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教育與社會的發展第一節教育的社會制約性一、生產力對教育發展的影響與制約二、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影響與制約三、文化傳統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四、人口狀況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一、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㈠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㈡制約著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㈢制約著課程的設置和課程的內容㈣制約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㈠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1、從受教育者數量的角度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一個社會所能提供的剩余勞動數量2、從教育經費投入的角度3、從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的角度㈡制約著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主要反映在對人的規格制約,既有層次上的區別又有類型上的層次。一般來講,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對人的要求也就越高1、層次上2、類型上社會分工精細程度*第一次工業革命(17世紀,蒸汽機)—要求普及初等教育(小學)*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電力、內燃機)—要求普及初級中等教育(初中)*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計算機、微電子)—要求普及高級中等教育(高中)*信息革命(20世紀90年代,網絡)—要求高等教育大眾化二、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㈠決定教育的性質㈡決定教育的領導權㈢決定受教育的權利㈣決定教育的目的和內容㈤制約著教育結構、類型、管理體制㈡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為了使教育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來進行,牢牢地控制著教育領導權手段:(1)政權力量(2)經濟力量(3)意識力量㈢決定受教育的權利不同的人所享有不同的受教育的權利,也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所決定的。原始社會:僅有性別差異無等級差異。階級社會: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在政治與經濟上的不平等直接決定了其在教育上也是不平等的。㈣決定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在一定社會中,培養具有什么樣政治方向、思想意識的人。這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所決定的。三、文化對教育的影響㈠文化影響著教育目的㈡文化影響教育思想、教育觀點㈢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發展不同的文化觀導致不同的教育目的:孟子從“人性善”出發,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保存人善良的本性,主張“存心養性”荀子從“人性惡”出發,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根除人不良的本性,主張“化性起偽”文化影響教育思想、教育觀點⑴小農經濟產物“人怕出名,豬怕壯”的平均主義、中庸之道的民族意識:影響拔尖人才的培養⑵長期宗法制度產物的家族本位壓抑個性的禮教:忽視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和培養。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李約瑟難題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為什么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之間,在將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于實用目的方面,中國較之西方更為有效?為什么近代科學,關于自然界假說的數學化學及其相關的先進技術,只是輝煌而短暫地興起于伽利略時代的歐洲?中國是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在科學技術上也曾有過令人自豪的燦爛輝煌。除了世人矚目的四大發明外,領先于世界的科學發明和發現還有100種之多。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在著名的《中國,發明的國度》中曾寫道:“如果諾貝爾獎在中國的古代已經設立,各項獎金的得主,就會毫無爭議地全都屬于中國。”然而,從17世紀中葉之后,中國的科學技術卻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據有關資料,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紀,劇降為只占0.4%。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關系㈠從教育目標與人才標準角度重視倫理教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輕視自然教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后天下平定。哈佛大學校訓: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拉丁文)“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VERITAS”刻在校徽上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國封建社會經典教科書《論語》全書492條12700字,卻沒有一個命題是為自然現象本身而出發的,所有的自然事物與自然現象的認識都是用作“觀物比德”,借自然之物來比喻人生的哲理導出政治、道德的結論。“多說道理,少說知識;多說人生,少說宇宙”重視倫理教育,輕視自然教育㈡從教學認識論、方法論角度⒈重內省、不重外求教學過程從命題的提出,命題的展開及學者對命題的理解與掌握,均不通過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而實現,不去追求建立嚴密的公理演繹系統。說明了為什么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宋以前),我國應用技術走在世界前列,而系統的科學理論卻極不發達的原因“大凡學問,聞之知之,皆不為得。得者,需默識心通……”⒉重整體、輕分體中國傳統的自然哲學強調其“關系”注意研究整體的協調和協作。但過于重視對事物整體性的把握,不重視實體、分體的教學方式,容易形成對事物認識的不精確性和籠統性。㈢個體發展角度:重共性,輕個性長期的宗法制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封建社會,將社會成員牢固地維系在一起,借以克服由單獨個體所不能克服的困難,并承受單獨個體所不能承受的壓力。中國較多群體觀念而較少個人觀念。消極影響:1.過于貶低甚至抹殺個體的價值,過分忽視個體合理的需要;教育培養的人缺乏一種獨立的人格、個體的自主性,有較強的對群體對他人的依附性;2.過分強調共性的塑造,在相當程度上妨礙個性的自由與多樣化的發展,也容易扼殺個體創造性的發揮。美國心理學家的電視調查按照價值觀的重要性排序(共18項)調查結果如下:1.身家安全;2.和平的世界;3.自由;4.自尊;5.幸福;6.才智;7.成就感;8.舒適的生活;9.真正的友誼;10.宗教意義上的得救;11.內心世界的和諧;12.平等;13.國家的安全;……我國調查結果1.國家的安全;2.和平的世界;3.自由;4.才智;5.自尊;6.真正的友誼;7.成就感;8.圓滿的愛情;9.身家安全;10.平等;11.幸福;12.內心世界的和諧;13.充滿激情的生活……Ps:911以后美國人的社會生活⑴911后美國公民的人身自由開始有了很大不同根據2001年10月26日通過的《反恐法案》,政府可以對公民進行信件、電話等監控,甚至可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對公民進行審判和拘押,這也是目前美國社會意見最大的問題。隨著“戰時狀態”的結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項法律可能對公民權利構成的威脅提出挑戰。司法部甚至鼓勵上百萬公民為政府做義務間諜,并“授權”他們監視領居、朋友,這更是被視為是對美國人權的挑戰。許多美國媒體都在公開討論,為了安全,是不是就可以不要自由?⑵911對移民問題的影響是深遠的。⑶美國人的安全感在降低,家庭觀卻在加強。美國人本來是個張揚個性的國家,但在在911后美國人的生活開始低調起來,更注意個人安全問題。恐怖襲擊也使得美國人更加重視家庭這個避風港,更加珍惜親情和愛情。⑷愛國主義情緒空前高漲。911后,美國人,特別是白人之間的關系更緊密,更團結,對政府也表現出空前的支持,許多都響應了“愛國消費”的主張,繼續保持消費熱情,這也是美國經濟歷經“9.11”⑸宗教回歸911后,更多美國人和家庭回到教堂做祈禱開始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精神慰籍我國教育要求學生把群體價值置于個體價值之上,促使個體需要服從于群體和社會的需要,并以社會要求塑造自身個性。強調和諧的人際關系思考:其積極意義在哪里?中美幼兒道德觀調查1.如果你在大街上撿到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皮球,你將怎么辦?美國幼兒回答:①我把它裝進我的口袋里;②我把它送給我最好的朋友;③我把它賣掉;④我把它扔了;⑤我把它交給老師。我國幼兒絕大多數回答交給警察叔叔個別回答交給爸爸媽媽2.如果你在公共汽車上有一個人不小心把你撞倒了,你怎么辦?美國幼兒回答:①我就打他;②哭;③告訴汽車司機;④告訴我父親來揍他⑤把他打倒在地。我國幼兒:如果他說對不起,我就說沒關系只有一個回答:我打他3.如果你突然把一個小朋友碰倒了怎么辦?美國幼兒回答:①說對不起;②跑開;③去告訴老師。我國幼兒大都回答:扶起來,說對不起。從以上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美國幼兒的道德認識里,有很強的自我中心傾向,這是美國追求讓幼兒自由發展所帶來的結果。而我國幼兒的道德認識反映出我國人民基本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積極性:肯定個體與社會的統一㈣從教育與學校的管理與領導角度我國的教育與學校受我國大一統的制度與觀念的影響,在管理與領導上強調統一與集權。從公元前211年開始秦王朝統一中國,建立來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雖王朝更迭然體制未變,形成了我國大一統的民族文化心理。科舉制以來更甚:學校培養的是同一種人,讀的是同一種書,接受的是同一種思想,寫的是同一種文章。積極作用:一定集中領導與人才培養統一規格的必要;消極影響:地方和學校喪失辦學主體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教育的發展喪失活力;培養的人才都納入標準的統一的模式,堵塞多元化發展的模式。四、人口對教育的制約和影響㈠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的規模、結構與質量㈡人口結構影響教育結構㈢人口地域分布制約學校布局㈣人口質量影響教育質量第二節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育人功能二、教育的經濟功能三、教育的政治功能四、教育的文化功能一、教育的育人功能⒈促進人的先天素質得到發展,使生理、心理素質得以呈現。2.把人類在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人類精神文明移植于個體之中。3.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會成員。二、教育的經濟功能㈠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㈢教育還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的手段㈣教育是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可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㈠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對于勞動者來說,通過教育和訓練,勞動能力的增強主要表現在: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操作和使用工具和機器,減少生產中的事故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加強生產管理的愿望和能力㈡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1、繼承性2、擴展性3、高效性㈢生產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手段㈣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現:1、教育能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2、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發揮政治職能3、促進政治民主化培養人才(1)領導階層(國家最高領導人)(2)各級管理人員(干部類)(3)全體公民不同層次人才來自不同學府。專家政治江澤民: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胡錦濤: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河川樞紐電站專業工程師朱镕基: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高級工程師溫家寶: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程師。傳播思想意識、道德規范(1)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2)青年集中的地方(3)學生→家庭→社會注意: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教育不能改變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教育不能成為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根本動力英國科學家波普爾客觀世界:“世界一”主觀世界:“世界二”文學、藝術、科技:“世界三”如果打一次世界大戰,把世界上的物質財富都摧毀了,破壞了,只要“世界三”還存在,人們,“世界二”就可以把現代世界重新建立。但如果“世界三”都毀滅了,人類就要經歷幾萬,甚至幾十萬年的歷程。一、教育與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二、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三、教育本身的歷史繼承性討論:教育平等問題教育本應是推動社會公正的利器,為每個不分貧富貴賤的國民,提供改善命運的愿景,但面對教育的不公,教育的光芒卻黯淡了,它失去了傳統價值系統賦予其的道義色彩,反而造就與擴大了階層鴻溝。2005年3月《教育公平:和諧社會的基石》引用了新出爐的《關于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報告》指出清華、北大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比例呈下滑趨勢。城鄉受教育機會的不均衡據國家相關課題組調查顯示,近年隨著學歷增加,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現在,城市人口擁有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人數,分別是農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南京學者張玉林研究了北大和清華20年來的招生情況,情況令人驚嘆:以1999年為例,兩校招收的本科生中農村學生只占17.8%,與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近70%形成鮮明對比。高等教育占用過多公共資源國立名校招生指標對“外省人”不公對于普通國民來說,國家正義的最重要象征之一,就是最高學府公正地向各地國民敞開大門。但現實是,多數省份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學,要比大都市的孩子付出大得多的心血。國立大學是依靠全體人民納稅的政府財政來維持的,理應對全民平等開放。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上海市對復旦的支持非常大,所以復旦在上海的招生人數相對要多一些。”王坦言,高校在一定自主權限內,一般都會優先考慮高校所在地。教育不平等產生的原因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2005年1月《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改善中的差距》階層差距已經成為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階層差距導致的教育不平等北京某高校調查顯示:低階層家庭子女的平均錄取分數普遍高于高階層的子女。平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農民、下崗人員、個體經營者、工人、職員、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與他們的社會地位大致相反。平均分最低的是高級管理技術人員階層子女,為571.3分,比農民階層子女的平均分610.1低38.8分,比下崗失業人員階層低35分,比工人階層低26.2分。“優勢階層的子女的錄取分數線低于低階層的子女,他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習機會,較多地分布在重點學校和優勢學科。”在專業選擇方面,農村學生偏向于農學(農學院校)、軍事學(軍事院校)、教育學(師范院校)等較為冷門的、收費較低的學科,而城市學生更傾向于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熱門的、收費較高的學科。而學科的選擇,成為一種潛在的分層。教育不平等造成的影響社會的階層分化是客觀存在的,但教育不公平會加劇和加強社會的兩極分化。教育機會不均等,這種分化就通過代際傳遞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一輩子難以跳出,讓弱者失去希望。因此,教育不公不僅危及社會公平,而且危及社會穩定。楊東平舉例說,1980年樹重點中學,1995年又推動成立1000所示范高中。“這是劫貧濟富的過程,教育資源過于集中于城市,而城市中又過于集中在重點中學。”教育精英化,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某些學校教育產業化,從小學到大學熱衷搞經濟創收,其招生規則自然就會偏向富人和有權者。如何改善和促進教育平等“在社會不公平的現實面前,教育制度有三種選擇”,楊東平說:一是主動維護社會公平,將教育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二是至少不去人為制造不公平;課題組提出了三項建議一是改善基礎教育階段的城鄉差距二是改變重點中學制度:貫徹基礎教育均衡化的方針三是改革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按照考生數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額,而且要革除那些可能成為腐敗溫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加分等政策。名額的分配可以參考4個指標:一是省區市的總人口數二是該省區市高考的總人數三是報考這些重點高校的人數四是過去在該省區市投放的錄取名額數。每年都根據這些情況確定各省區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渠道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試卷
- 化工企業財務風險與技術創新的關系探討考核試卷
- 能效測試對空調器市場準入的影響分析考核試卷
- 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幕
- 九九重陽節的演講稿15篇
- 櫥柜店慶活動方案
- 桓臺疫情募捐活動方案
- 棋類高端活動方案
- 夢想遠行活動方案
- 污水廠觀摩活動方案
- 基坑支護設計投標技術方案
- 宮頸癌術后放療病人護理查房課件
- 市政工程分部分項劃分表全套
- 集團公司落實子企業董事會職權工作方案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六章 第四節 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 DB32-T 3615-2019劇毒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管理規范-(高清現行)
- 中國哲學簡史
- 第十章-甲醇制烯烴技術課件
- T∕CACM 1064-2018 針刀醫學臨床 通用要求
- 加油站加油機風險告知卡
- 雙相情感障礙的護理查房(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