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鐵設計車站建筑9車站建筑9.1一般規定9.1.1車站的總體布局應符合城市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環境保護和城市景觀的要求,并應處理好與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線、地下構筑物及施工時交通組織之間的關系。9.1.2車站設計應滿足客流需求,并應保證乘降安全、疏導迅速、布置緊湊、便于管理,同時應具有良好的通風、照明、衛生和防災等設施。9.1.3車站的站廳、站臺、出入口通道、樓梯、自動扶梯和售、檢票口(機)等部位的通過能力,應按該站超高峰設計客流量確定;出入口通道、樓梯、自動扶梯的通過能力應按本規范第28.2.11條的要求進行校核。超高峰設計客流量應為該站預測遠期高峰小時客流量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時客流量乘以1.1?1.4超高峰系數。9.1.4車站設計應滿足系統功能要求,合理布置設備與管理用房,并宜采用標準化、模塊化、集約化設計。9.1.5車站的地下、地上空間宜綜合利用。9.1.6車站應設置無障礙設施。9.1.7地下車站的土建工程不宜分期建設,地面、高架車站及相關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設。9.2車站總體布置9.2.1車站總體布置應根據線路特征、運營要求、地上和地下周邊環境及車站與區間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條件確定。站臺可選用島式、側式或島側混合式等形式。9.2.2車站豎向布置應根據線路敷設方式、周邊環境及城市景觀等因素,可選取地下多層、地下一層、路塹式、地面、高架一層、高架多層等形式。地下車站埋設宜淺,高架車站層數宜少,有條件的地下或高架車站宜將站廳及設備、管理用房設于地面。9.2.3換乘車站應根據地鐵線網規劃、線路敷設方式、地上及地下周邊環境、換乘量的大小等因素,可選取同車站平行換乘、同站臺平面換乘、站臺上下平行換乘、站臺間的"十"形、"T”形、"L"形、"H"形等換乘及通道換乘形式。9.2.4車站出入口與風亭的位置,應根據周邊環境及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布置。出入口位置應有利于吸引和疏散客流;風亭位置應滿足功能要求,并應滿足規劃、環保、消防和城市景觀的要求。9.2.5車站出入口附近,應根據需要與可能,設置非機動車和機動車的停放場地。9.2.6車站應設置公共廁所,管理人員廁所不宜與公共廁所合用。9.3車站平面9.3.1站臺計算長度應采用列車最大編組數的有效長度與停車誤差之和,有效長度和停車誤差應符合下列規定:1有效長度在無站臺門的站臺應為列車首末兩節車輛司機室門外側之間的長度;有站臺門的站臺應為列車首末兩節車輛盡端客室門外側之間的長度。2停車誤差當無站臺門時應取1m?2m;有站臺門時應取±0.3m之內。9.3.2站臺寬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并應符合表9.3.15-1的規定:島式站臺寬度;=Zb+n?z+t(9.3.2-D覷式站臺寬度;玖+*+r(9.&Z-身占=竺上+扁(9.3,2-齡&=反上;皿3一2?-4)式中:b——側站臺寬度(m),公式(9.3.2-1)和公式(9.3.2-2)中,應取公式(9.3.2-3)和公式(9.3.2-4)計算結果的較大值;n——橫向柱數;z——縱梁寬度(含裝飾層厚度)(m);t——每組樓梯與自動扶梯寬度之和(含與縱梁間所留空隙)(m);Q——遠期或客流控制期每列車超高峰小時單側上車設計客流量(人);上Q上下——遠期或客流控制期每列車超高峰小時單側上、下車設計客流量(人);p——站臺上人流密度,取0.33m2/A-0.75m2/人;L站臺計算長度(m);M——站臺邊緣至站臺門立柱內側距離,無站臺門時,取0(m);ba——站臺安全防護帶寬度,取0.4,采用站臺門時用M替代^值(m)。9.3.3設置在站臺層兩端的設備與管理用房,可伸入站臺計算長度內,但伸入長度不應超過一節車輛的長度,且與梯口或通道口的距離不應小于8m,侵入處側站臺的計算寬度應符合表9.3.15-1的規定。9.3.4站臺上的樓梯和自動扶梯宜縱向均勻設置。9.3.5當不設站臺門時,距站臺邊緣400mm應設安全防護帶,并應于安全帶內側設不小于80mm寬的縱向醒目的安全線。安全防護帶范圍內應設防滑地面。9.3.6站臺邊緣與靜止車輛車門處的安全間隙,在直線段宜為70mm(內藏門或外掛門)或100mm(塞拉門),在曲線段應在直線段規定值的基礎上加不大于80mm的放寬值,實際尺寸應滿足限界安裝公差要求。站臺面應低于車輛地板面,高差不得大于50mm。9.3.7售票機前應留有購票乘客的聚集空間,聚集空間不應侵入人流通行區。出站檢票口與出入口通道邊緣的間距不宜小于5m,與樓梯的距離不宜小于5m,與自動扶梯基點的距離不宜小于8m。進站檢票口與樓梯口的距離不宜小于4m,與自動扶梯基點的距離不宜小于7m。9.3.8售、檢票方式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人工式、半自動或自動式。當分期實施時應預留設置條件。9.3.9地下車站的設備與管理用房布置應緊湊合理,主要管理用房應集中布置。消防泵房宜設于設備與管理用房有人區內的主通道或消防專用通道旁。9.3.10在站臺計算長度以外的車站結構立柱、墻等與站臺邊緣的距離,必須滿足限界要求。9.3.11當站臺設置站臺門時,自站臺邊緣起向內1m范圍的站臺地面裝飾層下應進行絕緣處理。9.3.12付費區與非付費區的分隔宜采用不低于1.1m的可透視柵欄,并應設置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柵欄門。9.3.13自動扶梯的設置位置應避開結構誘導縫和變形縫。9.3.14車站各部位的最大通過能力宜符合表9.3.14的規定。表9.3.14車站各部位的最大通過能力眼應通過能力[人歡門“Lm費樓梯T4T4200上卷3700雙向巡行3湖Im寬通道單向頒0雙向混行傾0Im寬苜動扶梯物送通度0§時莒一'6720輸地速度0.65ni/s不大于£1卯壯寬白磷挾穗物逢速廄0.彼5輸送速度L解e/f洌3
人工督票口12CW宜動答票機人工檢.票口湖。宜動檢栗機?府式非接觸聞卡1出1。門幫式非接觸1C卡順。MT1扉式非接觸IC卡1部0注:自動售票機最大通過能力根據采用設備實測確定。9.3.15車站各部位的最小寬度和最小高度,應符合表9.3.15-1、表9.3.15-2的規定。表9.3.15-1車站各部位的最小寬度(m)名禰朝牌座島式站會島式站臺的側辮臺2.5謝瘁輸(茨向遺圈內設梯)的側站臺2.5側式站臺《垂直于帆站臺?HE道口設梯)的側站臺'站舍計算長度不超迎低際旦度.按梯不仲入站臺計算長度島蛆站臺麟式站相■1,0通理或天橋單向?樓祥L8就向樓稀與.土、下■均設自助扶格并列設置的樓梯[困難情坂下)消稀專用樓捋L2站停至軌退區的工作梯(兼疏散榔〕表9.3.15-2車站各部位的最小高度(m)最小高度地T妙J『公共區[地面裝鄒厚昭至留硬測】3隔架車站站JT公共屋[他面裝飾層面至翼底而}已5地F車站站臺公共區(地面-轉的層面至吊稹面)3地簡,高槊車站站命公共區(地而裝飾度明至其雨棚底而)2.6站臺.站廳管理用房(地面裝飾屋面至吊限面)&4阻踱或天轎T地商崩怖層面至吊璃而)2.4會共區橙痔和自動按梯〈箱步間沿■口至吊頂而}2.39.4車站環境設計9.4.1車站建筑設計應簡潔、明快、大方,易于識別,裝修適度,充分體現結構美,并宜體現現代交通建筑的特點。地面、高架車站設計應因地制宜,并宜減小體量和使其具有良好的空透性。9.4.2裝修應采用防火、防潮、防腐、耐久、易清潔的材料,同時應便于施工與維修,并宜兼顧吸聲要求。地面材料應防滑、耐磨。9.4.3照明燈具應采用節能、耐久燈具,并宜采用有罩明露式。敞開式風雨棚的地面、高架站的燈具應能防風、防水、防塵。照度標準應符合本規范第15章的規定。9.4.4車站內應設置導向、事故疏散、服務乘客等標志。9.4.5車站公共區內可適度設置廣告,其位置、色彩不得干擾導向、事故疏散、服務乘客的標志。9.4.6不設置站臺門的車站,車站軌道區應采取吸聲處理。有噪聲源的房間,應采取隔聲、吸聲措施。9.4.7地面、高架車站應采取噪聲、振動的綜合防治措施。當采用聲屏障時,宜同時滿足功能和城市景觀的要求。9.5車站出入口9.5.1車站出入口的數量,應根據吸引與疏散客流的要求設置;每個公共區直通地面的出入口數量不得少于兩個,每個出入口寬度應按遠期或客流控制期分向設計客流量乘以1.1?1.25不均勻系數計算確定。9.5.2車站出入口布置應與主客流的方向相一致,且宜與過街天橋、過街地道、地下街、鄰近公共建筑物相結合或連通,宜統一規劃,可同步或分期實施,并應采取地鐵夜間停運時的隔斷措施。當出入口兼有過街功能時,其通道寬度及其站廳相應部位設計應計入過街客流量。9.5.3設于道路兩側的出入口,與道路紅線的間距,應按當地規劃部門要求確定。當出入口朝向城市主干道時,應有一定面積的集散場地。9.5.4地下車站出入口、消防專用出入口和無障礙電梯的地面標高,應高出室外地面300mm?450mm,并應滿足當地防淹要求,當無法滿足時.應設防淹閘槽,槽高可根據當地最高積水位確定。9.5.5車站地面出入口的建筑形式,應根據所處的具體位置和周邊規劃要求確定。地面出入口可為合建式或獨立式,并宜采用與地面建筑合建式。9.5.6地下出入口通道應力求短、直,通道的彎折不宜超過三處,彎折角度不宜小于90°。地下出入口通道長度不宜超過100m,當超過時應采取能滿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9.6風井與冷卻塔9.6.1地下車站應按通風、空調工藝要求設置進風亭、排風亭和活塞風亭。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根據地面建筑的現狀或規劃要求,風亭可集中或分散布置,風亭宜與地面建筑結合設置,但被結合建筑應滿足地鐵風亭的技術要求。9.6.2當采用側面開設風口的風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進風、排風、活塞風口部之間的水平凈距不應小于5m,且進風與排風、進風與活塞風口部應錯開方向布置或排風、活塞風口部高于進風口部5m;當風亭口部方向無法錯開且高度相同時,風亭口部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本規范9.6.3條第1、2款的規定;2風亭口部5m范圍內不應有阻擋通風氣流的障礙物;3風亭口部底邊緣距地面的高度應滿足防淹要求;當風亭設于路邊時,其高度不應小于2m;當風亭設于綠地內時,其高度不應小于1m。9.6.3當采用頂面開設風口的風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進風與排風、進風與活塞風亭口部之間的水平凈距不應小于10m;2活塞風亭口部之間、活塞風亭與排風亭口部之間水平凈距不應小于5m;3風亭四周應有寬度不小于3m寬的綠籬,風口最低高度應滿足防淹要求,且不應小于1m;4風亭開口處應有安全防護裝置,風井底部應有排水設施。9.6.4當風亭在事故工況下用于排煙時,排煙風亭口部與進風亭口部、出入口口部的直線距離宜大于10m;當直線距離不足10m時,排煙風亭口部宜高于進風亭口部、出入口口部5m。9.6.5風亭口部與其他建筑物口部之間的距離應滿足防火及環保要求。9.6.6地下車站設在地上的冷卻塔,其造型、色彩、位置應符合城市規劃、景觀及環保要求。9.6.7對于有特殊要求的地段,冷卻塔可采用下沉式或全地下式,但應滿足工藝要求。9.7樓梯、自動扶梯、電梯和站臺門9.7.1乘客使用的樓梯宜采用26°34'傾角,當寬度大于3.6m時,應設置中間扶手。樓梯寬度應符合人流股數和建筑模數。每個梯段不應超過18級,且不應少于3級。休息平臺長度宜為1.2m?1.8m。9.7.2車站出入口、站臺至站廳應設上、下行自動扶梯,在設置雙向自動扶梯困難且提升高度不大于10m時,可僅設上行自動扶梯。每座車站應至少有一個出入口設上、下行自動扶梯;站臺至站廳應至少設一處上、下行自動扶梯。9.7.3車站出入口自動扶梯的傾斜角度不應大于30°,站臺至站廳自動扶梯的傾斜角度應為30°。9.7.4當站臺至站廳及站廳至地面上、下行均采用自動扶梯時,應加設人行樓梯或備用自動扶梯。9.7.5車站作為事故疏散用的自動扶梯,應采用一級負荷供電。9.7.6自動扶梯扶手帶外緣與平行墻裝飾面或樓板開口邊緣裝飾面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80mm,相鄰交叉或平行設置的兩梯(道)之間扶手帶的外緣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60mm。當扶手帶外緣與任何障礙物的距離小于400mm時,則應設置防碰撞安全裝置。9.7.7兩臺相對布置的自動扶梯工作點間距不得小于16m;自動扶梯工作點與前面影響通行的障礙物間距不得小于8m;自動扶梯與樓梯相對布置時,自動扶梯工作點與樓梯第一級踏步的間距不得小于12m。9.7.8車站主要管理區內的站廳與站臺層間,應設置內部樓梯。9.7.9電梯井內不應穿越與電梯無關的管線和孔洞。9.7.10站臺門應相對于站臺計算長度中心線對稱縱向布置,滑動門設置應與列車門一一對應,滑動門的開啟凈寬度不應小于車輛門寬度加停車誤差。高站臺門高度不應低于2m,低站臺門高度不應低于1.2m。9.7.11對于呈坡度的站臺,站臺門應同坡度垂直于站臺面設置。安裝站臺門的地面在站臺全長上的平整度誤差不應大于15mm。9.7.12設置站臺門的車站,站臺端部應設向站臺側開啟寬度為1.10m的端門。沿站臺長度方向設置的向站臺側開啟的應急門,每一側數量宜采用遠期列車編組數,應急門開啟時應能滿足人員疏散通行要求。9.7.13站臺門應設置安全標志和使用標志。9.8車站無障礙設施9.8.1地鐵車站為乘客服務的各類設施,均應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的有關規定。9.8.2車站應設置無障礙電梯。9.8.3無障礙電梯宜設于付費區內,檢票口應滿足無障礙通行需要。9.8.4無障礙電梯門前等候區深度不宜小于1.8m,當條件困難時等候區梯門可正對軌道區,但門前等候區不得侵占站臺計算長度內的側站臺寬度。9.8.5無障礙電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法規操作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財務管理考試資源分配試題及答案
- 新手上路會計實務試題及答案
- 2025個人貸款合同范本
- 高級會計應試策略解析試題及答案
- 進行財務審核的必要性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玫瑰花粉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行政人員的公共關系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前剎車調整臂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ITS噴灌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民俗學概論(緒論)
- 第三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少年模擬法庭劇本
- 蘇州市吳江市2023年三下數學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課件
- 項目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績效考核表
- 2023春國開農業經濟基礎單元自測1-16試題及答案
- 火車廣播詞范本范文
- 保衛干事事跡材料
- GB/T 6913-2023鍋爐用水和冷卻水分析方法磷酸鹽的測定
- 精神科藥物的合理使用演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