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文13:復活(節選)(一)課文梳理作者簡介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生于貴族家庭,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1847年退學后,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農奴制度改革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創作了諸多文學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歲。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變動,因此他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高爾基說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國。探尋背景《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當時(19世紀末期),俄國的農奴制和俄土戰爭,使俄國農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列夫·托爾斯泰看到了社會問題的本質所在,對農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觀發生激變,拋棄了貴族地主階層的傳統觀點,站在廣大農民的立場,觀察俄國的社會現實,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他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抨擊社會現實,揭露俄國社會制度的本質。列夫·托爾斯泰在此背景下創作出的《復活》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故事梗概小說主人公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奸后遭到遺棄。由此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妓女達7年之久。后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后,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為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盡管還愛著聶赫留朵夫,但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本課節選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說前面的情節是:瑪絲洛娃無辜卷入一起謀財害命官司,蒙冤受屈,即將去服苦役。擔任陪審員的貴族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發現瑪絲洛娃正是自己年輕時拋棄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譴責,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決定去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祈求寬恕。標題含義“復活”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死了又活過來”,一般指的是肉身的復活,這種形式的復活我們在影視劇恐怖片里數見不鮮。而今天我們將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去認識另一種更為高級的復活類型——精神的、靈魂的復活,并從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主人公身上去感知美好人性的復歸。課文閱讀1.識記字音嫣然一笑(yān)斜睨(nì)襤褸(lánlǘ)害臊(sào)擤鼻涕(xǐng)鬈發(quán)瞟一眼(piǎo)鄙夷不屑(xiè)2.詞語積累嫣然一笑:形容女子優美動人的笑容。嫣然,笑得很美的樣子。奪眶而出:眼淚猛然從眼里涌出。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齊、漂亮。鄙夷不屑:輕視;看不起。拒人于千里之外:遠遠地將人擋開。形容態度傲慢,拒絕別人的要求或不愿與別人接近。3.節選部分寫了什么內容?明確:本文寫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寫到了瑪絲洛娃落到生活底層、淪為妓女的經過,表現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瑪絲洛娃依然對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聶赫留朵夫對瑪經洛娃的懺悔和贖罪的心理,這些都暗示了兩人開始走向精神上的“復活”,托爾斯泰通過這一事件表達對貴族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或:本文寫的是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祈求寬恕的經過。聶赫留朵夫來到監獄探監,試圖得到瑪絲洛娃的寬恕,為自己以前的罪過贖罪。而瑪絲洛娃從不認識到認出他來,瑪絲洛娃與聶赫留朵夫見面后說出自己的遭遇,依然對那段生活感到痛苦,她想法子從聶赫留朵夫那里要錢,已經失去了靈魂。4.下面對課文結構的兩種劃分,你認為哪一種更好理解?:◎第一種:三分法第一部分(1——15):瑪絲洛娃認出了到監獄探望自己的聶赫留朵夫。第二部分(16——70):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交流,聶赫留朵夫請求瑪絲洛娃的寬恕,想喚醒她的本性。第三部分(71——78):聶赫留朵夫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第二種:四分法第一部分(第1-26段):寫聶赫留朵夫到監獄見瑪絲洛娃,邁出自我救贖的第一步。第二部分(第27—44段):寫瑪絲洛娃跟聶赫留朵夫見面后說出自己的遭遇及其心理活動。第三部分(第45—64段):寫瑪絲洛娃想法子從聶赫留朵夫那里要錢,而聶赫留朵夫經過思想斗爭,仍想求她寬恕。第四部分(第65-78段):寫聶赫留朵夫察覺瑪絲洛娃已沒了靈魂,但仍堅持請她饒恕,幫助她覺醒,走向復活。5.在涉及孩子的問題上,兩個人分別是什么態度?聶赫留朵夫向她問起孩子,“感到臉紅”,非常羞愧,他始亂終棄,現在想承擔后果,補償過去。瑪絲洛娃不愿觸及創傷,簡短憤恨地對答幾句,表現出那段生活對她的傷害之深。2.瑪絲洛娃見到了曾經的情人,產生了“利用他弄到些好處”的想法,為什么?瑪絲洛娃不相信像聶赫留朵夫這樣的貴族會愧疚,會贖罪,自己已淪落到社會最底層,她對社會感到絕望。6.從文中看,你認為瑪絲洛娃有“復活”的希望嗎?瑪絲洛娃原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誠地愛上聶赫留朵夫。但這個腐化隨落的貴族少爺卻誘妊了她,把她拋棄,使她陷入種種悲慘遭遇,最后淪為妓女。本文寫聶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她這時候還處于深深的墮落之中。見到了聶赫留朵夫這個毀了她的人,她不痛罵,不拼命,連最起碼的譴責都沒有,令人驚訝的是她還向聶赫留朵夫討了十盧布。但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探監仍然有效,他的出現使瑪絲洛娃震驚,使她想起她不愿回想的往事,諸如聶赫留朵夫為她打開的那個“充滿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聶赫留朵夫難以理解的殘酷,她遭受的接二連三的屈辱和苦難,使她覺得將她面前的聶赫留朵夫同她“一度愛過的那個青年”聯系起來太痛苦了。唯其痛苦,才說明她沒有徹底麻木,也就有治療的可能。7.本文說聶赫留朵夫產生了要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你認為這種想法堅定嗎?這種想法是不堅定的。①當他得知瑪絲洛娃的遭遇后,出于懺悔,他想要同瑪絲洛娃結婚,但是這樣“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而且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優裕的貴族生活,聶赫留朵夫的內心很矛盾。②瑪絲洛娃淪落風塵,酗酒享樂,也不再是往日自己喜愛的那個純潔可愛的卡秋莎,心里的魔鬼告訴自己“這個女人已經無可救藥了”,這使得聶赫留朵夫常常懷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這表現了聶赫留朵夫矛盾的心理狀態,此時他并沒有進行徹底的改變。8.從文中看,你認為聶赫留朵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聶赫留朵夫既是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體現者,同時又是本階級罪惡的批判者。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后,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作風隨便,誘奸瑪絲洛娃使其懷上孩子,又將其拋棄。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瑪絲洛娃,意識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禍首,心中的良知引發了他對瑪絲洛娃的同情和懺悔。他開始決心贖罪,甚至有和她結婚的念頭,表明了他悔改的誠意,從此,他的思想開始升華,靈魂開始走向復活。9.從節選部分看,《復活》在寫作上有哪些特色?明確:①善于通過人物復雜的心理狀態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重見瑪絲洛娃后,到監獄去看她。作者通過他的神態動作來表現他的心理,如他“激動的神氣”“竭力忍住翻騰的淚水”“窘態畢露”等表現了他的羞愧和自責;此外更多的是直接寫他的心理,“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覺得羞恥,那倒是好事,因為他是可恥的”寫出了他的自我反思;他心里的兩種不同想法在不斷地斗爭,其實就是表現了他的猶疑不決。這些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寫表現了人物復雜的心理狀態,將他的心理變化生動地表現了出來。②細節描寫突出人物形象,凸顯深刻內涵。文中多次寫到瑪絲洛娃的“媚笑”,對于聶赫留朵夫和一般的讀者,這種媚笑似乎總是“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的。這“媚笑”是瑪絲洛娃淪為妓女之后的習慣性神態的表現,這樣的表情在生活里對于已淪為妓女的瑪絲洛娃有某種適應性需要的特殊作用。對于早已喪失女性尊嚴的瑪絲洛娃,她的這種媚笑,出于她做妓女時所懷著的功利目的一-獲得好處,
而養成定型化的表情,這是瑪絲洛娃尚未達到人性復活階段的習慣性的媚笑。正因為她人性尚未復活,所以她才會這樣對著聶赫留朵夫媚笑,才會想到自己那不幸的經歷,從而才會在心里盤算著該怎樣利用她才對。此外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媚笑所引起的不愉快感,也包含著聶赫留朵夫對自己造成這種惡果的責任和譴責。另外,瑪絲洛娃的媚笑,能刺激讀者聯想到她的不幸經歷,引起讀者的思考。作者對于她的媚笑只點出敘事的要處,使敘事過程中充溢著大量“空白”,為讀者創造了想象的空間。10.學會評析文本◎“對,我在做我該做的事,我在認罪。”聶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這里,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來。——①心理描寫。直接寫聶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認為瑪絲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應該贖罪。——②動作、神態描寫。他的情緒很激動,說明他急于想得到瑪絲洛娃的諒解,同意自己贖罪的想法。◎瑪絲洛娃看到聶赫留朵夫激動的神氣,認出他來了。“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認。”瑪絲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神態描寫。瑪絲洛娃的表情表現了她認出對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觸及的記憶又出現在她的腦海中。◎過了一分鐘,瑪絲洛娃從邊門走出來。她步履輕盈地走到聶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烏黑的鬈發也像前天那樣一圈圈在額上;蒼白而微腫的臉有點病態,但很可愛,而且十分鎮定;她那雙烏黑發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腫的眼皮下顯得特別有神。——肖像描寫。這是一個可愛的姑娘,眼睛“特別有神”,讓人無法討厭她,作者這樣寫激起了人們對她的同情。◎“我想見見……”聶赫留朵夫不知道該用“您”還是“你”,但隨即決定用“您”。他說話的聲音并不比平時高。“我想見見您……我……”——語言描寫。聶赫留朵夫在稱呼上的斟酌和語言的不流暢表現了他思想上的矛盾。◎他再也說不下去,就離開鐵柵欄,竭力忍住翻騰的淚水,不讓自己哭出聲。——動作、神態描寫。聶赫留朵夫“說不下去”。內心充滿了傷悲,自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如此之大,表現了他對自己的反省。◎昨晚迷惑過聶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說話,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該怎樣行動,卻讓他去考慮他的行動會有什么后果,怎樣才能對他有利。“這個女人已經無藥可救了。”魔鬼說,“你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對別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錢,把你身邊所有的錢”全給她,同她分手,從此一刀兩斷,豈不更好?”他心里這樣想。不過,他同時又感到,他的心靈里此刻正要完成一件極其重大的變化,他的精神世界這會兒仿佛擱在不穩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點力氣,就會向這邊或者那邊傾斜。他決定此刻把所有的話全向她說出來。——心理描寫。一方面,一個利己的聶赫留朵夫和一個想要實現自我救贖的聶赫留朵夫之間展開了激戰;另一方面聶赫留朵夫看到了瑪絲洛娃已經完全變了個人,當年的純潔美好不復存在,行為舉止間流露出風塵女子的放蕩,這一切讓他質疑自己對她的拯救是否有意義。最終他還是堅定了自己要幫助瑪絲洛娃的想法。◎不過,說也奇怪,這種情況不僅沒有使他疏遠她,反而產生一種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聶赫留朵夫覺得他應該在精神上喚醒他,這雖然極其困難,但正因為困難就格外吸引他。他現在對她的這種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過的,對任何人都不曾有過,其中不帶絲毫私心。他對她豪無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現在這樣,希望她能覺醒,能恢復她的本性。——心理描寫。表明了聶赫留朵夫決心從精神上拯救瑪絲洛娃,其實這也是他邁出自己精神復活的第一步。◎“我記起這些事是為了要改正錯誤,贖我的罪,卡秋莎。”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語言、心理描寫。表現了聶赫留朵夫的懦弱,也表現了他內心深深的自責和懺悔。◎不過,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嫣然一笑。——神態描寫。瑪絲洛娃仍然高興有人來看她,特別是衣著體面的人,“嫣然一笑”是她作為妓女的習慣表情。◎“沒有什么罪可贖的。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全完了。”瑪絲洛娃說。接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語言、神態描寫。瑪絲洛娃不相信聶赫留朵夫會贖罪,她不抱任何希望,只是“微微一笑”,這笑是做妓女的習慣表情,也表達了對聶赫留朵夫的厭惡。◎她又像剛才那樣微微一笑。——神態描寫。’瑪絲洛娃再次出現的“笑”,讓人對其同情,同時更激發了聶赫留朵夫的罪惡感。◎“你的話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這樣的感覺——微笑著說。——動作、神態描寫。突出了瑪絲洛娃的真實狀態,她根本不在意對方的想法,只是要盡可能地獲得一些好處。◎“好的,那您就來吧。”她說,做出一種要討男人喜歡的媚笑。——語言、神態描寫。瑪絲洛娃不僅不以自己的妓女身份為恥,甚至引以為榮。在她看來,茫茫塵世無非是好色之徒聚居的淵藪,他們從四面八方窺伺她,不擇手段——去占有她,她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全都證實這種觀點是正確的。◎“我想請求您……給些錢,要是您答應的話。不多……只要十個盧布就行。”她突然說。——語言描寫。瑪絲洛娃不相信聶赫留朵夫的話,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妖媚地笑著向她要了十個盧布。◎“何必提那些舊事。”她冷冷地說。——語言、神態描寫。表明聶赫留朵夫過去給她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觸及那段痛苦的回憶。◎“真怪!”她又說了一遍,接著搖搖頭,向鐵柵欄那邊走去。——語言、動作描寫。表明了瑪絲洛娃對自己的關愛極度的懷疑,不信任,覺得聶赫留朵夫所說的話是騙人的。11.聶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聶赫留朵夫既是貴族地主階級的罪惡的體現者,同時又是本階級罪惡的批判者。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是一個純潔、熱忱、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后,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作風隨便,誘奸瑪絲洛娃使其懷上孩子,有將其拋棄。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瑪絲洛娃,意識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禍首,心中的良知引發了他對瑪絲洛娃的同情和懺悔。他開始決心贖罪,甚至有和她結婚的念頭,表明了他悔改的誠意。從此,他的思想開始升華,靈魂開始走向復活。12.瑪絲洛娃的人物形象瑪絲洛娃原本是個善良、純樸、天真無邪的少女,自從被聶赫留朵夫引誘和拋棄后,她淪落為妓女,有不幸被誣告為毒害他人的兇手,陷于冤獄之中。她作為俄國下層群眾的典型代表,她已經喪失了生命,失去了靈魂,對決心贖罪,幫助她覺醒的聶赫留朵夫充滿了懷疑與不信任,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充滿的是厭惡。13.探討本文的主旨本文寫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寫到了瑪絲洛娃落到社會底層、淪為妓女的經過,表現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瑪絲洛娃依然對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懺悔和贖罪的心理,這些都暗示了兩人開始走向精神的、靈魂的“復活”,托爾斯泰通過這一事件表達了對貴族社會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14.“復活”的含義以及作者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別是什么?“復活”的含義:在《復活》聶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體現了“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和思想。他經過返歸和自我完善精神靈魂獲得了新生,實現了“復活”。在小說《復活》中聶赫留朵夫的思想變化可以分為:第一階段是純潔善良、追求理想的階段。這時他健康、真誠、充實、崇高,樂于為一切美好的事業而獻身。真摯地愛著瑪絲洛娃。那時的愛是純潔美好的。“在他眼里,只有妻子才是女人,凡是不能成為他妻子的女人都不是女人,而只是人”。第二階段是放縱情欲,走向墮落。踏上社會后,聶赫留朵夫變得猥瑣、低下、空虛、渺小。認為女人無非是一種“享樂工具”。他誘騙了瑪絲洛娃,之后給了她一筆錢。這種做法是獸性的表現更是對純潔的愛的侮辱,但那時他無法控制自己,導致了一個女人的悲劇。第三階段是從仟悔走向復活。法庭審判之后,他內心痛苦,認清了自己虛偽可恥的面目,決心悔過自新。在他懺悔的過程中,通過對他的所見所聞,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批判了沙俄專制的國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機關的黑暗和官吏的殘暴。
作者通過瑪絲洛娃體現了俄羅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和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她在拒絕聶赫留朵夫的“善行”時,一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屈辱、痛苦和按耐不住的憤怒。正是這種感情觸動了她麻木不仁的靈魂,并最后使她覺醒過來。由于她的靈魂深處始終保存著善良的天性和與聶赫留朵夫初戀時的美好回億,“悔罪”的聶赫留朵夫才能獲得她的寬恕,井使她重新“愛”上他。瑪絲洛娃最終拒絕聶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結婚的建議,表現出瑪絲洛娃的崇高品質,也是她為了愛他而做出的自我犧牲。瑪絲洛娃的“寬恕”精神使她的靈魂獲得了“復活”。綜上所述,“復活”的含義指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精神的、靈魂的復活。作者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爾斯泰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小說的兩個主人公一路走來愛恨情仇,歷盡坎坷最終都實現了精神靈魂的“復活”,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贖罪、寬恕、拯救靈魂、“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揚一種屬于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的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
15.問題:“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你認為聶赫留朵夫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嗎?請說明理由。觀點一:不是真實的。聶赫留朵夫“不敢開口了”,是在懷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為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優渥的貴族生活。同時,瑪絲洛娃淪落風塵、酗酒享樂、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愛過的那個純潔可愛的卡秋莎了。觀點二:是真實的。他之所以不敢開口了,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惱她。再者,在探望的時間結束,瑪絲洛娃站起來要走時,他告訴她,“我還要來的”,“您對我來說比妹妹還親哪”。他已把瑪絲洛娃視為自己的親人,這些都表明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二)教案片段一、導入解題1.導入新課“復活”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死了又活過來”,一般指的是肉身的復活,這種形式的復活我們在影視劇恐怖片里數見不鮮。而今天我們將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去認識另一種更為高級的復活類型——精神的、靈魂的復活,并從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主人公身上去感知美好人性的復歸。2.作者作品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生于貴族家庭,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1847年退學后,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農奴制度改革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創作了諸多文學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歲。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變動,因此他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高爾基說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國。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3.探尋背景《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當時(19世紀末期),俄國的農奴制和俄土戰爭,使俄國農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列夫·托爾斯泰看到了社會問題的本質所在,對農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觀發生激變,拋棄了貴族地主階層的傳統觀點,站在廣大農民的立場,觀察俄國的社會現實,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他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抨擊社會現實,揭露俄國社會制度的本質。列夫·托爾斯泰在此背景下創作出的《復活》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文本研習學習活動一:積累字詞1.識記字音嫣然一笑(yān)斜睨(nì)襤褸(lánlǘ)害臊(sào)擤鼻涕(xǐng)鬈發(quán)瞟一眼(piǎo)鄙夷不屑(xiè)2.詞語積累嫣然一笑:形容女子優美動人的笑容。嫣然,笑得很美的樣子。奪眶而出:眼淚猛然從眼里涌出。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齊、漂亮。鄙夷不屑:輕視;看不起。拒人于千里之外:遠遠地將人擋開。形容態度傲慢,拒絕別人的要求或不愿與別人接近。學習活動二:清理情節自讀文本,完成表格內容。人物事件層次情節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寫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的經過。三部分:(1—15),瑪絲洛娃認出了到監獄探望自己的聶赫留朵夫。(16—70),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交流,聶赫留朵夫請求瑪絲洛娃的寬恕,想喚醒她的本性。三、(71—78),聶赫留朵夫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探監—相認—贖罪學習活動三:批注文本研讀文本,交流合作,運用批注閱讀法探究本文是如何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反映人物的特征的。1.教師示范批注示范一:“對,我在做我該做的事,我在認罪。”聶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這里,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來。批注:(1)心理描寫。直接寫聶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認為瑪絲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應該贖罪。(2)動作、神態描寫。他的情緒很激動,說明他急于想得到瑪絲洛娃的諒解,同意自己贖罪的想法。示范二:瑪絲洛娃看到聶赫留朵夫激動的神氣,認出他來了。“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認。”瑪絲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批注:神態描寫。瑪絲洛娃的表情表現了她認出對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觸及的記憶又出現在她的腦海中。2.男生組成果展示示例:(1)“我想見見……”聶赫留朵夫不知道該用“您”還是“你”,但隨即決定用“您”。他說話的聲音并不比平時高。“我想見見您……我……”批注:語言描寫。聶赫留朵夫在稱呼上的斟酌和語言的不流暢表現了他思想上的矛盾。(2)他再也說不下去,就離開鐵柵欄,竭力忍住翻騰的淚水,不讓自己哭出聲。批注:動作、神態描寫。聶赫留朵夫“說不下去”。內心充滿了傷悲,自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如此之大,表現了他對自己的反省。(3)昨晚迷惑過聶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說話,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該怎樣行動,卻讓他去考慮他的行動會有什么后果,怎樣才能對他有利。“這個女人已經無藥可救了。”魔鬼說,“你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對別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錢,把你身邊所有的錢”全給她,同她分手,從此一刀兩斷,豈不更好?”他心里這樣想。不過,他同時又感到,他的心靈里此刻正要完成一件極其重大的變化,他的精神世界這會兒仿佛擱在不穩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點力氣,就會向這邊或者那邊傾斜。他決定此刻把所有的話全向她說出來。批注:心理描寫。一方面,一個利己的聶赫留朵夫和一個想要實現自我救贖的聶赫留朵夫之間展開了激戰;另一方面聶赫留朵夫看到了瑪絲洛娃已經完全變了個人,當年的純潔美好不復存在,行為舉止間流露出風塵女子的放蕩,這一切讓他質疑自己對她的拯救是否有意義。最終他還是堅定了自己要幫助瑪絲洛娃的想法。(4)“我記起這些事是為了要改正錯誤,贖我的罪,卡秋莎。”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批注:語言、心理描寫。表現了聶赫留朵夫的懦弱,也表現了他內心深深的自責和懺悔。3.女生組成果展示示例:(1)文中多次寫到瑪絲洛娃的“媚笑”。①不過,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嫣然一笑。批注:神態描寫。瑪絲洛娃仍然高興有人來看她,特別是衣著體面的人,“嫣然一笑”是她作為妓女的習慣表情。②“沒有什么罪可贖的。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全完了。”瑪絲洛娃說。接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批注:語言、神態描寫。瑪絲洛娃不相信聶赫留朵夫會贖罪,她不抱任何希望,只是“微微一笑”,這笑是做妓女的習慣表情,也表達了對聶赫留朵夫的厭惡。③她又像剛才那樣微微一笑。批注:神態描寫。’瑪絲洛娃再次出現的“笑”,讓人對其同情,同時更激發了聶赫留朵夫的罪惡感。④“你的話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這樣的感覺—微笑著說。批注:動作、神態描寫。突出了瑪絲洛娃的真實狀態,她根本不在意對方的想法,只是要盡可能地獲得一些好處。⑤“好的,那您就來吧。”她說,做出一種要討男人喜歡的媚笑。批注:語言、神態描寫。瑪絲洛娃不僅不以自己的妓女身份為恥,甚至引以為榮。在她看來,茫茫塵世無非是好色之徒聚居的淵藪,他們從四面八方窺伺她,不擇手段—去占有她,她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全都證實這種觀點是正確的。(2)“我想請求您……給些錢,要是您答應的話。不多……只要十個盧布就行。”她突然說。批注:語言描寫。瑪絲洛娃不相信聶赫留朵夫的話,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妖媚地笑著向她要了十個盧布。(3)“何必提那些舊事。”她冷冷地說。批注:語言、神態描寫。表明聶赫留朵夫過去給她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觸及那段痛苦的回憶。(4)“真怪!”她又說了一遍,接著搖搖頭,向鐵柵欄那邊走去。批注:語言、動作描寫。表明了瑪絲洛娃對自己的關愛極度的懷疑,不信任,覺得聶赫留朵夫所說的話是騙人的。文本研習學習活動一:認知形象1.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既是貴族地主階級的罪惡的體現者,同時又是本階級罪惡的批判者。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是一個純潔、熱忱、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后,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作風隨便,誘奸瑪絲洛娃使其懷上孩子,有將其拋棄。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瑪絲洛娃,意識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禍首,心中的良知引發了他對瑪絲洛娃的同情和懺悔。他開始決心贖罪,甚至有和她結婚的念頭,表明了他悔改的誠意。從此,他的思想開始升華,靈魂開始走向復活。2.瑪絲洛娃:瑪絲洛娃原本是個善良、純樸、天真無邪的少女,自從被聶赫留朵夫引誘和拋棄后,她淪落為妓女,有不幸被誣告為毒害他人的兇手,陷于冤獄之中。她作為俄國下層群眾的典型代表,她已經喪失了生命,失去了靈魂,對決心贖罪,幫助她覺醒的聶赫留朵夫充滿了懷疑與不信任,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充滿的是厭惡。學習活動二:探究主題1.探究“復活”含義小組合作探究,聯系整部小說思考:“復活”的含義是什么?明確:(1)聶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體現了“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和思想。他經過返歸和自我完善精神靈魂獲得了新生,實現了“復活”。他的思想變化可以分為:第一階段是純潔善良、追求理想的階段。這時他健康、真誠、充實、崇高,樂于為一切美好的事業而獻身。真摯地愛著瑪絲洛娃。那時的愛是純潔美好的。第二階段是放縱情欲,走向墮落。踏上社會后,聶赫留朵夫變得猥瑣、低下、空虛、渺小。第三階段是從仟悔走向復活。法庭審判之后,他內心痛苦,認清了自己虛偽可恥的面目,決心悔過自新。(2)瑪絲洛娃體現了俄羅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和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她在拒絕聶赫留朵夫的“善行”時,一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屈辱、痛苦和按耐不住的憤怒。正是這種感情觸動了她麻木不仁的靈魂,并最后使她覺醒過來。由于她的靈魂深處始終保存著善良的天性和與聶赫留朵夫初戀時的美好回億,“悔罪”的聶赫留朵夫才能獲得她的寬恕,井使她重新“愛”上他。瑪絲洛娃最終拒絕聶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結婚的建議,表現出瑪絲洛娃的崇高品質,也是她為了愛他而做出的自我犧牲。瑪絲洛娃的“寬恕”精神使她的靈魂獲得了“復活”。綜上所述,“復活”的含義指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精神的、靈魂的復活。2.探究人性理想小組合作探究,作者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別是什么?明確:《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爾斯泰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小說的兩個主人公一路走來愛恨情仇,歷盡坎坷最終都實現了精神靈魂的“復活”,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贖罪、寬恕、拯救靈魂、“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揚一種屬于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的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3.研讀文本,探討主題本文寫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寫到了瑪絲洛娃落到社會底層、淪為妓女的經過,表現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瑪絲洛娃依然對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懺悔和贖罪的心理,這些都暗示了兩人開始走向精神的、靈魂的“復活”,托爾斯泰通過這一事件表達了對貴族社會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延伸拓展學習活動四:暢談看法“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你認為聶赫留朵夫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嗎?請說明理由。觀點一:不是真實的。聶赫留朵夫“不敢開口了”,是在懷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為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優渥的貴族生活。同時,瑪絲洛娃淪落風塵、酗酒享樂、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愛過的那個純潔可愛的卡秋莎了。觀點二:是真實的。他之所以不敢開口了,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惱她。再者,在探望的時間結束,瑪絲洛娃站起來要走時,他告訴她,“我還要來的”,“您對我來說比妹妹還親哪”。他已把瑪絲洛娃視為自己的親人,這些都表明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三、學以致用課后作業:把本文改編成課本劇,同桌之間分飾角色,進一步體會本文的人物形象及主旨。附:板書設計(三)同步練習一、基礎鞏固1.下列黑體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柵欄(zhà)斜睨(nì)害臊(sào)襤褸B.啰唆(suo)步履(lǚ)兇惡(wù)瞟見C.饒恕(shù)踱步(duò)模范(mó)嬌媚D.窘態(jiǒnɡ)贖罪(shú)剎車(shā)狡黜2.判斷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讀音、寫法和詞語運用的正誤,并改正。瑪絲洛娃轉過身,抬起頭,挺起胸部,帶著聶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溫和表情,走到鐵柵(shān)欄跟前,從兩個女犯中間擠過來,驚訝地盯著聶赫留朵夫,卻沒有認出他來。不過,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付之一笑。答: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他一想到這里,,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聲來。A.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B.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C.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說不下去D.眼淚就奪眶而出,說不下去,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喉嚨也哽住了4.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監獄中的犯人衣衫襤褸,言語粗俗,這一切都表明瑪絲洛娃處境艱難,這更加劇了聶赫留朵夫的愧疚心理,使他迫不及待地想將瑪絲洛娃救出監獄來贖罪,也就有了下面的一系列故事。B.瑪絲洛娃并沒有馬上認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興有人來看她,特別是衣著體面的人。C.聶赫留朵夫本來想說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卻因瑪絲洛娃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而“不敢”開口。D.瑪絲洛娃年輕時在聶赫留朵夫姑媽的莊園里被聶赫留朵夫誘奸并懷孕,不幸的瑪絲洛娃因此被趕出主人家,生活顛沛流離,后落入妓院。在妓院里,因被誣陷毒死人而受審。5.某班舉辦外國文學名著閱讀活動,請為托爾斯泰的《復活》寫幾句圖書推薦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不超過100字。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①托爾斯泰稱自己為“丑陋的列夫”,而我覺得托爾斯泰非常美麗。不論是在往昔的少女時代,還是在進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覺得:托爾斯泰地美麗。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靈,是我認為他美麗的主要原因。②記得我當學生的時候,就讀了他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eq\x(等)三部長篇巨著。讀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這位老人用了什么樣的技巧,把他筆下的人物刻畫得那樣。閉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爾、聶赫留朵夫eq\x(等)形象,立刻活躍了起來,一個一個,仿佛是一粒粒閃耀在月光下圓潤飽滿的珍珠,他的才華實在太了。③所以,每逢我讀完托爾斯泰寫的一本書,都要對著他的畫像仔細觀看。他的畫像有時印在書的扉頁上,有時印在雜志上,都是出自俄國著名肖像畫家列賓之手。④托爾斯泰有著卷曲的花白頭發和胡須,天庭十分寬闊飽滿,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總是皺著眉頭在沉思,一副深沉而憂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條皺紋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與仁愛之光。他哪里有一絲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轉睛地向他行注目禮,覺得這位老人長得實在太美了。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學著觀察社會,又讀了許多托爾斯泰的文章和書,還有英國人莫德與法國人羅曼·羅蘭分別為他寫的傳記,慢慢地理解了托爾斯泰這位作家的特別偉大之處,以及為什么他被人稱為“俄羅斯偉大的心魂”。6.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異乎尋常惟妙惟肖卓著對于B.無與倫比栩栩如生卓越關于C.無與倫比惟妙惟肖卓著對于D.異乎尋常栩栩如生卓越關于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中的“托爾斯泰”都可以換成“他”。B.文中加下劃線的兩處引號,用法相同。C.文中加□的兩個“等”字,用法不同。D.將第⑤段置于②③段之間,全文會更連貫。8.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題。只有保持生物多樣性,才能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大面積單一栽種楊樹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另一個角度顯示出生態學這一規律的普遍性。由此種種,人們對有些地區楊樹一家獨大的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9.將下面四個句子分別填入文中橫線處,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①由于自然天敵數量不足,從三北防護林到黃淮海區域,各大楊樹栽種帶更是屢次爆發大規模的病蟲害。②雌性楊樹得到授粉后發育結籽,就會產生白色絮狀的楊絮,大量楊絮飄飛堆積,不僅引發人們皮膚過敏、鼻癢流涕等健康問題,還常常引發火災。③一些地區由于楊樹栽種面積急劇擴大,本土樹種急劇減少,以本土樹種為生的鳥類、昆蟲的多樣性也就隨之急劇降低。④雄性楊樹只開花,不結果,沒有楊絮問題。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結構混亂,請修改。答:二、能力提升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3題。瑪絲洛娃的絕望[俄]列夫?托爾斯泰(1)這天夜里,瑪絲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睜大眼睛躺在板鋪上,想著心事。(2)她想,她到了薩哈林島后絕不能嫁個苦役犯,要么嫁個長官,或者嫁個文書,至少也得嫁個看守。他們都是色鬼,想起那個辯護人怎樣盯住她,庭長怎樣盯住她,法庭上遇見她和故意從她身邊走過的男人怎樣盯住她。(3)她想到許許多多人,就是沒有想到聶赫留朵夫。因為回想起來太痛苦了,這些往事原封不動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沒有認出他來,倒不是因為她最后一次看見他時他還是個軍人,沒有留胡須,如今卻留著大胡子,顯得很老成,主要是因為她從來沒有想到過他。在他從軍隊回來,卻沒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個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發生過的事全部埋葬掉了——(4)在那個夜晚以前,她滿心希望他回來,因此不僅不討厭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對她肚子里時而溫柔、時而劇烈地蠕動的小生命感到親切。但在那個夜晚以后一切都變了。后來的遭遇使未來的孩子純粹成了累贅。(5)兩位姑媽都盼望聶赫留朵夫,可是他回電說不能來,因為要如期趕回彼得堡。瑪絲洛娃決定自己到火車站去同他見面。瑪絲洛娃服侍兩個老姑娘上床睡了,慫恿廚娘的女兒瑪莎陪她一起去。(6)這是一個黑暗的風雨交作的秋夜,溫暖的大顆雨點時下時停。瑪絲洛娃雖然熟悉這條路,但或許太興奮,在樹林里還是迷失了方向。瑪絲洛娃一跑上站臺,立刻從頭等車廂的窗子里看見了他。這節車廂里的燈光特別明亮。有兩個軍官面對面坐在絲絨座椅上打牌。聶赫留朵夫穿著緊身的馬褲和雪白的襯衫,坐在軟椅扶手上,臂肘靠著椅背,臉上泛著讓瑪絲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瑪絲洛娃急切地用凍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這當兒,火車緩緩開動了。一個軍官手里拿著紙牌站起來,往窗外張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臉貼在窗玻璃上。那個軍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來。聶赫留朵夫站起來,推開那個軍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這時瑪絲洛娃徹底看清了僅一窗之隔的這張陌生的臉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7)火車加快了速度。瑪絲洛娃也加快腳步跟住火車。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剎那,一個列車員走過來把她推開,自己跳上火車。瑪絲洛娃落在后頭,但她仍一個勁兒地在濕漉漉的站臺上跑著,但頭等車廂已經離得很遠了。接著二等車廂也一節節從她旁邊駛過,然后三等車廂以更快的速度掠過,但她還是跑個不停。等尾部掛著風燈的最后一節車廂駛過去,她已經越過水塔,周圍一點遮攔也沒有了。風迎面刮來,掀起她頭上的頭巾,吹得衣服裹緊她的雙腿。她的頭巾被風吹落了,但她還是一個勁兒地跑著。(8)“阿姨!卡秋莎阿姨①!”瑪莎喊著,好容易才追上她,“您的頭巾掉了!”(9)“他在燈光雪亮的車廂里,坐在絲絨軟椅上,有說有笑,喝酒玩樂,可我呢,在這兒,在黑暗的泥地里,淋著雨,吹著風,站著哭!”瑪絲洛娃想著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雙手抱住頭,放聲痛哭起來。(10)瑪莎害怕了,摟住她濕淋淋的衣服。(11)“阿姨,我們回家去。”(12)“等一列火車開過來,往輪子底下一鉆,就完事了。”瑪絲洛娃想著,沒有回答小姑娘的話。(13)她打定主意這樣做。但就在這當兒,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顫動了一下,忽然間,那在一分鐘前還那么折磨她、使她覺得幾乎無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惱,她對聶赫留朵夫的滿腔憤恨,她不惜一死來向他報復的念頭——這一切頓時都煙消云散了。她平靜下來,理了理衣服,扎好頭巾,匆匆走回家去。(14)從那天起,她心靈上發生了一場大變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發生疑問:為什么人們互相欺凌,受苦受難?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悶,那就抽抽煙,喝喝酒,同男人談談愛情,這樣也就會把苦悶忘掉。(節連自《復活》,有刪改)[注]卡秋莎:瑪絲洛娃的名字。1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A.作者寫瑪絲洛娃夜里想到要嫁個長官或文書,想到盯著她的辯護人、庭長,主要是為了體現她的墮落和毫無廉恥之心。B.瑪絲洛娃在法庭上沒有認出聶赫留朵夫不是因為完全忘記了他,而是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說明瑪絲洛娃沒有完全麻木。C.瑪絲洛娃在站臺看到聶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邊的窗子,而聶赫留朵夫粗暴地將窗子放下,體現了他對瑪絲洛娃的視而不見。D.小說節選部分采用了倒敘的手法,描述了瑪絲洛娃遭聶赫留朵夫拋棄的情形,對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的性格塑造都很完整全面。12.以時間先后為順序,概括瑪絲洛娃對聶赫留朵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13.小說第6段對車廂內聶赫留朵夫和另一個軍官的描寫有怎樣的不同?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答:1.解析:B項,“惡”讀è;C項,“踱”讀duó;D項,黜—黠。答案:A2.答案:溫和—溫順柵(zhà)付之一笑—嫣然一笑3.解析:語段出自托爾斯泰《復活》,描寫了聶赫留朵夫同獄中的瑪絲洛娃第一次見面后的心理活動過程。根據后文“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聲來”推斷,前文應該是說他想到“自己是來認罪的”要哭但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據此排除BC;再比較AD,“眼淚就奪眶而出”是說他要哭了,同時的反應應該是“喉嚨也哽住了”,排除D。答案:A4.解析:C項,并非不敢,而是另有原因。此時,聶赫留朵夫想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并不堅定。他出于懺悔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然而這就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行業中的數字化營銷戰略以互動式教學工具為例
- 化學感覺與神經系統-洞察闡釋
- 安全管理組織架構及職責
- 北京網絡安全培訓
- 情感智慧提高學生情感調適能力的方法
- 嵌入式學習科技助力智慧醫療培訓的智能化升級
-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服務方案
-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管理
- 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 天津安全生產許可證辦理
- 2025屆遼寧省大連市高新園區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2025+NCCN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解讀
- ECMO治療暴發性心肌炎
- 2025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解讀課件
- 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導則
- 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申報工作量統計表(醫療類)
- 寵物店聘用合同協議
- 食堂外人出入管理制度
- 大數據驅動設備優化設計-全面剖析
- 晉升環境主管述職報告
- 管理學基礎(第三版) 課件 徐洪燦 第1-5章 管理概述-組織與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