頸部使之與供血動脈隔離的手術方式。是一種侵入性的、技術上相對復雜的操作過程。本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