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課題】4.1走向生態文明課型:新授課主備:審核:時間:知識目標:1、運用圖文資料,說明人類走向生態文明的過程2、結合實例,解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資源與環境安全觀的內涵,舉例說明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的途徑。3、聯系實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資源與環境安全觀。【教學重點】人類走向生態文明的過程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的途徑【教學難點】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資源與環境安全觀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動【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歸納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作為貧困縣的浙江安吉縣,利用當地礦產資源優勢,走上工業立縣之路。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但山禿、氣濁、水渾卻成了安吉縣的煩惱。1998年,安吉縣開始整治污染企業和礦山,走上生態立縣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現一幅青山綠水、美麗和諧的生態畫卷。安吉為什么要從工業立縣轉向生態立縣?安吉這種發展模式的轉變是個案還是一種時代潮流?【講授新課】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板書)【老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影響的程度受技術條件和人地關系思想的共同影響。閱讀課文分別找出三個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1.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板書)【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來看下面這幅圖片,首先第一個時期采集漁獵時代。這個時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在這個時期生產力低下,并且發展緩慢,人類改造環境的能力微弱,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較強,人類與環境保持著一種原始的平衡關系,人類對環境既崇拜又依賴。【學生】認真聽講記筆記。【老師】再來看農業社會時期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耕作和灌溉技術的發展,使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人口開始迅速增長。這一時期。人與自然關系又演變成了怎樣?【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人類開始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土地水等資源與環境的對抗性明顯增強,環境遭到破壞,人類對人地關系開始有了樸素的科學認識。【學生】認真聽講記筆記【老師】然后到了工業社會時期,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這一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又出現了怎樣的演變?【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大量的資源開發利用和廢棄物排放,使人與自然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資源環境問題,對國家安全乃至人類生存與發展已構成現實威脅。【學生】認真聽講記筆記【老師】到了現代社會,人類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飯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繼續對自然一味的征服,索取和破壞需要改變不可持續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2.生態文明(板書)【老師】談談你所了解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都做出了哪些努力?3.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板書)【學生】認真思考并回答【老師】目前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明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浙江省安吉縣就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過渡】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家安全有什么關系呢?下來我們來學習生態文明下的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合作探究】比較被動屋和空調屋和主動屋相比,被動屋主要有哪些減少能耗的途徑?【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思考討論然后發言。【老師】概括總結答案:高性能玻璃、厚隔熱層、石板地板與墻面等外圍結構具有較高的保溫隔熱性能;連接點具有良好的氣密性,減少熱能損失;由于房屋氣密性好,屋頂內側安裝了通風換氣系統,室內廢氣可回收轉換為熱能,室外新鮮空氣經過濾后進入室內,保證了室內空氣質量;考慮窗戶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寬度,以被動合理利用不同季節的太陽能【學生】認真整理記錄。二、生態文明下的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板書)【老師】閱讀課本,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資源與環境安全觀強調哪些方面。【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①資源、環境安全的本質就是尋求自然環境服務的可持續利用和服務效益最大化的平衡。②應在地球資源、環境所允許的邊界內,避免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③應避免資源安全和環境安全問題對國家安全、區域穩定和國際安全構成威脅。【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落實這種資源與環境安全觀。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要推進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學生】認真聽講記筆記【老師】剛剛同學們說的是,生產方式的綠色化,那生活方式如何做到綠色化呢?【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要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也就是說,落實資源與環境安全觀的具體措施,應該從生產方式的綠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兩個角度回答。【學生】認真聽講記筆記。【課堂檢測】(2022·全國·高二課時練習)黃梅戲《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材料中描述的現象主要發生在(
)A.采集漁獵時代 B.農業社會 C.工業社會 D.現代社會2.下列關于該社會發展階段人地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依賴環境,主要從事采集和漁獵活動 B.人類試圖征服自然C.局部地區環境遭到破壞 D.人類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讀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①②③各點分別代表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從區域發展的過程來看,其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4.人類的衣食住行極大地依賴于地理環境的階段是(
)A.農業社會階段 B.工業社會階段 C.后工業化階段 D.采集和狩獵階段(2021·全國·高三課時練習)綠色化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其內容涵蓋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全面綠色轉型。下圖為2015年我國各省區綠色化等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5.2015年我國各省區綠色化空間分異格局是A.山東省綠色化水平低于河南省 B.青海省綠色化水平高于河北省C.陸地邊境省區綠色化水平較高 D.綠色化水平自東南向西北遞減6.東南沿海地區綠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面積較大 B.公園數量較多C.人口增長較快 D.經濟水平較高7.西南省區實施區域化綠色發展戰略的措施合理的是A.加大重工業基地的建設 B.加大自然保護區的建設C.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 D.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2017·江蘇·高考真題)“綠色出行”新理念已為我國許鄉城市市民所接受,下面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變化圖”。完成下列小題。8.新理念對市民出行方式產生明顯影響的年份開始于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9.市民出行方式變化對該城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A.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B.改善城市交通狀況C.改變城市服務功能 D.擴大城市地域范圍(2022·全國·高二課時練習)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生產、生活、思維方式的根本變革,亦是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我國政府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它闡明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及資源、環境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具體方案。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0.可持續發展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下列說法或做法中可以證實的是()①“竭澤而漁……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而明年無獸”②歷代各朝均大興土木建宮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賦④封山育林,以定期開禁保護生育期的鳥、獸、魚、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在青藏鐵路建設中,我國首次引入了國外野生動物通道的理念,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設計了3種基本類型的野生動物通道。人類的發展不應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C.共同性原則 D.綜合性原則12.(2021·全國·高三課時練習)下列四種生產方式或有關生產的敘述,同人地關系演變的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順序相對應的是()①馴養野獸,種植禾谷
②輪作、間種、生態種養③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④人口增加,生產以糧為綱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答案】1.B2.C【解析】1.由材料信息“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農業社會男耕女織的現象,屬于農業社會,B正確,ACD錯誤。故選B。2.進入農業社會后,人類開始大規模地開發利用土地、水等資源,與環境的對抗性明顯增強,局部地區環境遭到破壞,C正確。人類依賴環境,主要從事采集和漁獵活動是在早期的采集漁獵時代;人類試圖征服自然是在工業社會;工業社會人類試圖征服自然,后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思想,可持續發展思想并不是在農業社會提出的;ABD錯誤。故選C。【答案】3.C4.D【解析】3.三大產業的總體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由圖示三角坐標分析可知,①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小,第二產業比重最大;②點第一產業比重最小、第二產業較小,第三產業比重最大;③點第一產業最大超過80%,第二和第三產業比重最小。據此確定該地產業結構的演變順序應該是③-①-②。故選C。4.人類的衣食住行極大地依賴于地理環境,說明此階段人類生產力水平低,認識、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對自然環境只能被動的適應,因此此階段是人類社會早期的采集和狩獵階段。故選D。【答案】5.C6.D7.B【解析】5.讀圖可知,山東省綠色化水平高于河南省,A錯誤;陸地邊境省區中,新疆、廣西屬于中等水平區,B錯誤;青海省屬于高水平區,河北省屬于低水平區,C正確;圖示我國綠色化水平分布不均,并未呈現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的分布情況,D錯誤。故選C。6.結合材料可知,東南沿海地區屬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由于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可以促進全面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D正確。森林面積、公園數量、人口增長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BC錯誤。故選D。7.實施區域化綠色發展戰略要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西南省區自然環境多樣,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應加大自然保護區的建設,B正確。加大重工業基地的建設、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會加劇環境問題出現,片面注重經濟發展,忽視了環境保護,ACD錯誤。故選B。【答案】8.D9.B【解析】8.新理念指的是低碳環保,從圖中看2011年自行車出行占比開始上升,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明顯上升,小汽車出行比例開始下降,公共交通占比上升加快,說明新理念對市民出行方式產生明顯影響的年份開始于2011年,D正確,ABC錯誤。故選D。9.市民出行方式變化,騎自行車比重上升,減少汽車和公共交通比例,不會擴大城市地域范圍,也沒有改變城市服務功能,對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沒有產生影響,排除ACD選項;從圖中看市民出行方式變化指的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車出行占比上升,小汽車出行占比減少,可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狀況,B正確。故選B。【答案】10.D11.A【解析】10.“竭澤而漁……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而明年無獸”的意思是說: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野獸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①正確;歷代各朝均大興土木建宮殿等大型建筑,會破壞植被,沒有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②錯誤;盛世滋丁,永不加賦,鼓勵人口的增長,沒有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③錯誤;封山育林,以定期開禁保護生育期的鳥、獸、魚、鱉,保護小動物,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④正確,故①④正確,故答案選D項。11.可持續發展觀認為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是平等的,應互相尊重。人類的發展不應該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各國有權根據需要開發本國自然資源,同時確保不對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損害,并把消除貧困作為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優先考慮的問題故人類的發展不應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故選A。【答案】B【解析】人地關系的演變,在崇拜自然階段,人們馴養野獸,種植禾谷,對應①。改造自然階段,隨著人口增加,為解決糧食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池行業安全管理員考試試卷及答案
- 金融租賃股權收購意向合同
- 新能源汽車研發股份入股合同
- 股權轉讓及公司股權結構優化合同模板
- 門店員工全面激勵體系雇傭合同
- 物聯網股份制公司內部股權激勵與物聯網技術應用協議
- 航班延誤保險貸款購買協議
- 股票代持資產收益分配管理合同
- 股權質押反擔保與債務重組及資產重組協議
- 創新型企業股權質押貸款合同模板
-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驗收表參考模板范本
- 煤礦門益門區益門
- 八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 專項訓練
- 國際貿易出口業務一般流程
- 2023年物流公司介紹PPT
- 2023山西高考志愿填報指南(詳細)
- GB/T 8431-199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光致變色的檢驗和評定
- GB/T 19889.5-2006聲學建筑和建筑構件隔聲測量第5部分:外墻構件和外墻空氣聲隔聲的現場測量
- GB/T 18391.1-2009信息技術元數據注冊系統(MDR)第1部分:框架
- GB/T 1048-2019管道元件公稱壓力的定義和選用
- midas分析設計原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