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題-常見急癥、意外傷害的現場救護講義_第1頁
醫學專題-常見急癥、意外傷害的現場救護講義_第2頁
醫學專題-常見急癥、意外傷害的現場救護講義_第3頁
醫學專題-常見急癥、意外傷害的現場救護講義_第4頁
醫學專題-常見急癥、意外傷害的現場救護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急癥、意外(yìwài)傷害的現場救護醫療保健隊醫療(yīliáo)培訓第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1、燒燙傷2、觸電3、氣道異物梗阻4、淹溺5、中暑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zhòngdú)7、關節扭挫傷8、毒蛇咬傷9、地震逃生與自救第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1、燒燙傷第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第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燒傷(shāoshāng)深度的判斷第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燒傷深度(shēndù)的判斷

三度四分法Ⅰ度紅、腫、熱、痛,感覺過敏,干燥無水泡,紅斑性燒傷Ⅱ度淺Ⅱ度感覺過敏、劇痛、有水泡,水腫明顯,水泡性燒傷深Ⅱ度感覺遲鈍,有或無水泡,基底蒼白,有紅色斑點,創面潮濕Ⅲ度疼痛消失,無彈性、無水泡,成皮革狀、蠟狀、碳化;傷及肌肉、神經、血管、骨骼和內臟第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燒傷(shāoshāng)創面現場處理注意事項

1、防止燒傷(shāoshāng)深度加深。2、創面保護。3、抗休克處理。第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操作方法

1、脫離熱源,創面先行降溫(皮膚完整,可用冷水浸泡;不完整可先包扎,然后在外用冰袋降溫)。

2、創面不能涂抹任何藥油、藥膏,用干凈敷料(fūliào)松散覆蓋,淺Ⅱ°燒傷形成的水皰不能穿破,以免大量體液丟失,引起休克。

3、出現休克現象,讓患者平臥,下肢墊高,可少量飲用鹽水。第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2、觸電第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損傷(sǔnshāng)機制電灼傷:電流流過人體,產生熱量(rèliàng),引起人體組織的燒灼傷。電擊傷:電流流經心臟,對心臟的正常跳動造成干擾,甚至導致心跳停止。第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傷后表現(biǎoxiàn)1、全身表現:輕者出現痛性肌肉收縮、驚恐、面色蒼白、心悸,嚴重者呼吸(hūxī)、心跳驟停。2、局部表現:“入口、出口”損傷“跳躍式”損傷。第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急救(jíjiù)要點1、脫離電源;2、維護生命(shēngmìng)體征;3、保護創面;4、預防并發癥。第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3、氣道異物梗阻第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一、概述(ɡàishù)喉是呼吸道最狹窄的部位,異物嵌鈍在喉部可造成(zàochénɡ)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氣道梗阻是一種可怕的急癥,診斷或治療上只要稍有幾秒鐘延誤,即可發生災難性或致命性的后果。特別是完全性梗阻,可在幾秒鐘至幾分鐘內引起意識喪失、死亡。紅十字會急救員要快速識別并掌握海氏急救手法,遇到緊急情況迅速果斷處理。第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二、原因(yuányīn)缺乏保護性反射: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口中含物很容易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尤其在說話、哭笑、活動時。感覺和反射損傷:多發生在成人,因藥物、過度飲酒、意外(yìwài)打擊、腦部疾病、衰老、癲癇和外傷等,吸入異物。意識和反射正常,只是口內含有東西時,突然大笑或驚嚇,吸入食物導致喉嵌頓,尤其是大塊硬質食物(特別是肉類)。第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三、表現(biǎoxiàn)上呼吸道阻塞的典型征象為:焦慮不安或突然意識喪失、呼吸停止。發作性劇烈干咳伴喘息或咳嗽無力。聲音嘶啞(sīyǎ)或失聲。手呈“V”字狀緊貼于頸前喉部。頭部和頸部靜脈充血腫脹,紫紺。第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四、識別(shíbié)

―完全梗阻的識別遇見梗阻病人(bìngrén)時:即問:“是否被噎住?”—患者點頭再問:“能否說話”

—患者搖頭。立即急救。第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六、海氏手法(shǒufǎ)(Heimlish法)海氏手法(腹部沖擊法)專用于解除氣道異物梗阻、呼吸驟停的急救。海氏手法可使膈肌抬高,氣道壓力驟然升高,促使氣體從肺內排出,把異物從氣管中沖擊出來。海氏手法雖卓有成效,但也可產生合并癥,如嘔吐后造成誤吸、內臟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一般(yībān)不隨便采用此法。第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1、患者(huànzhě)清醒時急救者站在身后,雙臂環繞其腹部,握拳置臍上兩指另一手握緊此拳快速向內、向上沖擊腹部,連續5次。每次沖擊要干脆(gāncuì),患者要頭低并張口。第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胸部(xiōnɡbù)沖擊法

―孕婦或過度肥胖者,可改用胸部沖擊法。兩臂環繞病人胸部一手握拳(wòquán)置上胸部另一只手握緊此拳向后連續沖擊5次第二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自救(zìjiù)

―清醒(qīngxǐng)者自救握拳抵住上腹部,另一手抓緊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沖擊,連續5次。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2、意識(yìshí)喪失時將患者置仰臥位騎跨在大腿外側掌根部(ɡēnbù)頂在臍上二橫指處另一手壓在手背上,向內、向上沖擊,連續5次。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孕婦或過度肥胖,將患者置仰臥位騎跨在大腿外側(wàicè)置于胸骨中下部垂直向下沖擊。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八、兒童(értóng)救治法與成人(chéngrén)相同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九、嬰兒(yīngér)救治法1、騎跨前臂(qiánbì)上2、翻轉成附臥位固定下頜角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3、背部(bèibù)叩擊4、固定后頸部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5、翻轉(fānzhuǎn)成仰臥位6、胸部沖擊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4、淹溺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特點發生淹溺時,溺水患者可有兩種情況:

1、濕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sōnɡchí),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發生窒息。濕性淹溺約占90%。

2、干性淹溺:屏氣過程出現喉痙攣導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無水分吸入。約占溺水者10%。第三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急救要點1、中止(zhōngzhǐ)淹溺;2、盡快供氧。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1、肩背倒立(dàolì)倒水法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2、腰腹搖晃倒水法方法:搶救者抱起溺水者腰腹部,使腰背部向上(xiàngshàng),頭部下垂,搖晃溺水者促水排出。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3、奔跑排水法方法:搶救(qiǎngjiù)者雙手抱起溺者雙腿,將其腹部放置于肩上,快速奔跑,使積水排出。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4、背部手壓排水法方法:將溺者俯臥,腹部(fùbù)墊高,取頭低位,搶救者手壓溺者背部排出積水。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三)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四)迅速(xùnsù)送院搶救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

關于對溺水者實行心肺復蘇術前是否(shìfǒu)要倒水的問題,目前臨床上尚有不同意見。我們認為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選擇最佳方案施救。當呼吸道內水份過多時,應迅速倒水。但對呼吸停止的溺者,倒水時間不宜過長,不得超過1—2分鐘,倒不出水時不要勉強,切勿因此而喪失搶救時機。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5、中暑(zhòngshǔ)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病因體溫調節中樞障礙。汗腺功能衰竭(shuāijié)或水電解質喪失過多。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發病(fābìng)表現1、先兆中暑:中暑發生前,患者感疲乏無力、頭暈胸悶、口渴、頭痛等現象。無明顯(míngxiǎn)體溫升高。2、輕癥中暑:上述癥狀加重,病人面色潮紅、脈搏加快、體溫可升高致38.5℃,并可伴有惡心嘔吐,全身不適。3、重癥中暑:患者經過上述病程后,開始出現昏迷、體溫急劇升高(有時可以達到46℃),部分患者同時出現痙攣現象。第四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急救(jíjiù)要點1、迅速降溫(jiàngwēn);2、處理并發癥。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急救(jíjiù)方法先兆中暑及輕癥中暑一般及時將患者轉移(zhuǎnyí)到通風陰涼處并適當補充防暑飲料,能夠很快緩解癥狀。重癥中暑急救成功的關鍵是降溫速度,通常能在1小時內使患者直腸溫度降至37.8~38.9℃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現場(xiànchǎng)體外降溫將患者轉移(zhuǎnyí)到通風陰涼處,脫去衣服,進行皮膚肌肉按摩,促進散熱。對無循環虛脫患者,可直接用冰水擦浴或將身體浸入27~30℃的水中傳導散熱。循環虛脫者,可用蒸發散熱,如用15℃冷水反復擦濕皮膚或用風扇、空調降溫。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預防1、改善環境,高溫環境下作業,應飲用含鉀、鎂、鈣的防暑飲料;2、鍛煉身體,增強(zēngqiáng)抗病能力;3、天熱應穿寬松透氣的淺色服裝;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6、急性(jíxìng)一氧化碳中毒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中毒(zhòngdú)機制CO中毒主要引起組織缺氧。CO吸入人體后,85%與血液(xuèyè)中紅細胞的血紅蛋白(HB)結合,形成穩定的COHB。CO與HB的親和力比氧大240倍。吸入較低濃度CO即可產生大量COHB。COHB不能攜帶氧,且不易解離,從而剝奪了氧與HB的結合,導致組織缺氧。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急救(jíjiù)要點1、糾正(jiūzhèng)缺氧;2、抗休克;3、保持氣道通暢。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操作方法迅速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平臥休息,注意保暖(bǎonuǎn),及時清理氣道內異物。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7、關節扭挫傷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特點常發生在劇烈的運動或外力作用(wàilìzuòyònɡ)下易伴隨肌腱血管的損傷關節周圍血運相對較差后期肌腱內血塊易機化不易吸收,易致慢性肌腱炎第五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處理目標防止損傷加重減少(jiǎnshǎo)內出血避免形成“老傷”現象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處理方法1、傷后立即(lìjí)制動;2、盡快冷敷減少內出血;3、24~48小時后熱敷促進積血吸收。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8、毒蛇咬傷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蛇毒毒素種類神經毒素:毒素進入動物體內,導致

神經-肌肉接頭(jiētóu)麻痹,主要影響呼吸肌群,引起窒息死亡。這類蛇主要有金環蛇、銀環蛇。血液毒素: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后,主要破壞血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導致溶血及出血,致休克或急性肝腎功能衰竭死亡。這類蛇主要有蝰蛇、竹葉青等。混合毒素:具有以上兩種毒素,毒性更強,發病更快。這類蛇主要有眼鏡蛇、蝮蛇等。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海大常見毒蛇金環蛇銀環蛇烙鉄頭(蝰蛇(kuíshé))尖吻腹眼鏡蛇竹葉青騙你的,以上是我國常見(chánɡjiàn)毒蛇~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毒素致病特點毒素被注入人體后,視毒素分子大小決定發病快慢,分子小者能較快進入血液循環迅速致病,一般從被咬后30~120分鐘發病,主要是神經毒素。分子較大者,經淋巴循環吸收,發病較慢常需6~24小時發病,主要是血液(xuèyè)毒素,常出現傷肢進行性壞死。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急救目標立即清除(qīngchú)毒素保護傷口記住毒蛇特征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處理方法清除毒素:先在傷肢受傷部位上方10~15cm處進行捆扎,以阻斷靜脈與淋巴(línbā)回流。隨后清洗傷口,再沿毒牙痕位置縱向切開皮膚達牙痕深度,采取吸引或擠壓的方法排毒,清洗傷口,包扎傷口,立即送院。記住毒蛇特征:以利醫生選擇對應蛇毒注射抗蛇毒血清。第五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9、地震(dìzhèn)第五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地震(dìzhèn)逃生與自救地震常識(chángshí)逃生要點積極自救第六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地震(dìzhèn)前兆地聲(dìshēnɡ)、地光動物行為異常地下水異常第六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逃生(táoshēng)要點能逃則逃:身處低層建筑物充分利用地震間隙逃出建筑物內。高層建筑物內除附近有水塘、沙堆、農田、遮陽棚、大樹等可減緩下降速度的場地,否則不能直接(zhíjiē)跳樓。可考慮用長繩索、布條等逃生。第六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課件不能逃則躲首選有水的狹小空間,能攜帶一些食物更佳。如廚房、洗手間等。其次選擇屋內相對結實的墻體,隨手取一些棉被、軟墊等物品包裹身體,躲于牢固的家具下。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yǎnhù)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