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謗譽》閱讀答案_第1頁
《謗譽》閱讀答案_第2頁
《謗譽》閱讀答案_第3頁
《謗譽》閱讀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謗譽》閱讀答案《謗譽》閱讀答案凡人之獲謗譽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則譽至,不得其宜則謗至。此其凡也。然而君子遭亂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則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謗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殺可辱,而人猶譽之。小人遭亂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則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譽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寵可富,而人猶謗之。君子之譽,非所謂譽也,其善顯焉爾;小人之謗,非所謂謗也,其不善彰焉爾。然則在下而多謗者,豈盡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譽者,豈盡仁而智也哉?其謗且譽者,豈盡明而善褒貶也哉?然而世之人,聞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則群而郵之,且置于遠邇,莫不以為信也。豈惟不能褒貶而已,則又蔽于好惡,奪于利害,吾又何從而得之耶?孔子曰:”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善人者之難見也,則其謗君子者為不少矣,其謗孔子者亦為不少矣。傳之記者,叔孫武叔,時之貴顯者也。其不可記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時得君而處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歡而戴之,向之謗之者,今從而譽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或曰:”然則聞謗譽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惡可無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則信之不善人也則勿信之矣茍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則已耳。如有謗譽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舉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榮且懼也。茍不知我而謂我盜跖,吾又安取懼焉?茍不知我而謂我仲尼,吾又安取榮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亦各有道道:道理,原因B.則道必合于君合:適合,合乎C.奪于利害奪:強行改變。D.吾必征其所自征:考察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凡人之獲謗譽于人者故燕王欲結于君B.而人猶譽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則群而郵之則恥師焉,惑矣D.時之貴顯者也與山間之明月18.下列對原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篇短文針對”謗譽”的不同性質作了具體的辨析,不過對于”不善人”的惡意中傷,應當毫不懷疑地予以有力的回擊,絕不能退縮讓步。B.文章從謗譽的一般規律入手,繼而以犀利之筆,深入剖析謗、譽產生的根由,在于統治階級和底層民眾各自謗、譽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對立的。C.深刻地認識到,謗、譽的失信和錯位,有著非常復雜的政治背景和個人因素,并由此對謗、譽提出了更為大膽的質疑,這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膽力和卓識。D.文章雖短,卻寫得一波三折,起V跌宕。對比、轉折、因果、假設等多種關系復句的交互運用,更加強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邏輯的嚴密性。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是惡可無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則信之不善人也則勿信之矣茍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則已耳。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1)小人之謗,非所謂謗也,其不善彰焉爾。(3分)(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分)【《謗譽》閱讀答案】相關文章:1.等閱讀答案2.《等》閱讀答案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