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導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導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導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宋明理學【學習目標】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開展。分析宋明時期儒學新開展的緣由及影響,熟悉程朱理學與王陽明心學。【合作探究】探究一:“三教〞指什么?“合一〞的“一〞又是指什么?“三教合一〞實際上說明白什么?儒家正統地位為什么會受到挑戰?探究二:為什么叫“程朱理學〞?程朱理學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探究三: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有什么異同?【課堂小結】這一課,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儒學在漢武帝時期確立為正統地位后的開展演化過程:魏晉南北朝時期面臨嚴峻挑戰,依舊有所開展;隋唐時期進一步開展;兩宋時期,程朱理學興起,走向成熟;明朝時理學開展到新階段——“心學〞產生。尤其是對宋明理學興起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思想精髓及特點和理學與心學的比擬等做了分析,可見儒學強大的生命力。那么,隨著時代的前進,儒學還會走向何處呢?下節課我們將連續學習。【效果評估】1、我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說。其中“三教〞指的是()A.儒、法、道 B.儒、佛、道 C.儒、墨、法 D.墨、佛、道2.“未有天地之先,究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假設無此理,便亦無天地……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說這段話的應當是()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3.漢代以來儒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宋代消失了新的儒學體系,它是()A.心學B.佛學C.理學D.倫理學4.宋明時期理學消失并走向成熟。理學的集大成者是()A.孔子B.朱熹C.陸九淵D.李贄5.有這樣一種思想,將“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強調片面的重義輕利觀念;將個人、社會和宇宙聯系起來,強調通過道德自覺到達抱負人格的建樹。它是()A.早期儒學B.黃老學說C.董仲舒的新儒學D.宋明理學6.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精致、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以下屬于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是()①程顥、程頤②朱熹③陸九淵、王守仁④李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③D.①③④7.朱熹在理學開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以下正確的選項是()A.他是宋明理學的開創者B.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C.他將理學開展到“心學〞階段D.他反對君主專制提倡言論自由8.中國古代的一位聞名思想家在郊游時,有伴侶問他,“山巖中漂亮的花樹,自生自長,與人心感覺與否并無關系,你認為呢?〞他答復說,“你來看此花樹時,它才存在,你不來時,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來,花樹的存在與否,全以人的主觀感覺為轉移。這位思想家是()A.程頤B.朱熹C.王守仁D.黃宗羲9.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中的“天理〞主要是指()A封建道德標準和等級秩序B社會開展規律C天人感應D天體運行法那么10.“四書五經〞作為儒家經典的合稱,最早消失于()A春秋戰國時期B兩漢時期C宋元時期D明清時期11.閱讀以下不同時期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的觀點:材料一:程顥:“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窮,那么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那么闕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材料四: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伴侶有信〞。材料五:程頤:“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材料六: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答復:〔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們認為“天理〞與“人欲〞是什么關系?〔2〕材料二和材料三關于朱、王關于貫穿明理的途徑有何差異?〔3〕依據以上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見有哪些可取和不行取的地方?我們今日對宋明理學應實行什么態度?【史海拾貝】貞節烈女何其多??明史·列女傳?中記載的婦女,其中有守節養親37人,未婚守節9人,扮男裝守貞參、經商2人,殉夫44人,未婚殉夫11人,守節拒強逼嫁賣自盡11人,拒強娶自盡1人,被夫棄而為尼自盡1人,被籍沒自盡2人,與姑、夫失散而自盡1人,名聲被污自盡1人,失火不出而死2人,水災因見男子裸體甘愿溺死3人,兵亂將至自盡175人,據辱自盡12人,拒擄辱抗賊被害38人,國破從夫盡節9人。她們就是人們常說的貞節烈女,直到死都單身守寡、犧牲青春年華的女子。

這些貞節烈女,到了?宋史?中還不是許多,記載增至37人。但?元史?猛增至174人,?明史?更增至300余人,?清史稿?那么更增至500余人!?清史稿?中曾記載一女子由于睡覺時簾子開了,疑心被人偷看,于是自殺而死!為什么宋代以后守節女子空前增多?為什么宋代以后更多女性在貞節面前動輒輕生,命如草芥?或許與北宋時期發生的下面這段簡短的對話不無關系:

又問:“人或居孀貧困無托者,可再嫁否?〞〔即某人又問:有的婦女丈夫死后生活貧困無依無靠,能否再嫁人?〕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微小,失節事極大。〞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