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統編人教版)】_第1頁
《迷娘》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統編人教版)】_第2頁
《迷娘》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統編人教版)】_第3頁
《迷娘》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統編人教版)】_第4頁
《迷娘》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統編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迷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和作者概況。2.誦讀詩歌,把握詩歌意象、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3.體會詩歌的基本特點和主要表現手法如:象征、復沓、對比等。教學重難點借助意象,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內涵。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這是一首被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譜曲達百次以上的詩歌。2.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寫成的“教育小說”中的一首詩歌。3.這是一首被海涅稱為“一支寫出了整個意大利的詩歌”。4.這是被恩格斯稱為“最偉大的德國人”,也是世界上稱得上最偉大的少數幾個文學家的詩歌。看來,這是一首相當特別的詩歌。人們常說音樂是穿透人心靈,震撼人心靈最強烈的東西,而作為語言藝術的詩歌為什么竟然比音樂更能打動人的心靈?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德國詩人歌德的詩歌《迷娘曲》,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欣賞、去體悟其藝術魅力吧。二、自我研習1.了解歌德。2.了解歌德作品《威廉·麥斯特》及《迷娘曲》《迷娘曲》是歌德創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馬戲團里一個走鋼絲的演員,后來被主人公威廉·麥斯特贖買,收留在身邊,是小說中最動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內向、身體瘦弱的少女,卻有著謎一樣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個貴族與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時候就被人誘拐到德國,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的父親后來流落街頭,以彈琴賣藝為生,后來也被威廉·麥斯特收留。迷娘自從遇到麥斯特,便過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強烈地愛上了麥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首委婉優美的詩歌。三、朗讀詩歌1.自由地讀讀讀這首詩——感受詩中的美。擬請2位學生說說讀讀詩歌后的第一感受,最感性的認識。③結合詩歌創作的背景材料,有感情地讀,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四、品品詩歌1.品意象你從中看到怎樣的畫面?這些畫面由什么構成?★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我們鑒賞詩歌,首先要學會抓意象,通過意象來體會詩人寄予其上的思想感情。我們以這首詩的第一節為例來學習詩歌鑒賞方法。這首詩共三節,每一節都由正歌和副歌組成。正歌表現“那地方”——故國意大利的優美景物,這些景物的優美主要是通過檸檬花兒、藍天、宜人的和風、靜立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著愛情,為維納斯的神樹)、高聳的月桂(月桂為阿波羅的神樹)來體現的。這些意象的選擇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詩人在這里融進人物對故鄉的濃郁的思念之情,使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國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詩歌運用音樂的反復藝術——“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復詠唱,就把那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加深沉綿長而又強烈難抑。重點講解意象: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為維納斯的神樹,象征愛情。希臘美神,愛神維納斯——阿佛洛狄忒。★月桂為阿波羅神樹,象征光明。阿波羅是希臘的太陽之神、文藝之神、真理之神、醫藥之神、預言之神。意象——客觀主觀獨特2.品意境詩歌通過意象組合成了怎樣的意境?★意境: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意境——美好哀婉神秘3.品意蘊★意蘊:意蘊就是文學作品里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比如說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說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風骨,表現的人生的某種精義,或者某種主旨。故鄉永遠珍藏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它不會因世事滄桑而改變,那濃烈的鄉愁即使經受歲月的漂泊依然散發著縈繞不去的芬芳。鄉愁可以是余光中的一枚郵票,一張船票,也可以是席慕容的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月亮的晚上想起,也可以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這也許就是《迷娘曲》。意蘊——思念愛戀憧憬4.品結構(1)這首詩共三節,每一節都由正歌和副歌組成。第一節正歌部分,表現了故國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節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節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國的沿途風景。(這條路既是她當初的離鄉之路,也是她將來的歸鄉之路。)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場景的描述,表現了迷娘對故國的熱愛與思念。(2)體會這首詩副歌的作用。這首詩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過“前往!前往!”的重復,表達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鄉之情。“我愿跟隨你,愛人啊,隨你前往!”“我愿跟隨你,恩人啊,隨你前往!”“我愿跟隨你,父親啊,隨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三種稱呼的轉換,把迷娘對麥斯特復雜的情感和思鄉之情交織在一起,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對故鄉深沉的熱愛和對美好世界的執著追求。(3)體會復沓疊唱的藝術結構技巧。復沓又叫復疊、重章疊句。是詩歌的一種表現手法,也是《詩經》章法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間只更換相應的幾個字,反復詠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氣氛,深化詩的主體,增強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的抒發。例: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4)體會對話的審美價值對話產生了驚人的審美效果。正歌“你可知道……”的詢問起,既是詢問也是傾訴,既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也強化了迷娘對故鄉的深情。副歌中迷娘應答,不僅回應了詢問,而且進一步再把思鄉之情變為回鄉的行動。“前往!前往!”這種回答不但強調回鄉的堅決態度和迫切的心理,而且在重復中有著微妙的變化,與重復的內容形成本詩的深層內涵,即迷娘對麥斯特的復雜的情感。(5)探究:關于詩中的傾訴者和被傾訴的對象。預設問題:詩中的傾訴者是迷娘還是誰?而被傾訴的對象是同一個人還是三個不同的人?(讓學生自己探究,言之成理即可。)【預設答案】傾訴者就是迷娘,三個被傾訴的對象是同一個人,就是麥斯特。迷娘在內心深深地愛著他,可是又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于是就轉而稱呼他為“愛人”、“恩人”、“父親”。這三種稱呼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麥斯特懷有一種復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這種熾熱的愛被升華為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之情扭結在一起,讓兩種感情都得到了升華和強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板書結構——復沓疊唱對話(親情是一種深度,友情是一種廣度,而愛情則是一種純度。愛情則是一種神秘無邊、可以使歌至忘情,淚至瀟灑的心靈照耀。)迷娘曲歌德意象——客觀主觀獨特——豐美意境——美好哀婉神秘——優美意蘊——思念愛戀憧憬——唯美結構——復沓疊唱對話——完美五、再讀詩歌——遷移閱讀1.對比閱讀中國版的《迷娘曲》——《梅娘曲》,讀出他們的異同點。進入美詩欣賞。哥哥,你別忘了我呀,我是你親愛的梅娘,你曾坐在我們家的窗上,嚼著那鮮紅的檳榔,我曾輕彈著吉他,伴你慢聲兒歌唱,當我們在遙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