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八章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第一節脊神經第二節腦神經第三節內臟神經系統2概述腦神經脊神經內臟神經周圍部: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3一、神經節(一)腦神經節(二)脊神經節(背根神經節)(三)內臟運動神經節38718-1脊神經節脊神經被膜神經節細胞衛星細胞核4神經外膜神經束膜神經束血管二、神經在周圍神經系統中,神經纖維聚集構成神經。神經膜神經內膜神經束膜神經外膜髓鞘:由施萬細胞的突起卷繞神經元軸突多層神經外膜神經束神經束膜髓鞘施萬細胞核神經纖維神經外膜血管5神經的血管①外來系統局部的營養血管和神經外膜血管②內在系統神經內膜內縱向走行的微血管網神經的淋巴管:神經束膜與外膜內有淋巴網血-神經屏障:存在于神經內膜毛細血管壁的水平6三、周圍神經再生神經纖維潰變順行潰變逆行潰變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生長因子(NGF)
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
睫狀神經生長因子(CNTF)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第十八章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第一節脊神經一、概述二、頸叢三、臂叢四、胸神經前支
五、腰叢六、骶叢七、脊神經損傷定位相關解剖基礎八、全身主要關節的神經分布
831對前根—運動后根—感覺,脊神經節C8T12L5S5Co1第一節脊神經一、概述(一)脊神經的構成、分部和纖維成分9纖維成分軀體感覺纖維內臟感覺纖維軀體運動纖維內臟運動纖維1.脊膜支(竇椎神經)2.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3.后支:內側支、外側支、肌支、皮支4.前支:頸叢、臂叢、腰叢、骶叢(二)脊神經的典型分支脊神經節后根前根灰交通支白交通支交感干神經節腹腔神經節前根后根運動終板骨胳肌肌梭脊神經節10C1~4前支淺皮支:
—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二、頸叢(一)頸叢的組成和位置:
(二)頸叢的分支:
1.枕小神經(C2)2.耳大神經(C2~C3)3.頸橫神經(C2~C3)
(頸皮神經)4.鎖骨上神經(C3~C4)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115.膈神經(C3
~C5):
肌支:
支配頸部深層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頸襻(舌下神經袢)膈神經12C5~C8T1前支斜角肌間隙二、臂叢(一)臂叢的組成和位置:
(二)臂叢的分支
1.胸長神經(C5~C7)
前鋸肌[翼狀肩]2.胸背神經(C6~C8)
背闊肌3.腋神經(C5~C6)4.肌皮神經(C5~C7)肌皮神經腋神經胸長神經胸背神經13上干中干內側束下干后束外側束C5的前支C6的前支C7的前支C8的前支T1的前支部分肌皮神經腋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胸長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肩胛下神經臂內側皮神經145.正中神經(C6~T1)6.尺神經(C8,T1)7.橈神經(C5~T1)外側束正中神經肌皮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內側束胸長神經肋間臂神經正中神經15肩胛背神經(C4~C5)肩胛上神經(C5~C6)肩胛下神經(C5~C7)胸內側神經(C8,T1)胸外側神經(C5~C7)臂內側皮神經(C8,T1)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外側束正中神經肌皮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內側束胸長神經肋間臂神經正中神經16肌皮神經腋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胸長神經胸內側神經肋間臂神經胸背神經肩胛背神經胸外側神經肩胛上神經17橈神經腋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胸長神經肋間臂神經胸背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18腋神經橈神經三邊孔四邊孔19尺神經正中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肌皮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20尺神經正中神經肌皮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21橈神經橈神經淺支尺神經手背支22尺神經深支正中神經返支正中神經橈神經淺支尺神經手背支指背神經尺神經淺支指掌側總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23手皮膚的神經分布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24正中神經損傷橈神經損傷
垂腕癥尺神經損傷
爪形手正中神經余尺神經損傷
猿掌2512對:第1~11肋間神經第12肋下神經
四、胸神經前支皮支:外側皮支前皮支
肋間神經26胸神經前支節段性分布T2分布區相當胸骨角平面T4相當乳頭平面T6相當劍胸結合平面T8相當肋弓平面(臍、劍突之間)T10相當臍平面T12則分布于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平面27T12L1~L3.4
五、腰叢(一)腰叢的組成和位置:(二)腰叢的分支1.髂腹下神經(T12,L1)2.髂腹股溝神經(L1)3.股外側皮神經(L2~L3)4.股神經(L2~L4)5.閉孔神經(L2-L4)6.生殖股神經(L1,L2)2829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生殖股神經肋下神經30股神經腹股溝韌帶閉孔神經
隱神經31L4~L5S1~S5Co1
六、骶叢(一)骶叢的組成和位置:
(二)骶叢的分支1.臀上神經(L4,L5,S1)2.臀下神經(L5,S1,S2)3.股后皮神經(S1~S3)4.陰部神經(S2~S4)臀上神經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陰部神經3233臀上神經臀中肌臀下神經臀大肌股后皮神經臀小肌坐骨神經陰部神經34陰部神經會陰神經肛神經陰莖背神經陰蒂背神經肛神經355.坐骨神經(L4
,L5,S1~S3)(1)脛神經(L4,L5,S1~S3)
足底內側神經足底外側神經足底內側神經足底外側神經脛神經坐骨神經36(2)腓總神經(L4,L5,S1,S2)
腓淺神經腓深神經腓深神經腓淺神經37脛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38七、脊神經損傷定位相關解剖基礎(一)脊神經分布的節段性規律39(二)皮神經分布的重疊性
相鄰兩條皮神經的分支分布區域有相互重疊現象,當一條皮神經受損傷時,僅出現皮神經分布區的感覺遲鈍;而當兩條以上相鄰的皮神經損傷時,才出現分布區的感覺完全消失.脊髓節段脊神經根神經干皮膚神經的
節段性分布ABCABC40(三)臨床常用檢測的肌肉運動及其節段神經支配
上肢神經定位診斷所檢測的運動相關肌肉及神經支配
運動肌名稱神經神經節段肩外展屈肘橈側伸腕伸肘屈指拇指外展三角肌肱二頭肌橈側腕伸肌肱三頭肌拇長屈肌,指深屈肌拇短展肌,第一骨間背側肌腋神經肌皮神經橈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C5C5,C6C6C7C8T1C8,T141下肢神經定位診斷所檢測的運動相關肌肉及神經支配
運動肌名稱神經神經節段屈髖髂腰肌股神經L1,L2收髖大腿內收肌閉孔神經L2,L3伸膝股四頭肌股神經L3,L4踝背屈脛骨前肌腓深神經L4足內翻脛骨后肌脛神經L4,L5足外翻腓骨長,短肌腓淺神經L5,S1屈膝股二頭肌坐骨神經S1踝跖屈小腿三頭肌脛神經S1,S242練習題簡答:
1.簡述頸叢、臂叢、腰叢、骶叢的神經組成。2.簡述膈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股神經和坐骨神經的起始、行程、分支、支配及損傷后的臨床表現。3.試述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閉孔神經、生殖股神經的支配部位及損傷后癥狀。4.簡述一些臨床癥狀的解剖機制:馬蹄內翻足、鉤狀足、垂腕、爪形手、猿掌畸形。名詞解釋:脊神經節、白交通支、灰交通支43重點和難點重點:以下神經的起始、走行、分支、分部及損傷后癥狀:(1)頸叢:膈神經;(2)臂叢: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腋神經;(3)胸神經;(4)腰叢:股神經;(5)骶叢:坐骨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難點:1.臂叢神經的根、干、股、束、支的排列的規律。2.一些肌肉的神經支配(如肱二頭肌、蚓狀肌、股薄肌、恥骨肌、縫匠機等)。第十八章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第二節腦神經一、嗅神經七、面神經二、視神經八、前庭蝸神經三、動眼神經九、舌咽神經四、滑車神經十、迷走神經五、三叉神經十一、副神經六、展神經十二、舌下神經腦神經名稱、性質、連腦部位及進出顱腔部位
順序名稱
性質
連腦部位
進出顱腔部位Ⅰ嗅神經感覺性端腦篩孔Ⅱ視神經感覺性間腦視神經管Ⅲ動眼神經運動性中腦眶上裂Ⅳ滑車神經運動性中腦眶上裂Ⅴ三叉神經混合性
腦橋眼神經經眶上裂上頜神經經圓孔下頜神經經卵圓孔Ⅵ展神經運動性腦橋眶上裂Ⅶ面神經混合性腦橋內耳門→莖乳孔Ⅷ前庭蝸神經感覺性腦橋內耳門Ⅸ舌咽神經混合性延髓頸靜脈孔Ⅹ迷走神經混合性延髓頸靜脈孔Ⅺ副神經運動性延髓頸靜脈孔Ⅻ舌下神經運動性延髓舌下神經管腦神經共12對,其排列順序一般用羅馬數字表示.Ⅰ嗅神經
Ⅱ視神經
Ⅲ動眼神經
Ⅳ滑車神經
Ⅴ三叉神經
Ⅵ展神經
Ⅶ面神經
Ⅷ前庭蝸神經
Ⅸ舌咽神經
Ⅹ迷走神經
Ⅺ副神經
Ⅻ舌下神經(1)一般軀體感覺纖維:
皮膚、肌、腱、口鼻大部分粘膜(2)特殊軀體感覺纖維:
視器、前庭蝸器(3)一般內臟感覺纖維:
頭、頸、胸、腹臟器(4)特殊內臟感覺纖維:
味蕾、嗅器(5)一般軀體運動纖維:
肌節演化的眼外肌、舌肌(6)特殊內臟運動纖維:
鰓弓演化的咀嚼肌、面肌、咽喉肌(7)一般內臟運動纖維:
平滑肌、心肌、腺體腦神經的七種纖維成分:
腦神經中的感覺纖維,其神經元胞體位于腦外感覺性腦神經節,其中樞突入腦,周圍突組成腦神經中的感覺成分。Ⅰ、Ⅱ、Ⅷ對腦神經:
僅含感覺纖維的感覺性神經Ⅲ、Ⅳ、Ⅵ、Ⅺ、Ⅻ對腦神經:
僅含運動纖維的運動性神經Ⅴ、Ⅶ、Ⅸ、Ⅹ對腦神經:
既含感覺纖維,又含運動纖維為混合性的
腦神經中的副交感纖維,在到達所支配的器官前,需在腦外的副交感神經節中交換神經元,節后纖維支配效應器。睫狀神經節翼腭神經節三叉神經節三叉神經下頜神經下頜下神經節假單極神經元三叉神經節
Ⅶ膝神經節
Ⅸ和Ⅹ的上、下神經節雙極神經元
Ⅷ前庭神經節蝸神經節(螺旋神經節)
性質——特殊內臟感覺性嗅粘膜中嗅細胞——嗅絲(嗅神經)嗅球穿篩板一、嗅神經嗅神經嗅球性質——特殊軀體感覺性視網膜節細胞軸突——
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輻射—距狀溝周圍視神經管節細胞雙極細胞視錐細胞視桿細胞視神經二、視神經動眼神經核動眼神經副核一般軀體運動性一般內臟運動性(副交感)運動性:三、動眼神經上支→上直肌、上瞼提肌下支→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一般內臟運動纖維↓睫狀神經節↓瞳孔括約肌睫狀肌(副交感性)↓動眼神經
海綿竇、眶上裂入眶睫狀神經節動眼神經動眼神經下支動眼神經上支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核睫狀神經節的根:①副交感根(睫狀神經節短根)←短根←上泌涎核②交感根←頸內動脈叢③感覺根←鼻睫神經交感根副交感根感覺根睫狀神經節交感神經纖維副交感神經纖維感覺神經纖維視神經睫狀短神經睫狀神經節長根鼻睫神經睫狀神經節短根動眼神經下支睫狀長神經睫狀神經節交感根睫狀神經節性質:一般軀體運動性四、滑車神經上斜肌
海綿竇、眶上裂滑車神經核——滑車神經滑車神經上斜肌滑車神經核交叉性質—混合性一般軀體感覺性→頭面部皮膚及粘膜特殊內臟運動性→咀嚼肌三叉神經諸感覺核
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三叉神經運動核中樞突三叉神經節周圍突五、三叉神經疼溫覺的纖維止于三叉神經脊束核觸覺的纖維止于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大分支第1支眼神經第2支上頜神經第3支下頜神經三叉神經運動核三叉神經中腦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神經脊束核分支:
1.額神經眶上神經→眼裂以上皮膚滑車上神經
2.淚腺神經
3.鼻睫神經性質:一般軀體感覺性三叉神經節
海綿竇、眶上裂入眶(一)眼神經眶上神經額神經淚腺神經顴神經翼腭神經節下頜神經三叉神經節上頜神經眼神經腦膜支動眼神經視神經滑車神經滑車上神經滑車下神經鼻睫神經(二)上頜神經性質:一般軀體感覺性三叉神經節
海綿竇、圓孔、翼腭窩、眶下裂入眶分支:
1.眶下神經
2.上牙槽神經
3.顴神經
4.翼腭神經顴神經眶下神經翼腭神經節眼神經上頜神經三叉神經節三叉神經下頜神經上牙槽神經三叉神經運動纖維咀嚼肌、鼓膜張肌等(運動)下頜牙、舌前2/3、口裂以下皮膚(感覺)
卵圓孔三叉神經節(三)下頜神經性質:混合性分支:
1.耳顳神經
2.頰神經
3.舌神經
4.下牙槽神經
5.咀嚼肌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三叉神經節三叉神經下頜神經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頦神經耳顳神經頰神經頭面部皮神經分布展神經核——展神經海綿竇、眶上裂外直肌性質:一般軀體運動性六、展神經展神經外直肌視神經三叉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動眼神經展神經展神經核性質:混合性特殊內臟運動纖維—面神經核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副交感)—上泌涎核特殊內臟感覺纖維—膝神經節一般軀體感覺纖維—耳部皮膚感覺和面部本體感覺
面神經核上泌涎核孤束核面肌、下頜下腺舌下腺淚腺舌前2/3味覺周圍突下頜下神經節中樞突膝神經節(副交感性)翼腭神經節七、面神經兩個根運動根—腦橋小腦三角混合根(中間神經)面神經核孤束核上泌涎核面神經(一)面神經管內分支:出莖乳孔前6mm處發出—鼓室—加入舌神經←舌前2/3味覺1.鼓索:混合性味覺纖維(終于孤束核上半)副交感纖維(上泌涎核)下頜下腺、舌下腺←下頜下神經節(副交感性)鼓索膝神經節乳突小房面神經面神經管鼓索面神經舌神經下頜下神經節2.巖大神經(巖淺大神經)——
副交感纖維3.鐙骨肌神經→鐙骨肌翼腭神經節淚腺等(副交感性)鼓索面神經鐙骨肌翼腭神經節巖大神經鼓索膝神經節乳突小房面神經面神經管面神經出莖乳孔后在腮腺實質內形成腮腺內叢腮腺內叢:1.顳支2.顴支3.頰支4.下頜緣支5.頸支(二)面神經的顱外分支:顳支顴支胸鎖乳突肌咬肌頰支腮腺內叢腮腺下頜緣支頸支①副交感根←巖大神經←上泌涎核②交感根←巖深神經③感覺根←翼腭神經翼腭神經節(蝶腭神經節)
副交感節巖大神經上泌涎核面神經翼腭神經節翼腭神經巖深神經1.副交感根←鼓索副交感纖維2.感根←面動脈的交感叢3.感覺根←來自舌神經下頜下神經節(副交感節)下頜下神經節交感根舌神經鼓索上泌涎核面神經(一)前庭神經
傳導平衡覺前庭神經核前庭神經中樞突位覺感受器周圍突前庭神經節(雙極神經元)八、前庭蝸神經性質:特殊軀體感覺性(橢圓囊斑、球囊斑、壺腹嵴)前庭神經核蝸神經核前庭蝸神經前庭神經蝸神經面神經(二)蝸神經
傳導聽覺蝸神經核蝸神經中樞突蝸神經節周圍突聽覺感受器(雙極神經元)面神經前庭神經蝸神經蝸管前庭神經核蝸神經核前庭蝸神經
疑核下泌涎核孤束核下半孤束核上半三叉神經脊束核莖突咽肌腮腺咽、舌后1/3頸A竇、頸A小球等舌后1/3味覺耳后皮膚耳神經節中樞突下神經節周圍突下神經節中樞突周圍突上神經節中樞突周圍突(副交感性)九、舌咽神經性質:混合性
①特殊內臟運動纖維②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副交感)
③一般內臟感覺纖維④特殊內臟感覺纖維⑤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疑核迷走神經背核孤束核三叉神經脊束核分支:(一)舌支→舌后1/3粘膜,司一般內臟感覺和味覺(二)咽支→咽粘膜(三)鼓室支→巖小神經(四)頸動脈竇支→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耳神經節腮腺(副交感性)舌咽神經舌支頸動脈竇支①副交感根←巖小神經←下泌涎核②交感根←腦膜中動脈交感叢③運動根←下頜神經④感覺根←耳顳神經耳神經節(副交感節)巖小神經耳神經節耳顳神經腮腺下泌涎核舌咽神經疑核迷走神經背核孤束核三叉神經脊束核咽喉肌心肌、平滑肌、腺體頸、胸、腹部器官耳廓外耳道周圍突器官旁或器官內副交感神經節下神經節上神經節中樞突周圍突十、迷走神經性質:混合性①特殊內臟運動纖維②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副交感)
③一般內臟感覺纖維④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疑核迷走神經背核孤束核三叉神經脊束核迷走神經走行內支喉上神經右迷走神經左喉返神經主動脈弓膈左迷走神經右鎖骨下動脈膈神經右喉返神經外支橄欖后溝出延髓→頸靜脈孔出→上、下神經節→迷走神經干在頸動脈鞘內下行→達頸根部左迷走神經進入胸腔→越過主動脈弓→左肺根后方→食管前面→食管前叢→迷走神經前干迷走神經走行:右迷走神經越過右鎖骨下動脈前方下行→右肺根后方→食管后面→食管后叢→迷走神經后干(一)頸部分支
1.喉上神經
2.頸心支
3.耳支
4.咽支
5.腦膜支迷走神經主要分支:
(二)胸部分支
1.喉返神經
2.支氣管支(三)腹部的分支
1.胃前支
2.肝支
3.胃后支
4.腹腔支迷走神經纖維胃部分支:腹腔支胃后支迷走神經后干迷走神經前干肝支胃前支后胃壁支鴨爪形分支前胃壁支幽門竇部胃底支賁門支
疑核→腦根→加入迷走神經→咽喉肌副神經核→脊髓根→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十一、副神經性質:特殊內臟運動性副神經副神經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至軟腭、咽副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至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斜方肌副神經腦根副神經脊髓根至喉迷走神經背核副神經核疑核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舌下神經管舌肌十二、舌下神經性質:一般軀體運動性舌下神經舌下神經頸袢第二頸神經前支順序其名稱成分起核終核分布損傷癥狀Ⅰ嗅神經特殊內臟感覺嗅球鼻腔嗅粘膜嗅覺障礙Ⅱ視神經特殊軀體感覺外側膝狀體眼球視網膜視覺障礙Ⅲ動眼神經一般軀體運動動眼神經核上、下、內直肌,下斜肌、上瞼提肌眼外斜視、上瞼下垂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動眼神經副核(E-W核)瞳孔括約肌,睫狀肌對光及調節反射消失Ⅳ滑車神經一般軀體運動滑車神經核上斜肌眼不能外下斜視Ⅴ三叉神經一般軀體感覺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神經中腦核頭面部皮膚,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齦、眼球、硬腦膜等頭面部感覺障礙特殊內臟運動三叉神經運動核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頜舌骨肌、鼓膜和腭帆張肌咀嚼肌癱瘓腦神經簡表(1)順序其名稱成分起核終核分布損傷癥狀Ⅵ展神經一般軀體運動展神經核外直肌眼內斜視Ⅶ面神經一般軀體感覺三叉神經脊束核耳部皮膚特殊內臟運動面神經核面部表情肌、頸闊肌、莖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鐙骨肌額紋消失、眼不能閉合、口角歪向健側、鼻唇溝變淺一般內臟運動上泌涎核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腭的腺體分泌障礙特殊內臟感覺孤束核上部舌前2/3味蕾舌前2/3味覺障礙Ⅷ前庭蝸神經特殊軀體感覺前庭神經核群平衡器的半規管壺腹脊、球囊斑和橢圓囊斑眩暈、眼球震顫等特殊軀體感覺蝸神經核耳蝸螺旋器聽力障礙腦神經簡表(2)順序其名稱成分起核終核分布損傷癥狀Ⅸ舌咽神經特殊內臟運動疑核莖突咽肌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下泌涎核腮腺分泌障礙一般內臟感覺孤束核咽、鼓室、咽鼓管、軟腭、舌后1/3的粘膜、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咽后與舌后1/3感覺障礙、咽反射消失特殊內臟感覺孤束核上部舌后1/3味蕾舌后1/3味覺喪失一般軀體感覺三叉神經脊束核耳后皮膚Ⅹ迷走神經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迷走神經背核頸、胸、腹內臟平滑肌、心肌、腺體心動過速、內臟活動障礙特殊內臟運動疑核咽喉肌發聲困難、聲音嘶啞、嗆咳、吞咽障礙一般內臟感覺孤束核頸、胸、腹腔臟器、咽喉粘膜一般軀體感覺三叉神經脊束核硬腦膜、耳郭及外耳道皮膚腦神經簡表(3)順序其名稱成分起核終核分布損傷癥狀Ⅺ副神經特殊內臟運動疑核(腦部)咽喉肌副神經核(脊髓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一側胸鎖乳突肌癱瘓,面無力轉向對側;斜方肌癱瘓,肩下垂、提肩無力Ⅻ舌下神經一般軀體運動舌下神經核舌內肌和部分舌外肌舌肌癱瘓、萎縮、伸舌時舌尖偏向患側腦神經簡表(4)練習題簡答:
1.試述12對腦神經的起始核團、纖維成分、行程、分支及損傷后癥狀。2.試述神經節的分類。3.試述腦神經的7種纖維成分。名詞解釋:翼腭神經節、耳神經節、睫狀神經節、下頜下神經節、膝神經節、迷走與舌咽神經的上神經節與下神經節、鼓索、喉返神經重點和難點重點:1.十二對腦神經的起始核團及支配的結構2.腦神經節難點:第Ⅲ、Ⅴ、Ⅶ、Ⅸ、Ⅹ對腦神經第十八章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第三節內臟神經系統一、內臟運動神經二、內臟感覺神經三、牽涉性痛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經支配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內臟神經系統:內臟運動神經周圍部副交感神經內臟感覺神經交感神經中樞部內臟運動神經又稱自主神經系統或植物神經系統。周圍部
內臟感覺中繼核(孤束核)一般內臟運動核(副交感低級中樞:動眼神經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經背核)心血管運動調節中樞(延髓)呼吸運動調節中樞(延髓、腦橋)
交感低級中樞(T1~L2或L3中間帶外側核)副交感低級中樞(S2~S4骶副交感核)脊髓內臟感覺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神經系統組成概括如下:交感神經(頸、胸、腰、盆部)顱部:行于動眼、面神經、舌咽、迷走神經內骶部:盆內臟神經周圍部內臟神經系統中樞部內臟運動神經脊神經節腦神經節膝神經節、舌咽神經下節、迷走神經下節
腦干間腦---情緒行為、體溫攝食、水平衡、心血管、內分泌生物節律調節中樞大腦---邊緣葉、新皮質內臟功能調節中樞與軀體運動神經的區別:一、內臟運動神經脊神經節后根前根灰交通支白交通支交感干神經節腹腔神經節前根后根運動終板骨胳肌肌梭脊神經節交感神經概況副交感神經概況內臟運動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一)交感神經
1.交感神經概觀(1)交感神經低級中樞:T1~L3
中間外側核
中間外側核T1~L3(2)椎旁神經節(交感干神經節)
及節間支:
頸部3~4個胸部10~12個腰部4個骶部2~3個尾部兩側合成1個奇節
頸部3~4個胸部10~12個腰部4個骶部2~3個尾部兩側合成1個奇節
頸內頸外動脈神經頸上神經節頸中神經節頸下神經節內臟小神經腹腔神經節主動脈腎節腹主動脈叢上腹下叢骶叢奇神經節內臟大神經交感干交感神經節腸系膜上神經節腸系膜下神經節交感神經頸部交感神經胸部交感神經腰部交感神經盆部(3)椎前神經節
腹腔神經節腸系膜上神經節腸系膜下神經節主動脈腎神經節(4)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脊神經節后根前根灰交通支白交通支交感干神經節腹腔神經節中間外側核—前根—脊神經干—白交通支—交感干交感神經節前纖維3種去向:①終止于相應的椎旁神經節,并交換神經元。②在交感干內上行或下行后,終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經節。(T1~T6)中間外側核的節前纖維,在交感干內上升至頸部,在頸部椎旁神經節換元;(T6~T10)在交感干內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神經節換元;(T11~L3)在交感干內下降,在腰骶部交感神經節換元。③穿過椎旁節后,至椎前節換神經元。交感神經節后纖維3種去向:②攀附動脈走行,在動脈外膜形成相應的神經叢(如頸內、外動脈叢,腹腔叢,腸系膜上叢等),并隨動脈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③由交感神經節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①發自交感干神經節的節后纖維經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至頭頸部、軀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豎毛肌等。31對脊神經與交感干之間都有灰交通支聯系,脊神經的分支一般都含有交感神經節后纖維。2.交感神經的分布(1)頸部:頸上神經節頸中神經節頸下神經節第1胸神經節頸胸神經節(星狀神經節)頸部交感干神經節發出的節后神經纖維的分布:①隨8對頸神經分布至頭頸和上肢的血管、汗腺、豎毛肌等。②直接至鄰近的動脈,形成頸內動脈叢、頸外動脈叢、鎖骨下動脈叢和椎動脈叢等,伴隨動脈的分支至頭頸部的腺體、豎毛肌、血管、瞳孔開大肌。③發出的咽支,與迷走神經、舌咽神經的咽支共同組成咽叢。④3對頸交感干神經節分別發出頸上、中、下心神經,下行進入胸腔,加入心叢。頸上神經節頸胸神經節心叢頸中神經節頸上心神經頸中心神經頸下心神經分支:①經灰交通支隨12對胸神經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汗腺、豎毛肌。②第1~5胸交感神經節→胸主動脈叢、食管叢、肺叢、心叢等。③穿行第6~9胸神經節的節前纖維,組成內臟大神經→腹腔神經節。④穿行第10~12胸神經節的節前纖維,組成內臟小神經→主動脈腎節由腹腔神經節、主動脈腎節發出的節后纖維分布至肝、腎脾等實質性器官和結腸左曲以上的消化管。⑤內臟最小神經。(2)胸部:胸交感干位于肋骨小頭的前方胸神經節
10~12個(以11個最為多見)頸上神經節頸胸神經節肺叢交感干胸神經節腹腔神經節腸系膜上神經節腸系膜下神經節腰神經節腰內臟神經骶神經節小腸胃心叢頸中神經節頸上心神經頸中心神經頸下心神經內臟小神經內臟大神經①經灰交通支隨5對腰神經分布。②穿過腰神經節的節前纖維—
腰內臟神經→腸系膜上、下神經節,節后纖維→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及盆腔器官。有4對腰神經節,發出分支(3)腰部
有2~3對骶神經節和一個奇神經節,發出分支:①經灰交通支,隨骶尾神經分布。②一些小支加入盆叢→盆腔器官。(4)盆部胸神經節腹腔神經節腸系膜上神經節腸系膜下神經節腰神經節腰內臟神經骶神經節小腸胃內臟小神經內臟大神經腹腔內結腸
左曲以下的消化管
盆腔臟器
下肢血管、汗腺、豎毛肌脊髓胸1~5節
段中間外側核頭、頸、
胸腔臟器、
上肢血管、汗腺、豎毛肌脊髓胸5~12節
段中間外側核肝、脾、腎、
腹腔內結腸
左曲以上的消化管脊髓上腰段
中間外側核總結:1.來自脊髓胸1~5節段中間外側核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后纖維支配頭頸、胸腔器官和上肢血管、汗腺、豎毛肌。2.來自脊髓胸6~12節段中間外側核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后纖維支配肝、脾、腎和結腸左曲以上的消化管。3.來自脊髓腰1~3節段中間外側核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后纖維支配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官和下肢的血管、汗腺、豎毛肌。顱部:動眼神經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經背核骶部:骶髓2~4骶副交感核(二)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動眼神經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經背核骶髓2~4骶副交感核頭部:睫狀神經節、翼腭神經節、下頜下神經節、耳神經節位于心叢、肺叢、膀胱叢、子宮陰道叢內的神經節支氣管和消化管壁內的神經節等副交感神經節
副交感神經元屬于膽堿能神經元,其中多數尚含有血管活性腸肽(VIP)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等神經肽類物質睫狀神經節翼腭神經節下頜下神經節耳神經節1.顱部副交感神經(1)動眼神經副核睫狀肌、瞳孔括約肌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睫狀神經節睫狀肌、瞳孔括約肌動眼神經副核節前神經纖維動眼神經節后神經纖維面神經(2)上泌涎核下頜下神經節下頜下腺、舌下腺鼓索巖大神經翼腭神經節淚腺等下頜下神經節淚腺上泌涎核巖大神經翼腭神經節上頜神經顴神經淚腺神經面神經
鼓索舌神經下頜下腺鼻腔、腭粘膜腺體舌下腺(3)下泌涎核舌咽神經耳神經節巖小神經腮腺耳神經節腮腺下泌涎核舌咽神經鼓室神經鼓室叢耳顳神經巖小神經(4)迷走神經背核迷走神經器官旁神經節壁內神經節胸腔臟器腹腔臟器(結腸左曲以上消化管)迷走神經背核迷走神經
骶副交感核盆內臟神經器官旁神經節壁內神經節結腸左曲以下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機器人與自動化
- 老年人用藥,莫“跟著感覺走”
- 2025年遼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江蘇鹽城市射陽縣城市照明服務有限公司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老年疾病護理
- 老年護理溝通課件
- 車輛質押擔保貸款服務合同樣本
- 美容美發場地租賃合同終止及客戶服務協議
- 戀愛期間情感關懷與財產管理協議
- 專業辦公租賃及企業孵化服務合同
- 2025年4月自考03346項目管理試題
- 艾梅乙反歧視培訓課件
- 2025安全生產月一把手講安全公開課三十二(91P)
- 2025課件:紅色基因作風建設七一黨課
- 在線網課學習課堂《人工智能(北理 )》單元測試考核答案
- 康復科護理管理制度
- 物體打擊應急預案演練總結
- 《海水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技術規范》標準及編制說明
- 門式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完成
- 第6章_懸移質泥沙運動2014
- 湘美版美術四年級下冊教案-12.色彩取樣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