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_第1頁
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_第2頁
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_第3頁
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_第4頁
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 Liaoning(2015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專業:地理科學(師范)班級序號:學號:學生姓名:指導教師:2015年5月頁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量演進分析摘要: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二氧化碳則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同時也是城鎮化的副產品。本文通過從人口規模、城市化率、人均GDP、能源生產與利用率等指標的考察,結合STIRPAT模型計算出各指標對碳排放的影響,用EVIEWS軟件計算各指標對碳排放量影響的線性關系,同時運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檢驗驗證遼寧省城鎮化水平對碳排放的作用,證明遼寧省城鎮化是碳排放的格蘭杰因果原因。最后根據現在我省環境狀況及各指標的特點,提出遼寧省環境保護相應的對策及建議,為我省建設低碳經濟提供意見。關鍵詞:碳排放;STIRPAT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Abstract:Theimpactofgreenhousegasestotheenvironmenthasbecomethefocusofworldattention,whilecarbondioxideisthemostimportantgreenhousegas,anditisabyproductofurbanization.Inthispaper,fromthepopulationsize,populationgrowth,industrydistribution,theenergyproductionandutilizationindex,combiningtheSTIRPATmodeliscalculatedforeachindexinfluenceoncarbonemissions,useEVIEWSsoftwaretocalculatethecorrespondingcarbonemissionsandintensity.Usingcorrelationanalysismethodto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China'scarbondioxide,verifythehypothesisofkuznetscurveofcarbondioxideinliaoningprovince.Finallyaccordingtothecurrentenvironmentalsituationinourprovince,and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andthesuggestion,for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economyinourprovincetoprovideadvice.Keywords:Carbon;STIRPATmodel;Grangercausalitytest前言:近些年,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世界各個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基里巴斯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橫跨南北兩半球和東西兩半球的國家。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在2010年4月30日,基里巴斯已有兩座島嶼被海水吞噬,最高的地方僅高出海平面6英尺。2009年10月17日,馬爾代夫內閣召開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凸顯全球變暖對這個國家的威脅。南太平洋上的美麗島國圖瓦盧很可能成為首個“沉沒”的國家。該國氣象局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將上升37.6厘米,這意味著圖瓦盧至少將有60%的國土徹底沉入海中。而碳作為氣候變暖的主要氣體,對它的研究理所當然的成為重點。1.研究內容1.1選題意義對于遼寧省來說,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碳的排放量也越來越多。在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的增長提高了城鎮化率,與此同時,人口問題帶來的產業分配及人口消費等問題也影響著碳排放。同樣,城鎮化增加了工廠建設,隨之產生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著碳排放。我省碳排放量的急劇增加的主要誘導因素是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能源的不斷消耗,經濟不能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而“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也給生活帶來了巨大壓力,對我省的生態和氣候環境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也成為我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絆腳石。因此本文從城鎮化進程中各影響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分析遼寧省碳排放關鍵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遼寧省發展低碳經濟提出合理意見。1.2國內研究情況張勇,張樂勤,包婷婷(2014)基于STIRPAT模型,運用因子主成分回歸方法,研究了安徽省2000-2011年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并對城市化進程中碳排放的因素進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城鎮化進程中城鎮區面積的擴大、及工業化水平提高大幅度地促進了能源的消耗,成為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1];馬曉鈺,李強誼,郭瑩瑩(2013)運用靜態面板和動態面板結合的方法,估算了1999~2010年我國30個省區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發現人口年齡結構、城市人口數量規模和城市化水平是促進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2];劉心,楊晨(2013)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基礎上,研究探索了遼寧省一年經濟增長和碳排放量與能源消耗之間的動態關系,結果表明遼寧省GDP的增長促進了能源的消耗以及碳排放量的增加[3];張鳳武,劉聰聰(2012)通過對黑龍江省1990-2009年GDP和碳排放總量的時間序列數據協整分析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實證分析了黑龍江省碳排放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碳排放和經濟增長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并且碳排放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4];劉夢琴,劉軼俊(2011)構建計量模型分析1995-2008年14年間中國29各省市的數據,發現了城鎮化直接加劇了碳排放量的增加[5];許冬蘭,李琰(2010)運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方法實證分析了山東省城鎮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間的長短期關系,結果顯示,山東省城鎮化水平提高是導致能源消費量增長的格蘭杰因果原因[6]。1.3國外研究情況Dai,D.,Liu,H.(2011)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1995-2009年間中國29個省份的城鎮化、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城鎮化對CO2排放的作用是正面且明顯的[7];Dong和Yuan(2011)基于1989-2009年間的相關數據,利用Blanchard&Quah方法對中國城市化與碳排放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城市化和碳排放之間呈倒U型關系[8];Poumanyvong,P.,Kaneko,S(2010)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1975—2005年間99個國家的平衡面板數據,分析不同階段城鎮化對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結論顯示,城鎮化對碳排放的影響都是正面的,中等收入群體作用明顯大于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9];Almulali等運用完全修正普通二乘法和1980年至2008年的數據,研究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東歐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和非洲北部、南亞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及西歐等七大地區城市化、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間的長期關系,結果顯示,城市化、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在84%的國家中呈現正向關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城鎮化對碳排放的影響,進而利用遼寧省2000年到2013年13年的歷史數據,根據城鎮化的各部分要素,包括人口數量,城市化率,人均GDP,及能源生產與消耗釋放的二氧化碳量,分析了遼寧省城鎮化和碳排放之間的相關性,運用STIRPAT模型評估遼寧省城鎮化進程中不同因素對碳排放量的影響,最后根據分析結果,綜合探討城鎮化進程對碳排放的影響,運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方法,研究發現遼寧省城鎮化進程是導致碳排放量增加的格蘭杰因果原因,進而提出有關遼寧省環境保護的相應對策及建議,對遼寧省環境保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2.1指標選取本文研究的是遼寧省城鎮化進程對碳排放的影響,因此首先考慮的是人口因素,因此人口數量和城市化率成了本次研究最先考慮的指標因素。其次由于人口問題帶來的經濟效益問題是衡量城鎮化進程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用人均GDP代表遼寧省經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后,能源生產利用則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生產和消耗很大程度上反應了遼寧省的城鎮化階段,因此能源成為本次調查的一個重要指標。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及計算相關數據,可以發現城市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和三種能源的消耗都會對碳排放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人口和城市化率的影響相對于其他指標相對較小,而能源消耗產生對碳排放量的影響則較大,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能源消耗的影響則有所抑制。2.2數據來源綜合以上指標,再考慮到面板數據的完整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研究以遼寧省為研究樣本,相關指標計算碳排放量的原始數據來源于《2014遼寧統計年鑒》,包括遼寧省2000~2013年的人口數量、城市化率、人均GDP及煤炭、石油、天然氣3種能源生產及消費數據,本次研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消耗引起二氧化碳排放系數來源于《2014遼寧統計年鑒附錄4》,分別取值2.7412,2.1358和1.6262。2.3模型選取美國生態學家埃里奇(Ehrlich)和康默納(Comnoner)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IPAT公式:Environmentalimpact(I)=Population(P)*Affluence(A)*Technology(T),以此評估環境壓力[10]。這個公式表明,影響環境的三個直接因素是人口、人均財富量(或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收益)和技術以及相互間作用的影響,即環境壓力=人口*人均財富量*技術。此公式提出后被廣泛運用,但IPAT模型中環境壓力只受自變量同比例影響,即I和P、A、T成正比例關系,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模型本身具有極大的局限性。為了克服該公式的局限于不足,Deitz等建立了IPAT等式的隨機模型——STIRPAT(StochasticImpactsbyRegressiononPopulation,Affluence,andTechnology)可拓展的隨機性的環境影響評估模型,即通過人口,財富及技術三個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評估[11]。I=aPbAcTde(1)其中a為模型的系數,b、c、d為各自變量指數,e為誤差。這里引入各自變量的指數,使得該模型可用于分析人文因素對環境的非比例影響。對公式兩邊取自然對數,得到方程:lnI=lna+blnP+clnA+dlnT+lne

(2)由彈性系數的概念可知,方程的回歸系數反映的即是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彈性關系,即當其他自變量不變時,當某一自變量變化1%時因變量變化的百分比。為了更好的結合遼寧省的實際狀況,將以上三個變量具體分析,其中p用人口數量和城市化率表示,A用人均GDP表示,T用能源生產及消耗量表示。因此將上式(2)可以改成:lnIit=lna+b1lnPit+b2lnUit+clnAit+dlnTit+lne本式各變量分別定義為:I--碳排放量,單位為萬噸;P代表人口數量(萬人),U代表城市化率,用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表示(%);A表示人均GDP,單位為萬元;T1、T2、T3、分別代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造成的碳排放量,單位為萬噸。b1、b2、c、d代表變量系數,a代表個體效應,e是誤差項。2.4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本文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采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檢驗,首先用迪基-富勒檢驗分別對各指標序列的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驗證除時間序列有平穩性,再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首先估計回歸:(1)(2)分四種情形討論:(1)x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即存在由x到y的單向因果關系。若式(1)中滯后的x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不為零,同時式(2)中滯后的y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為零,則稱x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2)y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即存在由y到x的單向因果關系。若式(2)中滯后的y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不為零,同時式(1)中滯后的x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為零,則稱y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3)x和y互為因果關系,即存在由x到y的單向因果關系,同時也存在由y到x的單向因果關系。若式(1)中滯后的x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不為零,同時式(2)中滯后的y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不為零,則稱x和y間存在反饋關系,或者雙向因果關系。(4)x和y是獨立的,或x與y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若式(1)中滯后的x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為零,同時式(2)中滯后的y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整體的顯著為零,則稱x和y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根據時間序列數據的特性,對數據做對數化處理,處理后的結果并未改變數據的特性卻使數據呈現線性化趨勢轉變,而且在某些方面消除量綱不同和數量級的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本文將數據的對數形式作標準化處理得到新的變量,然后用EViews6.0軟件估計未知參數求得回歸系數。在計量經濟學中,為了消除自相關和異方法,一般在模型中加入AR項后用加權最小二乘法輸出結果[12],從總體看,數據的R2都比較接近1,F值也較大,DW值顯示模板已消除自相關,說明面板模型均擬合較好[13]。3.城鎮化對碳排放的影響分析3.1城鎮化水平對碳排放量的相關分析利用遼寧省2000-2013年之間的相關指標數據,計算出14年間碳排放量,運用eviews軟件計算可以得出以下表中系數數據。從表一可以看出:衡量城鎮化水平的各個指標因素,包括人口數量、城市化率、人均GDP、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消耗對碳排放量的系數分別為0.3824、0.5136、1.1142、1.5456、1.4637和0.8382,以上數據皆為正數,表明各指標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都為正向,即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其對碳排放量的影響不斷增加。從以下數據中發現,城市化率對碳排放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大,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口規模的逐漸龐大,鄉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遷移,人們的生活結構和方式發生變化,從而促進能源的消費增長,煤炭、石油作為遼寧省能源利用的主要部分,對碳排放的影響較大。而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在遼寧省的能源利用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天然氣自身的消耗轉化為碳的系數較低,因此其對碳排放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面,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促進人均GDP的增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碳的排放量產生正向促進作用。表1動態面板評估結果lnPlnUlnAlnT1lnT2lnT3系數0.38241.61361.11421.54561.46370.8382AR0.8740.8690.8430.8650.8570.863R20.999F值40415.254251.635419,826582.436144.749610.7DW值2.102.062.053.2不同因子對碳排放的影響分析估計結果表一顯示,人口數量、城市化率、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對遼寧省碳排放量的影響各有差別,其中城市化率對碳排放的影響較大,彈性系數為1.6136,能源消耗和人均GDP的作用相對較小,而人口規模數量的作用最小,系數為0.3824。3.2.1人口總量對碳排放的影響全部樣本顯示,人口數量對碳排放的影響系數是0.3824,說明人口碳排放有促進作用,同時證明了Maithus的觀點,即人口增長會對環境產生負效應。從本文可以看出,在2000-2010年間,遼寧省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而2012和2013年間人口數量有所控制,這是因為進入21世紀,人口數量增加是必然的現象,但是近幾年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數量有所控制。然而由于人口數量增加帶來的碳排放量也有所改變。從圖中可以看出,遼寧省的人口數量的改變對碳排放有很大影響,碳排放量從2000年的18.2%到2011的27.8%年幾乎為線性增長,近兩年有所控制。這是由于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人口密度增加會促進碳排放。而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使得科學技術等不斷創新,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量,但這并不能完全抵消由于人口數量增多的碳排放,這也就是近兩年碳排放量有所抑制的原因所在。圖12000-2013年遼寧省人口數量變化及碳排放的關系3.2.2城市化水平對碳排放的影響從表一可以看出,城市化率對碳排放的影響系數為1.6136,系數較大,說明城市化率對碳排放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并且城市化對碳排放的影響較敏感。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逐漸向城市集中,沈陽和大連作為遼寧省的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更是人們選擇的重點。遼寧省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45.9991%到2013年的52.3048%,可以看出遼寧省的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而由于人口向城市的大規模遷移并且居住于城市,使得原城市的消費水平和生活結構發生很大程度的改變,交通,醫療,住房,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相關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都會促進碳排放,從而證明了城市化發展對碳排放的正向驅動影響。而隨著生活水平和人們素質的普遍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盡管碳排放量的增加不能對人們產生即時的影響,然而由于碳排放引起的區域溫度升高越來越引起大家的注意,城鎮化帶來的集聚效應對碳排放的制動作用已經表現出來并且越來越強。但是近些年遼寧省城鎮化發展空間上表現出來郊區城鎮化和逆城市化,使得能源消費增加,從而導致了更多的碳排放,因此遼寧省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雖然對碳排放存在抑制作用,但是此作用仍然低于城鎮化特征帶來的對碳排放的正向驅動作用。3.2.3人均GDP對碳排放量的影響就人均GDP來說,對碳排放影響的彈性系數為1.1142,說明人均GDP對碳排放的影響也具有正向作用。但是在城鎮化進程中,人均GDP的影響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均GDP對碳排放的影響先增大后減小,從開始2000年時人均GDP11177元產生21.3%碳排放,到2013年人均GDP61686元產生46.2%的碳排放,可以看出人均GDP對碳排放的影響有所減緩。這是因為在遼寧省城鎮化發展的初級階段,經濟以農業為主,此時由農業帶來的碳排放量較少。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劇,產業經濟從農業向工業轉型,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費的增長會使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當城鎮化進程逐漸成熟,第三產業和新能源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從而使碳排放量增速減緩,抑制碳排放。圖2人均生產總值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3.2.4能源消費對碳排放的影響我國能源消耗主要以化石燃料為主,遼寧省也不例外。煤炭作為化石能源中的主要部分,在近些年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而由此帶來的能源消費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煤炭消費的比重日益增加,能源利用率低,電力供求緊張,能源價格的攀升日益凸顯,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能源發展的相關問題,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將會受到重創,因此有效的降低能源強度勢在必行。本文選用《遼寧省2014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得到相關煤炭、石油及天然氣2000-2013年14年的能源消耗數量,并根據《遼寧省2014統計年鑒附錄4》中得到的三者的碳排放系數,分別是2.7412、2.1358和1.6262,得到14年間碳排放量。做成折線圖,可以清楚的看出三種資源對碳排放的影響。并運用eviews軟件,計算得到三者分別與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近些年遼寧省煤炭的開發量有所增加,從2000年的3179.876萬噸,到2011年5201.95萬噸,可以看出煤炭的生產量在持續增加,而2012年有所減少,4654.322萬噸,再減少到2013年的3770.819萬噸,這部分原因可以歸結于近兩年遼寧省的煤炭資源有所降低。之前遼寧省撫順市、阜新市都是煤炭資源豐富的地方,由于過度開采,遼寧省的煤炭資源有所減少。但是煤炭資源的利用并未減少。從2000年7654.83萬噸到2011年14034.34萬噸,減少到2013年13380.72萬噸,可以看出煤炭資源的消耗一直很多,這主要是因為煤炭作為我國第一資源,在現在的生活中仍然占據很大部分。遼寧省地屬中國東北地區,冬天較寒冷,因此冬季供暖問題是煤炭消耗的一大部分。而由于煤炭消耗所釋放的碳量,從2000年20983.42萬噸/萬噸標準煤,到2013年36679.24萬噸/萬噸標準煤,可以看出碳的排放量增長了74.8%。由此可以推斷,遼寧省煤炭燃燒是碳釋放的一個重要因素。相對煤炭而言,石油的開采則有所減少,我省石油主要是遼河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上游平原和內蒙古東部及遼東灣灘海地區。產量從2000年的37.2%降低到2011年的20.7%再到2013年25.5%,而利用則從2000年的19.8%,1955.6856萬噸到2013年的33.5%7688.7525萬噸,增加了大約72.06%。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石油在我們生活中的利用方向越來越廣。遼寧省進入21世紀以后,人均GDP大幅增加,消費水平逐漸提高,汽車等交通工具已經普及,進入家家戶戶。石油作為交通工具的燃料,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除汽車需要的汽油柴油,飛機所需要的煤油也是一個大需求方面。此外,石油作為燃料,在液化石油氣和鍋爐燃燒等方面也有較大方面的需求。因此石油帶來的碳排放在遼寧省的城鎮化進程中演繹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圖3三種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萬噸/萬噸標準煤)天然氣作為新的清潔能源,不但沒有煤炭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氧化硫、煙塵和廢渣,也沒有石油燃燒產生的煙塵,其燃燒充分,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且其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的系數1.6262相較于煤炭的2.7412和石油的2.1358為最低,因此天然氣在遼寧省的利用越來越多。從2000年天然氣使用量為246.93萬噸,占全部能源消耗量的2.5%,2013年的使用量則為1032.818萬噸,占全部能源消耗的4.5%。可以看出,天然氣在遼寧省能源利用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遼寧作為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首批碳試點省之一,交通運輸部確定的全國首批液化天然氣汽車推廣使用試點省之一,在2011年啟動了旨在推廣使用液化天然氣的“氣化遼寧”的工作。工作重點是在公交車、道路客運班車、重型卡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先使用天然氣,并逐步向船舶、鉆機、鍋爐、高端工業用戶和城鎮氣化擴展。到“十二五”末期,“氣化遼寧”工作取得全面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遼寧省能源利用的轉型成為遼寧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3.3城鎮化進程與碳排放量之間單位根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前面分析了城鎮化水平和各因素對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而現在用格蘭杰因果檢驗判斷城鎮化進程和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首先要證明隨機變量是平穩序列,若檢驗結果證明變量是平穩序列,則直接進行因果檢驗,若變量是非平穩序列,則對變量取對數,直到變量變成平穩序列再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14]。對遼寧省城鎮化(CSH)和碳排放量(C)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兩變量均為非平穩變量,取對數之后再次進行檢驗,結果仍然是非平穩變量,再將對數取差分后進行檢驗發現兩變量通過單位根檢驗,表明△lgCSH和△lgCO2是平穩變量,可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表2遼寧省城鎮化和碳排放量的單位根檢驗變量檢驗形式ADF統計量1%臨界值5%臨界值10%臨界值結論CSH(C,T,2)0.5216-4.1384-3.5332-3.1492不平穩lgCSH(C,T,2)-0.8643-4.1384-3.5332-3.1492不平穩△lgCSH(N,N,1)-3.5816-2.9562-2.0162-1.7241平穩C(C,T,2)2.5934-4.1384-3.5332-3.1492不平穩lgC(C,T,2,)-0.9986-4.1384-3.5332-3.1492不平穩△lgC(N,C,2)-3.6185-3.4186-2.9643-2.6013平穩表三遼寧省城鎮化水平和碳排放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零假設滯后期F統計量伴隨概率檢驗結果△lgCSH不是△lgC的原因15.36840.0312拒絕△lgC不是△lgCSH的原因12.36510.1423接受△lgCSH不是△lgC的原因23.61840.0368拒絕△lgC不是△lgCSH的原因20.74210.5268接受△lgCSH不是△lgC的原因32.51830.0754拒絕△lgC不是△lgCSH的原因30.65810.6386接受△lgCSH不是△lgC的原因42.16730.0942拒絕△lgC不是△lgCSH的原因40.92440.5213接受遼寧省城鎮化水平和碳排放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看出,△lgCSH是△lgC的原因,但△lgC不是△lgCSH的原因。也就是說,遼寧省城鎮化水平的發展是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但碳排放量增加不是遼寧省城鎮化水平發展的原因。這與前面我們討論過的有關碳排放和城市化之間關系的結果相同,即城鎮化水平對碳排放量有正向驅動作用。4.對策建議及結論4.1對策建議遼寧省是作為東北三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肩負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是能源消費大省。然而由于本省的能源有限,所以要有相當一部分能源需要從外省向我省運送。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真行的戰略任務艱巨,雖然第三產業在遼寧省的工業產值上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絕大部分的工業產值仍然出自于重工業,。如果要減少碳排放,就必須改變全省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15]。否則遼寧省作出的“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的減排承諾不會有絲毫貢獻,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也不利于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在發展規劃中,遼寧省亟需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參考意見:4.1.1改善生活方式,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城鎮化進程中伴隨著很多由于人口體現出來的問題。而遼寧省作為東北大省,其中很多人口帶來的問題也相應表現出來,例如:家庭規模小型化、城鎮化和逆城市化、人口老齡化、人口基數大、人口分布不均衡等。這些問題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遼寧省的碳排放量。本文通過計算人口數量和碳排放量相關系數可以得出,人口規模對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正向驅動作用。因此為實現遼寧省節能低碳的環保目標,就需要貫徹落實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量,將人口數量控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范圍之內,在此基礎上優化人口結構,制定人口發展規劃。除此之外,要提高人們的素質,增強遼寧省人們的環保意識,讓人們意識到碳排放對生活的不利影響,讓人們參加到生活中的低碳經濟保護活動中,使居民學習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消費模式。4.1.2調整能源結構,增加能源使用率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遼寧省能源強度對碳排放的影響較大,但是近幾年趨勢并未有明顯改善,這是因為遼寧省現在雖然開始經濟轉型,但是還沒有到很先進的地步,即類似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并沒有占領主要地位。遼寧省的經濟發展主要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為主要發展模式[16],而煤炭燃燒釋放的碳則是遼寧省碳排放量的主要部分。因此為從根本上調節遼寧省的碳排放量,就要改變能源結構,即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減少煤炭的直接燃燒。此外,遼寧省瀕臨黃渤海,有豐富的水資源,因此可以大力發掘潮汐能、風能、電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改變遼寧省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的現有比重,盡可能的緩解遼寧省碳排放量。此外,遼寧省在能源領域的發展中缺少核心技術,所以要加強和國際之間的合作。確定遼寧省的能源工業以煤炭為基礎,大力發展風能和電能,綜合各種新能源共同作用。同時將低碳新技術應用于傳統經濟產業,降低以往高碳產業對碳排放量的影響。其次,要加快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的開發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城市低碳經濟發展[17]。4.1.3執法部門協調,嚴格執法,加強監督解決環境問題還應該同政府治理結構改革相聯系,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環境保護政策,讓居民從身邊小事做起,讓汽車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不亂丟棄雜物等。嚴格控制生活中碳排放量,對刻意破壞環境衛生的人給予合理適當地懲罰。對公司企業的碳排放量制定一定的限度,對超過限度的集體給予批評懲罰。此外環保部門等相關部門要利用新聞、報紙、互聯網等媒介適當的加大對碳影響生活的宣傳,讓人們意識到碳的過度排放會對生活產生過度的不良影響,從而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治理的方案中去,主動參與節能減排活動,增強氣候變化對社會不利影響的意識,積極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18],加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為遼寧省低碳發展創造條件。4.1.4公眾參與碳排放量控制,共同保護環境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遼寧省城鎮化進程是碳排放量的格蘭杰原因,而城鎮化作為人文驅動方面,在生活中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遼寧省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低碳經濟成為人們追求的一個重點方面。而發展低碳經濟必須關注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兩個層面[19]。不但要在生產中利用低碳能源和技術,消費中也要在追求生活質量的過程中降低碳排放量。這就需要居民食品綠色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人們日常生活中減少機動車的使用,用公交車或者自行車等交通工具代替,倡導綠色交通,讓人們逐漸感受并適應環保生活。此外居民需要積極配合政府等相關單位出臺的政策,控制廢棄物排放數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真正的低碳生活,實現城市水平提高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20]。4.2結論 遼寧省作為人口經濟大省又是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響應國家政策,保護氣候,改善空氣質量,創建優美環境,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是必要的。本文分析了遼寧省城鎮化對碳排放的影響,利用遼寧省2000-2013年的歷史數據,將遼寧省城鎮化進程分為幾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分析考察了遼寧省城鎮化各因素和碳排放之間的相關性,通過STIRPAT模型評估了各因子對碳排放量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遼寧省城鎮化發展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單位根檢驗和格蘭杰因果分析檢驗,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1.遼寧省城鎮化發展是影響碳排放量變化的重要因素,人口數量和城市化率的增加會促進碳排放量。即人口數量對碳排放有正向作用。城市化使得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密度增加,生活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改變,使得碳排放量增多。2.人均GDP的增長對碳排放有重要作用。隨著遼寧省城鎮化進程的發展,經濟從農業轉向工業,使得碳排放量逐漸增多。當經濟逐步發展到以第三產業為主時,制造業等第三產業對碳排放的影響較小,并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碳排放量增速減緩,即雖然人均GDP還在增長,但是碳排放量有所抑制。3.能源強度是影響碳排放量變化最重要的因素。能源強度對碳排放總量變化的影響程度大于城市人口比重和工業增加值比重對碳排放量變化的影響程度之和。這足以說明降低能源強度的重要性,并可以間接說明城市化對碳排放的負面影響可以通過降低能源強度消除。 參考文獻:[1]張勇,張樂勤,包婷婷.安徽省城市化進程中的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基于STRIPAT模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4,23(4):512~517.[2]馬曉鈺,李強誼,郭瑩瑩.我國人口因素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J].人口與經濟.2013,1:44~51.[3]劉心,楊晨遼寧省碳排放、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3,43(6):69~43.[4]張鳳武,劉聰聰.黑龍江省碳排放與經濟增長——基于協整分學習和格蘭杰因果檢驗[J].生態經濟,2012,01(11):23~29.[5]劉夢琴,劉軼俊.中國城市化發展與碳排放關系基于30個省區數據的實證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11):27~32.[6]許冬蘭,李琰.山東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11):19~24.[7]DAI.D,LIUH.AnempiricalresearchandSTIRPATmodelanalysisofurbanizationandCO2emissioninChina[J].AdvanceinInformationSciencesandService,2011,3(11):78~95.[8]DongXiangyang,YuanGuiqiu.China’sGreenhouseGasEmissions’DynamicEffectsintheProcessofitsUrbanization;APerspectivefromShocksDecompositionunderLong-termConstraints[J].EnergyProcedia2011,5:1660~1665.[9]POUMANYVONGP,KANEKOS.DoesurbanizationleadtolessenergyuseandlowerCO2emissions?Across-countryanalysis[J].EcologicalEconomics,2010,70(2):434~444.[10]衛平,周亞細.城市化、能源消費與碳排放——基于STIRPAT模型的跨國面板數據實證研究[J].生態經濟,2014,30(9):14~18.[11]王煒,馮雪,高晶晶.基于STIRPAT模型的低碳經濟策略分析——以遼寧省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2,14(6):597~600.[12]張曉彤.應用數量經濟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3]孫昌龍,靳諾,張小雷,杜宏茹.城市化不同演化階段對碳排放的影響差異[J].地理科學,2013,33(3):266~272.[14]周葵,戴小文.中國城市化進程與碳排放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4):41-48.[15]狄乾斌,吳佳璐,張潔.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及其在遼寧省的應用[J].ECOLOGICALECONOMY:9~13.[16]王超.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19(3):89-95.[17]吳國華.化石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與分析——以濟南市為例[J].理論學刊,2012,3(217):61~65.[18]張樂勤,李榮富,陳素平,祝亞雯,許信旺.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費碳排放驅動因子分析及趨勢預測——基于STIRPAT模型[J].資源科學,2012,34(2):316~327.[19]汪東,汲奕君,田麗麗,等.中國居民生活能源消費CO2排放的影響因素研究.環境污染與防治,2012,34(4):101~105.[20]關海玲,陳建成,曹文,等.碳排放與城市化關系的實證.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4):111-116.致謝在本次論文寫作過程中,有過許多的困難。由于之前并沒有認真的寫過這種論文,對于論文格式要求等也不熟悉。從2014年12月份開始,老師就讓我們找文獻,看文獻,看文章的結構。今年3月份開學又找了幾次老師,每次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