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_第1頁
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_第2頁
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_第3頁
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_第4頁
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NUM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目錄前言城市公園1.1城市公園的概念1.2城市公園的功能1.3水體的概念1.4水體景觀在城市公園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水景的構成元素2.1水景植物的配置2.2水景山石的應用2.3水體雕塑的應用第三章水體景觀總體設計原則3.1安全性設計原則3.2生態性設計原則3.3持續性設計原則3.4功能性設計原則3.5因地制宜設計原則第四章公園水體景觀的重要性第五章公園水體景觀設計要點5.1公園水體景觀的層次感5.2公園水體景觀與自然的和諧統一5.3公園水體景觀的視聽感受第六章公園水體景觀存在的問題6.1水體流動性較差6.2補水水源水質較差6.3外源污染物進入水體6.4水體生態系統不完善第七章景觀水體水質惡化的原因7.1景觀水的水源水質較差7.2周圍污染源對其污染7.3水池防滲處理破壞景觀水生態系統7.4游客人為的破壞7.5設計的不合理第八章、景觀水體污染預防的措施8.1加大政府投入,建好城市污水設施8.2加強執法8.3做好調度,保證地表徑流水質質量第九章、污染景觀水體治理的方法9.1物理方法9.2化學方法9.3生態凈化法結論致謝

城市公園水體景觀設計作者:劉小勤【摘要】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公共空間,既是具有實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游人休息游憩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向在此活動的人群進行文化傳播的場所和空間。文章通過分析水體景觀設計在城市公園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水體景觀設計時應強調其主題性、情調性、生態性、游樂性和藝術性。【關鍵詞】城市公園園林水體景觀景觀情景化景觀水體、環境、污染前言城市公園在城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幾乎沒有人會說城市公園能夠被其他的建筑所取代,人們對城市公園的需求日益增長。市民既希望城市公園的數量增加,更要求城市公園的環境從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個方面滿足人性化的需求。因此,人們對于公園中各種設計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甚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別希望加強水景在公園中的作用,提升公園的檔次和品質。人們產生這樣的心理是很自然的,因為城市公園里面,濱水景觀更能使城市的居民親近自然,公園對居民的生活來說吸引力更大,所以,城市公園生態水體景觀設計必須以新理念去指導。城市公園1.1城市公園的概念任何事物總是處于一種發展的狀態,因此不同時代對城市公園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時代,不同的學者對其界定也存在差異,有的強調城市公園的衛生環保意義,有的側重其美育功能,也有的突出其綜合功能、政治文化意義,城市公園的內涵:首先,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其次,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但隨著城市旅游的開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園將不再單一的服務于市民,也將服務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休閑、游憩、娛樂,而且隨著城市自身的發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動,城市公園將會增加更多的休閑、游憩、娛樂等主題的產品。1.2城市公園的功能生態功能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中最大的綠色生態斑塊,是城市中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之所在,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園對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起著積極的、有效的作用。空間景觀功能城市土地的深度開發使城市景觀趨向于破碎化,城市公園在措施得當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組織構建城市的景觀,組合文化、歷史、休閑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煥發活力。城市公園甚至成為城市重要的節點、標志物。防災功能在很多地震多發的地區,城市公園還擔負著防災避難功能,尤其是處于地震帶上的城市,防災避難的功能顯得格外重要。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讓我們認識到防災意識的提高以及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園在承擔防災、避難功能上顯示了其強大作用。美育功能從城市公園誕生開始,它就被賦予了美學的意義。傳統藝術、現代藝術的各種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園中找到它們的蹤跡。城市公園融生態、文化、科學、藝術為一體,符合人對環境綜合要求的生態準則,能更好的促進人類身心健康,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水平、社會行為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1.3水體的概念生命起源于水,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水是環境中最活躍的自然要素之一,也是地表的主要組成物質。水作為能源,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源,影響著社會財富的創造和生活的質量。水是我國傳統園林中重要的構園要素,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觀所沒有的特殊魅力。對于久居鬧市、與自然山水環境隔絕的人們來說,見到自然狀態的水,立刻會感到神清氣爽,滿目清新。1.4水體景觀在城市公園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城市建設的日益發展,市民對城市公園的多樣化、綠地使用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城市綠地靈動點睛的水景亦成為設計建設的重中之重,故合理利用及開發水體也成為公園建設成敗的關鍵。水體的動與靜、形與色等之間的對比手法更增加了公園的靈動性,水體景觀的情景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觸景生情。人們能夠借助于自然景物產生想象,抒發情感。當水體景觀設計為人們營造出一種情境,任何人是無法拒絕這種設計對心靈的感受與刺激的。(1)審美作用,綠化水體是城市景觀的自然延伸,其審美效用是城市化進程中社會效益的一個重要體現。(2)生態作用,首先,現代城市景觀大多是人為設計建造而成的,綠化水體是體現城市景觀設計中連接度最強的要素。其次,綠化水體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不均勻分布構成了城市景觀異質性,由于城市景觀異質性的存在,促進了城市景觀格局在綠化水體要素的多樣性。(3)旅游游憩作用。伴隨科技進步,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給城市中生活的人群帶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第二章水景的構成元素2.1水景植物的配置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物的存在。水生植物在水景中會帶來豐富的視覺色彩和情感特征,而且也是保持池塘自然生態平衡的關鍵因素。當然在景觀設計中,水生植物更會使水體的邊緣顯得柔和動人,弱化水體與周圍環境原本生硬的分界線,使水體自然地融入整體環境之中。水旁的喬木可以遮陰,護岸,或構成框景,起到豐富水體景觀和遮擋光照的作用。灌木、草皮和地被植物可以起障景、固水土、護駁岸、豐富水體色彩的作用。2.2水景山石的應用石在景觀營造中雖然起不到植物和水那樣能改善環境氣候的作用,但由于它的造型和紋理都具一定的觀賞作用,所以也經常與二者搭配置景,可疊山造景,

營造自然的景觀情趣。在中國傳統園林中,與水景搭配的假山、置石更是重要的景觀組成部分,石能固岸、堅橋,又可為人攀高作蹬,圍池作欄,疊山構洞,搭石為座,也可以立石為壁,引泉作瀑,伏地噴水成景,可見其在水景景觀營建中

的作用。假山是指人工推起來的山,多與瀑布相結合,是從自然山水景觀演繹而來。假山以造景游覽為主要目的,充分地結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以土、石等為材料,以自然山水為藍本并加以藝術的提煉和夸張,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稱。假山一般體量比較大,水從山頂或山洞中嘩嘩流下,人們被這動聽的聲音吸引,仿佛置身于自然山林之中。2.3水體雕塑的應用水體自身來營造景觀效果的很少,大部分水景都會與山石、植物以及各式各樣的雕塑組合成景,這樣才有回歸自然的感覺,達到怡神養性的效果。水景雕塑要與水體表現形式及尺度的比例、周圍環境空間整體性、潛在的人文及精神內涵的體現相協調。城市公園的主題就是指城市公園在城市中的基本角色,也就是城市公園在城市中所表達出內容。城市公園主題的確定,一般是根據公園的整體布局并結合公園的內容決定的。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建設規模、服務對象等,都對公園定位有著密切的聯系。若從其服務對象和規模來看,有市級公園、區級公園、社區公園等。從其與城市中心的關系來看,城市公園有中心城區公園、市內公園、郊野公園等。城市公園的主題根據其景觀內容又可分為:文化休息公園、紀念公園、歷史名園、游樂公園、植物園、風景名勝公園、盆景園等。城市公園主題的確立,與地方的城市總體規劃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與設計師的理解與創造力有關。第三章水體景觀總體設計原則3.1安全性設計原則泄洪防汛是水體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工程上滿足抵御洪水的要求下,保證城市能夠安全渡過汛期。小型的人工水體雖然沒有洪水之憂,但也要考慮到有人在水邊休憩娛樂時候的安全性。3.2生態性設計原則自然生態系統的建立:水體和岸邊自然植被,建立起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自然生態系統,既省去過去的人工維護,又能夠形成休閑自在的田園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采用直道改曲、河岸分層、硬質軟化等方法,為各種動植物創造適宜的生存條件,建立較為完善的水體生態系統,使河岸具有自然的、生態的野趣。3.3持續性設計原則生態設計還應遵循持續性原則,使城市水體具有一定的自凈功能和自我維持能力,建立良好暢通的循環路徑,使水體生態系統能夠維持動態平衡,并保持長期穩定。3.4功能性設計原則城市水體作為天然的緩沖器,能夠有效地調節城市的溫濕度,滋潤凈化空氣減少粉塵,降低噪聲,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水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調節氣氛,陶冶情操,盡量滿足親水需求,改變水景只可遠觀不能親近的狀況,使水體具有“可達性”,人們能在水邊散步,小孩可以在淺水中嬉戲。3.5因地制宜設計原則在水景的設計中,往往會不自覺的消耗很多能源。比如說本是高低曲折的地形,在進行水景設計的時候去不加以考慮,把地形因素完全排斥在外,用人工的力量把水“抬”高。顛倒了原本存在的上下關系;“上”與“下”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水景的設計應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吻合,適量的減少大型噴泉的數量,因為噴泉需要大量的電能來抵消重力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水景的過程中,我們隊地形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此為先決條件來營造因地制宜的水景景觀。第四章公園水體景觀的重要性公園水體景觀主要是一種仿照大自然天然山水景觀的形式,設計溪流、瀑布、人工湖等景觀,這些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有較多的應用。在現代公園的水體景觀設計當中,更多地使用了例如噴泉、水幕以及池塘等形式。雖然在設計形式上存在一定差異,但是水體景觀一直都是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山體是園林景觀的骨架,那么水體則是園林景觀的靈魂。公園水體景觀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利用水體改善環境、調節氣候、控制噪音,而且還能夠借助水體流動性的特點,減輕園林周圍其它建筑物的凝滯感,動靜結合使園林景觀更加具有立體感。雖然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想法也在不斷地更新,對園林水體景觀的要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縱觀我國公園水體景觀設計,其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充分利用一種空間的、視覺的、聽覺上的綜合方式去設計園林水體景觀的結構,并且在水體景觀設計當中不斷的融合傳統與現實美從而達到藝術的創新,以創造更加輕松自在的景觀環境。第五章公園水體景觀設計要點5.1公園水體景觀的層次感公園水體景觀設計布局上主體突出并且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利用水這一動態元素與周圍的靜景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也使得公園的環境空間在構成上也顯得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從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的設計風格來分析,古人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相互融合,使人觸景生情,達到情景交融,使自然意境給人以啟示和遐想。讓人們在有限的公園中領略無限的空間,身處園中,感受最真實自然的山水。這就是中國傳統藝術所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從有限到無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人歸于自然在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5.2公園水體景觀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公園水體景觀設計在布局上追求回歸自然的基本原則,切忌形似的模仿,需要設計者將園林建筑美與自然水體美相互配合。公園水體景觀設計要遵循追求自然的原則,返璞歸真,呈現出不規則、不對稱的建筑格局,在錯落有致的景觀布局當中自然的山水是園林景觀構圖的主體,而形式各異的水體景觀卻成為了觀賞和營造氣氛的點綴物,植物配合山水自由的進行布置,道路回環曲折使人置身其中充分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從而達到一種自然環境、審美情趣與美的理想的交融境界,富有自然山水情調的園林藝術空間。5.3公園水體景觀的視聽感受現代公園水體景觀設計也延續著古典園林設計理念,并且在動靜結合上融入了更多現代化的手法。例如使用燈光噴泉的設計方式,通過對噴泉的造型設計和燈光處理來體現園林景觀、周圍環境以及人文三者之間的聯系。在對噴泉的造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切忌出現單調重復的設計形式,這樣很容易使觀景者產生視覺疲勞和厭倦感,應該綜合利用不同的水型,讓各具特色的噴泉以組合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用不斷變換的造型給觀景者帶來更加奇幻、美妙的感覺。水體景觀不僅在視覺上能夠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在聽覺上也有很多方式能夠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從我國古典園林水體景觀的設計形式上來分析,無論是涓涓細流還是氣勢如虹的瀑布,人們在看到水景的同時還會不自覺地被水聲所吸引,或是陶醉與清脆的細流聲、或是被轟鳴的瀑布所震撼,這些水聲的魅力所在。特別是如今喧囂的城市生活,水體景觀的設計更加需要借助水聲來弱化周圍的各種噪音。用視覺和聽覺的立體感緩解人們的思想壓力,真正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總之在公園水體景觀的設計思路上要充分挖掘自然美,因為水體景觀不同于其它景觀設計,它需要設計者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尋找到一種能將水體、環境以及人文三者相互統一的設計理念,而且在水體景觀的設計當中要賦予更深刻的創意和內涵。雖然公園水體景觀的形式美很重要,但是景觀設計的內涵更重要,因為唯有具有內涵的水體景觀,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長盛不衰的存在著,這也是傳統美學對我國公園水體景觀設計藝術的影響所在。第六章公園水體景觀存在的問題一般公園水體建設初衷都是為了創造出一個優美的生態景觀,為居民提供一個清水、休閑場所,但大部分并沒有按自然界水循環理論進行規劃設計,大多變成一個幾乎無自凈功能的基本封閉系統,且其內部結構不合理,加上外來污染物質的輸入,以及管理和維護不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產生富營養化,最終水體變得腥臭渾濁、后果嚴重者甚至導致水體發黑、發臭,影響公園水體的水景觀賞效果和居民生活環境。公園水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6.1水體流動性較差通常公園水體為封閉型或半封閉型的小面積水體。因其與外界大面域水體缺乏連通,使公園水體基本成為一潭死水。由于公園水體面積較小,水面面域有限,不能形成有效的重力流、風致流,水體自身動力條件較差。同時由于受場地限制,在水景設計中公園水體往往出現水體流動性差的死角,死角區域水質易惡化,污染物也易在死角處沉積,成為公園水體的內源污染,并影響整個公園水體的水質。6.2補水水源水質較差

一般公園水體的水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自然降水、地表水、再生水。部分公園日常補充水量以地表徑流匯集為主,而匯集區域公共綠地面積較大,在降雨的淋洗沖刷作用下,綠地的化肥農藥和土壤表層污染物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中,使得補水水源水質較差。另外,還有部分公園以再生水作為補水水源,由于再生水中營養鹽含量較高,這樣給水體富營養化提供了物質基礎。據調查資料顯示,多數以再生水作為公園水體補水水源時,更加加劇了水體的受污染程度。

6.3外源污染物進入水體

對北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長沙和武漢等城市公園的調查分析發現公園的水體外源污染主要來自:(1)臨近公園水體的餐廳、廁所等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公園水邊植物的代謝殘留物;(3)游人隨手丟棄的垃圾雜物、垂釣魚餌;(4)公園綠地施加的化肥農藥;(5)游艇等公園娛樂設施的直接接觸污染。

6.4水體生態系統不完善

完整的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所構成。生產者作為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決定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發展,系統的穩定性也為水體充分發揮自凈能力提供了保證。目前公園水體生態系統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公園水體中的水生植物種類比較單一,多數公園水體考慮到防滲問題采用硬質結構,不適合水生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棲息,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很大制約,同時又阻斷了水陸生物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其二是部分公園水體為了給游人提供一個很好的與魚類、水禽等動物親密接觸的機會,專設有游人投喂區,這受到了游客的歡迎。但是目前公園水體中存在魚類數量過多、種類不宜、投喂無度的現象;其三是公園水體水深較淺,生存環境單一,沒有深淺、緩急、曲折之分,使眾多水生生物無隱蔽和藏身之處。因此,公園水體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功能健全的、良性的水生態系統。第七章景觀水體水質惡化的原因經過對全市幾個公園內的景觀水體調查研究發現,導致景觀水水質惡化的原因有很多。總體上可分以下幾種:7.1景觀水的水源水質較差一般景觀水的水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降水、地表水、中水。大部分日常補充水量以降水匯集為主,而四周匯集的降水把地表很多污染物都溶解在內,使得景觀水源先天質量較差。7.2周圍污染源對其污染景觀水體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四周小區內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滲濾液、漂物和施工塵土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的有機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營養物,植物營養物進入天然水體后將惡化水體水質,加速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影響水面的利用。7.3水池防滲處理破壞景觀水生態系統目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慮到防滲等問題,湖底多為硬質底。對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長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種植、生長都會有諸多限制。很多水域由于防滲層鋪設質量不過關,造成人工湖水流失過快,或管理過程中補水不及時。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長不良甚至枯死,既沒有發揮凈水作用又破壞觀景效果。7.4游客人為的破壞游客的一些行為,也是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比如向水中丟棄垃圾;為了垂釣,向水體撒過多的魚餌,這些多余的魚餌也會造成水體的污染,這些種種行為都會嚴重地污染景觀水。7.5設計的不合理由于在水景設計與考慮不周,人工湖中經常會出現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動,水質往往最容易惡化。各種污染物將會沉積在死角,并慢慢地污染整個人工湖,死角成人工湖的一個內部污染深,因此,在一個人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質惡化得越快。7.6地下水的污染隨著工農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污染(如氮、磷、重金屬離子等等)滲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國地下水的污染已相當普遍而嚴重。而大部分的景觀水又是與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導致景觀水的變質也是顯而易見的。第八章、景觀水體污染預防的措施景觀水體污染預防的方法是要保持景觀水體的清潔,使之達到規定的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要求,必須對可能造成該水體污染的上述污染物的污染源嚴加控制,具體主要建議措施如下:8.1加大政府投入,建好城市污水設施充分利用現在國家環保的新形勢,多方面籌集資金,規劃建設好城市污水處理廠和雨污分離管道,使景觀周圍的污水經過處理達到景觀水質量標準后再排入;對前10分鐘的降水也要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這樣能有效的遏制地面沉積物對景觀水的污染。8.2加強執法管好周圍污染源,保證水體四周區域內小區、飯店等污染源產生的生活污水必須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統,進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不能直排入景觀水體;在有些水體四周下水道系統還不完善,與現有市政下水道系統沒有連接的情況下,周邊污染源必須設立獨立污水處理站對其污水進行處理,要求改道外排。也應嚴禁在湖周圍附近堆放生活或建筑垃圾。以免垃圾飄浮物經風吹到湖體水面或垃圾滲濾液直接流入湖體,對湖體水質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8.3做好調度,保證地表徑流水質質量地表徑流雨水含有較多有機物和無機塵土,尤其降雨前十分鐘地表徑流水中污染物含量更高,應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排除。不能直接排入景觀水體,若直接排入景觀水體會造成淤積或水體不同程度的污染。第九章、污染景觀水體治理的方法9.1物理方法景觀水體凈化的物理方法有機械過濾、疏浚底泥、水位調節、高壓放電、超聲波等方法,這些方法效果明顯,但不易普及,難以大規模實施。過去常用的有疏浚底泥和水位調節兩個方法,疏浚底泥是為了抑制泥中氮、磷的釋放而污染水體。定期補水是為了稀釋污染物濃度,其主要機理為稀釋作用,其并不改變污染物的性質,但可為進一步的凈化作用創造條件,如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使水體其它凈化過程尤其是生物凈化過程能夠恢復正常。定期補充水的處理方法對于較小水面的景觀水體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經濟上可行,也達到預期的效果。9.2化學方法對于湖泊、河道等緩流水體,由于氮、磷等植物營養物的大量排入已經發生富營養化引起水質變臭時,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學藥劑的方法殺死藻類。然后通過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層即可達到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目的。殺藻常用的藥劑有硫酸銅和漂白粉。9.3生態凈化法水生植物技術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將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應用于水質凈化,充分利用自然凈化與水生植物系統中各類水生生物間功能上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來凈化水質,利用生物間的相克作用修飾水質,利用食物鏈關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資源取得水質凈化和資源化、景觀效果等結合效益。但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以防過度繁殖,適得其反。水生動物凈化魚是水生食物鏈的最高級。在水體內利用藻類為浮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