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教師中心稿)教案_第1頁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教師中心稿)教案_第2頁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教師中心稿)教案_第3頁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教師中心稿)教案_第4頁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教師中心稿)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老師中心稿)教案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致大海》〕(老師中心稿)教案劉星河教學目的:1、理解作者及其作品,開闊眼界,比擬中外詩歌的藝術風格,進步鑒賞程度。2、鑒賞詩歌中采用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手法。教學重點和難點:1、分析^p《致大海》中詩人的思路,把握感情線索,理清構造。2、體會《籬笆那邊》中詩人不循章法,意象奇特,韻律多變的風格特征。3、把握《我愿意是急流》中的畫面感和抒情性相結合的特點的。第一課時致大海普希金教學目的:1、學習本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法。2、體味詩人對自由的熱烈向往與積極奮進的精神。教學重點、難點:1、正確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揣摩詩的意境。2、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緒。3、把握本詩的感情線索,理清構造層次。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教學方法:1、誦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2、問題研究法。比照擬難以理解的詩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3、閱讀評點法。對精彩的詞句引導學生鑒賞評述。4、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曾經愴海難為水”大海的美是永遠也說不盡的。面對遼闊的大海詩人會情不自禁的放聲高歌,我們學過曹操的《觀愴海》,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詩--《致大海》。1.作者簡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的偉大詩人。俄羅斯積極浪漫文學的創始者,也是批判現實文學的奠基人。普希金堅決地站在十二月黨人一邊,反對專制農奴制度,熱愛、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被高爾基譽為“俄國文學之始祖”。2.背景介紹:《致大海》寫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創作了大量的政治詩而引起沙皇的驚慌。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熱愛自由,不愿阿諛逢迎敖德薩總督,于1824年又被革職遣送回鄉〔第二次流放〕。臨別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巖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想起與大海有關的英雄,不禁思緒起伏,寫下了這首詩篇。二、研習課文1、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思路a、詩人面對洶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關的詩句畫出來。——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傷痛苦〔1節-7節〕;緬懷英雄拿破侖和偉大的詩人拜倫〔8節-13節〕;永久思念大海〔14節-15節〕。3、以上內容是通過什么線索把它們貫穿起來的?——詩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為線索來組織這些材料的。三、詳細研習1、詩人為什么如此熱愛大海,大海有沒有象征意義?——因為大海有廣闊的胸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風光。更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詩歌的第一句“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提醒了這種象征意義。2、作者對大海的禮贊反映了什么?——反映了詩人對自由的熱愛與追求。3、詩人面對大海為什么又感到悲傷痛苦?——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詩人失去自由的“苦惱心傷”。如詩句:“還因為那個隱秘的愿望而苦惱心傷!”、這里“隱秘的愿望”即第6節詩人所寫的“我曾想永遠地分開……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詩人為未能逃脫監禁而悲傷痛苦。4、詩人由大海而想起與大海有關的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這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詩人竭力贊頌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一方面說明詩人對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詩句:“正像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陰沉,/他像你一樣,什么都不能使他屈從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詩人對二人結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悲哀,如詩句“世界空虛了……大海洋呀,/你如今要把我帶到什么地方?”四、欣賞品味1、好似是朋友的憂郁的怨訴,/好似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我最后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大海這一意象已浸透了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因為詩人將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個地方,因此大海也仿佛在為詩人發出“憂郁的怨訴”,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這臨別時,她又向詩人發出了“召喚的喧響”,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喚。因此詩人在第3節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現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與矢志追求。2、我曾想永遠地分開/你這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懷著狂歡之情祝賀你,/并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這里“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是指詩人將要分開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遠地分開”是指詩人想機密逃到海外,去尋求那自由的生活。進而詩人想象分開囚禁之地時的“狂歡之情”,并用“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這一形象的詩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創作,再也不必擔憂遭到監禁,但是詩人的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