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件 中醫骨傷科學新大綱_第1頁
復件 中醫骨傷科學新大綱_第2頁
復件 中醫骨傷科學新大綱_第3頁
復件 中醫骨傷科學新大綱_第4頁
復件 中醫骨傷科學新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骨傷科學教學大綱(OrthopedicsScience)(供五年制中醫藥類專業使用)一、課程目標1、課程的性質和目的課程性質:《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研究骨關節及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課程。講授本課程的目的與任務,是使學生在學過中醫學各門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了解與掌握中醫骨傷科的基本理論與傷科疾患診斷、治療的基本方法。本課程的教學,既強調中醫理論的系統性,又要突出傷科的學術特點,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對重要學術內容必須講深講透,既強調臨床實用性,又能反映當代本學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世紀高水平的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目的:中醫骨傷科學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中醫骨傷科學的系統學習,使學員初步掌握中醫骨傷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初步具備利用中醫骨傷科學的治療方法和技術展開對骨傷科疾病診療的能力。2、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先修課程為《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等學科,后續課程為《中醫外科學》.《實驗中醫學》等學科,本系列教材內容以國家中醫藥本科教育教學大綱為基礎,涵蓋國家執業中醫(藥)師資格考試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并密切結合臨床的實際需要。二、課程學時分配總學時45,其中理論40學時,習題及討論5學時。課程主要內容和學時分配見課程學時分配表。課程學時分配表教學環節時數課程內容理論實踐教學習題及討論小計實驗實訓見習其他中醫骨傷科學發展簡史2損傷的分類與病機2診斷2治法2創傷急救2上肢骨折61下肢骨折61軀干骨折2脫位4傷筋41內傷41骨病41總計40三、建議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目1.教材序號:ISBN978—7—04—024516—5作者:樊粵光。書名:中醫骨傷科學。版次:第一版。出版地: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大街4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08年6月。2.主要參考書作者:王和鳴。書名:中醫傷科學。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年:2002四、課程考核平時考核加期末考試五、課程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本書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各10章,總論介紹中醫骨傷科發展簡史、損傷的分類與病因病機、診斷、治法、創傷急救;各論包括(四肢骨折、軀干骨折)、脫位、傷筋、內傷、和病骨,基本概括了中醫骨傷科學的專業范圍。本教材介紹了中醫骨傷科的學術特點、基礎理論和診治方法,重點介紹了骨傷科的疾病的分型、診斷要點、治療方法、合并癥、并發癥,總結歷代骨傷名家防治骨傷疾病的經驗、體會;又將局部解剖內容、現代骨科診療知識貫穿于本教材,對臨床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使學生易于掌握骨科常見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診治。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四肢骨折和脫位,難點是軀干骨折和骨病。上篇總論第一章中醫骨傷科發展簡史【目的要求】掌握歷代中醫傷科的主要成就。熟悉中醫傷科的起源及其發展的漫長歷程。【教學內容】1.中醫傷科的起源、發展。2.歷代中醫傷科的主要成就。3.清代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醫學傳人,中醫傷科受到歧視的歷史。4.解放后,由于正確地貫徹黨的中醫政策,中醫傷科得到新生與發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二章損傷的分類與病因病機第一節損傷的分類【目的要求】掌握損傷和骨疾病常用的分類方法。熟悉各種損傷和骨疾病的相互聯系。了解骨傷科的分類、損傷的概念及損傷和骨疾病的范疇。【教學內容】骨傷科學分為損傷和骨疾病兩大部分。1.損傷的主要范疇包括骨折、脫位、筋傷、內傷。2.骨疾病包括骨先天性畸形、骨癰疽、骨癆、骨關節痹證等。【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二節損傷的病因病機【目的要求】掌握損傷和骨病的外因。熟悉損傷和骨病的內因。了解損傷和骨病內因與外因的相互關系。【教學內容】1.外因、內因的定義。2.外因:包括外力傷害(直接暴力、間接暴力、肌肉過度強烈收縮和持續勞損)、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3.內因:包括年齡、體質、解剖結構、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職業工種及七情內傷等。【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三章診斷第一節四診【目的要求】掌握望、聞、問、切四診在骨傷科運用要點。熟悉望、聞、問、切四診方法。【教學內容】1.望診:望全身(神色、形態)、望局部(畸形、腫脹、瘀斑、創口、肢體動能)、望舌。2.聞診:聽骨擦音、骨傳導音、人臼聲、筋的響聲、啼哭聲、創傷皮下氣腫的捻發音及聞氣味等。3.問診:一般情況、發病情況(主訴、發病過程、傷情)、全身情況(問寒熱、汗、飲食、二便、睡眠)、其他情況(過去史、個人史、家族史)。4.切診:傷科常見脈象(浮、沉、遲、數、滑、澀、弦、濡、洪、細、芤及結代脈)、傷科脈診綱要。【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2學時。 第二節檢查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肢體活動角度、長度及周徑測量方法;肌力測定標準和神經檢查方法。熟悉人體各關節活動功能及其檢查方法;X線檢查方法。了解CT、MRI、放射性核素的應用原理。【教學內容】1.檢查方法和次序:遵循“對比”原則,并按一定次序進行。2.測量檢查:包括肢體長度、周徑測量法,關節活動范圍測量法及測量注意事項。3.肌力檢查:檢查內容(肌容量、肌張力)、肌力檢查與測定標準(O—V級)。4.臨床檢查法:包括摸法(觸摸、擠壓、叩擊、旋轉、屈伸、搖晃)與特殊檢查法(頸部、腰背部、骨盆及四肢各部位)。5.神經檢查:感覺障礙、定位和生理反射等。6、影像學檢查:X線、CT、MRI、放射性核素檢查等。【教學方法】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3學時課間見習2學時。第四章治法藥物治療【目的要求】掌握損傷和骨病內治法的適應證和常用方劑。藥物外治法的臨床應用;熟悉損傷和骨病辨證和部位辨證方法。了解骨傷科內治法的特點和分類。骨傷科常用的藥物外治法種類和注意事項.【教學內容】攻下逐瘀法、行氣活血法、清熱涼血法、清熱解毒法、和營止痛法、接骨續筋法、舒筋活絡法、補氣養血法、補益肝腎法、補養脾胃法等的適應證和臨床應用。敷貼藥(藥膏、膏藥、藥散)的配制方法、種類及臨床應用。搽擦藥(酒劑、油膏、油劑)的配制方法及臨床應用。熏洗濕敷藥(熱敷熏洗、濕敷洗滌)的配制方法及臨床應用。熱熨藥的種類、配制方法及臨床應用。【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2學時。第二節、手法及外固定【目的要求】掌握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領;夾板固定的原理、適應證、禁忌癥、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切開復位內固定的適應證。熟悉牽引療法的分類和操作方法。熟悉切開復位內固定的種類;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項和理筋手法。了解石膏繃帶的用法及優缺點。了解外固定器的種類和適應證;內固定物的材料要求和缺點。【教學內容】1.正骨手法:重點介紹拔伸、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分骨、折頂、回旋、蹬頂、杠桿等手法。理筋手法:重點介紹推法、摩法等。2.夾板固定:作用機理、適應證、禁忌癥、材料與制作要求、固定墊、扎帶、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解除時間。3.石膏固定:石膏繃帶的用法、襯墊、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4.牽引療法:皮膚牽引、骨牽引和布托牽引的適應證、禁忌癥、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5.外固定器固定:類型、適應證及操作方法。【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手法3學時外固定3學時課間見習4學時。手術【目的要求】掌握手術的操作要領。熟悉各種手術的注意事項。了解手術的種類。【教學內容】手術手法:重點介紹截骨術、骨移植術、肌腱縫合固定技術和清創術等方法。11.切開復位內固定的適應證:手法復位失敗、關節內骨折不能達到滿意的閉合復位、合并血管或神經損傷等。切開復位內固定的缺點:遲緩愈合或不愈合、手術創傷和出血、神經或血管損傷;術后感染及組織粘連等。內固定物的材料要求:抗酸抗堿、不起電解作用、有較高的機械強度等。內固定的器材和種類:鋼絲、螺絲釘、鋼板、髓內針等。【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四節練功療法【目的要求】熟悉全身各部位常用骨傷練功方法。了解練功療法的分類、作用及注意事項。【教學內容】1.練功療法分類:按照鍛煉的部位分類(局部鍛煉、全身鍛煉)及按有無輔助器械分類。2.練功療法作用: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濡養患肢關節筋絡;促進骨折愈合;防治筋肉萎縮;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扶正祛邪等。3.練功注意事項:包括內容與運動強度、動作要領、循序漸進、隨訪等。4.全身各部位練功法:包括頸項部、腰背部、肩肘部、前臂、腕手部及下肢練功法。【教學方法和時數】自學結合課間見習3學時。第五章創傷急救第一節閉合性骨折的急救處理【目的要求】掌握閉合型骨折的生命體證的判斷;閉合型骨折的急救處理措施。熟悉閉合型骨折的常見并發癥。熟悉閉合型骨折常見并發癥的處理方法。【教學內容】1.判斷生命體證:有無呼吸道阻塞、注意病人有無休克和有無胸、腹、盆腔及顱腦損傷。2.急救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休克、骨折肢體的臨時固定、迅速運送。【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0.5學時。第二節開放性骨折的急救處理【目的要求】掌握開放性骨折的定義和急救處理措施及治療原則。熟悉開放性骨折的分類和火器性開放骨折及感染性開放骨折的處理。了解開火器性開放骨折的處理。【教學內容】1.新鮮開放性骨折:急救和治療。2.火器性開放骨折:種類、并發癥和急救處理等。3.感染性開放骨折:病因和處理措施。【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0.5學時。第三節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處理【目的要求】掌握周圍血管、神經損傷的診查要點與治療原則。熟悉血管、神經損傷的分類。了解血管、神經損傷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血管損傷1.分類和病因病機:動脈損傷、動脈受壓和動脈斷裂。2.診查要點:臨床表現、檢查。3.治療:急救止血、休克和多發性損傷的處理、血管痙攣的處理、清創與探查術、手術治療及血管損傷的術后處理。神經損傷1.分類和病因病機:周圍神經損傷原因、分類、病理過程。2.診查要點:外傷史、局部檢查、癥狀體征及電生理檢查。3.治療:非手術及手術療法。【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搶救技術【目的要求】掌握心臟按摩術和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氣管切開術、胸腔引流術等手術適應癥。熟悉和氣管切開術、胸腔引流術等操作技術的步驟。了解急救技術的種類。【教學內容】1.心臟按摩術:胸外按摩術和胸內按摩術;2.人工呼吸:口對口、口對鼻等方法;3.氣管切開術:適應癥、麻醉、手術步驟和術后處理;4.胸腔閉式引流術:適應癥、麻醉、手術步驟和術后處理;5.胸腔穿刺術:適應癥、麻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6.腹腔穿刺術:穿刺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7.靜脈切開術:適應癥、麻醉、手術步驟和注意事項。【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2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心跳、呼吸驟停【目的要求】掌握心跳、呼吸驟停的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與方法【教學內容】1.診斷要點:先兆征象、主要診斷指標、次要診斷指標和輔助診斷指標。2.治療原則與方法:心跳驟停的處理和呼吸驟停的處理。【教學方法】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0.5學時。第六節創傷性休克【目的要求】掌握創傷性休克的診查要點和治療原則。熟悉創傷性休克的治療方法。了解創傷性休克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1.創傷性休克的定義。2.病因病機:失血、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組織破壞、細菌毒素作用。3.診查要點:診斷要點(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4.治療:及時有效地控制活動性出血、消除病因、處理創傷、補充與恢復血容量。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度的紊亂,防治并發癥及其他治療。【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七節擠壓綜合征【目的要求】掌握擠壓綜合征的診查要點與治療原則。熟悉擠壓綜合征的定義與方法。了解擠壓綜合征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1.擠壓綜合征的定義;2.病因病機:肌肉缺血壞死,腎功能障礙;3.診查要點:診斷要點(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4.治療原則與方法:現場急救處理,傷肢處理,全身治療包括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的處理。【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八節脂肪栓塞綜合征【目的要求】掌握脂肪栓塞綜合征的診查要點與治療原則和方法。熟悉脂肪栓塞綜合征的定義。了解脂肪栓塞綜合征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1.脂肪栓塞綜合征的定義;2.病因病機:骨折和軟組織損傷,脂肪滴進入血流;3.診查要點:診斷要點(病史、癥狀體征、壓力檢查、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4.治療:支持呼吸、糾正低氧血癥、維持有效血容量,預防肺水腫和藥物治療等。【教學方法】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0.5學時。第九節創傷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目的要求】掌握創傷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查要點與治療原則。熟悉創傷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治療方法。了解創傷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定義與病因病機。【教學內容】1.創傷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定義;2.病因病機:嚴重創傷和休克;3.診查要點:診斷要點(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4.治療:去除病因、改善微循環、抗凝和溶血等。【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0.5學時。下篇各論第六章上肢骨折第一節緒論【目的要求】掌握鎖骨、肱骨外科頸、肱骨干、肱骨髁上、橈骨下端等骨折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整復手法及夾板固定方法。熟悉肱骨外髁、肱骨內上髁、橈尺骨干雙骨折、橈尺骨干單骨折的診查要點、整復手法及夾板固定方法。了解上肢其他骨折的診治方法。【教學內容】復習上肢各骨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講授上肢各種常見骨折的發病機理、診查要點、整復方法、固定方法、藥物治療及練功活動等。鎖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間接暴力所致,骨折多發生在鎖骨的中1/3處。內側段向后上方移位,外側段向前下方移位。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及典型姿態。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方法和“8”字繃帶、雙圈等固定方法。4.預防和調護:保持雙肩后仰,及時調整繃帶松緊度。肱骨外科頸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傳達暴力所致,可分為外展型、內收型及合并肩關節脫位等。2.診查要點:局部疼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畸形及骨擦音等。3.治療:著重講解外展型與內收型骨折整復手法、固定方法及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固定早期應注意保持適當的體位。肱骨干骨折1.病因病機:直接或間接暴力均可造成,可發生在肱骨干的上部、中部或下部,應注意有無橈神經損傷。著重講解因肌肉牽拉而造成骨折移位的規律。2.診查要點:除腫脹及功能障礙外,常有明顯的骨擦音、假關節活動、畸形等骨折特征。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方法、夾板加壓墊固定、練功活動等。在治療過程中應防止過牽及橈神經的損傷。4.預防和調護:注意防止斷端分離。肱骨髁上骨折1.病因病機:常為間接暴力所致,多見于兒童。骨折可分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三種。重點講解伸直型受傷機制。2.診查要點:局部急劇腫脹疼痛,甚至可出現水泡、明顯畸形、骨擦音和功能障礙等。應與肘關節后脫位相鑒別。密切注意有無循環障礙及神經損傷。3.治療:重點講解伸直型骨折整復方法、夾板固定及早期練功活動。4.預防和調護:注意固定體位,密切觀察患肢血運情況,應防止肘內翻和缺血性肌攣縮的發生。肱骨外髁骨折1.病因病機:常為間接暴力所致,可造成骨折不同程度的移位。2.診查要點:肘外側明顯腫脹、疼痛、壓痛、骨擦音、功能障礙等。骨片旋轉移位時可摸到活動骨片。3.治療:根據骨折不同移位,采用整復與固定方法,手法整復失敗者,需手術切開復位。4.預防和調護:注意觀察血循環,調整夾板松緊度,避免發生壓瘡。肱骨內上髁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為間接暴力所致,骨折臨床分為四度。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壓痛,可摸及骨片。3.治療:講解I—Ⅳ度骨折的整復與固定方法。4.預防和調護:參照肱骨外髁骨折。尺骨鷹嘴骨折1.病因病機:直接暴力或肌肉猛烈收縮而造成。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骨擦音、肘關節功能障礙,常可捫及明顯的骨折間隙。3.治療:根據不同類型,采用整復與固定治療。4.預防和調護:伸直位固定,逐漸屈曲肘關節,扎縛松緊適當。橈骨頭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為間接暴力所致。可分為青枝、裂紋、嵌插、粉碎及劈裂骨折等類型。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關節功能障礙較為突出。3.治療:根據不同類型,采用整復、固定等治療方法。4.預防和調護:復位固定后注意患肢血運、感覺及運動情況。橈、尺骨干雙骨折1.病因病機:直接暴力、間接暴力或扭轉暴力所致。介紹不同外力所致不同類型的骨折。兒童常以青枝骨折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骨擦音、異常活動等。X線片應注意上、下橈尺關節位置是否正常。3.治療:重點講解手法整復、夾板、分骨墊及有柄托板固定,強調要正確使用壓墊。4.預防和調護:復位固定后,前臂維持在中立位,在骨折尚未愈合前,禁止作前臂旋轉活動,以防骨折再移位。橈、尺骨干單骨折1.病因病機:多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致。講解因受肌肉收縮等因素影響,可使斷骨向不同方向移位的規律。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骨擦音、畸形或假關節活動等。3.治療:手法整復、夾板固定、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應強調待骨折愈合后方可作前臂旋轉活動。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橈骨頭脫位1.病因病機:多由間接暴力所致。根據暴力方向及骨折移位情況,可分為伸直、屈曲、內收等不同類型。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及典型畸形。3.治療:根據不同類型,采用整復、固定、練功等治療方法。4.預防和調護:復位固定后注意患肢血運、夾板松緊度。橈骨下1/3骨折合并橈尺遠端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多由間接暴力所致。根據暴力方向及骨折移位情況,臨床可分為三型。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及典型畸形。3.治療:根據不同類型,采用整復、固定、練功等治療方法。4.預防和調護:經常檢查夾板和分骨墊的位置、松緊度,防止再移位。橈骨下端骨折1.病因病機:多由間接暴力所致,可分為伸直型和屈曲型。重點講述伸直型骨折。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伸直型骨折可出現“餐叉樣”畸形。3.治療:著重介紹整復方法、夾板固定及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注意觀察手部血循環、夾板松緊度,保持正確體位。腕舟骨骨折1.病因病機:間接暴力所致,骨折可發生在舟骨近端、結節部和腰部。以腰部骨折多見,愈合較難。2.診查要點:腕部活動受限,在“鼻咽窩”有明顯的壓痛,x線攝片可疑者,可于2-3周后重復攝片。3.治療:多數骨折無移位,一般不需整復,可用塑形夾板、紙殼或短臂石膏管形外固定。掌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為直接暴力所致,也可因強力扭轉等間接暴力所造成。以第1掌骨基底部、第5掌骨頸部骨折為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壓痛、骨擦音、畸形等。3.治療:重點講解手法整復、夾板固定等。指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為直接暴力所致。以近節指骨骨折為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壓痛、骨擦音、畸形等。3.治療:重點講解手法整復、夾板固定等。【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6學時課間見習3學時。第七章下肢骨折【目的要求】掌握股骨頸、股骨干、脛腓骨干、髕骨及踝部骨折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整復手法、固定與牽引方法。熟悉股骨轉子間、跟骨骨折的診查要點、治療原則、整復方法與固定方法。了解其他骨折的診查與治療方法。【教學內容】簡要復習下肢和軀干各骨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講授下肢各種常見骨折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整復方法、夾板固定、牽引及練功活動等。股骨頸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為間接暴力所致。可分為外展型與內收型。內收型移位較多,血運破壞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率較高。2.診查要點:髖部疼痛,不能站立步行,患肢屈曲、外旋畸形及腹股溝壓痛等。3.治療:重點講解牽引、整復手法、內固定、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固定期間應注意預防長期臥床并發癥(褥瘡、墜積性肺炎等)。股骨轉子間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間接暴力所致。骨折可分為順轉子間型、反轉子間型、轉子下型。2.診查要點:局部疼痛、壓痛、腫脹、功能障礙,患肢內收、短縮、外旋畸形,講解與股骨頸骨折的鑒別點。3.治療:重點講解牽引、整復手法、內固定、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預防老年人長期臥床并發癥。股骨干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為直接暴力所致,以兒童多見,骨折可發生在股骨上1/3、中1/3、下1/3,講解因受附著肌肉的影響可出現不同的骨折移位的規律。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劇烈,壓痛明顯,功能障礙,患肢有明顯畸形、假關節活動等。下1/3骨折時應注意有無腘動脈受壓。3.治療:按上、中、下1/3骨折采取不同的整復方法,夾板固定加牽引及練功活動等。3歲以下兒童常采用雙下肢垂直懸吊皮膚牽引法。4.預防和調護:注意牽引重量、方向的調整,防止壓瘡。股骨髁上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嚴重的間接暴力所致。可分為屈曲型、伸直型,以屈曲型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劇烈,功能障礙;應注意有無血管神經損傷;X線照片可確定骨折類型和移位情況。3.治療:重點講解抽吸關節內積血、整復方法、夾板固定加牽引等。要注意加強關節練功活動。股骨髁間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嚴重的間接暴力所致。常形成“T或“Y”形骨折。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劇烈,功能障礙,關節腔常有大量積血。注意有無合并胭血管損傷。3.治療:重點講解抽吸關節內積血、整復方法、夾板固定加牽引等。骨折線波及關節面可影響日后關節功能,要注意加強關節練功活動。髕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間接暴力造成橫斷、分離骨折。少數為直接暴力所致粉碎性骨折。2.診查要點: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在上、下兩斷骨間可摸到間隙。3.治療:根據骨折不同類型。采用整復,固定及練功活動。4.預防和調護:注意調整抱膝圈、抓髕器的松緊度。脛骨髁骨折1.病因病機:多數由間接暴力造成單髁或兩髁同時骨折,骨折后影響關節面的平整,常合并膝部韌帶損傷。2.診查要點:局部嚴重腫脹、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可出現膝關節內翻、外翻畸形等。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夾板或其他固定,要求脛骨平臺關節面平整,加強關節練功活動。4.預防和調護:早期練功,晚期負重,避免發生關節僵硬以及創傷性關節炎。脛腓骨干骨折1.病因病機: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均可引起骨折。可分為橫斷、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易造成開放骨折,在兒童可發生青枝骨折。講解影響其骨折移位的因素。2.診查要點:局部嚴重腫脹、疼痛、骨擦音、假關節活動等。脛骨骨折發生在中下1/3時,血運較差,愈合較慢,同時檢查中注意不要遺漏腓骨上段骨折。3.治療:重點治療脛骨骨折。介紹整復方法、夾板與外固定器固定、牽引、練功活動等。應注意有無繼發腓總神經損傷。4.預防和調護:夾板固定時應注意松緊度適當,外固定器固定者應防止針孔感染。踝部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可有內翻、外翻等不同類型的骨折。根據骨折脫位的程度可分為單踝、雙踝、三踝合并距骨脫位等三度。骨折的同時常有關節周圍韌帶損傷。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骨擦音等,合并距骨脫位者畸形明顯。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方法、夾板固定、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注意抬高患肢、檢查外固定松緊度。距骨骨折1.病因病機:常為間接暴力所致。講解距骨頸骨折脫位的發病機制。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功能障礙,明顯移位時出現畸形。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方法、夾板或石膏外固定。4.預防和調護:注意抬高患肢,防止足下垂,避免骨折再移位。跟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由高處跌下或跳下,跟部著地所造成。骨折常涉及跟距關節,易繼發創傷性關節炎。2.診查要點:跟部腫痛,功能障礙,足跟部橫徑增寬,足弓變平。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與固定方法。4.預防和調護:骨折整復固定后,循序漸進地進行練功活動。跖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扭傷或重物打擊造成。以第2、3、4跖骨骨折較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疼痛、壓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與固定方法。趾骨骨折1.病因病機:多為扭傷或重物打擊造成。以第5趾骨骨折較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疼痛、腫脹、壓痛明顯。3.治療:重點講解整復與固定方法。【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6學時課間見習4學時。第八章軀干骨折【目的要求】掌握穩定性胸腰段脊椎骨折、肋骨骨折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與基本處理原則。熟悉外傷性截癱的診查要點、并發癥及其處理原則。了解骨盆骨折的診查要點和并發癥。【教學內容】簡要復習脊柱、胸廓和骨盆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講授脊柱、肋骨、骨盆骨折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并發癥及其治療方法。重點講授穩定性胸腰段壓縮骨折的診查與治療方法。肋骨骨折1.病因病機:直接、間接暴力或肌肉收縮均可引起骨折。傷及胸膜和肺組織時,可出現氣胸、血胸等并發癥。2.診查要點:胸廓疼痛,局部壓痛,胸廓擠壓痛,骨擦音,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等。3.治療:膠布、尼龍扣帶或彈力繃帶固定,配合藥物治療,注意并發癥的處理。4.預防和調護:整復固定后,注意保持適當體位,鼓勵咳痰,防止肺部感染。脊柱骨折1.病因病機:多由間接暴力所造成。以胸11、12及腰1、2椎體單純壓縮骨折為多見。也有少數病例合并有附件結構骨折、脫位。嚴重者可引起脊髓損傷而發生不同程度的癱瘓。按其受傷機制可分為屈曲型、過伸型、垂直壓縮型、側屈型、屈曲旋轉型、水平剪力型、撕脫型等,以屈曲型多見。2.診查要點:局部腫痛、壓痛明顯,脊柱活動障礙,影像學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了解脊柱損傷程度及穩定性的判斷。3.治療:重點講解急救處理、骨折整復、臥平板床、腰部墊枕、藥物及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骨折整復固定后早期練功活動,預防褥瘡。附:外傷性截癱1.病因病機:脊髓損傷的基本病理改變(出血、壞死),脊髓損傷的類型(脊髓震蕩、不完全橫斷損傷、完全性橫斷損傷)。2.診查要點:病史,脊髓各節段損傷的臨床特點,神經系統檢查,輔助檢查(X線、CT、MRI、電生理等),損傷程度的評定標準(截癱指數法、Frankel評定標準、美國脊髓損傷協會修訂標準)。3.鑒別診斷:腦外傷,脊髓出血性疾患,癔病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4.治療:正確的急救與運送、早期治療、整復脊柱骨折脫位、藥物治療、預防和治療并發癥及練功活動等。5.預防與調護:積極主動地預防并發癥,如排尿障礙及泌尿系感染、呼吸困難及肺部感染、褥瘡、便秘及腹脹等。骨盆骨折1.病因病機:根據致傷暴力作用方向和部位不同分為五型(側方壓縮型、前后壓縮型,垂直壓縮型、混合型及撕脫性骨折)。2.診查要點:外傷史、臨床癥狀和體征、特殊檢查(骨盆分離擠壓試驗陽性等)、X線檢查、CT掃描等。注意骨盤骨折的并發癥(失血性休克,泌尿道、直腸、生殖道及神經損傷)。3.治療:急救、手法復位、牽引、固定、藥物、練功等。4.預防和調護:減少骨折端活動與出血,預防褥瘡。【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3學時課間見習2學時。第五節骨骺損傷【目的要求】掌握骨骺損傷的病因病機和分型。熟悉骨骺損傷診查要點與治療原則。了解骨骺和骺板的解剖生理特點。【教學內容】1.病因病機:骨骺和骺板的解剖生理特點、損傷機制和分型。根據骨折線與骨骺板的關系分為I~Ⅳ型。2.診查要點:外傷史、臨床表現、X線檢查。3.治療:整復方法,固定與練功,必要時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密切觀察,保存影像學資料,長期隨訪。【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0.5學時。第九章脫位第一節脫位概論【目的要求】掌握關節脫位的診查要點、并發癥、治療原則熟悉關節脫位的定義、病因及分類。了解陳舊性脫位的處理原則。【教學內容】1.脫位的定義、病因病機及分類。2.診查要點:一般癥狀,特有體征(畸形、關節盂空虛、彈性固定、脫出骨端)及X線檢查。3.脫位的并發癥:早期(骨折、神經血管損傷、感染);晚期(關節僵硬、骨化性肌炎、骨的缺血性壞死、創傷性關節炎)。4.治療:包括新鮮脫位的治療(整復方法、固定、藥物治療、練功活動等)及陳舊性脫位治療(手法、手術及骨牽引等)。【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二節脫位【目的要求】掌握肩關節脫位、肘關節脫位、小兒橈骨頭半脫位、髖關節脫位的、診查要點、整復手法、固定方法。熟悉其他脫位的診查與治療方法。了解上肢關節脫位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簡要復習四肢各骨和關節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講授四肢各種常見脫位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整復方法、固定、牽引及練功活動等。顳頜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過度張口、外力打擊、杠桿作用及肝腎虧虛等。2.診查要點:有過度張口或暴力打擊史,可分為雙側、單側前脫位,主要表現口半開、不能主動閉口、流涎、言語不清等。3.治療:整復方法(口腔內、口腔外、軟木復位法等)、固定方法(四頭帶兜住下頜)、藥物及其他療法。4.預防和調護:行叩齒動作,不應過度張口,宜軟食。肩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多由間接暴力所致。分為喙突下、盂下、鎖骨下脫位三種類型。2.診查要點:肩部腫痛,功能障礙,方肩畸形,搭肩試驗陽性。可分為前、后脫位,注意其合并癥。3.治療:①新鮮脫位:介紹牽引推拿法、手牽足蹬法、拔伸托入法、牽引回旋法、椅背整復法、懸吊復位法等整復手法,固定方法,藥物及手術治療的適應證。②陳舊性脫位的處理:復位前牽引、松解粘連,復位時在麻醉下進行。復位困難可選擇功能治療或手術切開復位。4.預防和調護:按康復要求進行功能鍛煉。肘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可因受傷時姿勢不同,發生后脫位或前脫位等。重點介紹后脫位。2.診查要點:后脫位有腫脹、疼痛、畸形、功能障礙、肘三角變形、彈性固定于半伸位等。前脫位常并發鷹嘴骨折,血腫明顯。注意早期、后期合并癥。3.治療:重點介紹后脫位的整復手法、固定位置與時間、手術治療適應證。4.預防與調護:適當進行練功活動。小兒橈骨頭半脫位1.病因病機:多因間接暴力所致,如牽拉、穿衣等。2.診斷:患肘疼痛,肘關節保持半屈曲,前臂旋前位,橈骨頭處壓痛,旋轉屈伸障礙。3.治療:介紹整復手法及復位后注意事項。4.預防與調護:避免用力牽拉傷臂,防止發生習慣脫位。月骨脫位1.病因病機:多由傳達暴力所致。2.診查要點:腕部掌側疼痛、腫脹、隆起,腕關節呈屈曲位,中指不能完全伸直,五指自然分開。x線片顯示月骨變形或移位。3.治療:介紹整復手法及固定方法等。4.預防與調護:復位、固定后避免作過度腕背伸動作。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掌指關節脫位多因跌倒、碰撞引起掌指關節極度背伸,掌側關節囊被撕裂,掌骨頭穿過關節囊裂口所致。指間關節脫位多因關節極度過伸、扭轉或側方擠壓外力作用而造成。2.診查要點:患部腫痛、畸形、功能障礙,呈彈性固定。X線攝片可確定。3.治療:介紹整復手法、固定方法等。4.預防與調護:早期明確診斷,及時處理,防止關節不穩、粘連或并發創傷性關節炎。髖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在特定體位受暴力時,可發生后脫位、前脫位或中心性脫位。2.診查要點:髖部腫痛,不能行走。后脫位者,患肢呈屈曲、內旋、內收、縮短畸形;前脫位者,患肢增長,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中心性脫位者,患肢縮短,大轉子內移,肛門指檢有觸痛與觸到包塊。3.治療:重點介紹髖關節后脫位屈髖拔伸法、回旋法、拔伸足蹬法及俯臥下垂法等整復手法及固定方法;簡單介紹髖關節前脫位、中心性脫位、髖關節陳舊性后脫位的整復要領、固定方法;綜述藥物治療、練功活動及手術治療的適應證。4.預防和調護:延遲負重時間以預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膝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暴力多來自前方或側方,突破關節囊,形成脫位。可分為前、后、內、外側及旋轉脫位。2.診查要點:膝關節嚴重腫脹,劇痛,功能障礙,畸形,x片可顯示脫位的方向。3.治療:整復方法、固定方法、藥物治療、練功活動等。4.預防和調護:不宜過早作膝關節屈伸活動,預防創傷性關節炎。髕骨脫位1.病因病機:被來自側方的暴力或猛力伸膝,股四頭肌一側擴張或撕裂所引起。先天缺陷或外傷性脫位治療不當可成為習慣性脫位。2.診查要點:膝關節腫脹、呈半屈曲位,髕骨向外移位至股骨外髁上方。3.治療:介紹手法復位、固定、藥物治療、練功活動及手術治療的適應證。4.預防和調護:復位固定后,早期避免負重下蹲。跖跗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多因間接暴力,如從高處墜下,足呈外翻、外旋、跖屈位;或直接暴力,如車禍所致。2.診查要點:前足或足背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足部畸形呈彈性固定。3.治療:介紹手法復位、固定、藥物治療、練功活動及手術治療適應證。4.預防和調護:經常檢查復位和固定情況,以免松動。跖趾關節及趾間關節脫位1.病因病機:跖趾關節脫位多因高處墜落、踢傷或重物直接打擊所致,脫位以跖趾背側脫位最常見。趾間關節脫位由高處墜下、跌仆等暴力,迫使趾或小趾過度內收或外展,致趾間關節囊破裂而引起脫位。2.診查要點:跖趾或趾間關節腫痛,失穩,畸形,趾短縮,功能障礙等。3.治療:介紹手法復位、固定、藥物治療、練功活動及手術治療適應證。4.預防和調護:固定期間可扶拐下床活動,患肢不負重。【教學方法】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3學時課間見習2學時。第十章傷筋第一節筋傷概論【目的要求】掌握筋傷的治療原則。熟悉筋傷的診查要點與并發癥。了解筋傷的病因病機、分類、預防與調護。【教學內容】1.病因病機:①外因包括直接外力、間接外力、慢性勞損。②內因包括身體素質、生理特點和病理因素。2.分類:根據不同的暴力形式、筋傷的病理變化與病程分類。3.筋傷的診查要點:初期、中期、后期的主要臨床表現。4.熟悉筋傷后常見的并發癥:小骨片撕脫、神經損傷、損傷性骨化、關節內游離體及骨性關節炎。5.筋傷的治療:理筋手法、藥物、針灸、小針刀療法、水針、固定及練功等。6.筋傷的預防與調護:避免來自外力的傷害、風寒濕的侵襲,重視調養與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教學方法】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二節肩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肩部扭挫傷、岡上肌腱炎、肩周炎等診查要點及手法治療。【教學內容】肩部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跌挫、扭轉、打擊等因素造成。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及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多為暫時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固定,練功、藥物等。4.預防與調護:初期忌熱敷,后期注意動靜結合。肩關節周圍炎1.病因病機:多因外傷勞損,風寒濕邪侵襲等引起。2.診查要點:多見于中老年人,肩部酸痛及夜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長期者三角肌萎縮。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理療及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注意保暖,慢性期要加強功能鍛煉。岡上肌肌腱炎1.病因病機:多為慢性勞損、風寒濕邪侵襲、局部氣血瘀滯引起。2.診查要點:肩外側疼痛、肱骨大結節處或肩峰下壓痛、“疼痛弧”現象。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練功等治療。4.預防與調護:避免上肢外展外旋等用力動作,并注意避風寒。【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三節肘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肘部扭挫傷、肱骨外上髁炎的診查要點及治療原則。熟悉肘部扭挫傷、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療方法。了解肘部扭挫傷、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肘部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跌挫、扭轉等外力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肘關節腫脹、疼痛、局部壓痛、活動受限。3.治療:固定,練功,配合藥物、手法治療。4.預防與調護:忌反復按摩,防止發生骨化性肌炎。肱骨外上髁炎1.病因病機:多因慢性勞損致肱骨外上髁處急、慢性炎癥。2.診查要點:肱骨外上髁處疼痛,局部壓痛,前臂無力,功能活動多不受限,Mill征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理療、針灸、小針刀和水針療法等。4.預防與調護:避免使前臂伸肌腱受到明顯牽拉動作。【教學方法】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四節腕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腕關節扭挫傷、腕管綜合征、腱鞘囊腫、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診查要點及治療原則。熟悉腕三角軟骨損傷、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的治療方法。了解腕三角軟骨損傷、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腕關節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暴力迫使腕部過度背伸、掌屈及旋轉活動或直接暴力打擊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腕部腫脹、疼痛,活動時加劇,局部壓痛,腕關節活動受限。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4.預防與調護:早期宜冷敷,后期加強練功活動。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1.病因病機:腕背伸位用力握物或提重物,引起橈側伸腕肌腱及周圍筋膜的損傷。2.診查要點:前臂中下段之橈背側腫脹、疼痛、灼熱、壓痛,腕部活動受限。3.治療:腫脹消退后作拿捏和理順手法,藥物及固定等。4.預防與調護:避免腕關節作長時間的過度背伸活動。腕三角軟骨損傷1.病因病機:多因扭轉外力或長期勞損引起。2.診查要點:橈尺關節部腫痛,旋轉活動時加重,握力顯著下降。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和練功。4.預防與調護:避免腕關節的過度扭轉活動,損傷早期應固定4~6周。腱鞘囊腫1.病因病機:多因勞損所致。2.診查要點:多見于腕、踝關節背部,腫物突出皮膚,表面光滑皮色不變,觸之有囊性感,與皮膚不相粘連,壓痛輕微或無壓痛。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針灸、藥物,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囊壁擠破后適當加壓包扎,避免復發。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1.病因病機:多為慢性積累性損傷引起。2.診查要點:發病緩慢,腕部橈側疼痛,提物乏力,橈骨莖突處有隆起,局部壓痛,握拳試驗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針灸、小針刀療法、藥物等,必要時行松解術。4.預防與調護:避免腕部過度尺偏活動。腕管綜合征1.病因病機:腕部創傷、腕管內腱鞘囊腫、脂肪瘤等致腕管內容積減少、壓力增高,壓迫正中神經引起。2.診查要點:腕以下正中神經支配區域內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夜間、晨起或勞累后加重,屈腕壓迫試驗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練功、藥物、針灸,必要時行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正確處理腕部創傷,發病后要固定腕部。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1.病因病機:腕背伸位用力握物或提重物,引起橈側伸腕肌腱及周圍筋膜的損傷。2.診查要點:前臂中下段之橈背側腫脹、疼痛、灼熱、壓痛,腕部活動受限。3.治療:腫脹消退后作拿捏和理順手法,藥物及固定等。4.預防與調護:避免腕關節作長時間的過度背伸活動。【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五節手指筋傷【目的要求】掌握指屈肌腱腱鞘炎的診查要點及治療方法。熟悉指間關節扭挫傷、伸指、屈指肌腱斷裂等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及治療方法。了解指間關節扭挫傷、伸指、屈指肌腱斷裂等病因病機。【教學內容】指間關節扭挫傷1.病因病機:手指受到撞擊壓軋或過度背伸、掌屈或扭轉引起。2.診查要點:指間關節腫脹、疼痛、屈伸困難。3.治療:手法、藥物、固定和練功。4.預防與調護:傷后腫痛期應以制動為主,癥狀緩解后,逐漸進行活動。伸指、屈指肌腱斷裂1.病因病機:銳器切割或伸指、屈指肌腱強烈收縮。2.診查要點:區別不同部位損傷引起掌指、指間關節屈伸障礙的不同表現。3.治療:固定、手術及后期熏洗、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無論手術與否,都應將患手或指固定4~6周,解除外固定后,主動練功活動。屈指肌腱腱鞘炎1.病因病機:手指經常屈伸或長期用力握持硬物,血不榮筋而發病。2.診查要點:患指屈伸困難,用力屈伸時疼痛,出現彈跳動作。3.治療:理筋手法、針灸、小針刀療法等。4.預防與調護:充分休息,減少局部刺激。【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七節髖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及手法治療。熟悉髖部扭挫傷的診查要點及手法治療。了解髖部扭挫傷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髖部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摔跤或高處墜下,髖關節過度屈、伸、收、展所致。2.診查要點: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跛行等。3.治療:以手法為主,配合藥物治療。4.預防與調護:臥床休息,患肢不負重,避風寒。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1.病因病機:過度外展、外旋,勞累或感受風寒濕邪。2.診查要點:髖部疼痛,行走困難,骨盆向患側傾斜。3.治療:以手法為主,配合藥物等治療。4.預防與調護:臥床休息,局部可適當熱敷。【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八節膝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髖骨軟化癥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及手法治療。熟悉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的診查要點及手法治療。了解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1.病因病機:多因暴力打擊迫使膝關節過度外翻或內翻而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膝關節腫脹、疼痛,局部壓痛,活動障礙,內外側擠壓試驗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理療、固定與練功;完全斷裂者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患膝限制內、外翻動作。膝關節半月板損傷1.病因病機:多因膝關節半屈曲位時旋轉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膝關節交鎖現象、疼痛,局部壓痛,活動障礙,麥氏征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治療、固定和練功活動,必要時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避免患膝驟然扭轉伸屈動作。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1.病因病機:多因外力打擊膝關節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抽屜試驗陽性。3.治療:理筋手法,藥物治療,固定和練功活動,必要時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佩戴護膝,增加膝關節穩定性。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1.病因病機:可因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引起,急性以出血為主癥,慢性以滑膜炎癥滲出為主。2.診查要點:膝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浮髕試驗陽性。3.治療:理筋手法,藥物治療,固定、練功活動及抽吸積液等。4.預防與調護:臥床休息,以利炎癥吸收。髕骨勞損1.病因病機:髕股之間長期猛烈磨擦而引起勞損。2.診查要點:膝部隱痛、乏力,上下樓梯困難。3.治療:手法、藥物、固定和練功活動。4.預防與調護:減少膝關節劇烈的反復屈伸活動,勿受風寒。【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八節踝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跟腱損傷的診查要點及治療方法。熟悉踝關節扭挫傷、跟痛癥等的診查要點及治療方法。了解踝關節扭挫傷、跟痛癥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踝關節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踝關節突然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踝關節驟然疼痛,內、外翻活動及行走時疼痛明顯加劇,局部壓痛,韌帶牽提試驗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嚴重者外固定,配合藥物、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早期可局部冷敷,忌按摩;避免反復扭傷。跟腱損傷1.病因病機:多因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引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局部壓痛,捏小腿三頭肌試驗陽性。3.治療:以手法為主,配合藥物治療,嚴重者外固定或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固定期間,禁踝背伸活動;解除固定后,穿高跟鞋,使跟腱松弛。跟部滑囊炎1.病因病機:多因慢性勞損致跟腱周圍無菌性炎癥刺激引起。2.診查要點:;慢性勞損史。跟腱附著局部疼痛,行走加重。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和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減少步行,鞋宜寬松。跟痛癥1.病因病機:多因慢性勞損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刺激引起。2.診查要點: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和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減少步行,鞋宜寬松,內置海綿墊。跖管綜合征1.病因病機:踝部創傷、骨折畸形愈合、跖管內腱鞘炎致跖管內容積減少、壓力增高,壓迫脛后神經引起。2.診查要點:足底和足跟內側疼痛、麻木,夜間、晨起或勞累后加重;踝關節過度背伸或足外翻時疼痛加劇。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練功、藥物、針灸,必要時行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正確處理踝部創傷,發病后要固定踝部。【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九節頸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落枕、頸椎病的診查要點和手法治療。熟悉頸部急性扭挫傷的診查要點和手法治療和頸椎病的病因病機。了解頸部急性扭挫傷的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頸部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頸部突然扭轉或前屈、后伸而受傷。2.診查要點:明顯外傷史,頸部一側疼痛,活動受限,局部明顯壓痛,觸及腫塊或條索狀硬結。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練功、藥物、理療等。4.預防與調護:注意自我保護、加強頸部功能鍛煉。落枕1.病因病機:睡眠時姿勢不當,頸部一側肌肉長時間緊張,兼感風寒之邪引起。2.診查要點:晨起突感頸部疼痛不適,活動受限,局部壓痛及觸及條索狀硬結。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理療。4.預防與調護:保持良好睡眠姿勢,枕高適中,不貪涼。頸椎病1.病因病機:多因慢性勞損或急性外傷引起。可分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等四型。2.診查要點:(1)神經根型:頸部單側局限性疼痛,疼痛呈電擊樣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頸椎橫突尖前側有放射性壓痛,臂叢牽拉試驗陽性。(2)椎動脈型:單側頸枕部或枕頂部發作性頭痛,視力減弱、耳鳴、聽力下降、眩暈,可見猝倒發作。(3)交感神經型:頸肩部酸困疼痛,上肢發涼發紺,心前區持續性壓迫痛或鉆痛。(4)脊髓型:緩慢進行性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和走路欠靈、無力等,治療、休息時癥狀緩解,緊張、勞累時加重,時緩時劇,逐漸加重,體檢雙側脊髓傳導束的感覺與運動障礙。頸椎X線片常見椎體后緣唇樣骨贅及椎管前后徑縮小,CT或MRI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牽引、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避免長期伏案工作、注意頸項部練功活動。【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十節胸背部筋傷 【目的要求】熟悉胸背部筋傷的診查要點和手法治療。【教學內容】胸部迸挫傷1.病因病機:胸部受暴力撞擊等所致。2.診查要點:臨床以傷氣為住;主要表現為胸脅脹痛或刺痛,痛無定處或壓痛固定,胸悶氣急,翻轉困難等。3.治療:藥物治療為主,輔以手法,封閉等治療。4.預防與調護:發病后應適當休息與練功活動。肋軟骨炎1.病因病機:一般認為于病毒感染損傷和機械應力損傷有關。2.診查要點:肋軟骨部疼痛,深呼吸加劇,局部腫脹,壓痛。X線片無異常發現。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和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常鍛煉腰背肌,彎腰搬物姿勢要正確項背肌筋膜炎1.病因病機:多因外傷后治療不當、長期慢性勞損、感受風寒濕邪所致。2.診查要點:勞損病史,項背部酸、脹痛,勞累加重,休息減輕,局部有明顯壓痛。X線片無異常發現。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練功、藥物等。4.預防與調護:注意項背部保暖。【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0.5學時第十一節腰部筋傷【目的要求】掌握腰部扭挫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查要點及治療原則。熟悉腰部扭挫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梨狀肌綜合征的治療方法。了解腰部扭挫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梨狀肌綜合征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急性腰部扭挫傷1.病因病機:多因突然遭受間接外力致腰肌筋膜、腰部韌帶損傷和小關節錯縫。2.診查要點:腰背部酸脹痛,勞累加重,休息減輕,與天氣變化有關,局部壓痛,腰背活動正常,X線片無異常發現。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固定和練功等。4.預防與調護:常鍛煉腰背肌,彎腰搬物姿勢要正確。腰部勞損1.病因病機:多因急性腰部損傷未及時處理或長期慢性勞損所致。2.診查要點:勞損病史,腰背部酸、脹痛,勞累加重,休息減輕,第三腰椎橫突部位有明顯壓痛,X線片見一側或雙側第三腰椎橫突過長。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練功、藥物等。4.預防與調護:注意腰部保暖,疼痛明顯時應臥硬板床休息或用腰圍保護。腰椎間盤突出癥1.病因病機:多因外力致已發生退行性變的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壓迫神經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等癥狀者。2.診查要點:腰痛并下肢放射痛、麻木,腰前屈活動受限,脊柱側彎、椎旁壓痛及向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X線檢查及CT、MRI、肌電圖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牽引、藥物、臥床及練功等,必要時行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急性期應臥硬板床3周;疼痛減輕后,可佩腰圍,避免腰部過度屈曲、勞累或受風寒。腰椎椎管狹窄癥1.病因病機:多因椎管內組織的退行性變致椎管容積變小,并引起馬尾及神經根受壓而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者。2.診查要點:緩發性、持續性的下腰和腿痛,間歇性跛行,腰部過伸行動受限。X線、CT、MRI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練功等,必要時行手術治療。4.預防與調護: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佩戴腰圍,腰部減少后伸活動,勿勞累,勿受風寒。梨狀肌綜合征1.病因病機:髖關節過度內、外旋或外展,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等所致。2.診查要點:臀部疼痛,可向大腿后側及小腿外側放射,髖內旋內收活動時疼痛加重,局部壓痛明顯,直腿抬高試驗陽性。3.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針灸等。4.預防與調護: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傷肢保持外旋、外展位,使梨狀肌松弛。【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5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十一章損傷內證第一節內傷類證【目的要求】掌握內傷的定義、診查要點和治療原則。熟悉內傷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治療及預防與調護。了解內傷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治療及預防與調護。【教學內容】1.內傷的定義:凡暴力引起人體內部氣血、經絡、臟腑受損或功能紊亂,而產生一系列癥狀者。2.重點介紹內傷類證損傷出血、損傷疼痛等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全身癥狀、局部癥狀)、治療及預防與調護等內容。【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二節頭部內傷【目的要求】掌握腦震蕩、腦損傷的診查要點。熟悉腦震蕩、腦損傷的治療。了解腦震蕩、腦損傷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腦震蕩1.病因病機:頭部被暴力打擊后,腦組織暫時性機能障礙,而無器質性損害。2.診查要點:意識障礙,近事遺忘癥,清醒后頭暈頭昏,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3.治療:中藥治療,針灸及其他治療。4.預防與調護:絕對臥床,環境安靜,合理調養。腦海損傷病因病機:直接或間接暴力打擊頭部致腦髓損傷,是頭部內傷的重癥。診查要點:①腦挫裂傷:有顱內壓增高癥狀及神經損傷定位癥狀;②顱內血腫:主要癥狀是再昏迷和癱瘓進行性加重;③腦干損傷:昏迷時間長,去大腦強直,出現錐體束征。治療:早期一般治療,昏迷期、蘇醒期及中后期的治療等。4.預防與調護:加強護理,嚴防褥瘡等并發癥。【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三節胸部內傷【目的要求】掌握氣胸、血胸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及治療。熟悉胸部屏挫傷的診查要點及治療和氣胸、血胸的病因病機。了解胸部屏挫傷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胸部屏挫傷1.病因病機:負重屏氣或受暴力撞擊等所致。2.診查要點:臨床分為傷氣型、傷血型、氣血兩傷型及胸肋陳傷型;主要表現為胸脅脹痛或刺痛,痛無定處或壓痛固定,胸悶氣急,翻轉困難等。3.治療:手法治療為主,輔以藥物,針灸等治療。4.預防與調護:發病后應適當休息與練功活動。氣胸1.病因病機:刺傷胸壁及胸膜,或肋骨斷端刺破肺組織,或氣管、食管破裂,使空氣進入胸膜腔而形成氣胸。根據其發病機制,可分為閉合性、開放性、張力性氣胸。2.診查要點:胸悶、氣促不適,叩診鼓音,X線可了解不同程度肺壓縮以及縱隔移位、高氣壓等。3.治療:采用胸膜腔穿刺抽氣、封閉傷口、胸腔閉式引流等措施,將胸膜腔內異常的正壓轉化為正常的負壓,使肺迅速復張,輔以藥物及其他療法。4.預防與調護:嚴密觀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咳嗽、排痰,促進肺膨脹。血胸1.病因病機:多為刃器、火器或肋骨骨折斷端直接刺傷胸內臟器和血管造成胸膜腔積血。2.診查要點:血胸的臨床表現與出血量有關,胸膜腔穿刺抽血是診斷血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X線檢查可了解血胸量的多少。3.治療:首先進行胸膜腔積血的處理(胸腔穿刺抽血、胸膜腔引流及剖胸探查止血等),輔以藥物及其他療法。4.預防與調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出血性休克。【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四節腹部內傷【目的要求】熟悉腹部內傷的病因病機、診查要點及治療。【教學內容】1.病因病機:多因拳擊、足踢、車撞、墜墮等鈍性暴力所致,肝脾腫大或飽食后更易引起內臟損傷。2.診查要點:腹壁損傷,無腹膜炎和內出血征象;有腔臟器破裂,主要表現腹膜炎癥狀與體征;實質臟器破裂,主要表現出血性休克。3.治療:單純性腹壁挫傷以藥物治療為主,腹腔內臟損傷以手術治療為主。4.預防與調護:密切注意腹部體征及生命征變化,隨時調整用藥與其他治療措施。【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第十二章骨病第一節骨關節痹證【目的要求】掌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創傷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熟悉中醫對骨關節痹證的認識,骨關節痹證的辨證施治規律;痛風性關節炎和神經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了解痛風性關節炎和神經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教學內容】1.中醫對骨關節痹證的認識,骨關節痹證的辨證施治規律。2.不同骨關節痹證之間的區別與聯系。3.重點介紹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創傷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簡要介紹風痛風性關節炎和神經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 【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2學時。第二節先后天骨關節畸形【目的要求】掌握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手法復位、固定方法,熟悉晚期病例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及術式。熟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X線片測量法。熟悉先天性頸部畸形的病因病機、診斷,掌握斜頸的早期矯治手法,熟悉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術式;先天性脊椎裂、椎弓峽部裂及脊柱滑脫和脊柱側凸的臨床表現、分類、診斷、鑒別診斷及早期防治方法;膝內外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與治療;中醫對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認識和治療及現代醫學對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認識、小兒麻痹后遺癥的治療原則和方法;中醫對大腦性癱瘓的認識和治療;熟悉現代醫學對大腦性癱瘓的認識,大腦性癱瘓的分型、治療原則、非手術治療在大腦性癱瘓的作用,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及術式。了解常見先后天骨關節畸形的概念,中醫對先后天骨關節畸形的認識,先后天骨關節畸形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原則。【教學內容】先后天骨關節畸形的概念,中西醫對先天性骨關節畸形病因病機的認識,先后天骨關節畸形的診斷、治療原則。斜頸肌性斜頸的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頸椎結核、先天性骨性斜頸、頸椎自發性半脫位)及治療。治療重點介紹早期手法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術式。脊椎裂先天性脊椎裂的概念、病因病機;先天性脊椎裂按輕重不同分隱性脊椎裂、脊膜膨出、脊膜脊髓膨出、脊髓裂,分別介紹其診斷、鑒別診斷(腰骶部畸形瘤、背部脂肪瘤)及治療。椎弓峽部裂和脊椎滑脫椎弓峽部裂和脊椎滑脫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脊椎滑脫的Meyerdings四度分類,腰椎斜位X線片的閱讀)、鑒別診斷(退行性脊柱滑脫、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癥)及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脊柱側彎癥的概念、病因病機、分類、診斷(臨床、X線、云紋攝影檢查)、鑒別診斷及治療。強調對學齡兒童開展普查,及時發現疑有脊柱側彎的兒童并采取措施,是早期防治脊柱側彎的最好辦法。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概念及流行病學資料;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病機、臨床檢查方法、診斷及鑒別診斷(先天性髖內翻、小兒股骨頭壞死);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晚期病例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術式。膝內、外翻膝內、外翻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原則。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病因病機、早、晚期臨床表現、X線特點、外治法的矯形步驟和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術式。小兒麻痹后遺癥小兒麻痹后遺癥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原則。大腦性癱瘓大腦性癱瘓的病因病機、診斷分型、非手術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的指征、原則及術式。 【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3學時課間見習1學時。 第三節骨癰疽【目的要求】掌握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和急性化膿性關節炎診查要點及治療。熟悉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和急性化膿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了解骨髓炎的演變過程。【教學內容】1.病因病機:病因可分為熱毒注骨、創口成癰、正虛邪侵。其中熱毒是骨癰疽的致病因素,正氣虛弱是骨癰疽的發病基礎,筋骨損傷是的誘因。介紹現代醫學有關病因病機的認識。2.診查要點: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和急性化膿性關節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及X線檢查。強調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全身及局部臨床表現是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3.鑒別診斷:Ewing肉瘤、化膿性關節炎、軟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關節結核等。4.治療:非手術治療(中西醫內外治法和常用藥物)及手術治療。5.預防與調護:開放性損傷須及時徹底清創;發病后應抬高患肢,限制患肢活動,防止病理性骨折;慢性骨髓炎的傷口須引流通暢。【教學方法和時數】課堂面授課堂多媒體及有關圖表投影1學時。第四節骨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