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浙江省杭州重點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B.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壯:雄壯。
C.抑本其成敗之跡
抑:或者。
D.逸豫可以亡身
身:身體。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天下云集響應 B.席卷天下 C.履至尊而制六合 D.贏糧而景從3.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
②流血漂櫓(船槳)
B.①躡足行伍之間(小心翼翼地行走)
②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C.①贏糧而景從(擔負)
②非抗于九國之師也(匹敵,相當)
D.①委命下吏(下達命令)
②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致)4.選出“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翻譯正確一項是(
)A.整個世道都是混濁的,您為什么不隨著流水去推波助瀾呢?
B.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您為什么不隨著流水去推波助瀾呢?
C.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您為什么不隨波逐流并推波助瀾呢?
D.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您為什么不像流水那樣推波助瀾呢?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書
憤陸
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注]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咀ⅰ咳祥L城:《南史》載,宋文帝要殺名將檀道濟,檀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表現了詩題中的“憤”字,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B.頷聯將詩人的報國愿望渲染得更加鮮明,再次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首聯相比,悲憤之情更加強烈。C.頸聯從現實到回憶,詩意轉為悲涼,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D.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詩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艱難,既表現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B.“氣如山”是說氣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北望中原時的慷慨激昂。C.頷聯以名詞短語形成詩句,描述了兩幅雄壯蒼涼的戰場畫卷,有力襯托了詩人的心情。D.詩人雖然以“塞上長城”檀道濟自比,但是“空”和“衰鬢”卻突出了其理想的破滅。7.燕歌行(節選)高
適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咀ⅰ竣匐瑁嚎菸O铝袑Ρ驹姷馁p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描寫戰前敵我雙方部署軍事行動的情景,動詞“飛、照”說明軍情危急。B.敵人騎兵深入中原,來勢洶洶,像狂風暴雨發動猛攻,襯托了戰士們的形象。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邊塞的蕭條凄涼,烘托了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D.八句詩雖是節選,卻逐步推進,完整再現了戰斗前、戰斗中和戰斗后的場景。8.下列對《過秦論》中相關文化常識和文意理解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敘述史實,說明秦由興到衰的過程,再列舉大量的事實進行論證,最后得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B.陶朱:即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自稱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
C.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頭巾包頭,故稱“黔首”。古代百姓的稱謂還有“布衣”“黎民”“生民”“蒼生”“鯫生”“氓”等。
D.文章最后一段從領袖的地位和指揮作戰能力、軍隊的裝備和素質四方面將九國之師和陳涉之眾進行對比,指出后者實際上力量不如九國強大,結局卻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9.下列句子中的“所以”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10.與“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而告以成功
C.此三者,吾遺恨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節選自歐陽修《伶官傳序》)文本二新磨嘗奏事殿中,殿中多惡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縱兒女嚙人!”莊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諱狗,故新磨以此譏之。莊宗大怒,彎弓注矢將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無殺臣!臣與陛下為一體,殺之不祥!”莊宗大驚,問其故,對曰:“陛下開國,改元同光,天下皆謂陛下同光帝。且同,銅也,若殺敬新磨,則同無光矣?!鼻f宗大笑,乃釋之。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鎮貨賂交行而景進最居中用事。莊宗遣進等出訪民間,事無大小皆以聞。每進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軍機國政皆與參決,三司使孔謙兄事之,呼為“八哥”。莊宗初入洛,居唐故宮室,而嬪御未備。閣宦希旨,多言宮中夜見鬼物,相驚恐,莊宗問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時,后宮萬人,今空宮多怪,當實以人乃息?!鼻f宗欣然。其后幸鄴,乃遣進等采鄴美女千人,以充后宮。而進等緣以為奸,軍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數千人。莊宗還洛,進載鄴女千人以從,道路相屬,男女無別。魏王繼岌已破蜀,劉皇后聽宦者讒言,遣繼岌賊殺郭崇韜。崇韜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樂其死。(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第二十五》,有刪改)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鎮/貨賂交行/而景進最居中用事B.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鎮貨賂交行/而景進最居中用事C.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鎮/貨賂交行/而景進最居中用事D.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鎮貨賂交行/而景進最居中用事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廟號。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宗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B.夷狄,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部分少數民族。古代有“北蠻南胡西夷東狄”的說法。C.屬,意為“連接”,和《屈原列傳》中的“亡國破家相隨屬”的“屬”意義相同。D.幸,常指帝王親臨某地,也可指君主對妻妾的寵愛?!皨D女無所幸”中“幸”意為后者。13.下列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寫莊宗俘獲了燕王父子,殺了梁國的君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親完成了遺愿。B.文本一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通過一盛一衰的對比,一褒一貶的抒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引人深思。C.文本二中莊宗對于新磨將殿上惡犬喻為莊宗兒女的譏諷言行,大怒欲除之,新磨巧用文字諧音轉危為安。D.文本二中寫莊宗剛進入洛陽時,宮女嬪妃不全,他立刻派遣宦官景進等人挑選鄴都的美女來充實后宮。閱讀下面三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曳蛱煜路切∪跻?,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節選自賈誼《過秦論·上篇》)【乙】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歲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節選自賈誼《過秦論·下篇》,有刪改)【丙】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事跡,亦斷可見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ひ夭坏谜渲?,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萬人側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節選自柳宗元《封建論》)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
B.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
C.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
D.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1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乘,指一萬輛兵車。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以“萬乘”指天子、帝王。
B.五序,周王朝設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
C.甲文和丙文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但與《孔雀東南飛》中的“六合正相應”“六合”意義是不相同的。
D.合從,即合縱,指戰國時,張儀游說六國諸侯聯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古稱合從。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善用對比論證,把秦與六國、秦與陳涉、陳涉與山東諸國進行對比,指出雙方實力懸殊,為抒發議論作了有力的鋪墊。
B.【乙】文認為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進獻忠言容易被殺戮,因此秦王朝盡管也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卻因恐懼而不敢進言糾正主上之過。
C.【丙】文先寫秦朝在統一了全國之后,不分諸侯國而設置了郡縣,廢除諸侯而任命了郡縣長官,再加上它自身地形上的優勢,有利于它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D.【丙】文認為,郡縣制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發了老百姓的怨恨,導致了秦朝的衰亡。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2)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1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的《過秦論》中,蒙恬北筑長城、擊退匈奴后,以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北部邊境的百姓免受匈奴侵擾之苦。(2)賈誼認為,推翻秦王朝的力量其實并不強大,陳勝吳廣起義軍連武器都沒有,只不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備極為低劣。(3)《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南海鮫人和藍田美玉的傳說寫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終幻滅。(4)唐太宗在《貞觀政要》曾說:“天下稍安,猶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至喪敗。”《伶官傳序》中歐陽修表達過與此相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屈原列傳》中寫出了屈原如蓮、如蟬一般的高潔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作文。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蹲髠鳌こ晒こ晒辍贩矅蟊?,莫先擇士?!杜f唐書》“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暯街袊?,是5000多年文明源遠流長的中國,是一派欣欣向榮氣象的中國,也是14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磅礴之力的中國。面對這樣紛繁復雜又瑰麗多姿的中國,無數代人在建設中國的過程中思考并探索:何者為大?何者為根?何者可強?何者可久?作為青年一代,談談你對“國之大者”的理解和看法。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聚焦一點,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D.身:自身,自己。句意: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故選D。
2.【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A.云,名詞做狀語,像云一樣。句意:天下豪杰像云一樣聚集,回聲似的應和他。B.席:名詞做狀語,像席一樣。
句意:像卷席一樣卷天下。C.履:名詞活用作動詞,登上。句意:登上皇帝的寶座來統治天下。D.景:名詞做狀語,同“影”,像影子一樣。句意: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C是名詞活用作動詞,ABD是名詞活用作狀語。故選C。
3.【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A.“櫓”應解釋為“大盾牌”。句意:血流成河,可以漂浮大盾牌。B.“躡足”應解釋為“參與”。句意:(他)又是參與在戍卒行軍的途中。D.“委命”應解釋為“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句意:(百越之君)把自己的性命交給獄官。故選C。
4.【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舉世”,全世界。
排除A?!盎鞚帷?,污濁不清;“隨其流而揚其波”,隨波逐流并推波助瀾。排除AD?!岸保B詞,并,并且。排除AB。故選C。
5~6.【答案】【參考答案】C、【參考答案】A【解析】1.
【試題分析】C.“頸聯從現實到回憶”錯誤。頸聯是從回憶到現實,前四句“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是回憶,回憶自己早年的宏圖大志、氣壯如山的愛國熱情以及親歷的兩次難以忘懷的抵抗金兵的戰斗,頸聯回歸現實。故選C。2.
【試題分析】???????A.“今日的意志消沉”錯誤。首句既有對時世艱難的慨嘆,又有對自己當年抗金復國的壯心豪氣的袒露,詩人只是憤,并未消沉,且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故選A。
7.【答案】【參考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B.“襯托了戰士們的形象”理解錯誤。這兩句說的是塞北邊關的風貌,山川荒蕪,塵土滿天,塞外的游牧民族和風雨一樣,時常侵擾國家關隘。烘托了戰爭的形勢危急,并不是“襯托了戰士們的形象”。故選B。
8.【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C.“古代百姓的稱謂還有……‘鯫生’……”錯誤。“鯫生”指淺陋無知的小人,并非指百姓。故選C。
9.【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A.“所以”,……的原因。句意: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B.“所以”,……的原因。句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C.“所以”,……的原因。句意: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D.“所以”,用來……的。句意: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故選D。
10.【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例句:判斷句,“……也”是標志。句意:梁國,是我的仇人。A.被動句,標志是“為”。句意:由此而(導致)自己被殺,國家敗亡,被天下恥笑。B.狀語后置,應為“而以成功告”。句意:把成功這件事告祭先王。C.判斷句,標志是“……者,……也”。句意: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D.狀語后置,應為“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故選C。
11~13.【答案】【參考答案】C、【參考答案】B、【參考答案】D【解析】1.
【試題分析】句意:當時,伶人進出皇宮,侮辱嘲弄縉紳大臣,群臣憤恨,卻沒有人敢說話,有的人反而依附他們來求得恩惠寵幸。各地藩鎮紛紛賄賂,景進在中間執事最甚。“諸伶人”作主語,“宮掖”作“出入”的賓語,主謂賓之間不可斷開,排除BD?!盎颉弊鲋髡Z,“附托”作謂語,主謂之間不斷開,排除A。故選C。2.
【試題分析】???????A.正確。B.“北蠻南胡西夷東狄”錯誤。應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C.正確。兩個“屬”都是動詞,連接。句意:在道路上一個接一個/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D.正確。“婦女無所幸”中“幸”意為“寵幸、寵愛”。句意:之后莊宗親臨鄴都/不迷戀女色。故選B。3.
【試題分析】???????D.“他立刻派遣宦官”錯誤。原文“閣宦希旨,多言宮中夜見鬼物,相驚恐,莊宗問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時,后宮萬人,今空宮多怪,當實以人乃息?!f宗欣然。其后幸鄴,乃遣進等采鄴美女千人,以充后宮”可知,不是莊宗主動要求以美女充實后宮,而是官宦迎合莊宗的意思,編造故事滿足莊宗內心的愿望。故選D。參考譯文:本文一?。业呐d盛與衰敗的道理,雖說是天意,難道不是人為的緣故嗎?探究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傳言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曾把三支箭交給莊宗,并對他說:“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與我結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歸附于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給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心愿?!鼻f宗收下箭藏在宗廟里,此后打仗時,就派官員以少牢之禮祭祀于宗廟,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錦鍛織的袋子里,背著它沖殺在前,等打了勝仗,又把箭放回宗廟。當莊宗用繩子捆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放著梁王君臣的頭顱,進宗廟,把箭交還先王,稟告報仇成功的消息的時候,他意氣之盛,可以說是豪壯??!等仇敵已滅,天下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叛亂的人四方響應,莊宗慌張東逃,還沒等見到敵人,官兵們就離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著,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斷頭發,對天發誓,眼淚沾濕了衣裳,這又是多么衰敗啊!難道真是得天下難而失天下易嗎?文本二新磨曾經在殿中稟奏事務,殿中多有兇猛的狗。新磨離開時,一只狗起來追他,他倚靠著柱子大喊:“陛下不要放縱兒女咬人!”莊宗家是北方少數民族,忌諱狗,所以新磨以此譏諷。莊宗大怒,要拉弓射箭,新磨急忙喊道:“陛下不要殺臣,臣與陛下是為一體,殺了我不吉利!”莊宗驚奇,問他緣由。新磨答道:“陛下開國,改年號為同光,天下都稱陛下為同光帝,并且‘同’就是‘銅’,若殺掉敬新磨,那么‘同’就沒光了。”莊宗大笑,于是放了他。當時,伶人進出皇宮,侮辱嘲弄縉紳大臣,群臣憤恨,卻沒有人敢說話,有的人反而依附他們來求得恩惠寵幸。各地藩鎮紛紛賄賂,景進在中間執事最甚。莊宗派景進等人外出私訪民間,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奏報。每次到殿中進奏事務,侍從都隱退,軍事機密國家政事都參與決策。三司使孔謙以兄長的禮節侍奉他,稱他為:“八哥”。莊宗剛到洛陽時,住在唐朝時的舊房屋,而且妃嬪、侍從都很少。官宦迎合莊宗的意旨,多次說晚上在宮內看見鬼,樣子驚悚恐怖。莊宗問他破解的方法,于是宦官說:“以前唐朝時,后宮有上萬人,現在宮殿空閑多怪物,應該是充滿了人就可以止息了?!鼻f宗聽了很高興。之后莊宗親臨鄴都,派景進等人搜尋上千美女,來填充后宮。然而景進等人借此作壞事,于是士兵的妻子、女兒逃跑的有幾千人。莊宗返回洛陽,景進用車載著鄴地女子上千人跟隨,在道路上一個接一個,男女混雜。魏王繼岌已經攻下蜀地,劉皇后聽信宦官讒言,派繼岌暗地里殺死郭崇韜。郭崇韜向來憎恨伶人,經常壓制他們,因此,伶人都因為郭崇韜死而高興。
14~17.【答案】A、D、D、【參考答案】(1)假使拿東方諸國(崤山以東的諸侯國)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比權勢,衡量實力,則不可同日而語了。(2)他多次征發數以萬計的百姓服役,使刑法越來越殘酷,耗盡了財力?!窘馕觥?.
【試題分析】句意: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進諫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三主失道”“忠臣不諫”“智士不謀”是三個并列的句子,都是主謂結構,各自斷開,注意“而”在這里表并列關系,領起“忠臣不諫”,可在其前停頓,排除B、C;“天下”為名詞,在句中作主語,“亂”應為謂語,故“天下已亂”主謂結構完整,其后應斷開;而“奸”是下句主語,其前斷開,排除D。故選A。2.
【試題分析】???????A.正確。B.正確。C.甲文和丙文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孔雀東南飛》中的“六合正相應”“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二者意義是不相同的。正確。D.“張儀游說六國諸侯聯合拒秦”中“張儀”錯誤,“張儀”應改為“蘇秦”。歷史上是張儀主張連橫,蘇秦主張合縱。故選D。3.
【試題分析】???????D.“制度的先天缺陷,引發了老百姓的怨恨,導致了秦朝的衰亡”錯誤,依據丙文第二段“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萬人側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可知,導致秦衰亡的不是郡縣制的先天缺陷,而是在于政治問題。故選D。4.
【試題分析】???????(1)“使”,假使;“山東”,崤山以東;“度”,推測,估計,“絜”,衡量;“比”,比較;“量”,衡量。(2)“亟”,多次;“暴”,使……殘酷;“竭”,使……盡,耗盡;“貨賄”,財物。參考譯文:【甲】
況且那天下并沒有縮小削弱,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是保持原來的樣子。陳涉的地位,沒有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加尊貴;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國部隊抗衡;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為什么呢?假使拿崤山以東的諸侯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論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小小的地方,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管轄全國,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已經一百多年了;這之后把天下作為家業,用崤山、函谷關作為自己的內宮;陳涉一人起義國家就滅亡了,秦王子嬰死在別人(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節選自賈誼《過秦論·上篇》)【乙】
秦王滿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形勢危急而又勢力微弱無人輔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
在這個時候,世上并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然而他們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由于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疊足而立,不敢邁步,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進諫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
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五霸為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土地被割削的時候,在內能自守備,在外還有親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繁法嚴刑,天下震驚;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
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鑒)。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于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節選自賈誼《過秦論·下篇》,有刪改)【丙】
秦朝統一了全國后,不分諸侯國而設置郡縣,廢除諸侯而委派郡縣長官,秦占據了天下的險要地勢,建都于全國的上游,控制著全國,把局勢掌握在手里,這是它做得對的地方。但沒過幾年便天下大亂,那是有原因的。它多次征發數以萬計的百姓服役,使刑法越來越殘酷,耗盡了財力。于是那些扛著鋤木棍被責罰防守邊境的人們,彼此遞個眼色就聯合起來,怒吼著匯合成群,奮起反秦。那時有造反的老百姓而沒有反叛的官吏,老百姓在下怨恨秦王朝;官吏在上懼怕朝廷。全國四面八方互相配合,殺郡守劫縣令的事情在各地同時發生。錯誤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程序美食活動方案
- 巾幗誦讀活動方案
- 工會開展跳繩活動方案
- 帆布袋diy活動方案
- 就業招聘活動方案
- 居家鍛煉實踐活動方案
- 帶貨主播培訓活動方案
- 小學藝術活動活動方案
- 少年書畫活動方案
- 干眼癥護眼活動方案
- 有機磷農藥中毒(新)課件
- 室性早搏的定位診斷與鑒別共26張課件
- 人防卷材防水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DB11T 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設施工程技術要求
- 濕式氧化技術
- T∕CACM 1316-2019 中醫內科臨床診療指南 中風后吞咽困難
- 于新華中考專題2018
- 江蘇自考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復習大全
- 公司發生火災應急流程圖
-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秒表(共21頁)
- 幀成形及其傳輸實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