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感染_第1頁
口腔頜面部感染_第2頁
口腔頜面部感染_第3頁
口腔頜面部感染_第4頁
口腔頜面部感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腔頜面部感染第1頁/共18頁學習目標1、說出口腔頜面部感染的途徑、病原菌和特點2、描述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得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3、說出癤、癰的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4、說出面部主要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第2頁/共18頁口腔頜面部感染的途徑①牙源性②腺源性③損傷性④血源性⑤醫源性第3頁/共18頁口角二側的癤為何不能擠壓?口角二側至鼻根區的三角區,稱為面部的危險三角區。如發生癤、癰感染,千萬不能用手去擠膿,否則,細菌可以逆行向顱腔內的海綿竇擴散,形成嚴重的腦部并發癥,發病急,病情重,能危及生命第4頁/共18頁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1、多發生于年輕人,尤以18~30歲最多見冠周炎早期,一般無明顯全身反應,患者自覺患區脹痛不適,咀嚼、吞煙、張口活動時疼痛加劇。檢查可見阻生牙和磨牙后區腫脹、冠周袋內有膿性分泌物。2、炎癥進一步發展,累及咬肌和翼內肌,出現下頜角區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甚至不能開口。全身癥狀明顯,常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和壓痛。如未及時合理治療,可發展為冠周膿腫、頜面部蜂窩組織炎甚至骨髓炎。慢性冠周炎可在下頜第一磨牙頰側形成瘺管,或在咬肌前緣形成皮瘺。應注意與第一磨牙根尖周感染鑒別。第5頁/共18頁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診斷1、詳細詢問病史,根據臨床體征分析感染來源2、嚴密觀察全身的情況,包括精神、意識、體溫、脈搏、呼吸以及有無呼吸道梗阻等現象。3、間隙感染為急性炎癥。起病急、病程短、體溫升高、白細胞總數升高,多核白細胞左移。

4、局部紅、腫、熱、痛,伴有功能障礙。5、膿腫形成。第6頁/共18頁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1、全身治療:控制感染選用廣譜抗菌素或根據抗菌素敏感試驗選擇應用。視全身情況選擇肌肉或靜脈給藥。并給予抗厭氧菌藥物。全身癥狀嚴重者可給予大劑量、短療程的皮質酮類激素。補充液體,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局部治療。2、局部治療:急性早期可用消炎、散腫、止痛藥三黃膏、如意金黃膏,魚石子軟膏等外敷,切忌熱敷。一旦確診膿腫形成,即行切開引流。若有呼吸困難、中毒性癥狀明顯者應早期切開。切開部位:選擇膿腫最低處及病變區的隱蔽部。如口內切開能達到同樣目的,應盡量行口內切口。切口方向盡可能與局部皮紋一致,同時應避免面神經、涎腺導管等損傷。切口長度原則上不超過膿腫直徑。放置引流條,保持引流暢通。急性炎癥控制后,應及時去除病灶,以防復發。第7頁/共18頁1、切口2、切除牙齦后露出全部牙冠3、縫合

第8頁/共18頁冠周的盲袋及腫脹之齦瓣第9頁/共18頁頜面部靜脈與海綿竇的交通第10頁/共18頁頜下蜂窩織炎切開引流第11頁/共18頁口底蜂窩織炎切開引流第12頁/共18頁眶下蜂窩織炎發生的部位第13頁/共18頁眶下蜂窩織炎切開引流的切口第14頁/共18頁面部“危險三角”區的靜脈第15頁/共18頁咬肌間隙感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