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皋汽車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PAGEPAGEIII目錄第一章概述 11.1項目背景 11.2編制依據 11.3主要內容 21.4工作過程 21.5主要結論 31.5.1建設必要性 31.5.2客運站選址 31.5.3運量預測結果 31.5.4建設標準 31.5.5投資估算及融資方案 41.5.6財務評價 5第二章市場分析與需求預測 72.1項目外部環境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72.1.1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72.1.2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102.1.3交通運輸發展現狀 132.1.4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152.2市場需求分析 162.2.1客運需求發展分析 162.2.2場站設施現狀 172.2.3客運站運營狀況 202.2.4現狀問題 21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2.4目標市場分析及項目功能研究。 242.5項目旅客發送量預測。 252.5.1預測基本思路和方法 252.5.2適站量發展現狀 262.5.3適站量預測 272.5.4分方向適站量預測 302.5.5擬建站發送量預測 32第三章規模需求分析 343.1設計生產能力 343.2建設規模需求 343.2.1依據和原則 343.2.2規模需求分析 353.2.3總體規模 41第四章站場位置及建設條件 434.1選址原則 434.2方案比選 444.3站址建設條件 49第五章總平面布置及配套工程 505.1站場生產流程 505.2主要生產作業工藝方案及主要設備 515.2.1主要作業工藝方案 515.2.2主要設備 535.3總平面布置 545.4對外交通組織 585.5土建工程和配套工程 595.6信息系統 605.7技術經濟指標 61第六章環境影響、節能、勞動安全與消防 636.1環境影響和保護 636.2節能 666.3生產安全 666.4消防 66第七章實施方案 677.1實施主體 677.2建設工期及計劃安排 677.3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 67第八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698.1編制說明與依據 698.1.1編制說明 698.1.2編制依據 698.2投資估算 698.3資金籌措 70第九章財務評價與經濟社會影響分析 749.1財務評價 749.1.1評價參數選取 749.1.2財務評價主要指標 749.1.3運營收入估算 769.1.4成本費用估算 799.1.5財務評價分析 819.2社會經濟影響分析 82第十章風險分析 8310.1風險評估 8310.2風險防范對策 85第十一章問題與建議 8611.1用地保障 8611.2政策保障 8611.3資金保障 8611.4交通環境保障 8611.5人才保障 87/chess95660如皋汽車客運站可行性研究報告PAGE25/chess95660第一章概述1.1項目背景如皋是著名的長壽之鄉,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緊鄰上海,是江蘇省沿江戰略開發節點城市之一。近年來,如皋市社會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9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1.6%,增幅繼續保持南通六縣(市)首位。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結構逐漸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3.7:52.2:31.4調整為12.1:53.6:34.3,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全市人均GDP達15338元,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探親訪友、休閑旅游等生活性出行需求增長迅速,帶動了公路客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如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布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原有客運樞紐布局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需要。目前如皋市市區僅有如皋汽車客運站和一個農公班線臨時發車站,其客運服務設施難以滿足客運發展要求。如皋汽車客運站作為市區唯一綜合性客運服務站場,占地面積不足12畝,無法滿足客運站正常生產需要,也不能達到公路客運服務的要求。隨著如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如皋城市建設速度加快,老城區改造也進行的如火如荼,根據《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未來如皋老城核心組團主要發展商業、金融、文化、旅游、娛樂休閑,現有如皋汽車客運站將改造為公交車停車場,在城區南部建設新的客運站。鑒于以上背景情況,為提高客運站生產能力和客運服務水平,促進城市建設發展,在城區南部新建客運站已是勢在必行,受南通汽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蘇偉信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承擔如皋汽車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1.2編制依據本項目工可報告編制的主要工作依據有:《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如皋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南通公路運輸樞紐總體規劃》;《如皋市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江蘇省統計年鑒》(1996-2008);《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2004,交通部,2004年7月;《公路運輸站場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試行)》,交通部,2007年12月;《江蘇省汽車客運站標準化建設體系》,江蘇省交通廳,2003年12月;《江蘇省公路客貨運場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試行)》,江蘇省交通廳;《建筑防火設計規范》GB50016-2006,建設部,2006年;《江蘇省建筑工程綜合預算定額》,2001年;《全國統一安裝預算定額江蘇省估價表》,2001年;《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3主要內容項目可行性研究是項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項目立項、決策的重要依據。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有關標準和規定,本報告的編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分析客運站發展現狀和未來運輸需求,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分析客運站建設方案和建設條件,論證項目建設的技術可行性;分析項目建成后的經濟財務效益,論證項目建設的經濟可行性;分析項目投融資方案,論證項目的實施可行性;提出項目實施的保障措施和建議。1.4工作過程項目組在接到項目委托后,立即著手開展工作。報告編制工作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資料收集,調查研究階段2008年12月初,項目組在南通汽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如皋分公司等相關負責人的大力協同下,收集與客運站相關的社會經濟、交通運輸資料,對擬建站址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就站場位置的選擇、建設方案和設想等問題與站場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探討研究。第二階段:報告編制階段資料收集、前期調研完成后,項目組立即組織開展了工可報告的編制工作,2008年12月底,項目組從技術及經濟兩方面進行系統、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編制出工可初步報告。第三階段:報告修改完善階段初步報告完成后,2009年1月中旬,業主對初步報告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提出了相應的修改意見,項目組參考業主單位提供的修改意見,并通過補充調研,收集相關資料,對初步報告進行了認真的修改和完善,于2009年2月份完成了如皋汽車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報告送審稿。1.5主要結論1.5.1建設必要性1、提高旅客發送能力,滿足客運發展的需要;2、改善客運設施,提高客運服務水平的需要;3、整合客運服務設施,促進城市發展的需要。1.5.2客運站選址選址地處惠政路和花市路東北角,具體位置見“如皋汽車客運站項目位置圖”。1.5.3運量預測結果通過收集并分析如皋市國民經濟指標、交通運輸量的歷史資料,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預測相結合的方法,預測出擬建站特征年的旅客發送量結果見表1-1。表1-1如皋汽車客運站旅客發送量預測結果年份年旅客發送量(萬人)2010年412.52015年504.72020年60建設標準根據如皋汽車客運站未來適站量的預測結果,并結合《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2004),該客運站按一級站標準進行建設。通過對如皋汽車客運站建筑面積和用地面積進行測算。總建筑面積(包括站房、生產輔助設施和生活輔助設施)為12410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積為5000平方米。各分項測算結果如表1-2所示:表1-2 如皋汽車客運站建筑物占地面積測算表單位:平方米建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物占地面積站房59103000生產輔助用房10001000生活輔助用房25001000三產用房3000合計124105000客運站占地面積約80畝(包括建筑物占地面積、道路廣場面積和綠地面積(綠地率取27.6%))。按照客運站相關標準計算所得的如皋汽車客運站設施占地規模指標見表1-3:表1-3如皋汽車客運站占地規模指標表指標客運站指標值總占地面積53330m2建筑物占地面積5000m道路廣場面積35600m2(含綠化面積綠化面積(含廣場和停車場內綠化面積)14730m2建筑總面積12410m2站房5910m生產輔助用房1000m生活服務用房2500m三產用房3000m1.5.5投資估算及融資方案根據如皋市現狀的建筑安裝和設備購置費用價格,參考國內其它客運站建設設施造價和設備購置情況,綜合測算出各部分的費用。總造價6520萬元,其中建安費3372萬元,占51.7%;設備購置費633萬元,占9.7%;其它費用2015萬元,占30.9%;預留費500萬元,占7.7%。本客運站建設采取“企業自籌+政府補助+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資金籌措。具體資金籌措方式為:企業自籌3820萬元,占總投資的58.6%;省交通廳補助700萬元,占總投資的10.7%;通過銀行貸款2000萬元,占總投資的30.7%。1.5.6財務評價(1)盈利能力計算根據經濟損益表計算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效益費用比、投資回收期等項財務指標,其結果見表1-4。表1-4 財務評價指標結果表指標擬建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9.52%財務凈現值(萬元)1210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年)10.60財務效益費用比1.07(2)敏感性分析由于項目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為判斷項目承受風險能力,針對建設費用、經營成本及營運收入等因素變化的敏感性分析如下:表1-5敏感性分析結果表序號變化因素10%基本方案-10%1建設費用變化財務內部收益率8.38%9.52%10.84%財務凈現值(萬元)78512101635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年)11.4510.609.75財務效益費用比1.051.071.102經營成本變化財務內部收益率7.43%9.52%11.46%財務凈現值(萬元)31612102104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年)12.1910.609.46財務效益費用比1.021.071.133營運收入變化財務內部收益率12.55%9.52%6.15%財務凈現值(萬元)26181210-198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年)8.8710.6013.60財務效益費用比1.161.070.99從敏感性分析表可以看出,本項目的效益對營運收入最為敏感,其次為經營成本和建設費用。在營運收入減少10%的情況下,項目財務狀況不佳,因此,保證營運收入是實現財務盈利的最重要因素。(3)財務評價結論本項目主要評價指標內部收益率9.52%大于基準收益率6.65%,財務凈現值為1210萬元大于零,財務效益費用比1.07大于1,表明項目除能滿足最低收支平衡要求外還有盈余;從敏感性分析來看,該項目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在營運收入減少10%的情況下,財務內部收益率為6.15%低于基準收益率6.65%,財務狀況不佳,可見保證營運收入是實現財務盈利的關鍵。綜上所述,本項目財務上是可行的。如皋汽車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市場分析與需求預測】第二章市場分析與需求預測2.1項目外部環境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2.1.1社會經濟發展現狀1、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如皋是南通市所轄縣級市,地處北緯32°00′~32°30′、東徑120°21′~120°50′之間。南鄰長江,與張家港隔江相望,北與海安相接,西與靖江、泰興相連,東與如東縣、通州市相毗鄰。全市域總面積1447平方公里。如皋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形相當平坦,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微微傾斜。海拔最高處不超過6米,最低處約2米。境內河網稠密、湖蕩眾多,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達4千米以上。如皋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14.7℃,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7.1℃,近40年中最低溫度低于零下10℃的只有7天,大于35℃的平均每年僅有5.4天。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如皋境內土壤主要來源為長江沖積物,且受淮河沖積物的影響,使土壤母質的礦物構成比較復雜,為土壤元素組成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復雜的土壤資源形成了如皋市豐富的種植基礎資源,加上氣候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為如皋市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皋除了盛產稻米、麥類、玉米、豆類、薯類、花生等外,有許多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如“如皋蘿卜條”、“如皋黃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腸”、“如皋肉松”、“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是著名的花木盆景之鄉。2、行政區劃及人口如皋屬南通市所轄縣級市,現轄如城鎮、柴灣鎮、雪岸鎮、東陳鎮、丁埝鎮、白蒲鎮、林梓鎮、下原鎮、九華鎮、郭園鎮、石莊鎮、長江鎮、吳窯鎮、江安鎮、高明鎮、常青鎮、搬經鎮、磨頭鎮、桃園鎮、袁橋鎮共20鎮,市人民政府駐如城鎮。圖2.2如皋市行政區劃圖2007年末全市總戶數44.90萬戶,總人口141.01萬人,常住人口126.67萬人。當年人口出生率6.06‰,人口死亡率6.90‰,人口自然增長率-0.84‰。3、經濟狀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面騰飛的總體目標,以“學趕張家港,建設新如皋”為動力,堅定不移走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5%。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達15338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29億元,比上年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16.25億元,比上年增長20.0%;第三產業增加值74.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工業業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3.7:52.2:34.1調整為12.1:53.6:34.3,二三產業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了1.4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7.07億元,比上年增長54.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1.51億元,增長53.3%;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96.95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工業產品銷售率99.72%,比上年提高2.90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03億元,比上年增長2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6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實現新批協議注冊外資17.3億元,增長51.7%;實際利用外資7.61億美元,增長87.9%;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594元,增長25.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長17.3%;農民人均純收入5742元,增長14.8%。表2-1如皋市社會經濟指標匯總表年份地區生產總值(億元)第一產業(億元)第二產業(億元)第三產業(億元)人口(萬人)199549.8115.7621.2012.85145.18199659.3517.2124.7617.38145.14199762.123.445.620.63145.37199865.433.406.553.05146.55199968.0117.0126.6624.34146.21200071.5417.0728.2926.19145.67200178.0717.8031.0229.25145.28200284.8918.5934.3131.99144.56200398.7618.9343.2636.57143.872004120.1520.4457.3042.40142.612005150.6423.2977.6549.70142.012006180.2724.7594.1361.39141.852007216.9226.29116.2574.38141.01數據來源《江蘇統計年鑒》(1996-2008)圖2.3如皋市歷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圖2.1.2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根據《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如皋市性質定位如皋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上海經濟區工商發達的歷史文化、旅游、港口型宜居城市。1、城市發展規模如皋城區人口近期(2010年)達到30萬人,遠期(2020年)達到42萬人。如皋市區用地近期(2010年)31.69達到平方公里,遠期(2020年)達到105.63平方公里。如皋市經濟發展目標近期(2010年)GDP達到230億元,遠期(2020年)GDP達到480億元。2、城市發展方向規劃城市發展方向重點向南和向東拓展。圖2.4如皋市用地規劃圖3、規劃布局結構城區用地規劃通過城市主干道以及綠色空間的圍合、劃分,形成“六組團”的空間結構。老城核心組團:商業、金融、文化、旅游、娛樂休閑;城北組團:工業、物流、居住;城西組團:居住、商業;城東組團:居住、商業;城南新城組團:行政辦公、商業金融、娛樂休閑、高尚居住、商務辦公;鐵東工業組團:工業、倉儲、物流。圖2.5如皋市城市結構分析圖4、城鎮體系規劃規劃形成三個等級的城鎮體系結構。第一等級為如皋市區,即一城一區;第二等級為重點鎮與老市屬鎮;第三等級為一般城鎮。圖2.6如皋市城鎮體系規劃圖2.1.3交通運輸發展現狀1、交通基礎設施現狀如皋市經過近幾年對交通大力建設,綜合交通體系骨架網已經基本形成,交通設施逐漸完善,為交通運輸發展提供了支撐。公路公路交通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干,普通干線公路為補充的干線公路網,境內縣鄉公路實現黑色化。高速公路建設趨于成熟,沿海高速公路、G204縱貫南北,寧通高速公路、省道334、省道336和正在建設的江海高速公路橫跨東西。通過江陰長江大橋可以在2小時內到達蘇州、無錫、常州,通過蘇通長江大橋2小時內可以到達上海。縣道公路網在全社會公路網中起到“上承國、省道公路,下聯鄉、村道公路”的作用,主要承擔區域中短距離的客貨運輸。截止2007年底,如皋市公路總里程為27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63公里,一級公路為53公里水運水運發展較快,2007年底,如皋境內共有航道29條,通航里程442.1公里,其中等級航道7條計214.6公里,等外級航道22條計227.5公里。如皋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在建4座5萬噸級公用散雜貨碼頭以及多座千噸級以上的碼頭。鐵路新長鐵路2004年開通運營,突破了如皋市沒有鐵路的歷史。它北與隴海線、膠新線相通,南與滬寧線、宣杭線相連,在海安與寧啟線相接,成為貫穿江蘇南北的干線通道。新長鐵路境內沿線共設置了如皋火車站。航空如皋境內無民用機場,市區距離南通機場僅30公里。圖2.7如皋綜合交通現狀圖2、運輸業發展狀況2007年,如皋市擁有營運客車715輛,貨車2969輛。全社會貨運量1013萬噸,比上年增長3.4%;貨物周轉量86132萬噸公里,增長3.8%;全社會客運量912萬人次,增長3.3%;客運周轉量47910萬人公里,增長3.5%。2.1.4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根據如皋市交通發展規劃,如皋市將形成水陸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系統。公路骨架層及干線層公路呈“八縱八橫”布局,“八縱”即雙新線、丁平線、沿海高速公路、G204、如港公路、G204擴建、搬石線、江曲線;“八橫”即丁柴線、雪搬線(暫名)、新東線+S334、S334復線、蒲黃線、寧通高速公路、S336、沿江公路。農村公路為解決鄉鎮內部村與鎮、村與村之間居民出行的方便問題,“十一五”期間以四級公路為主,以后逐步改善到三級公路為主。鐵路建設從新長鐵路白蒲站引出至如皋港的專用線。港口發揮長江岸線優勢,建設30萬噸級碼頭,提升水路運輸地位。完成通揚運河主骨干河的建設;建設如泰運河、焦港河等支線及焦港船閘,建設如海河支線航道。圖2.8如皋市綜合交通規劃圖2.2市場需求分析2.2.1客運需求發展分析近幾年,隨著江蘇省委省政府沿江和沿海戰略的實施,如皋市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優越的區位條件,積極發展經濟。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6.2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4.38億元。工業比重增加,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3.7:52.2:34.1調整為12.1:53.6:34.3。全市人均GDP達15338元。如皋市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資環境的日益改善,加快大沿江開發進程,堅持走吸納型、集聚式的發展道路,外向型經濟取得新突破。2007年新批外資投資企業114家。實現新批協議注冊外資17.3億元,增長51.7%。實際利用外資7.61億美元,增長87.9%。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全年完成自營出口總額5.7億美元,增長26.9%;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穩步發展,全年完成對外勞務營業額1.21億美元,增長6.4%。全市旅游產業方興未艾,保持和發展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創建成果。白蒲法寶禪寺、大壽星園新批為AAA級旅游景區。2007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5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4億元,分別增長10.7%、10%。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594元,增長25.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長17.3%。農民人均純收入5742元,增長14.8%。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12498元,增長14.2%。由于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旅游產業興起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提高,如皋市客運站發送旅客量逐年增長。圖2.9如皋市歷年客運站發送量圖(單位:萬人)2.2.2場站設施現狀如皋市區目前有兩個客運站點:如皋汽車客運站和農公汽車客運站。圖2.10如皋市區客運站場現狀圖1、如皋汽車客運站該站隸屬于南通汽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如皋分公司,現為二級站,位于中山路655號,該站始建于1949年,1984年根據部頒二級站客運站標準(80年版)進行了全面改造。其建筑面積為5500平方米,占地面積7856平方米(約12畝),其中停車場面積5850平方米,站前廣場800平方米,候車廳面積720平方米。車站日發495個班次,發送旅客8200人次/日。由于進出口合并設置在圖2.11如皋汽車客運站現狀2、農公汽車客運站該站隸屬于南通汽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如皋分公司,主要作為農公班線發車臨時站點,位于中山西路99號。該站占地面積為2300平方米(約4畝),僅有幾間平房作為站場管理辦公室和駕駛員休息室,總建筑面積為300平方米,車輛進出口與旅客進出口設置在一起,沒有售票候車設施,實行上車賣票。圖2.12農公汽車客運站現狀如皋市區主要客運站基本情況匯總如下表所示。表2-2如皋市區主要客運站基本情況表序號汽車站名稱如皋汽車客運站農公汽車客運站1位置中山路655號中山西路99號2建站時間1949年20063級別二級臨時站4占地面積7856m22300m25建筑面積5000m2300m26停車場面積5850m22000m27候車區面積7200m28站前廣場面積80m29設計發送能力3000人次/日-10實際發送客運量8200人次/日1000人次/日11日均發班次495班73班12發車位10個5個13公交線路7條3條從上表可以看出,如皋汽車客運站客運服務設施不足,難以滿足客運站生產需要,完全在超負荷狀態下運行,尤其節假日期間,汽車站利用站前廣場作為農公班車的發車位。農公汽車客運站作為農公班線臨時發車站,實行上車賣票,售票統計還處于手工操作階段,跟目前客運智能化、現代化發展趨勢相違背。如皋市區客運服務設施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客運服務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2.2.3客運站運營狀況如皋市區兩個客運站功能為:如皋汽車客運站經營全部省際班線、市際班線、縣際班線和大部分農公班線;農公汽車客運站經營少量農公班線。各站具體班線見下表。表2-3如皋汽車客運站省際班線時刻表訖點發車時間訖點發車時間北京9:10上海6:00西安8:50上海6:50杭州6:10上海7:30義烏15:00上海8:10濟南8:40上海9:10青島8:15上海12:35長沙8:30上海13:30太原8:00上海14:30塘橋6:10上海15:40浦東5:40合肥8:40表2-4如皋汽車客運站市際班線時刻表訖點發車時間訖點發車時間南京6:207:007:408:309:3011:0012:2013:4014:3015:3016:30揚州6:407:4510:2011:1512:5514:0016:2017:15鎮江6:1012:20江都9:0015:10常州6:257:3010:3011:4013:4016:30鹽城7:5010:5014:0017:20泰州8:209:4014:4015:40張家港6:509:5012:5015:30泰興8:0012:40蘇州6:308:0012:4014:00無錫6:006:206:409:3010:3012:0013:2014:5015:30徐州8:30淮安13:00連云港6:5013:00昆山7:2012:30東臺9:4014:30常熟5:40表2-5如皋汽車客運站縣際班線和農公班線時刻表訖點班次時間訖點班次時間南通永興36班6:10起20分鐘一班長青沙24班6:00起30分鐘一班南通38班6:00起30分鐘一班張黃24班6:00起30分鐘一班南通永興24班6:00起30分鐘一班西來24班6:00起30分鐘一班雪岸36班6:00起20分鐘一班黃市24班6:00起30分鐘一班白蒲24班6:00起20分鐘一班石北24班6:00起30分鐘一班如東48班6:00起20分鐘一班夏堡25班6:00起30分鐘一班江防24班6:00起20分鐘一班袁橋24班6:00起20分鐘一班林梓10班6:00起30分鐘一班從如皋汽車客運站班次安排來看,如皋市最主要出行目的地為蘇南地區、南通市區和鄉鎮,這主要是由社會經濟聯系以及農民出行增加等原因形成的結果。2.2.4現狀汽車站存在問題通過對如皋市區客運站場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客運站生產能力不足,不利于客運發展如皋汽車站作為市區唯一綜合性客運站,停車場、候車廳等客運服務設施明顯不足,目前旅客發送量已經超過當初客運站設計發送能力,不能滿足客運站正常生產需要,更不用說適應未來客運發展需要。2、站場配套設施不合理,周邊交通環境差如皋汽車客運站始建于1949年,1984年根據部頒二級站客運站標準(80年版)進行了改造,其站前廣場、候車廳等服務設施面積偏小,尤其在客運站超負荷運行狀態下,出租車和公交車沒有足夠的場地空間利用,沿中山路停放,對其交通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受場地條件限制,車輛進出口合并設置在一起,對益壽路上交通組織帶來一定困難。圖2.13如皋汽車客運站站前和車輛進出口3、客運服務設施落后,服務水平較差農公汽車客運站停車場、候車區和站前廣場等基礎設施不足,現有站場的管理手段落后,站場作業基本上停留在傳統的手工信息處理上和粗放、松散式管理模式的水平上,現代化的通信信息技術還沒有應用于站內的生產與管理,與《江蘇省汽車客運站標準化建設體系》要求的“形象標準化、環境人本化、管理智能化、服務規范化”的現代化客運站尚有一定的距離。圖2.14農公汽車客運站情況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客運站的規劃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求。一方面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撐和保障;另一方面,客運場站作為公路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經濟的發展同樣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對如皋市社會經濟、城市布局和客運樞紐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如皋汽車客運站建設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提高旅客發送能力,滿足客運發展的需要如皋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全面騰飛的總體目標以“學趕張家港,建設新如皋”為動力,堅定不移走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工業進程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3.7:52.2:34.1調整為12.1:53.6:34.3。2007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594元,增長25.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長17.3%;農民人均純收入5742元,增長14.8%。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娛樂購物、探親訪友、休閑旅游、商務出行等越來越多,如皋汽車客運站旅客發送量逐年增加,2007年如皋汽車客運站旅客發送量為335.8萬人,歷年旅客發送量見下圖。圖2.15如皋市歷年客運站發送旅客量因此,從滿足市區客運需求,促進社會經濟,建設如皋汽車客運站是很必要的。2、改善客運設施,提高客運服務水平的需要現有如皋汽車客運站規模規模偏小,停車場、候車區、站前廣場等站場基礎設施不足;農公汽車客運站僅為臨時停車場,沒有候車等設施。由于客運設施生產能力不足,無法適應現代客運的發展需求。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旅客對客運部門的要求已不再滿足于過去的“走得了,走得及時”,而要求“走得好,走得舒適”,要求有個舒適的候車環境和安全乘車條件,要求集候車、乘車、購物、餐飲相配套的一條龍服務設施,而目前如皋汽車客運站和過渡性站點停車場地狹小,人員和車輛穿梭,秩序混亂,車輛擁擠,缺乏安全感,更無舒適感,根本無法滿足旅客出行的要求。從對公路客運發展和提高服務水平角度看,建設如皋汽車客運站是亟需的。3、整合客運服務設施,促進城市發展的需要城市發展需要有合理的客運樞紐系統相配套,以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隨著江蘇省沿海和沿江戰略的實施,如皋市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如皋汽車客運站僅占地12畝,其生產規模無法滿足客運發展的需要,周邊為商業設施,擴建成本太大,客運站難以承受。根據《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城市發展方向為向南和向東,北部城區為工業、物流用地,居民區主要位于南部城區。現狀如皋汽車客運站位于老城區,老城區組團未來發展金融、商業、旅游和文化產業。根據政府城市建設建設計劃,未來將在城區南部建設新汽車客運站,現狀如皋汽車客運站將被改造為公交車停車場。目前城區南部新的行政中心已經建成,周邊地區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因此,從整合市區客運服務設施,促進城市建設發展角度,新建如皋汽車客運站已是十分迫切。2.4目標市場分析及項目功能研究。研究項目服務對象為全市居民。根據《南通公路運輸樞紐布局總體規劃》,未來如皋市對外交通以公路為主,如皋汽車客運站是如皋市區唯一綜合性客運站,因此確定擬建如皋汽車客運站功能為經營全部省際班線、市際班線、縣際班線和農公班線。1、省際班線、市際班線和縣際班線如皋市干線公路網建設取得巨大進展,與相鄰縣市之間均有高等級干線公路相銜接。江蘇省以及周邊省份高速公路網逐漸完善,高速客運班線隨著高速公路延伸,隨著如皋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快,旅游產業逐漸壯大,對外聯系逐漸增多,尤其是商務出差、休閑旅游等交往活動增加。2、農公班線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農村公路網逐漸完善,如皋市已經實現村村通公路,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市區與周邊鄉鎮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周邊鄉鎮居民出行比較注重購物、就醫、商業等,市區人們出行更注重娛樂休閑。隨著交通設施逐漸完善,班車密度增加和客運服務水平的提高,人們利用農公班線出行將更加方便。2.5項目旅客發送量預測。2.5.1預測基本思路和方法1、預測年限和范圍根據交通部頒《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0-2004的相關規定,本次運量預測基年為2007年,設計年度為2020年,特征年為2010年、2015年、2020年。預測范圍為如皋市區所轄區域。2、預測的基本原則客運量發展預測是一件相當復雜和困難的工作,在實際進行預測的過程中,堅持以下幾條原則:(1)系統分析原則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①將區域社會經濟系統與國家社會經濟系統、國際社會經濟系統及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系統聯系起來;②將區域交通運輸系統與區域社會經濟系統聯系起來;③將區域運輸系統中各種運輸方式聯系起來;④將各運輸方式中的各個要素聯系起來。(2)政策協調原則對區域未來交通需求的預測建立在與國家、區域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政策相協調的基礎上,以政策為導向來進行綜合交通運輸需求預測。(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預測無法回避社會經濟發展中同時帶有規律性和偶然性的矛盾,既要充分應用科學的定量分析手段尋找交通需求發展的規律,也要充分考慮未來發展中的偶然性(不確定性),充分利用政策、專家經驗和領導決策等定性分析手段把握預測的方向。(4)彈性原則既然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帶有偶然性,那么預測結果不能是唯一的、不變的,充分考慮未來交通需求的多種可能性,預測結果留有必要的彈性范圍。(5)歷史與未來發展相結合原則這是上述四原則的自然延伸,只能從區域社會經濟與交通運輸歷史發展、演變中探索出區域交通需求發展的規律性,而對區域未來的交通需求預測則既要考慮區域交通運輸的歷史現狀,又要根據區域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政策、條件、制約因素的分析,作出合乎邏輯的判斷、決策。3、預測思路及方法如皋市區公路客運適站量預測的基本思路是:收集分析歷史年公路客運發送量資料,采用回歸分析、指數平滑、灰色GM(1,1)模型等定量預測方法預測出公路客運適站量,在此基礎上結合對公路運輸客流構成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的分析,綜合研究確定如皋市的公路客運適站量。預測流程見下圖。圖2.16適站量預測流程圖2.5.2適站量發展現狀公路客運適站量是指從公路客運站場發送的旅客流量。它是確定建站等級和規模的重要依據。近年來,隨著如皋市對外經濟發展迅速,旅游產業逐漸壯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客運往來大幅增加,市區客運站適站量發展水平逐年提高。下表列出了如皋市區歷年公路客運適站量的發展情況。表2-6如皋市歷年公路客運適站量年份長途(萬人)短途(萬人)合計(萬人)199843.239.682.8199952.246.899.0200073.864.8138.6200193.468.4161.82002119.375.6194.92003115.290.3205.52004127.6116.4244.02005134.5132.8267.32006149.3156.2305.52007165.4170.8336.2注:長途適站量包括省際班線、市際班線和大部分縣際班線發送客運量;短途適站量包括農公班線和部分發往海安、如東與如皋相鄰鄉鎮縣際班線發送客運量。2.5.3適站量預測本次預測是根據如皋市客運場站旅客發送量歷史數據本身所隱含的內在發展規律進行預測的,主要應用的方法有回歸分析模型預測、灰色模型GM(1,1)預測和指數平滑預測。1、回歸分析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事物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回歸預測技術就是一種通過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影響程度進行預測的方法。常用的回歸分析預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線性回歸一元線性回歸模型:(2)非線性回歸一元冪函數回歸模型:一元指數回歸模型:一元對數回歸模型:一元多項式回歸模型:以上各模型中,、代表模型的截距;為常數。為運輸量,為時間量。模型的可靠性用相關系數R2來檢驗,該值越接近1,表明擬合度越高。2、灰色預測GM(1,1)模型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處理不完全信息的一種新理論,該理論應用關聯度收斂原理、生成數、灰導數等觀點和方法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近年來,灰色預測在諸多領域(包括交通需求預測)都有較好的應用。灰色預測模型的基本形式為,表示個變量的階微分方程,GM(1,1)表示一階單個變量的微分方程,是最常用的灰色預測模型,本次適站量預測應用灰色模型的預測公式為:式中:——時間周期序號,=0,1,2……;——第周期的預測值;、——待估參數,其計算公式如下:其中:為運輸量的時間序列,為的一次累加序列。模型的檢驗采用后驗差比值C及小誤差概率p。3、指數平滑法三次指數平滑模型:式中參數,,由下式確定:式中:St(1)、St(2)、St(3)——分別代表時刻t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指數平滑值;——平滑系數,一般取值范圍為0.01~0.3。應用以上預測方法分別對如皋市長途和短途適站量進行預測,預測結果見下表。表2-7如皋市適站量預測結果表單位:萬人次類別預測方法數學模型2010年2015年2020年長途適站量乘冪回歸196.6236.7272.8灰色模型189.8228.5275.0指數平滑法196.8234.8285.4短途適站量乘冪回歸227.2285.7340.5灰色模型216.5263.9321.7指數平滑法210.6264.7333.34、適站量預測結果上述幾種方法都是采用定量預測的形式對公路客運適站量進行預測。定量預測有其科學性、延續性的一面,但同時也存在著無法對突發事件做出反應、無法體現政策的改變對客運量影響的缺點。因此本次如皋市客運適站量預測將結合上述三種方法的預測結果并加以定性分析,最終確定出特征年的公路客運適站量。近年來,隨著江蘇省沿海和沿江產業帶開發,如皋城市建設逐步推進,沿江港口產業穩步發展,與區域內外的聯系進一步加強。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推動公路客運需求的增加。鑒于以上對如皋市公路客運發展趨勢的分析,結合定量預測結果,最終確定如皋市區未來特征年公路客運適站量如下表所示。表2-8如皋市區公路客運適站量預測結果特征年長途適站量(萬人)短途適站量(萬人)全市合計(萬人)2010年194.4218.1412.52015年233.3271.4504.72020年277.7331.860分方向適站量預測分方向適站量預測主要是根據如皋市客運場站現狀分方向發送量比例,分析交通運輸發展趨勢、居民出行特征的改變等對未來特征年分方向發送量比例的影響,確定出未來特征年的分方向發送量比例,最終結合適站量預測結果得出分方向適站量。1、分方向適站量現狀根據現狀如皋汽車客運站提供的最近一年的旅客發送量數據,通過分析計算,得出如皋市公路客運場站現狀分班線旅客發送量比例,如下表所示。表2-9如皋市公路客運站分班線發送量表班線類型旅客發送量(萬人)比例省際班線24.67.3%市際班線向北方向38.111.3%向南方向54.816.3%縣際班線向北方向2.70.8%向南方向58.917.5%農公班線向北方向18.25.4%向南方向138.841.3%合計336.2100.0%圖2.17如皋分班方向客發送量比例示意圖由表2-9和圖2.17的數據可以看出,農公班線旅客客流的比例最大,占到46.7%,其中向南方向農公班線旅客客流比例為41.3%;其次是市際班線旅客比例為27.6%,其中主要往蘇南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再次是縣際班線旅客比例為18.3%,其中發往南方向旅客占17.54%;省際班線旅客比例僅占7.3%。通過分析前述數據得出以下結論:300公里以上的遠距離班次則較少,省際班線主要以浙江、上海和山東方向為主;市際班線主要與蘇南地區聯系相對緊密;縣際班線主要與南通市區聯系較為緊密;農公班線主要向南方向,這與如皋市區在市域中的位置基本相符。2、分方向適站量預測研究區域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其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交通運輸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皋市處于沿海和沿江產業發展軸交匯處,因此研究區域的旅客長途出行以往北部山東和南部經濟發達地區為主,同時受鐵路建設的影響,長途出行需求增長將區域緩慢,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所占比例將有所下降;由于如皋市本身經濟發展加快,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縣際班線和農公班線短途客流量將穩步增長,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綜合以上分析以及研究區域的經濟發展趨勢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確定未來特征如皋市公路客運場站分班線類別旅客發送量如下表所示。表2-10如皋市公路客運場站分班線類別適站量預測結果班線類型旅客發送量2010年2015年2020年省際班線29.732.835.4市際班線向北方向45.854.564.0向南方向68.182.399.3縣際班線向北方向向南方向72.292.4116.4農公班線向北方向22.327.832.9向南方向170.4208.4251.7合計412.5504.7609.5圖2.18如皋市預測客流分班線類別比例結果示意圖2.5.5擬建站發送量預測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結合如皋市目前客流方向,充分考慮擬建客運站在城區的區位特點,擬建客運站建成后,新如皋汽車客運站將成為如皋市區唯一的客運站,現狀如皋汽車客運站和農公汽車客運站將予以取消,所有客運班線均轉移到新如皋汽車客運站運營,結合全市旅客發送量預測結果,如皋市區客運適站量到規劃年預測結果為609.5萬人次即日均發送量為16698人次,擬建站預測旅客發送量見下表。表2-11如皋市擬建汽車客運站旅客發送量預測值客運站2010年2015年2020年適站量適站量適站量擬建如皋汽車客運站412.5504.7609.5全市合計412.5504.7609.5如皋汽車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規模需求分析】PAGEPAGE41第三章規模需求分析3.1設計生產能力根據運量預測結果,設計年度2020年如皋汽車客運站預測日均旅客發送量為16698人,設計生產能力取17000人次/日。按照《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2004)的規定,如皋汽車客運站按一級站標準建設。3.2建設規模需求3.2.1依據和原則1、依據本項目測算建設規模所參照的標準和依據為:(1)《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2004);(2)《江蘇省汽車客運站標準化建設體系》;(3)《汽車客運站建筑設計規范》(JGJ60-99);(4)《建筑工程結算手冊》;(5)其他有關站場建設的資料。2、建設規模確定的原則建設規模為滿足站場功能、適應生產能力需求需要實施的各組成部分的建設面積。建設規模是設計確定平面布置方案的重要依據,也是今后客運站是否運營良好的前提條件之一。建設規模以設計生產能力為測算基礎,能夠滿足站場所確定的各項作業內容。以國家有關部門所頒發的建設要求和標準為主要依據,同時還借鑒國內外同類站場建設的建設經驗進行估算。在滿足站場高效、有序作業需求,提高土地容積率和節約投資的同時,也為今后的發展留有一定的余地。建設規模的確定還要能夠把握當前客運發展的趨勢,如旅客出行的快速化、行包的小型化和客運站后勤保障的社會化等。根據這些變化,適當調整客運站的規模以達到客運站最優經濟運能。3.2.2規模需求分析1、基本指標測算(1)旅客最高聚集人數旅客最高聚集人數是指設計年度中旅客發送量偏高期間內,每天最大同時在站人數的平均值,并非指一年中客流高峰日內客流最高時刻聚集在車站的旅客人數。根據交通部頒發的《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2004規定,旅客最高聚集人數,按設計年度平均日旅客發送量乘以相應的百分比計算。100人次以下的車站為50%—30%;100—300人次的車站為30%—20%;300—2000人次的車站為20%—15%;2000—5000人次的車站為15%—12%;5000—10000人次的車站為12%—10%;10000—15000人次的車站為10%—8%;15000人次以上的車站為8%。根據前述設計生產能力計算結果,如皋汽車客運站在設計年度的發送能力為17000人次/日,因此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為170008%=1360,如皋汽車客運站在設計年度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數取為1400人。(2)日均發車班次計算日均發車班次按下式計算求得:式中:——日均發車班次,班次;——不均衡系數,一般取1.15;——設計年度平均日旅客發送量,人次;——過站車載乘率,指過站客車載客量與車站平均日旅客發送量之比;——客車平均定員,人;——始發車合理乘載率。如皋市現狀客運班車平均乘載率約為55%,隨著客運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乘載率會有所上升,預計2020年如皋汽車客運站的始發車合理乘載率μ將達到60%。參考現狀資料,客車平均定員P取為30人。過站車載乘率ξ取為0。日均發車班次計算結果為:(3)發車位數計算設計發車位是衡量客運站規模的一個主要指標,在一定數量的線路配置下,發車位的數量直接關系到客運站的發送班次和客運量。發車位數按以下公式計算:式中:——發車位數,個;——旅客最高聚集人數,人;——考慮到達客車和過站客車停靠需增加車位的系數,即增設系數,一般取1.2;——營業時間內每發車位平均每小時發車次數。據調查,如皋汽車客運站現有客運站每發車位平均發車間隔約為15分鐘,因此營業時間內每發車位平均每小時發車次數取為4班。發車位數計算結果為:(個)如皋汽車客運站設計年度站內作業量指標匯總見下表。表3-1 如皋汽車客運站設計年度站內作業量指標預測值表日發送能力(人次/日)日發班次(班次/日)發車位(個)最高聚集人數(人)1700010862414002、主要設施規模測算(1)站前廣場根據《江蘇省汽車客運站標準化體系》的要求,一、二級站的站前廣場面積應≥2.0m2×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考慮到如皋汽車客運站為如皋市區唯一的客運站,是如皋市對外交流的窗口,因此在滿足用地的前提下,可適當擴大站前廣場面積,本報告將系數取為5.0站前廣場面積計算公式如下:站前廣場面積=D×5.式中:D——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人)站前廣場=1400×5.0=70(2)站內停車場停車場的最大容量按同期發車量的8倍考慮,單車占用面積按客車投影面的3.5倍計算,客車投影面積取所有客運車輛的平均值約為35停車場面積=8×3.5×客車投影面積×發車位數=8×3.5×35×24=23520在用地許可的條件下應盡量擴大停車場的面積,報告推薦停車場面積取24000平方米(3)車位面積車位面積包括發車位面積和下客位面積。①發車位發車位面積根據發車位數,每個發車位占用面積按客車投影面積的4.0倍計算。即:發車位面積=4×客車投影面積×發車位數=4×35×24=336發車位面積取3400平方米②下客位下客位按8個車位考慮。下客位面積根據下客位數,每個下客位占用面積按客車投影面積的4.0倍計算。即:下客車位=4×客車投影面積×下客位數=4×35×8=1120下客位面積取12③車位總面積車位總面積=發車位面積+下客位面積=46(4)站房站房包括站務用房和辦公用房。①站務用房i、候車廳候車廳面積=1.0m2/人×=1400平方米適當增大候車空間,提升候車舒適性,候車廳面積取15ii、售票廳售票廳面積=購票室面積+售票室面積隨著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公路客運聯網售票是必然趨勢,乘客不必一定要到客運站買票,因此客運站的售票窗口數也可以適當減少,預計有80%的乘客在客運站買票乘車,銷售一張車票用時約為50秒。售票窗口數=旅客最高聚集人數每窗口每小時售票張數=1400×80%72=16(個)購票室面積=20.0m2/窗口×=20×16=320平方米售票室面積=(6.0m2/窗口×售票窗口數)+=6×16+15=111平方米售票廳面積=購票室面積+售票室面積=320+111=431平方米售票廳面積取500平方米iii、行包房行包房面積=行包托運處面積+行包提取處面積行包托運處面積根據交通部JT/T200—2004《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的相關規定,設3個托運單元。托運廳面積=25.0m2/托運單元×=25.0×3=75平方米受理作業室面積=20.0m2/托運單元×=20.0×3=60平方米行包庫房面積=0.1m2/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數+=0.1×900+15=105平方米行包托運處面積=托運廳面積+受理作業室面積+行包庫房面積=75+60+105=240平方米行包提取處面積行包提取處面積按行包托運處面積的40%計算,取值為96平方米行包房面積=行包托運處面積+行包提取處面積=3行包房面積取350平方米iv、綜合服務處綜合服務處服務內容包括問迅、小件寄存、通訊、失物招領、信息服務等。綜合服務處面積=0.02m2×=0.02×17000=34綜合服務處面積取為350平方米v、其它其它用房包括站務員室、駕乘休息室、調度室、治安室、廣播室、醫療救護室、無障礙通道、殘疾人服務設施、飲水室、盥洗室和旅客廁所、智能化系統用房。站務員室站務員室面積=2.0m2/人×當班站務員人數+=2.0×120+15=255平方米站務員室面積取300駕乘休息室駕乘休息室面積=3.0×發車位數=3.0×24=72平方米駕乘休息室面積取100平方米調度室調度室面積取為50平方米治安室治安室面積取為50平方米廣播室廣播室面積取為30平方米醫療救護室醫療救護室面積取為80平方米無障礙通道無障礙通道面積取為100平方米殘疾人服務設施殘疾人服務設施面積取為50平方米飲水室飲水室面積取為50平方米盥洗室和旅客廁所男廁:1.2m2/人×(4%~6%)×旅客最高聚集人數+女廁:1.5m2/人×(3%~5%)×旅客最高聚集人數+因此,盥洗室和旅客廁所面積為1.2×5%×1400+15+1.5×4%×1400+15=198平方米,取為智能化系統用房智能化系統用房面積取為15②辦公用房辦公用房主要服務于車站正常運營與管理所必須的用房,主要包括站務辦公室,黨、政、工、團辦公室,會議室和其它行政用房等。根據與國內同等城市客運站類比,以及參考《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的建議值,取2000平方米(5)輔助用房輔助用房包括生產輔助用房和生活輔助用房。生產輔助用房包括汽車安全檢驗臺、車輛清潔清洗臺、車輛維修間和配電室等;生活服務設施包括餐飲、商店等。建議取值3500平方米,其中生產輔助用房1000平方米,生活(6)三產用房三產設施是客運站正常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形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一般為出租門面房。客運站除應具備公益性能以外,還要講究經濟效益,三產用房一般作為門面房出租增加收入,減輕客運站的運營壓力,在用地條件容許的前提下,盡量擴大三產設施的規模。本項目三產用房取3000平方米(7)指標測算結果匯總如皋汽車客運站主要設施建設規模指標見下表。表3-2如皋汽車客運站設施規模指標一覽表單位:平方米設施名稱建設規模客運站標準化指標場
地
設
施站前廣場7000(5.0m2/人)≥2m2/人停車場24000車位發車位3400下客位1200合計35600主
要
建
筑站
房站
務
用
房候車廳1500(1.11m2/人)≥1m2/人售票廳500行包房350綜合服務處350站務員室(2F)300駕乘休息室(2F)100調度室50治安室50廣播室(2F)30醫療救護室80無障礙通道100殘疾人服務設施50飲水室50盥洗室和旅客廁所250智能化系統用房(2F)150辦公用房(2F)2000合計5910輔
助
建
筑生產輔助用房1000生活輔助用房2500三產用房3000合計65003.2.3總體規模1、建筑面積與建筑物占地面積的計算建筑面積主要包括站房、生產輔助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建筑物占地面積測算結果見下表。表3-3 如皋汽車客運站建筑物占地面積測算表單位:平方米建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物占地面積站房59103000生產輔助用房10001000生活輔助用房25001000三產用房3000合計1241050002、客運站指標規模客運站主要設施指標包括建筑物占地面積、道路廣場面積(包括人流集散廣場、社會公共機動車停車場、站內停車場、用地范圍內集散道路)和綠地面積(綠地率約27.6%)。計算所得的如皋汽車客運站占地規模指標如下:表3-4如皋汽車客運站占地規模指標表指標客運站指標值標準化指標總占地面積53330m2(約80建筑物占地面積500道路廣場面積35600m2綠化面積(含廣場和停車場內綠化面積)14730m2(綠化率約為不少于25%建筑總面積12410站房5910生產輔助用房1000m2生活服務用房2三產用房30如皋汽車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問題與建議】優勢:本站址相對在新城區,與新行政中心毗鄰,便于城區居民出行;與如皋市客流主流向一致;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屬于近期重點建設區域,站址所在區域發展相對成熟,周邊基礎配套設施比較完善;該站址土地性質為交通用地;緊鄰惠政路(省道334城區段)和花市路(國道204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流倉庫心臟驟停演練整改措施
- 留守兒童親子溝通促進幫扶措施
- 房地產項目自查自糾整改報告范文
- 山東師大附中2025年物理高一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風力發電設備供貨、安裝調試及組織措施
- 機器人信息技術社團教學計劃
- 指向文化意識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作業的調查研究
- 護理三基培訓計劃教學方案
- 2025屆河南省八市重點高中聯盟“領軍考試”物理高二下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鋯取代多鎢氧簇的合成、結構及性質研究
- 2025年家庭護理師職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暑期社區教育活動方案
- 法醫職稱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行保密知識培訓課件
- GB∕T 17989.1-2020 控制圖 第1部分:通用指南
- EN485.32003鋁及鋁合金薄板、帶材和厚板第三部分(譯文)
- 商混企業整合方案
- 人力資源六大模塊
- 雙狐實用入門
- (完整版)應急預案評審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