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編號:WFRY-3-AQ-2012第C版編制:薛峰郭文臣審核:王洪剛批準:李世榮生效日期:2012年01月01日濰坊市人民醫院檢驗科目錄序號主題內容代號頁號1HYPERLINK實驗室安全準則WFRY-3-AQ-028-123HYPERLINK風險評估及控制程序WFRY-3-AQ-0313-144HYPERLINK實驗室人員準入制度WFRY-3-AQ-04155HYPERLINK實驗室安全保衛制度WFRY-3-AQ-0516-176HYPERLINK實驗室防火管理制度WFRY-3-AQ-06187HYPERLINK實驗室安全防護制度WFRY-3-AQ-0719-208HYPERLINK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定WFRY-3-AQ-0922-2310HYPERLINK實驗室分區的規定WFRY-3-AQ-113012HYPERLINK微生物實驗室分區的規定WFRY-3-AQ-1231-3213HYPERLINK生物安全實驗室安全自查制度WFRY-3-AQ-133314HYPERLINK生物安全實驗室人員培訓、考核制度WFRY-3-AQ-143415HYPERLINK生物安全實驗室資料檔案管理制度WFRY-3-AQ-153516HYPERLINK實驗室配備安全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使用規定WFRY-3-AQ-163617HYPERLINK工作人員職業防護管理制度WFRY-3-AQ-173718HYPERLINK化學危險品管理制度與程序WFRY-3-AQ-183819HYPERLINK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化學品使用保管制度WFRY-3-AQ-1939-4020HYPERLINK銳器安全使用制度WFRY-3-AQ-204121HYPERLINK病原微生物的采集、運輸、儲存的規定WFRY-3-AQ-214222HYPERLINK微生物菌種毒株的管理規定與程序WFRY-3-AQ-2243-4423HYPERLINK高致病細菌、病毒報告制度WFRY-3-AQ-234524HYPERLINK檢驗科消毒隔離制度WFRY-3-AQ-244625HYPERLINK細菌室消毒隔離制度WFRY-3-AQ-254726HYPERLINK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WFRY-3-AQ-264827HYPERLINK消毒及廢棄物處理制度WFRY-3-AQ-2749-5028HYPERLINK實驗室廢物處置管理制度WFRY-3-AQ-2851-5429HYPERLINK感染性廢物消毒處理方法WFRY-3-AQ-295530HYPERLINK實驗室消毒技術規范WFRY-3-AQ-3056-5931HYPERLINK手衛生管理制度WFRY-3-AQ-316032HYPERLINK污染防治責任制度WFRY-3-AQ-326133HYPERLINK標本溢灑處理程序WFRY-3-AQ-336234HYPERLINK醫療廢物衛生安全防護制度WFRY-3-AQ-356436HYPERLINK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理制度WFRY-3-AQ-366537HYPERLINK預防和控制職業暴露工作制度WFRY-3-AQ-3766-6838HYPERLINK醫院感染事件報告制度WFRY-3-AQ-386939HYPERLINK預防院內感染工作制度WFRY-3-AQ-397040HYPERLINK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WFRY-3-AQ-407141HYPERLINK意外事件處理及報告制度WFRY-3-AQ-4273-7543HYPERLINK健康醫療監護制度WFRY-3-AQ-4376-7744HYPERLINK檢驗科廢水消毒處理規定WFRY-3-AQ-447845HYPERLINK細菌耐藥監測與預警管理制度及流程WFRY-3-AQ-4579-8046HYPERLINK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WFRY-3-AQ-4681-9047HYPERLINK實驗室污染及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WFRY-3-AQ-4791-9348HYPERLINK職工職業暴露防護應急預案WFRY-3-AQ-4894-9549HYPERLINK意外事故處理應急預案WFRY-3-AQ-4996-9950HYPERLINK微生物室菌(毒)種管理應急預案WFRY-3-AQ-50100-10251HYPERLINK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環境污染應急預案WFRY-3-AQ-51103-10652HYPERLINK檢驗科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WFRY-3-AQ-52107-10853HYPERLINK實驗室化學危險品溢出與暴露應急預案WFRY-3-AQ-53109-11054HYPERLINK多重耐藥菌(MDRO)醫院感染管理制度WFRY-3-AQ-54111-11255HYPERLINK檢驗科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WFRY-3-AQ-5511356HYPERLINK山東省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處置流程WFRY-3-AQ-5611457HYPERLINK臨床實驗室生物危害性評估WFRY-3-AQ-57115-11758HYPERLINK檢驗科血液和液體皮膚粘膜暴露防護標準操作規程WFRY-3-AQ-5811859HYPERLINK檢驗科艾滋病實驗室檢驗人員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59119-12160HYPERLINK檢驗科PCR實驗室檢驗人員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60122-12461HYPERLINK檢驗科免疫室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6112562HYPERLINK檢驗科生化室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6212663HYPERLINK檢驗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6312764HYPERLINK檢驗科急診化驗室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6412865HYPERLINK檢驗科臨檢組生物安全個人防護要求WFRY-3-AQ-6512966HYPERLINK檢驗科高壓滅菌器使用管理制度WFRY-3-AQ-66130修訂頁序號文件編號頁碼需更改的內容更改內容批準人批準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HYPERLINK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參觀實驗室等特殊情況須經實驗室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進入。禁止非工作人員使用實驗室儀器、設備及其它物品。未經允許,非工作人員禁止翻閱實驗室任何資料。實驗室各類測試數據、病人資料、記錄和文件等均按保密規定進行保管和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對外提供。如發現泄密事故,應立即采取補救辦法,并對泄密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實驗室的電、水、氣設施必須按規定安裝,禁止超負荷用電,不得亂拉、亂接臨時線路。有接地要求的儀器必須按規定接地。各類在用儀器設備和防護裝置必須保持完好狀態,不準隨意改動安全裝置。精密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應由專人操作和管理,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操作和拆卸。稀缺貴重材料和劇毒、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危險物品必須分類、分柜存放,專人管理。注意防水、防高溫、防電火花、防曬,通風良好。每天下班前,工作人員應關好水電、空調、電腦、儀器、火種、門窗等,確認無隱患后方可離去。節假日前各室負責人應統一檢查,落實值班人員和責任,消除不安全隱患。電爐、煤氣爐使用時,工作人員不得離開現場。實驗室內配有滅火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顯、便于取拿的位置。工作人員都要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挪動。定期檢查消防器材是否合格。貴重物品妥善保管,做好安全防盜措施。作好消毒隔離工作,注意自身防護,防止傳染病發生。實驗室要把安全知識、安全制度、操作規程等列為培訓的內容之一,新進實驗室的人員(包括外協人員)必須先經過安全教育培訓,在掌握了安全操作技能和具有自我保護能力后,才能動手操作。實習和進修人員必須在帶教人員的指導下按操作規程進行實驗,具有危險性的實驗必須有安全防護措施,需要有人監護。實驗室發生事故時,工作人員應積極采取應急措施,及時報告實驗室負責人和(或)科主任。造成輕傷以上的事故或被盜、水災、火災、爆炸、中毒等嚴重的安全事故要立即搶救,保護事故現場,并立即逐級報告科主任、保衛科等有關部門和醫院主管領導,不得隱瞞不報或拖延上報。對于一貫遵紀守法,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及文明操作實驗中有顯著成績者、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積極采取措施補救,排除險情,轉危為安者、發生事故時,不顧個人安危,奮力搶救生命和國家財產等情況者,給予表彰和獎勵。
附:濰坊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安全管理小組組長:李世榮(安全責任人)副組長:王洪剛、王育慧成員:郭文臣、蘇芬、高穎、毛有彥、潘祥坡、周立忠、孫西峰、董泮亮、趙建強、薛峰醫院感染管理員:郭文臣、魏成軍菌(毒)種管理員:蘇芬化學危險品管理員:孫西峰消防安全人員:郭文臣、毛有彥各組室安全員:郭文臣負責微生物室、潘祥坡負責急診化驗室、孫西峰負責生化實驗室、蔣福國負責臨檢實驗室、王振明負責免疫實驗室及PCR實驗室。郭文臣負責病房檢驗科消防安全、毛有彥負責門診檢驗科消防安全。蘇芬負責檢驗科菌(毒)種管理工作。孫西峰負責化學試劑及化學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工作。職責:負責檢驗科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組織人員進行安全防護知識和防護設備、防護用品的正常使用培訓,包括病原微生物樣本的采集、運輸、儲存,實驗室廢物的處理和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消防安全知識,化學危險品及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培訓等。對新進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學習各種法律法規和有關個人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HYPERLINK實驗室安全準則1工作人員和實驗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1吸煙實驗室工作區內絕對禁止吸煙。*點燃的香煙是易燃液體的潛在火種;*香煙、雪茄或煙斗都是傳染細菌和接觸毒物的途徑。1.2食物、飲料及其它實驗工作區內不得有食物、飲料及存在“手-口”接觸可能的其它物質。實驗室工作區內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專用存放食物的冰箱應放置在允許進食、喝水的休息區內。1.3化妝品實驗工作區內禁止使用化妝品進行化妝,但允許并建議經常洗手的實驗人員使用護手霜。1.4眼睛和面部的防護處理腐蝕性或毒性物質時,須使用安全鏡、面罩或其它保護眼睛和面部的防護用品。工作人員在實驗室的危險區內不要佩戴隱形眼鏡,除非同時使用護目鏡或面罩。使用、處理能夠通過粘膜和皮膚感染的試劑,或有可能發生試劑濺溢的情況時,必須佩帶護目鏡、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1.5服裝和個人防護裝備除要求符合實驗室工作需要的著裝外,工作服應干凈、整潔。所有人員在實驗區內必須穿著遮蓋前身的長袖隔離服或長袖長身的工作服。當工作中有危險物噴濺到身上的可能時,應使用一次性塑料圍裙或防滲外罩。有時還需要佩戴其它防護裝備如:手套、護目鏡、披肩或面罩等。采血員和其他需要接觸病員的工作人員,在接觸病員時需穿實驗服或工作服。個人防護服裝應定期更換以保持清潔,遇被危險物品嚴重污染,則應立即更換。盛放被污染的實驗服和工作服,應用合適的、有標識并能防滲的包裝。清洗時應用足夠高的溫度和足夠長的時間以獲得良好的去污效果。不得在實驗室內設值班床,嚴禁在實驗室內住宿。1.6鞋在工作區內,應穿舒適、防滑、并能保護整個腳面的鞋。在有可能發生液體濺溢的工作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滲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學物品和有傳染性的液體,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滲漏的合成材料的鞋。1.7頭發和飾物留長發的工作人員應將頭發盤在腦后,以防止頭發接觸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體脫屑落入工作區。頭發不得垂肩,應與離心機等正在運轉的器械保持一定距離。可用一次性發套保護頭發。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機器或可垂入傳染性物質的飾物。1.8胡須蓄有胡須的男性工作人員必須遵守上項(1.7)的規定。1.9洗手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脫下手套后、離開實驗室前、接觸患者前后、以及在進食或吸煙前都應該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或其它污染物時,應立即洗手。1.10眼睛沖洗任何使用酸、苛性堿或腐蝕劑的地方應設有沖洗眼睛的設施。沖洗設施可以是一種固定裝置或是一種較簡單的通過軟管與水源相接的噴啉型裝置。每周都應對這些裝置進行功能檢查,以排出管內的存水。也可用便攜式眼睛沖洗設備。這些設備應合理設計和嚴格檢測,以確保內容物品的生物學和化學上的純凈。1.11急救淋浴在使用苛性堿及腐蝕性化學品的地方,應設有急救淋浴裝置,并定期做性能檢查。急救淋浴設備的數量可根據實驗室的復雜程度和規模來確定。要盡可能提供舒適的水溫。如地面排水管離急救淋浴較近,應保持排水管的泄水彎管經常充滿水,在很少使用的排水管里可加入少量礦物油,并應對這些裝置定期沖洗。1.12呼吸防護在沒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實驗室或實驗室不能有效地控制危險因素時,應向工作人員提供合適的呼吸防護器具,以防止吸入被有害粉塵、氣體、煙霧、蒸氣污染的空氣。這些防護器具包括:防塵面罩、機械或化學濾筒式呼吸器、導管式呼吸器以及自給式呼吸器。提供的呼吸防護器具必須是根據現有標準專門設計的,對某些特殊危害應能提供足夠保護的。需要使用呼吸防護器具的工作崗位,必須建立書面的呼吸系統保護規定。該規定應包括危險標準的評定方法;呼吸器具的選擇、使用、維修和保管;并向使用者提供訓練和指導以及醫學評定和監護。只有佩戴呼吸器具后仍能正常呼吸的人員,才能使用與他們接受指導和訓練一致的、合格的呼吸器具。未受培訓及體質上不適合使用呼吸器的人員,不能在需要呼吸保護的崗位上工作。在需要呼吸保護的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不應蓄有胡須。下列情況應使用正壓、自給式呼吸器:*有害氣體的性質不明;*氧氣含量低于19.5%;*存在有不易察覺的有害氣體;*吸入的污染氣體會立即對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脅;*緊急處理危險物質的事故時。在有可能需要做復蘇治療的地方,應準備一次性口對口式復蘇包或其它相關的通氣裝置。1.13用口移液所有實驗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應使用助吸器具。1.14銳利物品謹慎處理針頭、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銳利物品。使用后的針具不要折斷、彎曲、破損、重復使用或用手重裝在針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針頭用后不要取下。銳利物品應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內,在完全裝滿之前就應及時丟棄。1.15隔離措施接觸患者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遵守醫院的隔離措施。1.16工作環境1.16.1“清潔”區和“非清潔”區根據實驗室的具體工作情況由主任選擇并確定“清潔”和“非清潔”工作區,在清潔區和非清潔區之間設“緩沖室”。被指定為“清潔”的區域,則應努力保持清潔,如采取預防措施,防止電話、視頻顯示器終端、鍵盤、門柄及其它經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觸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員在觸摸設備(如計算機鍵盤及電話的保護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儀器設備和工作面的常規消毒和清潔制度和對嚴重污染的緊急處理措施辦法。被指定為“非清潔”的區域,允許戴手套接觸所有物品(如電話、門柄、計算機終端和其它物品),所有這些物品的表面都認為是不清潔的。未戴手套的人員如果使用該區域內的電話、計算機終端或其它設備,應該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徹底洗手。為避免使用電話時的“手—臉”接觸,最好采用揚聲器電話。“清潔”和“非清潔”區都應保持整潔。實驗臺至少應每天清潔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用新鮮配制的1:10的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合適的含氯消毒劑清洗。在處理濺溢的樣品或嚴重污染的工作面時,應戴上手套和其它個人防護裝備、使用相應合適的清潔劑清除所有的濺溢物。1.16.2設備冰箱、冷凍柜、水浴和離心機應該定期清洗和消毒(時間由實驗室主任來決定),在發生嚴重污染后應立即進行清洗和消毒。進行清洗、消毒時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適的防護服。1.16.3外衣外衣(實驗服、工作服、和圍裙)應懸掛在遠離散熱器、蒸汽管道、供暖裝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掛在壓縮氣瓶或滅火器上,也不要掛在門的玻璃隔板上,妨礙視線。“清潔”的和“非清潔”的個人防護服要分開存放。1.16.4垃圾處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1.16.5裝飾不得在電燈、燈座或儀器上進行裝飾,更不要使用電子裝飾物、蠟燭、圣誕樹等有引起火災危險的裝飾品。1.16.6個人物品實驗工作區不得存放個人物品,如錢包、外套、皮靴、咖啡杯、運動服、預包裝的食品和藥品等。1.16.7用后的廢棄物品實驗工作區內的用后廢棄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險性的液體如酸或堿性液體應放在視平線下。較大的廢棄物容器應靠近地面存放,在用噴灑消防設備的地方,與天花板的距離應保持90厘米以上,在不用噴灑的地方應與天花板保持50厘米以上的間距。1.16.8出口通路實驗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須保持暢通無阻,不準堆放物品、垃圾、裝置、或設備。安全門必須保持暢通,不得堵塞。防火門前不能堆物,以確保失火時能夠自動關閉。注意:無論任何時間、何種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滅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1.17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時應遵循下述安全規則:*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試管上的塞子,粘緊的試管可用刀切開分離。*接觸過傳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應先行消毒。*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應丟棄在有專門標記的、單獨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高熱操作玻璃器具時應戴隔熱手套。*每次換班前,用1:10的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其它合適的消毒劑對洗刷玻璃器具的區域進行表面消毒。*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機械裝置處理。1.18離心機1.18.1氣溶膠離心過程中應控制氣溶膠的產生在最低水平。1.18.2操作離心機只有在蓋好蓋板后,才能啟動。1.18.3污染裝標本(血、尿、痰)或易燃液體的離心管,只能在管塞密封后方可離心。1.18.4傳染性物品所有能夠產生氣溶膠進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標本,都應使用密封的離心管,并在蓋緊的離心頭或轉頭中進行。1.18.5清洗用1:10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其它合適的消毒液常規清洗離心機。1.18.6平衡離心時應保持合適的平衡,以保證離心的順利進行。HYPERLINK風險評估及控制程序1.實驗室應建立并維持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程序,以持續進行危險識別、風險評估和實施必要地控制措施。實驗室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1.1當實驗室活動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時,實驗室應進行生物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應考慮(但不限于)下列內容:1.1.1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種類、來源、傳染性、傳播途徑、易感性、潛伏期、劑量-效應1.1.2使用時,實驗室本身或相關實驗室已發生的事故分析1.1.3實驗室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重大風險(不限于生物因素),包括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和可能涉及的人員的活動1.1.4設施、設備等相關風險1.1.5人員相關風險,如身體狀況、能力、可能影響工作的壓力等1.1.6意外事件、事故帶來的風險1.1.7被無用和惡意適用的風險1.1.8風險度范圍、性質和時限性1.1.9危險發生的概率評估1.1.10可能產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1.1.11確定可接受的風險1.1.12適用時,消除、減少或控制風險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殘余風險或新帶來風險的評估1.1.13適用時,運行經驗和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適應程度評估1.1.14適用時,應急措施及預期效果評估1.1.15適用時,為確定設施設備要求、識別培訓需求、開展運行控制提供的輸入信息1.1.16適用時降低風險和控制危害鎖需資料、資源(包括外部資源)的評估1.1.17對風險、需求、資源、可行性、適用性等的綜合評估1.2應事先對所有擬從事活動的風險進行評估,包括對化學、物理、輻射、電氣、水災、火災、自然災害等的風險進行評估1.3風險評估應有具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不限于本機構內部的人員)進行1.4應記錄風險評估過程,風險評估報告應注明評估時間、審編人員和所依據的法規、標準、研究報告、權威資料、數據等。1.5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或對風險評估報告復審,評估的周期應根據實驗室活動和風險特征而確定。1.6開展新的實驗室活動或欲改變經評估過的實驗室活動(包括相關設施、設備、人員、活動范圍、管理等),應事先或重新進行風險評估。1.7操作超常規量或從事特殊活動時,實驗室應進行風險評估,以確定其生物安全防護要求,適用時,應經過相關主管部門批準。1.8當發生事件、事故等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1.9當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等發生改變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1.10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是宜首先考慮消除危險源(如果可行),然后再考慮降低風險(降低潛在傷害發生的可能性或嚴重程度),最后考慮采用個體防護裝備。1.11危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的過程不僅適用于實驗室、設施設備的常規運行,而且適用于對實驗室、設施設備進行清潔、維護或關停期間。1.12除考慮實驗室自身活動的風險外,還應考慮外部人員活動,使用外部提供的物品或服務所帶來的風險。1.13實驗室應有機制監控其所要求的活動,以確保相關要求及時并有效地得以實施。2.實驗室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活動的復雜程度決定于實驗室所存在的危險地特性,適用時,實驗室不一定需要復雜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活動。3.風險評估報告應是實驗室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直徑安全操作規程的依據。4.風險評估所依據的數據及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規程等應以國家主管部門和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機構或行業權威機構發布的指南、標準等為依據;任何新技術在使用前應充分驗證,適用時,應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目前,我檢驗科共設置:生化室、臨檢室、細菌室、免疫室、PCR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均為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HYPERLINK實驗室安全保衛制度目的為加強檢驗科安全保衛管理,保證實驗室的人員和財產的安全,保證實驗室安全的運行。適用范圍適用檢驗科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實驗財物。職責各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有保證相關崗位儀器運行安全和安全保管維護的責任,科主任有管理全科實驗室安全和保衛責任,檢驗科主任為科室安全責任人。安全保衛管理非本室工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隨意進入實驗室。未經管理人員許可,任何人不得隨意動用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使用、管理好試劑,對易燃、易爆、有毒藥品謹慎操作,應遵循《檢驗科易燃易爆劇毒化學危險品使用保管制度》,做好防范措施,未用完的試劑應嚴格按其性質注明標簽存放,加鎖嚴格保存。實驗室內嚴禁吸煙、飲食、打鬧。廢棄物要按生物安全規定處理。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大型儀器操作規程,污染物必須按規定進行處理,各大型儀器要指派專人負責與管理。實驗室負責人負責安全工作,要定期檢查實驗室的安全工作,消除事故隱患,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并要放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位置,其管理和工作人員均應參加過安全消防培訓。如遇火災,應及時切斷電源,使用滅火器滅火,同時撥打“119”電話向消防部門報警。如遇水災,應及時關閉總水閥,并向科主任和上級報告。下班或節假日,未開展實驗的各室要進行安全檢查,切斷電源、火源、關窗、鎖門。值班或加班的人員必須注意實驗室的安全,如遇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防盜是全科人員的責任和義務,人人必須提高警惕性,如遇到陌生人和可疑的人員,應對其進行詢問,以免其誤入工作和辦公區域。凡持有實驗室鑰匙的人員,均不得隨意將鑰匙轉借他人。做好保密工作。實驗室所進行的實驗記錄、技術資料、實驗數據、科學研究課題等,未經負責人同意均不得向實驗室或課題組外的個人和單位透露和提供。如有患者查找原始結果應在本室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如科研需要借閱資料、實驗材料、實驗標本等活動,需有帶有單位的報告書和得到本實驗室科主任的同意后方可進行。如有違反上述規定,發生責任事故,造成傷亡和重大經濟、科研損失,應追究當事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并嚴肅處理。HYPERLINK實驗室防火管理制度目的規范實驗室防火的管理,預防火災的發生。范圍適用于實驗室防火、滅火管理。操作程序防火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化學試劑要單獨存放。存放柜頂部要通風,置于陰涼通風位置。實驗室內嚴禁存放大于20L的瓶裝易燃液體。使用易揮發易燃液體試劑(如乙醚、丙酮、石油醚等)時,要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絕不可在明火附近傾倒、轉移這類試劑。進行加熱、灼燒、蒸餾等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熱易燃溶劑,必須用水浴或封閉電爐,嚴禁用燈焰或電爐直接加熱。點燃煤氣燈時,應先關閉風門,后點火,再調節風量;停用時要先閉風門,再關煤氣,要防止煤氣燈內燃。使用酒精燈時,燈內燃料最多不得超過燈體溶劑的2/3。不足1/4時應先滅燈后再添酒精。點火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絕不可用另一燃著的酒精燈去點。滅燈時要用燈帽蓋滅,絕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燈里酒精內燃。易燃液體廢液,要用專用容器收集后統一處理,絕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引發爆炸事故。電爐不可直接放在木制實驗臺上長時間使用,加熱設備周圍嚴禁放置可燃、易燃物及揮發性易燃液體。要定期檢查電器設備、電源線路是否正常。嚴格遵守安全用電規程,防止因電火花、短路、超負荷引起火災。滅火實驗室內必須配制滅火器材。滅火器材應固定放置于便于取用的地點,并要定期檢查器材的性能。實驗室工作人員都要掌握滅火的基本知識,學會正確選擇、使用滅火器材。若局部起火,要立即切斷電源、撲滅著火源,移走可燃物。HYPERLINK實驗室安全防護制度實驗室貯存有貴重的儀器和部分化學危險品。為防止損失和產生事故,必須做好防盜、防火、防水、防毒和安全用電等工作。一、防盜1、加強防衛,經常檢查,堵塞漏洞。2、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室內無人時隨即關好門窗。3、實驗室內不會客,不住宿,未經領導同意,謝絕參觀。4、辦公室內不得存放現金過夜,不得存放私人貴重物品。5、發生盜竊案件時,保護好現場,及時向領導、治安部門報告。二、防火、防爆1、實驗室內備有防火設備:滅火機、砂箱等。嚴禁在實驗室內生火取暖。2、易燃、易爆的化學試劑要妥善分開保管,應按試劑的性能,分別做好貯藏工作,注意安全。3、做化學實驗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謹防失火、爆炸等事故發生。三、防水1、實驗室的上、下水道必須保持通暢,實驗室要有自來水總閘,各實驗組設置分閘,總閘由科室負責人負責啟閉,分閘由有關實驗組組長負責啟閉。2、冬季做好水管的保暖和放空工作,要防止水管受凍爆裂釀成水患,具體工作由醫院供暖相關部門負責。四、防毒1、實驗室藏有有毒物質,實驗中會產生毒氣、毒液,因此必須做好防毒工作。有毒物質應妥善保管和貯藏,實驗后的有毒殘液要妥善處理。2、建立危險品專用倉庫,凡易燃、有毒氧化劑、腐蝕劑等危險性藥品要設專柜單獨存放。3、化學危險品在入庫前要驗收登記,入庫后要定期檢查,嚴格管理,做到"五雙管理"即雙人管理、雙人收發、雙人領料、雙人記帳、雙從把鎖。4、實驗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制作有毒氣體要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實驗室要有通風口,保持實驗室內通風良好。5、各實驗室要備有廢液瓶,化學實驗臺上備有廢液缸,實驗室附近有廢液處理池,防止有毒物質蔓延。五、安全用電1、實驗室供電線路安裝布局要合理、科學、方便,實驗室應設置電源總閘,各實驗組設分閘,并備有觸電保安器。2、總閘由科室主任控制,分閘由各實驗組長控制,每天上下班檢查啟閉情況。3、實驗室電路及用電設備要定期檢修,保證安全,決不"帶病"工作。如有電器失火,應立即切斷電源,用沙子或滅火器撲滅。在未切斷電源前,切忌用水或泡沫滅火機滅火。5、如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及時進行人工呼吸,送急診室救治。HYPERLINK電器安全管理制度對科室用電總負荷予以測算,并留有余地,防止超負荷。不得隨意加粗保險電阻絲,更不能用鐵絲代替,以防止電路起火。所有電插座必須安全接地。電源插座要合理使用,電源插座和電源線不可太多。定期對醫療儀器進行測試,將年度安全檢查及其記錄作為儀器維護的重要部分。對大型貴重儀器應根據儀器設備的要求和工作性質配備穩壓器和不間斷電源。所有電器設備的維修和維護必須符合危險能源控制標準。嚴禁對儀器帶電維修,禁止工作人員私自對電力系統進行維修。工作人員下班時要對電器設備的安全性進行檢查。各種儀器應有使用說明及保養人,操作者必須按操作規程使用,精密儀器必須注意防濕、防塵、恒溫并設置檔案。HYPERLINK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定一.實驗室的設計與建造1.實驗室帶鎖、有門禁裝置,可自動關閉。2.每個實驗室均設置洗手池,設置在靠近出口處,使用感應或腳踏式水龍頭。3.實驗室圍護結構內表面應易于清潔,不適宜用地毯。地面應防滑、無縫隙。4.實驗臺表面應能防水,耐酸堿、耐有機溶劑、耐熱,耐用于消毒的相關化學物質。5.實驗室中的家具應牢固。各種家具和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間隙,以易于清潔。6.應設置實施各種消毒方法的設施,如高壓滅菌鍋、化學消毒裝置等對廢棄物進行處理。7.應有專門放置生物廢棄物的容器。8.應設置洗眼裝置,自動沖淋裝置。9.實驗室出口應有發光指示標志。10.實驗室應有可開啟的窗戶,應設置紗窗。11.實驗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時3~4次的通風換氣次數。12.安裝生物安全柜時,注意房間的通風和排風,不會導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參數運行。生物安全柜應遠離門、遠離能打開的窗,遠離行走區,遠離其他可能引起風壓混亂的設備,保證生物安全柜氣流參數在有效范圍內。二.實驗室安全設備及個體防護1、實驗室應配備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裝置并正確使用,以二級以上(含二級)生物安全柜為宜。2、當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外處理微生物時,需采取面部保護措施如眼鏡、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濺裝置。3、在實驗室內工作必須使用專用的防護性外衣或制服。人員到非實驗室區域(如休息室、圖書館、餐廳)時,防護服必須留在實驗室。防護服可以在實驗室內處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滌,但不能帶回家中。4、可能接觸潛在傳染源、被污染的實驗臺表面或設備時,需戴手套。當檢測工作結束時或手套破損時,應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復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觸“潔凈”設施表面(如鍵盤、電話等),也不宜到實驗室外。脫掉手套后,要洗手。5.可能產生致病微生物氣溶膠或出現濺出的操作包括離心、劇烈震蕩或混勻、開啟裝有傳染源的容器(容器內部的壓力可能與大氣壓不一致)均應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設備中進行,并使用個體防護設備。若選用真空采血管或帶安全罩的離心杯,則離心可在開放實驗室內進行,而采血管或離心杯須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或在離心機中靜置30分鐘后打開。三.實驗室安全制度建設和操作1.實驗室人口須貼上生物危險標志,注明危險因子、生物安全級別、負責人姓名和電話、進人實驗室的特殊要求及離開實驗室的程序。2.禁止非工作人員進人實驗室。參觀實驗室等特殊情況須經實驗室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進入。3.禁止在工作區飲食、吸煙、處理隱形眼鏡、化妝及儲存食物。4.接觸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脫掉手套后和離開實驗室前要洗手。5.以移液器吸取液體,禁止口吸。6.使用尖銳器具時注意安全操作規程。7.按照實驗室安全規程操作,降低濺出和氣溶膠的產生。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臺面,活性物質濺出后要隨時消毒。9.所有培養物、廢棄物在運出實驗室之前必須進行滅活,如高壓滅活。需運出實驗室滅活的物品必須放在專用密閉防漏的容器內儲存、運輸及消毒滅菌。10.如有條件工作人員應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種(如卡介苗等)。11.必要時收集從事危險性工作人員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據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樣本,應有檢測報告,如有問題及時處理。12.生物安全程序由實驗室負責人專門保管及監督執行,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之前要閱讀規范并按照規范要求操作。13.工作人員要接受有關的潛在危險知識的培訓,掌握預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處理程序。14.實驗設備在運出修理或維護前必須進行消毒。15.人員暴露于病毒時,及時向實驗室負責人匯報并記錄。HYPERLINK實驗室分區的規定檢驗科各專業組,按照生物安全的需要,都應該設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各區之間應該有明顯的分界。清潔區為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生活、學習、活動的的區域,污染區的物品不得帶入清潔區。污染區為檢驗科試驗操作的區域,應嚴格按照P2實驗室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的防護工作。HYPERLINK微生物實驗室分區的規定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護工作人員健康,微生物實驗室劃分成4個區:污染區、半污染區、無菌區、清潔區,以下為各個區的工作制度。一、污染區實驗室工作人員進入操作區應穿好工作服并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及鞋套,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每天早上工作前,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線照射60min,對整個操作區進行消毒;本區只能進行:臨床標本的接收,保存,標本接種、培養、及其菌株檢驗前處理、菌懸液制備、非上機鑒定與藥敏試驗操作等危險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區進行。(注:標本的接種和涂片必須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直接涂片、革蘭染色和抗酸染色的片子必須通過生物安全柜紫外線照射30min才可拿出進行染色觀察。)污染物處理:操作區備有消毒缸,以處理沾有細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檢驗剩余的標本及使用過的帶菌平板等集中地點安全放置,經消毒滅菌處理后再洗滌或丟棄。工作結束后必須立即對操作區進行清潔或消毒。操作區地面用專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劑擦洗1次。下午工作結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臺面,以保證工作環境的安全清潔。非本實驗室工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二、半污染區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此區穿好專用工作服并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及鞋套,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每天早上工作前,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線照射60min,對整個操作區進行消毒;本區只能進行:微生物上機鑒定與藥敏分析、血培養儀增菌培養、相關實驗記錄與報告書寫、打印;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區進行。工作結束后必須立即對操作區進行清潔或消毒。操作區地面用專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劑擦洗1次。下午工作結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臺面,以保證工作環境的安全清潔。非本實驗室工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三、無菌區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此區須穿好專用工作服并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及鞋套,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無菌室使用前須用紫外線消毒30min,操作結束后清潔臺面,再用紫外線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徹底消毒。本區只能進行貯存試劑的制備、試劑的分裝、培養管和平板的制備等無菌操作,不能進行有菌標本的操作。無菌室僅限操作者進入,操作時嚴格關門。四、清潔區清潔區可進行培養基配制與試劑的儲藏,文件資料的儲藏和工作人員的休息及工作人員工作前的準備工作。清潔區域禁止帶入細菌檢驗標本。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工作臺面,以保證休息環境的安全清潔。HYPERLINK生物安全實驗室安全自查制度為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實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訂本制度。1、主任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實、實驗室設施、設備和人員的狀態、應急裝備、報警體系和撤離程序功能及狀態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傳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質的防護、控制情況、廢物處置情況等。2、科室負責人負責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檢查、督促生物安全監督員工作,每季度進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生物安全監督員工作記錄、菌(毒)株、樣本的運輸、保存、使用、銷毀情況、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消毒和滅菌情況以及感染性廢物的處理情況、生物安全設備的運行、維護情況、防護物資的儲備情況。3、生物安全監督員負責實驗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內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個人防護要求執行情況、實驗室人員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規范等,及時發現、糾正違規行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發生。4、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必要時制定糾正措施或實施整改,并進行跟蹤驗證。5、按照資料、檔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檢查記錄,及時歸檔。6、將自查發現的問題作為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計劃解決。HYPERLINK生物安全實驗室人員培訓、考核制度為確保實驗室全體員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建立生物安全意識,保證相關工作人員掌握開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識和技術,避免實驗室感染,防止實驗室事故,特制訂本制度。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訓、考核計劃,報生物安全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2、培訓內容: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辦法、標準、本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緊急事件的上報和處置程序、生物安全風險評估、生物安全操作規范、儀器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菌(毒)株及樣本的收集、運輸、保藏、使用、銷毀、實驗室的消毒與滅菌、感染性廢物的處置、急救等。3、每年組織全員(包括實驗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樣本運送人員、保潔員等)的生物安全培訓、考核。4、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專項生物安全培訓。5、培訓應該由取得實驗室生物安全師資培訓合格證的人員進行。6、培訓后應對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樣化,如筆試、口試、實操等。7、對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員頒發相關崗位的上崗證。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員的培訓、考核檔案。9、做好生物安全培訓需求和效果的評估工作,為制定年度培訓、考核計劃提供依據。10、對新上崗、轉崗的員工進行生物安全相關知識、生物安全手冊等的培訓,明確所從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風險。11、進入實驗室的外單位人員(包括進修、實習等工作人員)的由所在科室,根據所從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風險進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訓,所有工作均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期間不得從事危險性較高的工作。12、當有關部門新頒發、修訂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等,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進行修改后應組織開展相關內容的培訓和考核。13、按照檔案資料管理制度保存與人員培訓、考核相關的記錄。HYPERLINK生物安全實驗室資料檔案管理制度為確保生物安全實驗室各類活動記錄、資料按要求歸檔、保存,特制訂本制度。1、與生物安全相關的各類活動的記錄均應按照本制度執行。2、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記錄、資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3、生物安全實驗室記錄、資料應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員培訓考核記錄、生物安全檢查記錄、健康監護檔案、事故報告、分析處理記錄、廢物處置記錄、實驗記錄、菌(毒)種和樣本收集、運輸、保存、領用、銷毀等記錄、生物危害評估記錄、生物安全柜現場檢測記錄、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記錄等。4、生物安全實驗室資料檔案原則上不外借。5、因工作需要復制檔案資料者需經檢驗科主任批準。6、超過保存期限的檔案資料、記錄,應通過生物安全領導小組的討論、鑒定,批準是否實施銷毀,銷毀應至少兩人實施,做好銷毀記錄。HYPERLINK實驗室配備安全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使用規定檢驗科應配備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裝置并正確使用,以二級以上(含二級)生物安全柜為宜。當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外處理微生物時,需采取面部保護措施如眼鏡、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濺裝置。在實驗室內工作必須使用專用的防護性外衣或制服。人員到非實驗室區域(如咖啡屋、圖書館、門房)時,防護服必須留在實驗室。防護服可以在實驗室內處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滌,但不能帶回家中。可能接觸潛在傳染源、被污染的實驗臺表面或設備時,需戴手套。當檢測工作結束時或手套破損時,應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復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觸"潔凈"設施表面(如鍵盤、電話等),也不宜到實驗室外。脫掉手套后,要洗手。可能產生致病微生物氣溶膠或出現濺出的操作包括離心、劇烈震蕩或混勻、開啟裝有傳染源的容器(容器內部的壓力可能與大氣壓不一致)均應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設備中進行,并使用個體防護設備。若選用真空采血管或帶安全罩的離心杯,則離心可在開放實驗室內進行,而采血管或離心杯須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或在離心機中靜置30分鐘后打開。HYPERLINK工作人員職業防護管理制度加強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意識、未經培訓的人員不得上崗。工作人員必須掌握消毒、隔離知識、技能;掌握各種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了解各種病原體的性質、傳播途徑及處理方法;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能正確穿脫隔離衣;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工作人員在上下班前后、接觸病人及標本前后、進行無菌操作前、處理污物后、脫工作服后必須進行手的清潔,必要時進行手的消毒。工作時要嚴格按防護要求著裝。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時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并定期更換、清洗。不得佩戴戒指等飾物。不可將污染區服裝穿入或帶入半污染區或清潔區。采血時應嚴格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以防交叉感染。未經消毒的手不可隨意接觸肩以上部位。室內工作區每天采用紫外線消毒不少于1h。污染的地面及臺面隨時消毒,消毒劑的濃度視污染情況適當調整。受感染的實驗室人員的處理:立即告知同事及上級主管;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暴露表面,用洗眼器洗眼,用生理鹽水漱口;啟動應急治療及免疫。感染性污物和廢物的處理:盛污染物和廢物的容器(桶)本身應防漏,堅固而不宜刺穿,帶蓋密封;盛污染物和廢物的容器內套入黃色塑料袋;微生物培養物廢物需要高壓滅菌處理。HYPERLINK化學危險品管理制度與程序1、危險性化學藥品有專人負責管理,專用的儲存場地,標簽完整清楚。購置使用登記完整。2、強酸和強堿,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藥品試劑,不應存放在一起,以防變質,失效或燃燒。3、揮發性藥品應于陰涼避光處保存,嚴禁日光直接照射。4、強氧化劑不宜受熱與酸類接觸,否則會分解放出活潑的氧,導致其他物質燃燒或爆炸。6、易爆炸性的藥品應放置在有緩沖液體的容器內,以防撞擊和劇烈震動而引起爆炸。7、易腐蝕試劑的使用規定⑴使用有揮發性強酸、堿,以及有毒性的氣體時,應在通風櫥內開啟瓶塞,如無通風櫥時,應在空氣流通處開瓶,人站在上風向,眼應側視,操作迅速,用完立即緊塞瓶塞。⑵取用液體試劑時,應將試劑倒入試管中吸取,原則上不能將吸管直接插入試劑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試劑不能倒回試劑瓶內。⑶傾倒試劑時,左手握住貼有瓶簽的瓶體,右手拔出瓶塞,從瓶簽的對側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蝕標簽,瓶塞開啟后將塞座放在桌上,塞心朝上不可與任何物品接觸,以免污染試劑,更應注意不可使瓶塞張冠李戴。HYPERLINK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化學品使用保管制度一.總則第一條化學危險品,系指國家標準《危險貨物分類與品名編號》規定的分類標準中的爆炸品、壓縮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蝕品七大類。第二條凡購買、儲存、使用、運輸和銷毀化學危險品時必須遵守本辦法。第三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有關人員,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弄事責任。二、危險品的采購第四條科室根據工作需要提出申購危險物品計劃,經科主任親自擬定數量,報采購供應部批準,嚴格按危險物品申購計劃采購。第五條采購進來的危險物品,不準放置在臨時存貨地點,要立即辦理驗收手續,妥善保管,防止丟失發生事故。三.危險物品的保管第六條易燃、易爆物品保管1、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地點嚴禁煙火,杜絕可能產生火花的一切不安全因素。2、易燃、易爆物品要分類存放。經常檢查,防止因變質、分解造成自燃和爆炸事故。3、在搬運時,要輕拿輕放,防止震動、撞擊、重壓、傾倒和摩擦。4、遇水易發生爆炸、燃燒的化學物品,不準放在潮濕或易積水、漏水的地點,受陽光照射容易引爆的化學物品,要存放在陰涼地點。第七條劇毒藥品的保管1、劇毒藥品范圍按國家規定辦理。劇毒藥品貯存,要設有專柜。2、劇毒藥品的保管,應有專人管理。藥品入柜存放和配發時,要及時登記,并追蹤使用過程。3、保管人員在配發劇毒藥品時,要按藥品的不同化學性質進行防護,操作完畢要清洗用具。4、劇毒藥品,必須分門別類保管,不準與其他藥品混放。5、劇毒藥品柜內,應有所存劇毒藥品卡片賬。6、劇毒藥品的瓶簽要有鮮明、醒目的標志,防止搞混,發生事故。第八條危險物品存放地點嚴禁閑人進入,保管人員工作結束離開前要進行安全檢查。危險物品要加強保管,一旦發現缺損或丟失時,要立即向主管領導報告,并同時報醫院安全管理部門。四.危險物品的使用第九條各室領取危險物品必須指定專人負責,要嚴格手續制度,領取人要當面點清品種數量,并在領取憑證簽收,不準疏忽大意。做到要多少領多少,不準過多領取。第十條使用劇毒物品時,必須有二人以上在場,并按規定填入使用登記薄。若有剩余必須上交,用過的容器、器皿、廢溶液等要妥善處理,嚴禁亂扔亂放。HYPERLINK銳器安全使用制度實驗室尖銳器具通常包括注射器、針頭、玻璃瓶、玻片、移液管等玻璃器具。在使用中必須注意:1、用過的針頭禁止折彎、剪斷、折斷、重新蓋帽,禁止用手直接從注射器取下。用過的針頭必須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料中。2、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禁止用手處理破碎的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時應遵循下述安全規則:(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2)不要強力取下玻璃試管上的塞子,粘緊的試管可用刀切開分離。(3)接觸過傳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應先行消毒。(4)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應丟棄在有專門標記的、單獨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5)高熱操作玻璃器具時應戴隔熱手套。(6)每次換班前,用1:10的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其他合適的消毒劑對洗刷玻璃器具的區域進行表面消毒。(7)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機械裝置處理3、銳利物品應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內,在完全裝滿之前就應及時丟棄。4、非一次性利器必須放入厚壁容器中應運送到特定區域消毒,最好進行高壓消毒。5、培養基及其他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尖銳廢棄物須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儲存、運輸及消毒、滅菌。6、所有銳利物品在使用后都應放入貼有標明通用的生物危害標志的清晰的標簽、不會被刺破的容器內,然后運至處理場所。廢棄銳利物品的容器應就近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為防止裝得過滿意外傷人,應在裝滿后盡快運走。7、使用注射器和針具時應防止受傷。如果不慎被尖銳器具扎傷,應立即擠壓傷口處使血液流出,隨之在流動自來水下清洗傷口5分鐘后用碘酒涂抹傷口處消毒。HYPERLINK病原微生物的采集、運輸、儲存的規定病原微生物標本的采集,應制定相應的程序,以保護患者和采集者、環境的安全。所有樣本應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員、患者或環境的方式運送到實驗室。樣本應置于被承認的、本質安全、防漏的容器中運輸。樣本在機構所屬建筑物內運送應遵守該機構的安全運輸規定。樣本運送到機構外部應遵守現行的有關運輸可傳染性和其它生物源性材料的法規。樣本、培養物和其他生物材料在實驗室間或其他機構間的運送方式應符合相應的安全規定。應遵守國際和國家關于道路、鐵路和水路運輸危險材料的有關要求。按國家或國際標準認為是危險貨物的材料擬通過國內或國際空運時,應包裝、標記和提供資料,并符合現行國家或國際相關的要求。病原微生物標本的保存,應該遵循相應的程序,由專人負責保管,并對儲存的地點(冰箱)監控。HYPERLINK微生物菌種毒株的管理規定與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特制訂本制度。實驗室保存菌種主要為標準菌株和臨床分離出的菌株。《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菌種、毒種不在本室管理范圍之內。本實驗室無毒種保存。菌株保存及使用規定3.1菌種保管有專人負責,保存于冰箱中,冰箱門加鎖,確保菌種安全。保管人員變動時,必須嚴格交接手續。3.2菌種應有嚴格的登記,包括病人姓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藍工程徒弟能力擴展計劃
- 大象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計劃
- 2025年高壓電工考試題庫:高壓設備維護保養計劃與安全操作規范試題
- 2025年醫保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醫保政策調整對個人及企業影響深度試題
- 2025年高壓電工考試題庫:高壓設備維護保養計劃與電力系統協同化試題
- 2025年網絡編輯師考試網絡編輯實習與就業案例分析試題
- 2025年美容師高級護理技能測試卷(美容師美容院設備維護)
- 2025年芬蘭語等級考試閱讀理解考前沖刺試題
- 2025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模擬試卷真題回顧與模擬測試
- 2025年征信考試題庫:征信產品創新與應用金融科技法規試題
- 第八章-材料工程-倫理問題-全
- 婚前協議(保護女方利益)
- 奉賢區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學習測試附有答案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扶貧農產品購銷合同協議(農產品購銷合同模板)
- 汽車維修高級工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 GB/T 5782-2016六角頭螺栓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GB/T 13451.2-1992著色顏料相對著色力和白色顏料相對散射力的測定光度計法
- GB/T 11264-2012熱軋輕軌
- 山東省中小學校檔案管理暫行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